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090 金智科技 更新日期:2025-04-1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慧能源业务、智慧城市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能源(行业) 9.50亿 53.57 2.81亿 64.79 29.63
智慧城市(行业) 8.19亿 46.20 1.50亿 34.60 18.35
其他(行业) 397.66万 0.22 266.28万 0.61 66.96
─────────────────────────────────────────────────
智能化产品及服务(产品) 5.22亿 29.43 9523.16万 21.92 18.25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98亿 16.82 9710.04万 22.35 32.56
IT服务相关产品及服务(产品) 2.97亿 16.77 5507.47万 12.68 18.52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89亿 16.30 1.00亿 23.06 34.65
配用电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41亿 13.60 7214.13万 16.61 29.92
电力设计及集成运维(产品) 1.21亿 6.85 1196.98万 2.76 9.86
租赁(产品) 397.66万 0.22 266.28万 0.61 66.96
新能源发电(产品) 16.19万 0.01 9.36万 0.02 57.82
─────────────────────────────────────────────────
华东地区(地区) 9.82亿 55.40 2.32亿 53.44 23.63
东北地区(地区) 1.73亿 9.77 2965.57万 6.83 17.12
西北地区(地区) 1.65亿 9.32 4693.74万 10.80 28.41
华中地区(地区) 1.53亿 8.64 4234.51万 9.75 27.63
华北地区(地区) 1.20亿 6.77 3168.16万 7.29 26.37
西南地区(地区) 8996.86万 5.07 2632.23万 6.06 29.26
华南地区(地区) 8904.00万 5.02 2535.23万 5.84 28.47
─────────────────────────────────────────────────
直销(销售模式) 17.73亿 100.00 4.34亿 100.00 24.5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能源(行业) 4.32亿 60.92 1.31亿 72.55 30.34
智慧城市(行业) 2.76亿 38.84 4855.46万 26.86 17.62
其他(行业) 173.90万 0.25 107.59万 0.60 61.87
─────────────────────────────────────────────────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68亿 23.71 5420.70万 29.99 32.23
智能化产品及服务(产品) 1.62亿 22.78 2758.00万 15.26 17.06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32亿 18.56 3964.85万 21.93 30.11
配用电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30亿 18.32 3688.71万 20.40 28.37
IT服务相关产品及服务(产品) 1.14亿 16.05 2097.46万 11.60 18.42
电力设计及集成运维(产品) 225.25万 0.32 38.34万 0.21 17.02
租赁(产品) 173.90万 0.25 107.59万 0.60 61.87
新能源发电(产品) 5.36万 0.01 1.95万 0.01 36.33
─────────────────────────────────────────────────
华东地区(地区) 3.35亿 47.24 7234.25万 40.02 21.59
华中地区(地区) 1.03亿 14.47 3010.12万 16.65 29.33
华北地区(地区) 7728.29万 10.89 2307.22万 12.76 29.85
西北地区(地区) 6617.17万 9.33 1879.83万 10.40 28.41
东北地区(地区) 5034.54万 7.10 1359.96万 7.52 27.01
西南地区(地区) 4385.85万 6.18 1307.70万 7.23 29.82
华南地区(地区) 3405.21万 4.80 978.53万 5.41 28.7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能源(行业) 9.03亿 55.85 2.70亿 68.61 29.93
智慧城市(行业) 7.11亿 43.97 1.22亿 30.95 17.15
其他(行业) 283.07万 0.18 175.07万 0.44 61.85
─────────────────────────────────────────────────
智能化产品及服务(产品) 5.18亿 32.07 8839.68万 22.44 17.05
配用电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78亿 17.19 8305.45万 21.09 29.90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59亿 16.00 8927.00万 22.67 34.5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2.18亿 13.47 7123.02万 18.09 32.71
IT服务相关产品及服务(产品) 1.92亿 11.90 3348.94万 8.50 17.41
电力设计及集成运维(产品) 1.49亿 9.19 2661.95万 6.76 17.92
租赁(产品) 283.07万 0.18 175.07万 0.44 61.85
新能源发电(产品) 8.70万 0.01 3.58万 0.01 41.14
─────────────────────────────────────────────────
华东地区(地区) 8.60亿 53.19 1.94亿 49.30 22.58
西北地区(地区) 2.03亿 12.58 5626.85万 14.29 27.67
华中地区(地区) 1.57亿 9.74 4387.46万 11.14 27.88
华北地区(地区) 1.57亿 9.71 4431.57万 11.25 28.23
东北地区(地区) 1.01亿 6.26 1433.56万 3.64 14.16
西南地区(地区) 7952.88万 4.92 2366.10万 6.01 29.75
华南地区(地区) 5808.36万 3.59 1722.60万 4.37 29.66
─────────────────────────────────────────────────
直销(销售模式) 16.16亿 100.00 3.94亿 100.00 24.3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能源(行业) 4.82亿 60.73 1.47亿 75.62 30.43
智慧城市(行业) 3.10亿 39.08 4643.13万 23.92 14.95
其他(行业) 146.60万 0.18 90.01万 0.46 61.40
─────────────────────────────────────────────────
智能化产品及服务(产品) 1.98亿 24.91 3092.79万 15.93 15.63
发电厂电气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74亿 21.96 5604.57万 28.87 32.13
配用电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43亿 17.97 4655.76万 23.98 32.6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装置及系统(产品) 1.39亿 17.49 4215.97万 21.72 30.35
IT服务相关产品及服务(产品) 1.13亿 14.17 1550.34万 7.99 13.77
电力设计及集成运维(产品) 2634.17万 3.32 205.57万 1.06 7.80
房屋租赁(产品) 146.60万 0.18 90.01万 0.46 61.40
─────────────────────────────────────────────────
华东地区(地区) 4.22亿 53.06 9140.09万 47.08 21.68
西北地区(地区) 9216.09万 11.60 2916.03万 15.02 31.64
华中地区(地区) 8635.86万 10.87 2533.70万 13.05 29.34
华北地区(地区) 8576.77万 10.80 2476.16万 12.75 28.87
东北地区(地区) 4648.58万 5.85 471.85万 2.43 10.15
西南地区(地区) 3994.10万 5.03 1214.77万 6.26 30.41
华南地区(地区) 2217.40万 2.79 662.42万 3.41 29.8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2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1.0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2987.06│ 29.88│
│客户2 │ 5441.29│ 3.07│
│客户3 │ 4880.67│ 2.75│
│客户4 │ 4823.02│ 2.72│
│客户5 │ 4643.16│ 2.62│
│合计 │ 72775.21│ 41.0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1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2028.04│ 1.54│
│供应商2 │ 1950.28│ 1.49│
│供应商3 │ 1922.67│ 1.46│
│供应商4 │ 1799.78│ 1.37│
│供应商5 │ 1695.20│ 1.29│
│合计 │ 9395.98│ 7.1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智慧能源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2024-2025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全国电力供应安
全稳定,电力消费平稳较快增长,电力供需总体平衡,电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进。2024年,全国全社会用
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电力生产供应方面,截至2024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33.5亿
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包括风电、太阳能发电以及生物质发电在内的新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4.5亿千
瓦,首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24年,全国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同比增长15.4%,全口径非化石能源发
电量同比增量占总发电量增量的比重超过八成,达到84.2%。
公司智慧能源业务以发电厂电气自动化为起点,公司电厂快切、保护及ECMS系统多个产品在行业内占据
重要地位,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公司一方面积极抓住新增火电机组的投资机遇以及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
机遇,加大智慧电厂、智能电网及国产化研发力度,力争保持和强化已有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公司积极
抓住“碳达峰”、“碳中和”相关业务机会,针对新能源、储能市场,继续开发相应产品,优化解决方案,
加大非化石能源领域的市场占比。
2、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扎实推进
我国已经确立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新形势下,加快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意义重大,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是长远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战略选择、是应
对好电力转型挑战的有效举措。近年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单位扎实推进新型电力系统
建设,在统筹协调、明确方向、夯实基础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发布了《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
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等指导性文件。2024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印发《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行动方案(2024-2027年)》,着重从三个方面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一是切实落实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
总体要求。围绕“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二十字方针,提出重点开展电力
系统稳定保障行动、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外送攻坚行动、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等9项专项行动,统筹推进
新型电力系统协调发展。二是力求解决近期关键问题。立足当前发展阶段,聚焦近期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亟待
突破的关键领域,明确2024—2027年重点任务,务求尽快取得成果,服务当前电力系统转型发展实际需要。
三是采用先行先试的工作方法。在各项关键领域中,选取攻关收益高、提效潜力大、引领效应强的方向开展
探索,发挥好试点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随后,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配电网高质
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深入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重点任务落地见效。
公司的智慧能源业务涵盖电力能源领域发、输、变、配、用各环节,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及各大发电集团的重要供应商之一,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把握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以电力自动
化技术及信息技术为核心,顺应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新型电力系统保护、
变电站智能运维、仿真测试等技术,为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提供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
等全系列产品。针对可再生能源规模化接入后的高渗透率有源配电网,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
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技术突破,保持在新型配电系统的态势感知、运行控制、仿真测试
等方向的领先地位。
3、政策技术双驱动,微电网型低碳园区市场兴起
2023年7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
双控的意见》,提出要立足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关键时期,完善能源消耗总量
和强度调控,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2024年10月3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发布《关于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多领域支持新能源建设。2024年11月29日的《全国统一电力市
场发展规划蓝皮书》、2024年12月5日的《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等文件陆续表明促进新能源消纳,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储能等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单一技术类
主体、虚拟电厂(含负荷聚合商)、智能微电网资源聚合类新型经营主体有序纳入电力市场。2024年12月12
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明确提出“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这一政策信号为零碳园区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
力。
作为经济活动的重要载体,产业园区的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三成以上,其绿色转型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
至关重要。双碳战略、国家政策、技术发展和经济效益促进了低碳园区、零碳园区市场的兴起,低碳、零碳
园区建设需求日益旺盛。
公司依托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面向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提供低碳园
区、零碳园区建设的整体解决方案,并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设备运行和运维服务,已成功实施了数个低碳园区
示范项目,如南京创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基地智慧能源循环利用EPC项目、
开普园区风光储充智能微电网项目、江苏共创人造草坪股份屋顶光伏项目、江苏省华天科技综合智慧能源项
目等,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智慧城市业务所处行业情况
1、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型城市建设持续推进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主要强调了“三个城市”,即“宜居城市”、“韧
性城市”、“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城市既是目标,同时其所依托的城市数字化转型核心逻辑,也是建设“
宜居城市”、“韧性城市”的基础。
2024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
化转型的指导意见》发布,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数据的基础资源和创新引擎作用,整体性重塑智慧城市技术架
构、系统性变革城市管理流程、一体化推动产城深度融合,全面提升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整体性、系统性
、协同性。到2027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
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有力支撑数字中国建设。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人民群众
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提升,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城市。
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优势的关键之举,是国家明确的战略方
向。
2、企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
当前,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我国的重要战略。为了实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目标,国家以“供给
侧改革”为核心,推出“智慧城市”、“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方向。我国企业数
字化转型的步伐正在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积极探索和实
践数字化转型。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第一大任务,其中
单列“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板块。从某种程度上说,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数字技术创
新应用为主驱动力的“数字生产力”。数字经济建设赋能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促使原有产业升级换代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与载体。
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日益成熟,也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
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借助科技的力量,重新审视自身的发展路径,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变革。
公司智慧城市业务主要产品研发方向聚焦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随着各行业数据
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及数字技术融合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拓展,将有利于公司通过新型应用
场景帮助提升客户生产率,形成新的客户价值,产生更大客户粘性,夯实业务。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长期专注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在智慧能源和智慧城市领域的应用研究,坚持自主研发构
建核心优势,是行业内知名企业。
智慧能源业务:公司依托电力自动化行业二十多年的技术底蕴和积累,顺应全球能源革命浪潮及能源互
联网的发展,将传统电力自动化技术及新一代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5G、移动互联等信息及先进通信
技术深度结合,业务涵盖了智能发电、智能输变电、智能配电、新能源及低碳等多个领域。
在智能发电领域,公司已从事电厂及工业企业电气自动化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20多年,在电厂及工
业企业领域拥有完整的、国内领先的电气自动化产品及解决方案,继续为火电厂、新能源电厂以及石化、钢
铁、煤炭等工业企业用户提供更加专业、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在智能输变电领域,依托公司多年的设计、开发、生产和运行经验,在输变电领域建立了从超高压、高
压到中低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继电保护、智能监控、智能运维等全系列产品,继续保持国家电网公司、南方
电网公司的重要供应商的地位,公司保护自动化产品已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电力公司,得到
了广泛应用。
在智能配用电领域,公司以提高配电自动化实用化为目标,拥有终端、测试、系统仿真三大产品线,围
绕电力物联网和配电自动化,实现了5G故障自愈、分布式能源协同控制、配电自动化现场测试、配网仿真等
技术突破,提供从终端到测试验证到仿真培训和动模的全方位解决方案,自主开发的iPACS-5612系列智能配
电终端、FTT系列测试设备、终端到货全检系统、一二次成套融合测试系统、仿真培训系统、真型实验场、
新型电力系统等产品已在多个省市电网成功应用,在新型配电系统态势感知、运行控制、仿真测试等方向保
持领先地位。
在新能源及低碳业务方面,公司主要从事风电、光伏、储能等专业领域的工程咨询、勘察、设计、集成
、运维等业务,开展了“电网友好型”光伏电站、风电场运行控制与并网、新能源电站投资/EPC等相关研究
与实践,并提出了以数字化管理、节能减排、新能源利用为核心的低碳园区建设解决方案,研制了“源、网
、荷、储”协同控制系统及能量管理系统,已形成综合能源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售电业务,控股了金智鸿阳51%的股权,将以金智鸿阳为平台,依托山西的“中长
期+现货+辅助服务”电力市场体系开展售电业务,并进一步拓展山西的低碳园区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等业务。
智慧城市业务:公司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为技术牵引,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
局规划》为发展指引,紧紧抓住国家数字化转型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分别在城市运行数字化转型和企业数字
化转型两大领域,围绕业务数字化和管理数字化提供解决方案。
在城市运行数字化领域,公司聚焦公安、交通、园区等细分行业领域,紧扣城市运行业务数字化的发展
趋势,以自研的感知数据平台为技术抓手,提供从咨询规划、方案设计、总集成服务、应用服务、系统运维
服务等整体业务数字化解决方案,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园区等领域是华东地区知名城市数字化解决
方案提供商。
在企业数字化领域,公司紧扣大型能源企业管理数字化的发展趋势,以自主研发的业务协同可视化平台
为核心技术抓手,为国网公司、南网公司等电网企业提供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服务、基础设施可视化
运维值守、以及电力调度数字化综合应用等产品和解决方案,为国家能源集团、华能、国电投等发电集团提
供生产运行指挥中心(IOC)等产品和解决方案,并积极跟随国家“双碳”战略,围绕大型能源企业,积极
探索创新以“数据赋能”为特征的创新产品、解决方案和商业模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清晰的发展战略为主营业务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近年来,公司持续推进降杠杆、控风险、聚焦主营业务的发展战略,先后处置了多项非主营业务资产,
收回了较为充裕的现金流,优化了公司的资产结构,降低了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有效控制了公司的经营风险
,为主营业务进入稳步上行的发展态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优秀的人才队伍及积极的人才激励机制
作为业内发展多年的科技型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高校招聘、专家推荐等多种渠道积
极引进各业务领域发展所需的优秀人才及团队,为公司业绩稳健持续的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结合
业务发展实际需求及战略规划,公司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机制,为人才及
团队管理提供了制度支撑,既稳定了人才发展自身所需的预期,又提高了公司的整体管理效率。公司先后推
出了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员工持股计划等中长期激励措施,充分调动了公司管理团队和核心技术(业务)员
工的积极性、创造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经营者、员工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
公司的长远发展,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3、研发及技术创新优势
公司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和研发,用“面向市场需求,鼓励技术创新”的理念推动整个研发体系的建设,
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架构,拥有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家团队和专职研发队伍300余人,构建了
层次分明的研发人才梯队,为公司技术的不断提升、创新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公司建有智慧能源研究院、智慧城市研究院两大研发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与东南大学、上海交通
大学、浙江大学等多所国内知名高校,以及中国电科院、国网电科院、南网电科院、南网数研院等重点科研
机构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在关键领域与前沿领域开展合作研发,引领企业发展。公司长期维持较
高的研发投入占比,科技成果显著,目前共拥有专利170余项、软件著作权370余项,并获多项省部级以上科
技进步奖。公司及子公司金智慧安、金智视讯均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全资子公司金智晟东入选第
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参与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平台系
统与应用验证”于2023年12月顺利通过项目验收。公司“分散式风电并网规划与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示范”
项目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司“配电系统自愈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中国电工技术
学会二等奖。
4、营销服务优势
营销能力的不断提升是公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二十多年来,公司遵循“信守承诺、承担责任,诚实做
人、踏实做事”、“致力于与客户建立持续和双赢的伙伴关系”核心价值观与管理原则,以客户为中心,以
市场为导向,建立了覆盖全国的营销网络和本地化服务队伍,提供专家级的销售、咨询和技术支持服务;同
时积极与本地的合作伙伴优势互补,共同和客户构筑多赢的合作关系。
公司拥有300余名专业服务人员,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公司采用了各事业部分工负责的
模式,以保障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目前,公司智慧能源业务的客户已遍及全国除台、港、澳以外所有的
省、直辖市、自治区,部分产品配套出口至印度、巴基斯坦、越南等国;智慧城市业务的客户囊括了电力企
业、高等院校、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科研院所组成的大型客户群体。
5、品牌形象优势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立足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不断增强产品和解
决方案研发、工程设计、生产制造、质量管控、客户服务的内在底蕴,不断拓展业务方向、市场营销、对外
合作,公司发展稳健,在业内具有良好的公司形象和品牌声誉。在智慧能源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家电力自动
化产业基地骨干企业,公司的发电厂电气自动化、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等系统及装置均处于业界知名地
位,创造了多个国内首次成功运用业绩。在智慧城市业务领域,公司是国内知名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及服务
提供商,拥有行业中顶级的相关专业资质,承接了上海世博会智慧园区建设、南京青奥国家层面安保总指挥
部通信指挥系统、国家首个公祭日12.13安保指挥系统等一批标志性项目,在业内具有重大的示范性意义及
标杆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围绕“双碳”、“数字经济”战略,持续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内部管理,营业利润保持良
好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73亿元,较上年增长9.70%;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
226.72万元,较上年增长19.46%;公司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5,347.58万元,较
上年增长18.46%。
(一)智慧能源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智慧能源业务围绕“双碳”、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契机,践行“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指
导思想,坚持创新,着眼长远,不断打造“产品”加“服务”的核心能力,总体发展稳健。
在智能发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继续延续品牌、技术等综合优势,结合智能化需求,积极推进产品国产
化进程,相关产品在国能集团、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大唐集团、国电投集团及其他发电企业得到广泛应用
。在新能源市场领域,公司紧跟新能源技术发展趋势,精准把握电网对新能源电站快速响应的迫切需求,相
关系统和产品已在多个新能源电站得到应用,为新能源电站的高效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其中,新
疆深能疏勒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一期(50万千瓦光储电站)顺利投产,深能疏勒20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
项目二期(50万千瓦光储电站)顺利中标,进一步巩固并提升了公司在新能源领域二次设备供应商中的竞争
力与市场地位。在其他工业用户市场,公司聚焦智能供配电领域持续发力,变电站综自系统、快切装置及率
先研发的“网络快切装置”在中石化、中石油系统得到推广应用。此外,公司受邀参加了第八届全国石油和
化工电气技术大会,并发表了“石化企业智能供配电技术新进展”的主题报告,得到参会的中石化、中石油
、国家管网、民营化工企业和各大设计院相关专家的一致好评,进一步彰显了公司在行业内的技术引领地位
与创新实力。
在智能输变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是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变电站监控系统及保护装置的主流供应商之一
,在2024年国家电网输变电二次设备的六个批次集采以及南方电网主网二次设备的两个批次集采中,公司中
标金额较去年实现增长,并成功中标500kV及220kV变电站监控系统相关项目。公司始终紧密追踪输变电技术
的前沿发展趋势,致力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研制的自主可控全国产化自动化系统和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
在国家电网及南方电网得到了广泛应用,新一代高可靠监控系统及保护装置在国网江苏、安徽、四川省电力
公司得到应用并获得客户的认可,变电站智能巡视系统在国网江苏、上海、浙江、河南、湖南、冀北、甘肃
、青海等多个省电力公司、国家管网集团、中煤电力得到推广和应用,输电线路及电缆分布式故障诊断系统
首次在南网集采中标。此外,公司还承办了南方电网110kV屏柜模块标准化接口互换性测试工作。
在智能配电产品业务方面,公司紧跟国家电网公司标准,凭借产品优势,顺利通过配电终端全系列产品
的国网专业检测。公司围绕用户提供增值、差异化的解决方案,成功中标国网江苏、安徽、上海、福建、河
南、陕西、青海、山东、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