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西能源(002630)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630 ST华西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装备制造、工程总包、投资营运三大业务板块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工程及锅炉制造)(行业) 10.09亿 98.67 2.13亿 95.36 21.14 其他业务(行业) 1355.77万 1.33 1037.36万 4.64 76.51 ───────────────────────────────────────────────── 总承包项目(产品) 6.46亿 63.21 1.11亿 49.52 17.14 锅炉及配套产品(产品) 2.61亿 25.50 5408.63万 24.19 20.75 其他业务(产品) 1.07亿 10.44 5860.38万 26.21 54.90 商贸(产品) 860.26万 0.84 19.42万 0.09 2.26 ───────────────────────────────────────────────── 国内地区(地区) 10.22亿 100.00 2.24亿 100.00 21.88 ───────────────────────────────────────────────── 直销(销售模式) 10.22亿 100.00 2.24亿 100.00 21.88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工程及锅炉制造)(行业) 25.30亿 97.55 5.28亿 92.26 20.86 其他业务(行业) 6345.43万 2.45 4426.16万 7.74 69.75 ───────────────────────────────────────────────── 总承包项目(产品) 21.95亿 84.64 4.34亿 75.80 19.76 锅炉及配套产品(产品) 2.15亿 8.27 3034.79万 5.31 14.14 其他业务(产品) 1.83亿 7.06 1.07亿 18.77 58.66 商贸土建(产品) 65.73万 0.03 --- --- --- ───────────────────────────────────────────────── 国内地区(地区) 25.83亿 99.60 5.70亿 99.57 22.05 国外地区(地区) 1033.13万 0.40 245.45万 0.43 23.76 ───────────────────────────────────────────────── 直销(销售模式) 25.93亿 100.00 5.75亿 100.00 22.1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工程及锅炉制造)(行业) 14.50亿 97.81 2.72亿 95.56 18.76 其他业务(行业) 3251.86万 2.19 1265.12万 4.44 38.90 ───────────────────────────────────────────────── 总承包项目(产品) 12.99亿 87.62 2.42亿 85.13 18.65 锅炉及配套产品(产品) 1.51亿 10.18 2982.08万 10.47 19.75 其他业务(产品) 3251.86万 2.19 1265.12万 4.44 38.90 商贸土建(产品) 10.30万 0.01 -12.70万 -0.04 -123.29 ───────────────────────────────────────────────── 国内地区(地区) 14.66亿 98.88 2.81亿 98.62 19.15 国外地区(地区) 1659.51万 1.12 394.00万 1.38 23.74 ───────────────────────────────────────────────── 直销(销售模式) 14.83亿 100.00 2.85亿 100.00 19.2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机械(工程及锅炉制造)(行业) 18.19亿 97.46 3.04亿 91.66 16.69 其他业务(行业) 4749.64万 2.54 2762.39万 8.34 58.16 ───────────────────────────────────────────────── 总承包项目(产品) 12.58亿 67.40 2.26亿 68.33 17.99 锅炉及配套产品(产品) 5.56亿 29.78 7631.45万 23.04 13.73 其他业务(产品) 4749.64万 2.54 2762.39万 8.34 58.16 商贸土建(产品) 509.03万 0.27 97.11万 0.29 19.08 ───────────────────────────────────────────────── 国内地区(地区) 17.94亿 96.08 3.28亿 99.03 18.29 国外地区(地区) 7318.56万 3.92 320.15万 0.97 4.37 ───────────────────────────────────────────────── 直销(销售模式) 18.67亿 100.00 3.31亿 100.00 17.7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4.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3.6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123907.58│ 47.78│ │客户二 │ 87699.12│ 33.82│ │客户三 │ 19002.97│ 7.33│ │客户四 │ 8420.33│ 3.25│ │客户五 │ 3856.13│ 1.49│ │合计 │ 242886.12│ 93.6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3.2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69966.81│ 25.90│ │供应商二 │ 63240.92│ 23.41│ │供应商三 │ 22411.06│ 8.30│ │供应商四 │ 10770.64│ 3.99│ │供应商五 │ 4478.36│ 1.66│ │合计 │ 170867.79│ 63.2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模式、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等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公司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1.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包括装备制造、工程总包、投资营运三大业务板块。 2.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高效节能锅炉、洁净燃煤锅炉、环保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锅炉及其 配套产品的设计、制造和销售、核电站常规岛重要设备制造,以及基于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新能源 综合利用电源建设等领域提供设计、采购、供货、施工、安装调试、竣工验收等部分或全过程的工程总承包 服务。 (1)装备制造:专业从事高效节能锅炉、洁净燃煤电站锅炉、碱回收锅炉、垃圾焚烧发电锅炉、生物 质发电锅炉、高炉尾气发电锅炉、煤气锅炉、油泥沙锅炉、核电站常规岛重要设备,以及其他工业锅炉、余 热锅炉、特种锅炉、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和销售。 (2)工程总包:电厂EPC工程总包、电站BTG工程总包等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总承 包等。 (3)投资运营:长期股权投资、BOT项目、PPP项目投资建设运营、电厂投资建设运营。 3.公司产品广泛运用于钢铁、冶金、化工、造纸、制糖、石油、建材等行业自备电厂和余热余能利用, 以及热电联产、电厂改造、城市生活垃圾发电、污泥处理、农林废弃物处理等节能环保、循环经济、新能源 综合利用等领域。 公司致力于提供多元化的能源系统解决方案,努力开发并持续提供更高效节能、更洁净环保的能源动力 设备、能源转换技术以及系统集成方案等服务,实现“水更清、天更蓝、人们生活更美好”的企业愿景。 (二)公司经营模式 电站锅炉及特种锅炉产品为非标、定制化的产品,具有单位价值高、生产周期长、质量控制严、品质要 求高等特点,需要根据客户需求、技术要求和项目所处环境、燃料类型等具体情况进行单独设计与生产,产 品等级、尺寸、性能、技术参数等差异较大,因此,锅炉行业内企业通常采用“以销定产”按订单签订情况 组织生产采购的经营模式。 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厂成套设备的三大主机之一,是决定电厂运行效益的关键设备,公司根据资源状况 、内外环境情况,依托公司在电站锅炉和装备制造数十年的生产技术管理和项目执行经验积累,在开展电站 装备制造主营业务的同时积极承接电站工程总包市场订单,为客户提供设计、采购、供货、施工、安装调试 、竣工验收等部分或全过程的工程总包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公司紧密跟随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在稳 固国内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国外电力装备市场,尤其是东南亚、中亚、非洲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 区市场。电站装备制造和工程总包是公司经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发展因素 电站锅炉成套装备制造及电厂工程总承包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人员密集型等特征,行业 准入门槛高。我国是世界电站装备制造和出口大国,是为数不多的具备生产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超超 临界电站锅炉能力的国家之一。电站锅炉市场需求与下游发电企业机组投资建设情况密切相关,与国家宏观 产业政策、经济发展、环保、固定资产投资等宏观环境因素相关性较大。随着行业内主要企业产能的扩张和 环保要求的提高,行业竞争加剧。因此,宏观经济、市场需求、行业发展对锅炉企业经营绩效有着十分重要 的影响。 2.公司自身发展因素 公司是我国大型电站锅炉、大型电站辅机、特种锅炉研发制造商和出口基地之一。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并可批量生产制造超临界成套锅炉的能力,为国内少数几家拥有超临界高新锅炉 技术研发和成套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先后已有多系列不同型号、不同等级的锅炉产品投运于全国各地及海外数十个国 家和地区,产品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并创造了数十个行业第一。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声誉和客户的信任,对公司市场发展和提升经营业绩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情况 上半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司经营管理层和干部员工按照2025年 度经营目标的要求,团结协作、攻坚克难,一手抓市场、一手抓整改,保证了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 进行和持续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022138825.65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1.08%;营业利润45665047.75元, 利润总额45076414.10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172228.45元,比上年同期下降41.76%。 报告期内,公司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要求,聚焦主业,积极拓展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可再生能源和 新能源市场;加强内部控制缺陷整改,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努力提升工作效率;推动在手订单和重大项目执 行,保证产品交付。 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增加,但报告期内执行订单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当期执行和交付的总承包项目 减少,总承包项目收入减少;锅炉及配套产品生产投入增加,完工交付增加,锅炉及配套产品收入增长。公 司整体收入规模下降,净利润同比降低。 与此同时,行业内产业结构持续调整,电力投资保持增长,非化石能源发电新增装机成为新增主体,化 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下降,太阳能、风电、水电、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继续提高。受宏观经济环 境、资金等因素影响,新材料、风电新业务以及国外大额订单合同执行进展不理想。 (五)公司所属行业的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以及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1、能源结构、电力供需情况 长期以来,我国能源结构呈现“以煤为主”的格局,火力发电占据了全国发电量的主要市场;随着环境 保护要求的提高和“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要求力度的加强,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已发生了较大变化, 水电、核电、生物质发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装机容量增加,火电占总装 机容量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根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7月30日发布的《2025年上半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上半年, 全国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电力供应持续绿色低碳转型,电力消费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电力供需总体平 衡。 2025年上半年,全国全社会用电量4.84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7%。电力生产供应方面,全国新增发电 装机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 增发电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比上年同期提 高4.4个百分点,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上半年,全国重点调查企业电力完成投资合计6546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全口 径发电装机容量36.5亿千瓦,同比增长18.7%。从分类型投资、发电装机增速及结构变化等情况看,电力行 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效显著。 一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容量占新增装机总容量的比重近九成。上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 容量29332万千瓦,同比增加14056万千瓦。其中,新增常规水电装机110万千瓦,抽水蓄能283万千瓦。新增 并网风电装机5139万千瓦,同比增加2555万千瓦。新增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21221万千瓦,同比增加10973万 千瓦,占同期全国总新增装机的72.3%。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新增装机26360万千瓦,占新增发电装机总容 量的比重近九成,达到89.9%。 二是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超六成,太阳能装机达11亿千瓦。截至6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 容量36.5亿千瓦。分类型看,火电装机14.7亿千瓦,其中煤电装机12.1亿千瓦;水电4.4亿千瓦,其中抽水 蓄能6129万千瓦;核电6091万千瓦;并网风电5.73亿千瓦,同比增长22.7%,其中,陆上风电5.28亿千瓦、 海上风电4420万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装机11.0亿千瓦,同比增长54.2%。截至6月底,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 容量22.2亿千瓦,同比增长29.8%,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60.9%,比上年同期提高5.2个百分点。全国电力供 应系列指数中的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225.4,“十四五”以来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 了125.4%;其中,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304.5,“十四五”以来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计增长了204.5 %,同比增长40.3%。6月底,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指数为117.5,“十四五”以来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累 计增长了17.5%,累计增速低于同期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增速107.9个百分点。 三是新能源发电量保持快速增长,占总发电量比重超四分之一。上半年,规上工业水电、火电发电量分 别下降2.9%、2.4%,太阳能、核电、风电发电量分别增长20.0%、11.3%、10.6%。上半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 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43.1%,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新能源发电量合计占全口径总发电量比重为26.0% ,同比提高4.4个百分点。 四是核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提高,其他类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同比下降。上半年,全国6000千瓦及 以上水电发电设备利用小时为1377小时,同比降低100小时。火电1968小时,同比降低130小时;其中煤电20 56小时、同比降低147小时,气电1007小时、同比降低78小时。核电3882小时,同比提高167小时。并网风电 1087小时,同比降低47小时,并网太阳能发电560小时,同比降低66小时;与风光资源水平较常年同期略低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装机快速增长有关。 五是电网工程投资快速增长。上半年,全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911亿元,同比增长14.6%,在“两 重”“两新”政策落地、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数字化智能化升级以及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带动下,电 网投资构成中的设备投资同比增长39.6%。上半年,全国新增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交流)15647万 千伏安,同比多投产3391万千伏安;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18341千米,同比多投产4950千米。 预计2025年新投产发电装机有望超过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占比将在61%左右。预计2025年 全国新增发电装机规模有望超过5亿千瓦,再创历史新高,其中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达4亿千瓦左右。2025年 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预计约39亿千瓦,同比增长16.5%左右。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约24亿千瓦,占总 装机的比重在61%左右。其中,水电4.5亿千瓦、并网风电6.4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12亿千瓦、核电6500 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00万千瓦左右。火电约15.5亿千瓦,其中煤电12.7亿千瓦左右,煤电所占总装机比重 将降至三分之一以下。 2、电站锅炉行业概况 电站锅炉是火力发电厂成套设备的三大主机之一,是决定电厂运行效益的关键设备。按燃料种类可分为 煤粉锅炉、燃油锅炉、燃气锅炉、生物质锅炉、混燃锅炉等。我国是世界电站装备制造和出口大国,是为数 不多的具备生产大容量、高参数、超临界、超超临界电站锅炉能力的国家之一。 国内已有超过20家企业具有成套制造电站锅炉的资质和规模化生产能力,并形成三个梯队,市场竞争较 为充分。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具备批量制造和配套提供600MW及以上超临界、超超 临界大型电站锅炉的能力、占领了电站锅炉的主要市场,重点为国内五大电力集团、中央企业等大型发电企 业提供大型成套电站装备;华西能源、华光环能、济南锅炉、武汉锅炉、杭州锅炉等大中型锅炉制造企业, 主要为企业自备电厂、地方发电企业提供600MW以下成套电站锅炉装备,以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垃圾发电锅 炉、余热锅炉、生物发电、碱回收锅炉等特种锅炉;其余锅炉制造企业主要提供低参数、小容量锅炉或锅炉 部件,占领细分市场,填补区域空缺。 根据华经情报网披露数据,2015-2018年我国电站锅炉产量分别为434625蒸吨、481146蒸吨、388130蒸 吨、342911蒸吨。根据机械工业发电设备中心数据显示,2019-2022年,中国电站锅炉产量逐年上升,分别 为3751.8万千瓦、5504.7万千瓦、6204.7万千瓦、6635.5万千瓦。2024年,中国电站锅炉产量为8748.5万千 瓦,同比增长31.8%,其中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6614万千瓦,占电站锅炉的75.6%。电站锅炉产量供给在一 段时期内又出现一定程度的上升趋势。 另一方面,电站锅炉行业在整体产能扩大和火电总装机比重下降的背景下,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转型升 级是传统电站锅炉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路径。清洁能源、新能源、储能、分布式电力系统等绿色低碳 产业正成为电站装备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传统电站锅炉制造业面临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深度开发新领 域细分市场的迫切需求。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产品设备更新改造 ,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市场监管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国 家能源局于2023年11月29日联合发布了《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锅炉是重要的能源转换设备 ,广泛应用于电力、供热、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等行业。目前,我国各类锅炉年消耗能源约20亿吨 标准煤,碳排放量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40%,是我国能耗量最大、碳排放量最多的耗能设备。近年来,我国 大力实施煤电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积极推进燃煤工业锅炉节能环保综合提升,锅炉生产制造技术和节能环 保运行水平显著提高。但总的看,部分工业和电站锅炉系统能效、碳排放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仍有提升空 间,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潜力较大。加快推动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 要意义。《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工业锅炉、电站锅炉平均运行热效率较2021年分别提高5个百分点 和0.5个百分点;到2030年,工业锅炉产品热效率较2021年提高3个百分点,平均运行热效率进一步提高。《 方案》围绕锅炉这一关键设备,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重点从加快新建锅炉绿色低碳发展、积极开展存 量锅炉更新改造、持续提高锅炉运行管理水平以及完善锅炉绿色低碳发展支撑保障体系4个方面,安排部署1 2项重点任务,旨在推动和引导锅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案》强化分类指导,加强锅炉生产制造、建 设运行、回收利用等全链条管理,大力推进锅炉节能降碳减污改造,推动锅炉设备转型升级。方案的落实和 实施有利于公司节能环保、清洁能源、高参数电站锅炉等主导产品市场业务发展,有利于公司进一步参与存 量锅炉设备更新改造业务,获取更多产品订单。 3、能源投资、发电装备发展趋势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于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包括中国在内的近200个国家签署了《 巴黎协定》,根据该协定,到21世纪中叶,全球温室气体净零排放、实现碳中和。为实现该目标,煤炭、火 力发电等高碳行业已成为宏观调控及去产能的主要领域。 根据《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展望报告》,为实现巴黎协定将温度变化控制在2度的目标。中国非化石 能源比重未来会持续高速增长,十四五达到25%,十五五达到34%,十六五达到42%。最终到2050年,中国非 化石能源比重将提升至78%,煤炭消费相比2019年下降90%,二氧化碳排放相比2019年下降76%。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表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 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 2020年12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 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在发布会上表示,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从2020年底的15.8%,提高到2030年的25%左右, 能源增量70%以上为非化石能源。风能、太阳能总装机从2020年底的4.6亿千瓦,提高到2030年的12亿千瓦以 上。章建华表示,将以更大的决心、力度和举措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助力建设美丽中国,为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要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非 化石能源开发利用,推动低碳能源来替代高碳能源,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组织11家研究机构编制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发布,该蓝皮书指出, 新型电力系统具备安全高效、清洁低碳、柔性灵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2023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 革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科学合 理设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有计划分步骤逐步降低传统能源比重。此 举有利于更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绿色转型。新型电力系统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的关键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破除传统政策机制堵点,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相结合,加强电力系统全环节、多要素统筹协调管理,激发各方积极性,共同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 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 在此环境下,火力发电投资占比将逐渐下降,火电行业受到的限制将越来越多,份额将越来越低,公司 部分传统火电锅炉产品市场空间将受到限制。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等环保行业投资 需求将持续增长,与之相关的光伏、光热、风电、核电等行业将迎来投资增长机遇。 与此同时,碳达峰、碳中和的推进涉及到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转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立等多个 领域,所需投资规模巨大。根据清华大学2020年发布的《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测算,中 国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2020年至2050年能源系统则需新增投资约138万亿元,超过每年GDP的2.5%。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支持节能环保、 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展”。 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渝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 持续推进,公司在国外发电装备市场及国内节能环保、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工程总包、基础设 施建设等市场领域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高效环保、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是电站装备的主要发展方向。公司主导特色产品循环流化床 锅炉、垃圾发电锅炉、碱回收锅炉、生物质锅炉、污泥焚烧锅炉、高炉煤气锅炉、油泥沙锅炉等特种锅炉, 超临界锅炉、新能源综合利用锅炉、锅炉改造等产品和服务仍有较多的市场发展机遇。在国家“一带一路” 等战略的推动下,公司所拥有的电站工程总包、市政公用工程总承包、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对外承包工程 等资质和能力将有助于公司获得更多的工程总包市场订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1、优秀的专业人才团队,覆盖研发、设计、生产、管理、销售等多个领域。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培养了一批从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体系建设与过程控制、市场营 销等领域的中基层专业人才团队,积聚了一大批从事电站装备、工业锅炉、特种锅炉、工程总包、投资运营 、财务、营销、管理等多学科的优秀专业人才,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生产工艺、过程控 制、市场营销和质量管理与体系建设等工作的开展,培养了一批复合型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 公司高层管理团队具有较深厚的行业背景,在电站设备、特种锅炉、工程总包、投资运营、生产、销售 、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 公司研发团队中拥有多名优秀的行业技术专家,核心技术人员在其专业领域不断创新,带动公司研发能 力持续进步,多项研发成果先后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高新技术产品、国家重点新产品等荣誉证书。公司技 术中心被认定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拥有各类专业技术、管理人员约300名,专业从事电站锅炉、工 业锅炉、特种锅炉等设备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以及工程总包的应用和服务。公司营销团队多数是具 备锅炉行业专业知识背景,并具有多年丰富市场营销经验的专家型、复合型营销人才。公司基层一线员工中 主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不仅拥有行业特种许可资质证书,更有平均5年以上的一线操作管理经验, 对保证产品质量、控制成本费用具有重要作用。 人才队伍的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培养的过程,优秀的人才队伍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宝贵财富。团结向 上、吃苦耐劳、不断创新、有凝聚力、有高效执行力的专业人才团队,已经构成了推动公司持续、快速、健 康发展的重要竞争优势与核心竞争力。 2、稳定的产品质量、完善的产品系列和产品等级为公司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经过40年的发展,公司先后已有多系列不同型号、不同等级的锅炉产品投运于全国各地及海外数十个国 家和地区,产品运行可靠、性能稳定,并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公司产品在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为公司赢得了良好声誉和客户的信任。 (1)清洁燃烧、节能减排领域公司具备自主研发设计、并可批量生产制造超临界成套锅炉的能力,为 国内少数几家拥有超临界高新锅炉技术研发和成套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之一。 公司锅炉产品具有燃料适应性广的特性、自身具备脱硫、脱硝(NOX)作用,特别是在200MW等级循环流 化床(CFB)锅炉机组方面已有数十台设计和制造业绩,燃料覆盖煤矸石、褐煤等劣质煤,有效解决了低热 值燃料和废弃资源的综合利用难题,改善生态环境。 (2)生物质、新能源利用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生物质炉燃料适应性广,可适应9种不同类型燃料,具有 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公司生物质燃料锅炉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被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内第一台出口马 来西亚的35t/h燃棕榈壳锅炉,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75t/h秸秆直燃锅炉;国内第一台最大容量30 0t/h出口泰国生物质燃料锅炉,以及出口巴西260t/h蔗渣锅炉,中电洪泽75t/h秸秆生物质发电锅炉等项目 的成功投运,展示出公司在生物质、新能源发电装备领域的行业领先水平,为公司赢得了良好的市场信誉。 (3)“变废为宝”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炉煤气锅炉于2007年12月通过中国火电分会组织的鉴定,并 获得高度评价。公司出口韩国现代集团的8×100MW高炉煤气锅炉,是世界上混燃气体种类最多(4种以上) 的高炉煤气混燃锅炉,也是国内同类产品首次成岛出口到发达国家。 2012年公司承接制造的国内最大规模等级(4×750T/D)的城市垃圾焚烧发电清洁能源项目在深圳宝安 成功运营;公司负责EPC总包和承建的自贡、广安、广元、佳木斯、四会、科伦坡、攀枝花等垃圾发电项目 相继建成和成功实现并网发电;由公司自主投资、建设、运营的玉林、张掖、昭通等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 项目先后建成投入运行,公司在固废处理领域的竞争实力不断得到提升。 公司开发的垃圾焚烧发电锅炉具有对国内南北方垃圾适应性强的特点,且同时具备炉排、循环流化床两 种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能够根据用户不同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4)循环经济领域公司设计制造的碱回收锅炉得到广泛应用,已为青山纸业、晨鸣纸业、印尼金光集 团等国内外大型纸浆企业提供碱回收利用设备。公司先后承接制造的芬兰安德里茨公司11600tds/d和12200t ds/d碱回收锅炉项目(分包)是世界上最大等级的碱回收炉,为造纸行业的黑液循环利用、环境污染治理做 出了突出贡献。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