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426 胜利精密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能制造、移动终端和新能源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产品) 23.59亿 71.01 3.43亿 101.35 14.55
汽车零部件(产品) 8.62亿 25.93 2.79亿 82.43 32.41
其他业务(产品) 1.02亿 3.06 -2.84亿 -83.78 -278.98
─────────────────────────────────────────────────
国外(地区) 23.64亿 71.14 4.21亿 124.29 17.81
国内(地区) 9.59亿 28.86 -8228.10万 -24.29 -8.58
─────────────────────────────────────────────────
直销(销售模式) 33.23亿 100.00 3.39亿 100.00 10.1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产品) 12.11亿 70.90 1.39亿 60.93 11.47
汽车零部件(产品) 4.66亿 27.29 1.33亿 58.24 28.48
其他业务(产品) 3093.71万 1.81 -4368.70万 -19.17 -141.21
─────────────────────────────────────────────────
国外(地区) 11.20亿 65.58 1.93亿 84.77 17.25
国内(地区) 5.88亿 34.42 3471.13万 15.23 5.9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产品) 27.91亿 80.86 2.27亿 140.60 8.12
汽车零部件(产品) 5.60亿 16.21 1.44亿 89.62 25.81
其他业务(产品) 1.01亿 2.93 -2.10亿 -130.21 -207.48
─────────────────────────────────────────────────
国外(地区) 24.66亿 71.46 3.01亿 187.01 12.22
国内(地区) 9.85亿 28.54 -1.40亿 -87.01 -14.24
─────────────────────────────────────────────────
直销(销售模式) 34.52亿 100.00 1.61亿 100.00 4.6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消费电子(产品) 12.52亿 83.06 1.17亿 79.59 9.31
汽车零部件(产品) 2.33亿 15.47 9124.24万 62.31 39.13
其他业务(产品) 2221.38万 1.47 -6135.01万 -41.90 -276.18
─────────────────────────────────────────────────
国外(地区) 10.43亿 69.16 1.53亿 100.00 14.72
国内(地区) 4.65亿 30.8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8.2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20547.99│ 36.28│
│客户2 │ 20267.68│ 6.10│
│客户3 │ 18631.46│ 5.61│
│客户4 │ 18239.33│ 5.49│
│客户5 │ 15839.26│ 4.77│
│合计 │ 193525.72│ 58.2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0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732.23│ 5.32│
│供应商2 │ 10465.28│ 5.19│
│供应商3 │ 6546.79│ 3.24│
│供应商4 │ 5411.51│ 2.68│
│供应商5 │ 5353.39│ 2.65│
│合计 │ 38509.19│ 19.0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IDC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个人电脑(PC)出货量达2.627亿台,较2023年度增长1%。Canalys
分析师表示,2024年是适度复苏的一年,个人电脑市场回归传统的季节性,全年出货量有所增长。2024年全
年AIPC(指配备专门处理AI工作负载(如NPU)的芯片或模块的台式机和笔记本)占PC总出货量的17%。同时,
Canalys分析师预计,受Windows10服务停止带来的换机潮的影响,AIPC市场渗透率将进一步提升,PC市场在
2025年有望延续增长。但随着全球贸易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将对全球PC市场的复苏势头以及Windows11系
统的换代进程造成一定的影响和挑战。研究机构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
万辆,同比增长24.4%。展望未来,EVTank预计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2,239.7万辆,其中中国将
达到1649.7万辆,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4,405.0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发
布的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全
年产销稳中有进,产销量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而新能源汽车延续高增长态势,2024年新能源汽
车产销量首次跨越1,000万辆大关,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
能源新车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比重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同时,中汽协预计随着“两新”
等系列政策出台落地以及汽车产业加快转型,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汽车市场潜力还将进一步释放,预计
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业务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为消费电子产品业务以及汽车零部件业务。
1、消费电子产品业务
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包括精密金属结构件及结构模组、塑胶结构件及结构模组等,广泛应用于笔记本电脑
、电视、智能手机等3C消费电子产品。公司消费电子产品生产基地近千亩,主要位于江苏苏州和安徽舒城。
消费电子行业复苏缓慢且行业竞争激烈,但公司力争稳固市场份额,保持消费电子业务稳步发展,同时持续
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报告期内,消费电子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3.59亿元,同比下降15.46%;受益于消
费电子业务产品结构优化,消费电子产品毛利率14.55%,较上年同期增长6.43%。
2、汽车零部件业务
汽车零部件业务以光学玻璃盖板、复合材料显示盖板和镁合金结构件为主要产品,主要包括玻璃加工、
复合板加工、AG/AR/AF镀膜、干法AG/AR/AFFilm制造及贴膜、3D热弯玻璃、镁合金组件,以及全贴合等业务
,为全球知名汽车品牌厂商及其核心供应商提供车载中控屏、仪表盘结构件等产品,可应用于传统汽车和新
能源汽车领域。随着汽车智能化、功能多样化,车内显示屏幕大屏化、多屏化的趋势,对显示器需求量的增
加,该业务是公司未来发展重点对象。报告期内,汽车零部件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62亿元,同比增长53.97%
;汽车零部件产品毛利率32.41%,比上年同期增长6.59%。
未来公司将继续聚焦核心主业,在保持笔电等消费电子结构件及模组的稳步发展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
调整优化产品业务结构,积极开拓产品的应用领域,扩大车载屏幕尺寸和轻量化镁合金结构件的业务规模和
市场份额,实现业务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公司基于未来整体发展规划,为实现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业务发
展布局,于2022年9月正式启动复合铜箔项目,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为新型锂电池集流体材料,具有轻量化
、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等优势,产品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消费电子、5G通讯等领域。公司正在
有序推进复合集流体项目,目前仍处于研发、试产、送样检测阶段。
(二)经营业绩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3.23亿元,同比下降3.73%;公司在消费电子业务稳步发展的同时持续
开拓新产品和新业务,并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业务,通过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使得消费
电子和汽车零部件业务毛利率和经营质量逐步改善,因整体业绩受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
司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38亿元,但较2023年同比减亏。公司本年度总负债由41.32亿降
低至40.90亿元。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坚持科技创新,拥有专利数量近600项,保持与各大院校、科学院和商学院的人才互动交流,不断
探索新技术和整合制造前沿技术,增强研究产品转化可行性。公司长期秉持“快速的为客户创造新价值”的
服务理念,围绕行业龙头客户,贴近客户共建战略合作平台、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以提供个性化服务模式
,确保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通过提高规模化生产和强化精益生产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平台优势,保证
了主要产品的行业领先水平。
●未来展望:
展望2025年,在全球经济形式和国际贸易存在不确定性的背景下,消费电子市场可能仍然会面临一些挑
战。汽车市场对大尺寸车载中控屏以及轻量化镁合金结构件需求的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公司汽车零部件业务
的进一步增长,市场空间依旧很大。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公司回归核心主营业务,未来将继续围绕该战略目
标,以规范运营、防控风险为前提,以深化内部管理为着力点、完成经营目标为导向,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运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坚定夯实发展根基,力争实现股东和公司利益最大化,2025年公司将重点关注以下工
作:
1、继续聚焦核心主业,完善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新兴市场开拓,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进一步巩
固和扩大产品市场份额。
2、继续聚焦核心客户,利用在研发技术、产品升级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实力与战略客户共同发展,持
续优化工艺流程和产品性能,提高制造工厂的智能化率,进一步提高市占率,保持规模优势、高技术壁垒和
核心竞争力。
3、针对汽车领域,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客户,继续开拓车载中控屏、结构件等产品的市场,深耕已
有客户,开发新客户,利用公司的品牌影响力、技术优势、客户资源以及制造实力等卡位优势实现汽车业务
的持续稳定发展。
4、在保持公司现有主营业务生产经营正常的基础上,有序推进复合铜箔和复合铝箔项目,公司将密切
关注复合集流体的行业动态和应用节奏,及时调整复合集流体项目的实施进度。
5、持续推进公司规范化治理,建立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完善管理流程,确保公司规范、高效运作,提
高公司决策的效率;同时坚持做好信息披露工作,确保公司信息披露内容的真实、准确、及时、完整,不断
提升公司信息披露的质量。
6、继续保持与投资者的良好沟通,通过投资者电话、互动平台、网上沟通平台等多种渠道和手段,维
护好公司的资本市场形象;保持与供应商、客户的战略合作,以客户需求为中心,解决客户问题,维持和巩
固双方的合作关系,坚定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
未来,公司将坚持创新优化产品结构,深化智能化生产,维持快速客户反应,拓展新业务、新市场,以
降低市场风险;同时,在推进瘦身转型过程,将从人才建设、财务风控、决策流程等多方面加强规范管理,
以保障公司健康稳定运行。行业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市场需求以及汇率波动等风险,都可能对影响公司发展
带来一定的挑战;新技术、新工艺的迭代与变革,都可能带来运营成本与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公司将时刻
关注并积极应对内外部各项不确定性风险,确保主营业务稳定发展,努力为客户、为股东持续创造新价值与
美好未来!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