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众合科技(000925)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0925 众合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半导体节能材料、节能减排和轨道交通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交通业(行业) 15.30亿 75.60 5.13亿 76.08 33.52 泛半导体制造业(行业) 4.03亿 19.93 1.26亿 18.72 31.27 数智化业务(行业) 6640.85万 3.28 2616.04万 3.88 39.39 其他(行业) 2396.11万 1.18 890.16万 1.32 37.15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品) 12.57亿 62.11 4.52亿 67.01 35.93 单晶硅及其制品(产品) 4.03亿 19.93 1.26亿 18.72 31.27 自动售检票系统(产品) 2.73亿 13.49 6112.79万 9.07 22.39 数智产品(产品) 6640.85万 3.28 2616.04万 3.88 39.39 其他(产品) 2396.11万 1.18 890.16万 1.32 37.15 ───────────────────────────────────────────────── 国内销售(地区) 19.03亿 94.03 6.26亿 92.85 32.88 国外销售(地区) 1.21亿 5.97 4821.52万 7.15 39.93 ───────────────────────────────────────────────── 轨道交通及数智化业务(业务) 15.95亿 78.82 5.35亿 79.37 33.53 半导体行业(业务) 4.03亿 19.93 1.26亿 18.72 31.27 节能服务业(业务) 1932.63万 0.95 824.25万 1.22 42.65 其他(业务) 587.63万 0.29 469.06万 0.70 79.82 ───────────────────────────────────────────────── 自营(销售模式) 20.24亿 100.00 6.74亿 100.00 33.3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交通业(行业) 3.76亿 62.13 1.03亿 61.96 27.42 泛半导体制造业(行业) 1.98亿 32.66 5503.72万 33.08 27.85 数智化业务(行业) 2011.65万 3.32 597.35万 3.59 29.69 其他(行业) 1141.40万 1.89 229.05万 1.38 20.07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品) 3.13亿 51.79 1.02亿 61.51 32.66 单晶硅及其制品(产品) 1.98亿 32.66 5503.72万 33.08 27.85 自动售检票系统(产品) 6258.76万 10.34 74.06万 0.45 1.18 数智产品(产品) 2011.65万 3.32 597.35万 3.59 29.69 其他(产品) 1141.40万 1.89 229.05万 1.38 20.07 ───────────────────────────────────────────────── 国内销售(地区) 5.45亿 89.99 1.48亿 88.88 27.16 国外销售(地区) 6055.60万 10.01 1849.44万 11.12 30.5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交通业(行业) 16.23亿 69.79 4.87亿 71.72 30.03 数智化业务(行业) 3.49亿 15.03 8569.57万 12.61 24.53 泛半导体制造业(行业) 3.33亿 14.33 1.01亿 14.91 30.39 其他(行业) 1983.76万 0.85 512.36万 0.75 25.83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品) 14.06亿 60.47 4.33亿 63.80 30.83 数智产品(产品) 3.49亿 15.03 8569.57万 12.61 24.53 单晶硅及其制品(产品) 3.33亿 14.33 1.01亿 14.91 30.39 自动售检票系统(产品) 2.17亿 9.32 5380.19万 7.92 24.82 其他(产品) 1983.76万 0.85 512.36万 0.75 25.83 ───────────────────────────────────────────────── 国内销售(地区) 22.00亿 94.63 6.27亿 92.29 28.50 国外销售(地区) 1.25亿 5.37 5236.10万 7.71 41.90 ───────────────────────────────────────────────── 轨道交通及数智化业务单元(业务) 19.50亿 83.85 5.68亿 83.66 29.15 半导体业务单元(业务) 3.33亿 14.33 1.01亿 14.91 30.39 其他(业务) 4222.61万 1.82 975.08万 1.44 23.09 ───────────────────────────────────────────────── 自营(销售模式) 23.25亿 100.00 6.79亿 100.00 29.2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交通业(行业) 5.31亿 70.82 1.10亿 62.98 20.76 泛半导体制造业(行业) 1.55亿 20.71 4027.57万 23.02 25.95 数智化业务(行业) 5824.66万 7.77 2098.21万 11.99 36.02 其他(行业) 523.34万 0.70 350.82万 2.01 67.03 ─────────────────────────────────────────────────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产品) 4.59亿 61.25 1.08亿 61.66 23.50 单晶硅及其制品(产品) 1.55亿 20.71 4027.57万 23.02 25.95 自动售检票系统(产品) 7169.08万 9.57 231.24万 1.32 3.23 数智产品(产品) 5824.66万 7.77 2098.21万 11.99 36.02 其他(产品) 523.34万 0.70 350.82万 2.01 67.03 ───────────────────────────────────────────────── 国内销售(地区) 6.86亿 91.51 1.56亿 88.95 22.69 国外销售(地区) 6364.02万 8.49 1933.22万 11.05 30.38 ───────────────────────────────────────────────── 智慧交通(业务) 5.90亿 78.76 1.32亿 75.55 22.39 半导体(业务) 1.55亿 20.71 4101.32万 23.44 26.42 其他(业务) 395.72万 0.53 176.40万 1.01 44.5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8.5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3631.52│ 16.62│ │第二名 │ 31602.08│ 15.62│ │第三名 │ 11344.19│ 5.61│ │第四名 │ 11235.16│ 5.55│ │第五名 │ 10390.32│ 5.12│ │合计 │ 98203.28│ 48.5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8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32%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844.13│ 17.45│ │第二名 │ 7383.59│ 4.80│ │第三名 │ 6123.11│ 3.98│ │第四名 │ 4212.84│ 2.74│ │第五名 │ 3609.03│ 2.35│ │合计 │ 48172.70│ 31.32│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以立体交通产业为核心,涉及轨道交通场景下信号、自动售检票、线网清分和其他轨交 数智化系统,低空场景下无人飞行器飞控安全系统、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和智慧起降场平台;其他数智化场景 下的能源矿山数智化解决方案、数智健康业务;以及数智化基础能力和支撑的半导体材料业务、算力和算力 服务业务。因此,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包括智慧交通、低空经济和半导体材料行业。 (一)空天立体交通业务 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促进交通通道由单一向综合、 由平面向立体发展,并明确要构建空中、地面与地下融合协同的多式联运网络。2024年,工信部等七部门发 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 间、未来健康等六大未来产业,低空经济正成为新的增长空间和发展趋势。 在基础设施共享优化、应急管理、立体化交通网络构架、智能化与自动化提升、服务升级、产业创新等 方面,低空经济均能有效赋能城轨交通行业,盘活运营企业存量资产,从而形成城轨交通与低空交通互补, 带来新的发展增量。 1、智慧交通领域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202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发展报告》,截至2024年底,中国共有51 座城市开通运营30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线路总里程达10990.80公里,车站6870座。2024年,中国城 市轨道交通新增运营线路总里程达912.56公里,车站539座,共51条(段)线路。 (1)城轨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信号系统市场稳步增长 截至2024年底,中国大陆共有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重庆等65座城市的24 2条(段)城市轨道交通正在建设,总里程达5173.05公里,车站2539座,投资额高达36707.22亿元。其中大运 量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4819.66公里,占比93.17%;中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在建里程达353.39公里,占 比6.83%。据市场初步预测,2025-2026年共有35座城市的139条轨道交通线路将新增开通运营,总里程达252 0.06公里,车站1346座;共有45座城市143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新增开工,涉及里程达3379.33公里,车站139 1座,投资额为14579.75亿元。城轨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 城市轨道信号系统方面,据市场统计显示,2024年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市场(含维保、改造及车载信 号系统),共有包括上海、北京、杭州、武汉、无锡等21座城市完成了54次招标,中标总金额高达131.35亿 元,同比增长7.63%。2024年,众合科技实现市占率23.76%,行业排名第二,同比增长21.97%。(数据来源 :《2024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市场发展报告》) (2)轨交既有线改造加速推进,驱动行业新变革 通常情况下,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的更新改造以10-15年为周期,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自2008年进入大 规模建设阶段,当前正处于新一轮更新改造的初始阶段。2024年开通运营10年-15年的线路已有51条,约183 2公里,信号系统改造市场的空间正在逐步显现,2024年改造项目发布的中标金额高达397887万元,占市场 总额29.9%,较2023年的11.34%,显著提升。 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内地已开通运营15年以上城市有10个,共31条线,其中已开通运营20年 (含)以上的线路共有9条,约335公里;开通15-20年的线路共有22条,约834公里;开通运营10年以上的城市 19个,开通运营10年-15年的线路共有51条,约1832公里。这些已开通15年以上的线路相关设备设施系统的设 计使用寿命和服役年限已接近期限,10年以上的线路也将陆续进入设备更新周期,更新改造需求已较为迫切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将城轨既有线改造列入超长期国债的申报范围予以支持。可以预见,未来,城市 轨道交通行业既有线改造将加速推进。 (3)智慧城轨初具规模,发展前景可期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中国城轨交通行业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信息化 建设的成果初具规模。并且在国家政策的大力加持下,其未来发展前景可期。 2024年,中城协会发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融合城轨发展指南》明确提出了融合城轨建设的指导思想, 阐述了融合城轨的内涵标志。工信部、国家铁路集团等十一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协调 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提出深化基础设施跨行业共建共享。《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 性城市的意见》提出,坚持科技创新、数字赋能,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度融合。 2024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合计中标16.03亿元人民币,涉及多个方面。其中,城轨云与大数据 平台中标金额超过9.72亿元,智慧车站中标金额超过1.56亿元,智慧运维中标金额超过4.75亿元。 据相关数据显示,近两年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同时据市场预测,未 来三年内,我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将仍保持20%的发展增速,预计到2030年全国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市场 规模将达到791亿元左右。 (4)“轨道+低空”产业融合,绘就轨交经济新蓝图 从2021年“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进《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 提“低空经济”并被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 告》,随着国家将低空经济提升到战略层面,政策和产业驱动下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正加速落地。 构建城市低空交通体系、发展低空经济,是城轨交通行业拓展新领域、新业态,是拓展发展空间、增强 自身造血机能的一次历史性新机遇。目前,低空产业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应用场景包括空铁联运、无人机巡检 与维护、低空物流配送、低空保障、车辆段、停车场再利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等。 2、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原则上在1000米以下根据不同地区特点和实际需要 可延伸至3000米的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涉及低空飞行、航空旅游、支线客运、通航服务 、科研教育等众多行业的经济概念。低空经济主要由低空基础设施、低空飞行器制造、低空运营服务和低空 飞行保障四大产业构成。根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达到33.8%。 乐观预计,到2026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达到10644.6亿元。公司低空业务主要集中在低空 飞行器制造和低空基础设施领域。 2024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行低空经济规划发展,中共中央、发改委、工信部、民航局等顶层机构多次发声 ,推动相关体系不断完善。从地方来看,截至目前,已有50+城市颁布低空经济发展政策,10余个省/市/地 区推出补贴政策,近20支地方低空产业基金正式成立。2024年底,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并且中央空 管委将在深圳、杭州等六个城市开展eVTOL运营试点。2025年将有望成为低空经济从前期规划转向产业落地 的元年。 低空经济纳入专项债支持范围,提供充足资金保障。2024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完善地方政 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的意见》将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纳入专项债可用作项目资本金领域,并将专项债项目用 作资本金上限比例从25%提高至30%。目前,已有多地正式启动中长期低空专项债的申请。根据方正证券,截 至2024年末,涉及低空经济建设内容的专项债项目已发行26个,项目总投资193.28亿元,发行专项债券金额 合计53.95亿元,占总投资约28%。 (1)飞控系统 飞行控制系统简称“飞控系统”,是整架飞机最复杂的系统之一,是利用自动控制的反馈原理来操纵飞 机的各个操纵面,实现飞行姿态、轨迹稳定与跟踪的系统。飞控系统包括传感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和控 制显示四大子系统。 飞控计算机是飞控系统的核心部件,主要完成逻辑判断、控制、导引计算、系统管理等操作,用以满足 飞控技术设计的可用性与完整性要求。根据交通运输部颁布的《运输类飞机适航标准》第25.1309条,运输 类飞机上的设备、系统及安装(包括飞控系统),其灾难性事故概率需低于10-9/飞行小时。而单系统的飞控 可靠性有限,最多可以做到灾难性事故率小于10-5/飞行小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就需要通过 增加冗余,即构建多余度的飞控系统,并在不同飞控计算机之间建立内部数据交互和投票机制。此外,建立 异构的多余度飞控计算机可以进一步降低整套系统的故障率。 eVTOL和无人机飞控行业前景广阔。根据浙商证券研报,2023年全球无人机(含eVTOL)市场规模约320亿 美元,其中飞控市场规模约45亿美元(占比14%);预计到2030年全球飞控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30亿美元。 (2)低空经济基础设施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可以分为:1)物理基础设施,以通用机场改造和无人机(eVTOL)起降场为主,以及其 相应的配套设施;2)新型基础设施,包括空管系统中的外围设施CNS(通信、导航、监视)和气象,即低空智 联网;3)数字基础设施,包括空管平台(ATM)、数字空域、航线规划平台等。 空中交通管理系统(ATM)是空管工作人员用来实际操作和管理飞行交通的信息处理平台。基于CNS系统提 供的数据基础,ATM系统构建信息综合处理平台为航行过程中的飞行器提供整合后信息、制定流量控制措施 ,并规划分配方案。完整的ATM系统由三大部分组成:空中交通服务、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域管理。它们 共同协调和管理空中交通,有效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促进空中交通安全,保障空中交通畅通。 为适配低空经济异构、高密度、高频次等特点,传统空管系统需进行新一轮技术升级:1)低空飞行活 动中飞行主体多、飞行器密度高、存在楼房等大量障碍物,需要空管系统进行更高效的数据处理、提供频率 更高、时效性更强的交管指令,支持不同种类低空航空器在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2)传统空管系统大多应 用民航、通航等高空场景,对于低空场景,空管系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进,以更好地管理和监控低空航空器 的飞行活动、应对其与地面设施,人员以及其他空域航空器之间的安全问题。 根据中信建投证券结合当前各省市落地的低空经济综合项目招投标信息,项目规模一般在1-5亿元左右 ,按地级市配套建设一个综合项目,每三个区县配套建设一个综合项目,且空管相关配套软硬件占项目比重 15%计算,则整体低空空管领域市场空间约为180亿元,考虑后续扩容或增加功能等需求,预计到2027年整体 规模有望超200亿元。 (二)半导体行业:周期性行业从底部复苏 近两年,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出现,智能便捷的应用迅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全球各大科技厂商先后 进入,多种大模型产品纷至沓来。大模型参数数量大、训练数据量大、模型复杂度高等特征对计算资源需求 不断加强,高性能计算能力、大量存储空间、快速信息传输成为大模型训练和运行的计算核心要素,加大了 对高性能半导体产品需求。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宣布,2024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到6276亿美元,较202 3年的5268亿美元增长19.1%。2025年初,创新的架构和数据处理方式推动大模型进入下一阶段,数据处理新 范式优势逐渐凸显,将持续推动算力、存力的布局,下游应用AIPC、AI手机、AI耳机等新兴产品将迎来大规 模应用,将成为半导体市场提升新增长点。 根据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旗下矽产品制造商组织(SMG)发布的硅片产业年终分析报告,2024 年下半年,全球硅晶圆需求开始从2023年的行业下行周期中复苏。2024年全球硅晶圆出货量下降2.7%,为12 266百万平方英寸(MSI),而同期硅晶圆销售额下降6.5%,至115亿美元。2024年,由于部分细分领域的终 端需求下滑,影响了晶圆厂利用率和特定应用的晶圆出货量,库存调整速度较慢。预计复苏将持续到2025年 ,下半年将有更强劲的改善。 集成电路芯片技术发展呈现出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继续延续摩尔定律,以集成电路制程微细化为特征, 技术上满足更先进制程,提高集成度和功能,同时兼顾性能及功耗;二是随着人工智能升级的需求增加,为 提升高性能单芯片的集成度与复杂性,优化性能与功耗,集成电路行业正在从系统级芯片向系统级封装的转 型。 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半导体硅片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包括单晶晶体缺陷、晶体中氧碳及掺杂物质的均 匀分布、平整度等加工精密度参数、体金属浓度和表面金属浓度等纯度指标。同时为了突破硅材料性能的局 限性,与其他材料的整合成为重要路径,比如结合键合工艺开发的绝缘体上硅(SOI)、通过应变引入实现能 带调制的应变硅、硅基氮化镓等都已实用化,未来硅与磷化铟、石墨烯、硫化钼等材料的结合可能是后摩尔 时代硅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数字技术正重构世界经济发展范式。党的二十大作出“建设 数字中国、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在此历史性机遇下,众合科技立足国家战略需求,以数智化转型为发展主航道,通过 空天地立体交通产业生态构建,勇担数字基础设施革新与产业智能化升级的时代使命。 报告期内,公司将“1+2+N”体系深化为空间信息战略,以“空天地立体交通”为主场景,以核心自主 工业软件为核心底座,以关键装备及材料、交通智慧数据运营服务和整体系统解决方案为主要产品和服务, 构筑地下(轨道交通智慧中枢)、地面(车路云协同网络)、低空(空域管理网络和安全控制系统)、低轨 卫星(高端装备数字化综合性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四位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空天地"多维度交通网 络的空间协同与智能互联。 核心自主工业软件底座是公司依托轨道交通十余年的技术沉淀发展而来的“自主可控的通用高安全可靠 计算机平台”,以及基于对行业深度理解的“通行域资源管理、调度算法”。立体交通的协同和智能互联来 自公司为地下、地面、低空和低轨各个空间的不同交通形式或交通工具提供以“安全”和“调度”为核心的 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 公司作为链主企业,以构建产业的数智化核心能力为目标,除上述核心主营业务外,借力CVC产业基金 和滨江、青山湖双产业基地,同步打造"数智能力双螺旋"能力架构——纵向构建覆盖半导体芯片及材料、算 力服务及数据资产运营、关键设备技术研发、产业转化、生态协同的全维度数智化基础能力与支撑;横向拓 展交通、能源、健康等产业数字化场景的运营和整体解决方案能力,形成"硬科技突破+软实力赋能"的生态 发展格局。 以“平台通用化+场景定制化”为核心路径,升级技术与产品架构:依托智慧轨交领域的技术积累,打 造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和通用工业数字平台两大技术基座,结合算力服务与行业模型布局,支撑空天 地立体交通领域产品研发,形成“技术标准化-平台模块化-场景敏捷化”协同闭环。 聚焦“高可靠安全性技术”“通行域资源管理及调度算法”等核心优势,夯实全栈国产自主可控技术根 基;通过标准化接口与模块化配置能力,推动CBTC信号系统、全自动无人驾驶系统、三余度飞控安全计算机 等核心装备迭代,实现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及低轨卫星领域的系统级适配。 通过“平台通用化+场景定制化”模式,公司将构建起从轨道交通、道路交通到低空网络的多维技术矩 阵,实现从平面交通到立体空间的全域技术赋能,推动中国立体交通向高效、可靠、自主方向演进。 两大平台产品主要介绍如下: 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是基于众合科技十余年高安全高可靠信号行业积累而研发的面向泛工业领 域应用的高安全、高可靠、可灵活组合扩展的工业控制计算机,可根据应用场景的不同,选取一定数量的基 本功能单元进行组合,构建出适用于轨交、低空、卫星、工业等领域应用的高可靠安全或者非安全计算机。 通用工业数字平台,是融合工作流引擎、大数据平台、物联网平台、数字孪生平台、低代码应用开发平 台,形成通用的工业数字底座,实现工业设备多协议接入与边缘智能控制。目前已经支持杭州NOCC,黄石有 轨电车及公共交通一体化系统、苏州6号线涵青桥站和重庆27号线项目等轨交项目应用。 (二)主要产品和业务 (1)空天地立体交通场景 报告期内,依托于自主可控的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以及基于对行业深度理解的通行域资源管理 、调度算法,公司为地下、地面、低空和低轨空天地立体交通提供以“安全”和“调度”为核心的控制系统 、工业软件产品及解决方案能力。 1、轨道交通场景 公司当前轨道交通业务主要聚焦城市轨道交通,提供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和自动售检票及清分系统两大机 电系统产品。同时,公司依托客户资源和市场地位优势,重点围绕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维护和日常管控开 展数智化业务,为用户深度挖掘业务场景下的创新改革方向,并实现数据的价值提升。 2、车路云协同场景 2024年公司车路云协同业务板块推出了基于城市地面交通的云控平台、接入网设施、路侧感知设施、新 能源网联和车载设备设施等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3、低空场景 公司在低空领域的业务主要覆盖低空无人飞行器的飞控系统和低空基础设施领域,包括UniTFCC三余度 飞控计算机、UniSpace低空综合服务平台和UniPort智慧公共起降场管理平台。其中UniTFCC三余度飞控计算 机,是高风险(起飞重量大于25KG)飞行器的核心部件,产品可将安全风险控制在0.000000001以内,显著 提高了无人机在复杂环境下的自主飞行能力;UniSpace低空综合服务平台,是面向无人机、电动垂直起降航 空器、传统通航飞机及低空娱乐飞行器等多用户统一管理的服务平台,能够对低空新增空间的地面资源、空 域资源进行精细化管理;UniPort智慧公共起降场管理平台,专用于对公共无人机起降场进行起降控制以及 自动优先级调度的智能管理系统,可实现无人机安全、高效起降。 4、低轨卫星领域 低轨卫星在通信保障、精准导航定位及监测感知能力方面对空天地立体交通具备巨大赋能作用,是公司 立体交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司在交通领域通用高安全可靠计算机平台和通用工业数字平台核心工 业软件能力和长期的运营服务能力,公司将主要聚焦低轨卫星场景下高端装备数字化综合性解决方案和运营 服务业务。 (2)数智化其他应用场景 以空天地立体交通数智化体系为根基,公司将数智能力深度赋能能源、健康等产业应用场景,提供基于 安全和智能化的控制系统、工业软件产品和解决方案能力,促进更多产业的数智化转型升级。 1、智慧能源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主要为煤矿生产提供车辆、运输和安全生产等细分领域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 2、数智健康 数智健康业务是公司数智化战略下孵化培育的新场景,是公司基于数智化领域的产品、产业资源积累, 围绕医疗器械CDMO创新中心和海外生物技术创新中心打造面向全球的创新大健康产品及服务转化落地平台。 公司数智健康业务主要聚焦于介入植入器械、检验检测设备、康复器械等领域,重点利用大数据、智能感知 、AI、基因编辑等技术,以“资本+产业+平台+运营”为基本的商业模式,实现同类技术要素在不同产业场 景的延伸布局。公司全资子公司浙江美丽人生健康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是数智健康业务的主要运营平台。 (3)数智化基础能力和支撑板块 1、泛半导体业务 半导体产业作为数智化上游产业中的核心,是数智化能力的基础,决定着数智化行业应用的高度。公司 以“半导体单晶硅材料”为核心,业务边界延伸至整个泛半导体产业链底层多个关键技术,形成了“一个核 心、多个亮点”战略布局。 公司控股子公司浙江海纳半导体有限公司是公司泛半导体业务的“一个核心”,主要产品包括3-8英寸 半导体级抛光片、研磨片,并提供晶圆再生服务;公司主要产品和服务应用于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领 域,终端应用场景包括通信、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电子、家用电器、安防等产品。 2、算力与算力服务 算力与算力服务上,公司拟通过庆阳时空大数据云中心开展机房租赁和托管服务、云计算服务和时空数 据增值服务;并以庆阳智算中心为抓手,联合战略合作方构建时空大数据全国算力网络。公司参股公司玄度 时空云将基于前述布局,开展基于玄度计算机系统的玄度云服务、算力调度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