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尚太科技(00130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1301 尚太科技 更新日期:2025-03-29◇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47.07亿 90.01 11.21亿 83.30 23.81 碳素制品(行业) 3.32亿 6.34 3586.24万 2.67 10.81 其他(行业) 1.91亿 3.65 1.89亿 14.03 98.85 ───────────────────────────────────────────────── 负极材料(产品) 47.07亿 90.00 11.21亿 83.30 23.81 石墨化焦(产品) 3.19亿 6.11 --- --- --- 其他(产品) 1.91亿 3.65 1.89亿 14.03 98.85 金刚石碳源(产品) 1138.85万 0.22 --- --- --- 其他受托加工(产品) 84.87万 0.02 --- --- --- 受托加工负极材料(产品) 4.37万 0.00 --- --- --- ───────────────────────────────────────────────── 华东地区(地区) 29.34亿 56.11 7.15亿 53.18 24.38 西南地区(地区) 14.02亿 26.81 3.49亿 25.98 24.93 华南地区(地区) 3.21亿 6.13 --- --- --- 华北地区(地区) 2.70亿 5.17 --- --- --- 华中地区(地区) 2.32亿 4.44 --- --- --- 东北地区(地区) 3847.74万 0.74 --- --- --- 西北地区(地区) 1709.43万 0.33 414.31万 0.31 24.24 境外(地区) 1494.28万 0.29 604.33万 0.45 40.44 ───────────────────────────────────────────────── 直销(销售模式) 52.29亿 100.00 13.45亿 100.00 25.7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18.42亿 87.98 4.30亿 80.31 23.32 碳素制品(行业) 1.63亿 7.77 1763.01万 3.30 10.83 其他(行业) 8880.90万 4.24 8773.21万 16.40 98.79 ───────────────────────────────────────────────── 负极材料(产品) 18.42亿 87.98 4.30亿 80.30 23.32 石墨化焦(产品) 1.61亿 7.68 --- --- --- 其他(产品) 8880.90万 4.24 8773.21万 16.40 98.79 金刚石碳源(产品) 159.38万 0.08 --- --- --- 其他受托加工(产品) 48.73万 0.02 --- --- --- 受托加工负极材料(产品) 4.37万 0.00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1.63亿 55.55 2.69亿 50.35 23.16 西南地区(地区) 5.67亿 27.08 1.36亿 25.40 23.97 华南地区(地区) 1.50亿 7.18 5067.94万 9.47 33.73 华北地区(地区) 1.28亿 6.12 4996.36万 9.34 38.97 华中地区(地区) 6605.89万 3.16 2484.55万 4.64 37.61 东北地区(地区) 1075.72万 0.51 101.19万 0.19 9.41 境外(地区) 581.18万 0.28 305.81万 0.57 52.62 西北地区(地区) 254.18万 0.12 19.44万 0.04 7.6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37.36亿 85.10 10.15亿 83.32 27.16 碳素制品(行业) 4.33亿 9.86 -1586.20万 -1.30 -3.66 其他(行业) 2.22亿 5.05 2.19亿 17.99 98.89 ───────────────────────────────────────────────── 负极材料(产品) 37.36亿 85.09 10.15亿 83.32 27.16 石墨化焦(产品) 4.33亿 9.86 -1586.20万 -1.30 -3.66 其他(产品) 2.22亿 5.05 2.19亿 17.98 98.89 受托加工负极材料(产品) 27.26万 0.01 --- --- --- ───────────────────────────────────────────────── 华东地区(地区) 23.53亿 53.59 5.80亿 47.60 24.64 西南地区(地区) 6.75亿 15.36 1.54亿 12.66 22.86 华南地区(地区) 5.62亿 12.80 2.61亿 21.45 46.51 华北地区(地区) 5.50亿 12.53 1.36亿 11.16 24.70 华中地区(地区) 1.83亿 4.17 --- --- --- 东北地区(地区) 3417.64万 0.78 --- --- --- 西北地区(地区) 3103.40万 0.71 849.65万 0.70 27.38 境外(地区) 249.70万 0.06 89.82万 0.07 35.97 ───────────────────────────────────────────────── 直销(销售模式) 43.91亿 100.00 12.18亿 100.00 27.7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 16.21亿 82.44 5.04亿 82.87 31.10 碳素制品(行业) 2.40亿 12.22 --- --- --- 其他(行业) 1.05亿 5.33 1.04亿 17.13 99.44 ───────────────────────────────────────────────── 负极材料(产品) 16.21亿 82.43 5.04亿 82.87 31.11 石墨化焦(产品) 2.40亿 12.22 --- --- --- 其他(产品) 1.05亿 5.33 1.04亿 17.13 99.44 受托加工负极材料(产品) 27.26万 0.01 --- --- --- ───────────────────────────────────────────────── 华东地区(地区) 10.12亿 51.47 --- --- --- 华北地区(地区) 3.24亿 16.48 --- --- --- 华南地区(地区) 3.19亿 16.20 --- --- --- 西南地区(地区) 2.02亿 10.26 4550.77万 7.65 22.55 华中地区(地区) 6605.28万 3.36 --- --- --- 西北地区(地区) 3091.39万 1.57 --- --- --- 东北地区(地区) 1304.13万 0.66 --- --- --- 境外(地区) 5654.56 0.0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5.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5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宁德时代 │ 384037.92│ 73.44│ │客户二 │ 26346.97│ 5.04│ │客户三 │ 25730.39│ 4.92│ │客户四 │ 10777.48│ 2.06│ │客户五 │ 10775.53│ 2.06│ │合计 │ 457668.29│ 87.5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6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0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78240.52│ 15.51│ │供应商二 │ 19385.58│ 3.84│ │供应商三 │ 17545.45│ 3.48│ │供应商四 │ 16378.05│ 3.25│ │供应商五 │ 15144.33│ 3.00│ │合计 │ 146693.94│ 29.0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分类 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以及碳素制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 54-2017)的行业划分,公司所处行业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C30)”范畴下的“石墨及其他非金属矿物 制品制造(C309)”之“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C3091)”,具体为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及碳素制 品制造。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行业属于“新材料产业”之“新能源材料 制造”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之“高储能和关键电子材料制造”,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统 计监测和管理。 (二)行业情况及发展趋势 1、锂离子电池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与销售业务,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之一, 公司所处行业的发展趋势、前景与锂离子电池市场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锂离子电池是目前世界公认的二次 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公司在产业链所处位置及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情况如下: 目前,锂离子电池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类电池。 近年来,受全球能源结构调整以及“碳达峰碳中和”政策推动,以及电化学领域、技术应用扩展影响, 锂离子电池作为当前最为主流、应用最为广泛的二次电池,新的应用领域不断增加,传统产品持续升级迭代 ,产业整体始终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2024年,行业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系统等需求带动,整体增长 速度仍较为强劲,但市场竞争有所加剧,行业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 (1)动力电池 动力电池为目前锂离子电池行业需求最大的领域,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动船舶、两轮电动车、电 动工具等,并随着电池综合性能的提升继续扩展。其中,新能源汽车是动力电池下游应用中发展最快、规模 最大的领域,动力电池是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关键部件,在新能源汽车整车产业链中拥有突出地位。 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持续进步,产品持续迭代升级,相关配套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在近年来渗透率快速提升 ,市场规模快速扩大。 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增长速度较快。根据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 达到1823.6万辆,同比增长24.4%;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 别为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售量的40 .9%。新能源汽车已经逐步开启新的发展阶段,各类车型推陈出新,推动动力电池一方面总需求持续扩张, 另一方面更新换代需求逐渐凸显,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层出不穷,带动动力电池市场需求持续扩大,新一 代动力电池发展速度提升尤其明显。 根据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发布的数据,2024年1-12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为826GWh。根据高工锂电(GGII )统计,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动力电池出货量超780GWh,同比增长23%。 (2)储能电池 储能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主要应用场景与电力应用息息相关,作为传统电力系统源、网 、荷之外的第四类能源应用产业,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的背景下,在近年来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储能系统可 分为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其中发电侧和电网侧主要是服务于太阳能、风力等清洁能源发电领域,基于 其易受光照、风力等自然因素影响,发电稳定性较差,具有间歇性、随机性、波动性的特点,储能系统在光 照或风力强劲时充电,为接入电网提供缓冲,同时储存多余电能备用,起到平滑风光出力和能量调节的作用 ,在受自然因素影响发电不稳定时,或电力负荷较大时段,释放储存电量,进行能量调度和调节的作用,是 相关清洁能源发电大规模应用的重要支撑,有效地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此外,通信系统储能、工商业储能 、户用便携式储能等也是储能电池重要的应用场景。 得益于技术进步和政策推进,储能电池使用成本持续下降,性能持续升级,快速拓宽了使用场景,市场 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上述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和需求增长,推动了储能电池市场的蓬勃发展。根据高工 锂电(GGII)统计,2024年我国储能电池出货量超过335GWh,同比增长64%,为锂离子电池主要应用场景中 增速最快的领域。 2024年,储能电池市场供需状况有所改善,但市场竞争仍旧较为激烈,产品价格持续处于低位,相关企 业盈利水平受到严重挑战,但基于整体清洁能源发电量的不断扩大,储能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其发展前景 仍旧广阔,电力(电网及太阳能、风力发电)储能,户用储能、工商业储能等细分场景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 速度。 (3)消费类电池 由于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如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进入成熟发展阶段,近年来,消费类电池规模相 对较小,行业增长较为平稳。目前锂离子电池领域新增产能主要集中在动力及储能领域,消费类电池长期市 场空间相对有限。根据高工锂电(GGII)统计,2024年,中国消费类电池(包括电动工具、软包数码)出货 量超过55GWh,同比增长14%。 2、负极材料行业情况 2024年,受锂离子电池产业整体较快的发展势头和增长速度影响,负极材料行业规模继续保持了同比增 长,适配新一代“快充”“超充”动力电池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销量实现大幅增长,根据高工锂电(GGII) 数据统计,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26%,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 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181万吨和26万吨。 近年来,受益于锂离子电池下游持续增长,负极材料产销量逐年快速提升,特别是以动力电池、储能电 池需求规模的爆发式增长,推动负极材料近年来持续处于高景气周期,行业发展存在“过热”现象,行业企 业持续进行产能扩张,同时大量企业和资本跨界进入,导致行业在2023年以来出现白热化竞争局面,相关状 况在2024年仍在持续。但受新产品、新领域市场景气度较高影响,行业产能利用率“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 重,以公司为代表的具备较强研发、生产实力,能够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批量生产差异化新产品的负极 材料厂商脱颖而出。 2024年内,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相较于以前年度,行业产品价格水平处于相对 低位,行业总体盈利水平较低。部分成熟产品市场竞争出现明显的“价格战”状况。同时,存在差异化竞争 新产品在本年度出现了不少亮点,动力电池领域,实现“快充”乃至“超充”性能为代表的负极材料产品, 适配新一代动力电池以及终端新能源汽车产品,产销规模快速上升。以公司为代表,在长期的技术和工艺积 累基础上,把握住负极材料产品迭代的业务机会,销售数量实现了高速增长,同比增长达53.65%,市场份额 快速提升,在产品价格水平低于上年同期的情况,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逆势扩张,实现了 较好的业绩表现。 当前,负极材料行业供需结构尚未出现明显反转迹象,但是,市场竞争环境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的迹象 ①行业集中度稳中有升,头部企业市场份额较为稳定,部分企业如公司实现了超过行业平均水平的增长速度 ;②行业产能扩张速度总体有所放缓,市场需求则稳步增长,供求关系存在恢复平衡的发展变化趋势,特别 是某些差异化产品,增长速度较为突出,且随着对应市场需求的扩大,存在出现紧平衡的迹象。上述积极因 素的行业竞争环境变化为负极材料行业进入良性发展周期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中长期来看,基于锂离子电池 产业的快速发展前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产品性能的持续提升以及相应产品迭代、技术迭代 需求,应用场景的快速成熟,负极材料行业仍具备快速增长的市场空间,且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良性改善, 负极材料企业未来有望逐渐摆脱白热化竞争的局面,恢复平稳发展、良性竞争的共同繁荣局面。 3、碳素制品行业情况 公司的碳素制品主要为石墨化焦,其为公司经过石墨化工序生产负极材料的附属产品。基于公司较为庞 大的艾奇逊石墨化炉产能,需要中硫煅后石油焦紧密放置于炉内石墨坩埚外层,在加工过程中起到保温和电 阻放热的作用。石墨化焦的产业链上游主要为石油、煤炭等基础化工行业,其用途主要是作为增碳剂和铝用 炭素原材料,广泛应用于钢铁行业、铸造行业以及电解铝行业。 (三)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是最早由石墨化受托加工企业向前后端工序扩展转型而成的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全部工序一体化研发 、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目前已成为业内规模领先的以自建石墨化产能为核心,能够涵盖原材料预处理、造 粒、石墨化、炭化、成品加工等工序,全部自主完成、实现一体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生产企业,一 体化产能尤其突出。得益于先进的装备工艺技术、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高效的基地布局、生产管理效率和 较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公司拥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近年来,公司的石墨化自供率、一体化产能规模和综合 成本优势均位居行业前列,且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 公司作为负极材料领域的主要厂商,是全球动力和储能电池龙头宁德时代负极材料的主要供应商之一, 同时公司也是国轩高科、远景动力、蜂巢能源、宁德新能源、雄韬股份、万向一二三、欣旺达、瑞浦兰钧、 中兴派能等业内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的供应商。作为新兴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企业,公司的发展速度较快 ,行业地位持续提升,根据高工锂电(GGII)、EVTank等多家行业研究统计,基于2024年公司负极材料销售 量21.65万吨,公司产销规模位居行业前列。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和产品 1、锂离子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和正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合称为锂离子电池四大主要原材料。 负极材料主要可分为碳材料和非碳材料,目前市场主流产品主要为碳材料中的石墨类负极材料,可具体 分为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公司主要从事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下 游主要应用于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因其高倍率、长循环、低膨胀等优势,广泛应用于新 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储能电池以及消费类电池。目前,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是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市场的主 流产品,根据高工锂电统计,2024年,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208万吨,较2023年同比增长26%,其中人造石墨 负极材料和天然石墨负极材料出货量分别为181万吨和26万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占总体出货量比重达87.02 %。 (2)产品主要生产流程 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周期较长,工序较多,不同工序的生产相对独立。公司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由石油 焦、针状焦等原料通过原材料预处理、造粒、焙烧、高温石墨化、炭化和成品加工等六大工序若干个小工序 制成,且不同特性的产品所需要的工序不同,比如造粒、焙烧、炭化对部分产品来说为非必须工序,石墨化 是人造石墨负极材料最核心工序,其所耗费的生产成本也最高。 2、碳素制品 公司产品还包括以石墨化焦为主的碳素制品。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生产石墨化工序附属产品,其原 材料为中硫煅后石油焦,依据其粒径的大小放置于石墨化炉内,作为电阻料和保温料使用,经过石墨化炉高 温热处理后,形成高碳含量的石墨化焦粒或石墨化焦粉。由于公司石墨化生产规模较大,也成为公司主要产 品之一。石墨化焦主要作为增碳剂,应用于钢铁行业和铸造行业,也可作为铝用炭素材料应用于电解铝行业 。 除上述产品外,公司石墨化生产中破损的石墨坩埚亦可以对外出售,主要作为增碳剂使用。 (二)经营模式 负极材料行业主要经营模式可分为“以委托加工为主经营模式”和“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以委托加 工为主经营模式,是指将石墨化工序或其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自建石墨化为主 的从原料处理到成品的全工序生产线。 以委托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是指将石墨化工序或其他工序进行委外加工,以降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提高资产周转率,快速扩大生产经营规模,从而实现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响应客户需求的目的,从而获得市 场。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是指自建石墨化为主的全工序生产线,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同时 对公司各工序设备的设计开发能力、工艺的控制能力以及生产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统筹 全工序的生产,进行优化整合,便于有效控制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 生产成本,以提高产品的长久竞争力,从而获取市场。 早期,行业内主要企业采取以委托加工为主的经营模式,近年来,出于成本管控、品质管控的考虑,主 要企业纷纷提高石墨化自供比例,通过一体化生产基地布局以提升公司竞争力。近年来,受下游新能源汽车 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需求爆发式增长的影响,国内负极材料市场波动较大,一体化产能迅速增加,出现了结 构性过剩的局面,行业内企业产能利用率出现明显的“两级分化”趋势,部分新建企业以及石墨化外协加工 厂商产能利用率不足,而头部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厂商持续进行大规模产能建设,一方面应对仍旧保持增长的 市场需求,一方面持续建设采用新设备、新工艺的一体化生产基地,实现降本增效,对传统生产基地进行改 造。总体来看,一体化生产基地模式仍是行业内新建产能的主流模式。 1、采购模式 公司主营产品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采购物料主要包括焦类原料、电力、石墨坩埚等。 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包括石油焦、针状焦、煅后石油焦等焦类原料。针对上述原材料,公司执行以生 产计划为核心的采购模式,根据生产计划,由运营中心生成物料需求,在公司生产会议通过后交由采购部执 行。焦类原料市场类比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特征,公司主要通过与厂商合作的贸易商进行采购,随着原材料 采购规模的不断增加,公司开始同厂商进行直接采购。 电力为石墨化相关工序生产的主要能源,需求量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稳定的电力供应对公司生产至 关重要。公司在设立生产基地时即考察所在地的电网、电力供应情况,与当地供电局就电源性质、应急措施 、电力输送等达成协议,签署供电合同,执行统一采购。 石墨坩埚作为容器,装填负极材料半成品放置于石墨化炉内进行高温热处理,使用频率较高,总体数量 较大。就石墨坩埚的采购,公司会依据石墨化工序生产计划向合格供应商询价,并就交货期、结算等情况进 行磋商,最终确定供应商和采购数量,完成采购。 2、生产模式 针对负极材料,公司以客户订单和销售预测作为主要依据,结合自身生产能力、生产周期、库存情况、 市场需求的判断制定生产计划。公司采用一体化生产模式,各个工序分工合作,全部工序自主完成,且各个 工序紧凑分布于同一或相邻生产基地,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 石墨化焦为公司负极材料石墨化的附属产品,其生产随石墨化生产而进行,公司不会制定额外具体的生 产计划。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模式,通过销售人员拜访、技术交流等方式与目标客户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其中,针 对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在达成沟通意向后,需要了解客户对产品性能的要求,开展研发、样品生产工作,经 过送样小试、中试等阶段,最终通过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审查,实现批量供货,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除销售 部门外,公司研发中心、运营中心同样与客户进行持续交流和沟通,多部门的协调合作构建起公司的综合性 全流程销售体系。 针对负极材料主要客户,公司在其生产基地附近设立异地仓库,便于客户开展产品检测,进行生产领用 。 (三)报告期内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表现主要与公司负极材料销售收入及盈利情况有关。2024年度,负极材料整体行业 总体维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与下游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市场变化密切相关,行业发展不再是全面铺开,呈 现出迭代演进的趋势,除去市场整体需求增长外,终端产品技术进步引起的迭代成为行业增长的重要驱动因 素。特别与新一代动力电池“快充”“超充”性能适配的负极材料,相关产品在2024年内实现突破,并催生 强劲的更新迭代需求,推动负极材料行业整体销售量的提升,具备差异化产品批量生产、稳定供应能力的企 业如公司实现了产品销量的快速增长,行业企业发展速度出现明显差异。 受之前年度下游锂离子电池市场及负极材料行业蓬勃发展影响,行业企业持续新建产能,同时跨界资本 纷纷涌入,大规模进行固定资产投资,2024年负极材料行业市场竞争环境仍较为不利,处于白热化竞争状态 ,负极材料整体价格水平有所下降,特别是一些成熟度较高的产品,价格下降幅度较为显著,对公司盈利水 平产生了不利影响。 总体上,报告期内,公司把握住新一代负极材料产品迭代业务机会,产销规模快速提升,实现了负极材 料销售数量的快速增长,市场份额持续提升,但受限于行业整体价格水平较低,业绩表现增幅不及销售数量 的增幅,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核心业绩指标表现较好。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成本优势 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基于一体化生产模式。报告期内,相较于同行业主要企业,公司负极材料生产全部 工序均自主进行,公司能够控制全部生产流程,进而控制各工序,各个工序生产车间紧凑分布在同一生产基 地,提升了整体生产效率和运行效率,减少了运输支出,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盈利水平。此外,公司石 墨化工序自供率位居行业前列,极少采购委托加工服务,减少了因委托加工导致的毛利流出。 另外,公司曾长期经营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石墨化加工业务,积累了丰厚的生产工艺、装备设计和生产管 理经验,在多项核心设备和工艺上均有高效率的独特设计,能够进行科学的生产管理,并持续进行工艺迭代 。 基于对负极材料、石墨化焦等上下游产业链的深刻理解,并考虑传统碳素生产基地相对集中于北方,公 司选择河北省、山西省作为生产基地所在地,距离主要原材料产地、下游客户位置较为适中,减少了相应运 输支出,保证了整体运行效率。 2、技术和工艺优势 2017年起,公司从石墨化受托加工向一体化、全工序负极材料生产转型,将积累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带 入,实现了快速发展。公司引入负极材料专业团队,整合原有的研发人员,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勇于创新 的研发团队,不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工艺的研发投入,取得了丰硕成果。 特别是在石墨化环节,公司将积累多年的生产工艺经验带入,在工艺上有较明显的优势,能够有效提高 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且公司仍在不断改进工艺,探索更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在石墨化工序前,公 司针对性地增加了焙烧工序,该项工艺能够提高石墨化炉的填装密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单位成本。 公司针对负极材料乃至锂离子电池行业进行了充分调研,在针对市场和客户需求深刻理解的基础上,选 择主要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持续进行技术储备。公司持续同下游知名锂离子电池厂商进行深入技术合作 ,交流研发经验,持续探索在比容量、压实密度、倍率等方面更为平衡的新一代人造石墨负极材料,公司同 时在进行设备和工艺改进,将石墨化、炭化等工序积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