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杭锅股份(002534)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534 西子洁能 更新日期:2025-08-2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余热锅炉、工业锅炉、电站锅炉、核电设备和电站辅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装备制造业(行业) 26.84亿 96.05 5.48亿 95.44 20.42 贸易服务业(行业) 1.10亿 3.95 --- --- --- ───────────────────────────────────────────────── 解决方案(产品) 14.03亿 50.21 2.24亿 39.03 15.97 余热锅炉(产品) 5.30亿 18.98 1.57亿 27.41 29.68 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产品) 4.75亿 17.00 6815.61万 11.87 14.35 备件及服务(产品) 2.83亿 10.14 8957.25万 15.60 31.61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03亿 3.67 3495.41万 6.09 34.09 ───────────────────────────────────────────────── 内销(地区) 24.08亿 86.19 4.90亿 85.36 20.35 外销(地区) 3.86亿 13.81 8406.26万 14.64 21.7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装备制造业(行业) 62.46亿 97.04 10.84亿 91.20 17.36 贸易服务业(行业) 1.91亿 2.96 1.05亿 8.80 54.88 ───────────────────────────────────────────────── 解决方案(产品) 24.17亿 37.55 3.00亿 25.23 12.41 余热锅炉(产品) 22.28亿 34.62 3.98亿 33.48 17.87 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产品) 10.25亿 15.93 2.37亿 19.94 23.13 备件及服务(产品) 5.95亿 9.24 1.58亿 13.26 26.50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72亿 2.67 9620.76万 8.09 56.04 ───────────────────────────────────────────────── 内销(地区) 58.06亿 90.21 10.33亿 86.88 17.79 外销(地区) 6.30亿 9.79 1.56亿 13.12 24.74 ───────────────────────────────────────────────── 直销(销售模式) 64.37亿 100.00 11.89亿 100.00 18.4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装备制造业(行业) 28.73亿 96.14 5.67亿 92.63 19.73 贸易服务业(行业) 1.15亿 3.86 --- --- --- ───────────────────────────────────────────────── 解决方案(产品) 11.25亿 37.66 1.43亿 23.41 12.73 余热锅炉(产品) 11.20亿 37.49 2.52亿 41.14 22.47 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产品) 3.43亿 11.47 1.00亿 16.41 29.31 备件及服务(产品) 2.93亿 9.81 7435.91万 12.15 25.36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07亿 3.57 4212.76万 6.89 39.48 ───────────────────────────────────────────────── 内销(地区) 27.29亿 91.32 5.43亿 88.83 19.92 外销(地区) 2.59亿 8.68 6835.71万 11.17 26.3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装备制造业(行业) 78.91亿 97.67 12.37亿 93.02 15.67 贸易服务业(行业) 1.88亿 2.33 9282.51万 6.98 49.27 ───────────────────────────────────────────────── 余热锅炉(产品) 33.43亿 41.38 5.09亿 38.31 15.24 解决方案(产品) 31.21亿 38.63 4.33亿 32.60 13.89 清洁环保能源装备(产品) 7.71亿 9.54 1.52亿 11.43 19.72 备件及服务(产品) 6.76亿 8.36 1.51亿 11.33 22.29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69亿 2.09 8415.33万 6.33 49.79 ───────────────────────────────────────────────── 内销(地区) 74.41亿 92.10 12.50亿 94.01 16.80 外销(地区) 6.38亿 7.90 7967.40万 5.99 12.48 ───────────────────────────────────────────────── 直销(销售模式) 80.79亿 100.00 13.29亿 100.00 16.4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6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6.4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24899.12│ 3.87│ │客户二 │ 24181.82│ 3.76│ │客户三 │ 20993.81│ 3.26│ │客户四 │ 20927.78│ 3.25│ │客户五 │ 15097.35│ 2.35│ │合计 │ 106099.87│ 16.4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5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10189.82│ 2.00│ │供应商二 │ 7490.91│ 1.47│ │供应商四 │ 6241.62│ 1.23│ │供应商三 │ 5865.84│ 1.15│ │供应商五 │ 5643.23│ 1.11│ │合计 │ 35431.42│ 6.9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属于能源装备制造行业,主要聚焦于为能源制造及能源利用提供相关装备及服务,以余热利用和超 低排放、熔盐储能、多能联储等技术储备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装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报告期内,公 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行业发展状况 1、传统主业余热锅炉所属行业发展状况 锅炉是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广泛应用于电力、供热、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目前,我 国各类锅炉年消耗能源约20亿吨标准煤,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是我国能源消耗量最大、碳 排放量最多的耗能设备。近年来,通过实施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 ,我国锅炉生产制造技术和节能环保运行水平显著提高。但总的看,还存在部分锅炉能源利用效率不高、碳 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低等问题,锅炉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潜力较大。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出台了《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制定了锅炉更新 改造发展的行动方案,深挖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潜力。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重点用能产品设备能 效先进水平、节能水平和准入水平(2024年版)》,支撑重点领域节能改造。该目录在2022年已明确能效水 平的20种产品设备基础上,增加含工业锅炉在内的23种产品设备或设施,基本实现重点用能产品设备全覆盖 。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 业、建筑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 。2024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的通知,节能降碳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 碳中和、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举措。2024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2.5%左右、3.9%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源消耗降低3.5%左右,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8.9%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 氧化碳约1.3亿吨。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造形成节能量约 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推动能源重点 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到2027年能源重点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重点推动实 施煤电机组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输配电、风电、光伏、水电等领域实现设备更 新和技术改造,支撑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锅炉制造作为工业体系中的关键一环,其转型发展受政策的影响较大,公司的各类锅炉产品始终符合国 家政策导向。传统余热锅炉行业的发展主要受下游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焦化、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需求 决定。从现阶段来看,我国工业余热资源丰富,但余热资源利用比例低,能源利用具备较大提升潜力。在碳 中和目标驱动下,工业节能降碳成为关键路径,通过提升余热锅炉覆盖率及推广高效换热、智能调控技术, 可推动行业年节能降碳减污。未来余热资源利用率和余热锅炉的节能改造都将进一步提升,余热锅炉消费需 求也将随之扩大,将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2、主要产品清洁能源环保装备所属行业发展状况 公司清洁能源板块主要包括生物质发电设备、核电设备、光热发电中储能关键部件(吸热器、蒸汽发生 系统等)、用户侧储能以及多能联储、火电灵活性改造等综合解决方案。 2025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持续实现新突破,达到21.59亿千瓦。可再生能源继续保持新 增装机的主体地位,接近全国总装机的六成。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 装机2.68亿千瓦,同比增长99.3%,约占新增装机的91.5%。其中,水电新增393万千瓦,风电新增5139万千 瓦,太阳能发电新增2.12亿千瓦,生物质发电新增71万千瓦。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21. 59亿千瓦,同比增长30.6%,约占我国总装机的59.2%,其中,水电装机4.4亿千瓦,风电装机5.73亿千瓦, 太阳能发电装机11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7亿千瓦。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再上新台阶,发电量接近全国总发电量的四成,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与城乡居民 生活用电量之和。风电、光伏新增发电量超过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今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7 993亿千瓦时,同比增加15.6%,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9.7%,超过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9164亿千瓦时)与城乡 居民生活用电量(7093亿千瓦时)之和;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1147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4%, 在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达到23.7%,较去年同期提高4.4个百分点。风电、光伏合计发电量较去年同期增加24 70亿千瓦时,超出全社会用电量增量。可再生能源作为我国发电新增装机主体地位进一步夯实,保障能源供 应和推动清洁低碳转型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 随着2025年新能源更大规模的发展,为提升电力系统对新能源的消纳能力,我国将有序推进大型清洁能 源基地以及跨省区输电工程建设,完善电网调度运行机制,明确到2027年,全国新能源利用率不低于90%。 新型电力系统加快建设,国内特高压输电通道与智能配电网协同推进,跨省跨区新能源消纳能力实现快速提 升,抽水蓄能、新型储能、火电灵活性改造等电力系统调节性资源同步建设,将为新能源消纳提供核心支撑 。此外,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的进程再度提速,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深化,新能源和新型储能、虚 拟电厂等将加快进入电力市场。 (1)熔盐储能应用发展状况 1)光热发电 光热发电机组配置储热系统后,可实现24小时连续稳定发电。这样一种高稳定性的可再生能源,对构建 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光热电站自带储能的特性,通过微网技术,其可与光伏、风电组合,提升 国内可再生能源的并网比例,进而形成了“光热储能+多能互补”的全新形式,从而促进风电和光伏的随机 性波动性电源的消纳,弥补国内目前可再生能源利用率的问题。按照国际能源署预测,中国光热发电市场到 2030年将达到29GW装机,到2040年翻至88GW装机到2050年将达到118GW装机。而光热发电作为安全、清洁且 兼具调峰电源和储能的双重功能,具有调峰和基础性电源的潜力,可实现新能源调节、支撑新能源,为电力 系统提供更好的长周期调峰能力和转动惯量,是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传统能源的有效手段。光热发电与光伏 、风电协同构建多能互补系统,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电网稳定性。 2023年4月6日,国家能源局发布《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 指出光热发电规模化利用将成为我国新能源产业新增长点,力争“十四五”期间,全国光热发电每年新增开 工规模达到3GW左右,推动“光热+光伏+储能”一体化项目落地。国家太阳能光热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编 制的《中国太阳能热发电行业蓝皮书2024》显示,截至2024年底,国内建成光热发电装机容量838.2MW。我 国光热发电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提升至10.6%。我国目前在建光热发电项目34个,总装机容量3300MW;规划 光热发电项目37个,总装机容量约4800MW。目前已投运及正在推进的塔式光热发电项目中,均配置了熔盐储 能系统。目前国内应用于商业化光热电站中的熔盐储热系统最长储热时长高达15小时。 基于“低碳发电+灵活可调+电网友好”的三大优势,光热发电技术正在成为我国风光大基地低碳发展的 重要支撑。2024年底,青海省优选了3座350兆瓦独立光热电站,要求电站以调峰模式运行,并给予0.55元/ 千瓦时的上网电价。“青海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光热发电从示范项目的1.0时代、“光热+风电/光伏”大 基地的2.0时代,正式进入大容量、低成本、独立装机的3.0时代。350兆瓦独立光热电站作为目前全球单体 规模最大、储能时间最长的光热项目,建成后不仅将极大提升青海省电力系统的灵活性与高峰时段的电力供 应能力,也将为光热发电下一阶段的规模化发展提供示范。未来,在我国广袤的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以 数百万千瓦的光热发电为支撑,配置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光伏,建设真正的清洁能源外送基地,以具有市场 竞争力的价格,每年对外输送数百亿千瓦时的绿色清洁电力,这既是全新的光热4.0模式,也是兼顾清洁、 安全、经济的新能源发展“中国模式”。 2)用户侧储能 2024年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调整工商业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浙江省将 分季节精准划分峰谷时段,差异化设置季节间峰谷电价浮动比例。例如,在供需相对紧张的夏冬季(1月份 、7月份、8月份、12月份),设置每日4小时尖峰时段,相应峰谷电价浮动比例进一步拉大,推动用户主动 削峰填谷。夏冬季大工业电价用户的尖峰电价从原来上浮80%调高到98%。电价价差是决定用户侧储能经济性 的重要因素,多地峰谷分时电价差拉大,服务用户灵活高效用能,广东、浙江等省工商业用户储能迅速发展 。工商业储能作为用户侧储能的典型应用迎来发展机遇。 2025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有序推动绿电直连发展有关事项的通知》,鼓励 建设绿电直连项目,探索创新新能源生产和消费融合发展模式,促进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更好满足企业绿 色用能需求。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园区,逐步完善相关规划设计、技术装备、商业模式和管理规范,有计 划、分步骤推进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助力园区和企业减碳增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实 有力支撑。公司从2010年开始,就致力于熔盐储热-蒸汽发生系统等关键热力设备及系统的研究,公司自主 研发的“适用于光热与储热系统的大功率熔盐吸热器与熔盐蒸汽发生系统”并荣获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同时具备丰富的项目建设和运营经验。依托熔盐储能技术,公司在光热发电、用户侧储能、 零碳园区等更多能源利用场景开展应用。公司已建成国内首个零碳工厂-西子航空零碳工厂、浙江省最大的 用户侧熔盐储能项目——绍兴绿电熔盐储能项目(简称“绍兴绿电模式”),公司在探索新型储能发展领域 上稳步向前。在上述政策的指引下,公司进一步探索绿电直连机制推动绍兴绿电模式的市场机会,为客户提 供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并在各类园区低碳化零碳化改造中贡献“西子方案”。 3)火电灵活性改造 在“双碳”目标战略下,能源领域是减碳主战场。推动煤电由传统基荷电源向调峰支撑电源转型,成为 提升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能力的关键路径,而火电灵活性改造则是实现这一转型的核心举措。我国“富煤缺 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燃煤机组的主导地位,当前煤电机组存量较大,随着风光并网增多,实现煤电机 组灵活调峰将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电力消纳起到重要作用。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存量煤电机组 实现“应改尽改”,并鼓励在新能源占比高、调峰能力不足的地区探索深度调峰。2025年3月,国家发展改 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在清洁降碳技术方面 ,要求推动对具备条件的现役机组实施低碳化改造,新建机组预留低碳化改造条件,深化煤电与新能源耦合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技术。到2027年,改造和新建一批具有快速变负荷能力的煤电机组,改造和新建一批 具有深度调峰能力和宽负荷高效调节能力的煤电机组,落地见效一批高性能的煤电机组。 在火电灵活性改造的各种技术路线中,熔盐储热技术凭借储能容量大、使用寿命长、占地面积小、安全 性高、储热成本低、环境友好、适用范围广等诸多特性与优势,将占有重要地位。公司提出综合性火电灵活 性改造深度调峰技术及解决方案,提升电网消纳清洁能源能力,能解决传统电厂的调峰填谷能力。 2024年12月底,公司参与建设的国能河北公司龙山电厂全国首台套600兆瓦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 项目顺利完成试运行。2025年2月,该项目满容量顶峰能力试验一次成功,机组顶峰负荷稳定达到650兆瓦, 各项参数运行正常。该成果不仅验证了公司自主研发的熔盐储能技术在火电机组灵活性改造领域的商业应用 价值,也标志着我国在火电机组利用“抽汽蓄能”熔盐储热技术提高机组灵活性方面取得重大技术突破,为 国家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创新性解决方案。作为核心参建单位,公司依托抽汽蓄能的技术解决方案能力 、装备制造能力和成熟的工程经验,将大力推进灵活性改造项目落地。公司的熔盐储能(蒸汽—熔盐)技术 具备高参数、大容量、低成本等优势,能灵活调节机组负荷,是提升机组调峰、顶峰能力的核心技术。在项 目推进过程中,公司结合机组运行方式与蒸汽参数,深入研究深度调峰等关键技术,设计完成“锅炉—熔盐 储热—汽机”一体化热力系统并形成火电机组“抽汽蓄能”熔盐储热灵活性调峰系统的设计方法,同时完成 系统成套关键设备供货,为项目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公司将持续深耕“新能源+储能”领域,推动熔盐储能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供创新解决方案。 (2)主要产品核安全设备所属行业发展情况 核电作为清洁能源,我国主要的电力来源之一,对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具 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安全设备行业作为保障核电安全运行的关键领域,近年来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根 据国家核安全局数据,2024年我国共核准11台核电机组,连续3年核准机组数量超过10台。截至2024年底, 我国在运、在建和核准待建核电机组共有102台,总装机容量1.13亿千瓦,连续第2年位居全球首位。截至20 25年6月底,中国在运、在建及核准待建核电机组总数达112台,位居全球第一,我国核电发展步伐明显加快 。 2025年4月,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5》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蓝皮书显 示:我国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7台,总装机容量5976万千瓦 ,位列全球第三;截至2024年底,我国在建核电机组28台,总装机容量3370万千瓦,在建机组装机容量连续 18年保持全球第一。2024年核电工程建设投资完成额1469亿元,较上年增长520亿元,创历史新高。我国核 能产业链、供应链能力持续提升,在核电装备制造方面,我国实现了核电关键主设备100%国产化及关键零部 件技术的自主可控。针对我国核电未来发展趋势,蓝皮书预测:全球核能发展迎来全面复兴,按照当前的建 设速度和节奏,2030年前我国在运核电装机规模将跃居世界第一;预计到2040年我国核电装机需达到2亿千 瓦,发电量占比约10%;我国也将继续保持开放合作姿态积极推动核能国际合作,继续扩大开放,加强与国 际组织合作,不断丰富与核能大国以及“一带一路”重点国家核能合作内涵,助力构建人类核能安全发展命 运共同体。核聚变领域发展也逐步加速,2025年5月合肥紧凑型聚变能实验装置(BEST)项目工程总装工作 比原计划提前两个月,在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启动;2025年7月,中国聚变能源有限 公司在上海正式挂牌成立,而随着核电机组创近年新高、四代商业堆批复、示范快堆建成投运,聚变项目加 速推进,核能行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 2025年公司加大核电产业布局,把核电发展作为重点战略布局。依托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能力,积极参 与核电站设备供应,包括各种常规岛换热器、容器,核安全2、3级压力容器、储罐等。同时,为紧抓核电市 场发展机遇,提升公司核电产品制造承接能力,公司将在崇贤制造基地升级建设核电专用制造清洁车间(预 计2025年9月底一期投入使用)。2025年8月,公司设立了合资公司杭州西子核能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将作 为公司进军核电领域,争取核电业务机会的重要平台。 未来,公司将聚焦核岛关键设备的研发生产制造,紧跟国家发展步伐,积极拓展核电设备国际合作,加 快向三代核电、四代核电、可控核聚变等领域,核设施的实物保护等方向布局,持续推进公司核电业务长远 、健康、有序发展。 (二)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始终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为方向,坚持以做大做强余热锅炉、清洁能源装备、储能设备为核心 的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与工程主业这一方针。报告期间,公司的主要业务、生产模式、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主要从事余热锅炉、清洁环保能源发电装备等产品的咨询、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及工程总承包 业务,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设备和能源利用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是我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研究 、开发和制造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产品的设计水平、制造工艺和市场 占有率均位居行业前列。此外,公司作为余热利用设备标委会成员单位,主持、参与多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 准的编制和修订。公司主要实行订单式生产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新增订单27.84亿元,其中余热锅炉新增订单7.03亿元,清洁环保能源装备新增订 单2.81亿元,解决方案新增订单14.77亿元,备件及服务新增订单3.23亿元。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实现 在手订单61.19亿元,公司通过全面加强对订单质量的管控,优化订单结构,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未来公 司在四个板块业务确立了增长点机会并投入资源,力争提升公司整体接单能力。 (三)主要经营模式 1、销售模式 公司主要实行“产品直销+工程总承包EPC”业务模式,主要客户包括电力企业或具有节能减排项目需求 的工商企业、境内外工程总承包商等。报告期内主营业务销售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达90%以上。 公司本部实行产品直销模式,客户为电力企业或具有节能减排项目需求的工业企业及其工程总承包商。 报告期内销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达90%以上。 公司根据区域设立国内销售部和海外销售部,其中国内销售部按照产品类别,下设电力事业处、冶金环 保事业处、石化及解决方案事业处、新能源事业处及新服务事业处。并成立营销管理中心,对具有销售职能 的各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余热锅炉以及清洁环保能源设备的需求线索进行挖掘培育。目前公司在国内外市 场树立了较高的技术美誉度和品牌知名度,核心优势产品在市场上份额居于前列。此外公司结合自身的技术 储备,积极参与研发新型余热锅炉产品或解决方案,持续拓展新的能源利用领域。 公司之下属子公司西子联合工程、新世纪能源、西子新能源工程、公司参股企业赫普股份,主要为客户 提供高耗能企业余热利用、火电灵活调峰、熔盐储能、生物质发电等EPC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销售回款的主要节点主要包括合同签订后的预付款、发货款、清点款、验收款、尾款(质量保证金 )。公司根据客户的资质、项目特点执行不同的销售回款政策。在公司产品技术优势的基础上,公司越来越 注重向客户提供全流程服务节能环保解决方案,在产品生产销售和安装外,公司在交付与服务体系下设客户 服务部,为客户提供节能环保解决方案,加强项目的现场服务、技术支持和整体项目管理。 2、采购模式 公司采购主要包括原(辅)材料采购、外扩采购、配套件采购、外协服务采购、安装施工服务采购及其 他非生产物资采购。其中: (1)原辅材料主要是钢管、钢板、圆钢、扁钢、锻件等钢材料,原辅材料供应充足,市场竞争充分, 市场价格比较透明,外扩采购主要是由公司提供图纸、供应商制造的结构件、受压件等部件,外扩采购部件 的主要材料亦是钢材等材料。 (2)配套件主要包括公司设计部提供相关技术参数、供应商制造的泵、阀门、电机等定制化辅件,由 于其定制化属性强,市场价格敏感度低。 (3)外协服务则是由公司提供图纸和要求、供应商负责部分工序的零件或组件加工制作服务。 (4)安装施工服务则是EPC等解决方案业务中的服务分包业务。 公司实行“以产定购、加强预测、战略锁价、适量备货”的采购策略。在交付计划制定后,有关项目的 原辅材料、外扩、配套件、外协、工程施工服务等采购任务单即生成,同时通过询价或招标等方式,向供应 商进行采购;在主要材料采购价格方面,公司采购委员会重视与外部市场机构、战略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记 录和收集情报评估材料采购机会点与风险管理,用于制定采购策略;公司定期对供应商进行认证和分级管理 ,培养战略供应商扩展制造范围,由单部件排产升级为区域项目打包排产,提高供应合作紧密度,评定核心 供应商、合作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与主要供应商签订年度框架协议,以确保产品交付及质量的稳定性;在 合理预测、供应商战略合作的情况下,公司会针对部分材料进行备货,以应对市场行情变化带来延迟交货、 材料涨价的风险。近些年,为应对钢材的价格波动对公司的原材料采购成本及库存价值的影响,公司制定并 开展了热卷期货套期保值的业务策略。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业地位优势 公司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余热锅炉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基地。作为国内余热锅炉行业 的领先企业,公司先后参与多项余热锅炉产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工作,进一步巩固了公司的行业 地位。 2、研发和技术领先优势 公司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浙江省智慧能源与储能重点企业研究院、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浙江省领 军企业、浙江省工业设计中心、中国机械工业500强之一、浙江省环保产业基地、国家水煤浆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认定的水煤浆锅炉研究设计制造基地。公司余热锅炉产品总体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引进、消 化、再创新的余热锅炉类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公司参与的盾构装备自主设计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获国 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成套工艺技术及装备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公司 自主研发“适用于光热与储热系统的大功率熔盐吸热器与熔盐蒸汽发生系统”并荣获国家能源领域首台(套 )重大技术装备,该技术应用于青海德令哈50MW塔式熔盐储能光热发电等项目中,项目的发电量达成率等指 标达到全球同类型光热电站的最优水平。公司连续6年获得国家首台套。公司参与国能河北龙山600MW亚临界 火电机组“抽汽蓄能”储热调峰灵活性改造项目建设,为项目提供储热系统设计及专项技术咨询、熔盐储能 设备等。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利用熔盐大规模储热实现机组深度调峰及顶峰的重大科技创新示范项目。同时, 公司“规模化熔盐储能技术”成功入选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公布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 3、高端装备及数字化应用优势 公司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制造设备和检测设备,在高难度焊接和工装工艺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通过工艺创新始终保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在原材料入库、生产、成品出厂、售后服务等各环节严格把 控,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先进的硬件设备和完善的工艺体系,有效地支持了公司产品设计、制 造和新产品的研发。公司大力推进智能制造转型,通过打造数字化智能制造车间,构建设备数采与联网系统 、智能化立体仓库及控制系统、智能化蛇形管生产线、智能油漆生产线以及多个机器人焊接制造单元。通过 搭载数字化系统,实现了由传统的人机生产制造向智能生产制造的转变,实现全生产流程数字化。公司基于 全价值链的精益化生产,采取数字化、网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