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长青集团(002616)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616 长青集团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环保热能业务:包括生活垃圾发电产业、生物质热电联产产业和工业集中区的热电联产产业。燃气具制造 业务:内销的产品包括燃气热水器、燃气灶具、燃气壁挂炉等;而外销产品主要包括燃气烤炉和燃气取暖 器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热能(行业) 37.62亿 99.36 7.22亿 97.95 19.21 其他(行业) 2429.37万 0.64 --- --- --- ───────────────────────────────────────────────── 电力(产品) 20.37亿 53.81 3.11亿 42.12 15.25 热力(产品) 16.51亿 43.62 3.84亿 52.02 23.24 其他(产品) 9754.11万 2.58 4326.74万 5.87 44.36 ───────────────────────────────────────────────── 国内(地区) 37.86亿 100.00 7.38亿 100.00 19.48 ───────────────────────────────────────────────── 直销(销售模式) 37.86亿 100.00 7.38亿 100.00 19.4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热能(行业) 18.94亿 99.36 3.81亿 98.01 20.13 其他(行业) 1221.92万 0.64 772.91万 1.99 63.25 ───────────────────────────────────────────────── 电力(产品) 10.10亿 53.00 1.49亿 38.40 14.78 热力(产品) 8.47亿 44.45 2.18亿 55.95 25.69 其他(产品) 4846.28万 2.54 2198.11万 5.65 45.36 ───────────────────────────────────────────────── 国内(地区) 19.06亿 100.00 3.89亿 100.00 20.4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热能(行业) 39.40亿 99.34 8.31亿 97.86 21.09 其他(行业) 2603.02万 0.66 1816.22万 2.14 69.77 ───────────────────────────────────────────────── 电力(产品) 20.32亿 51.23 2.89亿 34.02 14.22 热力(产品) 18.21亿 45.92 5.05亿 59.52 27.75 其他(产品) 1.13亿 2.84 5483.87万 6.46 48.61 ───────────────────────────────────────────────── 国内(地区) 39.66亿 100.00 8.49亿 100.00 21.41 ───────────────────────────────────────────────── 直销(销售模式) 39.66亿 100.00 8.49亿 100.00 21.4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热能(行业) 19.50亿 99.34 3.91亿 97.86 20.06 其他(行业) 1287.79万 0.66 855.57万 2.14 66.44 ───────────────────────────────────────────────── 热电联产&垃圾处理(产品) 19.35亿 98.58 --- --- --- 污水处理及其他(产品) 2794.51万 1.42 1552.01万 3.88 55.54 ───────────────────────────────────────────────── 国内(地区) 19.63亿 100.00 4.00亿 100.00 20.3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2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2.9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57020.40│ 15.06│ │客户2 │ 43578.47│ 11.51│ │客户3 │ 24043.24│ 6.35│ │客户4 │ 22165.14│ 5.85│ │客户5 │ 15841.94│ 4.19│ │合计 │ 162649.19│ 42.9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6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1.4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4933.82│ 5.72│ │供应商2 │ 14193.44│ 5.44│ │供应商3 │ 11115.21│ 4.26│ │供应商4 │ 8497.11│ 3.25│ │供应商5 │ 7237.78│ 2.77│ │合计 │ 55977.37│ 21.4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经营环境 2024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2025年全国能源工作会议指出,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保障能 源安全,坚定不移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并且会上表示,2025年和“十 五五”时期是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安全的关键时期。 据国家统计局披露信息,2024年,我国GDP比上年增长5.0%,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高质 量发展扎实推进。其中,能源领域生产稳步增长,能源供应保障有力,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能源消费结构 显著优化。初步核算2024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超过19%,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新增电力装机4.3亿千瓦,总装机达到33.5亿千瓦,同 比增长14.6%。其中,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到18.89亿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6%;生物质发电总装机4 599万千瓦,占全国发电总装机1.37%。2024年实现绿证核发全覆盖后,历史电量绿证核发成效显著,数据显 示,2024年我国全年核发绿证47.34亿个,同比增长28.4倍;全年交易绿证4.46亿个,同比增长3.6倍,交易 规模增长迅速。 生物质能源作为可再生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城乡有机废弃物污染、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促进能源结构升级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二)政策环境 报告期内,国家有关部委及黑龙江、山东、河南等公司布局有生物质项目的省份先后出台与生物质原料 的统筹规划和利用、北方清洁取暖、绿电直供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大力推动生物质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绿色生 产。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国办发〔2024〕7号),指出完善农 业废弃物收集体系,健全秸秆收储运体系,引导秸秆产出大户就地收贮,培育收储运第三方服务主体;因地 制宜推进农林生物质能源化开发利用,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利用。意见明确加强政策引导,进一步 为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降低收储运成本。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印发《能源重点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 通知(发改办能源〔2024〕687号),鼓励北方地区各省份结合清洁取暖设备运行情况,将清洁取暖设备纳 入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加大地方财政、金融等政策支持力度。方案明确提出对质保 到期的清洁取暖设备开展更新改造,支持安全高效、先进可靠的清洁取暖技术发展,这将利好公司在北方地 区供暖的生物质项目获得财政支持。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黑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黑政办 规〔2024〕5号),指出在能源化利用方面,发挥现有生物质电厂、生物天然气企业、生物质液体燃料企业 、秸秆压块燃料站以及燃煤电厂掺烧生物质的秸秆转化作用,引导县乡集中供热、机关企事业单位、粮食烘 干等场所燃煤锅炉改造,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并继续对县域范围内秸秆收储运销用等市场主体秸秆离田 利用或作业方面给予补贴支持。近几年黑龙江省的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对能源化利用给予了大力支持 和引导,利好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提高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山东省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全省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发改能源〔2024〕104号),指出以生物质资源的能源化循环利用和清洁化利用为重点,稳步推进生物 质热电联产,提高生物质能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动绿色电力直接供应,鼓励工业企业就近就地开发利用可再 生能源,提升绿色电力使用比例;加快推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逐步拓展应用领域。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 支持,生物质发电将向高效化、规模化、多元化方向发展,绿电直供的推动,未来也将为生物质发电带来新 的模式。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河南省加快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方案的通知》(豫政办〔20 24〕72号),鼓励工业企业、增量配电网等主体根据负荷需要,按照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就近开发利用清洁 能源,汇集接入电力用户,并鼓励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绿电专用变压器和绿电专用输电线路等配电设施 ,优化接网路径,保障新能源直接供应。河南省是我国首个实施源网荷储一体化的省份,预期未来其他省份 也将逐步推广,这将为生物质发电企业提供多重收益路径。 报告期内,生物质发电行业近几年面临的阶段性补贴电费不能及时足额支付的问题,也从政策层面再次 释出利好信号。财政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可再生能源 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常态化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24〕6号),根据文件,将对可再生能源电价 附加补助资金进行常态化规范管理。文件要求电网企业应严格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审核和拨付补助资金,加快 推进可再生能源发电补贴项目清单审核、公布等工作。公司尚未进入补贴清单的项目获纳入补贴目录的进程 有望加快,从而为项目运营提供资金支持。 2024年,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国务院颁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首次以行政 法规形式明确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交易和监管制度。且生态环境部推动包括水泥、电解铝和钢铁在内 的重点排放行业纳入全国碳市场,碳市场扩容的预期升温,碳配额分配及结转方案的优化,以及碳监管政策 趋严,使碳价得到了有力支撑。2024年全国碳市场在交易规模、碳价和活跃度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碳价总 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每日综合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波动,四季度碳 价总体稳定在97-106元/吨之间。公司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将持续优化减排措施,通过提升能效和减 少排放,预计节余的碳减排配额将为公司创造额外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2024年初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重启,市场反响热烈,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建设 并上线运行。随着生态环境部发布了两个新方法学(煤矿低浓度瓦斯和风排瓦斯利用、公路隧道照明系统节 能),CCER项目已扩展至6个领域。2024年12月,CCER重启后首个完成登记的项目成功落地,为市场注入强 劲信心。报告期内,公司已积极与相关部门合作,推动生物质发电项目CCER方法学的编制工作,后续将进一 步推进方法学的申报与发布进程,力争早日实现生物质发电领域的CCER申请资格开放及交易参与。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报告期内主营业务为生物质热电联产、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和生活垃圾发电三大板块,从事电力 和热力生产及生物质综合利用。 1.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 1.1主要经营模式 通过向农民或经纪人有偿收购的农作物秸秆、林业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生产热力、电力等可再生能 源,以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其中电力上网销售,热力用于工业用户生产及向居民供暖。 1.2发展趋势 在我国的三大非水可再生能源中,生物质热电是唯一具有废弃物处置功能、唯一可以供热、唯一稳定的 绿色能源,可为提升风电、光伏等不稳定电源的消纳量发挥调峰作用。国家已在“十四五”规划中确立了以 农林废弃物为主要燃料的生物质热电行业在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中的地位,并对行业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和引 导。 公司从事的生物质热电联产行业高度契合国家秸秆禁烧、雾霾治理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是集生态环保 、清洁能源、惠农等目的于一体的国家扶持产业。公司目前布局建设的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的区域均是 我国农业大省,生物质燃料供给有保障。随着我国引导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 活方式,社会对清洁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缺油少气”的能源结构下,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及热电 联产项目可在用户侧直接替代燃煤,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预测,我国碳排放峰值约在110亿吨左右,而生物质能源化未来减排潜力将达到20亿吨。碳市场作 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机制,为减排项目提供了一条减排量市场化变现的路径,是生物质能行 业“双碳”政策红利中的重要组成。随着全国碳市场制度体系的进一步健全,2024年全国碳市场在交易规模 、碳价和活跃度方面均取得显著进展,碳价总体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碳市场每 日综合收盘价在69-106元/吨之间波动,至四季度碳价总体稳定在97-106元/吨之间。由此可见市场机制和手 段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实践方面,正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知单个装机规模为30MW的农林生物质 发电项目每年至少可以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公司所处的生物质热电联产行业加入碳排放指标的 交易后将迎来新的营收增长。 1.3生物质发电类-秸秆发电项目生产经营情况 公司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主要分布于华中区域(包括山东省的鄄城项目和河南省的永城、新野、延津、 滑县项目)、华东区域(包括山东省的沂水、鱼台、郯城项目,江苏省的睢宁、阜宁项目)、东北区域(包 括黑龙江省的宁安、明水、宾县项目,辽宁省的铁岭项目,吉林省的松原项目)。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业务总装机容量491MW,报告期内,已投产装机容量为476MW( 装机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5MW,主要由于沂水项目汽轮机由30MW纯凝式改造为15MW背压式),建设中项目装 机容量为15MW,无新增核准项目。锅炉规模达2050吨/小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计13个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进入电价补贴清单目录。 报告期内,华中区域项目发电量为122194.26万kW1h,同比增加9.10%;上网电量为110724.00万kW·h, 同比增加9.04%;平均厂用电率为9.55%,同比增加0.03%;热电联产平均利用小时数为8058.21小时,同比增 加2.74%。 华东区域项目发电量为84972.12万kW·h,同比减少16.87%;上网电量为77349.82万kW·h,同比减少16 .46%;平均厂用电率为10.39%,同比增加0.75%;热电联产平均利用小时数为7766.56小时,同比增加0.33% 。该区域项目发电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沂水项目于报告期内停机开展汽轮发电机技改以致发电小时数大幅减 少。 东北区域项目发电量为80005.07万kW·h,与去年基本持平;上网电量为72271.35万kW·h,同比减少0. 06%;平均厂用电率为10.10%,同比增加0.14%;热电联产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591.64小时,同比减少3.88%。 报告期内,各项目在保障电力的正常生产以外,还大力拓展供热业务。已有11个项目实现了热电联产, 其余的项目也即将加入热电联产的行列。随着部分项目所在地政府规划在项目周边增设工业园区,或所在园 区被升级为省级开发区,必将吸引更多用热企业进驻。公司项目作为所在园区供热配套的热源,预期未来供 热前景广阔。 2.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业务 2.1主要经营模式 主要以高效能、低排放技术建设运营以包括燃煤在内的集中供热或热电联产设施,替代分散小锅炉,以 解决工业区内的工业用蒸汽和居民取暖问题,可大幅节省用煤并减少烟气的排放。 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相对于蒸汽热用户企业自建锅炉的分散式供热,具有节约能源、综合能耗低、降低 供热投资和运营费用、供热效率高、充分利用土地空间、减少大气污染等多种优势,对我国能源高效利用、 燃煤减量替代及节能环保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工业园区集中供热现已成为现代化工业园区的重要基础配套 设施之一。 国家五部委于2016年联合印发《热电联产管理办法》(发改能源[2016]617号),明确提出热电联产机 组所发电量按“以热定电”原则由电网企业优先收购,所发电量全额上网,这为公司的热电联产项目电力全 额上网提供了保障。 2.2发展趋势 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的未来发展将围绕“超净排放+生物质掺烧”双主线,依托政策激励和技术创新 实现绿色转型。企业需主动对标A级标准,整合清洁能源供应链,并借助智能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方能在 环保约束与市场化竞争中占据优势。 超低排放技术普及:工业园区燃煤供热项目需通过高效脱硫、脱硝、除尘设施(如SCR、覆膜滤料袋式 除尘器等)实现超净排放,达到A级环保绩效标准。A级企业在重污染天气可自主减排、不限产,并享受绿色 信贷、电价补贴等政策红利。国家鼓励燃煤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研发低碳技术(如氢冶炼、碳捕集),并通 过产业链上下游协同降低改造成本。 生物质掺烧技术推广:燃煤机组掺烧生物质是低碳化改造的核心路径。国家《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 方案(2024—2027年)》明确要求到2027年燃煤掺烧生物质项目碳排放较2023年降低50%。技术选择包括: 直接耦合燃烧(掺烧比10%-20%),如原煤燃烧器耦合方案; 间接耦合燃烧(气化后掺烧),安全性更高但成本较高; 并联耦合燃烧(独立生物质锅炉),可实现100%生物质供热。 国家将生物质供热纳入能源战略,通过《清洁能源供热发展行动计划》推动生物质替代化石燃料,并给 予税收减免、项目补贴。地方政府(如廊坊市)对生物质掺烧项目优先保障用地、用能指标,并简化审批流 程。河北省已试点将A级企业纳入绿色信贷优先名单,降低融资成本。 智能化与数字化赋能:应用大数据、物联网技术优化燃料配比和燃烧控制,如智能传感器实时调节生物 质掺烧比例,提升能效并降低运维风险。未来政策将更注重技术补贴(如预处理技术研发)与市场化机制( 如绿证交易)结合,推动行业规模化、低成本发展。 2.3火力发电类-煤电项目生产经营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煤电项目业务总装机容量160MW,已全部投产,报告期内无试运行项目、在建项目 和新增核准项目。 位于河北区域的满城项目、蠡县项目和广东区域的茂名项目均为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项目,主要为园 区集中供热,同时利用余热发电。报告期内,各集中供热项目严格落实精细化管理,锅炉效率达到或基本接 近设计值,各项生产指标均表现良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损耗及运行成本。报告期内,集中供热项目还以 优于全国碳市场上一履约周期的碳价成功出售2021-2022年度的剩余碳排放配额,助力公司业绩实现增长。 报告期内,河北区域项目发电量52438.84万kW·h,同比增加18.44%;上网电量为38727.21万kW·h,同 比增加20.16%;平均厂用电率为26.33%,同比减少1.32%;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4899.25小时,同比增加10 .65%。广东区域项目发电量9730.25万kW·h,同比增加10.96%;上网电量为7391.13万kW·h,同比增加14.1 8%;平均厂用电率为24.10%,同比减少2.12%;平均发电利用小时数为1621.71小时,同比增加10.96%。 满城项目基本满足了所在园区内现有65家造纸企业和1家农业产品生产企业的用热需求,目前用热企业 生产稳定,且报告期内发电量有所增加。 蠡县项目位于京津冀地区,是蠡县目前唯一的燃煤集中供热项目,为蠡县县城提供居民供暖,并为项目 周边的企业提供热源。该项目自投产以来一直为企业用户提供稳定、合格的蒸汽供应服务。目前用热企业生 产稳定,供暖需求稳定。 茂名项目位于茂名高新区,既是开发区基础设施项目,也是改善开发区营商环境工程。目前项目已经完 成蒸汽北线、南线管网建设达20公里以上,向高新区内32家化工企业供应蒸汽,有效保证了园区企业及国家 能源保供的安全平稳运行,同时也实现了园区统一供热。随着高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项目的相继落地及投产 ,项目热负荷可望获得增长。 3.生活垃圾发电业务 3.1主要经营模式 主要以政府无偿供应的生活垃圾为原料,收取垃圾处理费、生产电力并上网销售。 3.2发展趋势 政策持续推动行业扩张,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垃圾发电作为减碳手段被纳入国家能源战略 。同时,补贴政策调整(如可再生能源补贴退坡)倒逼企业提升运营效率和市场化能力。随着《生活垃圾分 类管理条例》等政策推进,垃圾分类精细化将显著提升垃圾焚烧发电效率。高温气化、生物质能转化、智能 焚烧及烟气处理技术(如脱硫、脱硝)的广泛应用,也将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当前垃圾发电项目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但未来中西部及农村地区将成为增长重点。市场竞争加剧 将推动行业整合,大型企业通过并购、合作实现规模化经营,优化资源配置。同时,企业向全产业链延伸( 如设备制造、运营服务、技术输出),提升综合竞争力。此外,跨界协同与商业模式创新也颇多亮点,譬如 垃圾焚烧发电的绿电直供和余热利用成为解决数据中心高能耗的新模式。从依赖政府补贴转向市场化运营, 通过绿电销售、余热供冷等ToB服务改善现金流。 未来生活垃圾发电行业将呈现“技术驱动+市场扩容+模式创新”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逐步从传统市政 工程向绿色能源与数字经济融合的战略性产业转型。 3.3生物质发电类-垃圾发电项目生产经营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垃圾发电业务无新增产能投产,无新增核准和在建项目。目前公司仅在广东区域建设有 两个垃圾发电项目,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垃圾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及已投产装机容量均为54MW。 本报告期广东区域项目发电量30219.12万kW·h,同比减少1.84%;上网电量为25531.98万kW·h,同比 减少1.17%;平均厂用电率为15.57%,同比下降0.64%;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396.5小时,同比减少5.34%。相 关指标下降的主要原因为进场垃圾量有所减少。 公司的中心组团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及为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配套的污水处理运营服务项目 稳定运行,获得了正常的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对外披露拟将全资子公司鱼台环保的100%股权转让给属于鱼台县人民政府管理的鱼台县 华兴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兴新能源”)。交易双方于2025年2月18日签署《关于鱼台长青环保能 源有限公司之股权转(受)让协议》,双方协商后确定鱼台环保截止至评估基准日100%股权作价为人民币29 300.00万元,并约定由华兴新能源按指定方式偿还鱼台环保对公司的借款人民币10839.85万元。公司已于近 日收到交易对方支付股权转让款的预付款500.00万元。(详见2024年12月7日、2025年2月20日、2025年2月2 1日刊登于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的《关于签署子公司股权转让意向协议的公告》《关于子公司股 权转让的进展公告》《关于转让鱼台长青环保能源有限公司100%股权的进展公告》) 本次交易是公司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及战略发展规划作出的决策,旨在优化公司资产结构和财务结构,加 快资金回笼,提高公司竞争力。除上述情况以外,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总装机容量比去年同期减少15MW,主要由于沂水项目汽轮机由30MW纯凝式改造为15MW背压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风险管控优势 行业判断:锚定低碳减排大方向 公司创立至今,从单一零部件阀门做到国内领先,到燃气具整机做到外销第一梯队,再到进军环保领域 将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做到行业前列,每次行业转型既将公司推到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同时又将公司暴露在 未知市场风险之中。因此在跨入新行业或新领域时需要公司管理层审时度势、精心规划,识别并充分评估潜 在风险,及时调整业务节奏甚至转向。 公司自2004年起逐步进入垃圾焚烧发电、园区集中供热和生物质发电领域,2021年剥离燃气具制造业务 后,成为A股市场上独树一帜的以农林生物质资源化利用为主攻方向的上市公司。 公司坚定转型环保产业的底气在于减碳是国家战略。而且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的逐步完善,公司纳入国 家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的燃煤集中供热项目,已通过出售剩余碳排放配额增加了收益;作为可再生能源的 生物质热电项目亦有望通过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的开发和交易迎来新的盈利空间。 项目选址:优选用热需求大的地区 二十几年来,公司将在制造业积累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成功运用到环保项目的运营中,并为此制订了科学 合理的项目拓展燃料标准和项目审核体系,优选用热需求较大的地区进行重点开拓;成立专门部门推进项目 核准等合法性手续的办理,以使项目及早具备开工建设条件。 客户选择:兼具稳定性与增长性 公司管理层高度关注地区经济环境和行业市场变化情况,力求对市场发展趋势做出快速反应,根据业务 特点有选择性地挑选客户类型,兼具稳定性与增长性,并尽可能寻找与公司现有项目匹配度高的客户进行长 期合作,促进公司业务持续稳健发展。 产品布局:从绿电到绿热再到绿材 公司大部分的项目都是在近年建成,能有机会吸取同行以往的经验和教训,并在尽可能降低对补贴依赖 方面进行布局。公司已投产的15个生物质热电项目里,目前有14个符合实现热电联产的条件,其中10个属于 国家可再生能源补贴“新增不新欠”的项目。这些热电联产项目在未能全额获得国家新能源补贴的阶段,或 补贴周期届满后,仍能持续运营。 在热电联产项目安全运行并取得稳定收益的同时,公司将进一步深化农林生物质循环利用的业务空间, 变废为宝;继续强化与先进科研力量的合作创新,不但为市场提供绿色热电,更要为市场提供绿色材料产品 ! 2.经营效益优势 公司深耕细作生物质环保热能产业20年,践行“为实现低碳生活和洁净环境提供绿色能源和材料”的企 业使命,依托合理的项目规划布局、先进高效的技术路线和对燃料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形成了农林生物 质热电联产、工业园区燃煤集中供热、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三大环保业务板块。 公司核心管理层人员忠诚且稳定,公司治理架构趋于扁平化,决策效率高。公司制定了具备竞争力的人 才激励措施与对问题快速响应的决策机制。这些特质有利于提升公司在面对政策和外部环境变化之时能及时 调整策略,从而更好地规避可能出现的风险。 公司将在制造业积累的精细化管理经验成功运用到环保项目的运营中。在提高生产效率及成本控制方面 ,公司内设专责部门通过信息化系统对各项目的运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及时预警,生产技术部门会及时进 行相应优化,从而确保各项目投运后能够及时地发现问题并组织应对,避免出现影响较大的经营漏洞,提高 项目业绩。 山东沂水电厂既是公司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也是公司首个因发电时间到达82500小时而不再获得中央 财政补贴的项目。因为前瞻性布局与规划,山东沂水电厂成功实现热电联产、以热为主的新模式。此外,由 于公司绝大多数项目位于工业集中区或周边,沂水电厂模式将逐步在其他生物质项目得以复制,使生物质项 目逐步减少甚至不依靠电费补贴成为可能,这也将为中国生物质热电产业的良性发展提供成功借鉴。 3.运营规模优势 东北证券研报显示,按2022年农林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排名,公司以491兆瓦的装机规模位居全国第三 (前二顺位分别是国企央企)、民营企业第一。自2004年进入环保热能行业以来,公司的市场影响力逐步提 升。随着运营规模的扩大,公司能有效降低管理和技术研发的固定成本,并能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农林生物质 更高价值利用的开发,且公司在资本市场融资将更具吸引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