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069 獐子岛 更新日期:2025-05-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海产品养殖和水产品加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产贸易业(行业) 6.96亿 44.01 4072.74万 23.07 5.85
水产加工业(行业) 5.97亿 37.74 1.41亿 79.77 23.59
水产养殖业(行业) 2.24亿 14.19 -3575.57万 -20.25 -15.93
技术服务业(行业) 2873.77万 1.82 2516.82万 14.25 87.58
其他业务(行业) 1779.28万 1.12 364.88万 2.07 20.51
船舶制造业(行业) 1549.07万 0.98 178.10万 1.01 11.50
冷链物流业(行业) 237.75万 0.15 14.12万 0.08 5.94
─────────────────────────────────────────────────
其他(产品) 11.04亿 69.78 --- --- ---
虾夷扇贝(产品) 2.23亿 14.11 2551.10万 14.45 11.43
海参(产品) 2.01亿 12.70 9410.44万 53.30 46.83
海螺(产品) 2448.04万 1.55 -3727.48万 -21.11 -152.26
海胆(产品) 2114.03万 1.34 1603.14万 9.08 75.83
鲍鱼(产品) 846.53万 0.53 389.77万 2.21 46.04
─────────────────────────────────────────────────
国外(地区) 9.01亿 56.92 --- --- ---
国内(地区) 6.82亿 43.08 --- --- ---
─────────────────────────────────────────────────
批发(销售模式) 14.47亿 91.44 1.21亿 68.63 8.37
零售(销售模式) 7103.36万 4.49 2464.35万 13.96 34.69
其他(销售模式) 6439.88万 4.07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产贸易业(行业) 3.42亿 43.90 2032.34万 18.79 5.95
水产加工业(行业) 3.03亿 38.87 7074.22万 65.39 23.38
水产养殖业(行业) 9816.15万 12.61 -98.35万 -0.91 -1.00
技术服务业(行业) 1870.63万 2.40 1684.53万 15.57 90.05
船舶制造业(行业) 927.21万 1.19 86.51万 0.80 9.33
其他业务(行业) 728.86万 0.94 35.49万 0.33 4.87
冷链物流业(行业) 66.88万 0.09 3.73万 0.03 5.58
─────────────────────────────────────────────────
其他(产品) 5.35亿 68.78 --- --- ---
虾夷扇贝(产品) 1.22亿 15.68 2648.38万 24.48 21.70
海参(产品) 9873.43万 12.68 4512.50万 41.71 45.70
海螺(产品) 1088.51万 1.40 -1589.17万 -14.69 -145.99
海胆(产品) 628.05万 0.81 435.43万 4.02 69.33
鲍鱼(产品) 503.38万 0.65 249.83万 2.31 49.63
─────────────────────────────────────────────────
国外(地区) 4.42亿 56.74 --- --- ---
国内(地区) 3.37亿 43.26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产贸易业(行业) 7.23亿 43.08 4829.44万 16.50 6.68
水产加工业(行业) 6.49亿 38.71 1.78亿 60.71 27.36
水产养殖业(行业) 2.34亿 13.94 2355.09万 8.05 10.07
技术服务业(行业) 4000.49万 2.38 3811.37万 13.02 95.27
船舶制造业(行业) 1863.30万 1.11 341.20万 1.17 18.31
其他业务(行业) 1191.18万 0.71 151.70万 0.52 12.74
冷链物流业(行业) 106.34万 0.06 12.07万 0.04 11.35
─────────────────────────────────────────────────
其他(产品) 11.36亿 67.74 1.53亿 50.46 13.46
海参(产品) 2.67亿 15.90 1.32亿 43.43 49.34
虾夷扇贝(产品) 2.03亿 12.10 2626.92万 8.67 12.94
海螺(产品) 3261.11万 1.94 -2632.51万 -8.69 -80.72
海胆(产品) 2193.94万 1.31 1478.21万 4.88 67.38
鲍鱼(产品) 1688.21万 1.01 378.61万 1.25 22.43
─────────────────────────────────────────────────
国外(地区) 9.07亿 54.06 --- --- ---
国内(地区) 7.71亿 45.94 --- --- ---
─────────────────────────────────────────────────
批发(销售模式) 15.54亿 92.64 2.55亿 87.27 16.44
零售(销售模式) 9181.21万 5.47 3220.01万 11.00 35.07
其他(销售模式) 3160.82万 1.88 --- --- ---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水产贸易业(行业) 3.79亿 44.98 2414.95万 16.16 6.38
水产加工业(行业) 3.07亿 36.41 8016.53万 53.63 26.14
水产养殖业(行业) 1.02亿 12.07 720.09万 4.82 7.09
技术服务业(行业) 3700.59万 4.39 3585.20万 23.99 96.88
船舶制造业(行业) 1202.39万 1.43 220.24万 1.47 18.32
其他业务(行业) 542.84万 0.64 -19.36万 -0.13 -3.57
冷链物流业(行业) 61.06万 0.07 9.14万 0.06 14.96
─────────────────────────────────────────────────
其他(产品) 5.98亿 71.01 --- --- ---
海参(产品) 1.14亿 13.55 5471.58万 36.61 47.96
虾夷扇贝(产品) 1.00亿 11.89 1129.48万 7.56 11.28
海螺(产品) 1471.44万 1.75 -1296.16万 -8.67 -88.09
海胆(产品) 1089.58万 1.29 705.76万 4.72 64.77
鲍鱼(产品) 426.99万 0.51 169.58万 1.13 39.72
─────────────────────────────────────────────────
国外(地区) 4.71亿 55.88 --- --- ---
国内(地区) 3.72亿 44.1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7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9.9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2370.62│ 14.14│
│第二名 │ 17138.25│ 10.83│
│第三名 │ 2808.41│ 1.77│
│第四名 │ 2696.74│ 1.70│
│第五名 │ 2344.05│ 1.48│
│合计 │ 47358.08│ 29.9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3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4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1834.44│ 20.96│
│第二名 │ 3511.80│ 3.37│
│第三名 │ 2916.89│ 2.80│
│第四名 │ 2827.36│ 2.71│
│第五名 │ 2706.29│ 2.60│
│合计 │ 33796.78│ 32.4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沿海地方和涉海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
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我
国海洋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
据《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24年,15个海洋产业增加值43733亿元,比上年增长7.5%。海
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洋旅游业等均实现了9%以上的快速发展。海洋渔业、海
洋水产品加工业、海洋油气业、海洋化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实现平稳发展。其中,海
洋渔业全年实现增加值4880亿元,比上年增长4.0%。海洋渔业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养捕结构进一步优化,
水产种业振兴和深远海养殖促进水产品消费升级,“互联网+设施渔业”助力海水养殖不断向绿色化、智能
化转型,海洋水产品稳产保供能力持续提高。海洋水产品加工业全年实现增加值1008亿元,比上年增长4.8%
。海洋水产品加工业保持平稳增长,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多元化销售、配送渠道和预制菜的兴起推动海洋
水产品加工业发展。
1、向海图强,向海而兴,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党
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
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作出了“完善促进海洋经济发展体制机
制”“健全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制度”“健全维护海洋权益机制”等重大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是一
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保障粮食安全,要树立大食物观,既向陆地要食物,也向海洋
要食物,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
强领导下,我国海洋渔业快速发展,结构不断优化,渔民收入显著增加,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
国家食物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阔的海洋里蕴藏着巨大的食物资源潜力,海洋渔业践行大食物观有基础、有优势,向海要粮潜力巨大
。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两山”理念的需要,渔业具有多功能性,不仅是食物生产部门,也是重要的
生态养护部门。海洋渔业养殖在极大减轻天然渔业资源利用压力的同时,还能形成巨大的渔业碳汇功能。同
时,还可以充分发挥来源广和产出动物蛋白效率高的优势,可持续开发海洋资源,打造“蓝色粮仓”,推动
食物供给向多元化转变,对于保障国家食品安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科技赋能,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体系
现代化海洋牧场作为具有高效养殖、绿色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养护等多个方面优势的新型渔业发展模
式,是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践行大食物观的重要举措,是推动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大力推进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将海洋生态环境、持续供应生态产品和深度体验渔旅有机融合,构建区域生态
化、建设规模化、业态多元化、创新科技化和系统组织化的牧场渔业发展新模式,对渔业转方式调结构、发
展海洋经济和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海洋牧场建设,先后编制
了《中国海洋牧场发展战略研究》,印发了《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国家级海洋
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及复查办法(试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规划(2017—2025年)》和《关于
实施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推动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重要文件。
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全产业链创新升级为重点,协同推进产
加销贯通、渔工贸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科研+良种+装备+养殖+加工+冷链+销售+渔旅”的“
海洋牧场+”等全产业链发展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优化养殖结构,提升效能,激活增收创效新动能,补链延
链强链,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海洋牧场行业正朝着信息
化、智能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科学技术,海洋牧场相关建设管
理等工作正逐步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提高了管理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海洋牧场的发展也带动了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海洋科技、海洋装备、蓝碳交易、生物医药等,形成了多元化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通过科技赋
能和产业创新,在种质资源保护、养殖技术创新、渔具装备升级、加工流通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将这些
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重新组合和升级渔业生产要素,大幅提升渔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孕育
出强大的新质生产力。
3、丰富供给,提振消费,海洋渔业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
依托国内市场,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
》中指出“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是促进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战略决策”。在持续提升传统消费方
面,要求“倡导健康饮食结构,增加健康、营养农产品和食品供给”,“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
,“促进民族品牌加强同国际标准接轨,充分衔接国内消费需求,增加中高端消费品国内供应”;在加强标
准质量品牌建设方面,要求“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推进质量分级,稳步提高消费
品质量安全水平”,“深入实施商标品牌战略。打造中国品牌,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
”等。
海洋渔业通过丰富供给端的高质量产品、精准对接消费升级需求,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拉动投资
—投资提升供给”的正向循环,释放市场潜力,满足多样化需求。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水产品消费国,但传统
捕捞渔业受资源衰退限制,进口依赖度较高(如三文鱼、龙虾等品类),发展海洋养殖可填补国内中高端水
产品供给缺口,将消费需求留在国内产业链中。通过技术创新,开发高附加值品种,满足不同消费群体需求
。将传统养殖(贝类、藻类)与新兴品类(深远海鱼类、海洋功能性食品)并行,形成“大众+高端”的产
品矩阵,有效帮助拓展产品多样性,覆盖多层次需求。随着居民健康意识提升,低脂、高蛋白的海洋食品成
为饮食结构升级的首选,消费者从“吃得饱”转向“吃得好”,对食品安全、可追溯性要求提高。预制菜、
即食海鲜等深加工产品契合快节奏生活需求,成为新增长点。休闲渔业(如海上垂钓、养殖观光)、海洋主
题餐饮(海鲜火锅、刺身体验店)等业态兴起,将水产品消费从“食材购买”扩展至“服务体验”,拉动文
旅、餐饮等关联消费。同时,海洋渔业产业协同效应明显,有效放大内需乘数。通过纵向产业链延伸,使上
游的饲料、种苗、养殖装备等产业受益;中游的冷链物流、加工设备需求激增;下游的电商直播、社区团购
等新渠道加速渗透。通过横向产业融合,创新发展了海上风电与养殖结合的“渔业+新能源”、“渔业+碳汇
”、“渔业+金融”等产业发展。直接带动沿海渔民就业,收入增长,还惠及冷链、加工等环节的人民就业
和收入实现增长,进一步释放农村和城镇的消费潜力。海洋渔业养殖通过产业链延伸、就业拉动和消费升级
,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同时与粮食安全、乡村振兴、生态文明等国家战略高度协同。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以海洋产业为核心主业的大连市国有控股企业。公司以践行海洋强国战略、服务海洋强省强市建
设为己任,聚焦聚力海洋主业,做稳做优海洋牧场,大力推动海洋产业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品牌振兴
,以海为田,建好“蓝色粮仓”,努力成为品牌价值卓越、产业引领显著、行业地位领先的综合型海洋产业
集团。公司现已布局海珍品种业、海水增养殖业、海洋食品研发与加工为主体的产业生态,兼顾冷链物流、
渔业装备等产业,构建上下游全产业供应链生态体系,持续促进相关多元产业协同、壮大发展。
公司围绕獐子岛核心海洋资源,研发推出独具獐子岛海域特色的海洋珍品系列产品。獐子岛海域因其天
地恩赐的自然资源禀赋,让这里产出的产品有着别具一格的品质和营养价值。公司的产品主要包括鲜活海珍
品(鲍鱼、扇贝、海螺、海胆、珍蚝等)、冻鲜调理食品(鱼类、贝类、虾类、蟹类、蛤类等冷冻食材)以
及海洋预制菜系列、营养滋补食品(刺参、鲍鱼、鱼子酱精深加工品等)、休闲食品(贝类、虾类、鱼类、
蛤类等海洋佐餐零食)。
2、产业发展基础及经营模式
(1)精耕北纬39°超940平方公里的海洋牧场
海洋是人类获取优质蛋白的“蓝色粮仓”。作为渔业生产的新模式,海洋产业的新业态,海洋牧场建设
是践行“金山银山”“绿水青山”理念的重要实践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当代生态文
明建设的重要关注点和关键发力点。与养殖相比,海洋牧场可实现物质和能量多营养级利用,有效降低投入
品对海域环境的影响,提高了养殖生物的品质、拓展了增养殖生物的活动空间;与单纯人工放流相比,海洋
牧场注重生态环境修复和资源管理。因此,海洋牧场模式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
獐子岛海洋牧场地处黄海北部北纬38°44′至39°10′、东经122°38′至122°59′区域,地处著名的
海洋岛渔场之中,主要受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冷暖流影响,是世界上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
。属深水岛类型,平均水深35米,海底年均水温9—10°C,盐度常年保持在31‰—33‰左右,海流畅通,海
水交换能力和自净能力强,零污染。獐子岛因其天地恩赐的、丰富的海底资源盛名远播,盛产刺参、皱纹盘
鲍、扇贝、香螺、海胆等海珍资源。这里地理、气候和海域等自然条件优越,水温低、盐度高、饵料充足、
营养丰富、海域开放、远离大陆等造就了该区域独特的资源禀赋,产品品质优异,营养美味。公司秉持的生
态优先、轮播轮种等可持续发展理念,极大的守护了海洋岛渔场索饵洄游路径和产卵场,现拥有鱼、虾、贝
、藻等数百种,是中国最大的海珍品增养殖基地、中国海珍品原产地。
公司较早开始进行海洋牧场建设,40多年来,公司按照“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刺参
、虾夷扇贝、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增殖养护,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值
。公司紧跟各级政府的规划步伐,积极落实国家“高标准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的要求,在“发挥海珍品种
质资源优势,养护好原生优质海洋生物资源,提升海产品精深加工能力”,“推进海洋牧场可视化、信息化
、智能化建设,创新海洋牧场管护模式,加强效果监测评估,促进海洋牧场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等方面不断
开拓、创新、发展。得天独厚的北纬39°海洋资源,是公司经略海洋,向海而兴、向海图强的重要基础,公
司还将继续在海洋渔业领域深耕发力,积极探索更多“海洋牧场+”发展模式,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海洋
渔业特色品牌。
(2)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公司强化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在海洋生物技术和海洋食
品技术的研发和应用领域,不断加大人财物等投入,努力提升良种、良技、良品水平。公司拥有数十项国家
级及省级的专业化技术平台及资质,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企业、国家级首批海洋牧场示范区
、国家水产种业阵型企业、大连獐子岛海域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国现代渔业种业示范场等。与国
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构建了獐子岛虾夷扇贝碳汇实验室、海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海洋食品研发中心、辽宁长海虾夷扇贝科技小院、新农村研究院獐子岛分院等产学研创新平台,主持或参
加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省市重点研发计划等多项研究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国家技术发明
二等奖1项。公司作为中国唯一受检企业,曾通过10年努力,终叩开欧盟大门,代表中国双壳贝类产品获准
进入欧盟市场。公司是我国较早开始对渔业生产过程进行碳汇核算的企业之一。早在2010年,公司就开始从
事贝类碳足迹评价工作,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2010年10月22日,SGS向公司颁发了该公司在世界
上的第一个碳标识,獐子岛虾夷扇贝成为中国第一个碳标识食品,并获得首个“碳减排”标识。2014年,獐
子岛公司成为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2024年度,公司重新获批“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获辽宁省“农业产业化升级重点龙头企业”称号。
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公司拥有一支经验丰富的食品研发团队,以消费需求为导向,实施项目组制管理
,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此外,公司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
海珍品研发试验室、休闲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并应用于公司扇贝、海
参、鲍鱼类新品加工与上市转化。公司参与的“海参功效成分解析与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及应用”、“特色海
洋食品精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三个项目获国家科
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刺参深加工与质量标准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获国家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扇贝
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持续的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
价值,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2024年,公司“椒麻对对虾”被评选为辽宁省工业企业创新产
品,“烧汁鲍鱼”获得十大明星产品奖,公司获得水产加工十大品牌奖。
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以产业需求为核心搭建产学研平台,推动海洋生物研发体系由项目需求
向产业需求转型。公司拥有国家级虾夷扇贝良种场、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全国水产种业阵型企业、
省级皱纹盘鲍、刺参、光棘球海胆原种场、辽宁省现代渔业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大连市虾夷扇贝技术创新中
心等平台,突破了三倍体技术,联合培育虾夷扇贝“獐子岛红”、虾夷扇贝“海大金贝”、长牡蛎“前沿1
号”、福建牡蛎“前沿2号”新品种。近年来,在良种选育基础上,坚持原生优质经济品种的种质保存、苗
种繁育和产业推广,先后在皱纹盘鲍、海胆、香螺、厚壳贻贝、紫石房蛤等品种上取得重要突破,推动了北
黄海种质库、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原种和新品种储备进程。在海洋环境监测、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模式等技术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024年,公司参与的“香螺种质及增养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大连
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进一步突显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行业引领作用。开展贝类生态系统蓝碳计量工作,联合
产学研平台对獐子岛海域生态系统海洋沉积碳进行计量,积极推动贝类蓝碳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进程
。
(3)促进供应链保障体系不断完备
公司建立了集原料采购、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批发零售、售后服务等全链条食品采购销体
系。在大连、山东荣成、獐子岛等地建有6座大型海产品加工基地,年加工能力超过6万吨,加工刺参、贝类
、鲍鱼、鱼类、蟹类、虾类等多种海洋产品。公司按照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积极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格局,结合产品的不同特点,建立了自营与经销
结合的国内、国外多渠道、多层次的销售网络。国内市场建立了活品、专卖、餐饮、流通、商超、休闲食品
及电商等销售网络,在北美、澳洲等国家和地区布设销售网络,与国内市场形成协同联动效应。公司建立了
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采用国际化的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和质量控制标准,从资源端、生产端、
市场端对产品品质进行全面把控,建立了从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形成了獐子岛特色的
冻鲜产品、养生食品、料理食品、休闲零食等品类众多、标准领先、美味营养的海洋食品系列。产品品牌及
品质享誉海内外,受到众多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公司在聚焦精深刺参加工品、海味休闲零食等优势单品的
同时,抓好产品研发迭代升级,不断拓展具有獐子岛特色系列产品,加速释放产品的品质价值和品牌价值。
(4)专注于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牌铸造
产品质量是品牌塑造的核心。公司始终坚持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严守食品安全生命线。刺参、鲍鱼、
扇贝等海产品均选用高品质原材料,经过严格的筛选和加工,确保每一款产品都达到国家标准以上的高品质
。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控,使得獐子岛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凭借原产地和品质优势,“獐子
岛”品牌塑造成为海参行业标杆。“獐子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水产行业首枚“中国驰名商标”。同时,公
司还培育出“北纬39°”、“海洋牧场”、“易道味”、“家里鲜”、“参旅”等一批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商
标品牌,拥有国内外有效商标六百余个。獐子岛刺参、獐子岛鲍鱼、獐子岛扇贝通过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獐子岛”刺参由国际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SGS进行供应链全程监控,成
为中国唯一、也是世界唯一获得SGSSCMMark标志使用的授权水产品。2024年,“獐子岛”品牌被认定为“中
华老字号”,公司以152.4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登“2024中国创新品牌500强”,以178.58亿元的品牌价值荣
登2024年度《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获大连市“首批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企业”、“大连老字号”,
品牌未来成长性和未来收益值得到认可,品牌内涵更显活力。
公司秉承“诚信、合作、共赢”的商业理念,积极建立与供应商和客户长期、稳定的友好合作关系,实
现各方互利共赢和利益共享,通过参与网络平台的标准制定,行业标准和大连市地方标准的制定等,提升产
品的食品安全标准和产品质量标准。通过引入和实施HACCP、BRCGS等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升集团整个产品
实现过程的管控水平。海参全产业链连续七年持续满足SGS《SGS供应链监控“农业和食品”》标准的要求。
通过提升标准、提高管理水平,严格防控风险,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和可信赖的产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水产良种场,确权拥有海域为首批国家
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是双壳贝类产品获准进入欧盟市场的中国唯一受检企业,率先对虾夷扇贝进行碳足迹认
证,成为全国首个“碳减排”标识企业,积极践行“碳汇”渔业的生态理念。本年度公司及下属公司有效专
利共85项,其中:PCT国际专利2项,国家发明专利40项,实用新型42项,外观设计1项。
报告期内,公司核心竞争力较上年度未发生重大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一)创新能力,注入绿色发展新动力
公司在食品技术研发和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研发方面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在食品技术研发方面,专业
的研发团队及组织运行机制,保持了较高的新品开发转化速度。此外,公司还与中国海洋大学、大连工业大
学等科研院所合作,成立了海珍品研发试验室、休闲食品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联合研发,突破了多项关键
技术并应用于公司扇贝、海参、鲍鱼类新品加工与上市转化,研发成果获得国家、省市等诸多奖项,持续的
技术创新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价值,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保障。在生物技术与生态技术领域
,通过多项资质与创新平台,持续加大投入与创新研究,瞄准产业需求和前沿技术,促进科研成果支撑产业
创新进步,在突破一些海洋新品种的基础上,不断在传统产业品种上取得新突破,不断推动北黄海种质库、
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建设,提升原种和新品种储备进程。在海洋环境监测、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模式等技术方
面进行了较有成效的探索。
(二)资源能力,蓄足持续发展源动能
公司致力于深耕优质海域,夯实940平方公里海洋牧场优质海珍品资源。北纬39°原产地海域,在地域
生态方面具有稀缺性。公司通过整合海洋牧场资源,并通过生物技术等手段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市场上形成竞争优势。獐子岛位于辽东半岛东南、大连市东部的北黄海海域,长山列岛的最南端,地处
著名的海洋岛渔场之中,海洋岛渔场是黄渤海渔场鱼类资源重要的索饵、产卵场,有鱼、虾、贝、藻等数百
种。这里地理、气候和海域等自然条件优越,饵料充足、营养层丰富,盛产刺参、皱纹盘鲍、扇贝、香螺、
海胆等海珍品,品质优异,营养美味,享誉海内外。公司遵循“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开展刺
参、虾夷扇贝、鲍鱼、海胆、海螺等资源养护,同时促进了大量的鱼类、藻类的繁殖,实现了生物多样性价
值。公司食材资源保障有力,服务于国内日益增长的海洋蛋白需求的能力不断增强。
(三)品牌能力,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公司拥有深厚的品牌历史和文化底蕴,“獐子岛”品牌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作为中国
水产行业第一枚“中国驰名商标”,公司的品牌力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忠诚,为公司带来了持续的竞争
优势。此外,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与健康海洋产品相关业务,成为诸多重要会议海产品指定供应商。凭借
原产地和品质优势,“獐子岛”品牌塑造成为海参行业标杆。同时,公司还培育出“北纬39°”、“海洋牧
场”、“易道味”、“家里鲜”、“参旅”等一批消费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