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1367 海森药业 更新日期:2024-11-2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2.11亿 100.00 8628.09万 100.00 40.96
─────────────────────────────────────────────────
原料药业务(产品) 1.82亿 86.36 7329.74万 84.95 40.29
中间体业务(产品) 2225.31万 10.56 1015.97万 11.78 45.65
制剂业务(产品) 540.95万 2.57 331.40万 3.84 61.26
其他(产品) 105.98万 0.50 -49.01万 -0.57 -46.24
─────────────────────────────────────────────────
境内(地区) 1.23亿 58.23 4554.35万 52.79 37.13
境外(地区) 8797.25万 41.77 4073.74万 47.21 46.3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3.97亿 100.00 1.63亿 100.00 41.08
─────────────────────────────────────────────────
原料药业务(产品) 3.52亿 88.52 1.45亿 88.53 41.08
中间体业务(产品) 3455.86万 8.70 1476.77万 9.05 42.73
制剂业务(产品) 799.24万 2.01 435.01万 2.66 54.43
其他(产品) 309.08万 0.78 -38.41万 -0.24 -12.43
─────────────────────────────────────────────────
国外(地区) 2.12亿 53.35 9081.12万 55.62 42.82
国内(地区) 1.85亿 46.65 7245.73万 44.38 39.0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1.93亿 100.00 7537.93万 100.00 38.98
─────────────────────────────────────────────────
原料药业务(产品) 1.71亿 88.61 6692.12万 88.78 39.06
中间体业务(产品) 1734.41万 8.97 617.78万 8.20 35.62
制剂业务(产品) 276.64万 1.43 183.83万 2.44 66.45
其他(产品) 191.67万 0.99 44.20万 0.59 23.06
─────────────────────────────────────────────────
国内(地区) 9940.64万 51.41 3704.30万 49.14 37.26
国外(地区) 9396.16万 48.59 3833.63万 50.86 40.80
─────────────────────────────────────────────────
截止日期:2022-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原料药业务-硫糖铝(产品) 5471.77万 25.89 2994.95万 37.45 54.73
原料药业务-安乃近(产品) 4729.17万 22.38 1083.54万 13.55 22.91
原料药业务-阿托伐他汀钙(产品) 4601.56万 21.77 1100.81万 13.76 23.92
中间体业务-PHBA(产品) 2850.53万 13.49 1288.78万 16.11 45.21
原料药业务-其他原料药(产品) 1518.86万 7.19 437.01万 5.46 28.77
中间体业务-其他中间体(产品) 1429.75万 6.77 853.31万 10.67 59.68
其他业务(产品) 201.73万 0.95 39.04万 0.49 19.35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业务-制剂销售业 189.44万 0.90 83.53万 1.04 44.09
务(产品)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17.84万 0.56 94.92万 1.19 80.55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业务-合作分成业 23.11万 0.11 22.03万 0.28 95.33
务(产品)
─────────────────────────────────────────────────
境内(地区) 1.21亿 57.09 4978.84万 62.25 41.27
境外(地区) 8950.64万 42.35 2924.17万 36.56 32.67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17.84万 0.56 94.92万 1.19 80.55
─────────────────────────────────────────────────
生产商(其他) 1.44亿 68.32 5697.79万 71.24 39.46
贸易商(其他) 6576.68万 31.12 2205.23万 27.57 33.53
其他业务收入(其他) 117.84万 0.56 94.92万 1.19 80.5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6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4549.85│ 11.45│
│第二名 │ 2367.20│ 5.96│
│第三名 │ 2099.88│ 5.28│
│第四名 │ 1237.55│ 3.11│
│第五名 │ 1136.64│ 2.86│
│合计 │ 11391.11│ 28.6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2.9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469.35│ 17.45│
│第二名 │ 2155.17│ 10.84│
│第三名 │ 1965.91│ 9.89│
│第四名 │ 1681.93│ 8.46│
│第五名 │ 1262.76│ 6.35│
│合计 │ 10535.11│ 52.9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
包括化学药、中药、生物药等制造和其他,其中,化学药制造包括化学药品原料药制造、化学药品制剂制造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制造,具有行业准入标准高、技术研发难度大、生产工艺独特等特
点。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人口总量增长、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以及人们保健意识增强,新型国家城市化建设
的推进和各国医疗保障体制的不断完善,全球医药市场呈持续增长趋势。根据IQVIA预测,2023年-2028年,
全球药品使用量将以2.3%的年平均速度增长,中国的药品使用增长量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复合年均增长率约
为3.8%;在此期间,全球医药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由于新药价格越趋昂贵,使得医疗支出日益沉重
,多国政府开始积极鼓励使用仿制药。仿制药仍会成为未来几年医药市场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仿制药的价格
远低于原研药,原研药专利到期后,原研企业的相对垄断地位就不复存在,仿制药市场的特点是逐步向成本
竞争靠拢,此时,控制成本就成为仿制药制药企业重点关注的核心问题,但药品生产依然对原料药的供货质
量和供货稳定性有非常高的门槛,包括技术壁垒、资金壁垒、政策壁垒,技术壁垒体现在药品研发的复杂性
和技术要求高,资金壁垒则体现在研发和生产的高投入和长周期,政策壁垒则涉及药品监管的严格性,具有
一定技术储备、环保能力和成本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将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受益于仿制药市场的增长,对这
些原料药企业的需求也有望快速增长。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和预测,未来10年,大量原研药的专利将到期
,包括一系列重磅药物,将释放近2,000亿美元的市场,这些专利药的到期将进一步推动仿制药的发展,为
原料药企业发展特色原料药提供机遇。202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为2,040亿美元,2023年到2032年将以6%
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增长,预计2032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达3,637亿美元。
“十四五”以来,我国医药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我国医药工业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较强的创
新能力,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医药市场。2024年,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常态化等因素影响,医药
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出现小幅波动。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2,35
2.7亿元,同比增长-0.9%;营业成本7,148.2亿元,同比增长0.9%;利润总额1,805.9亿元,同比增长0.7%。
2024年1-6月医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持续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系
框架建设基本完成,政府投资建设重点从大中型医院向社区医院、乡村医院转变,国家对卫生支出的比重继
续攀升,改革红利为医药市场提供了新的增长空间。同时,考虑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
高、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镇化水平的提高、疾病普遍化、行业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医保体系的健全等因素
的驱动,预计未来我国医药产业仍将保持快速增长。
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生产的基础原料,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产能。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如AI技术、固相
和液相合成技术、连续流反应、光反应、不对称催化、酶催化等绿色技术的发展进步,也助推了原料药企业
的发展。当前我国的化学原料药行业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且具有规模大、成本低、产量高的特
点,是我国医药工业的战略支柱之一。据中投产业研究院统计和预测,预计2024年我国化学原料药行业营业
收入将达到5,783亿元,未来五年(2024-2028)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4%,随着中国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工艺技
术、产品质量及药政市场注册认证能力的快速提升,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国与出口国,多种
原料药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力。多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规模持续增长,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统计
,从2017年至2022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量复合年均增长率高达5.9%。亚洲、欧洲和北美洲是我国原料药的主
要出口市场,三者合计占据了整个出口市场的85%以上。
国家带量采购政策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推行后,促进了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品质和效率的提升,同
时通过与制剂企业合作,原料药企业快速获得制剂生产能力也变得更加便捷与高效。医药行业制度改革一方
面有利于提升原料药企业的盈利空间,另一方面也在客观上为原料药企业向制剂产业链延伸提供了机遇,集
原料药和制剂为一体的企业更能凭借成本优势在带量集采中占据优势。
(二)公司的主要业务及产品
1、主营业务
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公
司已经形成了以消化系统类、解热镇痛类和心血管类原料药为主,以抗菌类原料药,抗抑郁类原料药及制剂
为辅,同时以抗病毒类、非甾体抗炎类等特色原料药与制剂为预备的产品体系。公司的产品覆盖面广,能够
满足国内外客户的多元化需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品原料药、中间体,化学药品原料药及中间体是医药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整个医药制造产业链中处于上游位置。化学药品原料药为制造化学药品制剂提供原料,医药中间体是用于化
学药品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原料。公司一直比较重视对潜力品种的精耕细作,目前已培育了硫糖铝、安
乃近、阿托伐他汀钙、PHBA等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且在全球市场的占有率均较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营业收入21,063.68万元,同比增长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80
4.04万元,同比增长26.7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652.72万元,同比增长26.90%;研发费用1,158.
83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50%,同比增长48.10%。
2、主要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产品为化学药品原料药、中间体,化学药品原料药为制造化学药品制剂提供原料,医药中间体
是用于化学药品原料药合成工艺过程中的原料,化学药品制剂是由化学药品原料药制成的适于医疗应用的剂
型药品,将直接用于人体疾病防治、诊断。
(三)经营模式
公司的经营模式分为采购模式、生产模式及销售模式。
1、采购模式
在供应商的选择上,由采购部从产品质量、价格、供货能力、服务情况等方面对供应商进行比较,初步
选出供应商;采购部会同工程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等部门,根据《合格供方管理规定》、《设备供应商
管理规定》对供应商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供应商列入公司的《合格供应商名单》。正常生产所需原辅料及
设备,需在合格供应商中通过竞争性比价或招标方式进行采购,确保采购价格处于合理水平。
在供应商的管理上,由采购部负责就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情况向对方及时反馈质量信息,同时由质量管理
部负责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进行跟踪与评定。当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原材料等发生变化时,由质量管理
部负责对供应商产品质量进行确认。供应商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或产品质量连续出现下降,且整改效果
不明显的,由采购部报请取消其合格供应商资格。采购部配合质量管理部每年按《合格供方管理规定》对合
格供应商进行一次重新评价,形成《供应商业绩评定表》,评价合格的可继续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单》。
2、生产模式
公司大部分产品按照生产计划生产,并建立了最高与最低库存管理制度,保证产品合理库存,保持产品
生产最佳状态及成本最优,确保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减少资金占用。其中,对产品生产时产生的副产品实施
最高库存管理,保证公司对该产品生产的正常运行。
每年末生管中心根据销售中心的下一年度销售计划,结合库存周转及生产装置的实际产能情况制订年度
生产计划,根据已确定的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掌握本中心的生产规律,协调好生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及时
了解并解决各生产环节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了解与生产品种相关的原辅材料、产成品、待验品的仓存情况,
出现问题时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以确保生产计划顺利完成。
公司另有少量的特殊要求产品按订单生产,即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根据客户订单确定的数量和产
品质量标准组织生产,灵活地制订生产计划并及时调整。
在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在合格供方选择、物料存储、生产环境与生产过程控制、不合格产品管理、客户
投诉处理与产品召回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中都制定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操作指导文件。由公司质量管理部对生
产过程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确定产品的生产过程严格遵照公司的操作指导文件进行,并最终验收入库。
3、销售模式
公司原料药、中间体业务的销售模式均为直销,不存在经销模式。下游客户按客户类型可分为生产商和
贸易商,生产商为终端客户,主要包括医药制剂、医药原料药等生产企业,购入公司产品后直接用于其主营
业务产品的生产;贸易商从公司购买产品后,再向终端客户进行销售,贸易商一般在获取下游终端客户的采
购需求后,再向公司进行询价,与公司达成采购意向后,双方签署买断/卖断式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与贸
易商无经销协议,贸易商对外销售产品时自行定价。
在国内销售中,大部分客户为生产商,公司主要通过参加展会和会议、网络推广、拜访客户等方式获客
,后将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但部分产品在某些为更好满足当地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也会向贸易商销售,如通
过当地贸易商更容易实现对生产商的产品销售或更容易满足当地市场的分散需求时。
在国外销售中,为节约成本及提高获客效率,一般情况下公司会同时通过向生产商及贸易商销售实现出
口。
公司制剂销售业务下游客户按客户类型主要可分为贸易商和配送商。其中,公司在集采中标区域下游客
户主要为配送商,在非集采中标区域下游客户主要为贸易商。配送商从公司采购制剂后,向终端客户进行配
送;贸易商从公司采购制剂后,自行向下游客户进行销售。
(四)公司在行业中的市场地位
从全球市场来看,专利药品到期给全球仿制药市场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为仿制药相关企业带来了新的
发展契机。仿制药行业的快速增长将增加相关特色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市场需求,并对原料药企业的研发
、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特色原料药研发工艺水平,尤其是仿制药相关的特
色原料药和中间体的研发工艺水平,已呈现追赶并超越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趋势。
原料药品类众多,跨度较大,技术壁垒高,研发周期长,有利于原料药企业凭借少数几个品种建立自己
的市场地位。公司是国内甚至全球硫糖铝、安乃近、阿托伐他汀钙等原料药和PHBA中间体的主要生产厂家之
一,经过多年的竞争与发展,已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与全球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
作关系。
硫糖铝产品在全球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公司在长期的硫糖铝生产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基
础,硫糖铝合成工艺稳定、工艺绿色环保,产品质量好,综合成本低。硫糖铝已取得欧盟EDQM颁发的CEP证
书,合作企业的制剂已在美国上市,销量快速增长。报告期内该产品全球销售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
阿托伐他汀钙产品经过大量的工艺研究,自主研发形成优势技术。该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具有
较高的地位和竞争力,当前正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安乃近系列产品包括安乃近、安替比林等,该系列产品的合成对生产环保技术和安全控制要求较高。公
司经过长期的工艺改进,采用管道化操作,自动化的安全控制技术,从技术上解决了生产过程中的工艺问题
。公司是国内甚至全球安乃近系列原料药的少数生产厂家之一,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知名度,已与
全球领先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二十多年的PHBA生产经验,工艺与技术成熟、具有自主研发的缩合反应技术,具备易操作、收
率高、化学纯度和光学纯度高、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易行等优势。当前市场认可度高,具有较强的规模
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五)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2024年上半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公司生产经营稳定,发展良好,基本完成了计划经营
目标。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呈现良好增长态势,与上年同期相比,整体销售收入及利润均有增长,其中,
原料药业务呈现增长态势,中间体业务和制剂业务有较大增长,公司综合毛利率略有提高。
公司业绩驱动因素主要为如下几个方面:
1、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和产品结构,促进盈利能力提升
海森药业致力“拥有多个领先的医药产品,具备持续创新的组织能力,成为公众尊敬、客户信任、员工
幸福的一流企业”的愿景。公司目前拥有消化系统类、解热镇痛类、心血管类、抗抑郁类、抗菌类等领域药
物的原料药和中间体产品,已经形成了产品种类丰富同时拳头产品突出的良好局面。在原料药、中间体方面
,公司重点发展战略优势品种,培育新产品,提高产能及产能利用率,延伸产业链,不断提升优势品种的销
售比重。在制剂方面,公司通过积极参与、配合现有品种的区域集采,及推进新品种研发,提升制剂销售量
与新产品储备,发挥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提高制剂产品销售比重,努力促进公司原料药+制剂的双向发
力。这将有利于增强公司的综合能力,增加公司的收入来源,大幅提升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和市场地位。
2、加大研发投入,提升研发水平
公司始终把加强技术创新放在首位,坚持创新的发展理念,用技术创新促进公司不断转型升级。公司长
期以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技术攻关平台,持续提升公司的技术水平和研发实力。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
用同比增长48.10%。
当前,公司在研产品的更新、结题、成果转化等工作有序推进,报告期末在研产品13项,包括原料药产
品和制剂产品,涉及抗病毒、抗抑郁、降血脂、非甾体抗炎、抗风湿等药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的专利共计25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专利覆盖了制备
工艺、新药化合物、生产设备等。报告期内,公司新增2项发明专利授权。
3、推进项目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
公司募投项目“研发中心及综合办公楼项目”的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年产200吨阿托伐他汀钙等原料
药生产线技改项目”的建设基于外部经济环境、现有产品产能规划等因素,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延长了该项
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日期,以提高募投项目整体质量。
子公司海森研究院入驻杭州医药港并正式投入运行,定位为新产品小试研究开发储备产品为主;总部研
发中心定位为更好地孵化、试生产和产业化研究为主,双研发中心共同发力,报告期内研发投入的增长,推
动公司迈向高品质经营、高效能运转、高质量发展的阶段。
此外,公司与浙江东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签订海森药业新厂区建设项目投资框架协议,目前正与相关部
门积极沟通、筹划,争取项目早日落实。
随着各项目的推进实施,将进一步推动产能释放、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研发能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
生产力,为公司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4、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实现提质增效
公司秉承勤俭节约的传统,各部门在促进公司发展同时,通过优化工艺、降低费用、控制开支等措施,
努力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将成本控制考核贯穿经营全过程,稳步实现全面提质增效的发展目标。化学原料药
及中间体的生产对合成控制技术、节能环保技术要求较高,公司技术优势体现在能够不断创新性地突破工艺
路线中的技术关键点,形成一些在业内领先的生产工艺,使得公司产品质量稳定,产品收率较高,具有较好
的成本控制优势。报告期内,公司推进节能降耗技改,强化节能管理,提高竞争力。后续公司将继续在生产
、销售、管理等方面减少浪费和低效或无效的支出,不断深入推进节能降耗。
5、加强质量体系与人才队伍建设
质量体系建设是公司经营发展的重要一环。公司严格按照中国、欧美日韩等国际GMP规范建立了一套质
量管理体系,确保合规高效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地接受国内外客户或药政监管机构的现场审计
。当前公司各部门职能与岗位职责完备,切实落实计划及考核;报告期内GMP自检程序运行有效,评估公司
符合GMP要求,提出了必要的纠正预防措施,提升了GMP管理水平。
在与规范市场客户的合作中,公司的GMP体系、EHS体系和人才管理建设均有了系统性提升,自身综合管
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质量管理上,持续推进项目认证审计和产品注册工作,使体系得到了优化和提
升。报告期内,公司共接受26次各类审计,申报药监局审批类变更1次,再注册产品1个,向药监局提交年报
10份,分别向FDA及韩国药监部门提交年报2份,向印度药监部门提交再注册产品2个。
公司紧密围绕企业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战略执行力,推进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和创新,助力
公司打造组织能力。报告期内,公司重视人才引进,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对薪酬进行调查分析,实施人才培
养及梯队搭建,细化各类人力管理的指标,并持续开展包括管理类、通用技能类以及院校生入职培训等各类
外部和内部培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优势
自2002年公司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至今,逐步加大科研创新投入,主要用于新产品、新工艺的开
发和技术研究、实验仪器及中试车间设备购置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同时,公司引进了一批包括享受国务
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国内个别产品领域的开拓者在内的在原料药研究方面具有丰硕成果的研究人员,并以省
级企业技术中心、海森药业心脑药物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浙江省海森药物研究院、金华市院士
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为依托,加强与国内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等。利用优势互补,公司不断提
升技术与工艺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
报告期内,子公司海森研究院已建立并逐渐完善扩充研发队伍,组建了涵盖药物合成研究、制剂研究、
质量研究等方面的研发实力强的研发团队,并已开展了多项创新原料药合成工艺及质量研究以及制剂小试研
究开发,目前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充分发挥杭州医药港的地域优势和集群优势,有效实现了双研发中心的人
才、技术、数据等研发资源的整合,为公司整体研发水平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公司具备多项领先的工艺技术,如硫糖铝合成工艺技术、酶催化反应技术和溶剂回收技术等,主要产品
具有自主工艺技术。当前积累了较多的化学合成单元反应技术,能够在更多需要类似反应的产品中应用,有
较强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在产品从小试阶段向大生产转化方面积累了成熟的经验,形成较强的新产品开发
能力。
(二)领先客户供货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管理积累、市场开拓等,在多个产品上已经与TEVA等全球领先客
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于制药过程复杂性较高,同时,各国各地区对制药均有严苛的监管要求,尤其是欧美地区,制药企业
与原料药供应商既是交易关系也是合作关系。因此,一般情况下,制药企业在选择原料药供应商上会非常谨
慎,同时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一旦确定了供应商,短时间内不会轻易更换,这对原料药供应商的综合能力
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司在全球领先客户供货上的成功经验与稳定的合作关系,不仅能够保证现有产品的持续销量,也有利
于进一步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未来更高水平的发展奠定基础优势。
(三)环保处理技术优势
公司充分利用自身的研发优势,不仅在工艺创新方面取得了多项专利,同时也成功研发出了与自身工艺
创新相匹配的先进的环保处理技术,如化学脱氮、生物脱氮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污水环保处理技术,其中,
化学脱氮和膜处理技术已经取得专利。
报告期内,公司已拥有1,500吨/天的综合废水处理系统与20,000立方米/小时的一备一用RTO尾气处理系
统,与有资质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固废委托利用处置关系。公司通过将工艺创新与环保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
,成功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环境友好性上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从而有利于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
间。
(四)质量控制优势
由于不同的原料药生产企业在工艺路线和质量控制体系上存在差异,从而导致生产的原料药在纯度、稳
定性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一些高端知名制剂企业一般会对原料药企业的生产工艺、生产条件、杂质谱研究、
质量管理体系等各方面提出非常严格的要求。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不仅是满足客户需求的基本要求,也
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公司配备先进的分析检测设备,质量研究人员经验丰富,拥有符合美国FDA、欧盟EDQM、中国NMPA和ICH
等规范的GMP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GMP规范执行,同时严格按照各产品质量标准检测,确保整个生产质量
管理工作高效贯彻,产品质量可控,持续改进。目前,公司海外销售的比重较大,主要产品已通过国家GMP
认证、日本PMDA认证、韩国MFDS认证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认证,通过美国FDA现场检查、墨西哥COFEPRIS检
查,获得欧洲CEP证书,公司在质量控制方面具有成熟的技术与丰富的经验,在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
认可度。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