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天奇股份(00200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009 天奇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2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为自动化输送系统、自动化仓储系统及为上述两种产品提供技术支撑的系统集成控制软件。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装备事业部(行业) 15.55亿 52.52 3.22亿 92.20 20.71 锂电池循环事业部(行业) 5.86亿 19.81 -3519.58万 -10.08 -6.00 重工机械事业部(行业) 5.06亿 17.11 5512.48万 15.79 10.88 循环装备事业部(行业) 2.64亿 8.91 -71.84万 -0.21 -0.27 其他(行业) 4886.64万 1.65 804.05万 2.30 16.45 ───────────────────────────────────────────────── 智能装备事业部:汽车智能装备(产品) 13.53亿 45.71 2.89亿 82.88 21.39 锂电池循环事业部(产品) 5.86亿 19.81 -3519.58万 -10.08 -6.00 重工机械事业部(产品) 5.06亿 17.11 5512.48万 15.79 10.88 循环装备事业部(产品) 2.64亿 8.91 -71.84万 -0.21 -0.27 智能装备事业部:散料输送设备(产品) 2.01亿 6.81 3254.13万 9.32 16.15 其他(产品) 4886.64万 1.65 804.05万 2.30 16.45 ───────────────────────────────────────────────── 国内(地区) 22.57亿 76.26 1.54亿 43.96 6.80 国外(地区) 7.03亿 23.74 1.96亿 56.04 27.85 ───────────────────────────────────────────────── 销售商品(销售模式) 15.01亿 50.70 5691.54万 16.30 3.79 工程服务(销售模式) 14.55亿 49.15 2.90亿 83.01 19.92 租赁业务(销售模式) 443.84万 0.15 243.34万 0.70 54.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装备业务(行业) 6.83亿 52.12 1.38亿 77.73 20.20 重工机械业务(行业) 2.50亿 19.05 3864.56万 21.75 15.47 锂电池循环业务(行业) 2.48亿 18.93 -1525.91万 -8.59 -6.15 循环装备业务(行业) 1.18亿 8.97 1264.44万 7.12 10.75 其他(行业) 1206.76万 0.92 353.59万 1.99 29.30 ───────────────────────────────────────────────── 智能装备业务:汽车智能装备(产品) 5.95亿 45.36 1.24亿 70.03 20.92 重工机械业务(产品) 2.50亿 19.05 3864.56万 21.75 15.47 锂电池循环业务(产品) 2.48亿 18.93 -1525.91万 -8.59 -6.15 循环装备业务(产品) 1.18亿 8.97 1264.44万 7.12 10.75 智能装备业务:散料输送设备(产品) 8869.13万 6.76 1366.54万 7.69 15.41 其他(产品) 1206.76万 0.92 353.59万 1.99 29.30 ───────────────────────────────────────────────── 国内(地区) 10.57亿 80.64 1.06亿 59.89 10.06 国外(地区) 2.54亿 19.36 7125.34万 40.11 28.0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装备事业部(行业) 16.36亿 45.23 2.41亿 94.49 14.74 锂电池循环事业部(行业) 10.30亿 28.49 -1.02亿 -39.96 -9.90 重工机械事业部(行业) 5.90亿 16.30 7783.07万 30.50 13.20 循环装备事业部(行业) 3.00亿 8.29 3268.42万 12.81 10.91 其他(行业) 6110.03万 1.69 553.44万 2.17 9.06 ───────────────────────────────────────────────── 智能装备事业部:汽车智能装备(产品) 13.25亿 36.64 1.86亿 72.70 14.00 锂电池循环事业部(产品) 10.30亿 28.49 -1.02亿 -39.96 -9.90 重工机械事业部(产品) 5.90亿 16.30 7783.07万 30.50 13.20 循环装备事业部(产品) 3.00亿 8.29 3268.42万 12.81 10.91 智能装备事业部:散料输送设备(产品) 2.68亿 7.41 4278.73万 16.77 15.97 其他(产品) 6110.03万 1.69 553.44万 2.17 9.06 智能装备事业部:物流装备维保(产品) 4271.30万 1.18 1280.67万 5.02 29.98 ───────────────────────────────────────────────── 国内(地区) 32.62亿 90.20 1.89亿 73.93 5.78 国外(地区) 3.54亿 9.80 6652.49万 26.07 18.77 ───────────────────────────────────────────────── 销售商品(销售模式) 21.26亿 58.78 2675.51万 10.48 1.26 工程服务(销售模式) 14.84亿 41.05 2.25亿 88.29 15.18 租赁业务(销售模式) 620.39万 0.17 313.52万 1.23 50.5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装备业务(行业) 6.80亿 38.98 9078.45万 99.65 13.36 锂电池循环业务(行业) 5.57亿 31.96 -5555.86万 -60.98 -9.97 重工机械业务(行业) 3.43亿 19.70 5313.30万 58.32 15.47 循环装备业务(行业) 1.25亿 7.19 1760.97万 19.33 14.05 其他(行业) 3771.85万 2.16 -1486.50万 -16.32 -39.41 ───────────────────────────────────────────────── 智能装备业务-锂电池循环业务(产品) 5.57亿 31.96 -5555.86万 -60.98 -9.97 智能装备业务-汽车智能装备(产品) 5.23亿 29.98 6768.68万 74.30 12.95 智能装备业务-重工机械业务(产品) 3.43亿 19.70 5313.30万 58.32 15.47 智能装备业务-散料输送设备(产品) 1.57亿 9.00 2309.77万 25.35 14.72 智能装备业务-循环装备业务(产品) 1.25亿 7.19 1760.97万 19.33 14.05 智能装备业务-其他(产品) 3771.85万 2.16 -1486.50万 -16.32 -39.41 ───────────────────────────────────────────────── 国内(地区) 15.65亿 89.75 5226.25万 57.37 3.34 国外(地区) 1.79亿 10.25 3884.11万 42.63 21.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0.2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5625.99│ 8.66│ │第二名 │ 20355.08│ 6.88│ │第三名 │ 16832.82│ 5.68│ │第四名 │ 13709.79│ 4.63│ │第五名 │ 12863.92│ 4.35│ │合计 │ 89387.60│ 30.2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3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2717.53│ 6.02│ │第二名 │ 10094.88│ 4.78│ │第三名 │ 9873.63│ 4.67│ │第四名 │ 5637.90│ 2.67│ │第五名 │ 5417.30│ 2.56│ │合计 │ 43741.24│ 20.7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汽车市场及汽车制造装备市场 近年来,全球汽车产业正经历“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重变革。2024年1-12月,全球汽车销量达 到9060万辆,同比增长2%,其中新能源汽车占比19.7%。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连续16年稳居全球第一,2024年 全年,我国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数据来源:中汽协) 在政策利好、供给丰富、价格降低和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持续增 长,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渗透率 达到40.9%,较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2024年全年,我国汽车全年出口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仍保持 较快增速。其中,乘用车出口495.5万辆,同比增长19.7%。自2021年以来,中国车企海外开拓持续见效,出 口数量快速提升,成为拉动中国汽车产销总量增长的重要力量。2025年1月8日,相关部委发布了《关于2025 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随着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 释放汽车市场潜力。根据中汽协预测,2025年中国汽车总销量预计将达到3290万辆,同比增长4.7%,汽车市 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伴随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处于智能化与全球化双轮驱动的高速发展 时期,为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据MarketsandMarkets研究报告预测,全球汽车制造装备市场 预计将从2023年的67亿美元增长到2028年的114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1.1%。全球汽车制造装备市场在 未来几年内持续增长势头,主要受益于(1)全球汽车产业持续发展特别是新兴市场增长潜力显著,吸引国 际车企本地化投资生产,带动汽车制造装备需求提升;(2)全球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提升,新能源汽车 规模化增长推动汽车制造装备需求增长;(3)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及其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推动汽车制 造更加柔性化、低成本、高效率,将带来汽车制造装备新一轮更新换代需求。 此外,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创新高。由于地缘政治风险、关税贸易壁垒等不稳定因素,出海本地化 运营成为中国车企重要考量。中国车企正加速推进海外本地化生产,同步带动产业链集群出海,实现从“产 品出海”到“制造出海”的战略升级。受益于中国车企本地化生产,汽车制造智能装备集成商将迎来全球范 围内新的变革与机遇。 (二)人形机器人市场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高端制造与新材料等前沿技术深度融合的结晶,已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战略高 地。2024年,多模态大模型的崛起为人形机器人赋予了接近人类的认知与交互能力,成为推动其从自动化工 具向智能体跃迁的核心驱动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之下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巨大变革。 自2023年工信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来,国家及地方政策陆续出台相关发展方案, 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和推动力量。2024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陆续在工厂生产端参 与简单任务执行,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从模拟走向具体场景,考验产品可用性的同时助推产品进一步升级 。从国内市场来看,国内入局机器人的企业依然在持续增加,同时各家企业积极推进产品迭代、发布新品, 并且开展工业场景实训,已有部分厂商实现量产及销售。 人形机器人行业目前正处于“AI推动的商业化试水阶段”,这一阶段的标志性进展体现在:(1)头部 企业加速迭代,性能显著提升:国内外机器人领军企业持续展现本体优异的性能和快速迭代能力;(2)中 国力量迅速崛起,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发布各自的人形机器人产品,展现了中国在本 体设计、核心零部件、AI应用等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快速跟进;(3)初步场景验证启动:制造业被普遍视为 人形机器人首个可能大规模应用的领域。汽车制造的装配、检测、物料搬运,以及3C制造等场景,因其结构 化程度相对较高、任务明确,成为理想的“试验田”。此外,商业服务(如导览接待)、教育科研、特种作 业(高危环境)等领域也在积极探索应用。(4)产业链生态逐步完善:上游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与国产 化替代进程加速,对降低整机成本至关重要。中游本体制造商技术路线多样,下游应用场景与系统集成方案 也在不断探索中。政策的明确支持和持续的资本投入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 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共发生87起融资事件,已披露的融资总额超155亿元。其中,71起发生在国内,融资总 额将近70亿元,单笔融资达亿级的有26起。 业内普遍认为,2025年将成为人形机器人规模化量产元年。从国家层面的规划,如工信部发布的《人形 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设定了更加清晰且切实可行的行动目标:到2025年实现整机批量生产,关键技 术取得突破;到2027年综合实力达到世界领先,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高盛最新研报指出: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发展迅速,从目前进展来看,该行业可能在2025年进入量产阶 段(从研发阶段);随着大量供应链上市公司(尤其是在亚洲)公开披露计划进入或进一步拓展人形机器人 相关业务,快速发展的全球人形机器人生态链正在形成,预计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市场可能达到380亿美 元(基础情景)/2050亿美元(乐观情景)。 政策与市场的双重驱动下,人形机器人正处于从实验室突破向产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期,技术融合与场 景扩展将驱动市场爆发,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将形成“技术突破-量产落地-场景爆发”的良性循环。中国有望 在全球人形机器人竞争中占据领先地位。未来十年,人形机器人或将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新一 代“国民级”产业。 (三)锂电池回收市场 随着对可持续能源解决方案需求的日益增长,锂电池回收行业已成为全球创新和经济转型的焦点。随着 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兴起,锂离子电池的回收利用成为解决资源匮乏和环境挑战的关键。电池回收市场的 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推动:环境法规持续收紧、电动汽车行业提出供应链脱碳需求、退役电池数量日益增加 以及锂、钴、镍等关键原材料的需求不断上升。随着各国政府推行更加严格的可持续发展准则,以及行业自 身寻求减少碳足迹,回收利用已经成为稳定稀缺资源供应和建立可持续未来的重要举措。 根据近日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伊维经济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回收拆解与梯次利用行业发 展白皮书(2025年)》显示,2024年中国废旧锂离子电池实际回收量为65.4万吨,同比增长5.0%,其中回收 的磷酸铁锂电池及废料达到40.0万吨,占比继续提升至61.2%,三元锂电池及废料为24.3万吨。2024年以来 ,受上游材料价格下行影响,电池回收行业的盈利能力减弱,大部分企业营收和毛利双降。另一方面,从产 能建设来看,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行业产能增速已明显小于2023年之前,行业进入理性发展的阶段。 从全球市场来看,首批投入市场的动力电池即将迎来“退役潮”。根据德勤分析预测,2021至2030年期 间,动力电池报废量将以43%的复合年均增长率快速增长,到2030年将达到1,483GWh/年。作为全球电动汽车 市场的引领者,中国同样有望在电池回收领域拔得头筹,据预测届时中国将占全球电池回收产能的70%左右 。 2024年12月,工信部修订《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重点聚焦优 化技术指标体系、更新完善标准规范、新增电动自行车锂离子电池相关要求、强化产品质量管理和企业选址 等要求,进一步引导锂电池回收产业技术进步和规范发展。2025年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新 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行动方案》,着力打通堵点卡点,构建规范、安全、高效的回收利用体系, 运用数字技术加强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流向监测,实现生产、销售、拆解、利用全程可追溯。政策规范将进 一步提升电池回收白名单门槛,电池回收行业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以及“作坊式”工厂将逐步消失和 退出,中国锂电池回收利用行业正式迈入规范化、规模化的新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立足于“诚信、勤勉、创新、共赢”的企业价值观,围绕“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的企业愿 景,聚焦两大主业发展:以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叠加人形机器人赋能的智能装备产业;以锂电池回收 、电池再制造与梯次利用、再生利用为核心的锂电池循环产业。 1、智能装备产业 (1)汽车智能装备业务 智能装备业务为公司的立业之本,以汽车智能装备业务为核心,提供汽车整车制造装备的设计、制造、 安装、调试及运维的系统解决方案。产品包括以柔性输送系统、自动化装备系统、智能检测系统、智能物流 系统为核心的汽车总装生产线系统;以工艺设备、输送设备及电控系统、智能中控系统为核心的汽车涂装生 产线系统;车身自动化储存系统、远程故障诊断分析与预测维修等。主要客户包括理想、赛力斯、比亚迪、 蔚来、特斯拉、宝马、奇瑞、长安、沃尔沃、福特等国内外知名汽车整车企业。 (2)循环装备业务 循环装备业务以控股子公司天奇力帝(湖北)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为核心,专注于环保设备的研发、 制造、销售与服务,业务涵盖废钢加工装备、报废汽车拆解装备、有色金属分选装备等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及 节能环保设备与服务,下游客户包括大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废钢加工企业、报废机车回收拆解企业等 。 (3)重工机械业务 公司重工机械业务主要从事重工装备铸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为风力发电、塑料机械、船舶动力等下 游行业提供铸件产品配套。主要产品为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用轮毂、底座、轴承座、行星架等,主要客户包括 GE能源、恩德能源、远景能源、西门子歌美飒等国内外风电行业巨头。公司重工机械业务核心子公司江苏天 奇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拥有铸件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制造、毛坯铸造、机加工到表面处理的全套生产能力,已 通过ISO9001、ISO14000和ISO45001等管理体系认证,已取得CCS中国船级社工厂认可、LR英国劳氏船级社工 厂认可、TPG(交通运输及能源行业)特殊工艺认证。 2、人形机器人产业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提出的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号召,基于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 资源优势,瞄准未来产业新赛道,将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公司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围 绕具身智能机器人在工业领域规模化落地应用展开,主要业务涵盖机器人本体研发制造、机器人项目规模化 落地交付、数据采集与场景算法搭建。应用场景及行业覆盖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制造、锂电池制造、3C制造、 生物医药及半导体高端制造等,为高端制造领域提供完整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与服务,以新质生产力赋能工 业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 3、锂电池循环产业 锂电池回收:公司围绕六大渠道(电池生产商、电池应用商、电池银行、社会资源回收商、汽车后市场 服务商、互联网及C端)积极开展国内外锂电池回收体系建设。深度绑定整车厂、电池厂等重要资源渠道, 通过合资共建回收产能、产能包销业务合作以及打造“服务+回收”业务模式等多样化的创新商业模式,构 建覆盖国内+海外市场坚固的产业合作联盟,共建锂电池循环利用生态圈。 梯次利用: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子公司天奇新动力为工信部认可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 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梯次利用企业,专注于动力电池再制造技术及服务、再利用整体解决方案,聚焦新 能源汽车后市场、轻型动力、通讯备电、重卡换电等梯次利用关键场景,为动力端、储能端提供整体解决方 案。 再生利用: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核心子公司天奇金泰阁深耕锂电池资源化利用行业二十余年,为工信部 认可的符合《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蓄电池综合利用行业规范条件》的再生利用企业,专注于三元锂电池及磷 酸铁锂电池再生利用,能够循环产出电池材料,已实现锂电池全元素再生且生产全流程碳足迹可追溯。目前 已建成投产10万吨废旧锂电池(5万吨三元及5万吨铁锂)处理规模,并正在扩建10万吨铁锂回收处理产能。 主要产品包括硫酸钴、硫酸镍、硫酸锰、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磷酸铁等,主要产品均已获ISO14067:2018 碳足迹追溯认证。 (二)经营模式 1、装备业务(智能装备、循环装备、重工机械) 对外采购主要包括设备材料采购、工程分包、劳务采购等,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采购中心根 据订单情况确定采购计划并编制采购订单,根据采购/分包的具体内容、性质、规模、复杂程度等,通过询 价、比价、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确定供应商或分包商。公司及子公司大额采购订单由采购中心统一执行, 负责询价、招标、采购等工作,通过产品质量、供货能力、服务能力等要素选择合适的供应商。 生产模式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模式,公司产品为定制化的大型非标装备,因各个客户对产品规格、 性能等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公司依据合同的定制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计划。 销售模式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销售团队在承接项目前与客户充分交流,了解客户需求,制定项目规划 方案及技术方案;结合客户预算、项目成本等因素制定项目报价并参与客户组织的招标,中标后签订技术协 议及商务合同;签订合同后机械、电气技术人员分别细化设计方案并投入生产(根据实际生产计划情况确定 自行生产、外协加工、整体外包) 同时,公司部分装备业务实行项目制管理,项目实施需经过设计、生产制造、发运、安装调试、验收及 售后服务几个阶段,项目组根据合同约定时间确定项目推进计划,跟踪协调项目现场、公司内部制作、外协 外包及项目整体进度把控(包括货物发运、安装调试、验收及售后服务);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通过自主 研发的远程诊断系统向客户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收集客户反馈,同时持续追踪客户需求,进一步增加 客户粘性。 2、人形机器人业务 公司人形机器人业务实行以场景应用为导向的研发及销售模式,销售部门结合汽车智能装备业务的客户 需求及产线设计方案,选择合适的应用场景,提供定制化的人形机器人匹配方案。市场部门与客户确定机器 人落地场景和作业方案后,依次进入场景验证、实景训练的过程,最终实现批量化订单交付。研发部门配合 市场部在前期应用开发、场景验证环节,针对复杂工况或长程任务,提出阶段性实现方案,并持续优化机器 人本体运控,感知、决策能力,从而能够确保机器人实训阶段性进展满足客户交付要求。 3、锂电池循环业务 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主要采用采购直销或受托加工两种方式。采购直销:采购部门综合考虑生产需要、 实际库存情况及对市场情况的预判在市场采购电池废料。梯次利用环节采购价格参考市场行情变化,元素再 生环节电池废料按照钴、镍、锂金属市场价格及市场约定的采购系数确定。直接销售业务由销售部门负责市 场及客户开发,经客户审厂、样品认证等一系列程序,就具体产品规格型号、采购数量提供报价,根据客户 需求签订销售合同及订单。 受托加工:客户提供主要原材料,公司按照客户要求代为加工成相应产品并收取加工费,加工费参考市 场行情并结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品质及回收率水平与客户协商而定,产品可回流至客户的供应链体系内,形成 真正锂电池全生命周期产业链闭环。 (三)报告期内主要经营成果 2024年,面对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公司坚定围绕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聚焦智能装备、锂电池 回收两大主业,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未来业务;深化海外市场布局,积极应对市场环境挑战。报告期内,公 司实现营业收入296,028.43万元,同比下降18.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5,509.02万元,同比减亏 15,989.38万元。智能装备业务(汽车智能装备及散料输送设备)实现销售收入155,475.50万元,同比下降4 .95%;锂电池循环业务实现销售收入58,640.95万元,同比下降43.08%;重工机械实现销售收入50,648.08万 元,同比下降14.09%;循环装备实现销售收入26,377.27万元,同比下降11.96%; 1、智能装备业务 2024年度,公司智能装备业务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订单储备充裕,于国内外市场均取得卓越成效, 呈现齐头并进之态势。2024年全年,公司智能装备业务(汽车智能装备及散料输送设备)新签订单合计17.8 8亿元,其中汽车智能装备业务新签订单16.43亿元,海外项目占比达36%,同比提升11个百分点。截至2024 年末,在手订单达16.42亿元,其中海外占比52%。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智能装备实现营业收入135,325.52万元,同比下降1.07%,毛利率为21.39%,同比 提升6.89个百分点。报告期内,公司智能装备板块完成赛力斯重庆项目、理想常州项目、宝马沈阳项目、大 众合肥项目、蔚来汽车项目、比亚迪常州项目等多个国内重大项目履约及交付,并推进执行福特美国项目、 宝马美国项目及匈牙利项目、宝马德国项目、沃尔沃斯洛伐克项目、丰田巴西项目等高毛利海外项目。海外 业务规模显著增长,国内改造及增补项目业务量持续攀升,带动智能装备业务本年度盈利规模同比提升。 2、人形机器人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开拓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制造的规模化应用市场。2024年7月,公司与优必选科技、 吉利汽车合作开展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领域的应用,联合打造创新示范应用,并致力于共同 推动面向汽车及零部件智能制造场景的人形机器人规模化应用。截至目前,公司已为近20家客户提供机器人 应用解决方案,并已陆续开展客户现场场景验证及实景训练,应用场景覆盖汽车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锂 电池制造等多个行业。2024年11月,公司具身智能机器人应用实训基地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国内首个参考汽 车制造工况的机器人实训基地,该基地与公司汽车智能装备研发中心积极联动,持续开展实景数据采集,大 大缩短机器人在汽车工厂现场训练周期、降低训练成本,优化人形机器人“进厂打工”方案。 自2023年以来,公司持续深耕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场景落地应用,依托公司在汽车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及 客户积累,基于对汽车制造工艺的认知及理解,为客户提供轮式、双足的机器人产品及差异化的智能制造整 体解决方案,着力打造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及离散制造业的典型应用场景。未来,公司将利用自身的工程 实施优势,打造基于复杂工业场景及机器人应用实景工况的数据采集中心,通过真实环境模拟和训练,提升 AI系统对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实现人形机器人“场景-数据-模型-应用”闭环。 3、锂电池回收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86亿元,同比下降43.08%。报告期内,锂电池循环行业 仍呈现出低迷态势,流入回收市场的废旧锂电池未达预期规模,导致回收原料供应相对不足,废料采购竞争 激烈;金属锂、钴、镍等关键产品价格全年低位徘徊。上述因素导致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产能利用率处于低 位,分摊至单位产品的固定成本大幅增加,对业务毛利造成较大冲击,导致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营业收入同 比下降、毛利亏损局面延续。 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毛利率为-6%,同比提升3.9个百分点,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金属价格下降 幅度降低,且公司持续优化成本降低费用所致。报告期内,公司锂电池循环业务持续优化内部管理,科学调 整生产排布、持续改善并优化生产工艺,优化人员配置,全方位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紧抓国家《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发展机遇,持续深化国 内市场锂电池回收产业联盟建立,并同步布局海外市场。2024年4月,公司与中国长安、长安汽车设立合资 公司,三方拟共同投资合作开展电池再利用业务,目标打造西南地区领先的电池回收标杆企业。2024年7月 ,子公司天奇金泰阁与富奥智慧设立合资公司,合作开展电池材料再生利用业务,依托一汽集团的平台优势 及各方产业资源、技术等优势,共同实践《汽车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试点实施方案》。报告期内,公司已试 点日本、美国市场开展锂电池循环业务合作,并已获取部分海外原料作为生产补充,以缓解国内原料采购紧 张的情况。欧洲新电池法的实施进一步推动全球范围内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随着动力电池退役潮接踵而 来,锂电池回收产业将迎来高速成长阶段。公司持续围绕六大渠道积极布局,以股权绑定、战略投资、产能 包销等多样化方式构建覆盖国内+海外市场坚固的产业合作联盟,共建锂电池循环利用生态圈,深度参与到 锂电池行业及新能源汽车行业可持续发展及循环经济变革中。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布局 公司围绕致力于服务汽车全生命周期产业链,前端聚焦汽车制造智能装备,叠加工业人形机器人落地应 用,并着力开发汽车制造工艺算法,助力工业人形与产线协同作业;后端布局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