经营分析☆ ◇000903 ST云动 更新日期:2025-09-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发动机业务,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动机行业(行业) 26.93亿 95.47 1.28亿 71.30 4.75
其他业务(行业) 8883.62万 3.15 2749.97万 15.33 30.96
电子行业(行业) 3881.61万 1.38 2397.11万 13.37 61.76
─────────────────────────────────────────────────
发动机(产品) 22.91亿 81.24 9613.98万 53.61 4.20
配件及其他(产品) 3.85亿 13.64 2877.91万 16.05 7.48
其他(产品) 8883.62万 3.15 2749.97万 15.33 30.96
工业级电子产品(产品) 3881.61万 1.38 2397.11万 13.37 61.76
技术服务(产品) 1656.50万 0.59 295.05万 1.65 17.81
─────────────────────────────────────────────────
国内(地区) 28.12亿 99.72 --- --- ---
国外(地区) 790.16万 0.28 37.30万 0.21 4.72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动机行业(行业) 45.54亿 96.26 -3.25亿 147.69 -7.13
其他业务(行业) 1.02亿 2.16 5583.93万 -25.38 54.76
电子行业(行业) 7500.51万 1.59 4906.59万 -22.30 65.42
─────────────────────────────────────────────────
发动机(产品) 39.62亿 83.75 -3.97亿 180.27 -10.01
配件及其他(产品) 5.56亿 11.74 5195.85万 -23.62 9.35
其他(产品) 1.02亿 2.16 5583.93万 -25.38 54.76
工业级电子产品(产品) 7500.51万 1.59 4906.59万 -22.30 65.42
技术服务(产品) 3646.81万 0.77 1972.21万 -8.97 54.08
─────────────────────────────────────────────────
国内(地区) 47.25亿 99.86 --- --- ---
国外(地区) 653.89万 0.14 206.58万 -0.94 31.59
─────────────────────────────────────────────────
自销(销售模式) 34.73亿 73.40 --- --- ---
经销商分销(销售模式) 12.59亿 26.60 2696.72万 -12.26 2.1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动机行业(行业) 29.82亿 95.32 3.05亿 89.40 10.21
其他业务(行业) 1.09亿 3.49 1817.77万 5.34 16.67
电子行业(行业) 3738.30万 1.19 1791.88万 5.26 47.93
─────────────────────────────────────────────────
发动机(产品) 26.31亿 84.09 2.25亿 66.13 8.56
配件及其他(产品) 3.33亿 10.63 7280.93万 21.38 21.89
其他(产品) 1.09亿 3.49 1817.77万 5.34 16.67
工业级电子产品(产品) 3738.30万 1.19 1791.88万 5.26 47.93
技术服务(产品) 1862.60万 0.60 644.61万 1.89 34.61
─────────────────────────────────────────────────
国内(地区) 31.24亿 99.84 --- --- ---
国外(地区) 496.38万 0.16 114.22万 0.34 23.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动机行业(行业) 49.93亿 93.91 -3.80亿 122.74 -7.60
其他业务(行业) 2.34亿 4.40 3651.98万 -11.81 15.61
电子行业(行业) 8735.90万 1.64 5473.94万 -17.70 62.66
─────────────────────────────────────────────────
发动机(产品) 44.03亿 82.82 -5.15亿 166.64 -11.70
配件及其他(产品) 5.48亿 10.30 1.18亿 -38.18 21.56
其他(产品) 2.34亿 4.40 3651.98万 -11.81 15.61
工业级电子产品(产品) 8735.90万 1.64 5473.94万 -17.70 62.66
技术服务(产品) 4203.05万 0.79 1768.65万 -5.72 42.08
─────────────────────────────────────────────────
国内(地区) 52.87亿 99.44 --- --- ---
国外(地区) 2728.12万 0.51 1162.73万 -3.76 42.62
其他(补充)(地区) 242.32万 0.05 --- --- ---
─────────────────────────────────────────────────
自销(销售模式) 41.66亿 78.36 --- --- ---
经销商分销(销售模式) 11.48亿 21.59 3982.60万 -12.88 3.47
其他(补充)(销售模式) 242.32万 0.0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0.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8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9325.91│ 12.54│
│客户2 │ 53964.96│ 11.41│
│客户3 │ 30776.80│ 6.50│
│客户4 │ 30225.88│ 6.39│
│客户5 │ 28424.73│ 6.01│
│合计 │ 202718.28│ 42.8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6.3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8.0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3108.55│ 23.94│
│供应商2 │ 35862.95│ 8.33│
│供应商3 │ 9988.45│ 2.32│
│供应商4 │ 9638.84│ 2.24│
│供应商5 │ 5270.85│ 1.22│
│合计 │ 163869.64│ 38.0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经营模式及业绩驱动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主
营业务为发动机业务和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一)主要业务、产品及用途
1、发动机业务
作为国内领先的多缸小缸径柴油机研发制造商,公司的产品广泛应用于车用及非道路领域,性能表现卓
越,技术实力行业领先。
(1)车用柴油发动机
公司生产的DEV系列车用柴油发动机、DER混动发动机采用国际先进技术,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尾气排放满足国六法规排放标准、四阶段油耗限值要求,能满足轻卡、中卡、轻客、皮卡、乘用车、自卸、
重卡等多样化车型需求,尤其在低维护成本与高效能方面表现突出。
(2)非道路柴油发动机
公司生产的YN、DEF系列非道路柴油发动机尾气排放已达到国家第四阶段法规排放标准,其中,YN经典
动力系列适配经济型机械,性价比优势显著。DEF高端动力系列适配中高端机械,具有动力强劲、油耗低、
噪声低、可靠性好的特点。在市场方面,公司积极推进非道路发动机产品向“大马力大厂”的战略转型和市
场突破。目前,公司已实现大功率非道路发动机产品的配套销售。
(3)汽油发动机
公司研发的G系列汽油发动机具有低油耗、低成本、低速高动力等特点,主要匹配微卡、轻卡及皮卡等
车型。公司G16、G20等汽油机产品已配套江淮、福田、上汽等主流商用车品牌。
(4)燃气发动机
公司研发的YN30NF燃气发动机是国内第一款批量投产的国Ⅵ四缸燃气机并获得中国源动力“品牌先锋”
称号,报告期内,除YN30NF和G20TNF燃气发动机外,公司持续优化燃气机产品结构,拓展开发了D45燃气发
动机,持续丰富燃气机产品谱系。目前公司燃气系列发动机在福田、江淮、东风、一汽等主流车厂进行搭载
销售。
2、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专注于工业级电子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领先的工业级电子设备
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行业前列。公司工业级电子产品广泛运用于加油(气)机行业、新能
源充电桩行业、自助终端支付及新零售行业等几大板块。在巩固传统卡支付系统业务的基础上,公司通过科
技创新和加大产品研发力度,运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优势,加快国产化自主可控研发,重点布局多功能智能
支付、无人值守支付终端等创新技术领域。此外,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逐年提升和自主汽车品牌本
土零部件采购率较高,也为公司汽车线束业务发展带来新的增长机遇。
(二)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采购、生产、销售体系相对完整,业务较集中,采取“以销
定产”模式,即:公司销售部门接到客户订单后,下达销售需求计划,生产部门制定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下达物料采购订单。各生产车间根据生产计划生产产品,最后由销售部门完成产品销售及
服务。
(三)业绩驱动模式
在传统业务方面,公司不断增强技术储备,重点优化发动机排放、效能及可靠性等关键指标,拓展柴油
机应用场景,巩固市场优势地位。在新能源业务方面,公司以“双碳”目标为指引,推进传统动力与新能源
动力并行发展,加快混动、增程式、双燃料、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与规模化销售,丰富完善公司
“智能农机项目”“L4级智能物流配送车项目”的产品应用场景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公司业绩带来新
的增长点。在工业级电子产品领域,公司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品研发力度,持续研发新产品。在海外市场
方面,深化国际市场布局,进一步加速海外渠道拓展步伐,通过国际贸易公司对外出口及新增海外服务配件
中心等方式与多国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的海外影响力。
(四)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1、发动机业务
2025年上半年,销量前十的国内多缸柴油机企业共销售柴油机167.67万台,占多缸柴油机总销量的77.8
4%。受国家排放法规趋严影响,发动机制造行业在技术、生产和管理方面的门槛持续提高,独立发动机企业
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2025年上半年,商用车市场虽整体呈现复苏态势,产销分别完成209.9万辆和212.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
4.7%和2.6%,但传统商用车内燃机市场正在面临新能源市场渗透率持续上升,排放技术升级和终端需求增长
缓慢等多重挑战,行业竞争仍然激烈。同时市场结构性分化加速,经济型车型受到市场青睐,作为以中高端
车型配套为主的企业,市场需求的层级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亦对公司市场份额产生了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累
计销售各型柴油机16.54万台,同比下降7.06%。
为应对市场变局,公司全面优化经营管理体系,在市场端,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一方面加大终端市
场拓展力度,另一方面加速推进柴油机、混动及燃气机领域的技术创新,推动产品结构战略升级。同时,公
司着力培育以智能制造、绿色制造为核心的新兴业务项目,为公司培育新的业绩增长极。在管理端,持续推
进精益化运营,通过人力资源优化和弹性预算管理等举措,实现期间费用同比下降。在国际化布局方面,通
过设立国际贸易公司及新增海外服务配件中心等方式,持续扩大产品出口规模,加速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
2、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公司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所处行业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产品主要运用于加油(气)机行业、新能
源充电桩行业、自助终端支付及新零售行业等几大板块。目前,加油(气)机行业,市场需求呈稳定增长的
良好态势。公司凭借自身优势,保持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与业务发展创新,同时依托核心客户的
海外资源,积极拓展国际销售业务,持续推进海外市场布局,为国际客户提供更安全、高效的工业级电子解
决方案。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发动机业务
1、技术优势
公司产品研发始终坚持市场需求与客户导向,以卓越的研发实力为支撑,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
际联合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工业设计中心及院士专家工作站等高效研发平台,形成“产
学研用”一体化的技术创新机制。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产品开发流程,构建多元化的技术发展平台,将自主创
新与二次创新相结合,全面提升自主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轻量化、节能经
济性、新产品开发等领域均取得了突破。目前,公司发动机产品在经济性、可靠性、环保性等方面均达到国
内同类先进水平。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发动机领域拥有有效专利393件,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83件,
外观专利74件,发明专利36件。
2、品牌优势
公司的发动机产品配套应用广泛,覆盖车用和非道路两大市场,形成了以商用车、工程机械、农用机械
、发电机组为主的动力配套体系。公司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云南省内燃机高原排放重点实验
室、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云内”品牌赢得了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云内”四缸柴
油机也达到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免检标准。多年来,公司屡获殊荣,包括“中国内燃机工业突出
贡献企业”、“中国内燃机行业排头兵企业”、“中国内燃机工业百年成就奖”,以及“全国机械工业先进
集体”、“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动机行业龙头企业”、“全国百家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中国机械百强
企业”、“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等称号。此外,公司与云内集团旗下无锡恒和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共同完成的“商用车自主可控尾气排放后处理系统关键部件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
”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一成果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环保技术领域的领先地位,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
贡献。
3、质量优势
公司目前运行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工作机制,始终坚守“以质量
为本”的原则,严格把控每一个质量管理环节,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产品检验等多个环节保证了产品
的质量稳定性。公司先后获得全国诚信倡议先进典型企业、全国产品和服务质量诚信标杆企业、昆明市长质
量奖、云南省长质量奖等称号。
4、市场优势
公司一直在中小功率柴油机细分市场保持着优势,形成了以车用、工程机械、农用机械、固定动力为主
的动力配套市场。部分产品取得了欧盟E-mark认证,与国内主要车厂建立了牢固的战略合作关系。凭借良好
的产品质量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产品销售和服务网络覆盖全国以及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工业级电子产品业务
全资子公司铭特科技在加油(气)机支付系统、充电桩支付系统及自助设备支付系统等领域拥有行业领
先的技术实力,公司产品以高可靠性、高安全性和高稳定性著称,广泛应用于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
能源、交通、零售行业头部企业,并通过PBOC、EMV等国内外权威认证及ISO9001、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工业级电子产品领域拥有有效专利42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6项、外
观专利6项、发明专利10项。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拓展农用无人机线束、智能支付等新业务领域,实现核心
技术的自主可控,同时积极布局国际化战略,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渗透巩固行业领先地位,推动业务高质量
增长。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