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493 荣盛石化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化工品和化学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1289.03亿 86.73 192.19亿 97.31 14.91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111.26亿 7.49 1.66亿 0.84 1.50
贸易及其他(行业) 86.01亿 5.79 3.65亿 1.85 4.24
─────────────────────────────────────────────────
化工产品(产品) 607.42亿 40.87 73.35亿 37.14 12.08
炼油产品(产品) 524.06亿 35.26 118.37亿 59.93 22.59
PTA(产品) 157.54亿 10.60 4703.71万 0.24 0.30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111.26亿 7.49 1.66亿 0.84 1.50
贸易及其他(产品) 86.01亿 5.79 3.65亿 1.85 4.24
─────────────────────────────────────────────────
国内地区(地区) 1336.58亿 89.93 193.23亿 97.83 14.46
国外地区(地区) 149.71亿 10.07 4.28亿 2.17 2.8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2893.01亿 88.61 365.95亿 97.63 12.65
贸易及其他(行业) 186.67亿 5.72 5.78亿 1.54 3.10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185.07亿 5.67 3.12亿 0.83 1.68
─────────────────────────────────────────────────
化工产品(产品) 1217.68亿 37.30 165.62亿 44.18 13.60
炼油产品(产品) 1178.56亿 36.10 207.06亿 55.24 17.57
PTA(产品) 496.78亿 15.22 -6.74亿 -1.80 -1.36
贸易及其他(产品) 186.67亿 5.72 5.78亿 1.54 3.10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185.07亿 5.67 3.12亿 0.83 1.68
─────────────────────────────────────────────────
国内地区(地区) 2807.41亿 85.99 367.63亿 98.08 13.10
国外地区(地区) 457.34亿 14.01 7.21亿 1.92 1.5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1435.13亿 89.00 192.94亿 96.50 13.44
贸易及其他(行业) 92.79亿 5.75 5.86亿 2.93 6.32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84.59亿 5.25 1.13亿 0.57 1.34
─────────────────────────────────────────────────
炼油产品(产品) 598.39亿 37.11 111.13亿 55.58 18.57
化工产品(产品) 575.96亿 35.72 84.78亿 42.40 14.72
PTA(产品) 260.77亿 16.17 -2.96亿 -1.48 -1.14
贸易及其他(产品) 92.79亿 5.75 5.86亿 2.93 6.32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84.59亿 5.25 1.13亿 0.57 1.34
─────────────────────────────────────────────────
国内地区(地区) 1388.51亿 86.11 196.12亿 98.09 14.12
国外地区(地区) 223.99亿 13.89 3.82亿 1.91 1.7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2968.51亿 91.31 367.33亿 98.34 12.37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147.18亿 4.53 4.72亿 1.26 3.21
贸易及其他(行业) 135.43亿 4.17 1.47亿 0.39 1.09
─────────────────────────────────────────────────
炼油产品(产品) 1218.85亿 37.49 246.99亿 66.12 20.26
化工产品(产品) 1217.77亿 37.46 123.74亿 33.13 10.16
PTA(产品) 531.90亿 16.36 -3.40亿 -0.91 -0.64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147.18亿 4.53 4.72亿 1.26 3.21
贸易及其他(产品) 135.43亿 4.17 1.47亿 0.39 1.09
─────────────────────────────────────────────────
国内地区(地区) 2762.31亿 84.97 360.84亿 96.60 13.06
国外地区(地区) 488.80亿 15.03 12.69亿 3.40 2.60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46.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8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339360.72│ 10.23│
│客户2 │ 969694.52│ 2.97│
│客户3 │ 845647.23│ 2.59│
│客户4 │ 760577.41│ 2.33│
│客户5 │ 549943.41│ 1.68│
│合计 │ 6465223.29│ 19.8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50.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257694.39│ 34.13│
│供应商2 │ 2264706.67│ 7.54│
│供应商3 │ 2152642.91│ 7.16│
│供应商4 │ 1457181.10│ 4.85│
│供应商5 │ 1371747.51│ 4.56│
│合计 │ 17503972.58│ 58.2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步入2025年上半年,地缘冲突此起彼伏,美国出台了“对等关税”等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全球主
要央行先后开启降息,美元指数高位震荡、资本回流边际放缓,为人民币汇率阶段性减压,但全球经济增长
的趋势并未改变。
当外部关税壁垒层层加码、全球供应链加速重构的逆风扑面而来,中国这艘巨轮却以“迎难而上”的韧
劲劈波前行。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交出5.3%的增速答卷,分季度看,一季度
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4%,二季度增长5.2%,向世界亮明了中国经济的“稳”字底色。中国经济以自身之
“稳”为全球之“变”校准航向,以自身之“进”为世界复苏注入信心。
报告期内,虽有地缘因素扰动,但由于整体原油供需面趋向宽松,国际油价中枢相较去年同期水平有所
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5年1-6月规模以上工业原油加工量达3.6161亿吨,同比增长1.6%,在‘稳
产增产’等能源保供政策及成本端优化的共同作用下,行业运行总体平稳,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显著加快。
(二)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产品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材料生产商之一,荣盛石化是中国以及亚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
高附加值聚烯烃的生产商。公司主导运营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年加工4000万吨原油、880万吨对
二甲苯(PX)及420万吨乙烯的能力,炼化一体化率全球领先。2025年5月,荣盛石化在英国著名品牌价值评
估与战略咨询公司BrandFinance发布的“2025全球化工最具价值品牌榜”中位列第5位。2025年7月美国《化
学与工程新闻》(C&EN)公布“2024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排行榜,荣盛石化连续5年上榜,位列第14位。
2024年,荣盛石化在ICIS发布的“世界化工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8位,在美国《化学周刊》发布的“
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位。2024年11月,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公布
最新ESG评级结果,荣盛石化在MSCIESG评级中跃升至BBB级,位列全球通用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茅,在碳减
排、水资源管理、公司治理等议题的管理表现处于全球石化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及战略布局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推动转型升级。公司积极布局差异化
、高端化、绿色化产品体系,产品矩阵覆盖新能源材料、聚酯、合成树脂等多个领域,显著增强了在全球市
场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金塘新材料等项目,积极布局下游新能源材料、高端树脂等
高附加值领域,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实现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全面覆盖,形成高质量发展的生产
体系。
(三)经营举措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与蓬勃的创新活力,“稳”的基础持续巩固
,“进”的动能更趋强劲。石化行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运行态势总体平稳,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转型
正加速成为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报告期内,公司董事会科学决策、精准施策,带领全体员工紧
抓发展机遇,一方面精耕细作,全力稳固现有核心产业的“基本盘”,保障业绩稳健增长;另一方面前瞻布
局,积极开拓高端化工新材料等具有高附加值和发展潜力的“新赛道”。公司战略聚焦,重点推进以国际化
拓展、绿色化升级、数智化赋能为核心的“三化”转型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
伐。
1.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全球布局,构筑竞争优势
荣盛石化与全球能源巨头沙特阿美签署了具有战略意义的《谅解备忘录》及《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的
战略合作逐步推进,为双方实现长期战略目标、提升全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公司积极把握国内产
业升级机遇,有效拓宽了业务覆盖领域,显著增强了市场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为公司长远发展注入新动
能。
2.提升生产效能,优化经济效益,夯实发展根基
公司始终将精益运营和降本增效作为核心管理原则。旗下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持续保持安全、稳定、
长周期、满负荷高效运行,通过深度优化原料结构、能源梯级利用及生产流程,公司有效压降了单位生产成
本和能耗物耗,展现了卓越的运营管理水平。同时,公司建立了高效的产供销协同机制,确保采购、生产、
销售各环节紧密衔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实现了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经营效益的最大化,为公司的稳健发
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驱动科技创新,强化核心优势,引领绿色升级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例如,中金石化成功自主
研发,并成功工业化应用新型高性能歧化催化剂,该技术不仅大幅提升了装置的生产效率和产品收率,更重
要的是打破了国外长期的技术垄断,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保障了产业链及供应链安全。
4.构筑人才高地,激发组织活力,持续赋能发展
公司深刻认识到人才是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系统性、高标准推进人才队伍建设。通过构建多层次、
全覆盖的培训体系,常态化地举办岗位练兵、技能比武、创新竞赛等活动,有效提升了全体员工的专业素养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公司致力于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新、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成功打造了一支结构
合理、素质精良、兼具国际视野与深厚专业功底的核心人才队伍。
(四)运营协同
1.控股股东
荣盛控股位列世界500强第11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33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位,目前集团已拥有
荣盛石化(股票代码:002493)、宁波联合(股票代码:600051)等上市公司,业务涉及油气上游及交易、
煤炭、物流、装备制造、工艺工程技术、房地产、创投等多个领域;旗下荣通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
有着成熟稳定的承运商合作运营平台;控股的浙江绿色石化技术创新中心以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导向,围绕
绿色石油化工新工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控股的苏州圣汇装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压力容器、低温装
备、球罐、船用装备等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参股的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具有极为丰富的工程EPC经验;
浙江荣盛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多个项目不仅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另外
,其他多项投资也在不断推进中。
2.战略投资者
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在产业上互为上下游,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开展全方位的协商与合作,例
如:①前沿的技术共享合作:双方真诚地讨论利用其优势进行技术互补,共同开发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新技
术、工艺和设备,并向市场推广,同时还将共享研究和开发的必要资源;②稳定的原油供应保证:沙特阿美
向浙石化供应承诺数量为48万桶/日的高品质原油,以及为公司提供石脑油、混合二甲苯、直馏燃油等生产
原料;③无息的采购授信额度:为期20年的信用额度,且额度可在合作期限内增加,有利于提升浙石化的资
金利用效率,对提升其盈利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④灵活的原油仓储合作:各方将友好协商公司向沙特阿美
提供位于舟山市的原油储罐及相关设施,沙特阿美维持原油库存不少于150万公吨的水平,有助于保障浙石
化的原油供应;⑤广阔的全球销售渠道:依托沙特阿美的海外销售渠道,公司可以进一步开拓产品国际市场
空间和深化海外客户战略合作。同样,借助公司深耕多年的资源,沙特阿美也可以快速打入相关的国际及国
内市场。
此外,荣盛石化拟收购沙特阿美位于沙特朱拜勒地区全资子公司SASREF炼厂50%股权,并参与其扩建项
目。“强强联合”实现原料供应前移与全球化销售渠道拓展,促进资源共享与产业链协同,携手构建互利共
赢的产业新生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荣盛石化以“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在中东
建立战略支点,布局环印度洋供应链网络,同时吸引国际战略资金长期投资中国,为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
的活力。
3.炼化板块
3.1.浙石化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打造“民营、绿色、国际、万亿、旗舰”基地为目标,一次规划、统一布局,
目前已形成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处理能力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
地,其中加氢、重整、PX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项目设计最大程度实现炼化一体化,最大限度
为下游化工装置提供优质的原料,最大化生产芳烃(PX)和化工产品,并尽量减少成品油的产量,成品油收
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减油增化成效突出。同时,通过蒸汽、水等能源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充分利用装置低
温余热,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实现节能减排。项目的炼化一体化率全球第一,远高于全
国石化产业一体化率平均水平,基地规模与一体化程度居世界领先水平。浙石化原油适应性强,按轻、中、
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可以加工全球80%-90%的原油,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大大增强
,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结构灵活、技术成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
都代表了全球最先进水平。由于一次性统筹规划,炼油、芳烃、乙烯充分体现“分子炼油”的理念,物尽其
用。烯烃全部深加工成进口依存度高的化工品,使其具备更强应对行业周期的能力。
作为聚酯产业链上游产业,浙石化也为公司成功打通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流程的最后一环,建立起聚酯
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巨大优势。浙石化地处舟山,位于浙江自贸区,享受自贸区的各项政策优惠,已连续取
得成品油出口配额,同时,华东地区是终端化学品主要消费地,长三角集中了中国70%左右的塑料和化纤产
能,区域优势明显;所在地鱼山岛为无人岛,便于开发利用,对周边的社会影响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靠
近消费市场,宁波-舟山港的海陆枢纽地位凸显,大宗物料及产品进出便利,交通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
3.2.中金石化
中金项目于2015年8月投产运行,是世界上当前在役的单系列规模前列的芳烃联合装置。本项目首创以
燃料油(较石脑油便宜)为原料制成芳烃产品工艺,选用了新颖的技术路线,在解决全球石脑油供应紧张的
同时,可大幅节约原料采购成本,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创新性地利用副产品氢气将燃料油加工成石脑油
。
中金石化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型歧化催化剂在浙石化2#歧化装置(350万吨/年)上成功实现首次工
业化应用。该催化剂具有同时达到高空速、高收率、高重芳烃转化利用率的“三高”优异特性效果,并具有
较好的运行稳定性,综合性能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可实现进口替代,体现了公司科研创
新能力与水平的阶段性进步,对于不断提升生产装置技术水平、提高原料转化利用效率、降低消耗与生产成
本、实现芳烃生产由大变强与高效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3.3.荣盛新材料(舟山)
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拓展区,荣盛新材料(舟山)以浙石化和宁波中金石化为依托,向下游延伸产
业链,发展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浙石化、中金石化现有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实现原料增值、增
效,目前该项目已开工建设,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4.PTA板块
公司自2002年建成首套民营PTA生产线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相继开发和建设了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PTA工艺包和生产装置,并实现了大型氧化反应器、高速泵等核心装备的首次国产化应用,改变了我
国PTA行业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成套专利工艺技术的局面,带动了国内一大批设备制造厂家实现跨越式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不断对现有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同时持续优化原材料消耗,确
保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公司还稳步推进新产能的投放,一方面满足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稳固
公司在聚酯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5.聚酯板块
以“安全环保、品质提升、降本增效”为总方针,公司重点落实隐患治理、促进流程优化、推进精益生
产管理。永盛科技25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扩建项目已全部顺利投产,公司的聚酯薄膜年产能达到43万吨,位
居国内前四。公司PTA生产企业充分利用公司完备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不断挖潜增效生产聚酯瓶片,目前产
能全国第一位,就地消化部分PTA产能,能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和提高经济效益。盛元二期50万吨差别化纤维
项目,主要生产阻燃、功能性、免染纤维产品,也在积极推进过程当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材料生产商之一,荣盛石化是中国以及亚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
高附加值聚烯烃的生产商。公司主导运营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年加工4000万吨原油、880万吨对
二甲苯(PX)及420万吨乙烯的能力,炼化一体化率全球领先。2025年5月,荣盛石化在英国著名品牌价值评
估与战略咨询公司BrandFinance发布的“2025全球化工最具价值品牌榜”中位列第5位。2025年7月美国《化
学与工程新闻》(C&EN)公布“2024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排行榜,荣盛石化连续5年上榜,位列第14位。
2024年,荣盛石化在ICIS发布的“世界化工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8位,在美国《化学周刊》发布的“
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俱乐部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位。2024年11月,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公布
最新ESG评级结果,荣盛石化在MSCIESG评级中跃升至BBB级,位列全球通用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茅,在碳减
排、水资源管理、公司治理等议题的管理表现处于全球石化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备的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抓住了行业调整中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增长,具备了“一滴油到世间万物
”的发展业态。通过产业链延伸,公司有效降低了业务成本,实现了上下游相互配套,也提高了公司的持续
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控股股东荣盛石化、参股股东桐昆股份完整的聚酯产业链基础上,浙石化成功打
通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流程的最后一环,建立起聚酯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巨大优势,并在其他产业链也与股
东单位形成良好的协同优势。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石化基地互联互通可实现宁波、舟山两大基地的协同发展,管道运输使得通过
船舶运输和陆路运输的风险和成本大大降低;宁波石化基地副产的大量轻烃原料通过管道输送到舟山绿色石
化基地可作为优质的乙烯原料;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富余油品可以输送到宁波石化基地充当生产芳烃的优质
原料。
浙石化项目建设有能满足两期项目原油的保供的配套设施。马目原油库和鱼山岛原油库总库容达到460
万方,为国内炼化配套最大规模库容。浙江自贸区作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资源配置基地,包括册子岛、
外钓岛等超3000万立方米的油库库容,大部分输油管网互联互通,可实现就地运输。
(二)显著的区位竞争优势
沿着我国东部海岸线,公司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大连、“长三角经济圈”的浙
江宁波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海口,各个生产基地毗邻优质港口,联结运河,
码头设施配备齐全,公司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料及其他辅助原料可在公司自建或租用的化工料码头卸料及储
存,极大地便利了大宗原料运输及其库存调节。
浙石化项目位于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集中区,重要产品适销对路,化工产品目标市场主要针对我国经济
最为发达、石化产品下游消费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下游塑料制品加工、轻工日化等相
关产业发达,对大宗石化产品有较强的市场承接能力。成品油销售渠道路径多,政策支持力度大,竞争优势
明显。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赋予浙石化非国营贸易成品油出口资格,浙石化作为首家获得出口权的民营炼化
企业率先打开了东南亚的销售窗口,在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的局面下,浙石化成品油出口权具有稀缺性和极
高的价值。
(三)卓越的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是民营石化龙头企业之一,具备极强的市场灵敏度和灵活的决策机制,不仅能做到紧盯市场,而且
在自身节奏快、环节少的体制优势下,对战略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把握市场形势的先机。管理层投资触觉
敏锐,项目投产时机准确,投融资能力卓越。公司从涤纶化纤起家,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伴
随着2022年初子公司浙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浙石化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炼厂。依
托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平台,公司加快布局下游化学新材料,瞄准新能源和
高端材料领域,部署了EVA、POE、DMC、PC和ABS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产品链不断丰富。随着新项目的
稳步推进,公司新能源材料、可再生塑料、特种合成材料和高端合成材料等产能将得到有序扩充,新材料转
型逐步加速。
(四)强劲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的科技研发模式,搭建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
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流的研发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探讨,主动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整合高校、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携手提升科研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共同打造
开放健康、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和国内外科研合作,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并维持在行
业领先水平。
公司旗下主要生产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强劲,在长期生产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操作
经验,集聚国内外“产、学、研、用”力量,以自主创新开展研发,建立实验室创新、小试、中试、工业示
范生产一体化平台,依托公司灵活体制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克服目前国内其他研究院所虽有基础研究
但相关成果难以孵化转化的弊端,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推广应用的最后一道瓶颈,助推产业技术创新升级,
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动公司向技术自主化、原料多样化、产品高端化、生产绿色化、产业智能化等方向高质
量发展。
(五)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外部
引进等方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管理、研发、技术型人才。公司重视在岗员工队伍的培育,立足实际、综合
统筹,不断拓宽员工选拔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员工待遇水平、完善职称评定、明确晋
升标准和奖励办法等保持员工队伍的实干有为。公司采取考评结合、以赛代评等方式动态考评员工综合素养
,形成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突出因人而用、任其所宜,让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和团队的管理工作,内部激励和外部培养方式双管齐下。内部管理上,推进高
管、高潜、专业化三支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人才评价和清廉教育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和技能认定,提升员
工各方面的素质。外部培养上,依托产学研等合作平台,积极做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提升高素
质员工的比例,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六)高效的运营管理优势
公司坚持制度化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融于企业运作之中,积极加强信息
化建设,全面整合采购、生产、存货、销售等业务环节,持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公司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通过多年努力,公司信息化、绩效考核、信用管理等体系的建设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通过品牌和文
化建设,公司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