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493 荣盛石化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化工品和化学纤维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2893.01亿 88.61 365.95亿 97.63 12.65
贸易及其他(行业) 186.67亿 5.72 5.78亿 1.54 3.10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185.07亿 5.67 3.12亿 0.83 1.68
─────────────────────────────────────────────────
化工产品(产品) 1217.68亿 37.30 165.62亿 44.18 13.60
炼油产品(产品) 1178.56亿 36.10 207.06亿 55.24 17.57
PTA(产品) 496.78亿 15.22 -6.74亿 -1.80 -1.36
贸易及其他(产品) 186.67亿 5.72 5.78亿 1.54 3.10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185.07亿 5.67 3.12亿 0.83 1.68
─────────────────────────────────────────────────
国内地区(地区) 2807.41亿 85.99 367.63亿 98.08 13.10
国外地区(地区) 457.34亿 14.01 7.21亿 1.92 1.5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1435.13亿 89.00 192.94亿 96.50 13.44
贸易及其他(行业) 92.79亿 5.75 5.86亿 2.93 6.32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84.59亿 5.25 1.13亿 0.57 1.34
─────────────────────────────────────────────────
炼油产品(产品) 598.39亿 37.11 111.13亿 55.58 18.57
化工产品(产品) 575.96亿 35.72 84.78亿 42.40 14.72
PTA(产品) 260.77亿 16.17 -2.96亿 -1.48 -1.14
贸易及其他(产品) 92.79亿 5.75 5.86亿 2.93 6.32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84.59亿 5.25 1.13亿 0.57 1.34
─────────────────────────────────────────────────
国内地区(地区) 1388.51亿 86.11 196.12亿 98.09 14.12
国外地区(地区) 223.99亿 13.89 3.82亿 1.91 1.7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2968.51亿 91.31 367.33亿 98.34 12.37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147.18亿 4.53 4.72亿 1.26 3.21
贸易及其他(行业) 135.43亿 4.17 1.47亿 0.39 1.09
─────────────────────────────────────────────────
炼油产品(产品) 1218.85亿 37.49 246.99亿 66.12 20.26
化工产品(产品) 1217.77亿 37.46 123.74亿 33.13 10.16
PTA(产品) 531.90亿 16.36 -3.40亿 -0.91 -0.64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147.18亿 4.53 4.72亿 1.26 3.21
贸易及其他(产品) 135.43亿 4.17 1.47亿 0.39 1.09
─────────────────────────────────────────────────
国内地区(地区) 2762.31亿 84.97 360.84亿 96.60 13.06
国外地区(地区) 488.80亿 15.03 12.69亿 3.40 2.6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石化行业(行业) 1401.00亿 90.66 141.93亿 96.11 10.13
聚酯化纤行业(行业) 73.46亿 4.75 2.43亿 1.64 3.31
贸易及其他(行业) 70.79亿 4.58 3.32亿 2.25 4.69
─────────────────────────────────────────────────
化工产品(产品) 588.39亿 38.08 45.26亿 30.65 7.69
炼油产品(产品) 550.62亿 35.63 96.18亿 65.13 17.47
PTA(产品) 261.99亿 16.95 4842.87万 0.33 0.18
聚酯化纤薄膜(产品) 73.46亿 4.75 2.43亿 1.64 3.31
贸易及其他(产品) 70.79亿 4.58 3.32亿 2.25 4.69
─────────────────────────────────────────────────
国内地区(地区) 1380.25亿 89.32 144.77亿 98.03 10.49
国外地区(地区) 165.00亿 10.68 2.90亿 1.97 1.7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646.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80%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339360.72│ 10.23│
│客户2 │ 969694.52│ 2.97│
│客户3 │ 845647.23│ 2.59│
│客户4 │ 760577.41│ 2.33│
│客户5 │ 549943.41│ 1.68│
│合计 │ 6465223.29│ 19.80│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50.4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58.2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257694.39│ 34.13│
│供应商2 │ 2264706.67│ 7.54│
│供应商3 │ 2152642.91│ 7.16│
│供应商4 │ 1457181.10│ 4.85│
│供应商5 │ 1371747.51│ 4.56│
│合计 │ 17503972.58│ 58.2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回首2024年,世界经济缓慢增长,通胀率逐步下降,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宽松,但上升动力略显不足。
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中国经济顶风破浪,稳中有进,持续向好态势不断巩固,沿着高质量发展道路前
行的步伐更加坚实,为世界经济复苏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创造更多机遇。
(一)全球宏观经济
报告期内,世界经济在多重挑战下继续缓慢复苏,经济在中低速轨道上曲折前行,全球经济增长区域分
化明显,新兴经济体仍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
”)预计,2024年全球GDP增速为3.2%,较2023年的2.6%有所增长。上升的通胀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
,国际贸易在波动中活跃,全球产业链加速重构。主要经济体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维持在宽松区间。IMF数
据显示,2024年全球大宗商品价值指数预计为165.2,较2023年下降0.3%,大宗商品价格总体回落。
(二)中国经济形势
这一年,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中国经济稳定前行。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34.91万亿元,同比增
长5%,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增速在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四个季度GDP同比分别增长5.3%、4.7%、4
.6%和5.4%,呈现前高、中低、后扬的态势,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
年增长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4万亿元,一揽子增量政策及时出台后,工业经济生产持续
回升、效益不断恢复,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和支撑条件没有改变。
(三)石化行业状况
石化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形势持续演变,国际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仍将影响我国原油进口及产
品定价体系。然而,我国拥有完整化工产业链的配套优势,多项化工品的生产和消费能力位居全球首位,欧
洲化学工业委员会(CEFIC)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化工品销售额占全球销售额的比例已达到43%。近年
来,我国石化企业在技术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立足国内广大的化工产品需求,并响应“一带一路”
倡议继续开拓新兴国家化工产品市场。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指引下,从“产品出口”走向“产能出海”
将成为石化企业布局全球的重要战略选择。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的统计,2024年我国石化行业实现营业收入16.28万亿元,同比增长2.1
%;利润总额7,897.1亿元,比上年下降8.8%,反映出行业仍处于调整周期;2024年石化行业进出口总额9,48
8.1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4%,进出口贸易额总体平稳。从细分板块来看,油气板块受益于增储上产政策,
营业收入1.4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利润总额3,360.8亿元,比上年增长12.4%。炼油板块在低基数效应
下实现修复,国内成品油(汽油、煤油、柴油合计)产量4.19亿吨,比上年增长0.3%。化工板块营业收入9.
7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6%;受下游房地产低迷拖累,利润总额4,544.4亿元,比上年下降6.4%。
2024年,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规范石油化工行业的法规政策。“两
新”政策推动化工材料需求提升,环保政策持续引领行业绿色转型,《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
24-2027年)》《原材料工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等产业政策推动行业市场格局重塑,为
石化企业精细化、智能化发展指明方向。
行业周期的演变将继续考验企业战略定力,而技术升级与产能优化依然是破局关键。我国石化行业发展
基础扎实,是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以荣盛石化为代表的大型“炼化一体化”企业,通过一体化优势积极
推进“油转化”,挖掘降本增效潜能,快速响应市场需求,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当前,石化行业发展呈现出
高端化、数智化和绿色低碳三大发展趋势。国内石化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精细化工,高端化学品研发投入持
续增加。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我国石化行业数字化转型也不断走向纵深,通过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
智能技术增强数字化降耗、新材料研发,不断提高抗周期能力。随着“双碳”进程加速推进,绿色低碳已成
为石化行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石化企业需要在生产过程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需要加大对清洁能源技
术的研发投入,适应未来市场的需求。
(四)公司行业地位与竞争优势
作为全球领先的化工材料生产商之一,荣盛石化是中国以及亚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
高附加值聚烯烃的生产商。公司主导运营的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年加工4000万吨原油、880万吨对
二甲苯(PX)及420万吨乙烯的能力,炼化一体化率全球领先。2024年7月,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C&E
N)公布“2024年全球化工企业50强”排行榜,荣盛石化连续4年上榜,位列第14位。2024年,荣盛石化在IC
IS发布的“世界化工企业100强”排行榜中名列第8位,在美国《化学周刊》发布的“全球化工公司十亿美元
俱乐部排名”中位列全球第6位,并在英国著名品牌价值评估与战略咨询公司BrandFinance发布的“2024全
球化工最具价值品牌榜”中位列第6位。2024年11月,国际权威指数机构MSCI(明晟)公布最新ESG评级结果
,荣盛石化在MSCIESG评级中跃升至BBB级,位列全球通用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茅,在碳减排、水资源管理、
公司治理等议题的管理表现处于全球石化行业领先水平。近年来,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绿色转型及战略布局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导向,推动转型升级。“纵”向延伸,持续巩固炼化一体化资源集成和规模化效应,并充
分挖掘“炼化一体化”方式的“降本增效”优势和“油转化”潜能,持续提高运营效能。“横”向拓展,公
司积极布局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体系,产品矩阵覆盖新能源材料、聚酯、合成树脂等多个领域,显
著增强了在全球市场的综合竞争力。通过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及金塘新材料等项目,积极布局下游新能源
材料、高端树脂等高附加值领域,通过不断延链补链,实现从基础化工原料到高端新材料的全面覆盖,形成
高质量发展的生产体系。在国际合作与全球化布局方面,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的战略合作进一步巩固了行业
地位。自2023年沙特阿美战略入股以来,双方在原油采购、原料供应、技术合作及海外市场拓展等领域深化
协同。2024年,公司与沙特阿美深化股权合作,联合开发中金石化和SASREF的扩建工程,全球化布局进一步
强化。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综合实力领先的石化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完备的产业协同优势
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抓住了行业调整中的机遇,实现了快速增长,具备了“一滴油到世间万物
”的发展业态。通过产业链延伸,公司有效降低了业务成本,实现了上下游相互配套,也提高了公司的持续
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控股股东公司荣盛石化、参股股东桐昆股份完整的聚酯产业链基础上,浙石化成
功打通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流程的最后一环,建立起聚酯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巨大优势,并在其他产业链也
与股东单位形成良好的协同优势。
舟山绿色石化基地-宁波石化基地互联互通可实现宁波、舟山两大基地的协同发展,管道运输使得通过
船舶运输和陆路运输的风险和成本大大降低;宁波石化基地副产的大量轻烃原料通过管道输送到舟山绿色石
化基地可作为优质的乙烯原料;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富余油品可以输送到宁波石化基地充当生产芳烃的优质
原料。
浙石化项目建设有能满足两期项目原油的保供的配套设施。马目原油库和鱼山岛原油库总库容达到460
万方,为国内炼化配套最大规模库容。浙江自贸区作为全国油气企业最集聚的资源配置基地,包括册子岛、
外钓岛等超3,000万立方米的油库库容,大部分输油管网互联互通,可实现就地运输。
(二)显著的区位竞争优势
沿着我国东部海岸线,公司生产基地主要分布在“环渤海经济圈”的辽宁大连、“长三角经济圈”的浙
江宁波以及“一带一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海南海口,各个生产基地毗邻优质港口,联结运河,
码头设施配备齐全,公司产品生产所需主要原料及其他辅助原料可在公司自建或租用的化工料码头卸料及储
存,极大地便利了大宗原料运输及其库存调节。
浙石化项目位于油品和化工产品消费集中区,重要产品适销对路,化工产品目标市场主要针对我国经济
最为发达、石化产品下游消费市场最为活跃的地区—华东和华南地区,其下游塑料制品加工、轻工日化等相
关产业发达,对大宗石化产品有较强的市场承接能力。成品油销售渠道路径多,政策支持力度大,竞争优势
明显。商务部正式批复同意赋予浙石化非国营贸易成品油出口资格,浙石化作为首家获得出口权的民营炼化
企业率先打开了东南亚的销售窗口,在国内成品油供应过剩的局面下,浙石化成品油出口权具有稀缺性和极
高的价值。
(三)卓越的战略布局优势
公司天生具备极强的市场灵敏度和灵活的决策机制,不仅能做到紧盯市场,而且在自身节奏快、环节少
的体制优势下,对战略做出及时准确的调整,把握市场形势的先机。管理层投资触觉敏锐,项目投产时机准
确,投融资能力卓越。公司从涤纶化纤起家,历经多年发展,形成了良好的基础,伴随着2022年初子公司浙
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全面投产,浙石化一举成为全球最大单体炼厂。依托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
浙石化4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平台,公司加快布局下游化学新材料,瞄准新能源和高端材料领域,部署了
EVA、POE、DMC、PC和ABS等一批新能源新材料产品,产品链不断丰富。随着新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新能源
材料、可再生塑料、特种合成材料和高端合成材料等产能将得到有序扩充,新材料转型逐步加速。
(四)强劲的研发创新优势
公司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双轮驱动的科技研发模式,搭建了高新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
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一流的研发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探讨,主动
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整合高校、社会、企业等多方资源,携手提升科研水平、促进技术进步,共同打造
开放健康、合作共赢的创新生态。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和国内外科研合作,研发投入逐年增长,并维持在行
业领先水平。
公司旗下主要生产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实力强劲,在长期生产管理中积累了丰富的工艺操作
经验,集聚国内外“产、学、研、用”力量,以自主创新开展研发,建立实验室创新、小试、中试、工业示
范生产一体化成果熟化平台,依托公司灵活体制机制和完整的产业链优势,克服目前国内其他研究院所虽有
基础研究但相关成果难以孵化转化的弊端,打通科研成果到产业推广应用的最后一道瓶颈,助推产业技术创
新升级,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动公司向技术自主化、原料多样化、产品高端化、生产绿色化、产业智能化等
方向高质量发展。
(五)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十分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有着良好的工作氛围,具有很强的企业凝聚力,公司通过内部培养、外部
引进等方式拥有一批稳定的核心管理、研发、技术型人才。公司重视在岗员工队伍的培育,立足实际、综合
统筹,不断拓宽员工选拔平台,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通过提升员工待遇水平、完善职称评定、明确晋
升标准和奖励办法等保持员工队伍的实干有为。公司采取考评结合、以赛代评等方式动态考评员工综合素养
,形成比学赶超、进位争先的良性竞争局面,突出因人而用、任其所宜,让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此外,公司高度重视人才和团队的管理工作,内部激励和外部培养方式双管齐下。内部管理上,推进高
管、高潜、专业化三支队伍建设,尤其要重视人才评价和清廉教育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和技能认定,提升员
工各方面的素质。外部培养上,依托产学研等合作平台,积极做好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引进工作,提升高素
质员工的比例,为企业发展提供新动能。
(六)高效的运营管理优势
公司坚持制度化建设,将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融于企业运作之中,积极加强信息
化建设,全面整合采购、生产、存货、销售等业务环节,持续提升快速反应能力。公司已结合自身实际情况
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明确了岗位职责与工作流程,通过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通过多年努力,公司信息化、绩效考核、信用管理等体系的建设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同时,通过品牌和文
化建设,公司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凝聚力和品牌影响力。2024年,公司凭借卓越实力,揽获多项荣誉: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荣盛石化是中国石油化工民营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各类油品、化工品、聚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
售,于环渤海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和海南一带一路经济圈等地建有七大生产基地,打造形成了聚酯、工程
塑料、新能源、高端聚烯烃、特种橡胶五大产业链,是亚洲重要的聚酯、新能源材料、工程塑料和高附加值
聚烯烃的生产商之一,拥有全球最大的PX、PTA等化工品产能。
(一)主要产品
公司产品种类丰富,规格齐全,涵盖新能源、新材料、有机化工、合成纤维、合成树脂、合成橡胶、油
品等多个领域,基本实现了“一滴油到世间万物”,并不断在现有全球超大型一体化炼化基地和完备上下游
配套的基础上提升完善新材料产业链。
(二)经营举措
我国经济顶住压力、克服困难,展现出强劲韧性和创新活力,“稳”的态势巩固延续,“进”的步伐坚
实有力。石化行业经济运行基本稳定并取得新的突破,科技创新、低碳转型成为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的核心
动力。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抓住机遇,稳住现有产业的“基本盘”,探索高端材料“新赛
道”,重点推进国际化、绿色化和数智化的“三化”转型,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1.纵横谋划,产业布局加快推进
2024年,我们继续坚定“纵横”发展战略,国际合作稳步推进,积极推进差异化发展。国际合作架设“
新支点”。本年度,公司与沙特阿美签订《合作备忘录》《合作框架协议》等,共同探索合资运营中金石化
和朱拜勒炼化公司,通过子公司互相参股、共建项目等方式拓展海外市场,在运营管理、资源优势、销售渠
道、前沿技术等方面挖掘合作潜力,加强产业链互补性,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增强跨国经营抗风险能力,护
航公司全球化征程行稳致远。项目建设刷新“进度条”。本年度,浙石化年产1,000吨α-烯烃中试装置投产
,为POE全产业链贯通奠定基础;10万吨/年稀土顺丁橡胶装置试生产成功,标志着公司在绿色轮胎材料领域
迈出重要一步;38万吨/年聚醚装置产出合格产品,150万吨多功能聚酯切片项目顺利投产,金塘新材料等项
目有序推进,使得公司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矩阵不断拓宽。
2.数智护航,精益管理全链提升
2024年,我们秉持“稳健为基、效率为先”的经营理念,降本增效常抓不懈,精益管理成效明显,安全
生产实现全年“零事故”。全链优化拧紧“效益阀”。本年度,我们坚持以产品市场效益为导向,适时灵活
调整加工方案,深入开展全产业链优化,完成催化汽油“轻、中、重”组分的三条“油转化”加工技术和流
程储备;研究实施油渣错流过滤技术使得浆态床技术经济性持续提高;提高产品收率、优化生产工艺,炼化
一体化运行方案市场适应能力持续提升。数智驱动激活“新动能”。本年度,浙石化“炼化一体化数字化工
程”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专项,MES能源模块建设持续推进,实现能源管理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先进控制项
目全面投入使用,成为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的重要手段。中金石化危化品预约提货系统正式运行、永盛科技
的装货车辆车牌自动识别系统顺利投入使用。信息技术与公司业务流程深度融合,多措并举助推降本增效走
深走实。
3.低碳转型,创新驱动质效双升
2024年,我们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以清洁低碳赋能永续发展。技术攻关驶入“快车道”。本年度
,公司研发投入51.01亿元,自主研发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持续构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生态,深入参与
制定行业标准,获评“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技术平台支撑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自主研发的多
款新产品通过鉴定,浙石化集装箱海包顺利出厂,科技创新推动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低碳转型绘就“新底
色”。本年度,公司环保总投入2.73亿元,浙石化多项重点产品能效和水效连续两年领跑全国,二氧化碳高
价值利用产业链,实现节能减污降碳和CO2高价值利用协同增效,持续将环境效益转化为经济收益。逸盛大
化开展重大节能节水技改项目,获得“大连市节水型企业”称号;盛元化纤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运
行,每年可提供1,500万度绿色电能;永盛科技锅炉燃料清洁化升级,有效减少挥发气体对环境的影响。凭
借在低碳转型中的探索实践,荣盛石化ESG评级从B级上调至BBB级,CDP评级也取得优异表现,位列全球通用
及多样化学品行业前列,并获评“2024年度最佳ESG管理上市公司”。
(三)运营协同
1.控股股东
荣盛控股位列世界500强第138位、中国企业500强第40位、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5位,目前集团已拥有
荣盛石化(股票代码:002493)、宁波联合(股票代码:600051)等上市公司,业务涉及油气上游及交易、
煤炭、物流、装备制造、工艺工程技术、房地产、创投等多个领域;旗下荣通物流是国家AAAA级物流企业,
有着成熟稳定的承运商合作运营平台;控股的苏州圣汇装备有限公司专门从事压力容器、低温装备、球罐、
船用装备等的设计、制造和销售;参股的上海寰球工程有限公司具有极为丰富的工程EPC经验;浙江荣盛创
业投资有限公司投资的多个项目不仅实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也促进了产业链的协同;另外,其他多项
投资也在不断推进中。
2.战略投资者
荣盛石化与沙特阿美在产业上互为上下游,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开展全方面的协商与合作,例
如:①前沿的技术共享合作:双方真诚地讨论利用其优势进行技术互补,共同开发满足未来市场需求的新技
术、工艺和设备,并向市场推广,同时还将共享研究和开发的必要资源;②稳定的原油供应保证:沙特阿美
向浙石化供应承诺数量为48万桶/日的高品质原油,以及为公司提供石脑油、混合二甲苯、直馏燃油等生产
原料;③无息的采购授信额度:为期20年,金额为8亿美元的信用额度,且额度可在合作期限内增加,有利
于提升浙石化的资金利用效率,对提升其盈利能力会产生积极影响;④灵活的原油仓储合作:各方将友好协
商公司向沙特阿美提供位于舟山市的原油储罐及相关设施,沙特阿美维持原油库存不少于150万公吨的水平
,有助于保障浙石化的原油供应;⑤广阔的全球销售渠道:依托沙特阿美的海外销售渠道,公司可以进一步
开拓产品国际市场空间和深化海外客户战略合作。同样,借助公司深耕多年的资源,沙特阿美也可以快速打
入相关的国际及国内市场。
此外,荣盛石化拟收购沙特阿美位于沙特朱拜勒地区全资子公司SASREF炼厂50%股权,并参与其扩建项
目。“强强联合”实现原料供应前移与全球化销售渠道拓展,促进资源共享与产业链协同,携手构建互利共
赢的产业新生态。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践行者,荣盛石化以“走出去”与“引进来”双轮驱动,在中东
建立战略支点,布局环印度洋供应链网络,同时吸引国际战略资金长期投资中国,为蓬勃发展注入源源不断
的活力。
3.炼化板块
3.1.浙石化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以打造“民营、绿色、国际、万亿、旗舰”基地为目标,一次规划、统一布局,
目前已形成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处理能力的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
地,其中加氢、重整、PX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项目设计最大程度实现炼化一体化,最大限度
为下游化工装置提供优质的原料,最大化生产芳烃(PX)和化工产品,并尽量减少成品油的产量,成品油收
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减油增化成效突出。同时,通过蒸汽、水等能源资源梯级优化利用,充分利用装置低
温余热,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热法海水淡化装置,实现节能减排。项目的炼化一体化率全球第一,远高于全
国石化产业一体化率平均水平,基地规模与一体化程度居世界领先水平。
浙石化原油适应性强,按轻、中、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可以加工全球80%-90%
的原油,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大大增强,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结构灵活、技术成
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都代表了全球最先进水平。由于一次性统筹规划,炼油、芳烃、乙烯
部分充分体现“分子炼油”的理念,物尽其用。烯烃全部深加工成进口依存度高的化工品,使其具备更强应
对行业周期的能力。
作为聚酯产业链上游产业,浙石化也为公司成功打通从一滴油到一根丝全流程的最后一环,建立起聚酯
产业上下游一体化的巨大优势。浙石化地处舟山,位于浙江自贸区,享受自贸区的各项政策优惠,已连续取
得成品油出口配额,同时,华东地区是终端化学品主要消费地,长三角集中了中国70%左右的塑料和化纤产
能,区域优势明显;所在地鱼山岛为无人岛,便于开发利用,对周边的社会影响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靠
近消费市场,宁波-舟山港的海陆枢纽地位凸显,大宗物料及产品进出便利,交通运输成本大幅度降低。
3.2.中金石化
中金项目于2015年8月投产运行,是世界上当前在役的单系列规模前列的芳烃联合装置。本项目首创以
燃料油(较石脑油便宜)为原料制成芳烃产品工艺,选用了新颖的技术路线,在解决全球石脑油供应紧张的
同时,可大幅节约原料采购成本,引入“循环经济”理念,创新性地利用副产品氢气将燃料油加工成石脑油
。
中金石化与同济大学合作开发的新型歧化催化剂在浙石化2#歧化装置(350万吨/年)上成功实现首次工
业化应用。该催化剂具有同时达到高空速、高收率、高重芳烃转化利用率的“三高”优异特性效果,并具有
较好的运行稳定性,综合性能与技术指标均达到了目前世界先进水平,可实现进口替代,体现了公司科研创
新能力与水平的阶段性进步,对于不断提升生产装置技术水平、提高原料转化利用效率、降低消耗与生产成
本、实现芳烃生产由大变强与高效绿色化具有重要意义。
3.3.荣盛新材料(舟山)
作为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的拓展区,以浙石化和宁波中金石化为依托,向下游延伸产业链,发展精细化工
、化工新材料。重点发展浙石化、中金现有产业链的下游产品,实现中金、浙石化原料增值、增效,目前该
项目已开工建设,相关工作正有序推进。
4.PTA板块
公司自2002年建成首套民营PTA生产线以来,坚持自主创新,相继开发和建设了国内首套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PTA工艺包和生产装置,并实现了大型氧化反应器、高速泵等核心装备的首次国产化应用,改变了我
国PTA行业长期依赖引进国外成套专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