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1282 三联锻造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汽车锻造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15.62亿 100.00 3.13亿 100.00 20.02
─────────────────────────────────────────────────
轮毂轴承类(产品) 4.43亿 28.38 6253.44万 19.99 14.11
轴类(产品) 3.38亿 21.66 8599.77万 27.49 25.41
球头拉杆类(产品) 2.44亿 15.65 4984.60万 15.94 20.39
转向节类(产品) 1.19亿 7.59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15亿 7.36 573.74万 1.83 4.99
其他类(产品) 1.12亿 7.15 --- --- ---
高压共轨类(产品) 1.05亿 6.72 --- --- ---
节叉类(产品) 5222.15万 3.34 --- --- ---
受托加工业务(产品) 3369.53万 2.16 936.98万 3.00 27.81
─────────────────────────────────────────────────
内销(地区) 10.61亿 67.91 1.93亿 61.75 18.21
外销(地区) 5.01亿 32.09 1.20亿 38.25 23.87
─────────────────────────────────────────────────
直销(销售模式) 15.62亿 100.00 3.13亿 100.00 20.0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锻件零部件(行业) 7.25亿 100.00 1.46亿 100.00 20.16
─────────────────────────────────────────────────
轮毂轴承类(产品) 2.19亿 30.14 2850.72万 19.49 13.04
轴类(产品) 1.60亿 22.04 4818.46万 32.94 30.13
球头拉杆类(产品) 1.24亿 17.11 2662.35万 18.20 21.45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5022.46万 6.92 215.98万 1.48 4.30
转向节类(产品) 5007.83万 6.90 --- --- ---
高压共轨类(产品) 4540.78万 6.26 --- --- ---
其他类(产品) 4296.04万 5.92 --- --- ---
受托加工类(产品) 1741.12万 2.40 568.71万 3.89 32.66
节叉类(产品) 1662.76万 2.29 --- --- ---
─────────────────────────────────────────────────
内销(地区) 5.05亿 69.57 9515.87万 65.06 18.86
外销(地区) 2.21亿 30.43 5110.85万 34.94 23.15
─────────────────────────────────────────────────
产品销售(业务) 7.08亿 97.60 1.41亿 96.11 19.86
受托加工业务(业务) 1741.12万 2.40 568.71万 3.89 32.66
─────────────────────────────────────────────────
直销(销售模式) 7.25亿 100.00 1.46亿 100.00 20.1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零部件(行业) 12.36亿 100.00 2.63亿 100.00 21.26
─────────────────────────────────────────────────
轮毂轴承类(产品) 3.51亿 28.44 4409.69万 16.78 12.55
球头拉杆类(产品) 2.37亿 19.21 5398.98万 20.55 22.75
轴类(产品) 2.18亿 17.66 7305.84万 27.80 33.47
高压共轨类(产品) 1.14亿 9.20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8196.27万 6.63 369.49万 1.41 4.51
转向节类(产品) 7298.56万 5.91 --- --- ---
其他类(产品) 6940.15万 5.62 --- --- ---
节叉类(产品) 4948.89万 4.01 --- --- ---
受托加工业务(产品) 4109.31万 3.33 1564.92万 5.96 38.08
─────────────────────────────────────────────────
内销(地区) 8.82亿 71.37 1.66亿 63.16 18.82
外销(地区) 3.54亿 28.63 9680.69万 36.84 27.36
─────────────────────────────────────────────────
直销(销售模式) 12.36亿 100.00 2.63亿 100.00 21.2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锻件零部件(行业) 5.42亿 100.00 1.16亿 100.00 21.37
─────────────────────────────────────────────────
轮毂轴承类(产品) 1.46亿 26.84 1882.18万 16.24 12.93
球头拉杆类(产品) 1.20亿 22.19 2473.84万 21.34 20.55
轴类(产品) 9067.25万 16.72 2821.15万 24.34 31.11
高压共轨类(产品) 6046.15万 11.15 2066.16万 17.82 34.17
转向节类(产品) 3578.23万 6.60 --- --- ---
受托加工类(产品) 2878.18万 5.31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835.13万 5.23 62.80万 0.54 2.22
其他类(产品) 1887.72万 3.48 --- --- ---
节叉类(产品) 1351.75万 2.49 --- --- ---
─────────────────────────────────────────────────
内销(地区) 3.75亿 69.21 7245.43万 62.50 19.30
外销(地区) 1.67亿 30.79 4347.38万 37.50 26.03
─────────────────────────────────────────────────
直销(销售模式) 5.42亿 100.00 1.16亿 100.00 21.3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6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5.6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6382.14│ 23.29│
│第二名 │ 27813.73│ 17.80│
│第三名 │ 7813.49│ 5.00│
│第四名 │ 7697.73│ 4.93│
│第五名 │ 7211.45│ 4.62│
│合计 │ 86918.55│ 55.6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4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0.0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2747.97│ 21.10│
│第二名 │ 16602.20│ 15.40│
│第三名 │ 12178.21│ 11.29│
│第四名 │ 7848.62│ 7.28│
│第五名 │ 5410.04│ 5.02│
│合计 │ 64787.04│ 60.0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具有涉及面广、市场潜力大、关联度高、消费拉动大的特点。汽
车产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水平、经济实力和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是
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锻造工艺能够改变金属原子的组织形态,从而改进产品性能,是制造业核心工艺
之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锻造零部件,与汽车行业的发展息息
相关。
(一)主要产业政策及主要法规
2024年,我国在2023年的政策延续下又相继出台了以下一系列行业相关法规政策,有效推动了汽车零部
件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汽车行业发展现状
2024年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各级政府主管部门
积极施策,及时出台“两新”政策,推动全行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国汽车产
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和创新活力,全年产销规模实现稳中有进,不仅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
,更为“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一成绩的取得,既得益于宏观政策的有效引
导,也离不开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标志着我国汽车产业正向着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方向稳步迈进。
1、乘用车市场情况
我国乘用车连续10年超过2000万辆,连续2年超过2500万辆。在转型调整过程中,自2020年以来,乘用
车销量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2024年,上半年乘用车市场表现欠佳,下半年在政策利好下乘用车市场产销发
力回升,终端市场表现更为突出,有效拉动汽车行业整体增长,2024年,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2747.7万辆和
2756.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2%和5.8%。2024年,乘用车国内销量2260.8万辆,同比增长3.1%;乘用车出口
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
2、新能源汽车市场情况
绿色低碳不仅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汽车产业落实、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
涵。我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能源低碳转型,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2024年,在政策利好、供
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新能源汽车持续增长,产销量突破1000万辆
,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
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售量的40.9%,较2023年
提高9.3个百分点。
3、商用车市场情况
近年来,我国商用车市场销量跌宕起伏。2020年受国三产品淘汰,治超趋严以及基础建设投资等因素的
拉动,商用车市场大幅增加,产销达到峰值;随后2021年市场需求出现下降;2022年跌落谷底,为2009年以
来的最低水平;2023年,受宏观经济稳中向好、消费市场需求回暖因素影响,加之各项利好政策的拉动,商
用车市场谷底回弹,实现恢复性增长;2024年,由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输价格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
求动力不足,商用车市场表现相对疲弱。2024年,商用车产销分别完成380.5万辆和387.3万辆,同比分别下
降5.8%和3.9%。
4、进出口情况
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
力量。2024年仍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
(三)公司业绩的主要驱动因素
2024年,全年汽车产销稳中有进,上半年整体汽车产销形势不容乐观,汽车工业经济运行面临库存高、
消费弱的困境,供给端和终端均呈现较大压力,在乘用车领域,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不足,消费者购车意愿不
高,导致销售增长乏力。商用车受投资减弱、运价偏低等因素影响,市场表现较为疲弱,汽车出口保持了快
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著,但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三季度随着一系列的政策加码,
汽车终端市场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各地补贴政策的有效落实以及车企促销活动的持续开展,激发了车市
的终端消费活力;四季度延续了三季度的向好态势,月度产销呈现较高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6232.1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4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14630.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6.64%;实现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963.
0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80%。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228939.8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4.03%,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153996.1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64%。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市场对于相关零部件的需求,公司来自新能源汽车的产品收入从20
20年的512.18万元上涨到2024年的37641.44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从0.87%快速增长到26.01%,收入
和占比均稳定增长。公司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处于增长期,公司未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收入和占比
也将稳定增长。
(四)公司的市场地位
从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的角度看,是否进入国际知名零部件集团的供应商体系、进入的数量以及零部
件集团在百强榜中的排名等,亦为衡量汽车零部件企业市场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
团百强榜中,公司已进入其中14家,其中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名列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前五
名,凸显出公司在行业内的市场地位。
因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般生产多种产品,不同企业生产的产品单位重量差异较大,需综合考虑其他指标衡
量汽车锻件企业的市场地位。其中轮毂轴承类和高压共轨类为公司代表性产品,可反映公司市场地位。
公司的轮毂轴承类产品中销量最大的为轴轮、外轮,轴轮和外轮配套使用,公司内销的轴轮主要应用于
国内乘用车。每台乘用车四个车轮需使用四个轴轮,因此可以根据我国乘用车2024年度销量数据,估算公司
轴轮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13.74%。
公司的高压共轨产品主要应用于商用车中卡车的柴油发动机上,少量用于乘用车。柴油发动机一般采用
高压共轨系统或其他燃油喷射系统,每台卡车如果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则仅使用一根高压共轨。根据我国20
24年度卡车销量数据和公司高压共轨产品销量,估算高压共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约为41.75%。
我国卡车主要为柴油发动机,卡车销量数据包括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卡车和未采用高压共轨系统的卡车
销量数据。因无法获取采用高压共轨系统和非高压共轨系统卡车比例,因此上述计算的公司高压共轨产品国
内市场占有率可能低于实际情况。
展望2025年,我国经济工作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有利于进一步
坚定发展信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1月8日发布了《关于2025年加
大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相信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
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
续保持增长。在此背景下,公司将继续秉承稳健的发展战略,聚焦主业,稳步经营,不盲目追求扩张,也不
以牺牲产品质量和承担高风险来换取业务的增长,致力成长为一家让投资者放心的高质量上市公司。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锻造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对零部件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
要求较高的汽车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悬挂支撑等系统。公司依托锻造技术优势,积极开发布
局锻造零部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应用,参与知名整车厂新能源汽车平台的锻造零部件开发。
公司在研发创新、生产管理、质量控制、产品及时交付等方面的能力获得了众多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
团客户和知名车企的高度认可,建立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要客户为博世、采埃孚、麦格纳、舍弗
勒、博格华纳、本特勒、恩梯恩、美国车桥、利纳马、捷太格特、NSK等均为2024年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百强榜上榜企业,其中博世、采埃孚和麦格纳位列前五名。公司直接进入主机厂供应链体系的客户有宝马、
大众、理想、蔚来、比亚迪等。同时,公司主要客户还有知名零部件企业THK、新晨动力、上汽变速器、斯
凯孚等。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奔驰、宝马、奥迪、路虎、大众、特斯拉、比亚迪、本田、马自达、日产、通用、
福特、菲亚特、标致、上汽、上汽荣威、一汽、北汽、广汽、东风、长城、奇瑞、吉利、江淮、长安、五菱
、赛力斯、小鹏、理想和蔚来等国内外知名车企生产的多种车型。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直接或间接进入了戴姆勒、宝马、大众、特斯拉、比亚迪、通用、奥迪、福
特、比亚迪丰田、蔚来、理想、小鹏、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上汽荣威、长城、奇瑞、吉利、Volvo
、智己等知名整车厂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定点开发项目。其中,特斯拉、比亚迪、戴姆勒、宝马、大众、
通用、Volvo、蔚来、理想、小鹏、福特、上汽荣威、奇瑞、吉利等项目已批量应用。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锻造零部件,应用于对零部件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要求较高的汽车动力系统、传动
系统、转向系统以及悬挂支撑等系统。公司产品多应用于汽车重要受力部位,零部件工作环境较为严峻,其
质量水平直接影响整车性能、安全和寿命,进而影响驾驶员和乘客的体验和安全。
公司使用锻造工艺生产的产品具有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锻造工艺能够增强汽车零部件的抗压性能、抗
疲劳强度、承受重力扭力的能力和耐磨性,能够满足汽车对零部件机械性能和安全性能的要求。公司的主要
产品在整车生产制造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公司主要产品根据产品锻造形态分为轮毂轴承类、高压共轨类、球头拉杆类、转向节类、节叉类、轴类
、其他类七类产品,各类产品中代表性零部件在汽车系统中的位置和功能介绍如下:
1、公司轮毂轴承类产品锻造外形主要为圆盘状,包括组成轮毂轴承单元的轴轮与外轮、齿轮、轴套等
。
(1)轮毂轴承单元包括轴轮、外轮以及钢珠等其他组件,是汽车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的主要作用是
承载重量并为轮毂的转动提供精确引导,承受轴向载荷及径向载荷。
(2)齿轮用于汽车变速器、发动机总成,从主动轴向从动轴传送动力,改变传动比、转矩和转速的变
化范围,适应不同行驶状况下的行驶速度和输出功率,工作状态受力大,对产品韧性和耐磨性要求高。
(3)轴套是汽车双质量飞轮的重要组成部分,双质量飞轮用于汽车隔振减振装置,有效降低发动机因
旋转的不均衡性造成的传动系扭转振动,提升换挡性能。
2、公司的高压共轨类产品用于燃油发动机中的高压共轨系统,用来存贮燃油,平抑由高压泵供油和喷
油器喷油产生的压力波动,同时向多个喷油嘴供给同样数量和压力的燃油,提高发动机供油及燃油效果,使
运转更加平顺,优化发动机综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污染物排放。
公司生产的高压共轨锻件用于高压共轨系统,该系统可消除燃油中的压力波动,使燃油在发动机内更有
效地燃烧,提高输出功率,降低碳烟排放,达到节能环保和提高燃油经济性的目的。
3、公司球头拉杆类产品包括球头、拉杆等。
(1)球头用于转向系统两轴(如拉杆和摇臂)之间的连接件,利用球型结构,衔接传递转向动力,实
现多角度旋转和动力传递。
(2)拉杆用于汽车转向系统,传递转向助力器输出的转向动力,实现车辆平稳转向,需承受交变的拉
压应力和弯曲应力。
4、公司转向节类产品包括汽车转向系统和悬架系统中的转向节、控制臂等。
(1)转向节为汽车转向桥或传动系统的零部件,与拉杆、轮毂总成、悬架系统等连接,传递来自拉杆
的转向动力,控制轮毂实现平滑转向,连接多个系统,承受多个方向力量。
(2)控制臂为汽车悬架系统的导向和传力部件,连接轮毂、车身、减震器等,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力量
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
5、公司节叉类产品主要为节叉。
节叉是构成万向轴总成的主要部件,装配在汽车驱动系统和转向系统,实现变角度动力传递,对硬度和
耐磨性要求较高。
6、公司轴类产品包括曲轴、平衡轴、空心轴等产品。
(1)曲轴用于发动机系统,通过与连杆和活塞连接,把活塞和连杆输出的气体压力转变为转矩,输出
动力,驱动汽车的传动系统和发动机配气机构及其他辅助装置运转,对其疲劳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要求较高
。
(2)平衡轴用于发动机系统,配有偏心重块并随曲轴同步旋转,利用偏心重块所产生的反向振动力,
缓冲发动机其他部位运转的振动力,使发动机获得良好的平衡,降低发动机振动。
(3)空心轴通过旋压技术等制造,轴内部为空心,可有效满足零部件机械性能需求、降低零部件重量
。公司空心轴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驱动系统以及传动系统的齿轮箱中。
7、公司其他类产品包括连杆、泵体、门铰链、锁爪、内齿套、IGBT铜针式散热基板、阀岛、剂侧流道
板等。
(1)连杆连接发动机活塞和曲轴,把活塞承接的气体压力转换为曲轴的转矩,将活塞的往复运动转变
为曲轴的旋转运动,需承受交变的拉压应力和弯曲应力,对强度、抗疲劳性能、钢性和韧性要求较高。
(2)泵体用于进一步加工为发动机内的高压油泵,组成高压共轨系统总成,高压油泵向高压共轨供给
油料,保障高压共轨系统的供油压力。
(3)门铰链是车门与车身的连接部件,经锻造生产的门铰链更坚固、安全。
(4)锁爪用于混动和电动汽车的换挡执行机构,实现拨头的选挡和换挡功能。
(5)内齿套用于减速器,在原动机和工作机或执行机构之间起匹配转速和传递转矩的作用。
(6)IGBT铜针式散热基板(或简称IGBT铜散热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机控制器模块,它有效提高了
模块散热性能,促成功率半导体模块小型化,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7)阀岛主要是新能源汽车空调热管理系统里的核心部件,主要是将冷媒阀与控制单元的高度集成,
减少制冷剂接头、管道和支架来实现系统减重,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8)剂侧流道板(或简称流道板)是新能源汽车电池冷却系统核心部件,主要作用是吸收加热元件的
热量,并将其传递到液体中,其性能直接关系到整车的安全性和动力性能。
(三)公司的经营模式
公司经过多年深耕,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形成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生产能力、产品种类、产品质
量等方面得到了采埃孚、舍弗勒等国际知名汽车零部件集团的广泛认可,公司业务模式成熟,经营稳定。
1、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境内外销售均采用直销模式。在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体系中,公司作为整车厂二级或三级配套供
应商,公司产品直接销售给汽车一级或二级配套供应商。此外,公司根据与部分客户的合同约定,采取受托
加工收取加工服务费的销售模式。
公司获取客户主要通过主动寻找、展会、转介绍以及客户主动邀约等方式。公司与客户建立联系后,公
司产品需通过严格的样品样件检测,并通过客户对供应商的全面审核认证、考核流程,方能成为客户的合格
供应商。公司产品多为汽车安全件和支撑结构件,产品性能要求较高,相对于一般的结构件或装饰件需经过
更为严格的测试,大多数产品还需经过台架测试。如高压共轨、轮毂轴承单元、球头拉杆、转向节等,需承
受极限状态下的测试。公司成为客户的合格供应商之后,主要客户会对公司进行年度审核,持续关注公司工
厂质量、安全、设备、生产、技术、物流等状况。
公司销售部每年末根据客户的销售预测或采购预算、年度销售计划完成情况和市场状况预测下年度各种
产品销售量,编制年度销售预算,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销售部每季度分析总结年度销售计划的执行情况,
在销售计划执行过程中,根据汽车行业的市场变化及客户订单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销售计划。
公司产品定价根据产品原材料、设备折旧、工艺技术、相关税金以及合理利润等因素综合确定。公司主
要原材料为钢材,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公司与主要客户在合同中约定,可根据钢材价格波动幅度协商调整产
品售价。公司根据合同约定或客户要求采用签收或寄售交付方式。公司一般会给予客户1-3个月的账期。签
收方式中,公司在取得客户签收单之后确认收入。寄售结算方式中,客户实行零库存和及时供货的供应链管
理模式,要求供应商按照计划订单生产零部件产品并将产品发送至其指定仓库,客户根据生产需求领用之后
,定期向公司发送确认通知单,公司收到客户确认通知单后确认收入。
公司高度重视产品质量,近年来因质量问题产生质量索赔的情形较少。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采用以销定产并考虑安全库存的方式组织生产。公司收到客户订单之后,计划物流部组织技术
、生产、采购、销售、财务部门进行评审,并编制月度生产计划,生产部根据月度生产计划组织生产。
计划物流部每年年初根据年度销售计划进行年度生产规划,包括机器设备、生产人员安排等。计划物流
部每月月末根据客户的订单需求、原材料、模具、设备、人员状况等因素制定下一月份的生产计划,并组织
生产车间排产。公司生产环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加工链条,根据客户要求需要进行渗碳、渗氮以及阳极氧化
、酸洗钝化、电镀、电泳等表面处理工序的部分产品交由专业的外协供应商处理。
3、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钢材,辅材为模料、刀具等。其中,钢材根据客户订单考虑安全库存提前约两个月向
钢厂下达采购订单,辅材主要实行年度商务采购合同,统一批量采购。原辅材料采购具体由采购部负责。
公司采购计划分为年度采购计划、月度采购计划和临时采购计划。年度采购计划根据客户年度订货计划
和对市场状况的预测制定;月度采购计划根据计划物流部及公司其他部门提供物料需求计划制定;临时采购
计划由各部门根据其临时需求提出采购申请。采购计划由采购部拟定,经总经理审批后由采购部具体执行。
公司技术研发中心需要的临时性采购由技术研发中心提出采购需求和计划,经总经理审批后由采购部门具体
执行。公司大部分型号钢材由客户指定从特定供应商处采购。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采购管理流程和严格的供应商管理制度。公司在初选原辅材料和外协供应商时,根据
品质、技术、价格、服务等因素选择确定供应商。公司采购部建立了供应商名录,对供应商进行日常管理,
每年对供应商进行业绩评价,技术研发中心、质保部对采购部的供应商评价进行审查复核。公司对评价不合
格的供应商发出整改通知,整改仍不合格的从供应商名录中去除,公司不再向其采购。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存货管理制度。公司原材料的验收、入库与出库均有严格的程序,进行系统化管理,
公司能够及时掌握原材料的库存情况,确保采购与生产的衔接。原辅材料和外协处理件到公司后,公司采购
部、质保部及时办理报验手续,对不符合质量要求和超计划采购,仓库有权拒绝入库。公司设有最低安全库
存,根据客户订单稳定性确定原辅材料的最低安全库存量,一般为订单对原材料需求量的20%左右。
公司采购钢材等原辅材料的价格根据市场行情与供应商报价比价确定,部分钢材采购由客户与钢厂商定
价格,公司按此价格执行采购。外协采购价格通过询价、比价确定。
公司钢材采购量占钢厂产量比重很小,钢厂对于较小批量采购一般不接受先提货后付款的方式,因此公
司钢材采购一般需要在提货前支付货款。
4、研发模式
公司立足于自主研发,秉持“科技创新,质量兴企,服务至上”的理念,不断进行技术、产品和装备的
研发创新。公司研发以锻压成型工艺研究、模具设计制造、机加工工艺开发、装备设计制造及技术改进为主
要研发方向,根据锻压成型工艺、机加工工艺、装备制造的发展方向、公司目标产品的类型,以及在生产实
践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确定技术研发方向,组建技术攻关团队,项目立项后开展技术攻关。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研究与开发管理制度,每年编制年度研发计划,根据研发项目确定研发项目小组。项
目小组进行研发,并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对项目的范围、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进行管理。
公司需要委托外部单位研发或与外部单位合作研发时,由技术研发中心寻找具备相关研发能力且信誉可
靠的外部单位,协商确定共同研发事项,约定研发目标、各方投资、分工、进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