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辉煌科技(00229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296 辉煌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6.93亿 54.47 2.30亿 40.87 33.20 国家铁路(行业) 4.85亿 38.13 2.93亿 51.99 60.33 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行业) 6302.82万 4.96 2450.78万 4.35 38.88 其他业务(行业) 3103.98万 2.44 1572.73万 2.79 50.67 ───────────────────────────────────────────────── 监控产品线(产品) 10.85亿 85.33 4.76亿 84.61 43.88 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产品) 8964.69万 7.05 4068.55万 7.23 45.38 运营管理产品线(产品) 3778.63万 2.97 2389.39万 4.24 63.23 其他业务(产品) 3103.98万 2.44 1572.73万 2.79 50.67 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 2811.08万 2.21 634.05万 1.13 22.56 ───────────────────────────────────────────────── 南方(地区) 8.64亿 67.96 3.24亿 57.57 37.49 北方(地区) 2.41亿 18.95 1.37亿 24.26 56.65 华东区(地区) 1.35亿 10.65 8658.42万 15.38 63.94 其他业务(地区) 3103.98万 2.44 1572.73万 2.79 50.67 ───────────────────────────────────────────────── 直销(销售模式) 12.72亿 100.00 5.63亿 100.00 44.2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家铁路(行业) 2.70亿 81.22 1.71亿 89.27 63.29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3566.54万 10.71 950.77万 4.96 26.66 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行业) 2687.08万 8.07 1106.72万 5.77 41.19 ───────────────────────────────────────────────── 监控产品线(产品) 2.67亿 80.09 1.62亿 84.23 60.56 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产品) 2912.23万 8.74 1131.96万 5.90 38.87 运营管理产品线(产品) 1312.54万 3.94 664.68万 3.47 50.64 其他业务(产品) 1286.55万 3.86 806.63万 4.21 62.70 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 1117.89万 3.36 419.97万 2.19 37.57 ───────────────────────────────────────────────── 南方(地区) 1.53亿 46.07 8190.88万 42.72 53.39 北方(地区) 1.01亿 30.28 5741.82万 29.94 56.94 华东区(地区) 7874.50万 23.65 5242.94万 27.34 66.58 ───────────────────────────────────────────────── 直销(销售模式) 3.33亿 100.00 1.92亿 100.00 57.5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3.80亿 51.36 1.27亿 39.27 33.32 国家铁路(行业) 2.92亿 39.49 1.67亿 51.65 56.99 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行业) 6772.61万 9.15 2928.68万 9.08 43.24 ───────────────────────────────────────────────── 监控产品线(产品) 5.39亿 72.79 2.17亿 67.35 40.32 其他业务(产品) 9155.81万 12.37 5694.65万 17.66 62.20 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产品) 7668.54万 10.36 3514.78万 10.90 45.83 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 2492.11万 3.37 867.11万 2.69 34.79 运营管理产品线(产品) 822.46万 1.11 453.97万 1.41 55.20 ───────────────────────────────────────────────── 南方(地区) 5.01亿 67.73 1.98亿 61.31 39.44 北方(地区) 1.51亿 20.39 6765.08万 20.98 44.82 华东区(地区) 8788.58万 11.87 5714.28万 17.72 65.02 ───────────────────────────────────────────────── 直销(销售模式) 7.40亿 100.00 3.23亿 100.00 43.5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国家铁路(行业) 1.49亿 66.33 7728.19万 74.53 51.96 厂矿企业及地方铁路(行业) 4126.24万 18.40 1639.45万 15.81 39.73 城市轨道交通(行业) 3422.37万 15.26 1001.01万 9.65 29.25 ───────────────────────────────────────────────── 监控产品线(产品) 1.50亿 66.77 7004.37万 67.55 46.79 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产品) 3046.58万 13.59 1318.31万 12.71 43.27 其他业务(产品) 1659.62万 7.40 921.40万 8.89 55.52 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 1397.20万 6.23 --- --- --- 运营管理产品线(产品) 1346.73万 6.01 --- --- --- ───────────────────────────────────────────────── 南方(地区) 1.06亿 47.36 4301.37万 41.48 40.51 北方(地区) 7434.46万 33.16 3121.51万 30.11 41.99 华东区(地区) 4368.68万 19.48 2945.76万 28.41 67.43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8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3.6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郑州交通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 62195.62│ 48.90│ │中国铁路乌鲁木齐局集团有限公司库尔勒电务段 │ 1635.88│ 1.29│ │中铁七局集团电务工程有限公司 │ 1565.22│ 1.23│ │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1453.29│ 1.14│ │国能包神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 1394.87│ 1.10│ │合计 │ 68244.88│ 53.6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9.7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北京华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11710.99│ 17.84│ │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9076.93│ 13.83│ │上海英曼尼安全装备有限公司 │ 1903.12│ 2.90│ │上海逸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1791.18│ 2.73│ │杭州海康威视科技有限公司 │ 1610.86│ 2.45│ │合计 │ 26093.07│ 39.7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铁路作为国家战略性、先导性、关键性重大基础设施,是国民经济大动脉、重大民生工程和综合交通运 输体系骨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发布信息,2024年 度,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 高速铁路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止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万公里,其中高铁4.8 万公里。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4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25条, 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换乘车站重复计算),其中有4座车站仅为新 车站投运,不涉及运营线路长度的增加。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 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25个。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2条,线路长 度累计12168.77公里。 报告期内,公司围绕“轨道交通运营维护一体化解决方案及高端装备”的主营业务,各个业务板块坚持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高端制造系统平台,努力提升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及综 合服务能力,保持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实现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大幅增长。年度内,管理层围绕公司战 略,积极稳妥推进各项工作,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 1、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原则,秉承“用户至上”理念,持续加大市场推广和宣传。强化与国内外领先企 业、系统总包商的合作,推动合作共赢。 抢抓市场机遇,强化利用核心产品强关联、强带动特点,和基于最新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结合的技术优 势,加快推进信号集中监测系统功能补强子系统、无人机房智能巡检、运营线路安全巡防等产品的市场推广 ,拓宽公司监控产品线,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密切跟踪国铁设备更新改造计划的落实,加快各产品线智能化升级节奏,和新版本产品市场应用进度, 丰富产品结构,适应新时代下铁路客户的安全监控需要。 积极响应城轨用户日常运营支持需求,扩大城轨多专业智能运维平台、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城轨车站智 慧管控系统的试点应用和宣传推介,充分挖掘城轨建设后期,运营市场的潜力,扩大城轨业务范围。 2、坚持创新引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基于公司产品在国铁和城轨市场的庞大用户群,深入挖掘用户需求,持续应用功能的研发创新,优化升 级各产品功能单元,针对铁路设备监测系统、运营环境监测系统及水冲洗装备等产品,发布自动化、数智化 水平更高的版本,持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积极响应国铁行业针对国产化信创的行业规划要求,完成了公司监控产品线信创国产化核心平台的开发 和测试;通过对公司信号集中监测系统产品在信创国产化平台的迁移和适配开发,实现新版本系统在功能完 备度和性能指标上同步提升,也为公司各产品的国产化信创升级开发积累了有效的研发基础平台和过程数据 。 公司积极参与国铁集团电务信息化统型系统的研发,部分子系统已进入试点验证阶段,有效推进了国铁 集团《数字铁路规划》在电务专业的落实,通过数字化赋能专业管理体系建设。 持续将云平台、大数据、物联网等先进技术与自身行业及公司各产品线产品深度融合,及时跟进国内外 发布的各类创新AI产品,完成基于大模型的AI视频分析模块V2.0的研发,并应用于线路安全环境管理系统中 ,有效提升了线路安全环境视频智能分析的精准度和可用性,为进一步积累基于大模型的AI智能分析应用经 验。 3、精心组织,严格品质管控,确保年度重大项目交付工作 根据城轨项目订单集中进入交付后期的局面,公司秉承“用户至上”理念,及时优化调整跨部门重点项 目管理机制,提前识别项目交付工作量和各类风险,扩展项目交付数据信息化系统,严格交付品质管控,有 效保证了郑州地铁6号线一期东北段与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于2024年12月30日正式开通运营,并得到了郑 州地铁业主方高度认可和评价。 4、稳步推进储能装备及智能微电网的研发工作。 报告期内,稳步推进全钒液流电池中试工作,完成了125kW/250kWh储能集装箱和250kW集装箱的试生产 和性能测试工作,并对部分配套设备和工艺进行了优化升级,待后续集成测试时进行全面验证。完成了基于 250kW标准储能集装箱的兆瓦级方案设计,论证了方案可行性及验证环境实施方案,和验证关键参数的测试 用例。启动了32kw标准电堆中关键材料的实验研制工作。 持续完善园区智能微电网系统平台软件,升级园区智能微电网系统解决方案。积极参与行业规范标准的 编制工作,及时跟进行业政策变化及最新技术发展方向。 5、完成2022年度员工持股计划方案实施,逐步落实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 根据公司《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方案(草案)》和《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管理办法》,依据相关法规流 程完成了相关解锁和出售事宜,并于2025年1月24日披露了《关于2022年员工持股计划出售完毕暨终止的公 告》。本次持股计划的实施和完成,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促进了年度业绩的增长,逐步落 实了公司的中长期激励机制建设工作。 6、优化完善内控管理,提升公司管理运作水平 随着公司产品线的扩展,业务规模增加,为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和提高信息披露质量,针对相关公司治理 文件和关键内控文件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完善,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内控制度的组织学 习;持续完善和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机制,确保公司治理规范性,促进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及经营模式 1、公司主营业务 公司专注于自动化测控技术的研发推广,主要产品聚焦于轨道交通行业,是国内领先的轨道交通运维设 备供应商及运营维护集成化解决方案提供商,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 护等,公司主要客户是国铁集团下属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各地城市轨道交通及大型企业自备铁路的建设方。 根据各个产品的核心功能与技术特点的不同,公司产品主要分为监控产品线、运营管理产品线、信号基 础设备产品线、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线四大系列,上述产品适用于国家铁路(高速铁路和普速铁 路)、城市轨道交通、市域轨道交通等多个制式,并适用于新建线路、既有线路升级改造、运营维保服务等 不同领域。 监控产品线涵盖设备监测、环境监测和综合监控等多个方向,主要包括信号集中监测系统(CSM)、铁 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监测系统、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电加热道岔融雪设备、道岔缺口监 测系统、动力及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机械室智能巡检管控系统、线路 安全环境管控平台智能视频分析系统、接触网2C智能分析系统、城轨安防集成平台、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BAS)、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和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持系统(MSS)等;运营管理产品线主要包括铁路运输 指挥综合系统、无线调车机车信号和监控系统(STP)、列车自动监控系统(ATS)和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 票系统(AFC)等;信号基础设备产品线主要包括智能电源设备、铁路信号计算机联锁系统(CBI)、计轴设 备和道岔转辙机等;综合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主要包括接触网水冲洗车、地铁隧道清洗车、电务生产指挥 系统、电务大数据智能运维平台、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等。 针对国铁集团下属的高速和普速铁路,公司主营业务为铁路基层站段提供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基础设备 ;为铁路专业设备管理提供平台手段,提高运营管理的效率;为铁路专业设备在运用过程中的状态进行监测 和管理提供手段和平台,提高设备的运用质量和维修效率,降低维护人员的工作强度和维护成本;针对铁路 运营可能面临的环境变化(包括灾害及其他突发危险等)进行监测预警,保证运营安全。产品已覆盖铁路电 务、工务、供电、机务、运输等多个专业领域。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面向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涵盖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ISCS)、城轨安防集成平 台、自动售检票系统(AFC)、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BAS)、城轨能源管理系统、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维护支 持系统(MSS)、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平台、地铁隧道清洗车和轨道交通相关维保服务等多项智能化及节 能综合解决方案,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便捷的智能化出行环境。 2、公司经营模式 公司产品/系统根据是否有行业内成文的标准规范文件,分为标准型和定制型。对于有对应行业标准规 范的标准型产品,通过直接向客户销售和系统集成商合作配套销售两种方式。通过投标和商务谈判等市场竞 争方式获得产品和服务订单,产品经过安装、现场调试、用户验收等环节后投入使用。 对于根据客户特定需求的定制型产品/系统,在具体营销过程中,首先进行用户需求调研和售前支持, 协助用户完成项目设计工作,在公司产品研发的知识库中,提取成熟的产品框架和相应模块,进行二次开发 ,以项目管理的方式进行订单制造、交付。 在生产与服务方面,完全顺应中国铁路及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建设和运营模式,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经 营模式,根据客户订单及业主的特定需求提供定制化的系统及服务,严格依照合同要求按期、保质提供相关 产品及服务。 在质量保障方面,公司已经构建起以IRIS、ISO9001、CMMI为基础,CRCC、SIL4产品认证为标准,精密 的检测仪器、严格的检验制度为支撑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产品质量持续稳定。 (二)行业发展情况 (1)轨道交通领域 轨道交通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 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 等政策指导性文件,为公司所处的轨道交通行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为公司开展研究和开发新产品指明了 方向。 根据2025年1月2日国铁集团工作会议,2024年国铁集团以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确定的102项重大工 程铁路项目和“两重”项目为重点,加大推进实施力度,宜昌至涪陵高铁重庆段、龙岩至龙川高铁武平至梅 州西段、兰州至张掖高铁武威至张掖段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杭州至义乌至温州高铁、池州至黄山高铁、上 海经苏州至湖州高铁等42个项目开通运营。聚焦联网、补网、强链,深入开展项目前期工作,批复佳木斯至 同江铁路扩能改造等20个项目可研。加快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铁路专用线44条、物流基地12个。20 24年,优质高效推进铁路建设,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06亿元,同比增长11.3%,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投产新线3113公里,其中高铁2457公里,铁路建设成效显著。截至2024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6.2 万公里,其中高铁4.8万公里。 国铁集团工作会议提出了2025年铁路工作的主要目标: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 点工程,力争完成基建投资5900亿元,投产新线2600公里。到2030年,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的现代化铁路网,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8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6万公里左右,全国1、2、3小时铁路出行圈和1、2、3天快 货物流圈全面形成,运输产品供给能力和质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到2035年建设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铁路企 业,率先建成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强化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努力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 走在前列,更好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36 2条,线路长度累计12168.77公里。其中,2024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953.04公里,核减运营线路8.81公 里。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25个;新增 运营线路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26段;2024年共新开通运营车站580座(换乘车站重复计算) 。预计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 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一万三千两百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一千公里。 2025年全年城轨交通年客运总量预计将超过3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逼近1亿人次大关,“十四五”期末的年 客运总量相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 近年来,为了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国家提高了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申报条件,并收紧了审批流 程,报告期内全国各主要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新规划审批步伐进一步放缓。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 ,截至2024年底,在国家发改委批复的44个城市城轨交通建设规划中,呼和浩特、兰州、洛阳、芜湖、哈尔 滨、郑州等6个城市在2024年前获批项目已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 公司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城轨、普铁、 高铁等领域。 河南区域内前期获批的城市城轨交通项目全部建成并投入运营,短期内将对公司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产品 的市场需求产生不利影响,未来,随着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公司仍将处于重大发展机遇期,公司 将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抢抓市场机遇,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推进公司的稳健发展。 (2)新能源储能领域 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将“新型储能”写入国家级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 ,并将其与大型风光基地、分布式能源并列,作为能源革命的核心抓手。2024年11月8日颁布实施的《中华 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规定,推进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发挥各类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调节作用。2025年政府 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新型储能在新兴产业中的快速发展地位,将其定位为能源转型的战略引擎。新型储能作 为市场主体被纳入更高维度的系统规划,加速“源网荷储”一体化推进。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23日举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边广琦介绍,国家能源 局认真贯彻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科学统筹新型储能发展工作,推进新型储能迈上 高质量发展新台阶,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体现。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 计装机规模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约为“十三五”末的20倍,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130%。平均储能 时长2.3小时,较2023年底增加约0.2小时。新型储能布局灵活、建设周期短、应用场景广泛,“十四五”以 来,新型储能直接带动项目投资近两千亿元,促进打造产业集群,成为经济发展绿色新“引擎”。 2025年2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新型 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制造业创新力和综合竞争力显著提升,实 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产业体系加速完善,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产业主体集中、区域聚 集格局基本形成。产品性能显著增强,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 力持续增强,更好满足经济社会多领域应用需求。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2025年1月27日联合发布《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 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对储能行业形成了“破旧立新”的双向驱动,一方面, 通过打破行政干预和固定收益模式,推动储能行业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同时通过电价机制改革和政策 协同,为储能创造了更广阔的收益场景。另一方面,明确叫停“将配置储能作为新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前 置条件”的政策,标志着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此举旨在解决储能利用率低(2024年日均运行时间仅 3.74小时)和“建而不用”的困境,推动储能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但短期内,储能企业的产能规划、 产品交付等都受到了影响,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近年来,我国新型储能在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实现快速增长,但仍面临成本压力、市场机 制不完善等挑战。就近期而言,储能正处于从“强制配建”转向“市场驱动”的变革期,我们将密切关注后 续政策、市场及商业模式重构等情况,及时调整自身技术路线及应对措施。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国家铁路行业:公司通过在国家铁路行业多年的积累,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提供 专业的解决方案和定制化的服务,坚持“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致力于推动创新和颠覆性技术的研发和 应用,努力深耕、精益求精,在生产的每个环节把控产品质量,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益,在国 铁行业内有着良好的口碑。其中铁路信号集中监测系统、铁路防灾安全监控系统、地震监测预警系统、电务 安全生产指挥系统及接触网水冲洗车等产品在技术上、标准影响度及品牌推广上具有优势地位。 2、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公司始终坚持“用户至上”的核心原则,随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软件平 台的上线开通,公司综合监控产品已具备核心技术平台、项目交付管理、项目维护管理等全部核心能力,目 前该产品在河南区域内有较强优势,在轨道交通行业被广泛认可。目前,对于地铁隧道清洗车系列产品,公 司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属于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同时,借助公司区域 优势、高质量产品服务和国铁方面的技术和经验积累,公司其他各产品线产品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均有一定 优势。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研发优势 (1)行业业务需求的深度把握能力 公司核心团队三十余年专注于轨道交通行业,通过长期研发和项目实施经验的积累,对轨道交通行业有 了深刻的理解,能够深度把握行业用户当前及未来潜在的需求,合理平衡用户需求的轻重缓急与关键要点所 在,主导和参与了多个产品行业标准的制订,从而使公司的研发效率更高、更有针对性,研发成果更具适用 性。 (2)科学的研发流程与灵活有效的研发机制 公司软件研发管理较早导入了CMMI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与不断完善,于2021年通过了CMMI5级的认证 ;系统集成研发于2017年导入IRIS体系,在实际研发过程中,不断强调和完善各类流程的敏捷性优化升级, 结合不同产品的特点,裁剪优化不同过程文件,使得需求开发管理、风险管理、测试验证管理、全生命周期 成本管理等核心过程全面有效落地,并与开发效率提升互相促进。通过灵活有效的研发机制,加强与客户的 沟通协作,能够更高效、更直接地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提高研发反应能力;针对关键基础技术,加强与行 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和合作,能够及时跟进前瞻性技术发展,提高产品研发的先进性。 (3)完备的产品需求开发环境和测试实验室 针对国铁行业产品,在公司搭建了完备的铁路车站环境,齐全的工务、电务设备和区间模拟隧道、边坡 环境,车站机房内配备有公司基础设备产品线、运营指挥产品线及监控产品线的各型号产品,结合各产品在 现场4000余站、上万公里高铁线路上的运行数据,能够全面准确分析用户需求的关键表现,开发出更具有针 对性的用户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产品,公司搭建了智慧城轨实验室,涵盖灾害监 测、智慧运营、智慧车站、智慧安防、智慧能源等板块,由单线路调度指挥,到城市多线路线网级运营协调 ,用户各类潜在需求及解决效果清晰明了;针对新能源产品研发,公司搭建了园区综合智能微电网,涵盖风 光发电管理、用户侧充电管理及多场景放电运营测试等板块,搭建了钒液流电池测试实验室,涵盖电解液综 合分析、单电堆测试、综合堆叠测试等专项实验室;公司测试中心配置有高低温测试、震动冲击测试、电磁 兼容测试等常规型式试验室,和盐雾砂尘、喷淋等特定性能测试试验室,能够全面支持产品集成选型及研发 过程测试。 (4)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的核心产品数据及知识库 公司坚持持续的研发投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知识产权体系,截至2024年底,拥有400项授权专利 (含发明专利108项)和183项软件著作权,其中2024年度新增专利44项(含发明专利14项)和软件著作权11 项;2024年新增申请专利45项。长期稳定的研发投入,使得在轨道交通基础设备监测、环境监测、通信信号 电源、水冲洗等领域,涵盖电子电路、软件架构、数据算法、流体控制、可靠性分析等专业方向,公司积累 了海量的过程测试数据及成熟的技术构件,高质量的研发知识库,能够极大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 并确保公司产品中的自研比例,稳定公司整体经营的毛利率水平。 2、以满足客户当前及未来需求为目标的持续创新能力 满足客户当前及未来需求一直是公司持续创新的根本目标。在研发方面,秉承着“应用一代、开发一代 、研究一代”的创新路径,针对监控产品线的产品逐步由在线监视与测量,向数据的智能分析升级,由故障 报警功能向异常预警功能升级,由局部数据分析向海量大数据分析升级,由单一网络平台向具备国密功能的 网络安全平台升级,由人工辅助分析向智能AI分析升级;运营管理产品线逐步向涵盖全过程、自动化、智能 化升级;运维信息化及运维装备产品逐步向全流程数据化、自动化、智能化升级。在项目交付及市场管理方 面,持续优化调整内部组织架构,根据不同产品和项目特点,分别设置属地化子公司、交付项目部、区域维 护项目部、产品代维项目部等,提高项目交付效率和质量,始终保持优质的客户服务和市场反应能力。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