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0966 长源电力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电力、热力生产和销售,业务板块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新能源发电和售电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电-电力(行业) 157.76亿 90.72 19.14亿 107.93 12.13
发电-热力(行业) 14.49亿 8.33 -2.58亿 -14.55 -17.81
其它(行业) 1.66亿 0.95 1.17亿 6.62 70.73
─────────────────────────────────────────────────
发电-电力(产品) 157.76亿 90.72 19.14亿 107.93 12.13
发电-热力(产品) 14.49亿 8.33 -2.58亿 -14.55 -17.81
其它(产品) 1.66亿 0.95 1.17亿 6.62 70.73
─────────────────────────────────────────────────
湖北省(地区) 173.91亿 100.00 17.73亿 100.00 10.20
─────────────────────────────────────────────────
电力及热力销售(业务) 172.25亿 99.05 16.56亿 93.38 9.61
粉煤灰销售(业务) 1.14亿 0.66 1.00亿 5.64 87.78
固定资产租赁、物业管理(业务) 2644.50万 0.15 1000.09万 0.56 37.82
其他(业务) 2557.39万 0.15 735.94万 0.42 28.78
─────────────────────────────────────────────────
直销(销售模式) 173.91亿 100.00 17.73亿 100.00 10.2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电-电力(行业) 71.47亿 89.94 10.12亿 104.67 14.16
发电-热力(行业) 7.19亿 9.05 -1.07亿 -11.08 -14.90
其他业务(行业) 8067.71万 1.02 6194.65万 6.41 76.78
─────────────────────────────────────────────────
发电-电力(产品) 71.47亿 89.94 10.12亿 104.67 14.16
发电-热力(产品) 7.19亿 9.05 -1.07亿 -11.08 -14.90
其他业务(产品) 8067.71万 1.02 6194.65万 6.41 76.78
─────────────────────────────────────────────────
湖北省(地区) 79.47亿 100.00 9.67亿 100.00 12.17
─────────────────────────────────────────────────
电力及热力销售(业务) 78.66亿 98.98 9.05亿 93.59 11.50
粉煤灰销售(业务) 5605.26万 0.71 5092.46万 5.27 90.85
固定资产租赁、物业管理(业务) 1484.29万 0.19 651.31万 0.67 43.88
其他(业务) 978.16万 0.12 450.89万 0.47 46.1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电-电力(行业) 129.89亿 89.84 13.98亿 111.83 10.76
发电-热力(行业) 12.89亿 8.91 -2.84亿 -22.68 -22.00
其它(行业) 1.80亿 1.24 1.36亿 10.85 75.54
─────────────────────────────────────────────────
发电-电力(产品) 129.89亿 89.84 13.98亿 111.83 10.76
发电-热力(产品) 12.89亿 8.91 -2.84亿 -22.68 -22.00
其它(产品) 1.80亿 1.24 1.36亿 10.85 75.54
─────────────────────────────────────────────────
湖北省(地区) 144.57亿 100.00 12.50亿 100.00 8.65
─────────────────────────────────────────────────
直销(销售模式) 144.57亿 100.00 12.50亿 100.00 8.6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发电-电力(行业) 62.10亿 89.73 8.86亿 109.08 14.27
发电-热力(行业) 6.15亿 8.88 -1.56亿 -19.23 -25.40
其他业务(行业) 9579.34万 1.38 8241.04万 10.15 86.03
─────────────────────────────────────────────────
发电-电力(产品) 62.10亿 89.73 8.86亿 109.08 14.27
发电-热力(产品) 6.15亿 8.88 -1.56亿 -19.23 -25.40
其他业务(产品) 9579.34万 1.38 8241.04万 10.15 86.03
─────────────────────────────────────────────────
湖北省(地区) 69.21亿 100.00 8.12亿 100.00 11.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2.4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4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 1562734.32│ 89.86│
│荆门市中荆热能有限公司 │ 22142.36│ 1.27│
│武汉钢铁有限公司 │ 15805.21│ 0.91│
│武汉市东西湖区能源有限公司 │ 13040.09│ 0.75│
│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10759.26│ 0.62│
│合计 │ 1624481.24│ 93.4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7.4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8.8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1002698.84│ 64.20│
│陕西省煤炭运销集团建宏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 24498.39│ 1.57│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榆神煤电有限公司 │ 17798.90│ 1.14│
│山西科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15002.40│ 0.96│
│陕西华远新能源有限公司 │ 14925.67│ 0.96│
│合计 │ 1074924.20│ 68.8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湖北省全省生产总值6.00万亿元,较上年同比增长5.8%。根据行业主管部门披露数据,全省
社会用电量2943.7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37.33亿千瓦时,增长8.77%。第一、二、三产业和城乡居民用电分
别为41.08、1664.21、633.56、604.91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加2.75、88.53、70.76、75.29亿千瓦时,分
别增长7.18%、5.62%、12.57%、14.22%。
截至本报告期末,根据行业主管部门相关数据,湖北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12,360.85万千瓦(含三峡224
0万千瓦),其中,水电3812.05万千瓦,占30.84%,同比增加19.42万千瓦;火电4086.74万千瓦,占33.06%
,同比增加88.49万千瓦;风电952.10万千瓦,占7.70%,同比增加115.62万千瓦;太阳能3509.96万千瓦,
占28.40%,同比增加1022.67万千瓦。
报告期内,湖北省累计发电量3473.63亿千瓦时(含三峡),同比增加277.84亿千瓦时,增长8.69%。其
中,水电1305.91亿千瓦时(含三峡),同比下降0.51%;火电1648.9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0.81%;风电171
.9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0%;太阳能346.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3.21%。全年统调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
小时3336小时,同比减少66小时,其中火电机组利用小时4080小时,同比增加65小时。
报告期内,电力现货市场建设加快推进,电力市场体系逐渐完善。2024年1月,湖北省正式实行煤电容
量电价机制,容量电价标准为100元/千瓦年(含税),长期来看,容量电价机制有利于煤电行业持续健康发
展。4月,湖北省能源局印发《省能源局关于开展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第二轮长周期结算试运行的通知》,
明确了4月16日开启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第二轮长周期结算试运行,同时公布了《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交易
实施细则(试行V2.0)》《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结算实施细则(试行V2.0)》,明确了湖北省电力现货市场
的交易和结算细则。7月,湖北省能源局印发《省能源局关于完善2024年电力市场化交易有关工作机制的通
知》(鄂能源调度〔2024〕34号)文件,建立了需求侧响应市场化运行机制,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现货市场机
制、发电侧超额获利回收机制、新能源入市机制,湖北省电力市场规则进一步优化完善。10月,湖北省能源
局印发《省能源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现货市场风险防范的通知》(鄂能源调度〔2024〕51号)文件,明确
对省内所有煤电机组报价进行同质性测试,将未通过同质性测试的煤电机组申报价格替换为变动成本报价;
建立现货电价与省内供需比挂钩机制,当日前现货出清均价超出允许范围时,按程序对报价高机组实施报价
替换,加强了电力市场风险防控措施,有助于电力市场平稳运行。2024年,湖北省市场化交易成交总电量11
38.89亿千瓦时,其中火电交易电量1121.42亿千瓦时,风电4.42亿千瓦时,光伏13.06亿千瓦时。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可控总装机容量1121.85万千瓦,其中火电831万千瓦,水电58.11万千瓦,风电2
6.4万千瓦,光伏204.18万千瓦,生物质2.16万千瓦。公司装机容量占湖北全省发电装机容量12,360.85万千
瓦(含三峡)的9.08%,公司火电装机容量占湖北全省火电装机容量4,086.74万千瓦的20.33%。报告期内,
公司完成发电量401.00亿千瓦时,占湖北省全年发电量的11.54%。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经营模式为电力、热力生产,电力、热力产品均在湖北省就地消纳和销售。报告期内,公司经
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电源种类主要为火电、水电、风电、光伏和生物质发电。报告期内,公司共完成发电量401.00亿千
瓦时,同比增长22.46%,其中火电发电量357.8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07%;水电发电量13.93亿千瓦时,
同比下降29.83%;风电发电量4.87亿千瓦时,同比下降10.51%;光伏发电量2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9.53
%;生物质发电0.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46%;售热量2,371.92万吉焦,同比增长10.80%;设备平均利用
小时3574小时,同比增加454小时,其中火电机组利用小时4,306小时,同比增加82小时。报告期内,水电发
电量下降主要原因是2024年湖北省下半年以来持续高温天气,省内来水严重偏枯;风电发电量下降主要原因
是风速较常年减少;火电机组利用小数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湖北省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8.77%,同时全省水
电发电量(不含三峡)同比降低6.37%,导致火电发电量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全年市场化交易总电量355.9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97.42亿千瓦时,其中,火电交易电
量335.97亿千瓦时,新能源交易电量19.99亿千瓦时。交易电量增加的主要原因2024年4月16日湖北省开启湖
北省电力现货市场第二轮长周期结算试运行,新能源售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化交易。
报告期内,公司累计完成售电量380.48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2.34%,其中火电售电量338.58亿千瓦时(
含生物质),水电售电量13.67亿千瓦时,风电售电量4.77亿千瓦时,光伏售电量23.46亿千瓦时。
公司设立了全资子公司国能长源能源销售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售电公司),主要从事电、冷、热能销售
。报告期内,售电公司完成代理售电量144.59亿千瓦时,同比增加48.12亿千瓦时,占公司总销售电量的38%
。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新能源项目储备111.5万千瓦,其中风电74万千瓦,光伏37.5万千瓦;完成光伏项
目备案27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项目15万千瓦,分布式光伏项目12万千瓦。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项目开工32.91万千瓦,投产72.82万千瓦。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能源装机容量
共计232.74万千瓦。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电源布局优势。公司所属电厂在湖北省内分布较为合理,子公司青山公司、长源一发处于湖北省用电
负荷中心武汉市内,荆门公司处于湖北电网中部的电源支撑点,汉川公司、汉川一发为武汉江北的重要大电
源点,以上区域布局有利于发挥各电厂的地理优势,提高机组利用小时,增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
2.电煤保供控价优势。公司控股股东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煤炭生产企业,并拥有自营铁路、
港口和航运公司。其旗下国能销售集团有限公司为本公司重要的年度长协煤炭供应商,借助国家能源集团“
煤炭产运需”一体化运营优势,煤源组织及运输保障能力强,且煤质优良、价格稳定,有利于增强公司电煤
保供控价能力,有效应对煤炭市场风险。
3.技术经济指标优势。公司的火力发电机组全部为30万千瓦以上机组,并拥有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燃
煤机组。经过不断的技术改造,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能耗指标处于区域先进水平,并已全部
具备供热能力,在区域发电市场竞争中可比优势明显。
4.新能源资源获取优势。根据湖北省源网荷储和多能互补百万千瓦基地的配套标准,公司可按照不超过
煤电机组新增调峰容量的2.5倍配套新能源项目。公司作为湖北省内最大的煤电企业,拥有比其他企业更多
的配套指标,在新能源项目资源的获取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
5.公司治理与人才优势。公司治理结构健全完善,形成了决策权、监督权和经营权之间有效制衡、运转
协调的运行机制,保障了公司的规范高效运作。坚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培养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配
套、素质优良,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人才队伍。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39117.54万元,同比增加293404.20万元,其中电力销售收入1577641.7
6万元,占营业收入的90.72%;热力销售收入144877.40万元,占营业收入的8.33%。发生营业成本1561796.2
1万元,同比增加241083.94万元,其中电力成本1386258.59万元,占营业成本的88.76%;热力成本170679.4
0万元,占营业成本的10.93%。实现营业利润94076.12万元,同比增加43115.21万元;实现利润总额95604.1
8万元,同比增加44213.06万元;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71522.25万元,同比增加36616.04万元。
利润总额比同比增加44213.06万元的主要原因:一是增利因素合计增利121478.92万元,其中发电量同
比增加增利82154.54万元;燃煤价格同比降低,增利28891.41万元;售热量、售热均价同比增加增利4023.2
3万元;计提资产减值、信用减值同比减少、资产处置收益同比增加等,导致增利3834.24万元;营业外收支
净收益、其他收益等增加增利2575.50万元;二是减利因素合计减利77265.86万元,其中,折旧费、职工薪
酬、财务费用等固定费用同比增加,减利64853.51万元;售电均价同比下降减利9711.95万元,投资收益同
比减少减利2700.40万元。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随着2024年湖北省经济逐渐回升,全社会用电量增长平稳。根据湖北省能源局预测,综合全省经济发展
主要指标预测和用电结构及用电特性等因素,预计2025年全省全社会用电量309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左右
,正常气象条件下迎峰度夏、度冬期间电力总体平衡,极端情况下,可能出现时段性、局部性电力缺口。
近年来,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湖北电网新能源发展迅速,2024年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经成为湖北省第
一大电源类型。随着全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上网电价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新能源上网电量将全
面参与市场交易,将对公司电价产生一定影响。新能源新增装机、外购电量及来水情况,将对省内火电设备
利用小时产生影响。
煤炭市场方面,预计2025年国内煤炭市场供需总体平衡偏宽,现货煤炭价格中枢有望继续下移。供应侧
,晋陕蒙主产区煤炭产量或略有增加;新疆区域产量延续上升态势,叠加疆煤外运通道及运能增加,预计在
内陆市场份额上升;进口煤预计仍将在相对高位。需求侧,随着国内经济企稳向好,带动能源需求总量保持
一定增长;水电、新能源对煤电的替代作用将进一步显现,电煤需求总量增幅趋缓,非电用煤需求预计总体
稳定。政策面,随着煤炭供需矛盾缓解,能源保供压力释放,政策监管预计趋缓,政策调控更趋灵活合理,
维护煤炭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作为国家能源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和湖北区域骨干发电企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能源保供新形势、双碳政策新要求、能
源转型新趋势,主动融入新型能源体系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坚持发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新产业规模质
量发展,大力发展新能源,高标准建设高效煤电,全面拓展综合能源服务,加快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培
育新质生产力,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安全健康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努力将公司建成一流综
合能源示范企业。
(三)经营计划
1.2024年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新增新能源项目储备111.5万千瓦,现有资源储备达到413万千
瓦,其中风电194万千瓦、光伏219万千瓦,新能源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均衡;高质高效推进前期工作,
完成分布式光伏项目投资决策14个、共11万千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汉川四期项目整体进度超前,荆门基
地掇刀子项目、荆州纪南、巴东沿渡河光伏及所属9家企业厂内分布式光伏全容量并网,当年新增新能源装
机88.07万千瓦,创历史新高。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装机达到1121.85万千瓦,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25.93%
,同比提高5.11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未发生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未发生影响公司形象的安全、环保、违法、廉政
和稳定事件。全年完成发电量401.00亿千瓦时,实现年度计划的107.84%,同比增长22.46%;完成供热量249
0.29万吉焦,实现年度计划的104.07%,同比增长8.84%。
2.2025年经营计划
(1)总体工作思路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之年,公司将以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董
事会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公司“稳中求进、安全为本、创新引领、高质发展”的工作方针,做好新型能源体
系及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工作,认清形势任务,久久为功,善作善成,聚焦科技创新,提质转型发展,高质量
创建一流综合能源示范企业,完成董事会下达的年度目标任务,以良好的经营业绩回报股东和广大投资者。
(2)主要工作目标
安全稳定目标:全年争取“零非停”,确保不发生人身伤亡及设备损坏事故,不发生影响公司形象的安
全、环保、违法、廉政和稳定事件。
经营发展目标:新能源项目开工20万千瓦,新增新能源装机30万千瓦;汉川四期项目实现“双投”;实
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发电量391亿千瓦时,供热量2365万吉焦,供电煤耗295.9克/千瓦时,火电利用小时和
标煤单价对标保持区域先进。
上述经营计划、经营目标并不代表公司对2025年度的盈利预测,并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业绩承诺,能
否实现取决于市场状况变化、经营团队的努力程度等多种因素,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请投资者特别注意。
(3)主要工作措施
全力抓实强基固本,持续推动保供能力再提升。进一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高质量推进安全生产管理体
系建设,加强“现场、现实、现在”管理,结合生产、基建和季节特点,强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深化事故
隐患排查治理,做好重点项目、重要时段、重大设备安全管控。进一步强化生产基础管理,优化设备运维管
理,规范生产管理行为,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强化技术监督管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全力抓实价值创造,持续推动运营质效再提升。聚焦市场营销增收提效,正确把握市场与政策的关系,
加强交易预算推演和复盘分析,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正确把握安全与调峰的关系,充分发挥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推动高参数、大容量、灵活性机组发挥深度调峰能力。正确把握供热与灵活的关系
,积极适应现货市场要求,最大限度发挥机组潜能,兼顾热、电两个市场,有效调节供热与发电出力,做好
热、电协同,提升综合响应能力。聚焦燃料采购降本提效,统筹好内部资源与外部长协,统筹好厂外运输与
厂内管控,进一步强化厂内燃料管理,全面开展量、质、价对标,严格接卸、验收、储存、耗用全流程管控
,控降厂内费用。
全力抓实创新赋能,持续推动发展水平再提升。拓展新能源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区域资源情况、市场需
求、电价政策、电网消纳和开发条件,明晰新能源发展方向、重点和布局。坚持绿色发展,全力推动已申报
项目纳规,支撑新能源接续发展。聚焦科技创新着力方向,深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与科研院校合作力
度,推动省级研发平台申报和建设,促进更多成果落地,推动科技创新更好赋能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产
业创新,落实智慧化光伏场站统一建设标准,探索布局用户侧综合智慧能源服务项目。
全力抓实精益管理,持续推动治理效能再提升。深入开展“三支队伍”评审,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和选用机制,提升高层级人才占比,增强全员绩效考核的精准性和统一性。全面深化管理提升,常态化抓好
上市公司规范治理,强化信息披露、关联交易、ESG管控和市值管理,不断提升公司在资本市场形象和品牌
价值。推动新能源管理整合,健全统一的生产、运营、建设标准体系和制度体系,发挥专业化运营和规模化
优势,打造集约化管理品牌,构建智慧化管控平台,提升专业化运营品质。全面防范风险隐患,进一步完备
合规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深入推动全级次穿透式管控,建立健全合规管理前移、法律风险防线前移等工作
机制,提高防范化解风险能力。严格再融资募集资金管理,把握好工作流程和信息披露两个关键,确保募集
资金依法合规使用。
(四)可能面对的风险
根据公司能源保供行业的特点,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加强重大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在对2024年重大
风险的监控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形势变化因素,公司组织开展了2025年度重大风险的评估工作,
评估结果依次为:合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投资风险;工程项目管理风险;采购管理风险。
1.合规风险
作为上市公司,在关联交易管理、信息披露管理、内幕信息管理、法律纠纷与诉讼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
的风险,公司面临的合规风险需要从多角度进行管控。公司将通过建立健全合规管理体系、加强内部培训和
监督,审查重大关联交易事项、关联人基本信息,规范公司信息披露程序,跟踪管理法律诉讼全过程等措施
,有效降低合规风险并维护公司稳定发展。
2.市场竞争风险
2025年,随着全国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新能源上网电价进一步市场化改革,新能源企业不再享受保
障性收购,通过中长期交易、现货交易全面入市,将对公司电价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加强政策研究和市场
研判,提高市场风险应对能力和管控能力,同时做好安全生产和设备维护,进一步强化精益管理,全面压降
运营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确保经营风险可控。
3.投资风险
受国家经济发展、能源供需和市场形势等方面的影响,投资项目可能出现项目设计方案、投资总额、预
期收益、产品价格以及产品交易量变动等方面的风险。在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与论证中,资产投入运行后出
现国家政策变化预估不足、市场形势发展变化较快等情况,从而导致项目投产预期收益率与项目前期可行性
研究论证不符。2025年,公司将对项目投资加强战略分析,充分论证评估,锁定边界条件,避免出现投资失
误;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当地居民沟通,争取支持,获得环保、水保、接入系统批复文件,为项目建设创造良
好的投资环境,增强项目实施的合规合法性;进一步优化建设方案,降低造价,抓好工程管理,确保工程安
全、质量和进度,提高项目收益。新能源项目投产后密切跟踪电力市场发展情况,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提升项目发电能力,保证项目上网发电量和电价。
4.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近年来中国的电力基建集中快速发展,在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行业发展速度较为
突出,导致参建单位投入的资源及人员素质存在参差不齐。各项目建设的安全、质量、进度、造价等方面,
会出现落实管理制度不到位现象,以及施工质量未严格按工艺和安装质量标准执行,环保工程未严格执行环
保设计、施工、验收“三同时”要求等风险。公司将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制度落实,督导所属单位层层压实
安全责任、遏制安全事故的发生,加强基建项目成本控制,严把施工质量关等全过程管控,以及项目合规性
建设,全方位防控工程项目管理风险。
5.采购管理风险
公司采购管理是企业运营中的关键环节,采购需求不准确、采购计划不及时、供应商产品质量不达标、
延迟交货、合同条款不明确、合同违约等风险,都可能给公司带来损失。公司将持续夯实采购管理基础,持
续完善采购管理制度,加强对采购结果授权放权和供应商履约的监管;全力加强采购风险管控,加强日常采
购计划审核,严控线下零星、单一来源、竞争性谈判等非竞争性采购;全面提高物资管理水平,严格规范物
资主数据使用,完善物资主数据数字化、信息化、可视化建设。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