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272 川润股份 更新日期:2025-04-3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流体机械与控制技术、节能环保动力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以及清洁能源项目投资运营及EPC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智造(行业) 15.68亿 98.19 2.86亿 100.00 18.26
工业服务(行业) 2898.00万 1.81 --- --- ---
─────────────────────────────────────────────────
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 7.23亿 45.27 1.23亿 43.61 17.08
工业)(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余热、生物 6.60亿 41.31 1.33亿 46.92 20.14
质发电锅炉、电站)(产品)
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产品) 8356.40万 5.23 2768.50万 9.78 33.13
液压元件(液压油缸、液压泵及马达、 7447.61万 4.66 202.88万 0.72 2.72
过滤器)(产品)
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产品) 3071.94万 1.92 18.89万 0.07 0.61
其他业务(产品) 2310.56万 1.45 -196.22万 -0.69 -8.49
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产品) 236.81万 0.15 -113.35万 -0.40 -47.87
─────────────────────────────────────────────────
东部地区(地区) 6.94亿 43.47 1.17亿 41.38 16.88
南部地区(地区) 2.68亿 16.77 6186.28万 21.85 23.10
出口(地区) 2.30亿 14.39 5083.39万 17.95 22.12
北部地区(地区) 2.28亿 14.26 4863.00万 17.18 21.36
西部地区(地区) 1.77亿 11.10 463.18万 1.64 2.61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6.22亿 96.76 1.18亿 96.73 18.90
工业服务(行业) 2082.50万 3.24 --- --- ---
─────────────────────────────────────────────────
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 3.64亿 56.65 7552.48万 62.14 20.74
工业)(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余热、生物 1.61亿 25.01 2674.91万 22.01 16.63
质发电锅炉、电站)(产品)
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产品) 4204.32万 6.54 1472.62万 12.12 35.03
液压元件(液压油缸、液压泵及马达、 3817.46万 5.94 208.11万 1.71 5.45
过滤器)(产品)
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产品) 1895.40万 2.95 -19.34万 -0.16 -1.02
其他业务(产品) 1447.73万 2.25 150.23万 1.24 10.38
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产品) 424.33万 0.66 114.56万 0.94 27.00
─────────────────────────────────────────────────
东部地区(地区) 3.20亿 49.73 4981.16万 40.99 15.58
南部地区(地区) 1.60亿 24.84 3913.46万 32.20 24.50
西部地区(地区) 1.02亿 15.86 1611.68万 13.26 15.80
北部地区(地区) 5231.67万 8.14 1431.69万 11.78 27.37
出口(地区) 917.31万 1.43 215.57万 1.77 23.5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智造(行业) 15.93亿 95.75 2.62亿 96.13 16.46
工业服务(行业) 7063.51万 4.25 --- --- ---
─────────────────────────────────────────────────
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 8.38亿 50.35 1.58亿 57.98 18.87
工业)(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余热、生物 5.21亿 31.30 7969.36万 29.22 15.31
质发电锅炉、电站)(产品)
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产品) 9966.44万 5.99 2554.68万 9.37 25.63
液压元件(液压油缸、液压泵及马达、 8774.62万 5.27 145.18万 0.53 1.65
过滤器)(产品)
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产品) 5090.61万 3.06 -20.04万 -0.07 -0.39
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产品) 3697.46万 2.22 229.33万 0.84 6.20
其他业务(产品) 2993.11万 1.80 581.05万 2.13 19.41
─────────────────────────────────────────────────
东部地区(地区) 5.07亿 30.47 9852.49万 36.13 19.44
南部地区(地区) 4.23亿 25.45 3876.49万 14.22 9.16
北部地区(地区) 3.28亿 19.70 6965.70万 25.54 21.25
西部地区(地区) 2.68亿 16.08 3804.21万 13.95 14.22
出口(地区) 1.38亿 8.30 2770.33万 10.16 20.0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高端装备制造(行业) 7.60亿 96.59 1.33亿 96.68 17.43
工业服务(行业) 2688.18万 3.41 455.41万 3.32 16.94
─────────────────────────────────────────────────
新能源流体系统(风电、光热、储能、 4.48亿 56.87 8371.53万 61.06 18.70
工业)(产品)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余热、生物 2.03亿 25.77 3219.55万 23.48 15.87
质发电锅炉、电站)(产品)
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产品) 5464.05万 6.94 1386.79万 10.11 25.38
液压元件(液压油缸、液压泵及马达、 4568.05万 5.80 386.99万 2.82 8.47
过滤器)(产品)
其他业务(产品) 1978.69万 2.51 277.24万 2.02 14.01
储能装备及系统集成(产品) 1103.19万 1.40 15.16万 0.11 1.37
数字化供应链智造服务(产品) 557.68万 0.71 53.63万 0.39 9.62
─────────────────────────────────────────────────
东部地区(地区) 2.83亿 35.98 5834.46万 42.55 20.60
南部地区(地区) 2.12亿 26.94 2601.61万 18.97 12.27
北部地区(地区) 1.27亿 16.12 3200.88万 23.35 25.22
西部地区(地区) 1.07亿 13.57 1132.79万 8.26 10.60
出口(地区) 5820.26万 7.39 941.15万 6.86 16.1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6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5.3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5586.19│ 9.76│
│客户二 │ 14591.37│ 9.14│
│客户三 │ 9789.96│ 6.13│
│客户四 │ 8706.55│ 5.45│
│客户五 │ 7696.62│ 4.82│
│合计 │ 56370.69│ 35.3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9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7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8058.91│ 6.10│
│供应商二 │ 3249.75│ 2.46│
│供应商三 │ 2786.61│ 2.11│
│供应商四 │ 2755.54│ 2.08│
│供应商五 │ 2666.58│ 2.02│
│合计 │ 19517.39│ 14.7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全球经济总体保持平稳,但增速较低,在地缘冲突、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政策不确定性
上升的环境下,全球经济前景面临下行风险。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面对外部
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形势,国家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融合发展,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
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
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等行业。公司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军工装备及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海上
风电、液冷业务,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公司高质量创新发展。2024年,全球能源转型持续深化,中国“双碳”战略进入关键实施
阶段,公司所处的高端能源装备制造行业迎来政策与市场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国家持续完善能源政策顶层设计,推动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结构性变革持续向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转型升级。2024年8月29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
国的能源转型》白皮书,提出加快建设多元清洁、安全韧性的能源供给新体系;有序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
建设,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推进分布式新能源发展。2024年全球
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保持快速增长,国内风电新增装机规模同比显著增长,海上风电、大功率机组成为发展
重点。新能源装机高增,火电灵活性改造、新型储能等调节手段重要性凸显,为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根据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全国全社会用电量9.85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8%。截止2024年底,我国累计发电
装机容量约33.5亿千瓦,同比增长14.6%。其中,风电装机容量约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风电太阳能
累计发电装机超过14亿千瓦。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力,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
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算力产业的国产化与绿色低碳。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
展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970号),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
过80%,并推动数据中心通过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直供等方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确鼓励液冷技术
应用,要求新建数据中心部署高效制冷系统。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规范,如《数据中心液冷
系统技术规范》《服务器产品碳足迹核算指南》《绿色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评价规范》等,进一步规范
市场秩序,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公司一方面持续研发以液冷为基础的数
据中心散热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同时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
案,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一)高端装备制造业务
2024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加速向绿色低碳转型,非化石能源占比持续提高,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
24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3.4万亿千瓦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当前,全国电力市场加速
建立,进而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稳妥推进能源
绿色低碳转型,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能源行业发展进入新台阶。
1、新能源:
1.1风电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79.82GW,同比增长6%,其中陆上风电75.79GW,海
上风电4.04GW。截至2024年12月,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到5.21亿千瓦,同比增长18%,其中陆上风电4.8
亿千瓦,海上风电4127万千瓦。全国风电发电量99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6%。根据中国风能协会数据,202
4年我国出口的风电整机容量5.19GW,同比增长41.7%,风电整机出口步伐加快;2025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因地
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沙戈荒”新能源基地,发展海上风电。关键零部件盈利修复、分散式风电
、老旧风电机组升级改造恰逢大规模设备更新,出海高毛利风电产业链价格企稳、大兆瓦结构性紧缺或带来
价格微涨,同时国内海上风电开工蓄势待发,受益新能源装机需求增长及结构占比提升,风电作为实现碳达
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望保持较快增长。
1.2储能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加快新能源基地建设,统筹就地消纳和外送通道建设,有望进一步促进新能源行业
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能源装机规模增长,消纳需求有望持续提升,新型储能作为电网灵活性调节的关键支
撑技术,是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抓手。2024年我国新型储能快速发展,根据国家
能源局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约为“十三五”末
的20倍,比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新型储能”列为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
之一,强调其作为国家能源战略转型的重要支撑作用,将其定位为能源转型的战略引擎。根据CNESA数据,2
024年度全国已有26个省市制定了2025年底的新型储能装机目标,总规模达86.6GW,2025年中国新型储能累
计装机规模将达到131.3GW,未来五年CAGR将达28.7%。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较大市场需求的推动下,经济性成
为未来储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将带动储能市场长期良性发展,储能装机规模快速提升。
1.3光伏
光伏产业是推动我国能源变革的重要引擎,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全球能源政策利好及能源结构转
型的持续推进,叠加经济性的不断提升,光伏发电量和渗透率迅速增长,新增装机容量逐年攀升。根据国家
能源局数据,2024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277.57GW,同比增长28.3%。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5年中
国新增光伏装机215-255GW。随着新型电力系统改革深化和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叠加政策端支持,光伏需求
有望快速增长。
公司提供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液冷温控及集成在新能源(风、光、热)、储能、冶金冶
炼、石油化工、建材等领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未来将进一
步创新研发和市场营销力度,优化产品结构和产品组合,提高产品竞争力;聚焦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统筹
产业链资源,积极探索布局国际市场,持续深化国内国际客户合作,提升公司产业规模和核心竞争优势;集
中优势资源加快液冷温控、海上风电业务的快速发展,加速军工装备业务市场拓展,促进公司业务新增长极
。
2、清洁能源
煤电低碳化改造是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煤电行业核心
竞争力、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举措,根据《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
—2027年)》,火电领域要在2027年参照煤电机组“应改尽改”的原则进行灵活性改造方案的制定,还要在
安全的前提下探索煤电机组的最小出力以符合新一代煤电升级相关指标,煤电机组向调峰电源转型为大势所
趋。随着我国“双碳”政策的持续推进,工业锅炉行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加速
带动行业节能改造需求。根据《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5年修订)》,要求2026年起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
造并公示,鼓励企业关停退出烧结机、焦炉、高炉等传统设备,转型发展低碳炼铁、电炉炼钢,将引导行业
转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安全化、特色化,有利于环保及降碳的进一步落地,加快推动钢铁
行业转型升级。根据2024年8月《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
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动实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输
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领域实现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旨在推动能源重点领域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
改造,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在绿色转型加快发展趋势下,各方政策大力支
持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活力,锅炉作为重点用能设备,随着国家以旧换新政策的出台和落地,大型锅炉
的更新换代速度有望进一步加速,助力能源装备行业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
碳高质量发展。
公司紧扣国家“双碳”能源结构调整机遇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趋势,基于电站锅炉、高效换热、余热余能
利用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余热锅炉、压力容器、高
效换热器、储能设备等核心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未来将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基于电站锅炉、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熔盐储热、火电灵活性改造、生物质发电等领域取得技术及市
场突破,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融入新的能源商业模式,推动清洁能源装备的首台套应用,提升产业规模和
竞争力;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积极拓展新兴领域市场。
3、液冷温控
随着AI模型日益复杂,数据处理量爆炸式增长,传统的风冷技术已难以满足高端计算设备对散热的严苛
需求。“双碳”宏观形势下,政府部门对数据中心PUE监管日益趋严,2024年《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
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全国数据中心平均PUE降至1.5以下,新建及改扩建大型和超大型数据中心
PUE降至1.25以内,为液冷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持,要求新建数据中心部署高效制冷系统
。相关部门还发布了一系列行业标准和规范,如《数据中心液冷系统技术规范》等,加速了液冷技术在数据
中心领域的普及,推动数据中心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液冷技术的市场规模将迎来快速增长。
受益于国内外利好政策的推动和储能需求的持续增长,近年来储能温控市场迎来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内
各省市配储时长、配储比例的进一步提升,独立储能电站经济性显现,大储和工商储规模进一步扩张,推动
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大。随着充放电倍率的提升、中高功率储能产品的普及,液冷技术的渗透率逐渐
提升,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测,2024年我国液冷温控渗透率将提升至35%,2025年渗透率将超过40%;2024
年中国储能温控市场规模达到17.6亿元,2025年达到20亿元。
公司液冷技术在能源、工业等领域有多年成熟应用,在储能、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
、电力电网、电源转换等领域为客户提供液冷产品和温控节能解决方案。公司液冷业务有序开展,报告期内
公司储能液冷业务已开发多款标准机型,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
产品“零”突破,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随着液冷市场需求进一步提高,公司将充分发挥地理
区域优势,积极开拓国内国际市场,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结构优化等手段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
提供优质的液冷产品和服务,助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4、零碳数字园区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算力已成为数字时代的关键生产力,除加大算力基础设施
的布局投入和政策引导,国家和地方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算力产业的国产化与绿色低碳。国家发展
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24〕970号),提出到202
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并推动数据中心通过绿电交易、绿证交易、直供等方
式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公司一方面持续研发以液冷为基础的数据中心散热解决方案,积极推动液冷技术
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同时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动力
,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
园区作为产业集聚发展的核心环节,既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工业绿色发展和能源低碳
化转型的重要载体。零碳模式深度契合“双碳”目标,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清洁能
源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地减少碳排放,达到园区内部碳排放与吸收的自我平衡。报告期内,公司持续为客户
提供以光伏+储能+充电桩+光热等产品组合的“零碳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已打造江浙皖、川渝贵和珠
三角等区域项目基地,全年累计开发光储充项目50余个,目前在手订单合计总容量超60MW;未来将持续关注
绿色能源技术前沿动态,结合市场需求,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性能和效率;不断优化智慧能源管理平台
,加强市场拓展与区域布局,推动规模化发展。
5、液压元器件
液压件是“中国制造2025”核心基础件,属于工业强基工程中的核心基础零部件,也是国家推动自主化
发展的重点产品之一。“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实现
自主保障,80种标志性先进工艺得到推广应用,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成较为完善的产业技术基础服务
体系,逐步形成整机牵引和基础支撑协调互动的产业创新发展格局。根据《关于政府采购领域本国产品标准
及实施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对特定产品关键组件和工序的国产化要求,2025年国
产化替代进程加速。
公司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未来将继续加强核心元件自主开发、元件产品认证及专
利申请,加大品牌建设力度,在扩产基础上持续强化同行业龙头客户合作,提升技术影响力和产品竞争力。
(二)工业服务业务
公司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专注于为客户提供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
增值服务以及一站式服务平台在内的全方位解决方案,保障客户设备在安全、稳定、高效的条件下实现长效
运营,从而显著提升设备寿命与运行效率。未来将进一步强化数字化与智能化的产品与服务能力建设,积极
推动服务模式的差异化、标准化、高效化进程,以全面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
报告期内,川润物联智造产业园以数字化智慧仓储管理模式,为客户提供轻松便捷的一站式数字仓储服
务。公司依托30年装备制造产业优势,以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基础,数字化技术为核心,创新赋能传统制
造,聚合产能资源,构建“线上+线下”智能化协同供应链产业生态,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
本、透明化”的一站式智慧仓储服务,助推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长期聚焦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业务,产品与服务广泛应用于新能源、储能、清洁电力、水
电、电站改造、冶金冶炼、石油化工等行业。公司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军工装备及国际市场,大力发展海上
风电、液冷业务,形成“风光热电储”一体化新能源产品生态,为客户提供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
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品质成就工业美好为使命,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以新质生产力促进公
司高质量创新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聚力“风光热电储”,持续推动能源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加强落实“两海”战略,
成立欧洲分公司,进军欧洲市场、聚焦开发东南亚市场、进一步开拓中东、中亚市场,2024年公司国际业务
销售收入同比增长66.47%;海上风电产品于主流样机项目中得到广泛应用;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营收较
去年同期增长26.71%;完成以简易程序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投资金主要用于液冷和海上风电产品,报告
期内储能液冷业务已开发多款标准机型,公司积极推动液冷技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
液冷产品“零”突破,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加速公司业务发展;公司深化产业布局,聚焦优
质业务,积极拓展数字能源市场,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
动力,助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持续为客户提供“零碳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已打造江浙皖、川渝贵和珠
三角等区域项目基地,全年累计开发光储充项目50余个,目前在手订单合计总容量超60MW;稳步推进军工装
备市场,拓展营销网络、延伸产业链条,为公司稳健发展筑牢根基。
公司高端能源装备制造业务以液压润滑流体控制及系统解决方案、清洁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风光
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为主要载体。
液压润滑流体系统是重大装备实现精准控制、安全高效、节能环保的基础装备,公司基于30年液压、润
滑、冷却系统集成与控制技术的成熟应用,结合数字化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应用及全球30多万台套设备运
营数据,为客户提供智能、精准、安全的液压润滑流体控制系统、液冷温控系统及集成解决方案。公司提供
的润滑系统、液压系统、冷却系统及集成在新能源(风、光、热)、储能、冶金冶炼、石油化工、建材等领
域已成熟应用多年,具有较好的市场占有率、客户美誉度及品牌效应;公司液冷技术在能源、工业等领域有
多年成熟应用,基于对应用场景的深刻理解积极拓展数据中心、算力、云计算等领域,公司积极推动液冷技
术的标准化和规模化应用,实现服务器浸没式液冷产品“零”突破,已经持续获得国际国内客户订单并交付
,公司积极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持续满足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液冷产品。
“风光热电储”分布式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主要是以风光发电、高效换热、储电储热、能源管理(EM
S)的核心设备和技术,在数据中心、云计算、算力设备、通信网络、电力电网、电源转换、发电侧储能、
工商业用户侧储能等领域为客户提供电源、微网、负荷、储能等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积极拓展数字
能源市场,为客户提供绿色数字能源综合解决方案,成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强效推动力,助力行业可持续
发展。
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主要基于电站锅炉、压力容器、储能设备、高效换热、余热余能利用的设备与
技术的丰富应用,持续为客户提供技术领先、绿色环保、安全可靠的动力锅炉、余热锅炉、压力容器、高效
换热器、储能设备为核心的清洁能源装备及解决方案。
工业服务为流体工业技术服务和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流体工业技术服务主要包括液压润滑系统技术服
务、智能运维服务、设备全生命周期增值服务、一站式服务平台等,保障客户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提升设备寿命和运行效率。数字供应链智造服务为客户提供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的生产资料一站式供应
链服务,实现供应链生产计划、仓储物流配送的精准对接、快速响应和柔性供给,提高产业链整体协同水平
和综合竞争力。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经过30多年的努力,公司已成为具备创新研发能力,并拥有完整的技术研发设计、市场营销服务体系的
高端能源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提供商,在品牌价值、技术研发、市场营销服务、产品质量、生产交付及企业
运营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
1、较高品牌知名度
公司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发展成为国内技术水平先进、规模化生产的高端
装备制造和工业服务提供商,在行业中具有一定品牌竞争优势。公司是四川制造业企业100强、四川机械工
业50强、四川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四川省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域引领型
党组织、中国重型机械行业2021年度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四川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公司全资子公司川润
液压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国家标准制定单位、成都市工业和信息化行业领
军企业、“润滑液压设备分会理事长”单位、“四川省诚信示范企业”“四川省首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成
都市博士后平台储备单位”“成都市数字化车间”、GE水电“最佳合作奖”等;全资子公司川润动力荣获高
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企业技术中心、四川省绿色工厂、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川省科技创新领军企业
、四川省第二批绿色低碳优势企业、“全国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自贡高新
区十强工业企业等;控股子公司川润智能荣获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都市守合同重信用
企业、成都市高新区雏鹰企业等;全资孙公司欧盛液压荣获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欧盛液压润滑工程技术研
究中心、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报告期内公司及子公司荣获四川省“全能型总部企业”称号、四川省
2024年定制化生产重点企业、自贡市“工业强市”先进集体等荣誉。
2、创新研发实力
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主要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报告期内,公司实施科技研发项目29
项,结题11项;技术专利申请69件,受理50件(其中发明12件),授权24件(其中发明2件)。截至2024年1
2月31日,川润共拥有264件技术专利,其中发明专利40件,实用新型213件,外观专利11件;登记软件著作1
4项。公司主要产品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产品达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