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046 国机精工 更新日期:2025-04-3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轴承行业、磨料磨具行业及相关领域的研发制造、行业服务与技术咨询、贸易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轴承行业(行业) 12.84亿 48.31 4.12亿 43.96 32.09
磨料磨具行业(行业) 9.76亿 36.72 4.62亿 49.28 47.32
贸易及工程服务(行业) 3.66亿 13.77 4055.79万 4.33 11.08
其他(行业) 3180.20万 1.20 2280.63万 2.43 71.71
─────────────────────────────────────────────────
基础零部件:特种及精密轴承(产品) 10.58亿 39.80 3.55亿 37.91 33.59
机床工具: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5.76亿 21.67 3.35亿 35.79 58.24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供应链运营(产品) 3.66亿 13.77 4055.79万 4.33 11.08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技术开发与检测服 1.49亿 5.61 --- --- ---
务(产品)
新材料: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1.37亿 5.15 --- --- ---
新材料:金刚石材料(产品) 1.25亿 4.72 --- --- ---
高端装备:其他高端装备(产品) 1.12亿 4.22 --- --- ---
高端装备:高压装备(产品) 7177.34万 2.70 --- --- ---
其他(产品) 3180.20万 1.20 2280.63万 2.43 71.71
基础零部件:电主轴(产品) 3077.32万 1.16 --- --- ---
─────────────────────────────────────────────────
境内(地区) 23.76亿 89.39 8.88亿 94.80 37.40
境外(地区) 2.82亿 10.61 4877.77万 5.20 17.29
─────────────────────────────────────────────────
轴承业务分部(业务) 12.88亿 48.48 4.11亿 43.80 31.87
磨料磨具业务分部(业务) 10.08亿 37.94 4.72亿 50.33 46.77
供应链业务分部(业务) 6.19亿 23.30 5220.76万 5.57 8.43
其他管理业务分部(业务) 2444.57万 0.92 2343.05万 2.50 95.85
分部间抵销(业务) -2.83亿 -10.64 -2058.03万 -2.20 7.28
─────────────────────────────────────────────────
终端销售(销售模式) 25.68亿 96.61 9.28亿 99.03 36.15
渠道销售(销售模式) 9003.57万 3.39 910.58万 0.97 10.1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轴承行业(行业) 5.87亿 45.67 2.26亿 46.24 38.46
磨料磨具行业(行业) 4.69亿 36.51 2.24亿 45.83 47.69
供应链行业(行业) 2.14亿 16.69 2672.33万 5.47 12.46
其他(行业) 1455.09万 1.13 1200.24万 2.46 82.49
─────────────────────────────────────────────────
基础零部件-特种及精密轴承(产品) 4.72亿 36.75 1.88亿 38.41 39.71
机床工具-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2.61亿 20.30 1.60亿 32.85 61.48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供应链运营(产品) 2.14亿 16.69 2672.33万 5.47 12.46
新材料-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7736.44万 6.02 --- --- ---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技术开发与检测服 7640.93万 5.95 --- --- ---
务(产品)
高端装备-高压装备(产品) 5446.12万 4.24 --- --- ---
新材料-金刚石材料(产品) 5165.55万 4.02 --- --- ---
高端装备-其他高端装备(产品) 4186.48万 3.26 --- --- ---
基础零部件-电主轴(产品) 2109.87万 1.64 --- --- ---
其他(产品) 1455.09万 1.13 1200.24万 2.46 82.49
─────────────────────────────────────────────────
境内(地区) 11.11亿 86.44 4.65亿 95.18 41.83
境外(地区) 1.74亿 13.56 2351.80万 4.82 13.5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轴承行业(行业) 10.38亿 37.28 4.10亿 44.83 39.52
磨料磨具行业(行业) 10.04亿 36.07 3.87亿 42.29 38.54
贸易及工程服务(行业) 6.99亿 25.11 8526.43万 9.32 12.20
其他(行业) 4286.72万 1.54 3250.13万 3.55 75.82
─────────────────────────────────────────────────
基础零部件-特种及精密轴承(产品) 7.22亿 25.95 2.98亿 32.53 41.20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供应链运营(产品) 6.99亿 25.11 8526.43万 9.32 12.20
机床工具-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4.81亿 17.26 2.77亿 30.28 57.66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技术开发与检测服 2.58亿 9.28 --- --- ---
务(产品)
高端装备-高压装备(产品) 1.90亿 6.83 --- --- ---
新材料-金刚石材料(产品) 1.33亿 4.77 --- --- ---
新材料-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1.22亿 4.38 --- --- ---
高端装备-其他高端装备(产品) 1.00亿 3.60 --- --- ---
其他(产品) 4286.72万 1.54 3250.13万 3.55 75.82
基础零部件-电主轴(产品) 3587.46万 1.29 --- --- ---
─────────────────────────────────────────────────
境内(地区) 22.84亿 82.06 8.33亿 91.04 36.46
境外(地区) 4.99亿 17.94 8197.51万 8.96 16.42
─────────────────────────────────────────────────
终端销售(销售模式) 25.13亿 90.26 8.98亿 98.11 35.72
渠道销售(销售模式) 2.71亿 9.74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轴承行业(行业) 6.22亿 42.13 2.45亿 51.99 39.28
磨料磨具行业(行业) 4.66亿 31.54 1.64亿 34.85 35.17
供应链行业(行业) 3.65亿 24.67 4093.38万 8.70 11.23
其他(行业) 2441.85万 1.65 2100.28万 4.47 86.01
─────────────────────────────────────────────────
基础零部件-特种及精密轴承(产品) 4.37亿 29.57 1.71亿 36.28 39.06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供应链运营(产品) 3.65亿 24.67 4093.38万 8.70 11.23
机床工具-超硬材料磨具(产品) 2.03亿 13.77 1.19亿 25.26 58.41
供应链管理与服务-技术开发与检测服 1.47亿 9.97 5773.46万 12.28 39.19
务(产品)
高端装备-高压装备(产品) 1.19亿 8.09 470.78万 1.00 3.94
新材料-复合超硬材料(产品) 6043.28万 4.09 2506.97万 5.33 41.48
高端装备-其他高端装备(产品) 4807.54万 3.25 1948.63万 4.14 40.53
新材料-金刚石材料(产品) 4549.49万 3.08 968.20万 2.06 21.28
基础零部件-电主轴(产品) 2741.55万 1.86 229.41万 0.49 8.37
其他(产品) 2441.85万 1.65 2100.28万 4.47 86.01
─────────────────────────────────────────────────
境内(地区) 12.20亿 82.55 --- --- ---
境外(地区) 2.58亿 17.45 3508.99万 7.46 13.6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1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8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5425.77│ 9.57│
│第二名 │ 22211.20│ 8.36│
│第三名 │ 8954.83│ 3.37│
│第四名 │ 7792.32│ 2.93│
│第五名 │ 7045.83│ 2.65│
│合计 │ 71429.95│ 26.8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0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3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9670.90│ 10.49│
│第二名 │ 7200.61│ 3.84│
│第三名 │ 4744.98│ 2.53│
│第四名 │ 4331.27│ 2.31│
│第五名 │ 4176.54│ 2.23│
│合计 │ 40124.30│ 21.3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分类
公司主要业务涵盖轴承业务、磨料磨具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其中,轴承业务和磨料磨具业务是公司的核
心业务,也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轴承业务属于滚动轴承制造(
行业代码:C3451),公司磨料磨具业务属于其他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行业代码:C3099)。
(二)行业监管体制
1、轴承制造行业
我国对轴承行业的管理采取政府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政府部门及行业协会对轴承行业进
行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目前,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负责行业发展规划的研
究、产业政策的制定,指导行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改造等工作。行业的自律管理机构为中国轴承工业协
会,其主要职能是在轴承行业范围开展行业调查、制定技术标准和行规行约等。公司子公司轴研所为中国轴
承工业协会会员。目前,国家对轴承行业主要依据市场化原则进行管理,没有特殊限制。
2、磨料磨具行业
磨料磨具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仅负责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企业的具体生产运营
和业务管理完全以市场化方式进行。目前,磨料磨具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为国家发改委和工信部,对该行业
进行实际管理和协调的机构是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磨料磨具分会和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超硬材料分会。
2、磨料磨具行业
公司所处行业的产业政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也为公司的经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和
市场环境。行业监管政策的变化对公司经营资质、准入门槛、运营模式、行业竞争格局及持续经营能力等方
面无重大不利影响。
(四)行业基本情况
1、行业概况
(1)轴承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轴承是机械工业设备中至关重要的零部件。轴承的主要作用是支撑机械旋转体轴,保证旋转精度,降低
设备在传动过程中的载荷摩擦系数。轴承精度是区分轴承先进程度的重要标准。轴承精度等级一般分为P0级
、P6级、P5级、P4级、P2级五个等级,精度从P0级起依次提高。P0和P6级轴承满足一般应用的性能需求,例
如汽车、家用电器、电动机、农机等领域。P5级或更高级别的轴承通常被认为是精密级,适应苛刻的应用和
运行条件,具有精密度高、可靠性好、运行速度高、寿命长、刚性强、噪音和振动低等特点,可应用于航空
航天、精密机床、高铁机组、风力发电、医疗设备等高端应用领域。
我国轴承行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够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
配套要求。近年来我国重视基础零部件行业的发展,轴承行业的产量与销售规模不断增加。根据中国轴承工
业协会的数据,2015至2023年,中国轴承行业营业收入从1,567亿元增长至2,18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4.21%
。
尽管我国轴承工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目前我国轴承工业在中高端领域对国外依然有较强的依赖性
,例如高速动车组、风力发电机组传动系统、中高档机床领域轴承大部分依靠进口。因此,发展中高端轴承
制造业能够顺应国家安全的需要与我国技术发展趋势。国内轴承制造企业需要积极研发高质量、高性能的高
端轴承,加大全球中高端轴承市场占有率,实现中高端轴承的进口替代。
(2)磨具磨料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是磨料磨具生产制造、出口大国,磨料磨具素有工业牙齿的美称,广泛应用于电子信息、汽车及其
零部件、冶金、矿山、航空工业、船舶工业、地质勘探、石油开采等领域。磨料磨具行业是一个与国民经济
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具有战略性意义的基础行业,在机械工业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此外,近年
来随着超硬磨具应用对象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下游行业企业的产业升级调整以及传统加工工具逐步被替
代等因素的拉动,高端磨具在上述领域的市场需求呈现出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根据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的数
据,我国2018年至2022年磨料磨具的市场规模由1,914.77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3,230.09亿元,复合增长率达
13.97%。
传统磨料磨具产品主要由陶瓷基材料或金属基材料制成,近年来随着人工培育金刚石技术的不断成熟,
金刚石材料凭借其超高硬度、抗压强度高、耐磨性好的优点,在超硬磨料磨具领域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可
被应用于半导体、汽车、油气、光伏、航空航天等行业。
金刚石除了在传统的研磨、抛光、打磨、切割、钻孔方面作为超硬材料制品的原材料外,人工培育金刚
石在半导体与消费级珠宝领域也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A.金刚石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前景
金刚石具备高硬度、高热导率、高化学稳定性、高光学透过性、极宽的禁带宽度、负的电子亲和性、高
绝缘性和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等许多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这些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质结合,使得金刚石成为近
几十年中最有潜力的新型功能材料之一,可以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应用于半导体领域,该应用方向也是国
内外探索和研究开发的重点。随着第三代半导体时代的来临,高功率和高频器件不断向小型化和高集成化方
向发展,功率的攀升导致器件工作过程中的自热效应引起的器件性能和可靠性下降问题越来越严重。金刚石
具有极高的热导率,能够有效传递器件产生的热量,因此被认为是用于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的最佳热管理
材料。在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方面,超高导热金刚石材料可以应用于SiC大功率器件和GaN高频器件的热管
理;在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应用领域,超高导热金刚石材料能够应用于高功率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阵列的热
沉;在光电照明领域,超高导热金刚石作为LED等光电子器件的散热基片能够有效延长LED的使用寿命。基于
金刚石优异的光学及其他优异化学性能,金刚石将在光学窗口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B.培育钻石在消费级珠宝领域的市场前景
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产品在行业内被称为“培育钻石”。培育钻石是人工模拟天然金刚石结晶条件和生
长环境采用科学方法合成出来的宝石级大单晶金刚石,兼具性价比高、款式多样化等优势,非常契合新生代
消费者轻奢悦己的个性化需求。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相比,外观和化学成分均没有区别,但销售价格却远低
于天然钻石。
近年来随着培育钻石技术的逐步成熟,培育钻石在合成和鉴定技术提升、生产成本和零售价格降低、产
能规模和市场份额提高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和明显进步,培育钻石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贝恩数据,
2021年全球毛坯培育钻销量约1,100万克拉,培育钻石渗透率8%,预计至2025年全球毛坯培育钻石销量2,600
万克拉,培育钻石渗透率15.80%,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68亿元。随着消费者对培育钻石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
,培育钻石有望取代天然钻石成为部分消费者首选,不断提升渗透率,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根据央视财经报道,今年以来,国际珠宝行业也掀起了一轮培育钻石销售热潮。丹麦珠宝品牌潘多拉的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其培育钻石的销售额同比激增了87%,达到了6,300万丹麦克朗(约合人民币6,60
0万元)。钻石行业独立分析师保罗·金尼斯预计,2024年全球培育钻石的销售额将达到180亿美元,其中有
70亿美元是对整个市场的增量,而到了2026年预计培育钻石还会给整体市场带来100亿美元的增量。
2、行业竞争及市场集中度情况
(1)轴承制造行业竞争情况
根据轴承行业协会统计,我国轴承行业集中度低,规模以上轴承企业共有1,300余家。2023年我国轴承
工业营业收入2,180亿元,轴承产量202亿套,其中144家主要企业2023年轴承业务收入1,107.24亿元,占比5
0.79%,前十家企业轴承业务收入667.77亿元,占比约30.63%。尽管我国轴承企业数量较多,但是由于受到
资金、技术、人力、研发等方面的限制,轴承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生产主要集中在中低端产品,高端轴承市
场主要由国外知名轴承企业占据。国外先进轴承企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持续的技术投
入,凭借明显的技术优势,在航天航空、高铁列车轴承、高精密机床等高端轴承行业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由于国外高端轴承使用经验丰富,产品覆盖面广,品牌效应明显,国内轴承面临较大的市场竞争压力。
全球来看,目前世界八大轴承企业占据了全球60%以上的市场。根据SKF公司2023年年报对市场的分析,
世界前六大轴承制造商SKF、舍弗勒集团、铁姆肯、NSK、NTN和捷太格特的销售额约占全球滚动轴承市场的5
5%,中国轴承企业销售约占25%,并且主要销售市场在中国。
(2)磨料磨具行业竞争情况
目前全球中高端磨料磨具市场大部分依然被欧美及日韩公司占据,具有代表性的公司有法国圣戈班、瑞
典富世华、韩国二和、日本则武等跨国集团。我国是磨料磨具制造大国,行业内企业众多,但企业规模相对
较小,生产设备及工艺技术仍较为落后,行业整体发展还处于快速提升阶段。伴随陶瓷、石材、精密机械零
部件、电子信息材料、磁性材料、汽车配件、电子陶瓷等下游相关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产
品应用技术和生产工艺技术不断进步,总体市场规模不断增加。包括公司在内的部分企业已进入中高端市场
,掌握了中高端磨料磨具制品的自主研发、生产能力,构建了全球化的销售网络,部分产品性能已经接近或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实现中高端磨具磨料国产替代的同时,占据了一定国际市场份额。
3、公司的市场地位
公司在轴承行业中专注于中、高端产品,在行业内,以综合技术实力强而著称,是公司在轴承行业的竞
争优势所在。另外公司长期参与特种轴承的研发和生产,已形成一套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主导产品技
术含量较高、质量稳定,具有一定的技术门槛,符合国家发展高端制造业的战略要求。
在磨料磨具行业,公司产品集中于超硬材料及超硬材料制品,技术门类较全、装备档次较高、产能规模
较大,在超硬材料制品行业处于技术领先地位,是中国超硬材料行业的开创者、引领者、推动者。在大单晶
金刚石方面,公司采用MPCVD法,现已形成一定的培育钻石毛坯、散热片、光学片的生产能力,在MPCVD法技
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方面居国内行业前列。
4、进入行业的主要壁垒
(1)轴承制造行业
1)技术壁垒
轴承产品的研发涵盖接触力学、润滑理论、摩擦学、疲劳与破坏、热处理等基础研究和交叉学科。随着
工业技术的发展,各种下游应用场景对轴承提出了更多、更严格的要求,如高精度、高转速、高灵敏度、长
寿命、高可靠性等。因此,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轴承产品的需求将越来越大。这一发展趋势除了对加工设
备和检测仪器有更高要求以外,更要求企业有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包括轴承设计、工艺设计、精密加工、
装配、特殊检测方法、轴承安装调试等。企业需要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技术开发队伍,能够根据不断提高的市
场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开发出高端的轴承产品,推陈出新,不断提高轴承效能与精度。因此,本行业对新进
入者有较高的技术门槛。
2)客户壁垒
滚动轴承是各种旋转机械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用机械部件,它的运行状态往往直接影响到整台机器的
性能,因此下游客户对轴承供应商资格认证流程较为严格。轴承企业需要具备相关管理体系认证,客户会围
绕供应商的规模实力、工艺水平、质量稳定性、交付能力等多方面进行评审,通过评审进入供应体系的企业
,才有机会与客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由于下游客户的认证周期较长且考核指标全面,确认合作关系后,
客户不会轻易变更其合格供应商,因此该行业对新进入者有较高的客户认证门槛。
3)人才壁垒
滚动轴承制造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应用。企业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全
面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同时,项目团队需要经过多年的产品开发合作,保证协作的稳定、高效,深入挖
掘客户需求,提供满足客户应用需求的产品。此外,一些关键工艺岗位也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才能胜任
。因此行业的人才培养存在较高壁垒。
4)资本壁垒
轴承行业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在设备投入、技术研发、日常运营等方面需要大量资金。大型客户要求其
供应商拥有一定的资金实力和生产规模,满足其大规模订单的需求,保证供货的稳定性和及时性。高端轴承
产品基于性能要求高、复杂性强的特性,其生产过程中需使用多种高精度、高效率的高端生产设备,因此高
端轴承生产需要更高的资金投入。
(2)磨料磨具行业
1)技术壁垒
目前我国磨料磨具行业中拥有上千家能够生产单晶超硬材料的从业企业,但整个行业从业企业中只有少
部分企业具有生产聚晶超硬材料及制品的能力。这主要是由于高端超硬材料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壁垒较高
,没有深厚技术积累和先进生产工艺的企业在制造高端超硬材料过程中将面临成品率低、产品品质不稳定等
重重困难。
只有少数拥有较大的科研能力和较大生产规模的企业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竞争对手和国内领先
生产商的不断挤压下,没有强大技术工艺支持的生产企业生存空间迅速缩小。随着我国出口退税率降低、生
产成本的持续上升,没有技术含量,仅仅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低端磨料磨具生产企业越来越被市场边缘
化,使得该行业的技术壁垒进一步凸显。
2)规模壁垒
在磨料磨具行业,只有达到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产品才能进入中高端产品市场和海外市场。郑州作为我国
唯一的国家级超硬材料产业基地,现有超硬磨料磨具生产企业数十家,但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仅有包括
三磨所在内的少数几家。由于高端超硬材料制造企业要持续进行较大的研发投入,技术研发费用支出较大,
未达到较大规模的生产企业没有能力提供相应的资金和设备支持,由于其产品质量和竞争力不能满足市场需
求而只能在低端产品通过低价竞争生存,难以参与到高端市场的竞争中。
3)产品履历壁垒
磨料磨具行业的终端用户包括石油钻探、矿井开凿、半导体精密加工等特殊作业领域,相关领域对于产
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求极高。例如石油用复合片用来生产石油钻头切削齿,石油钻头切削齿的非正常崩裂
将使得施工单位损失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成本,因此,钻井单位通常会要求钻头制造企业选用具有优异
施工履历和行业内声誉良好的磨料磨具制造商的产品。
同时,这类对产品稳定性要求极高的终端用户不会轻易选用新进磨料磨具生产企业的产品。一般要经过
多次复杂、持续的产品试验以及实际施工取得足够的经验后才会开始尝试使用新进厂商的产品。因此,磨料
磨具行业的产品履历壁垒较高。
5、公司所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
(1)上游行业及关联性
轴承制造行业的上游企业主要是生产轴承钢的钢铁生产企业。轴承钢的价格变动直接影响到轴承行业原
材料采购成本的高低,轴承钢的质量直接影响轴承的强度、耐蚀性和疲劳寿命等关键质量指标。随着冶炼装
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的改进,我国轴承钢的质量有很大的提升,在一些技术指标方面已逐步达到或接近
国际先进水平。目前,我国轴承钢生产企业的产品供应量充足,价格体系相对比较透明。
磨料磨具行业上游企业主要是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生产企业。我国凭借优越的能源、基础设
施、人力资源等条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超硬材料生产国,生产磨料磨具所需的相关超硬材料供应充足
,价格波动较小,对行业生产成本影响较小。
(2)下游行业及关联性
轴承制造业的下游行业包括汽车、摩托车、家用电器、电动机、农机等传统应用领域;对轴承性能要求
较高的下游应用有航天器、大飞机、铁路车辆、精密数控机床、机器人、盾构机、风电机组等领域。
磨具磨料广泛应用于机械、石油、建筑、汽车、家电等传统领域,以及电子信息、航天航空、国防军工
等高技术领域。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在工业生产中出现了强度和硬度更高的产品,必须有更硬、更强的材
料来加工这些产品,因此,高精度、高硬度磨料磨具已经成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工业生产能力增强所必不
可少的工具之一。
由于轴承制造业与磨具磨料行业下游行业和潜在市场非常广阔,两个行业的未来发展并不受限于某个下
游行业的发展周期,而是具有相对独立的良好的未来发展预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主要业务分为轴承业务、磨料磨具业务和供应链业务。其中,轴承业务和磨料磨具业务是公司的核
心业务,也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按照产品及服务分类,公司产品包括新材料、基础零部件、机床工具、
高端装备、供应链管理与服务等。
(二)公司主要产品或服务的基本情况
1、轴承业务
轴承业务的运营主体主要为轴研所,轴研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轴承行业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轴
承业务主要包括轴承、电主轴、轴承行业专用生产和检测设备仪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受托技术开发
、轴承试验和检测等业务。
2、磨料磨具业务
公司磨料磨具业务主要包括金刚石材料、复合超硬材料、超硬材料磨具、行业专用生产和检测设备仪器
的研究、生产和销售以及磨料磨具产品的检测业务。
磨料磨具业务的运营主体主要为三磨所和新亚公司。
三磨所创建于1958年,是我国磨料磨具行业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三磨所现拥有陶瓷结合剂、树脂结
合剂、金属结合剂、电镀金属结合剂等超硬磨料磨具及行业专用生产、检测仪器设备等生产线,主要产品包
括V-CBN磨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