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527 新时达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工业自动化控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15.16亿 100.00 2.94亿 100.00 19.38
─────────────────────────────────────────────────
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产品) 8.05亿 53.10 1.52亿 51.87 18.93
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产品) 3.10亿 20.46 8244.73万 28.07 26.58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产品) 3.04亿 20.07 4893.06万 16.66 16.08
其他产品(产品) 9662.69万 6.37 1002.08万 3.41 10.37
─────────────────────────────────────────────────
境内(地区) 13.99亿 92.28 2.56亿 87.05 18.28
境外(地区) 1.17亿 7.72 3805.56万 12.95 32.50
─────────────────────────────────────────────────
工业自动化控制(业务) 15.16亿 99.97 2.94亿 99.97 19.38
租赁收入(业务) 42.79万 0.03 8.52万 0.03 19.9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33.87亿 100.00 6.12亿 100.00 18.05
─────────────────────────────────────────────────
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产品) 14.53亿 42.90 2.97亿 48.62 20.46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产品) 9.47亿 27.95 1.17亿 19.18 12.39
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产品) 6.43亿 18.99 1.60亿 26.16 24.87
其他产品(产品) 3.44亿 10.16 3694.73万 6.04 10.73
─────────────────────────────────────────────────
境内(地区) 31.54亿 93.09 5.43亿 88.82 17.22
境外(地区) 2.34亿 6.91 6840.06万 11.18 29.24
─────────────────────────────────────────────────
自营销售(销售模式) 33.87亿 100.00 6.12亿 100.00 18.0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17.42亿 100.00 3.33亿 100.00 19.09
─────────────────────────────────────────────────
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产品) 7.42亿 42.57 1.60亿 47.99 21.52
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产品) 5.16亿 29.59 7381.74万 22.20 14.32
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产品) 3.45亿 19.82 8269.85万 24.87 23.95
其他产品(产品) 1.40亿 8.02 1643.16万 4.94 11.76
─────────────────────────────────────────────────
境内(地区) 16.11亿 92.44 3.08亿 92.77 19.16
境外(地区) 1.32亿 7.56 2403.25万 7.23 18.25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 30.97亿 100.00 5.39亿 100.00 17.41
─────────────────────────────────────────────────
机器人与运动控制类产品(产品) 20.06亿 64.75 3.31亿 61.35 16.50
电梯控制类产品(产品) 5.23亿 16.90 1.11亿 20.65 21.28
节能与工业传动类产品(产品) 3.01亿 9.71 9398.21万 17.43 31.26
其他产品(产品) 2.68亿 8.64 312.36万 0.58 1.17
─────────────────────────────────────────────────
境内(地区) 29.22亿 94.34 5.05亿 93.62 17.28
境外(地区) 1.75亿 5.66 3441.08万 6.38 19.61
─────────────────────────────────────────────────
自营销售(销售模式) 30.97亿 100.00 5.39亿 100.00 17.4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3.2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6264.48│ 7.75│
│第二名 │ 21747.60│ 6.42│
│第三名 │ 12822.06│ 3.79│
│第四名 │ 9130.97│ 2.70│
│第五名 │ 8742.50│ 2.58│
│合计 │ 78707.61│ 23.2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4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5480.61│ 21.81│
│第二名 │ 10205.22│ 4.01│
│第三名 │ 4163.65│ 1.64│
│第四名 │ 4079.75│ 1.60│
│第五名 │ 3408.72│ 1.34│
│合计 │ 77337.95│ 30.4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公司的核心是基于算法和软
件的控制技术,公司的主要业务分为: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控制与驱动产品
及系统业务。
(一)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
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电梯行业。电梯行业属于特种设备行业,涵盖了电梯的设计、研发
、生产、销售、安装、维护和保养等一系列环节。它具有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特点,要求较高的技术
水平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确保电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电梯上游产业链为原材料供应商和零部件制造商;
电梯中游产业链为电梯整机制造商和集成商;电梯下游产业链为房地产开发商、建筑公司、物业管理公司等
电梯的使用者和相关服务提供商;电梯行业主要市场分为新装电梯市场、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
公司作为电梯行业的上游厂商,是全球电梯控制系统的领导品牌,截止2023年度,公司已为全球超过30
0万台电梯提供智慧电气控制系统、部件产品及技术支持服务,能够充分理解电梯的应用、法规以及客户习
惯,具有非常庞大的应用案例经验,在全国和全球的电梯控制领域都拥有极高的知名度。经过29年的发展,
公司形成了以电梯云为核心,以核心电控、门系统、人机界面、电梯电气部件等产品组成的完整智能化电梯
解决方案,能够为全球电梯厂商提供专业的产品和服务。
1、市场情况
新装电梯市场:
国内新梯市场需求不振。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房地产竣工面积约为26,518.89万平
方米,同比下跌21.8%;2024年上半年电梯、自动扶梯及升降机产量约为69.8万台,同比下跌7.9%。
海外出口数量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上半年载客电梯出口数量为45,662台,
同比增长15.8%,受到国内新梯市场的影响,促使国内厂商将眼光投向海外市场。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
政策激发维保和更新替换后市场需求。我国是全球电梯保有量最大的国家,电梯保有量已经超过1000万
台,根据电梯寿命以及以往销售情况来看,我国存量电梯逐步进入替换周期。报告期内,国家加大对设备更
新的支持力度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24年3月27日,《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
案》提出“到2027年,对计划落后、不满足有关标准规范、节能环保不达标的设备,按计划完成更新改造。
”其中重点任务提到了住宅老旧电梯更新、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
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
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将支持范围扩大到老旧电梯等领域设备更新。
2、公司情况
公司电梯控制产品及系统业务主要客户为国内外知名整梯厂,而整梯厂的产品及业务直接受房地产行业
的固定资产投资影响。2024年上半年,受房地产市场影响,大部分整梯厂商业绩出现下滑,整梯厂商降价压
力及利润压力下探传导至部件厂商,对公司新装电梯市场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为对冲或消除新装电
梯市场的压力,报告期内,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1)优化采购成本。通过模块化调整聚焦研发资源优化
采购成本;(2)优化产品结构。倾向于能够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3)积极拓展在用梯市
场。全新升级电梯云解决方案,上线全面对接法规且基于专家系统的预测性维护系统,与三菱、通力、西尼
等电梯厂商以及碧桂园等房地产企业达成合作。(4)开拓海外市场。针对欧洲、中东、东南亚等市场的特
定需求开发产品以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因此,报告期内,虽受制于房地产需求不振影响,公司电梯控制产
品及系统业务营收有所下降,但毛利率水平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3%。
(二)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
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机器人行业。机器人行业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上的明珠”,
工业机器人作为通用的生产制造工具,具有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安全性、控制成本和实现智能化与数据化等
优势,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机器人上游产业链为关键零部件生产厂商,包括减速
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机器视觉、线束制造及加工等;机器人中游产业链为机器人本体,包括控制柜和本
体;机器人下游产业链以系统集成商为主,终端行业包括汽车整车、电子制造、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
食品饮料、仓储物流、化学制品等多个行业,涵盖焊接、码垛、上下料、检测、装配、搬运、分拣、喷涂等
多种应用。
公司的机器人业务主要分为机器人本体、机器人控制系统和机器人系统集成:
本体方面,基于十多年控制技术的机器人本体业务。对于机器人而言,控制器就是大脑,负责解析和传
递动作指令,负责机器人的运动规划,对机器人的工作性能起着决定性的影响。公司对机器人控制器的研发
已有十余年。目前公司机器人产品主要分为多关节型机器人、众为兴SCARA机器人、半导体机器人等多个品
类。产品广泛应用于3C、半导体、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白电、包装、食品饮料、医药、金属加工等各个行
业。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3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产第四,全球第十二。
在机器人本体业务中,目前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位列四轴机器人国产第二,全球第四。众为兴第一代S
CARA机器人于2008年就已推向市场,是最早产业化的国产机器人厂家之一。2015年,众为兴推出革命性的“
驱控一体”机器人控制器产品,由此变革了控制器的底层架构,时至今日,其控制思想依然处于行业领先位
置。据睿工业统计数据,2017年到2019年,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一,全球第三;2020年
到2023年,众为兴的SCARA机器人出货量处于国产第二,全球第四。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拓宽机器人本体的形态以及应用领域。公司目前孵化有半导体机器人业务。半导体
机器人的形态与工业机器人的形态有较大的不同。由于半导体行业对机器人的速度、精度以及洁净度均有较
高的要求,且就其产品而言,能够保持持续稳定的生产直接决定了芯片的良品率,因此这一行业对相关设备
及零部件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很高。可以说,半导体机器人的技术难度及应用场景的工艺难度,均在工
业机器人之上。公司在调研了行业相关情况之后,投入资源研发了半导体机器人,并已经在多个客户端取得
试用机会及应用案例。公司看好半导体行业对“自主可控”的需求,尤其是半导体机器人作为半导体设备的
核心零部件,目前的国产化率很低。在这样的行业趋势下,公司在过去十几年积累的“大脑”自主可控的技
术,是半导体行业更为看重的优势。
机器人控制技术方面,首先,众为兴推出的“驱控一体”技术,是将伺服驱动与控制之间,通过硬件内
部的高速总线连接,可以极大地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和信息交互速度。第二,在“驱控一体”技术的
第二个字,“控”的方面,众为兴也有独到技术。众为兴采用“多核异构”的控制方式,来控制芯片不同的
核跑不同的操作系统。在“多核异构”的架构下,处理的核心可以是不同的,可以具有不同的架构、时钟频
率和功耗特征。这种设计的目标是通过将不同类型的核心结合在一起,使得处理器可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种类
的任务。未来,随着控制芯片的迭代,硬件上的多核或将成为趋势。而众为兴的控制架构,伴随未来硬件的
发展,也拥有可以轻松扩展和迭代的便利性与延展性。可以说,这样的控制架构是拥有前瞻视角的控制架构
。第三,众为兴拥有从硬件到软件全自主可控的实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是指当外界事件或数据产生时
,能够接受并以足够快的速度予以处理,其处理结果又能在规定时间内快速响应,调动一切可用资源完成实
时任务,并控制所有实时任务协调一致运行的操作系统。工业领域对实时性的要求很高,虽然众为兴的实时
操作系统并不是通用型的实时操作系统,需要依托于众为兴自主的硬件进行工作,且主要用于机器人的场景
。但机器人实时操作系统的自主可控对公司乃至行业仍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机器人的系统集成方面,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上海晓奥是一家基于三十多年项目经验积累的系统集成公司
。上海晓奥于1992年成立,是上海市第一批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经过30多年的稳步发展和潜心研
发,同时结合多年来自身在机器人生产线项目经验的积累,在产品的数字化仿真设计、柔性化、模块化方面
沉淀了丰富的经验与技术,能够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和业务场景,提供个性化、量身定制的系统集成方案。
目前,上海晓奥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汽车&零部件产线业务、工程机械业务、航空工装业务。
1、市场情况
经历了2020-2021年机器人行业的高速增长期之后,自2022年以来,中国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增速
开始放缓,逐步迈入中低速增长的新阶段。
供给端:随着国产替代趋势的加强,未来市场供给端主要表现为:一是市场追捧高附加值应用,实现从
低附加值到高附加值的转变;二是市场需要针对细分行业提供多样化服务、丰富产业矩阵、增加专机研发。
三是国产头部厂商在保证产品品质的前提下,价格方面需要有较强的竞争力。
需求端: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企业扩张预期下降,市场需求面临压力,工业机器人仍处于去库存阶段
,工业机器人整体价格持续下降。从下游行业来看,主要为电子、汽车零部件、汽车电子以及以化学制品、
食品饮料、金属制品为代表的一般工业等市场需求的拉动,而光伏、锂电等行业需求下滑严重。总体而言,
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整体销量约为14万台,同比增长5%左右。
竞争端:国产头部厂商凭借定制化机型、方案开发能力以及快速的市场响应等优势快速扩张,2024年上
半年国产厂商整体同比增长率达到21.3%,国产品牌的整体市场份额达到50.1%,首次超过外资品牌,国产替
代趋势进一步加强。但由于机器人整体市场需求下滑,市场供大于求,价格竞争异常激烈,在机器人产品均
价及利润下降的背景下,机器人行业排位赛加剧。
技术端:随着AI的发展,工业机器人未来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人工智能在工业机器人中的
作用也将变得愈发重要。智能控制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使得工业机器人在面临不确定或未知环境
时能够实现自主抉择、自主规划,真正达到智能化,这无论是对产品还是应用,都将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2、公司情况
公司的机器人产品基于对机器人控制技术的深入理解而衍生和发展而来,公司多年来持续投入算法和软
件,是国产头部机器人厂商中最早拥有全自主可控控制技术的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在专注于自身产品和技
术研发的同时,全面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和市场的变化趋势。
(1)研发端
一方面现有产品持续开发凸显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功能,如完善焊接产品及其功能,实现“双机协同+激
光预扫描+自适应焊缝宽度+自适应电流+激光跟踪+多层多道+摆弧圆滑协同”的多项复杂焊接工艺混合应用
;如开发离线编程软件,实现工作站仿真、精准模拟运行节拍、紧密贴合应用场景、免示教路径生成等功能
;如搭建物联网平台,实现对机器人远程定位、维护、锁定及信息监控。
另一方面,公司对新产品的开发倾注了更多的心力。公司从战略层面密切关注行业新动态,顺应政策导
向。如开发了半导体机器人,半导体机器人作为半导体设备的核心零部件,目前国产化率较低,存在“卡脖
子”的现象。如研究具身智能与AI算法提前布局关键领域。在公司的判断中,具身智能未来的发展,将变革
现有的机器人开发、部署及执行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有可能是革命性甚至颠覆性的。而在这一变革中,首先
,对“脑”理解更深刻的公司,会获得先发优势。因为所有的智能实现最终都是靠算法软件的迭代或者代际
更替来完成。其次,对这一变革理解更深刻的公司,会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也会在下一代的技术落地过程
中,获得更多的数据与提升的可能。公司致力于原有对控制技术的理解,结合对行业的前瞻判断,将投入更
多的资源顺应行业的变革。
(2)市场端
公司加大渠道能力建设。报告期内,公司召开了以“共建新质生产力、携手智造新征程”为主题的机器
人集成商大会,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家合作伙伴探讨渠道合作新模式。
此外,公司还积极推动材料降本和产品结构优化,以减少工业机器人价格持续下降带来的影响。报告期
内,虽然由于工业机器人系统行业竞争激烈,公司部分订单确认收入的时点因客户的整体固定资产投资放缓
而推迟,公司工业机器人系统业务收入下降。但公司工业机器人本体业务基本持平,且公司机器人产品及系
统业务收入的毛利率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76%。
(三)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
公司的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所属行业为工业自动化控制行业(简称“工控行业”)。工控行业是
制造业的支柱,涵盖领域众多。工控行业上游产业链为控制系统和组件的供应商,这些供应商专注于研发、
生产和销售各种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和关键组件,如传感器、执行器、控制器等;中游是系统集成商和产品
分销商,即根据下游客户的工艺需求,提供设备选型、产品销售以及将标准化产品集成为可用的自动化控制
系统等服务的提供商;下游分为OEM市场及项目型市场,OEM市场是批量供应,主要针对设备制造;项目型市
场则是指工程整体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施。
公司基于对控制和驱动的双重理解,拥用多轴同步、总线控制、平台化控制、多机协同、免调试、自适
应等自有核心技术,能够提供包括从伺服驱动、运动控制到集成化的应用,从单机自动化到智能制造的多层
次解决方案,可为设备制造商、系统集成商等上下游客户提供智能生态化服务。
公司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主要分为:
控制产品。公司的控制产品涵盖从控制卡到PAC的低中高端产品,产品主要应用于点胶、激光加工、喷
涂、制刷、雕刻、切割、数控、贴片等工艺环节,在3C、点胶、纺织、机床、模切印刷、电火花、数码喷绘
等行业有广泛应用。
伺服驱动产品。目前公司的伺服驱动产品主要为6系列,主要应用于切割、3C、包装、注塑机械手等行
业。
变频驱动产品。目前公司变频器产品已形成低压通用变频器、高压变频器、大传动变频器、专机变频器
四大产品类别,主要应用于二次供水、暖通空调、物流仓储、电梯、橡胶塑料、起重机械、通用节能等行业
。
控制与驱动系统。公司控制与驱动系统主要有CNC数控系统、点胶控制系统、弹簧控制系统、植毛机控
制系统等,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机床等行业。
1、市场情况
工控行业受到制造业景气度以及自动化渗透率影响,与宏观经济运行情况较为关联,具有较强的顺周期
特征。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PMI指数在荣枯线上下浮动,多数月份低于荣枯线。根据行业咨询机构MIR睿工
业数据表明,2024年上半年自动化市场整体规模为1,475.70亿元,2023年上半年市场规模1,518.59亿元,自
动化整体市场较去年同期相比下降2.82%,其中项目型市场增速略高于OEM型市场。
2、公司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新增了400V级的4.5kw和7.5kw伺服驱动产品,在功率等级上实现了突破;开发了双轴伺
服驱动,采用了一体化散热器等新技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推出全新书本型通用变频器EM6,一方
面可大幅节省柜体安装空间,降低客户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对散热工艺的不断创新,实现了产品成本与体积
的平衡。2024年上半年,公司控制与驱动产品及系统业务营业收入8.51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54%。
(四)管理变革
1、治理层面:推进治理完善
2024年上半年,为进一步加强公司治理。公司一是完善公司制度,积极跟踪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并相应
完善公司内部制度;二是优化公司决策机制,充分发挥总经理办公会的作用,增强公司经营管理问题的讨论
环节;三是简化组织架构,集团改革并将职能下沉到各个事业部,并加强职能部门和各个事业部的协同;四
是加强内部管控和强化审计监督职能,进一步推动公司内控建设;五是提高管理颗粒度,建立赏罚分明的机
制,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从制度、决策、执行、监督、管理等各方面推进公司治理完善。
2、财务层面:加强现金流管理力度,确保公司资金链安全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定期进行资金计划和预测,各个业务部门严格执行“以收定支、收支平衡”。完善
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与考核机制,加大历史应收账款催收清欠力度的同时,不断完善客户全方位评审机制,针
对逾期客户严格执行信控管理制度。强化存货管理与考核,有效压降库存水平,减少存货对资金的占用。梳
理优化银行传统融资渠道,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构。
3、人力层面:推进薪酬制度改革
2024年上半年,公司积极推行薪酬改革,主要是根据公司的实际营业收入和利润,把原来固定薪酬总额
改为弹性制,目的是鼓励多劳多得,提升经营业务效率,牵引人均薪酬、人均效益持续提升。理清并制定了
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并进行各个单位的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落实跟踪。
4、销售层面:改善市场营销能力
2024年上半年,公司加大了对品牌宣传力度。通过品牌信息、视觉元素和价值主张来建立和维护品牌形
象。利用数字营销工具和平台,如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优化、内容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来提高品牌的线上
可见性和参与度,以逐步建立以视频重点的网络营销能力。此外公司也通过数字化手段,来建立有效的客户
关系管理系统,以跟踪客户互动、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促进客户复购。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持续专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
公司是以研发为驱动的企业,多年来一直秉持自主研发的道路,持续专注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截至本
报告期末,公司参与编制与修订国家技术标准共计48项,公司参与编制与修订行业技术标准共计8项,授权
专利共计848项,软件著作权共计286项。
2、基于算法和软件的控制技术
从公司历史来看,公司自创立开始以算法和软件为核心,基于对控制技术的理解和掌握,创业时期将控
制技术应用于电梯行业,上市后将控制技术向外横向延伸至机器人行业和工控行业,始终保持着对控制技术
的传承与发展。
电梯控制:电梯云作为关注电梯整个生命周期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历经新时达顶尖技术团队六年研发而
成,利用先进的区块链云平台技术,为客户提供配件认证、电梯运行特征诊断、电梯监控墙等功能,保障电
梯关键数据共享和不可篡改的数据安全。此外公司持续深化全球布局,凭借目的层群控系统、高速梯控制系
统等产品,已成功进军俄罗斯、土耳其等海外市场,并在多个重点项目上取得了显著成果。机器人控制:作
为国内首家完成驱控一体产品的研发并用于机器人控制的公司,公司的控制系统目前已经迭代到第四代,并
在此平台上完成了所有软件、硬件的自主开发,具备完全自主产权。同时在驱控一体化平台上积累了大量高
性能的控制算法和工艺算法。公司的控制系统已由最初的硬件一体化,发展成为软硬件一体化,同时还创新
地使用了多核异构的架构,实时性能达到业界领先地位。另外公司开发出工业云平台,可以将机器人运行数
据上云,实现机器人健康度的诊断和预测。
工业控制:基于2023年推出的SC50视控显一体化平台,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进一步拓展了应用领域。
首先,视控一体点胶系统的研发成功,实现了动态点胶和全景视觉的完美结合。这一系统在精度和速度上都
达到了新的高度,为电子制造、半导体封装等领域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其次,公司直线驱动在激烈的行
业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伴随着直驱行业的发展,这部分业务未来有望进一步增长。
3、公司深远布局:三大曲线
公司于1995年成立,基于电梯行业的控制技术,将控制技术外延,发展到机器人行业和工控行业。广泛
的布局能够在当下开拓更多的市场机会,环环相扣的协同效应为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奠定基础。第一曲线
-电梯控制:电梯控制器是公司设立初始阶段就深入涉足的领域,因为电梯控制器这个产品的巨大成功,公
司于2010年成功上市。
第二曲线-机器人控制:国内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家中,新时达是为数不多通过控制器切入机器人本体的
厂家。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机器人本体共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而纵观国外工业
机器人四大家族的成长历程,减速器与伺服系统均有品牌商使用外购零部件,唯独控制器都掌握在品牌商自
己手中。公司基于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需要,做了两次外延并购。2014年,公司收购了深圳众为兴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不但拓展了机器人产品类别,而且基于双方对控制的研究,能够相互理解。2015年,公司收购了晓
奥(上海)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基于用户的角度,给公司机器人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建议。根据行业咨询机
构MIR睿工业数据表明:2023年,新时达工业机器人产品销量国产第四,全球第十二;其中众为兴SCARA机器
人国产第二,全球第四。未来在具身智能的赛道里,本体+小脑+大脑的架构下,公司将基于对机器人行业和
对控制的双重理解,进一步夯实“本体”,将运动控制技术在“小脑”中更好地应用与迭代,同时密切关注
大模型与“大脑”的发展技术。
第三曲线-更广义的控制体系:在工控领域,公司首先做的产品是电梯领域的专用变频驱动,基于公司
变频驱动在电梯领域的成功,从而拓展到了暖通、水处理、橡胶轮胎等领域。伺服驱动方面,目前公司产品
主要为6系列。在这个赛道里,我们也做了两次外延收购。2016年,公司收购上海会通自动化科技发展股份
有限公司,借此来增强公司渠道力量。2017年,公司收购了杭州之山智控技术有限公司(现公司名“新时达
工控技术(杭州)有限公司”),是一家做控制加驱动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公司,虽然是用在相对低端的纺织
行业,但对公司的行业布局进行了有效补充。未来,公司会基于对控制的理解,将控制与驱动有效结合,针
对不同行业推出解决方案级产品与服务,为客户提供更大的价值。未来,AI与控制技术的结合,必将深刻变
革工控行业,而公司因为前期投入的积累将拥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4、基于下游客户的经验积累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均拥有较为广阔的下游客户,遍布各个行业。公司的产品与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3C电
子、锂电、光伏、物流、食品饮料、医疗、汽车、点胶、激光、机床、电梯、水泵、暖通空调、橡胶塑料、
通用节能、工程机械、金属制品、化工制品、家俱等行业与细分领域,服务于全球110多个国家与地区。
大量客户意味着公司对下游工艺的深入理解,对行业know-how的深度把握,从而能够反馈到前端研发,
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5、生产基地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共拥有七个生产基地,分布在不同地区的生产基地可以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韧性,利
用当地的资源和人才,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