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241 歌尔股份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行业) 985.46亿 97.61 109.73亿 98.02 11.14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24.08亿 2.39 2.21亿 1.98 9.18
─────────────────────────────────────────────────
智能硬件(产品) 571.99亿 56.66 52.46亿 46.87 9.17
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262.96亿 26.05 24.90亿 22.24 9.47
精密零组件(产品) 150.51亿 14.91 32.37亿 28.92 21.5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4.08亿 2.39 2.21亿 1.98 9.18
─────────────────────────────────────────────────
境外(地区) 915.75亿 90.71 103.17亿 92.17 11.27
境内(地区) 93.79亿 9.29 8.77亿 7.83 9.35
─────────────────────────────────────────────────
直销(销售模式) 1003.99亿 99.45 111.01亿 99.16 11.06
经销(销售模式) 5.55亿 0.55 9373.46万 0.84 16.8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行业) 389.43亿 96.44 45.07亿 96.98 11.57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4.39亿 3.56 1.41亿 3.02 9.77
─────────────────────────────────────────────────
智能硬件(产品) 198.46亿 49.15 18.34亿 39.45 9.24
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127.89亿 31.67 12.57亿 27.04 9.83
精密零组件(产品) 63.09亿 15.62 14.17亿 30.48 22.4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4.39亿 3.56 1.41亿 3.02 9.77
─────────────────────────────────────────────────
境外(地区) 369.73亿 91.56 --- --- ---
境内(地区) 34.10亿 8.44 --- --- ---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行业) 958.86亿 97.27 85.60亿 97.04 8.93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26.88亿 2.73 2.61亿 2.96 9.72
─────────────────────────────────────────────────
智能硬件(产品) 587.09亿 59.56 42.68亿 48.38 7.27
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241.85亿 24.54 16.30亿 18.48 6.74
精密零组件(产品) 129.92亿 13.18 26.62亿 30.18 20.4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26.88亿 2.73 2.61亿 2.96 9.72
─────────────────────────────────────────────────
境外(地区) 913.94亿 92.72 82.53亿 93.56 9.03
境内(地区) 71.80亿 7.28 5.68亿 6.44 7.91
─────────────────────────────────────────────────
直销(销售模式) 981.64亿 99.58 87.68亿 99.40 8.93
经销(销售模式) 4.10亿 0.42 5271.21万 0.60 12.8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电子元器件(行业) 437.76亿 96.91 31.69亿 96.17 7.24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3.97亿 3.09 1.26亿 3.83 9.04
─────────────────────────────────────────────────
智能硬件(产品) 293.18亿 64.90 17.22亿 52.27 5.87
智能声学整机(产品) 92.54亿 20.49 3.75亿 11.38 4.05
精密零组件(产品) 52.04亿 11.52 10.72亿 32.52 20.5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97亿 3.09 1.26亿 3.83 9.04
─────────────────────────────────────────────────
境外(地区) 419.44亿 92.85 --- --- ---
境内(地区) 32.29亿 7.15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894.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8.5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226633.26│ 31.96│
│客户二 │ 2836752.40│ 28.10│
│客户三 │ 1973696.27│ 19.55│
│客户四 │ 467712.93│ 4.63│
│客户五 │ 436233.52│ 4.32│
│合计 │ 8941028.38│ 88.5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44.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2.9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580699.09│ 19.68│
│供应商二 │ 891684.03│ 11.10│
│供应商三 │ 593041.88│ 7.38│
│供应商四 │ 194857.75│ 2.43│
│供应商五 │ 187067.19│ 2.33│
│合计 │ 3447349.95│ 42.9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主营业务所属的
行业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公司聚焦于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行业领域,主要产品包括声
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以及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无线耳机、智
能可穿戴、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公司主要服务于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
业领先客户,为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服
务。
伴随着消费电子行业逐步进入后移动时代,在全球智能手机产品销量增长乏力的情况下,虚拟/增强现
实、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为代表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成为消费电子行业的新兴增长点,但
近几年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硬件科技创新乏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
成长速度有所放缓,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主要厂商纷纷积极探索新的科技突破和行业发展机会。
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在2024年进一步发展,新兴的AI大模型层出不穷,模型能力日
新月异,并开始被广泛地应用于科技、艺术、教育、医疗、娱乐等多个领域,推动相关行业的效率提升和智
能化转型。AI技术与智能硬件产品的结合,有望开辟新的行业发展空间,为行业厂商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一方面,AI技术与智能手机产品的融合不断深化,头部厂商积极研发支持大模型端侧部署、具备多模态能
力的AI智能手机产品,智能手机的AI功能逐渐从单一应用向着跨应用协同、跨设备协同和端云协同等方向进
化,有望为消费者带来适合多样化场景的、高效便捷的智能化体验,为智能手机这一消费电子行业核心硬件
产品带来新的发展动力,并进而带动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周边智能硬件产品和相关精密
零组件产品的发展。另一方面,AI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AI技术亟需
实现在消费者终端设备侧的搭载,以便持续获取海量自然数据来推动大模型自身进化、建立消费者使用黏性
并完成商业模式的创新和闭环。这一需求催生出丰富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使用场景和产品形态,例如可实时
调用AI大模型技术为消费者提供个人智能助理体验的AI智能眼镜和AR增强现实产品,在2024年迅速发展并受
到全市场的广泛关注,还带动了相关的光学、微显示、传感器、先进材料和封装等技术的创新发展。此外,
生成式AI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内展现出巨大潜力,有望显著改善娱乐、游戏等行业的内容创作效率和创作成
本,也为VR虚拟现实、游戏主机等内容依赖度较高的智能硬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
根据知名咨询机构IDC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为12.4亿部,同比增长约6.1%,整体
市场有所回暖,并且带动了相关精密零组件市场的回暖,特别是与AI语音交互相关的声学传感器等产品出现
了明显的技术升级趋势,产品价值量也有所提升。同样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智能可穿戴产品出
货量约为1.9亿部,同比微降约1.3%,整体市场保持平稳;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出货量约2.8亿部,同比增
长约14%,整体呈现健康成长态势。在消费电子终端需求温和复苏的背景下,伴随AI技术在终端设备侧的落
地和智能交互、健康监测等软硬件技术的持续迭代,上述智能硬件产品有望在未来继续保持稳健成长。
根据IDC的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和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约为760万台,同比
增长约12%。其中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产品的市场规模重回增长区间。伴随着生成式AI技术的发展,未来
内容创作效率有望显著提升,内容的持续丰富将为VR虚拟现实和MR混合现实产品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AR增强现实产品以及衍生的AI智能眼镜产品则是2024年备受市场关注的热点,其中AI智能眼镜产品异军突起
,成为消费电子和元宇宙产业中极具潜力的新兴产品。据知名咨询机构CounterpointResearch的统计数据,
2024年全球AI智能眼镜出货量同比增长210%,总量首次突破200万台大关。AI智能眼镜在用户数据采集、人
机交互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有望成为AI大模型技术在端侧落地的重要载体,吸引了众多知名企业的持续关
注和投入,极富市场潜力。与此同时,AR增强现实产品的硬件技术和应用场景虽然仍有待成熟,但在行业头
部厂商的积极投入和推动之下,AR增强现实的产品发布节奏和相关的光学、显示、通信、新材料等技术迭代
速度也均有所加快,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未来几年内有望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
面对上述AI技术与新兴智能硬件产品融合的新趋势以及消费电子、元宇宙等产业内的新机遇,公司将全
力以赴、积极应对,立足于公司的既有优势,积极投入研发并探索新兴产品技术方向,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与行业头部客户长期战略合作,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及相关精密零组件业务,推动公司业务的持续、健
康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致力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为客户提供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
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以及相关设计研发和生产制造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和智能硬件业务。其中,精密零组件业务聚焦于
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微型扬声器/受话器、扬声器模组、触觉器件(马
达)、无线充电器件、天线、VR/MR光学器件及模组、AR光学器件、微纳光学器件、3D结构光模组、AR光机
模组、ARHUD模组、MEMS声学传感器、其他MEMS传感器、微系统模组、精密结构件等,上述产品广泛应用于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AI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
智能家居、汽车电子等终端产品中。智能声学整机业务聚焦于与声学、语音交互、人工智能等技术相关的产
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智能无线耳机、智能音箱等。智能硬件业务聚焦于与娱乐、健康、家居安防等相关的
产品方向,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产品、MR混合现实产品、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
电子游戏机及配件、智能家居产品等。
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精密制造等领域内具有创新性竞争优势,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内拥有丰富的
自主知识产权,在智能声学整机和智能硬件领域内,公司主要通过“ODM”、“JDM”等模式同行业领先客户
合作,积累了丰富的产品项目经验。报告期内,公司同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延续了长期良好的
合作关系,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得到客户认可,在微型扬声器、MEMS声学传感器、VR虚拟现实产品、MR
混合现实产品、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产品、智能家用电子游戏机及配件产品等领域内继续占据领先的
市场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荣获2024年度中国电子元器件骨干企业百强榜单第6位、2024年中国电子信息竞争力百
强企业第18位、2024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99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65位等多项荣誉,荣获山东
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德国iF设计奖、美国IDEA设计奖等奖项。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与智能制造能力
在科技和消费电子等相关领域内,公司具有广受认可的精密制造能力和良好的行业口碑。依托于公司在
精密制造领域内的核心能力和长期经验积累,公司不断提升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整机产品的加工精度、生
产效率和品质水平,实现了多种核心原材料的自研自制,综合应用超高精度模具、高精度金属/非金属加工
、超声波技术、激光技术等多种先进的工艺技术,在微型电声器件、精密光学器件、微显示器件、MEMS传感
器、微系统模组、精密结构件等领域内构建了行业领先的精密制造能力,保障了高精度、高效率、高品质的
产品交付。
公司立足于既有的先进设备研制能力和柔性自动化生产能力,积极探索智能制造模式升级,打造GPS歌
尔制造体系。在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自动化、机器视觉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内,公司持续投入自主研发,同时借
鉴国际领先经验,引进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先进技术和核心装备并进行系统集成,应用信息化、自动化、人
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改进生产制造的各个环节,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构建
了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核心能力。
2、多种技术融合平台和强大的技术人才队伍
公司已建立起将材料、结构、电子电路、软件算法、无线通讯、先进工艺、测试、自动化等多种技术相
融合的产品研发和制造平台,通过跨领域技术集成,为客户提供先进的、系统化的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产
品解决方案。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整合声学、光学、微电子、微显示、无线通讯、精密制造、自动化等多学科
领域中的优秀人才并加以培养,已建立起一支具备深厚技术实力和丰富产品项目经验的技术人才队伍,并与
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知名
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长期合作,形成开放的综合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技术和产品的持续创新和研发。
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共申请专利2,663项,其中发明专利2,236项;获得专利授权1,830项,其中发
明专利授权1,387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累计申请专利34,872项(其中国外专利申请4,362
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20,132项;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1,735项,其中发明专利授权8,196项。
3、持续进行战略创新转型和稳固的优质客户资源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和行业趋势,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在持续巩固传统业务领
域核心竞争优势的同时,积极进行战略创新转型,紧紧把握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中新兴智能硬件、AI技术、
元宇宙等产业机遇。依托公司的全球优质客户资源以及稳固良好的客户合作关系,以市场和技术为导向,持
续拓展智能无线耳机、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AI智能眼镜、智能可穿戴、智能游戏机、智
能家居、ARHUD等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业务。面对AI人工智能技术趋势,公司积极探索AI算法及大语言模型
、多模态模型等技术在生产制造、运营、管理层面的落地应用,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的智能化水平及管理运
营的信息化水平,巩固公司行业地位与核心竞争力。在战略路径的选择上,公司紧跟全球一流客户的战略创
新步伐,优化公司战略资源配置,支持战略产品开发,继续巩固和深耕公司客户资源优势,将优质客户需求
转化为公司持续、快速发展的不竭动力。
4、优秀的核心管理团队
在公司业务快速健康发展的同时,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一如既往地保持稳健高效的作风。面临后移动时代
中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升级换代快、品质要求高、制造精度高、交货周期短、客户认证难等挑战,核心管理团
队紧跟市场变化,不断变革创新,使公司的战略管理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技术研发能力、精密制造与智能
制造能力长期保持在高水准之上。公司始终关注并持续推动核心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专业化、年轻化,积极
吸纳来自于众多国际领先企业的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人才加入到核心管理团队中。同时,公司加强人才梯队
建设,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才在培养与实践中逐步成长为公司管理团队的中坚力量。公司的管理团队兼具经验
与活力,在新的市场环境和高强度的行业竞争中,持续推动着公司的稳定快速发展。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
行业领先客户,积极推动声学、光学、微电子、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和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
实、AI智能眼镜、智能无线耳机、智能可穿戴、智能家居等新兴智能硬件业务的发展,同时持续加强在MEMS
传感器、ARHUD模组等汽车电子领域内的业务拓展。在智能制造领域内,公司积极打造GPS歌尔制造体系,积
极应用先进AI技术,提升生产制造的智能化与信息化水平,构建具有歌尔特色的面向未来的智能制造模式,
不断夯实公司作为制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消费电子行业终端需求在AI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推动下有所复苏。伴随行业需求复苏,公司
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智能可穿戴等细
分产品线业务均进展顺利。AI技术与智能硬件产品的融合,推动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中声学传感器等产品性
能升级,产品价值量和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公司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产品销量同比显著增长,智能无线
耳机、智能可穿戴产品业务整体保持良性成长,相关营收规模和盈利能力均有所改善。受到产品生命周期中
后段正常降量的影响,个别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硬件项目的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对公司整体营收规模成长
有所制约,但对整体业务毛利结构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同时,公司加强精益运营、提升盈利能力的各项工作
取得了显著成效。最终,在整体营收规模微增的情况下,公司盈利水平较上一报告期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管理团队立足公司客户战略,积极开展工作,推动客户导向意识和客户服务能力持续提
升,公司客户合作关系持续稳固。在内部运营管理方面,公司继续推动运营管理改善工作,内部决策运转保
持高效,同时积极探索大数据及AI技术在内部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持续提升公司运营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水平
,为公司未来长期发展打下坚实的管理运营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95,384.82万元,同比增长2.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66,504.48万元,同比增长144.93%。公司营业成本8,975,938.68万元,同比增长0.01%。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研发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777,267.75万元,同比减少0.33%。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56,938.39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4.53%,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归属于上市
公司股东的净资产的13.77%。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净流入620,045.22万元,同比减少23.94%。
●未来展望:
1、行业发展趋势和竞争格局
近年来,消费电子行业逐步进入后移动时代,受全球宏观经济波动、终端消费需求不足、硬件科技创新
乏力等因素的影响,部分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成长速度有所放缓,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主要厂商纷纷积极
探索新的科技突破和行业发展机会。与此同时,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迅猛发展,AI技术
与消费电子行业和智能硬件产品的结合,有望开辟新的行业发展空间,为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厂商带来
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根据IDC的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有望达到12.6亿部,同比增长约2.3%,2024年至2029
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1.6%。作为消费电子行业核心硬件产品之一,智能手机是兼具计算、通信
、显示和智能交互功能的终端硬件平台,也是AI技术与智能硬件产品相融合的核心端侧设备之一。预计未来
几年内,AI技术与智能手机产品的融合将持续深化,头部厂商有望陆续推出搭载AI功能的智能手机产品,为
消费者带来更加智能、高效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也为智能手机产品带来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动力。同时,与
AI大模型的智能交互将成为智能手机产品的重要应用场景,也将有利于高性能声学传感器、扬声器等精密零
组件的市场需求增长。
根据IDC更新的预测数据,至2028年,全球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1,530万部,20
25年至202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24%。生成式AI技术的快速发展,有望加速解决VR虚拟现实、M
R混合现实产品目前面临的软件、内容不够丰富的问题,从而促进消费需求,增强消费者产品使用黏性,更
好地支持商业模式的创新和发展。伴随着硬件升级迭代,终端使用者数量上升,以及应用场景和应用内容的
不断发展,相关产业有望在未来保持长期健康成长。
根据IDC更新的预测数据,至2028年,全球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690万部,2025年至2028年的
年平均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约78%。在行业头部厂商的积极投入和推动之下,AR增强现实产品的硬件技术创
新速度加快,技术方案路线更加清晰,产品成熟度不断提升,有望在未来几年中迎来新一轮的快速发展。而
与此同时,AI智能眼镜是目前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最受关注的智能硬件产品创新方向之一。AI智能眼镜
产品在用户数据采集、人机交互等方面具备独特优势,有望成为AI大模型技术在端侧落地的重要载体,吸引
了众多知名企业的持续关注和投入。相较于AR增强现实产品,AI智能眼镜产品更聚焦于AI智能助理场景,产
品定义更加简洁,技术方案更加成熟。其中,以智能语音交互和拍摄识图等为主要功能点的AI智能眼镜产品
已经具备可观的全球市场规模,并且有望在未来三年迎来爆发式的增长。随着光学、微显示和系统级封装等
技术的进一步成熟,未来的AI智能眼镜产品有望搭载图像显示和视觉交互功能,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完善
的AI智能助理功能体验,并有望推动AI智能眼镜产品市场规模实现长期、快速的增长。
根据IDC的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TWS智能无线耳机产品出货量有望达到3亿部,同比增长约6.8%,2025
年至202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4%。伴随AI大模型技术在智能手机产品端的持续渗透,智能语音交互的使
用场景有望持续增加,智能无线耳机作为智能语音交互的关键硬件设备之一,有望从中受益。同时,在产品
形态创新和空间音频、健康监测、运动监测等功能优化的带动下,智能无线耳机产品出货量有望在未来继续
稳步成长。
根据IDC的预测数据,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1.95亿部,同比增长约1.1%,2025年
至202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约0.4%。全球智能可穿戴市场蕴藏着爆发性增长的潜在机会,面向全球数以亿
计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及亚健康人群的高精度、高可靠性的生命体征监测技术,特别是心电、血压监测和
无创血糖监测技术,是目前备受关注的创新焦点。在上述领域内的相关技术突破,有望为智能可穿戴产品带
来新的爆发性成长。
综合来看,AI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为新兴智能硬件产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AI技术在终端设备侧的落地
,也将催生出更为丰富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形态及产品使用场景。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头部厂商积极地
在相关领域内投入资源,不断推出搭载AI技术的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在全行业推动下,伴随宏观经济和消费
电子行业的复苏,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有望在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并推动与之相关的声学、光学、传感器、微
系统模组、微显示器件、触觉器件和精密结构件等产品性能提升和市场需求增长,进而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
机会。面对这一发展契机,公司将全力以赴、积极应对,立足于公司的既有优势,积极投入研发并探索新兴
产品技术方向,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与行业头部客户长期战略合作,积极拓展新兴智能硬件及相关精密零
组件业务,推动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发展。
从行业竞争格局角度来看,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仍然呈现集中化态势。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和代
表性的知名企业,掌握大量技术、人才、资金、品牌和行业生态资源,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持续加强在新
兴智能硬件和AI人工智能等技术领域内的投入,有望继续领导消费电子行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革新。与此同
时,在AI大模型技术的全球竞争中,一些新兴厂商和初创公司积极投入,研发并推出众多性能优异的技术和
产品,有可能成为推动全球行业技术进步、改变行业格局的新兴力量,应对上述厂商的动向和发展给与高度
关注。
从行业供应链布局角度来看,一方面,我国在政治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管理技术人才
资源等方面仍然保有优势,国内制造业企业整体竞争力仍在不断增强,能够有效地承接全球供应链的制造需
求。另一方面,在特殊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下,大国间博弈增强,部分企业面临着供应链全球化布局的挑
战,需要科学、谨慎地加以应对。
2、未来发展战略
面向未来,公司将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科技创
新引领作用、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号召,主动把握后移动时代的产业契机,积极跟进AI人工智能技术的
演进和应用,积极跟踪6G、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发展趋势,持续深化在新兴智能硬件及精密零组件
产品领域内的布局,不断巩固与国际一流客户的战略合作关系,认真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以公
司的稳定健康成长,实现企业价值和股东回报的最大化。
(1)积极把握后移动时代产业发展新契机,深化推动公司“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战略落地。继
续巩固公司在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领域内既有的竞争优势,主动把握AI人工智能技术在消费电子终端落地
的新契机,积极发展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及相关精密零组件业务。充分发挥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
应,持续强化公司在精密制造和智能制造领域内的核心能力,打造面向未来智能制造时代的GPS歌尔制造体
系,为客户提供行业一流的垂直整合产品解决方案和“一站式”的研发制造服务。
(2)继续实行大客户战略,继续坚持客户导向,持续地维护好核心客户关系,充分发挥公司的客户资
源优势。聚焦于服务全球科技和消费电子行业领先客户,不断巩固与客户的长期战略合作。紧跟国际一流客
户的未来战略发展方向,打造全球化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布局,从商务、技术、工程工艺、运营交付等
多个角度长期、持续地令客户满意,实现与国际一流客户的合作共赢、共同成长。
(3)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创新,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公司在声学、光学、微电子、微显示、
精密制造、自动化、IT技术、软件算法等领域内的技术水平,为公司未来发展构建技术领域内的核心竞争力
。坚定实施人才战略,在全球范围内整合优秀的管理、技术人才,构建一流的人才团队,对核心、骨干员工
进行有效的长期激励,为公司未来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不断提升企业治理和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内部规范、高效运作。持续改善企业内部的流程机制,
推动内部管理体系升级。强化精益运营意识,提升精益运营水平,向精益运营要效益。以市场发展和客户需
求为导向,不断推动内部变革和创新,打造变革能力领先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企业内部运营管理的数字
化和信息化水平,积极探索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技术在企业运营管理中的应用。打造优秀的企业文化,践行
“客户导向、员工成长、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认真履行企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
致力于成为受尊敬的全球一流企业。
3、报告期内经营情况及下一年度经营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客户导向和大客户战略,发挥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成功完成了业
务拓展、项目交付、运营提升等各项重要工作,核心竞争力和行业竞争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伴随消费电子
行业终端需求复苏,公司精密零组件业务、智能声学整机业务以及智能硬件业务板块中的VR虚拟现实/MR混
合现实、智能可穿戴等细分产品线业务均进展顺利,最终在整体营业收入规模微增的同时,实现了整体盈利
水平的同比显著提升。
面向2025年,伴随着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等生成式A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AI技术与新兴智能硬件
产品的进一步融合,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终端需求有望继续增长,适用于AI智能硬件的高性能精密零组件产品
,以及搭载更丰富AI功能的智能手机、智能无线耳机、AI智能眼镜、MR混合现实、AR增强现实、智能可穿戴
、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产品有望迎来进一步发展。公司将在巩固精密零组件和智能硬件产品领域内既有竞争
优势的基础上,紧密跟踪并积极把握新兴智能硬件和AI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的新契机。公司管理层和全体
员工将继续不遗余力地推动公司战略和业务目标的实现,以优秀的经营业绩和企业价值成长,回报广大投资
者。
(1)保持战略定力,把握发展机遇继续秉持“精密零组件+智能硬件整机”的产品战略,充分发挥公司
零组件业务和整机业务间的协同效应,把握AI技术和新兴智能硬件产品融合的新机遇。一方面继续加强在声
学、光学、微电子、精密结构件等领域内的技术和产品研发,继续增强公司在精密零组件领域内的面向未来
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积极获取新兴智能硬件项目机会,并积极拓展公司自研的声学、光学、微显示、传
感器、微系统模组、精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