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385 大北农 更新日期:2025-09-1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动保(行业) 87.64亿 64.63 11.23亿 58.68 12.82
生猪养殖(行业) 34.00亿 25.08 5.57亿 29.10 16.39
其他行业(行业) 7.74亿 5.70 --- --- ---
种子植保(行业) 6.22亿 4.59 --- --- ---
─────────────────────────────────────────────────
饲料产品(产品) 85.99亿 63.42 10.74亿 56.11 12.49
养猪产品(产品) 34.00亿 25.08 5.57亿 29.10 16.39
其他产品(产品) 7.74亿 5.70 --- --- ---
种业产品(产品) 4.77亿 3.52 1.68亿 8.75 35.13
植保产品(产品) 1.45亿 1.07 --- --- ---
兽药产品(产品) 8867.89万 0.65 --- --- ---
疫苗产品(产品) 7563.28万 0.56 --- --- ---
─────────────────────────────────────────────────
华东区(地区) 41.00亿 30.24 5.26亿 27.48 12.83
中南区(地区) 35.99亿 26.54 4.68亿 24.44 13.00
西南区(地区) 18.95亿 13.97 2.21亿 11.53 11.65
华北区(地区) 15.83亿 11.67 2.93亿 15.28 18.49
西北区(地区) 11.98亿 8.83 --- --- ---
东北区(地区) 11.85亿 8.74 --- --- ---
其他区(地区) 15.57万 0.00 --- --- ---
─────────────────────────────────────────────────
直销渠道(销售模式) 75.79亿 55.89 8.98亿 46.88 11.84
经销渠道(销售模式) 59.81亿 44.11 10.17亿 53.12 17.00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动保(行业) 193.60亿 67.30 24.78亿 56.89 12.80
生猪养殖(行业) 62.78亿 21.82 12.43亿 28.54 19.80
种子植保(行业) 16.48亿 5.73 5.37亿 12.32 32.56
其他行业(行业) 14.80亿 5.15 --- --- ---
─────────────────────────────────────────────────
饲料产品(产品) 190.54亿 66.24 23.80亿 54.64 12.49
养猪产品(产品) 62.78亿 21.82 12.43亿 28.54 19.80
其他产品(产品) 14.80亿 5.15 --- --- ---
种业产品(产品) 14.25亿 4.95 4.73亿 10.86 33.18
植保产品(产品) 2.23亿 0.78 --- --- ---
兽药产品(产品) 1.62亿 0.56 --- --- ---
疫苗产品(产品) 1.44亿 0.50 --- --- ---
─────────────────────────────────────────────────
华东区(地区) 86.96亿 30.23 12.61亿 28.95 14.50
中南区(地区) 75.46亿 26.23 9.91亿 22.76 13.14
西南区(地区) 46.46亿 16.15 6.98亿 16.03 15.03
华北区(地区) 31.09亿 10.81 5.02亿 11.53 16.16
西北区(地区) 24.51亿 8.52 5.71亿 13.12 23.32
东北区(地区) 23.19亿 8.06 --- --- ---
其他区(地区) 43.50万 0.00 --- --- ---
─────────────────────────────────────────────────
直销渠道(销售模式) 149.80亿 52.07 18.21亿 41.80 12.15
经销渠道(销售模式) 137.87亿 47.93 25.35亿 58.20 18.3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动保(行业) 93.62亿 71.49 12.17亿 70.95 13.00
生猪养殖(行业) 26.54亿 20.27 3.10亿 18.09 11.70
其他行业(行业) 6.33亿 4.83 --- --- ---
种子植保(行业) 4.46亿 3.41 --- --- ---
─────────────────────────────────────────────────
饲料产品(产品) 92.26亿 70.46 11.69亿 68.15 12.67
养猪产品(产品) 26.54亿 20.27 3.10亿 18.09 11.70
其他产品(产品) 6.33亿 4.83 --- --- ---
种业产品(产品) 3.00亿 2.29 9210.16万 5.37 30.74
植保产品(产品) 1.46亿 1.12 --- --- ---
兽药产品(产品) 7123.47万 0.54 --- --- ---
疫苗产品(产品) 6456.37万 0.49 --- --- ---
─────────────────────────────────────────────────
华东区(地区) 39.31亿 30.02 4.96亿 28.93 12.63
中南区(地区) 35.91亿 27.43 3.94亿 22.99 10.98
西南区(地区) 19.94亿 15.23 2.26亿 13.19 11.35
华北区(地区) 13.41亿 10.24 2.21亿 12.90 16.49
西北区(地区) 12.07亿 9.21 2.30亿 13.40 19.05
东北区(地区) 10.30亿 7.86 --- --- ---
其他(地区) 30.15万 0.00 --- --- ---
─────────────────────────────────────────────────
经销渠道(销售模式) 66.73亿 50.96 10.04亿 58.55 15.05
直销渠道(销售模式) 64.22亿 49.04 7.11亿 41.45 11.0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饲料动保(行业) 243.26亿 72.85 31.28亿 97.27 12.86
生猪养殖(行业) 57.02亿 17.08 -4.51亿 -14.02 -7.91
其他行业(行业) 17.60亿 5.27 --- --- ---
种子植保(行业) 16.02亿 4.80 5.01亿 15.58 31.27
─────────────────────────────────────────────────
饲料产品(产品) 240.21亿 71.94 29.88亿 92.92 12.44
养猪产品(产品) 57.02亿 17.08 -4.51亿 -14.02 -7.91
其他产品(产品) 17.60亿 5.27 --- --- ---
种业产品(产品) 14.05亿 4.21 4.54亿 14.11 32.28
植保产品(产品) 1.96亿 0.59 4720.91万 1.47 24.04
兽药产品(产品) 1.61亿 0.48 7813.92万 2.43 48.45
疫苗产品(产品) 1.44亿 0.43 6148.34万 1.91 42.69
─────────────────────────────────────────────────
华东区(地区) 101.71亿 30.46 8.04亿 25.01 7.91
中南区(地区) 89.42亿 26.78 6.92亿 21.52 7.74
西南区(地区) 54.69亿 16.38 5.39亿 16.76 9.85
华北区(地区) 35.41亿 10.60 3.30亿 10.26 9.32
西北区(地区) 30.73亿 9.20 4.75亿 14.76 15.45
东北区(地区) 21.94亿 6.57 3.75亿 11.67 17.12
海外(地区) 52.57万 0.00 --- --- ---
─────────────────────────────────────────────────
经销渠道(销售模式) 178.93亿 53.59 13.92亿 43.28 7.78
直销渠道(销售模式) 154.98亿 46.41 18.24亿 56.72 11.7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2387.86│ 1.82│
│第二名 │ 45533.75│ 1.58│
│第三名 │ 25219.46│ 0.88│
│第四名 │ 24250.55│ 0.84│
│第五名 │ 21374.26│ 0.74│
│合计 │ 168765.87│ 5.8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7.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8.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33203.10│ 6.46│
│第二名 │ 113881.82│ 5.53│
│第三名 │ 63330.32│ 3.07│
│第四名 │ 33970.02│ 1.65│
│第五名 │ 31622.53│ 1.53│
│合计 │ 376007.79│ 18.2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所处的行业主要围绕作物科技与动物科技两条主线,涉及种业行业(生物育种及常规育种)、饲料
行业、生猪养殖行业及疫苗动保行业等业务板块,未来将更聚焦农业科技产业。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59亿元,同比增长3.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亿元,同
比增长250.9%。主要系:①种子业务方面,种子产品销量同比增长幅度较大,其中水稻种子销量同比增长超
一倍,玉米种子销量同比增长超三倍,种子业务收入和利润较上年同期也均有明显的增长;②饲料业务方面
,饲料产品销量同比实现了增长,饲料产品平均毛利率保持稳定。③养猪业务方面,生猪行情价格报告期持
续稳定运行,且公司不断优化种群,提高生猪养殖能力,改进生产指标,使得公司生猪养殖成本不断下降。
④公司强化经营管理,提升运营效率,期间费用同比呈下降趋势。
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产品收入为85.9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63.4%;养猪产品收入为34亿元,占营
业收入的比重为25.1%;种业产品收入为4.7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5%。
1.种业行业
(1)行业发展情况
种业是农业产业链的源头,是农业的“芯片”,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
用。2021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国家
安全的战略高度。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并在生物育种重大专项、玉米大豆生物
育种产业化等多个方面作出部署;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提出指导意见,包括强化种
质资源保护,筛选挖掘大豆和玉米等优异品种和基因资源,推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扩面提速等;2025年中央一
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
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等。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加快建设农业
强国规划(2024-2035年)》,该规划强调,高水平把牢粮食安全主动权,加大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
,育种攻关取得显著进展,发展生物科技、生物产业,推进合成生物产业化;加强国家农业科技战略力量,
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实施育种联
合攻关,实施生物育种重大专项,选育高油高产大豆、耐盐碱作物等品种,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农业
农村部于2025年6月召开全国种业振兴推进会,会议强调,要加快种质资源鉴定改良,健全种质资源分类管
理和共享利用机制;要加快选育推广突破性品种,完善科研育种成果评价机制;要着力培育壮大优势种业企
业,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要全面提升种业基地现代化水平,优化种源基地布局;要持续加大种
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侵权行为,着力提高育种原始创新水平。
据《2024年中国农作物种业发展报告》统计,2023年我国农作物种子市场规模首次突破1500亿元,达到
1563亿元,其中,四大作物占比达到60%,玉米473亿元,水稻241亿元,小麦245亿元,大豆63亿元。我国农
作物种子持证且正常生产经营的企业有8721家,实现利润总额129.81亿元。其中,商品种子销售收入10亿元
以上的有11家。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在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任务中,企业
牵头比例均超过一半,企业已成为种业科研投入的重要力量,种业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更加突出。2023年69家
国家农作物种业阵型企业资产总额达800.86亿元,占全部企业的24.46%,比2022年增长28.29%。216个国家
级制种基地种子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供种保障率提高到75%以上。生产用种需求有效保障,杂交玉米新产种
子17.39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27.77%,杂交水稻新产种子3.41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20.49%,常规水稻新
产种子12.91亿千克,比2022年增长9.22%,有效保障生物育种产业化试点供种需求。我国种企整体呈现出数
量多、规模小的特点,行业集中度稳步提升,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加速向优势企业聚集,企业研
发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国家阵型企业引领作用凸显,优势企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发展布局
公司种业业务由生物育种及常规育种构成,2000年成立南京两优培九种业有限公司,2001年成立北京金
色农华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色农华”),正式进入种业行业;2004年大北农集团植物基因工程
领域高级专家委员会成立;2006年金色农华被评为“中国种业50强”;2010年筹备成立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
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生物技术公司”),着力于玉米、大豆等作物的生物技术产品研发;2012年生物技术
公司成为国际监管创优ETS(ExcellenceThroughStewardship)正式会员单位;2016年生物技术公司耐除草剂
新基因研发成果获美国专利授权。2018年起,陆续在阿根廷、巴西设立子公司,开辟南美等海外市场,实施
“技出粮进”战略。2019年公司大豆性状产品成为第一个海外获批种植的国产产品,随后4个玉米性状产品
、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国内农业生物安全证书,3个大豆性状产品陆续获得阿根廷、巴西、乌拉圭种植许可
。2022年起,公司加快融合发展步伐,陆续融合云南大天种业有限公司、广东鲜美种苗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省宏泽现代农业有限公司、佳木斯龙粳种业有限公司等种业公司,提高种业业务综合实力。2024年大北农生
物技术法规科学实验室获得国家认可委CNAS实验室认可证书。2024年公司旗下性状产品合作的种业企业数量
已达到200余家,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更多优质、高效的性状价值。公司以“玉
米、水稻、大豆”三大主要农作物种业为突破口,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建立了保存能力超10万份的中长
期种质资源库,搭建了分子生物学、遗传转化、分子标记等科研平台,建成了生物技术创新实验室和单倍体
育种平台,采用内生增长和融合发展相结合的模式,实现了从种质资源挖掘、性状产品研发到“育繁推一体
化”的种业全产业链布局,其中:玉米业务,公司聚焦国内市场,已在东华北、黄淮海、西南三个区域形成
较为成熟的研发育种团队,推出了农华803、农大778、FD707、荣玉88、川单99、荣玉丰赞、大天2416、罗
单297、京科978、泽玉8911等系列品种。公司运营的川单99、罗单297、中单1130等品质入选《国家农作物
优良品种推广目录(2025年)》。玉米种业在西南区域优势已初步体现,下属子公司云南大天、川单种业、
丰度高科等在西南区域形成产业合力与协同,玉米种业正在加强黄淮海及东北区域布局,已筛选出一批换代
升级新品种,通过自主育种,合作育种等方式推进业务落地,种子推广网络遍及全国。同时,公司4个玉米
性状产品(DBN9858、DBN9936、DBN9501、DBN3601T)获得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抗虫效
果良好,耐草甘膦性状表现突出。
水稻业务,目前公司推广的粤农丝苗、贡两优、华盛优等系列和宜香优2115、青香优19香、龙粳31等品
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中均表现优异。宜香优2115、龙粳31被农业农村部遴选为2025年农业主导骨干型品种,
邦两优郁香入选成长型品种,韶香100入选苗头型品种,龙粳31已连续多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粳稻品
种。
大豆业务,公司制定了面向中国和南美市场的发展规划,截至报告期末,国内业务上,公司4个大豆性
状产品(DBN9004、DBN8002、DBN9004×DBN8002、DBN8205)获得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
,拥有6个国家审定的转基因大豆品种,其中脉育511入选2025年农业主导苗头型品种。在国际业务上,3个
大豆性状产品(DBN9004、DBN8002、DBN9004×DBN8002)分别获得巴西、阿根廷及乌拉圭的种植许可,并且
DBN9004、DBN8002均已获得中国转基因生物安全进口许可。
杂粮业务,公司旗下蒙龙种业主推的金苗K1谷子品种入选2025年农业主导品种,累计推广面积900多万
亩,是我国目前种植面积最大的优质谷子品种,并且连续三年(2023、2024、2025)入选内蒙古主导品种。
高粱品种主推吉杂159、赤杂115等,品种特性株型矮、穗大、整齐度高、亩产可达600公斤,吉杂159的推广
应用开创了我国矮杆大穗型高粱的种植新时代。
性状业务,实现了性状许可收入,定价体系被广泛接受,示范宣传工作、技术推广服务也受到种植户、
种业公司等相关方的较好评价,维权工作受到各方支持。生物技术进展符合预期,使用公司性状技术的种子
储备相对充足。公司积极协同农化企业进行性状产品配套的除草剂登记,截至报告期末,使用大北农性状的
审定品种数及除草剂登记数目均位居行业第一,为后续产业化打下坚实基础。生物育种业务,整体反响较好
,受到种植户、种业公司、农化公司等的广泛认可,生物育种产业体系已初步构建,已具备良好的产业基础
,生物育种与常规育种将齐头并进。
(3)经营模式
公司通过自主研发、联合开发、授权许可等多途径选育推广一批重大品种。常规育种生产方面,公司主
要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委托制种模式,根据生产计划委托种子生产基地进行制种,公司技术人员进行
全程技术指导,保证生产质量,农户负责大田生产,种子成熟后公司进行统一回收、检测、加工及包装;销
售方面,公司主要采取经销商模式,经销商预付货款后提货,按零售价将种子销售给种植户;销售季结束后
,公司根据销售政策结合实际情况与经销商结算货款。公司生物育种主要采用性状许可收费的商业模式,以
玉米、大豆种业为主,与农民、经销商、种子公司等产业链各方共享生物育种技术产生的增益,产业链上下
游协作共赢,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
(4)报告期内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种业产品收入4.77亿元,同比增长59.2%;玉米、水稻、大豆等粮食作物合计销售数量2
224万公斤,同比增长114.4%。其中,玉米种子销售54万公斤,销售收入0.78亿元,同比增长484.8%;水稻
种子销售1910万公斤,销售收入3.22亿元,同比增长54.4%;大豆种子销售260万公斤,销售收入0.24亿元,
同比增长28.2%。
2.饲料行业
(1)行业发展情况
饲料行业作为连接种植业、养殖业等产业的枢纽,是促进粮食加工、转化与增值的重要渠道,也为下游
养殖业的营养健康提供基本保障,对统筹推进产业发展,健全产业体系,产业价值链的延伸拓展,全环节完
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具有重要作用。2025年上半年,受饲料原料供需
关系等因素影响,饲料原料整体价格同比有所下跌,上半年饲料产量实现增长。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计,
2025年上半年,全国工业饲料总产量15850万吨,同比增长7.7%。其中,配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量
分别为14807万吨、342万吨,同比增长8.1%、6.9%,浓缩饲料产量为614万吨,同比下降1.5%,主要配合饲
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产品出厂价格同比延续下降趋势。
2024年,我国饲料总产量十万吨以上规模饲料生产厂1032家,比上年减少18家;但其合计饲料产量在全
国饲料总产量中的占比为61.8%,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年产百万吨以上规模饲料企业集团34家,比上年
增加1家;合计饲料产量占全国饲料总产量的55.0%,比上年减少1.2个百分点;其中有7家企业集团年产量超
过1000万吨。
(2)发展布局
饲料业务是公司的基础业务,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与沉淀,公司已成为行业龙头之一。公司提供包含预
混料、浓缩料及配合料在内的饲料产品,是国内最早从事预混料的企业之一,公司不断稳固猪饲料在前端料
、高端料领域的核心优势地位,并对反刍饲料、水产饲料等品种进行差异化布局。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区
域产业链协同发展,于2022年启动联合发展战略,2023年探索联合发展模式,目前已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管理
与“智”造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和原料供应链平台,统筹各区域内资源、人力、事业伙伴等优势,携手发展
,共建区域生态。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饲料业务已在全国28省(直辖市、自治区)布局,建有超过一百个生
产基地,年产能超1000万吨,各地区域生态已初具规模,服务全国养殖市场,努力探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
(3)经营模式
公司顺应行业发展新变化、新环境、新形势,重构组织、培植能力、开创新局,以用户为中心,模式引
领,提升家庭农场生产经营能力,正在推广联合发展,建设区域生态平台。公司饲料业务将成为更加开放共
享的产业生态平台,强化体系服务能力,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规模化农场提供原料供应、饲料制造、
技术服务、动物营养与健康等全方位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从而降低养殖户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促
进家庭农场、中小养殖户等经营主体提质增效,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采购方面,公司构建集约化采购经营体系,依托总部原料供应链平台,对谷物、蛋白原料、副产品及添
加剂等原料通过与行业头部供应商建立战略合作,发挥集采规模优势。生产方面,预混料业务采取集中化生
产模式,依托标准化生产基地实现工艺统一管理,构建涵盖原料检验、配方执行、生产监控、成品检测的全
流程质量管控体系;浓缩料及配合料采用各区域自主生产模式,由区域子公司基于当地资源与市场需求等实
际情况,通过自主购建或租赁等方式组织生产和加工,实现产能布局的恰当适配。销售方面,公司总部预混
料的销售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向子公司销售预混料,作为其加工配合料和浓缩料的原料;另一类是直接对
外销售预混料。各子公司生产的浓缩料及配合料的销售方式主要包括经销模式和直销模式。报告期内,公司
饲料业务渠道结构持续优化,直销渠道销售收入占比达68%,经销渠道占比32%。
(4)报告期内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饲料产品收入为85.99亿元,同比减少6.8%;饲料销量为257.5万吨,同比增长1.6%。其
中,猪饲料205万吨,同比增长2.4%;水产饲料9.24万吨,同比减少17.1%;反刍饲料26.33万吨,同比减少1
1.4%;禽饲料16.64万吨,同比增长40.5%。
3.生猪养殖行业
(1)行业发展情况
生猪养殖行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
)》通知要求,推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为加快
建设农业强国增活力添动能;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质增效,引导农业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家庭农场生产
经营能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发布《关于实施养殖业节粮行动的意见》,强调:
牢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深入推进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眼于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
供给大局,统筹推进提效节粮、开源节粮、优化结构节粮,大力推广精准配方低蛋白日粮技术,积极推行精
准饲养管理,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强化科技支撑,突出典型引领,提升养殖业的饲料转化率、资源
利用率和总体产出效率,促进饲料粮节约降耗,加快构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绿色低碳的养殖
生产体系。今年4月,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养殖业节粮行动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到,要大力推广养殖
提效节粮技术,充分挖掘利用非粮饲料资源,力争到2030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方式的每公斤动物产品平均饲
料消耗量比2023年减少0.2公斤以上(降幅达7%以上);非粮饲料资源开发利用产能达1000万吨以上,全国
养殖业消耗的饲料中粮食用量占比降至60%左右,其中,豆粕用量占比降至10%左右。据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统
计,2024年,全年饲料生产企业的豆粕用量比上年减少206万吨、下降4.7%,谷物和豆粕等饲料粮在饲料中
合计占比为59.5%,比上年减少0.3个百分点,节粮效果持续巩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我国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长1.3%,占全国猪牛羊禽肉总产量的
62.36%;2024年中国居民家庭人均肉类消费量38.1公斤,同比下降4.27%,其中猪肉消费量为28.1公斤,同
比下降7.8%,人均猪肉消费量在人均肉类消费量中的占比由2023年的76.63%下降至2024年的73.75%。截至20
25年6月末,全国生猪存栏42447万头,同比增长2.2%,其中能繁母猪存栏量4043万头,同比增长0.1%;2025
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36619万头,同比增长0.6%。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国生猪均价(外三元)
从年初持续走低,在14.10-16.10元/公斤区间波动,6月30日价格为14.60元/公斤,同比下降约17%。
农业农村部于7月召开座谈会强调,要稳住生猪和猪肉价格,切实做好稳产保供各项工作。要严格落实
产能调控举措,合理淘汰能繁母猪,适当调减能繁母猪存栏,减少二次育肥,控制肥猪出栏体重,严控新增
产能。要加快建立现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加强猪种遗传资源开发利用,推进生猪种业自主创新,支持生猪
种业企业做优做强。要毫不松懈抓好生猪疫病防控,加快补齐中小养殖场户防疫短板,严格生猪检疫监管,
守牢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的底线。要深入开展养殖业节粮行动,大力推广低蛋白日粮技术,持续推进
豆粕减量替代。要推进生猪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加快畜牧业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
智能落地应用,集成推广先进适用养殖技术,推动生猪产业数智化改造。要全面推进生猪安全规范屠宰,严
厉查处屠宰检疫环节违法行为,积极推进粪肥资源化利用。要鼓励大企业通过订单养殖、托管代养等方式,
与中小场户建立紧密联系的合作机制,带动合作农户共享产业发展红利。总体而言,此次座谈会明确持续抓
好产能调控,多措并举降本增效,推进生猪产业稳定健康发展,为当前及未来生猪产业的发展走向提供了重
要指引。
(2)发展布局
公司自2016年发展养猪创业,在东北、中南、华南、华东等区域陆续完成产业布局,结合区域资源,因
地制宜发展,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640万头。公司依托良好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与合理的区域布局,建立以
“自繁自养”为试点示范,以“公司+生态农场”为主的养殖模式。在种质资源建设方面,公司发挥国家级
核心育种场的战略资源优势,系统科学实施种猪育种工作,现已形成涵盖长白、大白、杜洛克等优质纯种猪
的完整繁育体系,为我国生猪产业提供优秀种猪资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生猪养殖业务在全国覆盖22个省
(直辖市、自治区),合作生态农场(农户)超过2000家。
(3)经营模式
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曾祖代—祖代—父母代—商品代”全链条商品猪养殖体系。采购方面,公司生
猪养殖业务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饲料和动保疫苗产品等,大部分饲料及部分动保疫苗产品由公司内部子公司
提供,饲料以订单采购为主,动保疫苗以统采为主。生产方面,公司既有“自繁自养”模式,也有“公司+
生态农场”养殖模式。在“自繁自养”模式下,公司自行培育或向合作伙伴采购仔猪,在此种模式下进行生
猪养殖模式、专业技术等探索、试点、示范,成熟后向家庭农场、生态农场推广。公司以“公司+生态农场
”为主,在此种养殖模式下,公司将仔猪交由农户按照统一养殖标准代养育肥,待生猪达到上市标准后统一
对外销售,同时向农户支付代养费用,在此过程中,公司结合文化、管理、技术、环保、供应链、精准营养
、健康管理、生物安全管理等经验与优势为中小养殖户、家庭农场、生态农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农户高质
量发展。销售方面,公司生猪产品主要为商品代肥猪,公司根据生猪出栏及市场情况,将达到上市标准的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