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普利特(00232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324 普利特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锂离子电池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改性塑料行业(行业) 63.28亿 76.11 11.80亿 95.67 18.64 新能源电池行业(行业) 19.86亿 23.89 5338.98万 4.33 2.69 ───────────────────────────────────────────────── 通用改性材料类(产品) 38.00亿 45.71 6.12亿 49.65 16.11 工程改性材料类(产品) 16.30亿 19.60 4.12亿 33.44 25.30 三元圆柱锂离子电池(产品) 11.74亿 14.13 5299.78万 4.30 4.51 其他类(产品) 9.40亿 11.31 1.52亿 12.31 16.14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产品) 7.39亿 8.89 53.17万 0.04 0.07 镍系电池(产品) 2721.22万 0.33 99.06万 0.08 3.64 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产品) 326.57万 0.04 218.27万 0.18 66.84 ───────────────────────────────────────────────── 国内(地区) 77.04亿 92.67 11.40亿 92.43 14.79 国外(地区) 6.09亿 7.33 9329.74万 7.57 15.31 ───────────────────────────────────────────────── 直销(销售模式) 83.14亿 100.00 12.33亿 100.00 14.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改性塑料行业(行业) 28.85亿 76.93 5.28亿 96.30 18.30 新能源电池行业(行业) 8.65亿 23.07 2027.80万 3.70 2.34 ───────────────────────────────────────────────── 通用改性材料类(产品) 16.20亿 43.20 2.54亿 46.40 15.70 工程改性材料类(产品) 7.58亿 20.21 1.99亿 36.37 26.30 三元圆柱锂离子电池(产品) 5.52亿 14.72 746.20万 1.36 1.35 其他类(产品) 5.24亿 13.99 7997.62万 14.59 15.25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产品) 2.83亿 7.55 709.36万 1.29 2.50 镍系电池(产品) 1125.63万 0.30 -71.84万 -0.13 -6.38 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产品) 108.41万 0.03 61.31万 0.11 56.56 ───────────────────────────────────────────────── 国内(地区) 34.33亿 91.56 4.94亿 90.17 14.39 国外(地区) 3.16亿 8.44 5390.90万 9.83 17.0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改性塑料行业(行业) 66.70亿 76.58 10.65亿 74.11 15.97 新能源电池行业(行业) 20.40亿 23.42 3.72亿 25.89 18.24 ───────────────────────────────────────────────── 通用改性材料类(产品) 33.48亿 38.44 4.91亿 34.14 14.65 其他类(产品) 17.36亿 19.93 1.84亿 12.78 10.58 工程改性材料类(产品) 16.55亿 19.00 4.25亿 29.60 25.70 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产品) 11.65亿 13.38 2.26亿 15.74 19.42 三元圆柱锂离子电池(产品) 7.79亿 8.94 1.04亿 7.23 13.34 镍系电池(产品) 2062.49万 0.24 319.17万 0.22 15.48 聚合物软包锂离子电池(产品) 738.47万 0.08 423.36万 0.29 57.33 ───────────────────────────────────────────────── 国内(地区) 80.18亿 92.06 13.13亿 91.41 16.38 国外(地区) 6.92亿 7.94 1.23亿 8.59 17.85 ───────────────────────────────────────────────── 直销(销售模式) 87.09亿 100.00 14.37亿 100.00 16.5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改性塑料行业(行业) 26.49亿 65.47 4.48亿 71.47 16.92 新能源电池行业(行业) 13.97亿 34.53 1.79亿 28.53 12.81 ───────────────────────────────────────────────── 电池类(产品) 13.58亿 33.54 1.65亿 26.37 12.19 改性聚烯烃类(产品) 12.15亿 30.01 1.82亿 28.98 14.97 改性工程塑料类(产品) 7.82亿 19.33 2.05亿 32.67 26.20 其他类(产品) 4.84亿 11.95 3336.60万 5.32 6.90 改性聚苯乙烯类(产品) 2.09亿 5.16 4172.87万 6.65 19.98 ───────────────────────────────────────────────── 国内(地区) 36.63亿 90.52 5.42亿 86.46 14.80 国外(地区) 3.84亿 9.48 8492.62万 13.54 22.1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6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4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3236.51│ 6.40│ │第二名 │ 49058.96│ 5.90│ │第三名 │ 32109.29│ 3.86│ │第四名 │ 27136.48│ 3.26│ │第五名 │ 25061.91│ 3.01│ │合计 │ 186603.16│ 22.4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1.0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3.81%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2876.71│ 16.54│ │第二名 │ 32956.48│ 5.30│ │第三名 │ 28567.05│ 4.59│ │第四名 │ 28241.25│ 4.54│ │第五名 │ 17650.63│ 2.84│ │合计 │ 210292.12│ 33.81│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报告期内行业情况 (1)改性材料行业 报告期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积极培 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方面,加快前沿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中提到, 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 略产业快速发展。新材料技术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随着计算模拟、合成生物学等新一代技术的 突破,提供关键原材料的新材料产业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期。 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来看,市场对新 材料的需求将不断增加。报告期内,信息技术呈现“智能化、量子化、融合化”的特征,生成式AI进入3.0 时代;新能源汽车年销量达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轨道交通呈现高速化、智能化、绿色化三大特征 。在政策及技术推动的背景下,下游产业国产替代和制造业技术迭代升级带来的新增需求,有望带动新材料 行业不断打开增长空间。 报告期内,改性材料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2024年产量已突破3000万吨,改性化率从2010年的16 .2%提升至2024年的近30%,预计202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随着新技术的突破和新应用场景的出现,对 改性材料的需求显著增加。从传统家电到智能家电,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从扫地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应 用场景的升级对高性能材料的要求在不断提高,改性材料行业将朝着轻量化、高性能化、功能集成化、绿色 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2)ICT材料行业 报告期内,ICT行业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技术创新与数字化转型成为核心驱动力,各领域加速融合 发展。5G深化应用,5G-A技术拓展及6G前瞻布局;AI大模型持续突破,赋能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的智能 化转型;低空智联网助力低空经济发展,保障物流、城市治理等应用。 报告期内,ICT行业在技术创新、市场规模、应用拓展和竞争格局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未来的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随着新的高频高速技术的突破和普及,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者对智能设备需求的增加, 推动消费端ICT市场快速增长。人工智能和AI大模型持续迭代突破的背景下,推动云计算和大数据等领域的 发展,进一步加速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几年,AI大模型、6G、物联网、脑机接口等新兴技术将继续 推动ICT行业的发展。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新发布的报告,2024年,中国的企业级ICT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2693.6亿美 元,同比实现11.7%的增长。其中ICT材料的需求不断提升,在通信领域,ICT材料广泛应用于通信设备制造 ,如光纤、电路板、集成电路等,为6G等通信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持;在消费电子领域,智能手机、平板电脑 、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产品依赖于ICT材料的不断创新,如半导体材料性能的提升、新型显示屏材料的应 用等;在汽车和工业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和工业4.0的发展,ICT材料在汽车电子、智能驾驶、工业自动化 等方面的应用不断增加,如汽车中使用的传感器、控制器等。 (3)新能源行业 报告期内,中国能源转型推动清洁能源发展驶入快车道,新能源行业在政策、技术、市场的多重驱动下 ,实现了规模与质量的双重飞跃。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表现亮眼,市场规模持续扩大,渗透率达到40.9% ;全球电动工具出货量同比增长24.8%,达到5.7亿台;2024年中国储能新增并网项目规模达44.6GW/111.6GW h,同比增长115%。 报告期内,新能源电池细分领域加速发展,在小动力电池方面,随着电动工具的无绳化和锂电化趋势加 速,电动工具市场对小圆柱电池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电池性能和满足更多的应用场景,全极 耳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电池结构设计,逐渐成为圆柱电池升级的重要方向;在储能电池方面,随着储能市场延 续上年热度,工商业、数据中心等应用场景的涌现,储能电池的需求不断提升。但随着市场新进入者的增多 ,行业洗牌加速,各厂商通过技术创新与全球化布局应对挑战,通过大容量电芯的加速普及,推动储能系统 降本。 报告期内,电池市场需求已转向高安全和高容量并存的阶段,新技术持续突破,众多电池厂商陆续推出 半固态电池产品和固态电池的规划路线,同时继续加强上下游企业的合作,加速固态电池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钠离子电池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取得显著进展,首款钠电池量产车型已完成交付,钠离子储能项目已完 成落地,未来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关键技术指标将不断提升。 未来,新能源行业将继续围绕技术创新、全球化布局及绿色可持续发展深化发展,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 能源结构中的核心地位。储能将在电力系统稳定性、可再生能源消纳及新兴市场能源普惠中发挥更关键作用 。 2、公司的行业地位 (1)改性材料业务 公司深耕改性复合材料行业三十多年,已成为改性材料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上海青浦、上海金山、浙 江嘉兴、重庆铜梁、湖北武汉、广东佛山、美国南卡州等共11个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其中在建基地5个, 预计年产能达到71万吨。 在技术积累方面,公司在轻量化材料、电气化材料、智能化材料等方面持续进行研发和产品迭代升级。 在轻量化材料领域,尤其是以塑代钢材料方面不断获得技术突破,在行业内处于领先地位;在电气化材料方 面,公司依靠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新能源车三电系统完整的材料解决方案;在智能化材料方面,公 司针对智能驾驶相关热塑性高分子材料的终端需求,持续研究可用于相关领域的材料方案,或为新能源车企 提供全新的造型设计思路,并开发相关市场应用。未来公司将会继续不断创新和开拓,以期在汽车材料行业 实现更大的发展。 在下游客户方面,公司不断深耕技术积累和市场开拓,进一步拓展了国内外多家主机厂客户,并提供产 品服务。公司是多家主机厂的主要材料供应商,其中传统车企包括宝马、奔驰、奥迪、大众、通用、福特、 奇瑞、吉利、上汽、长安、长城、江淮、北汽等;新能源品牌包括比亚迪、赛力斯、广汽埃安、蔚来、理想 、小鹏、零跑等。在车用改性材料方面,公司已成为国内改性材料行业领军企业之一。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 汽车市场,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公司产能,开拓下游客户,增加产品市占率。 在新质生产力方面,公司目前的改性PEEK、改性PPS、改性PA、热塑性弹性体等材料,可用于机器人等 相关行业;碳纤维增强系列材料、PC合金等材料可用于低空飞行等相关领域。在上述等新兴市场,公司正在 积极与下游客户进行验证,部分产品实现小批量供应。 (2)ICT材料业务 公司于2007年布局LCP产业,是国内首家LCP树脂聚合产业化企业,2018年开始着力研发LCP薄膜产品,2 019年布局LCP纤维产品并与核心客户共同申请专利。公司LCP树脂布局涵盖Ⅰ型、Ⅱ型、Ⅲ型树脂,实现注 塑级、薄膜级、纤维级树脂全覆盖;公司的LCP薄膜全系列产品目前均已达到可量产状态。公司目前是全球 唯一一家同时具备LCP树脂合成、改性、薄膜和纤维技术以及量产能力的企业。公司目前具备稳定生产可以 对标日本宝理塑料株式会社和塞拉尼斯公司的树脂技术能力,同时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系列树脂。 公司不断强化从LCP树脂到薄膜再到纤维产品全产业链的专利保护,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充分发挥 自主知识产权优势,促进技术创新,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公司的LCP技术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持有美 国PCT专利,授权发明专利14项,正在申请发明专利13项,实现LCP专利从树脂合成、改性、薄膜、纤维的全 覆盖。公司经过17年自主开发及产业整合,在LCP领域实现全产业链布局,目前具有每年4000吨LCP树脂聚合 产能、5000吨LCP共混改性生产能力,300万平方米LCP薄膜生产能力,以及1000吨(1000D)LCP纤维的生产 能力。 在应用场景方面,公司LCP产品主要应用于以高频高速信号传输为核心的通信和信号信息传输等产业中 ,随着新一代通信产业的建设和推广,公司LCP产品将在6G、消费电子、汽车毫米波雷达、AI、脑机接口、 低轨卫星等有着更广泛应用需求。在下游客户验证方面,公司与电子通信行业相关客户验证进展顺利,预计 2025年可实现批量化交货。同时公司LCP产品与国内外多家汽车电子、卫星通讯、医疗、脑机接口等相关领 域客户进行对接和验证工作。 (3)新能源业务 公司2022年收购海四达电源,形成“新材料+新能源”双轮驱动的经营模式。海四达电源成立于1994年 ,专注电池研发31年,是国内最早的二次电池研发与生产企业,覆盖关键材料、电芯、BMS和系统集成等核 心技术,目前拥有圆柱年产能2.83GWh、方形年产能12.49GWh,合计年产能15.32GWh。 在小动力圆柱电池方面,公司的圆柱产品围绕高容量和高倍率展开研究,目前高容量电池18系容量已达 3.5Ah,21系容量已达5.6Ah;高倍率电池聚焦全极耳工艺的发展,目前可支持实现10分钟80%SOC的超级快充 。同时产品在补锂技术应用方面取得突破,全极耳结构创新和工艺创新有实质进展,三款全极耳电池即将进 入量产阶段。目前客户群体主要有TTI、百得、博世、CPI、泉峰、美的、科沃斯、BISSELL、ITW、SIGNIFY 、KINGFSHER、BMZ、WALMART等国内外电动工具及智能家电客户。 在储能电池方面,公司业务板块形成了涵盖方形电芯到模组PACK再到系统的全产业链模式,构建了全系 列的储能产品矩阵,包含室外光伏、铅替系列产品、通信后备电源系统、户用储能系统、工商业储能系统、 集装箱储能系统,提供从系统设计、安装施工、合规和许可、运营维护值得信赖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储能客 户群体主要有国家电网、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铁塔、EXICOM公司、大秦股份、沃太能源、微慕科技、 德业股份、AR、EM、安克创新、中兴通讯、烽火通讯、欣旺达等新能源储能及智能电网客户。 在钠离子电池方面,公司钠电产业化进程加速,在产品认证体系方面,多款钠离子电芯及模组获得UL、 TUV、IEC等权威认证,并通过下游头部客户的广泛应用与验证;在产品矩阵方面发布了全新聚阴离子系列钠 电,上市发布了46145-15AH、71173208-160AH两款新型钠电产品,以及50160118-50AH进入中试阶段;在市 场应用方面,凭借聚阴离子材料体系在循环寿命和安全性、工作温度范围、倍率性能方面具备显著的差异化 优势,广泛运用在储能、备电、启停、特种车等领域。2024年度战略合作取得标志性进展:在特种车领域与 全球头部客户日本小松工程机械制造商率先发布首款钠电叉车,并亮相日本国际物流综合展;与中联重科展 开联合开发,推动钠电在特种车领域的创新应用。此外,公司钠电产品在沃达丰、中国移动、中国电信等全 球头部运营商获得了实证应用,并成功获得中兴通讯供应商CODE。预计公司钠离子电池将在各相关应用领域 获取的订单数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固态电池方面,公司将固态电池的研发和产业化作为公司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方向,与固态电池头部 企业卫蓝新能源展开合作,共同为新型固态电池及系统结构件材料的研发提供支撑,抢占固态电池新赛道, 加快固态电池产品推出和应用落地、加速培育新能源产业新质生产力并打造新能源领域更多增长路径,目前 半固态电池已处于量产阶段。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高分子新材料产品及其复合材料,以及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系统集成等 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公司业务板块主要分为三大方向:改性材料业务、ICT材料业务和新能源业务 。 (1)改性材料业务板块 改性材料业务板块主要产品包括通用材料类(改性PP、改性ABS、改性PS,改性PE等),工程材料类( 改性PA、改性PC/ABS、改性聚酯类等),特种工程材料类(改性PEEK、改性PPS、改性PPA、改性PPO等), 主要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航空航天、二轮车、动力和储能系统、低空飞行、机器人等领域。 (2)ICT材料业务板块 ICT材料业务板块主要围绕高分子液晶聚合物(LCP)的合成和应用展开,LCP材料属于特种工程材料, 具体包括LCP树脂、LCP复合材料、LCP薄膜、LCP纤维,主要应用于ICT相关行业,其中LCP复合材料应用于高 频高速连接器、散热风扇等,LCP薄膜应用于柔性电路板基材、耳机振膜等,LCP纤维应用于高速电路板基材 、线缆绳索等。 (3)新能源业务板块 新能源业务板块主要从事三元锂离子电池、磷酸铁锂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其系统等的 研发、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企业,产品可用于电动工具、智能家电、通信、储能、二轮车、低空飞行、轨道 交通、航空航天、数据中心、算力中心、工程机械、电动船舶等领域。 2、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1)改性材料及ICT材料业务 公司采取集中采购的模式,由公司的集团采购部负责统一采购,具体模式如下:集团采购部广泛收集市 场信息,优选确定合格供应商后,根据公司销售订单确定采购需求计划,拟定采购合同并向供应商采购,质 检部门对来料检验合格后,最终由仓库验收。具体如下: ①供应商的选择 采购部门广泛收集市场信息,根据市场情况和公司的实际需求寻找合适的供方,并定期对供应商评审考 核。根据供应商的公司规模、产品价格、产品质量、付款账期及服务质量等指标对其进行等级评定,确认材 料的性能指标是否满足质量使用要求,以及评审供方生产过程是否符合质量控制体系要求,以确定每类原材 料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供应商以降低采购成本,保证长期稳定供货,并在售后服务上得到更有力地保障。 ②采购流程 采购需求计划根据销售订单由ERP系统自动生成;采购部根据物料的名称、数量、技术要求、交货期等 指标选择合适的供应商进行询价,确定供应商,拟定采购合同;质检部门对来料检验合格后入仓库;财务会 计部按照采购合同的付款方式审核付款。 公司采用战略采购和比价采购两种模式: ①战略采购:采购部通过收集市场信息结合经验判断,对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未来走势做出分析。公司管 理层根据价格趋势采取提前采购或者缩短采购周期等手段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②比价采购:随着技术水平和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在确保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采购物流部通过寻 找性能相似、价格更低的新材料作为替代材料,以降低原材料成本。 2)新能源业务 海四达电源采购模式如下: 海四达电源生产的电池的主要原材料(三元材料、磷酸铁锂、铜箔、石墨、电解液、隔膜等)和绝大部 分辅助材料(导电剂、添加剂等)系向国内外生产厂商直接采购;钢壳基带、粘结剂等部分辅助材料系向代 理商采购。公司通过供应商基本信息调查、评估,原材料样品检测或试生产,生产现场审核、评价(适用于 直购厂商)等环节认证合格供应商,对原材料质量、技术性能、交付能力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全面控制,选择 合适的供应商并逐步形成了长期合作供应商体系。采购部定期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考评和分级管理,并在合格 供方矩阵中通过竞价,招标等方式优选最优性价比的供应商作为主供应商和战略供应商。 对于日常普通原材料采购,具体有以下步骤:制造管理部制定原材料需求信息、仓库根据实际库存和安 全库存确定原材料采购数量、采购部制定采购计划。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建立了定价公式,基于定价公式同时 结合市场情况进行价格谈判。模式主要有参照“材料成本+制造费用+运输费用+毛利”或以大宗商品市场价 格基础上谈判确定,其中原材料成本根据市场价格适时动态调整,主要价格谈判的空间就是除材料之外的降 本模块;同时采购部会根据主要材料的走势(如单边上升)会适时采取战略采购来降低采购成本,在原材料 单边下降通道中会采取刚需采购策略。 (2)生产模式 1)改性材料及ICT材料业务 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保证一定的安全库存的前提下,根据客户订单安排生产计划,有 效控制原材料的库存量和采购价格,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最大限度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此外,对聚丙烯 等公司使用量较大的原材料,公司会根据材料价格变动而适量备货,以备生产所需,也可以在客户有特定需 求且价格合适时直接销售。 2)新能源业务 海四达电源生产模式如下: 海四达电源主要产品形式为锂离子、钠离子和镍系单体电池及其组合电池。对于标准化产品(部分单体 电池),海四达电源根据年度、季度、月度销售计划,并结合实际生产能力编制相应生产计划、物料计划、 出货计划,组织安排生产和出货;对于非标准化产品(如组合电池)则需依据客户特定需求进行个性化设计 、定制,并在接受订单后按客户确定的产品规格、供货时间、质量和数量及时制订计划并组织生产。海四达 电源产品以自主生产为主,但在需求旺季或订单量大、交期短、产能短期无法满足及其他产能受限等情况下 ,部分产品会通过外协或外购方式进行生产。未来,随着海四达电源产能得到补充,外协、外购的情况将得 以减少。 (3)销售模式 1)改性材料及ICT业务 公司具体销售模式为:公司每年度制定销售目标,按月由客户经理与客户进行沟通,了解客户月度计划 ,及时提交相应的采购计划,按需生产,并为客户提供全面周到的售后服务,此外,对于聚丙烯系等原材料 ,作为大宗石化产品,公司既可以自用也可以在市场有需求的时候向其他客户直接销售。对于长期合作客户 ,其付款方式给予一定信用期间(账期)和信用额度,公司总体给予客户账期在30—90天;对于新客户,采 用现款方式。公司在发出产品,且对方签收后,确认销售收入。 2)新能源业务 海四达电源销售模式如下: 海四达电源采取直销模式将产品销售给客户。海四达电源销售的步骤主要分为:合同签订和管理、产品 定价、售后服务等,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①合同签订和管理 海四达电源通过各类专业展会及网络平台建立销售渠道、拓展销售网络。海四达电源采用VCS客户管理 办法,对VCP价值创造计划、CRP客户关系计划、友商信息进行定期分享和回顾;对于标准化电池产品,采用 “一对一营销”和“精细营销”的模式量化管理企业市场、销售及服务过程,实现业务部门、生产部门及战 略合作伙伴的协同工作;对于非标准化产品,销售订单主要通过“一对一”谈判方式取得,实施“顾问式营 销”策略,根据客户对产品的技术要求和其他需求特性,共同开发适用电池产品。 ②产品定价 海四达电源根据主要原材料价格波动及工艺调整适时修正产品售价。公司销售部在授权范围内与各类客 户开展商务谈判并签订合同,以确定最终价格条款。 ③售后服务 客户对电池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要求非常高,海四达电源为该类客户专门组建了专业的售后 支持团队,为客户提供即时响应的售后服务。 3、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深耕新材料行业三十多年,依靠产品性能、品牌效应等优势,在通讯、电子、汽车等行业积累了大 量的产业和客户资源;在资本市场、企业资本运营及投融资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资源与实力。为拓宽自 身实力,充分发挥公司的优势,2022年上市公司通过对海四达电源的战略重组新增了新能源业务板块,并在 2023年对其增资8亿元。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分为改性材料、ICT和新能源三大板块。改性材料方面,公司作 为国产改性材料的领军企业,是各大汽车主机厂改性材料的首选供应商。公司近些年重点布局了新能源汽车 市场板块,积极开拓新能源主机厂市场份额。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和国产汽车主机厂份额的快速增加 ,公司改性材料产能供不应求,公司积极投资建设多个新材料生产基地,为更多的下游主机厂提供改性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产能5万吨,在建产能23万吨,目前公司拥有全球11大新材料生产制造基地,其中天津1 5万吨的新材料工厂预计2025年底实现投产。随着公司新材料业务新增产能建成投产,公司汽车材料业务将 有望继续快速稳定增长。同时在机器人、低空飞行等新兴市场方面,公司多年战略性布局的特种工程材料和 碳纤维复合材料,正在积极与客户进行产品的前端设计与开发验证工作。 ICT材料方面,公司LCP产品主要包括LCP树脂、LCP复合材料、LCP薄膜、LCP纤维。公司LCP复合材料的 下游市场主要为连接器,国补政策叠加消费电子市场的复苏,将带动下游精密零部件市场对公司LCP复合材 料的需求增加;随着新一代通信产业的建设和推广,公司LCP产品将在6G、消费电子、汽车毫米波雷达、AI 、脑机接口、低轨卫星等有着更广泛的应用需求。报告期内,公司正全面与核心客户们推进LCP薄膜在各个 领域的验证和批量应用,LCP业务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新能源业务方面,海四达电源扩产项目持续落地,新增产能将进一步提升公司电动工具和储能等市场的 市占率,扩充公司电池在储能行业的应用需求。同时公司积极推动研发在安全、低温和倍率更优于锂离子电 池的钠离子电池,目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