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446 盛路通信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通信设备、汽车电子、军工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设备(行业) 6.14亿 56.73 1.67亿 46.42 27.26
微波电子(行业) 4.68亿 43.27 1.93亿 53.58 41.25
─────────────────────────────────────────────────
微波电子(产品) 4.68亿 43.27 1.93亿 53.58 41.25
基站天线(产品) 2.85亿 26.36 7659.46万 21.25 26.86
微波通信器件(产品) 1.92亿 17.71 6464.61万 17.93 33.74
终端天线(产品) 1.03亿 9.54 1774.83万 4.92 17.19
射频器件与设备(产品) 3370.64万 3.12 833.89万 2.31 24.74
─────────────────────────────────────────────────
国内销售(地区) 10.41亿 96.27 3.45亿 95.59 33.09
国外销售(地区) 4040.22万 3.73 1588.28万 4.41 39.31
─────────────────────────────────────────────────
直销(销售模式) 10.82亿 100.00 3.60亿 100.00 33.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设备(行业) 3.00亿 53.21 7834.93万 40.84 26.16
微波电子(行业) 2.63亿 46.79 1.14亿 59.16 43.10
─────────────────────────────────────────────────
微波电子(产品) 2.63亿 46.79 1.14亿 59.16 43.10
基站天线(产品) 1.25亿 22.13 3379.52万 17.61 27.13
微波通信天线(产品) 1.07亿 18.98 3436.77万 17.91 32.18
终端天线(产品) 5159.39万 9.17 --- --- ---
射频器件与设备(产品) 1652.88万 2.94 --- --- ---
─────────────────────────────────────────────────
国内销售(地区) 5.45亿 96.81 1.84亿 96.05 33.82
国外销售(地区) 1797.76万 3.19 757.09万 3.95 42.1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设备(行业) 6.08亿 51.20 1.68亿 37.67 27.65
军工电子(行业) 5.79亿 48.80 2.78亿 62.33 47.99
─────────────────────────────────────────────────
军工电子(产品) 5.79亿 48.80 2.78亿 62.33 47.99
基站天线(产品) 2.71亿 22.82 6855.10万 15.37 25.31
微波通信天线(产品) 1.93亿 16.24 6914.25万 15.50 35.85
终端天线(产品) 8911.55万 7.51 1919.31万 4.30 21.54
射频器件与设备(产品) 5500.15万 4.63 1119.25万 2.51 20.35
─────────────────────────────────────────────────
国内销售(地区) 11.34亿 95.54 4.22亿 94.59 37.21
国外销售(地区) 5298.26万 4.46 2412.08万 5.41 45.53
─────────────────────────────────────────────────
直销(销售模式) 11.87亿 100.00 4.46亿 100.00 37.5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通信设备(行业) 3.71亿 50.21 1.12亿 38.43 30.28
军工电子(行业) 3.68亿 49.79 1.80亿 61.57 48.93
─────────────────────────────────────────────────
军工电子(产品) 3.68亿 49.79 1.80亿 61.57 48.93
基站天线(产品) 1.58亿 21.42 4968.93万 17.01 31.41
微波通信天线(产品) 1.22亿 16.46 4268.68万 14.61 35.12
终端天线(产品) 5632.33万 7.63 --- --- ---
射频器件与设备(产品) 3469.73万 4.70 --- --- ---
─────────────────────────────────────────────────
国内销售(地区) 7.04亿 95.36 2.77亿 94.81 39.34
国外销售(地区) 3424.32万 4.6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4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87.7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6779.65│ 34.00│
│第二名 │ 22306.73│ 20.62│
│第三名 │ 14991.51│ 13.86│
│第四名 │ 14715.53│ 13.60│
│第五名 │ 6079.42│ 5.62│
│合计 │ 94872.84│ 87.7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5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502.23│ 3.90│
│第二名 │ 2380.13│ 3.71│
│第三名 │ 1822.58│ 2.84│
│第四名 │ 1738.13│ 2.71│
│第五名 │ 1499.89│ 2.34│
│合计 │ 9942.96│ 15.5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深度协同具有全球影响力通信设备商的战略布局,持续深耕民用通信与微波电子两大核
心业务,依托在微波技术领域二十余年的技术积淀与资源,在超宽带上下变频系统、毫米波雷达、低空经济
、低轨卫星互联网等领域稳步推进。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中,公司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系统推进生产自
动化、管理信息化与决策数据化的深度融合,构建智能化制造体系,实现研发效率、生产效能与质量管控的
全面提升。通过技术迭代与管理创新的双向驱动,公司进一步强化了在5G/6G通信、国防电子等领域的综合
竞争力,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民用通信行业
2024年,我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加速转型,投资重心进一步向5G网络深度覆
盖与场景化应用倾斜,同步推进5G-A(5GAdvanced)技术验证和试点部署,并强化算力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
的协同布局,整体投资呈现结构优化、适度超前布局的特征。根据工信部《2024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
我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模化优势持续巩固,截至2024年底,全国移动通信基站总数达1265万个,其中5G基
站425.1万个,占比33.6%,网络覆盖水平稳居全球前列。当前5G技术已形成三大融合应用方向:一是赋能产
业数字化,深度应用于工业互联网高精度控制、智能交通车路协同及远程医疗实时交互场景;二是驱动社会
治理升级,支撑智慧城市全域感知与智能决策系统构建;三是推动技术协同创新,依托人工智能算法实现网
络资源动态调度,加速通信网络向自治化、高可靠方向演进。在技术迭代层面,作为6G过渡关键阶段的5.5G
(5G-Advanced)通过频谱扩展、性能升级和智能内核三大突破,正驱动通信技术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在
制造业通过“云网智端”一体化方案加速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在低空经济领域构建广域高精度空域管理网络
,并支撑“东数西算”工程实现跨域智能算力调度,不仅拓展了5G技术边界,更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核心生
产力。
天地一体信息网络正成为通信行业突破连接边界的关键战略,其通过空天地海一体化架构与5.5G/6G技
术深度融合,构建全域无缝覆盖能力。基于低轨卫星星座广域覆盖、毫秒级时延及轨道资源排他性优势,该
体系不仅有效填补地面网络盲区,更在低空物流实时航路规划、城市灾害链式监测、应急通信毫秒级响应等
场景实现不可替代的精准保障。我国低轨星座计划加速落地,通过政策引导与社会资本协同,初步形成自主
可控的卫星互联网体系。这一布局不仅为无人机运输、智慧海洋等低空经济提供高可靠通信底座,更通过星
地频谱动态共享、算力跨域协同等技术突破,带动卫星制造、6G太赫兹通信、空天信息智能处理等产业链升
级,重塑全球空天产业竞争格局。
(二)微波电子行业
2024年,微波电子行业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一方面,市场需求节奏的调整和成熟产品价格的竞
争加剧,给微波电子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微波组件、射频器件等细分领域尤为突出,这些领域的成熟产
品面临着降价和利润率收窄的双重挑战;另一方面,传统通信模块、雷达部件等标准化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愈
发激烈,行业整体的增速放缓,承受着较大的市场压力。
与此同时,微波电子行业也在积极寻找突破。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战略的持续投入,以及“十四五”规
划中“科技强军”等战略部署的深入推进,为微波电子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微波电子作为国防装备的“核
心神经系统”,正加速向“信息化、智能化、体系化”方向升级。通过“军民协同创新”机制,北斗导航、
卫星通信、电磁防御等领域的国产化率不断提升,核心器件的自主可控能力显著增强。此外,面向实战化需
求,战场态势感知、精确制导、电子对抗等系统的智能化水平也得到了显著提高,为新型作战力量建设提供
了关键支撑。尽管短期内承受一定压力,但微波电子行业在军工电子领域的核心地位不可替代,正通过技术
攻坚与国产替代,在“十四五”规划收官时期寻找新的发展机遇。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民用通信业务
1、主要产品及应用、经营模式
公司民用通信业务主要围绕移动通信天线、射频器件和有源一体化通信设备、垂直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等
开展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掌握了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卫星通信等关键技术。公司产品主要
包括基站天线、微波通信器件、GPS/北斗授时天线、汽车天线、高精度定位天线、智能放大器、智能终端天
线、无源器件、有源一体化设备、室内网络分布系统及垂直行业解决方案等产品,客户主要包括国内外电信
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方案解决商、垂直行业用户等。
公司的通信产品频段覆盖1000KHz至80GHz,拥有数百项专利,通过了国家工信部无线通信产品质量监督
检验中心的检验,部分产品性能和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被列入“广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
由于公司产品涉及的频段、种类繁多,多采用定制化的设计,通过投标获得供应合同并与客户签订框架
协议,再根据具体订单与发货通知提供产品,故实行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
2、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与国内外电信运营商、通信设备集成商保持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始终围绕客户的需求,
提供适配的解决方案。
在基站天线领域,公司技术方案及配套产品具有一致性高、稳定性强的特点,同时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
,在市场中拥有充分的竞争优势,获得了行业和客户的高度认可。2024年,公司积极参与运营商集中采购项
目投标,成功中标了基站天线、特殊场景天线的集中采购项目。此外,在国家双碳战略背景下,公司积极响
应行业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号召,在基站天线设计中采用了降低碳排放、提高辐射效率的技术,大量采
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和工艺技术,完善了基站天线绿色供应链,成功研发了5G高增益绿色电调智能天线。
通过优化设计和采用高效的组件,将基站天线由传统的电缆馈电网络转型升级为高集成度、低成本、高
效率、少电缆的馈电网络技术,在保障信号传输质量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和运营商运营成本,为
行业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助力。
在微波通信器件领域,2024年公司深度挖掘客户需求,积极满足客户对新产品和新市场诉求,开发出具
有市场综合竞争力、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公司完成了4GHz(4.4-5.0GHz)+6UGHz(6.425-7.725GHz)、4GHz+7WG
Hz(7.125-8.5GHz)的大口径双频双极化天线产品开发,并将大口径双频双极化天线技术扩展至多频双极化
的应用,成功开发了13GHz&15GHz&18GHz三频双极化1.2m和1.8m口径的天线产品、6GHz/7GHz/8GHz/10GHz
四频天线0.9m/2.4m/3.0m的产品系列,以及完成了13GHz/15GHz/18GHz/23GHz四频双极化器件的设计开发。
此外,公司通过优化馈源,设计开发出了超宽带微波通信器件相关产品,该系列产品可以通过不同器件的配
套实现双频双极化信号传输,有效提高了通信质量和通信链路的稳定性,实现了容量扩展和天线模块化设计
。此外,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对微波产品线制程工艺进行了全面优化,为后续的数字化管理和IT化转型奠
定了坚实基础。
在终端天线领域,公司保持了稳定的交付能力,并持续优化产品应用,适应市场新需求。自动驾驶方面
,公司凭借GNSS双频多模有源技术和导航定位模块生产能力,拥有数个项目且已实现量产交付;车联网5G产
品也实现了批量生产。低空经济方面,公司已成功开发了可应用于低空安全的产品,并已取得相关订单,另
有多个项目正在持续迭代开发。
卫星互联网方面,公司依托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开展了Ka/Ku频段有源相控阵天线的相关研发,助
力未来天地一体信息网络的发展,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此外,终端产品线已引进了多条全自动焊
接生产线,实现了从原材料到半成品的全自动加工制造,减少80%的用工成本,产能实现倍数增产,在行业
取得一定的竞争优势。
在室分天线领域,公司凭借在传统室分天线多年的技术积淀,分别开发了针对数字室分的2T\4T\8T\12T
天线综合平台,其具有低剖面、多频、全向、高隔离等优势,同时与MIMO技术的结合,提供室内分集增益,
可应用于各大运营商的分布式基站RRU,充分利用现有宏站资源,低成本大容量的方案实现室内覆盖快速补
盲。基于数字室分技术,能实现室内信号的均匀分布,避免信号盲区,提高数据传输率,满足室内用户高速
网络流量需求,同时具备高抗干扰能力和易于扩展特点。2024年,公司持续中标运营商室分天线集采项目,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物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室内分布天线行业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司已提前布局进军
国际市场。
(二)微波电子业务
1、主要产品及应用、经营模式
公司微波电子业务是围绕超宽带上下变频系统展开,产品主要应用于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卫星
通信及航空航天等领域。从应用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为电子元器件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为整机装备生产
商。
公司产品包括微波器件、微波组件、分机子系统及多功能芯片。微波器件是单一功能的器件;微波组件
是集成了芯片、微波器件等其它部件并采用微组装技术进行组合,实现一体化多功能的模块;分机子系统由
多个微波模块组成,能够实现系统性功能。
目前公司在微波电子行业拥有超过20年的技术积累和沉淀,形成了具备充分竞争优势的超宽带上下变频
技术。公司超宽带上下变频技术是微波/毫米波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及遥感遥测等现代电子通信系统中的
关键核心技术,对应用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公司在微波/毫米波芯片、微组装、微
波模块设计、调试、封装和测试等方面具有独特的技术优势。
由于公司涉及到的具体产品种类、规格和技术指标数量多且存在差异,主要为定向非标准化产品,因此
相关业务为定制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
2、业务发展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微波电子业务经历了诸多挑战,微波电子行业客户业务规模出现了大幅下滑,且客户自
研增加、外协采购缩量,导致本年度公司的下属子公司微波电子业务订单落地不达预期、毛利率下降。在多
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2024年公司攻坚克难,专注技术提升,持续优化、迭代基于薄膜电路技术的小型化平
面滤波器系列产品,还在单比特测频技术基于高速串行协议的AD采样技术方面开展了探索。与此同时,公司
结合直接模拟频率合成和锁相频率合成技术,成功研发了频率覆盖范围广的高性能低相噪混频锁相频率综合
器,并形成了覆盖宽带细步进、低相噪、捷变频的完整产品序列,为公司在频率合成领域提供了更加可靠和
高效的产品与技术方案。此外,公司在3D微封装技术的基础上,完成了超宽带SIP微波模块的攻关设计,并
实现了相关项目的研制配套,有利于公司提高整机配套的能力。在内部管理方面,公司采取自主科研、机构
调整、流程优化等一系列措施,实现降本增效,主导产品微波模块市场占有率依然在民营企业中位于前列。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持续深耕民用通信与微波电子两大领域,坚持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管
理为保障,在技术、管理、人才、客户和品牌方面保持充分的竞争优势,保障了公司的可持续性发展。具体
优势主要如下:
1、技术方面的优势
(1)超宽带上下变频技术
超宽带上下变频技术是微波/毫米波通信、雷达、电子对抗及遥感等现代电子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核心技
术之一,对应用系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宽带是指可识别并处理的信号频率范围广,下变频的主
要作用是将T/R组件接收的不同频率的高频混合信号进行识别、分解、进行无失真地提取和还原目标信号,
然后通过处理变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并处理的中低频信号;上变频的过程跟下变频相反,将不同频率的中低
频信号进行混合变换成不同频率的高频混合信号通过T/R组件发射,目前公司在超宽带上下变频技术领域处
于国内领先地位。
(2)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
微波/毫米波、有源相控阵技术是移动通信网络向超高速率、超低时延、超大规模机器连接数发展的核
心技术之一,也是未来6G网络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公司按照“天基组网、地网跨代、天地互联”的思路,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一步开展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和产业化应用。在民用领域,公司的微波/毫米波技术
早已在2005年与日本NEC开展合作,至今已有数十年技术积累,逐步形成了公司独有的技术优势。公司已成
功自主研发28G毫米波有源相控阵天线、毫米波无线点对点及点对多点系列传送网产品,出口至全球100多个
国家和地区。在军用领域,公司致力于微波/毫米波技术及有源相控阵技术在雷达、电子对抗、遥感遥测、
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研究,目前产品已广泛应用于机载、舰载、弹载等各种作战平台。
(3)微波电路的设计技术
微波电路的设计能力是微波电子行业的核心之一,是微波电子相关器件、组件、系统性能指标实现的关
键。公司在微波电路的设计能力方面拥有20余年的积累和沉淀,多次为客户攻克技术难关。公司自主开发了
仿真软件,能够对电路参数进行仿真和优化,进一步优化了微波电路整体设计方案,提高了设计能力和工作
效率,保障了产品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微组装、微波组件互连、微波电路密封技术
微组装技术是实现电子装备小型化、轻量化、高密度三维互联结构、超宽带、高频次和高可靠性等性能
的关键途径之一。公司微组装技术经历了分立电路、混合微波集成电路、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微波多芯片组
件、三维立体封装微波组件和系统级组装的发展迭代;同时公司具有成熟的微带线、带状线、同轴连接器、
共面波导等介质互联技术工艺,以及三维电磁仿真阻抗匹配技术,确保最佳电气互联效率;微波组件的主要
密封方式有钎焊密封、平行缝焊密封、激光焊接密封、环氧胶密封等,公司具有成熟的激光焊接密封工艺,
可对焊接中激光功率、脉冲波形、离焦量等技术参数进行精准调校,从而能有效控制熔深、熔宽,公司的激
光封焊技术焊接速度快、可靠性高、质量稳定,满足相关行业的高标准要求。目前公司所具备的微组装、微
波组件互连、微波电路密封技术,充分满足微波电子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化、小型化、轻量化的行业发展
趋势。
(5)测试设备及测试技术
公司产品均采取定制化开发模式,具备高集成度、高精密度、高可靠性的特点,需要应对各种复杂的使
用环境,因此对环境、设备、人员、技术要求极高。为了保障产品的品质,公司投资建设了6000多平方米的
独立第三方实验室,该实验室通过了ISO/17025(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证,并获得了CNAS、CMA国家检测机
构资质;公司目前配备的SG128天线球面近场测试系统,采用了业界最先进的测试技术,测试能力对标了国
内外权威测试机构。此外,公司对室内远场测试系统进行了全面升级,不仅显著提高了测试效率,并将测试
范围扩展至5G天线有源测试领域,该系统已成功通过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的严格审核,证明其在移动通信天
线增益测量方面具有实验室水平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公司目前具备移动通信、微波电子、消费电子、智能家
居、汽车电子等相关行业的通信产品的电性能检测、各项环境试验、EMC电磁兼容测试等能力,有助于公司
在超宽带上下变频技术、微波/毫米波技术、有源相控阵技术等先进技术领域始终保持充分的竞争优势。
除此之外,公司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配套先进的测试设备、测试方法和测试人员。目前拥有多个超10万级
标准的净化生产车间,拥有多条微组装生产线,用于微波组件和分机子系统的生产制造;公司拥有超过30条
柔性生产线,并配有机加、旋压、数控、喷涂、SMT、组装等车间,实现了产品从零部件加工到组装、检测
、物流的全链条自主配套生产。
2、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
公司持续坚持推进数字化、信息化和自动化建设,积极开展智能化生产转型升级。近年来,公司在智能
制造装备、数字化管理系统和软件方面持续投入,建立了以SAPS4/HANAERP、WindchillPLM、MES、EKP、SRM
、CRM、HRM、BI等系统为核心的数字化管理平台,从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到服务,实现了全流程的数据
采集和质量管控,形成了端到端的业务闭环和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成为佛山市首批“三级数字化智能化示
范工厂”,提升了综合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降低了运营成本和综合能耗。同时,公司始终坚持以管理为保
障,借助数字化手段持续优化管理效能,不断完善和构建管理体系,包括企业文化建设体系、科学合理的薪
酬管理制度、长效激励机制、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等,为公司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支撑。
2024,公司致力于推进智能化制造建设,持续加强生产自动化投入,吸纳了相关专业人才并组建了智能
制造项目部,围绕“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开展了升级改造工作,包括优化产品线的制程工艺,并通过
引进成熟的自动化加工设备和技术,对现有产线进行了自动化升级改造。目前,公司已成功引进了全自动生
产线,并有多个自动化项目立项且处于积极开发阶段。
3、人才方面的优势
公司以“成就客户、兴旺企业、富裕员工、造福社会”为宗旨,践行“以人才为基础、以技术为核心”
的战略,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与技术协作体系。目前,公司汇聚了来自国内外顶尖院校的高层次人才,组
建了兼具专业能力与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研发团队,并依托2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省级博士工作站
、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形成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矩阵。作为“国家卓越工
程师创新研究院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示范点”及“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点”,公司持续深化校企合作
,通过“产教融合、科研共研”模式,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同时培育多层次人才梯队,为持续创新注入动能
。
在人才战略实施中,公司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为核心,双轨推进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
通过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共建“通信智造创新中心”,聚焦工业智能化技术研发与人才培育,搭
建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及公共服务平台,推动通信装备“智动化”升级与国产化自主可控,助力地方高新技
术产业布局。该中心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路径,实现技术、人才与产业的协同赋能。
为激发人才活力,公司构建了多元化激励机制:一方面,以市场效益与知识产权为导向,设立覆盖前沿
技术研发、软硬件系统创新、科技项目申报、专利发明及降本增效等领域的专项奖励体系;另一方面,通过
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股权激励计划及职业发展通道,强化“吸引、凝聚、留住”人才的全周期管理
,全面提升员工获得感与归属感。这一系列举措为公司的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石。
4、客户和品牌方面的优势
微波电子业务方面,公司客户主要为军工科研院所和下游整机厂商,其对产品的要求苛刻,特别注重安
全性、稳定性和一致性,对原材料选取、产品方案设计、生产加工、封装测试、装机验证等过程的要求远高
于消费级和工业级产品。同时,军品订单具有“小批量、多品类、急交付”的特点,对公司的响应能力和生
产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公司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始终随时跟踪客户和积极响应客户需求,凭借稳
定可靠的产品质量、独特的技术攻关和配套能力,受到下游客户的肯定和信赖,与客户建立起稳定、良好的
合作关系。
民用通信业务方面,公司客户主要为主流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集成商。公司凭借自身在研发、管理、
生产、销售和服务等方面形成的品牌优势,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铁塔、华为、中兴等客
户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除俄罗斯、法国、以色列、意大利、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业务外,公司将进一
步加大海外市场业务的开拓。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
1、民用通信
2025年,全球通信行业在技术迭代与场景革命的双重驱动下,形成“地空天一体、通感算融合”的新型
发展格局。5G网络全面进入深度价值释放阶段,5G-Advanced(5.5G)在工业互联网、裸眼3D等领域实现微
秒级时延与10Gbps级速率的大规模商用,支撑智能制造全流程数字化重构;与此同时,6G技术路线加速明晰
,太赫兹频段原型验证、星地协同组网等关键突破为2030年商用奠定基础,通感一体基站、智能超表面(RI
S)等创新架构推动通信网络从“连接管道”向“环境感知中枢”升级。低空经济成为新增长极,依托5G-A/
6G多频段融合组网与动态波束追踪技术,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的空域管理实现厘米级定位与毫秒级响
应,催生万亿级低空数字生态。同步崛起的卫星互联网完成初期星座组网,通过星间激光链路与地面5G核心
网深度融合,为海洋、荒漠等盲区提供全域覆盖能力,并与低空经济形成“空天一体”的服务闭环。四大领
域(5G深化、6G前瞻、低空崛起、星网联动)的协同演进,正重构通信产业边界,成为数字经济与实体世界
深度融合的核心底座。
2、微波电子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收官,加紧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加快推进
网络信息体系建设。当前,国防信息化建设正朝着更加信息化、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加速发展,重点围绕
智能感知、高速传输、安全通信等关键技术领域,推动北斗导航、智能组网等技术在军事领域的深度应用。
随着新一代信息化装备列装进程加快,如装备无人化、电子对抗、卫星互联网、数据链路、军用人工智能等
技术均需要军工电子产业的支持与服务,将带动军工电子产业向自主可控、智能高效方向转型升级。
(二)公司未来发展战略
1、技术突破与市场深耕双轮驱动
在技术研发与产品迭代方面,民用通信领域将依托5G/5.5G技术积累,加速6G前沿技术布局,聚焦微波/
毫米波通信、有源相控阵天线、卫星通信、低空经济及自动驾驶等应用场景的深度研发,重点推进无电缆技
术方案、Ka/Ku频段有源相控阵天线的产业化落地。
微波电子领域将以超宽带上下变频系统为核心,结合行业“多功能、集成化、芯片化、小型化”趋势,
加大微波多功能芯片、薄膜电路及分机子系统的研发投入,推动产品从“定制化”向“模块化、标准化”升
级,满足国防装备及高端民用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在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深化方面,公司民用通信业务将稳步推进运营商客户合作、纵向深耕大客户潜在
需求、全力攻坚国际市场、策略布局车载终端、探索消费电子及网关领域的新机遇;通过聚焦头部通信设备
商、运营商及海外市场,提供端到端的通信解决方案,加速全球化布局。微波电子业务则坚持“市场引领、
技术驱动”双轮驱动模式,聚焦航空航天等高附加值领域,以“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定位,推动业务
向系统级解决方案延伸,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2、数字化管理,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