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新纶科技(002341)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341 ST新纶 更新日期:2024-08-2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功能材料业务、洁净室工程与超净产品业务、智能模塑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行业) 5.50亿 82.97 7301.50万 94.42 13.28 非材料行业(行业) 1.13亿 17.03 431.75万 5.58 3.82 ─────────────────────────────────────────────── 新能源材料(产品) 3.94亿 59.43 5515.25万 64.11 14.00 光电材料(产品) 1.56亿 23.54 2002.80万 23.28 12.84 净化工程(产品) 7634.27万 11.52 1085.10万 12.61 14.21 其他(产品) 3654.84万 5.51 --- --- --- ─────────────────────────────────────────────── 国内销售(地区) 6.54亿 98.60 7917.61万 100.00 12.11 国外销售(地区) 926.72万 1.40 --- --- ---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6.63亿 100.00 7733.25万 100.00 11.6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2.22亿 73.29 2243.40万 97.30 10.11 非材料(行业) 8086.46万 26.71 62.27万 2.70 0.77 ─────────────────────────────────────────────── 新能源材料(产品) 1.42亿 47.04 1346.27万 58.39 9.45 光电材料(产品) 7741.87万 25.57 785.40万 34.06 10.14 净化工程(产品) 5228.03万 17.27 428.51万 18.58 8.20 精密制造业务(产品) 1922.44万 6.35 -752.71万 -32.65 -39.15 其他(产品) 609.86万 2.01 261.56万 11.34 42.89 个人防护用品(产品) 535.13万 1.77 --- --- --- ─────────────────────────────────────────────── 国内收入(地区) 2.96亿 97.68 2310.32万 100.00 7.81 国外收入(地区) 702.56万 2.32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行业) 5.36亿 54.78 1.29亿 91.75 24.03 非材料行业(行业) 4.43亿 45.22 1159.09万 8.25 2.62 ─────────────────────────────────────────────── 新能源材料(产品) 3.91亿 39.94 9551.33万 65.40 24.43 净化工程(产品) 2.25亿 22.98 3401.84万 23.29 15.12 精密制造(产品) 1.51亿 15.39 -1395.65万 -9.56 -9.26 光电材料(产品) 1.45亿 14.84 3047.85万 20.87 20.98 其他(产品) 4461.94万 4.56 --- --- --- 个人防护用品(产品) 2235.30万 2.28 --- --- --- ─────────────────────────────────────────────── 国内销售(地区) 9.57亿 97.79 1.33亿 94.87 13.92 国外销售(地区) 2159.75万 2.21 --- --- ---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9.79亿 100.00 1.40亿 100.00 14.35 ─────────────────────────────────────────────── 截止日期:2022-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新材料(行业) 2.68亿 53.68 7215.85万 86.02 26.88 非材料(行业) 2.32亿 46.32 1173.09万 13.98 5.06 ─────────────────────────────────────────────── 新能源材料(产品) 1.96亿 39.29 5328.44万 63.52 27.12 净化工程(产品) 1.07亿 21.49 1597.00万 19.04 14.86 精密制造业务(产品) 8457.35万 16.91 -1102.03万 -13.14 -13.03 光电材料(产品) 7195.50万 14.39 1887.41万 22.50 26.23 其他(产品) 2832.80万 5.66 --- --- --- 个人防护用品(产品) 1130.09万 2.26 --- --- --- ─────────────────────────────────────────────── 国内收入(地区) 4.84亿 96.70 8338.74万 99.40 17.24 国外收入(地区) 1650.93万 3.30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0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1.3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115.77│ 10.73│ │第二名 │ 5147.53│ 7.77│ │第三名 │ 3126.86│ 4.72│ │第四名 │ 2760.57│ 4.16│ │第五名 │ 2652.79│ 4.00│ │合计 │ 20803.52│ 31.3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3.0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洛阳万基铝加工有限公司 │ 4446.02│ 7.29│ │昆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 4328.08│ 7.10│ │深圳市新拓创星科技有限公司 │ 2751.10│ 4.51│ │希比希(上海)贸易有限公司 │ 1476.46│ 2.42│ │双日(上海)有限公司 │ 1052.64│ 1.73│ │合计 │ 14054.30│ 23.0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3-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以高端精密涂布技术为核心,主要业务涵盖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固根 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国家产业政策为导向,以破解新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难题为目标,致 力在高分子新材料产业实现全面国产化替代和技术升级。 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的终端客户所属行业为新能源汽车、储能及消费类电子行业,光电材料业务终端客 户所属行业为消费类电子行业。公司主要业务所处行业情况如下: (一)行业分析 1、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 自2015年起,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连续九年位居世界第一,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 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5.8%和37.9%,新能源乘用车2023年销 量占乘用车总体销量的34.7%。同时,新能源汽车出口也增长迅猛,全年出口量为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根据工信部组织行业机构、研究机构、行业协会调研结果,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150万辆左右 的规模,预计增长约20%。 据高工产研(简称GGII)统计,2023年中国电力储能锂电池出货量达167GWh,同比增长81.5%。电力储 能市场,在2023年呈现“国内+海外”双轮驱动的特点。头部企业2023年出海动作频繁,GGII预计美国2025 年后锂电池新建产能将陆续落地,整体至350GWh以上,短期内由于美国本土产能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电池需 求,仍将以中国锂电池企业供应为主。 在液态锂电池性能逐渐达到上限的情况下,行业普遍认为,安全性和能量密度更高的固态电池是下一代 电池体系的升级方向。不过目前,固态电池行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和成本难题亟待攻克,卫蓝新能源、 清陶能源和赣锋锂业等多家企业选择了产业化较为容易的半固态电池作为过渡阶段产品,作为过渡的半固态 电池已具备量产条件。而锂电池三种封装技术路线中,软包电池的形状设计灵活、能量密度高,符合动力锂 离子电池高能量高密度的发展趋势,是固态电池封装技术路线的重要选择,半固态、固态电池封装用铝塑膜 有望成为锂电池封装铝塑膜的下一个增长点。 2、消费电子行业 消费电子以手机、平板电脑和可穿戴终端为代表。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持续下 滑。据IDC数据,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为11.7亿台。但2023年下半年,智能手机 市场需求有所好转。据IDC数据,2023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3亿台,同比增长8.5%,高于7.3% 的增长预期,进一步显示出稳定和复苏的迹象。虽然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仍显疲软,但折叠屏手机细分领域显 示出强劲的增长预期,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的最新报告,2023年折叠屏手机出货量约为1590万部,同比 增长25%。同时据IDC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折叠屏手机出货量为710万部,较2022增长114%。折叠屏手机市 场继续快速增长,再加上新一代AI手机的推出将持续刺激智能手机的需求。 在消费电子上游产业中,材料领域一向是国内厂商的短板,目前外资厂商在消费电子材料领域占据了80 %以上市场份额。国内品牌以往在材料领域更依赖国外厂商,使用国产材料的比例甚至低于外资品牌。但在 科技战、贸易战背景下,国内厂商越来越注重供应链安全,越来越注重国产化带来的高性价比,国内品牌终 端的市场占有率和材料国产化率在不断提升,市场空间巨大。 同时,消费类电子功能器件的精密制造行业集中度高,客户粘性强,产品大多属于定制化产品,产品的 交期短、要求高、种类多。智能手机厂商会选择与入库供应商深度绑定,同时,对于智能手机厂商来说,新 品未正式发布前,对产品的造型、性能等具有严格的保密要求,一般只会选择少数供应商,因此供应商的研 发、响应能力以及产品的质量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1、新能源材料所处行业地位 2020年国务院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要加快固态动力电池技术研 发及产业化。这是我国首次将固态电池研发上升到国家层面。为鼓励技术创新,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 政策支持相关企业围绕全固态电池技术攻关,蔚来、长安、比亚迪、吉利、上汽、广汽、长城、岚图、赛力 斯等,均在加速布局固态电池技术路线,旨在抢占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制高点。根据高工锂电的预测报告 ,2024年将是固态电池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预计全年装机总量将历史性地突破5GWh大关。这一里程碑 式的转变,将深刻影响电动车、储能及其他高科技领域的能源解决方案,进一步推动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升级 和转型。 公司并购日本凸版印刷和日本东洋制罐的合资公司T&T铝塑膜业务后迅速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自 主研发了几十项铝塑膜相关的专利技术,其完整全面的专利包、先进的日本进口定制化设备、独特的工艺技 术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及品质,奠定了公司的行业地位,公司的客户涵盖LG、比亚迪、ATL、孚能、锂威、冠 宇、万向、赣锋等众多国内外锂电池头部企业。随着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储能及固态电池领域的软包动力电 池需求快速增长,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和储能领域的铝塑膜产品国产化替代的需求将越来越强烈,公司积极利 用自身优势促进原材料的国产化,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固态电池市场动向,积极进行产品研 发、专利技术及市场渠道的布局,与日本凸版印刷联合开发可应用于全固态锂电池的新一代铝塑膜封装材料 ,在新产品研发和迭代方面保持竞争优势。 2、光电材料业务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光电材料业务投资建成世界一流的涂布产线,打造了业内一流的研发、制造、销售团队,与国内外 的企业及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对标行业龙头企业产品,实现了包括光学胶带、OCA光学胶、精密涂 布液的自主研发和量产供货,自主研发生产的盲孔OCA、水滴OCA、折叠OCA、支撑膜等多项核心光学材料、 柔性显示屏用材料产品打破了国际巨头的垄断,已经向国内主流终端及显示屏厂商供货,产品性能获得一众 客户的充分认可。面对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公司调整发展策略,聚焦国内厂商,继续加强与小米的战略合 作关系,多款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同时公司以新能源材料业务为支点,基于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积累的客户 资源和在消费电子领域胶水、膜材等材料方面的产品研发能力,积极推进相关新材料产品进入汽车电子领域 。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3年公司新材料聚焦发展战略再进一步,新材料业务经营指标趋于向好,以新能源锂电池铝塑膜、光 电显示材料等为代表的新材料业务收入占2023年度营业收入的82%。公司在销售、研发、生产、供应链等各 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为客户提供具有绝对性价比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一)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把握住202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机会,积极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采取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与国内外主流新能源锂电池厂商LG、比亚迪、孚能、巨湾、冠宇、ATL、锂威、 万向、赣锋等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进入国内龙头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并实现大批量供货。同时积极推进 原材料和生产设备的国产化,实现降本增效,提高核心竞争力,保持了行业地位; (二)光电材料业务及时调整策略,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工艺积累,紧盯国产化替代的市场需求,积 极开拓在国内主流厂商的产品验证,多款核心产品如盲孔OCA、水滴OCA、支撑膜、折叠OCA、折叠保护膜等 成功打入国内主流终端厂商和屏厂的供应链,同时巩固了与小米的战略合作关系; (三)公司加紧华南基地-珠海工业园的产能建设,珠海工业园一期主体厂房已于2023年底前完工封顶 ,计划2024年3季度达产,为新能源材料及光电材料业务后续的放量供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公司在聚焦新材料业务的同时也面临着非材料类业务战略性收缩,公司整体营业收入规模较上年同比有 所下降、整体毛利率受市场价格波动及公司市场竞争策略调整等方面因素影响而同比降低。但公司在销售、 研发、制造、供应链等各个方面采取积极的措施降本增效,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3亿元,同比减 少约32%,实现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9.47亿元,全年业绩亏损同比收窄减亏约23%。具体业务情况如下 : (一)新材料业务 1、新能源材料业务 主要产品及用途:公司在新能源材料行业主要从事新型高分子复合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外包装材料--铝塑 复合膜研发、生产、制造及销售,系公司2016年并购世界五百强企业日本凸版印刷旗下铝塑膜业务后发展而 成,铝塑膜是软包装锂电池电芯封装的关键材料,起到保护内容物的作用。其在阻隔性、冷冲压成型性、耐 穿刺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方面均有严格要求,已被广泛用于方形内置式电芯及新能源动力电芯、储能电 芯的生产中,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消费类电子以及储能领域。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2023年公司新能源材料业务把握住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增长的机会,积极应对激 烈的市场竞争,采取有效的市场竞争策略,不仅成功进入国内龙头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实现批量供货,还是国 内唯一的一家同时向国内外软包动力电池头部企业供货的铝塑膜厂商。公司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能够快 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产品与服务方案。公司拥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严苛的品质管控措施,使得公司产品 能够满足较高的行业要求,获得各业务领域内客户的认可,与客户之间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新能源材 料业务的运营主体已荣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 2、光电材料业务 主要产品及用途:光电材料业务包括电子功能材料及光电显示材料。电子功能材料产品包括盲孔OCA、 水滴OCA、折叠OCA等高端OCA、支撑膜、透明及彩色防爆膜、OLED相关柔性材料、耐跌落抗冲击泡棉框胶等 ,可以实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汽车电子、触控设备等各功能模块或部件之间黏结、防震、保护、散热、 防尘、绝缘等功能。光电显示材料主要产品包括CPI膜、COP膜和TAC膜等主要用在折叠屏、偏光片等显示结 构中的高端光学显示材料产品,产品最终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可穿戴设备等消费类电子领域。 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光电材料业务凭借持续的研发投入和工艺积累,紧盯国产化替代的市场需求,积 极开拓在国内主流厂商的产品验证,多款核心产品如盲孔OCA、水滴OCA、支撑膜、折叠OCA、折叠保护膜等 打入国内主流终端厂商和屏厂的供应链,支撑膜产品还成功替代海外竞品成为国内某头部屏厂核心Tier1供 应商。公司OCA产品极具性价比,随着OCA产品国产化替代趋势越来越明显,得益于以小米、OPPO、VIVO为代 表的国内终端手机厂商的大力导入与扶持,公司OCA光学胶类产品已进入京东方、天马、华星、维信诺供应 链,并形成批量供货。 (二)公司的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 公司设有技术运营中心,建立了科学合理的研发流程,以客户需求及市场预测为导向,在收集整理市场 需求信息、技术自身发展信息的基础上,进行新产品研发设计及新材料领域技术的前瞻性布局。同时,公司 通过与终端客户的直接交流和个性化需求分析,参与并配合终端客户的新产品研发,实现了的与终端客户联 合研发,根据终端客户对新产品性能、技术指标等要求,通过不断的测试、打样等研发活动,为客户的产品 需求提供最具可行性的材料解决方案。 2、采购模式 公司设有供应链管理中心,打造了低成本、高品质、快速响应的供应链中台,建立了完善的供应商管理 制度和评价体系,在满足生产需要和质量标准的同时,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并合理控制整体采购成本。 3、生产模式 公司设有材料制造中心,实行“以销定产、以需定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以保证生产计划与销售情况 相适应。生产管理部门根据销售部门提供的销售计划和销售订单,结合产品库存情况、产能情况制定具体生 产计划。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流程管理,监督安全生产,组织部门的生产质量规范管理工作。 质量控制贯穿于产品生产、库存和销售全过程。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部门紧密配合,确保降低因客户订单 内容、需求变动以及交期变动、产销不平衡等原因而造成的损失。 4、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市场部&销售中心,主要采取直接销售给下游客户的直销模式。上述知名厂商会对供应商的主 要资质进行严格审核,如产品质量、研发实力、生产规模等指标,公司根据重点客户的需求进行产品认证。 在合作期间,公司会根据订单进行生产、交货,销售部门进行后续跟踪服务。围绕终端客户新产品对材料的 性能要求开发与销售,使得公司与客户的合作不断加深,粘性不断增强。公司建立了统一的客户报价窗口及 产品报价规范,制定了报价流程,产品报价及销售体系完善。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把握新材料行业发展机遇,在丰富的客户资源基础上,以精密涂布技术为内核,在新材料产业纵深 发展,力争将公司打造成为各个业务环节协调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在客户供应链中具备相 当影响力的新材料服务商。目前已经在技术研发、产业整合、销售网络、客户资源、管理模式等方面形成了 综合竞争优势,具体如下: (一)技术研发及专利优势 公司长期重视研发工作,秉承“应用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的技术方针,在经营过程中培养、引 进了一批技术实力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才。公司坚持以客户需求和技术研发为导向、以自主创新为 驱动的业务模式,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健全的研发体系和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研发队伍。公司已建成多个省 级、市级研发中心及产业孵化平台、一个博士后工作站分站和一个博士后创新基地。公司及下属多家全资子 公司均取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资质。 公司先后与国内外的多家科研院所形成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内外数十家企业建立了技术交流渠道, 已在新能源材料、光电材料的研发与成果转化等领域形成了国内领先的研发能力,拥有相关领域多项专利。 同时公司布局了多项前瞻性技术,为公司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产业链一体化优势 公司充分把握国内新材料行业高速发展机遇,基于与国际一线品牌客户的紧密合作并对下游行业市场和 技术发展趋势密切跟进的基础上,聚焦新材料领域中采用精密涂布技术生产的各类功能性薄膜产品,在产业 链上纵横发展,通过横向整合丰富了产品线,纵向整合打通客户渠道,力争为终端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和服 务。 随着公司战略布局的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一体化的模式将得到加强与深化,客户黏性将进一步增强、市 场销售能力进一步提高,这些将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销售服务网络优势 经过多年沉淀,公司在消费电子行业和新能源行业内积累了大量优质客户资源,与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围绕下游客户集中区,布局华东、华南两大生产基地,力争实现双引擎模式发展。 公司在国内已形成辐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中西部经济区的销售服务网络,依托行业内顶尖的销售 团队,能快速反馈并为区域内的客户提供快捷有效的服务。 (四)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立足服务商的角色,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交付方案,深入剖析客户的关键需求和运用场景,重视与 客户的“联合开发”,将公司的研发活动延伸至客户的新产品开发过程之中,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快速调整产 品设计方案,真正使公司研究开发的项目走在行业需求前端,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此外,部分核心产品 的性能和品质会直接影响终端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相关产品需要经过严格的认证测试环节及较长的 认证周期,认证壁垒较高,因此,客户粘性非常高。 公司下游客户的产品市场占有率高、产品规模较大并且下游行业产业集中度高,公司凭借完善的销售服 务网络、领先的技术优势和稳定的产品品质等优势,开发了一大批优质、稳定的下游客户。公司核心客户优 质稳定,且能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保证了公司未来销售的稳定性。随着所处行业的高速发展和产能的不断释 放,公司必将伴随下游客户的快速成长而成长。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二)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所在的消费类电子行业市场预期依然疲软,但新能源领域仍维持高速增长,公司要抓住产业发展的 大趋势,调整产业战略、加大研发投入、优化客户结构、调整产品类型。公司坚持以创新引领产业可持续发 展,做到“真-真信、真懂、真干,成就客户,挑战不可能,企业家精神”,并且公司及全体员工将为实现 “成为新材料领域数一数二的服务商”的企业愿景而共同奋斗。 1、产业战略:加快产业布局速度,拓展全球产业空间。 在产业布局上,公司积极推动技术创新、配置全球资源、拓展全球供应链,并根据市场拓展节奏,积极 推进国内及海外工厂布局,以满足产能需要。2024年全力保障珠海产业园按计划于3季度点亮投产,2025年 力争实现华东、华南双中心生产基地满产,并筹划在东南亚建立生产基地。同时,在自主研发的基础上,通 过多种方式加速新产品、新技术的引进和融合,紧跟前沿科技的发展步伐,进一步促进自身研发能力的提升 ,保持技术研发的前瞻性和领先性。公司业务坚定不移地聚焦新材料领域,从而提升公司综合竞争力和公司 价值,保持产品的竞争优势和稳固的市场地位,促进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 2、研发战略:研发技术迭代升级,实现从跟跑、并跑、到最终领跑,集中资源解决产品的绝对性价比 问题。 公司在重视研发迭代、工艺创新的同时,把客户需求放在第一位,持续加强与客户的互动交流学习,研 发资源重点投向能够解决客户痛点、推动客户发展的关键项目。同时也时刻关注国际同行,正视自身差距, 严格执行公司研发战略,在胶水、膜材等一系列尖端材料领域,围绕通讯、芯片、新能源、医疗检测等应用 场景,建立丰富的产品体系,形成多场景的基本盘产品布局。 3、客户战略:精准定位战略客户,加快海外国内双增长,实现客户多元化、全球化。 国内市场是公司的粮仓,海外市场是公司的未来。公司各个业务板块结合自身优势,选择具备行业引领 能力的客户企业,形成战略客户基本盘,并确保实现放量突破,真正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同时 要紧紧抓住海外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加大力度开发新的优质客户,推动海外业务加速发展,形成公司新的 增长极。同时,也要注重客户结构的多元化,规避客户过于集中对业务板块发展的制约和风险。 4、产品战略:做大做强现有基本盘产品,不断形成新的基本盘产品。 铝塑膜、OCA、支撑膜是公司目前全力打造的基本盘产品,在巩固现有产品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可应用 在通讯、芯片、光伏及医疗检测领域的新的基本盘产品。 (三)可能面对的风险 1、行业与政策风险 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受到终端需求及政策影响较大,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行业增速 继续放缓、国际环境变化、贸易政策的不确定都有可能对公司新材料业务产能负面影响。 应对措施:为缓解上述风险因素的影响,公司将持续降本增效,同时以新能源材料铝塑膜为支点,推进 新产品在重要客户的认证与合作,加大和国内终端客户的合作力度,并不断为产品开发新的应用领域,从而 提升销售规模。 2、客户认证市场开拓风险 公司各新材料项目的产品大部分为国内首次实现量产,主要竞争对手均为国际知名企业,能否迅速开拓 市场面临一定风险;公司产品涉及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的新能源汽车及光电显示领域,下游客户认证周期长 ,能否快速通过重要客户的认证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应对措施:公司依托多年来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行业高端客户形成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产品良好 市场口碑,发挥研发创新与生产的本地优势,为客户提供快捷方便的差异化、订制化服务;通过对客户需求 的快速反应、新产品的不断开发、产品品质的稳定性,逐步建立品牌优势并增加客户粘性;通过加强各业务 间的协同效应,实现客户和资源共享,推进在重要客户的认证与合作。 3、商誉减值的风险 公司在推进新材料领域资源整合中,收购日本铝塑膜业务,成交价格较账面净资产有一定程度增值,公 司相应确认了商誉。若收购标的未来经营中不能较好地实现收益,那么收购标的资产所形成的商誉将会有进 一步减值风险,从而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2016年铝塑膜业务并购完成后,公司逐步消化吸收日本先进技术,并在常州建设了生产线, 实现产品国产化落地,逐步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服务网络及技术团队,目前项目运营良好。公司未来将做好 并购企业的整合,以研发实力和快速响应能力为基础努力开发新的客户,降低客户集中风险,同时力争与现 有业务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并购标的潜在运营风险。 4、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价格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如果主要原材料价格因宏观经济波动、上下游行业供需情 况等因素影响而出现大幅波动,致使公司无法转移或者消化成本压力,则公司经营业绩短期内将受到不利影 响。 应对措施:公司与主要供应商均已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价格稳定。通过技术 创新、工艺设备流程改造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中的原材料成本占比。同时公司大力推进核心产品的原材料国 产化,降低了原材料的采购成本。 5、逾期风险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的短期借款存在逾期情况。 应对措施:公司正积极与银行协商并筹措资金及时归还上述短期借款,并与银行积极协商存量借款的续 期工作,必要时将采取处置公司资产的方式归还已逾期的短期借款,确保公司稳定运营,切实维护公司和投 资者的利益。 6、汇率风险 公司部分原材料由国外采购并采用外币进行结算。汇率的波动可能对公司的利润造成影响。 应对措施:为减轻上述风险,公司将根据经营情况预测,采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