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136 安 纳 达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产和销售系列二氧化钛及相关化工产品。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18.72亿 99.20 6461.77万 95.76 3.45
其他业务(行业)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
钛白粉(产品) 12.78亿 67.75 1.08亿 160.22 8.46
磷酸铁(产品) 5.93亿 31.45 -4349.05万 -64.45 -7.33
其他业务(产品)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
境内(地区) 15.08亿 79.92 --- --- ---
境外(地区) 3.79亿 20.08 3286.97万 48.71 8.67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12.64亿 66.97 1.07亿 158.83 8.48
磷酸铁(业务) 5.93亿 31.45 -4349.05万 -64.45 -7.33
其他业务(业务) 1514.54万 0.80 285.80万 4.24 18.87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1468.73万 0.78 93.44万 1.38 6.36
─────────────────────────────────────────────────
境内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1.05亿 58.55 --- --- ---
境内区域经销(销售模式) 4.03亿 21.36 --- --- ---
境外销售(销售模式) 3.79亿 20.08 3286.97万 48.71 8.6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9.73亿 99.39 7006.43万 98.02 7.20
其他业务(行业)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钛白粉(产品) 7.15亿 73.07 8255.61万 115.49 11.54
磷酸铁(产品) 2.58亿 26.32 -1249.18万 -17.48 -4.85
其他业务(产品)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国内销售(地区) 7.82亿 79.88 --- --- ---
国外销售(地区) 1.97亿 20.12 2285.86万 31.98 11.61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7.08亿 72.34 8218.85万 114.98 11.61
磷酸铁(业务) 2.58亿 26.32 -1249.18万 -17.48 -4.85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717.24万 0.73 36.77万 0.51 5.13
其他业务(业务) 597.65万 0.61 141.72万 1.98 23.7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20.84亿 98.70 1.99亿 97.90 9.57
其他业务(行业)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
钛白粉(产品) 13.65亿 64.65 1.25亿 61.23 9.14
磷酸铁(产品) 7.19亿 34.05 7471.95万 36.67 10.39
其他业务(产品)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
境内销售(地区) 17.24亿 81.65 1.67亿 81.92 9.68
境外销售(地区) 3.87亿 18.35 3683.98万 18.08 9.51
─────────────────────────────────────────────────
金红石型钛白粉(业务) 13.52亿 64.05 1.23亿 60.51 9.12
磷酸铁(业务) 7.19亿 34.05 7471.95万 36.67 10.39
其他业务(业务) 2740.36万 1.30 428.54万 2.10 15.64
锐钛型钛白粉(业务) 1279.13万 0.61 145.98万 0.72 11.41
─────────────────────────────────────────────────
境内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3.17亿 62.37 --- --- ---
境内区域经销(销售模式) 4.07亿 19.28 --- --- ---
境外销售(销售模式) 3.87亿 18.35 3683.98万 18.08 9.5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化学原料及化学品制造业(行业) 10.47亿 98.44 1.44亿 98.79 13.73
其他业务(行业) 1659.23万 1.56 176.22万 1.21 10.62
─────────────────────────────────────────────────
钛白粉(产品) 6.51亿 61.16 7492.90万 51.48 11.51
磷酸铁(产品) 3.97亿 37.28 6884.66万 47.30 17.36
其他业务(产品) 1659.23万 1.56 176.22万 1.21 10.62
─────────────────────────────────────────────────
国内销售(地区) 8.75亿 82.28 --- --- ---
国外销售(地区) 1.88亿 17.72 2358.71万 16.21 12.5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8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6.9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0597.39│ 21.52│
│客户二 │ 19527.80│ 10.35│
│客户三 │ 12133.18│ 6.43│
│客户四 │ 9924.76│ 5.26│
│客户五 │ 6434.01│ 3.41│
│合计 │ 88617.13│ 46.9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6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8.7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2851.39│ 14.59│
│供应商二 │ 21494.84│ 13.73│
│供应商三 │ 13823.21│ 8.83│
│供应商四 │ 9324.17│ 5.96│
│供应商五 │ 8761.15│ 5.60│
│合计 │ 76254.76│ 48.7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制造业大类下的化工行业,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5.8%,但规模以
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3.3%,连续两年下降,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利润下降8.6%,降
幅收窄25.5个百分点。面对整个化工行业竞争加剧的局面,公司管理层通过强化生产经营水平,优化营销结
构,夯实安全环保基础,优化物资采购渠道,科技创新赋能,强化管理提质增效。多措并举,打造公司持续
发展的根基。
(一)行业发展状况
1、钛白粉行业发展情况
我国的钛白粉工业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自1998年至今二十多年是中国钛白粉工业快速发展阶段,
随着下游市场需求呈高速增长态势,行业产量亦随之同步攀升,根据钛白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处的
统计数据显示,经过二十年的高速发展,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产量由1998年的14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476.6万
吨。
自2009年,中国成为全球钛白粉第一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并保持至今。近五年来,中国钛白粉产量由
2020年的351.2万吨增加到2024年的476.6万吨,增长35.7%,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9%。
钛白粉行业的销售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受下游行业需求的影响,各季度的销售并不均衡。钛白粉行业的
周期性取决于下游行业的运行周期和国家宏观经济景气度,并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与下游房地产、包装
材料、塑料及汽车工业等发展密切相关。
近些年,房地产销售仍未明显回暖,从根本上制约着房地产投资的增长,而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影响着
国内钛白粉厂商的业绩增长。长期来看,伴随存量房市场扩容、老旧小区改造对建筑涂料的持续需求,同时
在汽车消费转型升级以及国内经济可预期的持续增长带动下,国内钛白粉下游产业需求将会稳步回暖。
报告期,我国钛白粉行情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月市场呈现上涨走势,国内市场需求回
暖,叠加出口市场稳定增长,一季度钛白粉价格缓步上升;第二阶段,4月钛白粉价格达到高点后,伴随各
大钛白粉厂商投产增加,多数厂商选择薄利多销的模式,从5月开始,钛白粉价格稳步下行,于年底价格达
到低点。与之相比,在产销上,2024年,钛白粉需求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都出现了一定的增长,报告期,据
钛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计,全国钛白粉产量达到476.6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4.57%,产量增加
约60万吨。
内需上,随着国内经济的平稳增长,钛白粉产销呈现一定的增长,2024年国内钛白粉表观需求量295.65
万吨,增加29.22万吨,同比增长13.58%,自2022年国内需求下降后,首次上升。
外需上,伴随新兴经济体经济的长期持续向好发展,新兴经济体对基建固投的增加,钛白粉在全球市场
上依然有着较大的增量呈现。国产钛白粉产品质量提升,成本竞争力增强,2024年我国钛白粉出口量190.15
万吨,同比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15.83%。
2024年,相比于产需的增长,钛白粉销售价格在上半年经历一次上涨后,随后价格持续下滑,2024年价
格指数快接近2022年钛白粉市场最低点位置,钛白粉行业目前呈现出竞争激烈但仍稳中有增的态势。
在政策方面,国家发改委2023年12月颁布并自2024年2月1日起施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
)》,对改造后能效达到最新版《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中标杆水平的项目,参照鼓励类
管理,限制硫酸法钛白粉(联产法工艺除外),对钛白粉生产和能耗提出更高的要求。联产法工艺及能效标杆
水平的钛白粉企业已成为钛白粉行业发展趋势。报告期,主流钛白粉厂商增加产业协同布局、提升产品全产
业链附加值;通过提升生产工艺改进生产设备,从而促进生产节能降耗、环保高质。钛白粉市场发展迎来高
质量、高竞争局面,整体向着绿色环保、低能耗、高质量、高集中度、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2、磷酸铁行业发展情况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提出及实行,在全球能源转型和碳减排的大环境下,世界各国都把新能
源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及电力储能。在国内,国家陆续出台了政策规划,推动
中国新能源行业快速健康发展,例如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出台了《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
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通过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
—2035年)》等。
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主要生产产品为磷酸铁,磷酸铁是制造磷酸铁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主要原料之一
。磷酸铁作为磷酸铁锂的正极材料,上游主要为磷化工和废副综合利用的钛白粉行业,下游主要应用于磷酸
铁锂新能源电池行业,终端产品应用于汽车、船舶、储能等新能源行业。磷酸铁锂因具有铁、磷资源丰富,
价格低廉、其制作的电池比容量大、高温性能优异,高功率输出、循环寿命长、环境友好等综合优势已成为
电池材料的首选。
自2021年以来,大量的钛白粉企业跨界进入到磷酸铁及磷酸铁锂材料领域,依托原材料成本综合优势规
划布局了大量的磷酸铁及磷酸铁锂生产项目。目前市场在近几年不断急剧扩产情形下,随着外资企业和其他
企业也在布局新能源电池产业,市场竞争亦将日趋激烈。
2024年我国磷酸铁产量为202.76万吨,同比增长47.87%,增速整体上较前几年有所下滑,但依旧保持在
高位。
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能源电池出货量的提升。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
24年我国新能源车销量为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新能源车渗透率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
分点。为解决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消纳问题,储能电芯仍然会以电力储能为主导。受益于新能源汽车以及光
伏、风电等新能源的高速增长,动力及储能电池需求快速增长。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
,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1039.5GWh,同比增长42.4%,其中磷酸铁锂电池产量816.1GWH,同比
增长53.6%,磷酸铁锂电池占比达到74.4%,同比上升4.3个百分点。受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的高速增长推动
,2024年我国磷酸铁产量202.76万吨,同比增长47.87%。
据高工锂电统计,2024年Q1-Q3,锂电行业整体利润进一步下滑,利润总额为652亿元。分环节来看,电
池环节利润总额488亿元,主要锂盐和材料企业的利润总额仅164亿元,其中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继续面临
亏损,亏损额达到19亿元,三元正极利润总额下滑到18亿元,锂矿企业利润总额下滑到106亿元,隔膜企业
利润总额下降到17亿元,电解液企业利润总额下降到19亿元,负极企业利润下降到23亿元。
从2022年到2024年,电池企业、锂盐企业、其余多数材料企业的利润占比在整个产业链中进行调整。上
游材料企业利润占比不断收缩,中游电池企业利润占比提升。截止目前,利润占比的调整仍在持续,随着产
业链价格稳定,材料企业的净利润表现和毛利率数据也将回归一致。经历过本轮周期调整,在整体行业供求
越加稳定的情况下,合理的利润,毛利表现将贯穿整个上下游产业链。这也意味着,未来,在产业链价格机
制调整下,整体行业利润越加朝向均值回归,各个环节毛利率水平也越加趋向一致。
报告期,受环保政策、以及产业发展驱动,新能源行业依旧是前景可观,稳步增长的行业。
(二)公司主营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要从事钛白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金红石型钛白粉、锐钛型钛白粉等系列产品
。现有产能10万吨。公司“安纳达”牌钛白粉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作为老牌的钛白粉生产企业,在
下游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控股子公司铜陵纳源从事磷酸铁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磷酸铁系列产品。现有产能
总计15万吨。作为较早一批进入锂电的磷酸铁企业。公司在磷酸铁生产、研发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稳定的技术
和生产工艺。
报告期,公司钛白粉销量9.45万吨,同比下降7.82%,子公司磷酸铁销量6.55万吨,同比上升5.48%。
1.钛白粉化学名称为二氧化钛(Tio2),具有优良的白度、着色力、遮盖力、耐候性,是一种性能优异
的白色颜料和化工原料,被认为是目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白色颜料,可广泛用于涂料、塑料、橡胶、油墨、
造纸、化纤、日化、医药等行业,涉及人们日常生活的众多领域。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是三
大无机化学品之一。我国的钛白粉需求端主要集中在涂料、塑料和造纸,其中涂料的终端市场主要集中在建
筑、包装及汽车涂料等。
2.磷酸铁又名磷酸高铁、正磷酸铁,是铁盐溶液和磷酸钠作用的盐,其中的铁为正三价。主要应用于磷
酸铁锂电池材料、催化剂及陶瓷等。
(三)经营模式
公司生产的钛白粉为外购的钛精矿加工生产硫酸法钛白粉,公司生产的磷酸铁为外购磷酸与自产硫酸亚
铁加工生产磷酸铁;公司物资采购实行“比质比价”公开招标方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全面预算管理
,安排生产经营计划,以销定产;生产模式是化工企业典型的大规模连续化方式组织生产;产品销售采取直
销和经销方式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客户分为直接销售、区域经销和外贸出口三种方式。
报告期,钛白粉市场上,公司在稳固国内经销市场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和建立国际自主销售渠道,打造
自主品牌,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在国外终端市场进行销售。磷酸铁市场上,公司稳定市场规模,加强研发能
力,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产品能耗,提升磷酸铁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报告期,公司的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目前的经营模式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四)市场地位及竞争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钛白粉上市企业之一,钛白粉产品质量领先,产品性能良好,在行业内具
有较高的知名度,在部分中高端应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报告期,公司钛白粉产量9.44万吨,占全国
产量比重为1.98%。
铜陵纳源主要产品为磷酸铁,作为国内较早发展布局磷酸铁产业的企业,在磷酸铁产业化及技术、成本
、市场方面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公司积极顺应新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加大产业布局,与行业头部企业联合,
引进战略资本的投入。报告期,公司磷酸铁产量6.66万吨,占全国产量比重为3.28%。
1、团队建设优势:公司拥有高素质的技术、生产和管理团队,相关核心管理技术人员长期致力于钛白
粉、磷酸铁产品相关的科研技术研究和实践,培养了一批拥有经验丰富的生产技术核心骨干人员。公司研发
、生产和销售等各个团队均能够高度加强彼此分工协作,确保公司的高效运营,持续为公司研发技术创新、
生产连续性和产品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2、技术积累优势:公司是国内较早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拥有较为深厚的
技术积累,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和专利技术。公司曾先后与天津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清
华大学开展了“产学研”合作,联合进行了“TiO2水解在线自动化控制”“钛白粉后处理包覆技术研发和平
台建设”、“高性能致密复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高耐候性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等技术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高性能致密复合膜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项目,获得中
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及铜陵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且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列入《安徽省
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高耐候性钛白粉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报告期,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10项发明专利和50项实用新型专利。
3、产业协同优势:产业链拓展优势,公司磷酸铁产品主要原材料硫酸亚铁为钛白粉生产过程中的副产
品,主营产品的产业链及增加值得到有效拓展;基础设施投资优势,纳源公司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距离市
区较近,水、电、蒸汽、天然气等公用工程及基础设施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
处理站,投资成本优势明显;协同发展优势,报告期内,万华电池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公司钛白粉业务与万
华化学现有涂料业务具有互补及协同效应。
(五)公司发展展望
(1)报告期,钛白粉市场需求略有回暖,国内国外需求都有一定增量,钛白粉市场发展迎来高质量、
高竞争局面,整体向着绿色环保、低能耗、高质量、高集中度、高附加值的方向转变。
在此背景下,公司着力提升产品竞争力。①坚持装置稳定高效提产增效。以产能提升为抓手,消除装置
和工艺瓶颈,确保生产装置高效运行,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规模效益。②坚持创新发展提质
增效。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中高端塑料领域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工艺技
术研究,满足下游客户需求。全面提升质量管控水平,实现产品效益最大化。③坚持多措并举降本增效。通
过设备装置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浪费、降低能源消耗等,多点发力,纵深推进降本增效,实现钛白
粉吨成本降低的工作目标。④坚持安全环保提档升级。推进HSE责任管理工作,优化完善各部门、各岗位履
职清单、区域安全责任考核;强化项目环评工作,加强环保管控。⑤坚持项目发展提速进位。以项目建设为
引擎,破解当前“短板”之困,着眼长远厚植发展优势,在把握发展机遇中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对标行业先
进,积极开展工艺优化和技术迭代,提升市场竞争能力。⑥坚持精益管理提优赋能。精益管理的最终目的是
提高效率、增加效益,进而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2)报告期,我国新能源车销量、磷酸铁锂电池产量稳步增长,与此同时,磷酸铁锂正极材料企业继
续面临亏损,磷酸铁行业处于竞争激烈、提质降耗、利润调整阶段。
国内磷酸铁行业竞争激烈,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日益明显。公司将迎难而上,推动客户验证并实现批量
供应。要充分发挥装置产能,去除瓶颈,保障生产工艺平稳运行,全面推进技术改造。要以质量控制为核心
,加强生产全链条过程监控,重点推进关键项目建设,提高产品降本增质。拓宽销售渠道,将新产品纳入老
客户的采购体系。防范资金风险,确保当期货款足额及时回笼。有效降低库存量,加强材料、设备市场价格
信息的调研与分析,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生产系统坚持开展降本增效,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在化工大宗商品集体上涨的带动下,以及下游市场需求增长,国内硫酸市场行情全年呈现出持
续走高态势。公司生产使用的硫酸全部从市场采购,由于硫酸价格持续上涨,下半年采购均价较上半年增长
了71.07%。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品牌优势
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安徽省创新型企业、安徽省标准化AAA级示范企业、安徽省循环经济示范单
位。“安纳达”牌钛白粉荣获“安徽名牌产品”称号;“安纳达”注册商标被评定为“安徽省著名商标”,
在下游行业有较高的知名度。
2.技术优势
钛白粉产品方面:公司从事精细无机化工产品生产将近三十年,是国内较早的钛白粉生产企业之一,在
技术吸收、创新及人才储备方面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公司依托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在
钛白粉生产工艺管理与控制、设计制造等方面技术优势明显,并已拥有了多项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金红
石型钛白粉生产关键技术。公司通过与高校、工程公司等单位合作,先后成功开发出了高耐候的致密复合膜
金红石型钛白粉,高档塑料、油墨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以及光伏背膜用金红石型钛白粉等;特别是与万华研
究院深度融合后,在钛白粉关键生产单元工艺优化,差异化产品品质提升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突破;通过
不断创新和改进,目前公司装置产能接近10万吨/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消化吸收硫酸法钛白粉先进生
产技术,淘汰了落后工艺,提升了装置硬件水平,装置采用大型化设备后使得公司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生产消耗和成本均达到了同行业先进水平。公司视技术创新为生存和发展壮大的根本,持续不断加大投入,
从国内外购置了较为先进的研发、生产和检测设备,不仅从硬件上提升了公司在研究开发各类钛白粉生产和
应用的能力,更为公司研发技术创新、生产连续性和产品稳定性提供了有力保障。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
断开展专题研究、难题攻关等技术开发活动,先后完成了多项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工作,部分研究开发成果已
在项目中得到应用,部分已申报且获得国家专利授权。
报告期,新产品设计研发方面,继续研究开发光伏背膜等领域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并对电泳漆用金红
石型钛白粉工艺技术开展了研究,目的是提高公司产品在专用领域的市场占有率;产品生产工艺改进方面,
研究开发了硫酸法钛白粉生产连续酸解、连续结晶工艺技术和铝盐煅烧促进剂处理工艺技术等,以上研究项
目的成功实施有效地降低了公司产品生产成本,节约了能耗,减少了污染物排放,从而提高了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累计拥有钛白粉生产研发专利技术31项,其中:实用新型专利24项,发明专利7项。报告期,公司有1
项发明专利和2项实用新型专利获得授权,并申报了2项发明专利和4项实用新型专利。
磷酸铁产品:纳源公司磷酸铁装置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用地租赁母公司,水、电、蒸汽、天然气等公
用工程及基础设施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依托母公司安纳达污水处理站,投资成本优势明显。纳源公
司建设在安纳达厂区内,距离市区较近,公司执行京津冀地区最严格的大气排放标准,安全、环保日常管理
工作纳入母公司安纳达已运行30年的管理体系内。纳源公司磷酸铁生产原料硫酸亚铁为母公司副产品;磷酸
由集团内供,距离厂区2km,可以直接使用40%浓度中间品,节省浓缩成本;同时公用工程和安全环保可以依
托母公司,因此成本优势明显。采用大型化、智能化设计理念,提高了装置运行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同
时安伟宁和安轩达装置作为纳源车间管理,用工成本大大降低。公司在2015年进入锂电行业,属于较早一批
进入锂电的磷酸铁企业,拥有十年的市场和技术沉淀,具有先发优势。公司首创了大型化、一体化的天然气
干燥、脱水工艺;首次采用行业平均规模4倍放大的大型反应釜,单窑能力2.5万t/a;主要原材料自供,生
产过程采用DCS智能化控制系统;独特的产品形貌,有助于提高研磨效率和压实密度。同时公司实施了核心
人员股权激励政策,公司核心技术团队稳定。
报告期,利用公司已有厂房和场地升级改造磷酸铁污水处理装置,新增调节池,购置膜系统和MVR蒸发
系统,对现有10万吨/年磷酸铁装置产生的污水进行深度处理。主要处理量为120m3/h滤液及330m3/h洗液,
通过膜浓缩,滤液再经MVR蒸发分离出硫酸盐,将产生450m3/h左右的脱盐水和13t/h的硫酸盐。公司本次磷
酸铁污水处理技术升级改造项目,主要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和提升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水的环保处理水平,实
现磷酸铁生产污水“零排”目标,增强公司的持续发展能力。计划投资1.5亿元进行改造,目前项目已经在
园区备案,项目前期环评、能评、安评工作正在推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我国钛白粉行业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据钛白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统计,全年钛白粉产量达
到476.6万吨,增加60.6万吨,同比增幅为14.57%,行业平均产能利用率为80.64%。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
年我国钛白粉出口总计190.15万吨,增加26万吨,同比增长15.83%,进口总计9.20万吨,增加0.75万吨,同
比上升8.92%,报告期,钛白粉国内外消费市场同步增长,全年国内市场的需求回暖以及出口的需求拉动带
动了整个行业产量的提升。国内钛白粉供需结构仍旧不平衡,主要厂家采取薄利多销的模式,价格于四月达
到高点后开始稳步下行,年底钛白粉销售价格处于低位。2024年国内磷酸铁产量202.76万吨,较2023年137.
12万吨,同比增长47.87%,磷酸铁市场依旧处于需求增长与竞争加剧并行状态,全年磷酸铁价格缓慢爬升,
但依旧处于低位。与去年相比,磷酸铁、磷酸铁锂主流企业业绩均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滑。
2024年累计生产钛白粉9.44万吨(其中金红石9.34万吨,锐钛0.10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94.45%;生
产磷酸铁6.66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55.48%;销售钛白粉9.45万吨(其中金红石9.33万吨,锐钛0.11万吨)
,完成年度计划的94.46%;销售磷酸铁6.55万吨,完成年度计划的54.60%;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7亿元(
其中纳源公司5.93亿元)。
报告期公司优化营销渠道,提高产品销售毛利水平。面对钛白粉市场和磷酸铁市场竞争加剧的外部环境
,首先公司围绕优化库存管理,全年基本实现了产销平衡。在销售渠道上,公司开发有效终端客户26个(外
贸15个、内贸11个),同时公司优化直销、内销及外贸市场结构,提高单位产品获利能力,实现公司钛白粉
板块毛利与去年比基本持平。
报告期公司拓宽物资采购渠道,细化物资采购考核。围绕降本增效战略,结合市场及供需变化,多方位
询价议价、比质比价,实现采购路径的优化,致力于研判物资价格趋势,针对不同的物资类型,制定灵活有
效的采购策略,着力降低物资采购成本。
报告期公司推进全员降本增效。生产系统以成本管控为核心,按月分解降本指标,常态化开展成本分析
会和月评“降本能手”活动,提高了全员成本意识。
报告期公司加强新产品设计研发,新产品开发方面,继续研究开发光伏背膜等领域专用金红石型钛白粉
,并对电泳漆用金红石型钛白粉工艺技术开展了研究;产品生产工艺改进方面,研究开发了硫酸法钛白粉生
产连续酸解、连续结晶工艺技术和铝盐煅烧促进剂处理工艺技术等;此外,还开展了产线污水除磷影响、白
石膏中和长晶技术等零星探究性试验。钛白粉方面,全年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2件,发明专利1项,申请发
明专利2件、实用新型专利4件。纳源公司通过科技攻关,开发了两款适用于四代以上高压实磷酸铁锂用磷酸
铁产品,分别为NYDC-08和NYDC-10;开发低价磷源应用于合成工艺,降低了生产成本;优化N5产品的合成工
艺,实现了N5产品铁磷比可调并降低了镁、锰等杂质含量。在专利方面,申请发明专利2个,实用新型专利4
个,授权发明专利1个,受理发明专利1个,受理实用新型专利4个。
●未来展望:
(一)2025公司重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