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658 雪迪龙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环境监测、工业过程分析、智慧环保及相关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行业) 5.31亿 92.37 2.27亿 96.23 42.75
其他(行业) 4385.81万 7.63 888.77万 3.77 20.26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产品) 4.61亿 80.16 1.97亿 83.49 42.73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产品) 7018.01万 12.21 3005.65万 12.74 42.83
其他(产品) 4385.81万 7.63 888.77万 3.77 20.26
─────────────────────────────────────────────────
华北(地区) 1.44亿 25.05 6309.53万 26.75 43.81
华东(地区) 1.28亿 22.20 3937.45万 16.69 30.86
华中(地区) 1.05亿 18.31 3514.77万 14.90 33.40
西北(地区) 6306.00万 10.97 2930.68万 12.43 46.47
西南(地区) 4196.76万 7.30 1837.32万 7.79 43.78
国外(地区) 4155.36万 7.23 2340.13万 9.92 56.32
华南(地区) 3176.19万 5.53 1691.66万 7.17 53.26
东北(地区) 1962.32万 3.41 1023.29万 4.34 52.1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行业) 14.52亿 96.16 6.20亿 99.17 42.71
其他(行业) 5802.13万 3.84 518.69万 0.83 8.94
─────────────────────────────────────────────────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产品) 12.08亿 79.98 5.46亿 87.34 45.23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产品) 2.44亿 16.18 7400.53万 11.83 30.28
其他(产品) 5802.13万 3.84 518.69万 0.83 8.94
─────────────────────────────────────────────────
华北(地区) 3.75亿 24.84 1.38亿 22.04 36.76
华东(地区) 3.02亿 19.97 1.29亿 20.59 42.69
华中(地区) 2.53亿 16.73 1.12亿 17.97 44.49
西北(地区) 1.99亿 13.15 8799.95万 14.07 44.30
国外(地区) 1.28亿 8.46 5472.16万 8.75 42.84
西南(地区) 1.17亿 7.74 4656.21万 7.44 39.81
华南(地区) 7741.20万 5.13 3796.40万 6.07 49.04
东北(地区) 6025.47万 3.99 1921.59万 3.07 31.89
─────────────────────────────────────────────────
直营(销售模式) 15.10亿 100.00 6.25亿 100.00 41.4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境监测系统(行业) 3.49亿 54.78 1.59亿 59.53 45.56
系统改造及运营维护服务(行业) 1.29亿 20.18 5397.31万 20.21 41.97
气体分析仪及备件(行业) 8326.14万 13.07 3726.31万 13.95 44.75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行业) 5485.60万 8.61 --- --- ---
节能环保工程(行业) 2144.21万 3.37 --- --- ---
─────────────────────────────────────────────────
系统产品(产品) 4.04亿 63.38 1.70亿 63.65 42.10
系统改造及运营维护服务(产品) 1.29亿 20.18 5397.31万 20.21 41.97
气体分析仪及备件(产品) 8326.14万 13.07 3726.31万 13.95 44.75
节能环保工程(产品) 2144.21万 3.37 --- --- ---
─────────────────────────────────────────────────
华北(地区) 1.39亿 21.79 4317.83万 16.16 31.10
华东(地区) 1.36亿 21.29 5516.77万 20.65 40.68
华中(地区) 1.14亿 17.82 5090.71万 19.06 44.84
西北(地区) 7598.07万 11.92 3494.47万 13.08 45.99
国外(地区) 5536.85万 8.69 --- --- ---
华南(地区) 5343.15万 8.39 --- --- ---
西南(地区) 4358.94万 6.84 --- --- ---
东北(地区) 2080.48万 3.27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境监测系统(行业) 8.61亿 57.20 4.28亿 61.21 49.70
系统改造及运营维护服务(行业) 3.19亿 21.20 1.32亿 18.92 41.46
气体分析仪及备件(行业) 2.06亿 13.67 1.05亿 15.00 50.96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行业) 8999.82万 5.98 2808.71万 4.02 31.21
节能环保工程(行业) 2930.89万 1.95 599.83万 0.86 20.47
─────────────────────────────────────────────────
系统产品(产品) 9.51亿 63.18 4.56亿 65.22 47.95
系统改造及运营维护服务(产品) 3.19亿 21.20 1.32亿 18.92 41.46
气体分析仪及备件(产品) 2.06亿 13.67 1.05亿 15.00 50.96
节能环保工程(产品) 2930.89万 1.95 599.83万 0.86 20.47
─────────────────────────────────────────────────
华北(地区) 3.86亿 25.65 1.66亿 23.80 43.10
华东(地区) 3.80亿 25.27 1.72亿 24.62 45.26
华中(地区) 2.04亿 13.58 1.05亿 14.96 51.19
西北(地区) 1.81亿 12.03 9310.80万 13.32 51.44
西南(地区) 1.03亿 6.84 --- --- ---
国外(地区) 1.03亿 6.82 --- --- ---
华南(地区) 9401.67万 6.25 --- --- ---
东北(地区) 5362.42万 3.56 --- --- ---
─────────────────────────────────────────────────
直营(销售模式) 15.05亿 100.00 6.99亿 100.00 46.4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7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6665.67│ 4.42│
│客户2 │ 2692.18│ 1.78│
│客户3 │ 2514.45│ 1.66│
│客户4 │ 2205.27│ 1.46│
│客户5 │ 2147.05│ 1.42│
│合计 │ 16224.62│ 10.7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7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0.64%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2829.30│ 22.72│
│供应商2 │ 1444.72│ 2.56│
│供应商3 │ 1257.33│ 2.23│
│供应商4 │ 891.99│ 1.58│
│供应商5 │ 875.92│ 1.55│
│合计 │ 17299.26│ 30.64│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业务领域及产品介绍
公司是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分析仪器、监测设备等硬件
产品的研发制造,信息化平台软件产品的设计开发,为客户提供各类数据应用方案及相关服务,按业务领域
可分为环境监测、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工业过程分析、科学仪器等相关业务。
公司业务模式围绕“端+云+数据应用”的模式展开,“端”即以分析仪器、监测设备等作为感知层,可
提供真、准、全、快、新的监测数据,“云”即以数据采集子站和仪器物联网两个基础软件平台作为传输网
络层,实现数据快速可靠安全的采集、传输、存储、计算、分析等功能,“数据应用”即通过挖掘数据价值
,支撑应用层各类综合解决方案的精准实施,通过“端+云+数据应用”的模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快
环保、能源、制造等行业的数字化、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速各类创新应用的实施落地,助
力数字经济发展和数字中国建设,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贡献新动能。
1、环境监测
(1)环境监测
环境监测包括污染源废气监测、废水监测及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和土壤检测等,是为污染物减排
提供自动化、全天候的监测和管理支持手段。
环境监测产品系列有:废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废水污染物排放监测系统、大气环境质量监测系统、
水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噪声监测系统等。
(2)生态环境大数据
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改善区域环境质量为目标
,以“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智能分析、智慧决策”为理念,以数据为核心,以监控为工具,以服务为抓手
,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实现环境监管精准化、综合决策科学化、公众服务便民化。
生态环境大数据产品系列有:污染源综合监管软件平台、碳排放综合分析平台、大气污染防治决策支持
平台、水环境综合监管软件平台、生态环境大数据中心、城市及园区环保管家监管平台、智慧环境综合监控
平台等。
(3)污染治理与节能
公司开展污染治理与节能业务,主要围绕工业水处理、节水与废水资源化利用、工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
用、料场封闭、VOCs治理等领域开展项目建设及运营。
(4)环境综合服务
环境综合服务包括公司运营维护服务、第三方检测服务、环境咨询服务、环保管家服务等。
2、碳排放及温室气体监测
(1)污染源碳排放监测系列产品
污染源碳排放监测系列产品包括红外法碳排放监测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船舶等碳排放领域,采用非
分散红外法(NDIR)测量CO2、CH4、N2O等温室气体;傅里叶红外光谱法碳排放监测系统适用于高湿度、强
腐蚀性、成分复杂的工况,可测量CO2、CH4、N2O、SF6、NF3等温室气体,同时可测量其他污染气体多达50
种组分。同时,公司拥有便携式红外温室气体分析仪和便携式傅里叶红外光谱法温室气体分析仪,适用于温
室气体比对计量和应急监测。
(2)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系列产品
大气环境温室气体监测系列产品包括红外法及色谱法的大气温室气体在线监测系统,适用于大气中CO2
、CH4、CO、N2O等温室气体的在线监测,微型传感器温室气体监测系统适用于工业园区、道路多点布设的监
测应用。
(3)高精度智能碳排放计量系统
高精度智能碳排放计量系统具备计量特性,可实现自动质控、远程核查、远程维护、动态管控等功能,
其智能化程度高,可保证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全面,可溯源,有公信力。该系统为企业用户提供高精度的
CO2计量,可满足碳排放监测需求,便于碳排放管理;对管理部门,可实现全过程监管,保证碳排放数据真
实可靠,为碳评估、监管、交易提供数据支撑,助力其降低管理成本并实现管控目标。
(4)碳账户管理平台
碳账户管理平台可以作为政府对企业碳排放审核的管理软件,也可以作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软件。从政
府管理角度,建立碳账户是出于摸清企业碳排放底数、落实减碳责任和提升碳排放监管能力的需要;从企业
管理的角度,碳账户可以提供碳排放核算法与直测法两种计量手段的数据采集、计算、相互校验与报告生成
,协助企业开展碳资产管理及交易,助力企业实现低碳绿色发展。
3、工业过程分析
工业过程分析系统用于工业生产流程中关键组分的成分分析和测量,将分析技术、信息化技术、数据采
集与通讯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与用户的业务流程优化整合,为节能减排、工艺流程优化、保障产品质量及安
全控制等提供实时数据。
根据使用行业的不同,工业过程分析业务应用方案主要涉及传统流程工业行业,如石化化工、钢铁冶金
、水泥建材、空分、热处理等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也包括先进制造及新能源等新行业,如半导体、天然
气、生物质发电、氢能、核电等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部分新行业工业过程分析解决方案如下:
(1)半导体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电子特气用于电子元件生产工艺中的薄膜沉积、薄膜刻蚀、基板掺杂和腔室清洁等环节或用作载气或保
护气,通过对电子特气的纯度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输送到制造全过程的超纯气体的质量,从而确保芯片或
电子元件的产品品质。公司半导体电子特气工业过程分析解决方案,是针对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电子特气包
括H2、O2、N2、Ar、He、CO2等进行监测,连续监测其中的ppb级杂质气体。
(2)氢能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氢既是一种二次能源,也是化工原料和储能材料,氢作为能源具有来源丰富、能量密度高、清洁无污染
三大优势,氢能的开发与利用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公司氢能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可用于电解水制氢、工
业副产气制氢、工业副产氢提纯制取燃料氢、加氢站燃料氢质量控制、燃料氢检验检测中心纯度分析等诸多
氢能领域应用场景,可分析氢气中的He、Ar、N2、CH4、CO、CO2、NMHC等多种杂质,以监测制氢、用氢等环
节的氢气品质,使管道、储罐、燃料电池等相关设施设备安全稳定、长期高效运行。
(3)核电行业气体分析解决方案
高温气冷堆是一种先进第四代核电堆型技术,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经济性好和用途广泛等优势,冷
却剂为化学性质稳定且热力学性能好的氦气,在线气体分析系统对于高纯氦气冷却系统至关重要,其主要用
于实时测量和监控冷却气体中的微量杂质气体,包括H2、O2、CO、CH4、CO2、H2O等。公司核电行业气体分
析解决方案包括稳定可靠的在线气体分析系统,并配合多流路切换、控制系统以及先进的气体采样分析测量
控制系统软件,以确保氦气的纯度和稳定性,进而保障高温气冷堆的安全运行。
(4)航空发动机尾气分析解决方案
随着全球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各国对航空发动机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通过监测航空发动机尾气排
放情况,确保其排放符合国际民航组织CAEP标准等国际及国内相关法规要求,有助于航空公司维护良好的企
业形象,避免潜在风险。另外,尾气排放数据也是航空发动机技术研发和改进的重要参考。
公司航空发动机尾气分析解决方案实时监测航空发动机尾气排放中的CO、CO2、O2、NO、NO2、UHC、H2O
等成分变化,结合尾气冒烟监测系统,可及时发现燃烧过程中燃油喷嘴堵塞、点火系统故障、燃烧室积碳等
问题,以便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客户借助公司解决方案,通过对不同工况下排放特性的研究,有利于提高
燃烧效率,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优化发动机设计,推动国产航空发动机技术的进步。
4、科学仪器
公司及旗下子公司自主研发制造的色谱分析仪、飞行时间质谱仪、二次离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傅里叶
红外分析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紫外分析仪、XRF重金属分析仪、气体纯度分析仪、甲醛分析仪、比例稀释
器、湿度校准仪、颗粒物发生校准仪等核心分析仪器,可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业过程、材料检测、新能源等
科学研究领域。
(二)经营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销为主、代理为辅的经营模式向客户销售监测设备等产品,提供环保数据服务及环保综
合服务,大型项目可采用BOT、BOO等模式。
(三)202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75亿元,较上年同期6.37亿元下降9.79%;期末总资产为28.87亿元
,较上年度末31.56亿元下降8.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24.64亿元,较上年度末26.64亿元下降
7.51%。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37.95万元,较上年同期8,213.33万元下降
39.88%,主要原因是整体市场需求尚未明显改善,竞争仍然激烈,导致收入和毛利率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
。
2024年上半年,公司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实现销售收入4.61亿元,较上年同期5.13亿元下降10.20%;工业
过程分析系统实现销售收入0.70亿元,较上年同期1.00亿元下降30.10%;其他业务实现销售收入0.44亿元,
较上年同期0.24亿元增长85.32%,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污染治理与节能业务收入增加所致。
2024年下半年,公司将坚持以利润为中心,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的“五大任务”,贯彻落实经营管理“两
条主线”,深化落实公司“12项重点工作”,加快项目执行,保证服务质量,全力节约各项成本,积极快速
处理有风险、不合适、不经济事项,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四)业绩驱动因素
1、政策支持与环保投入持续驱动市场扩容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民心,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势
在必行,加快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从量变到质变。2023年以来,《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关
于加快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实施意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国家水网建设规划
纲要》、《“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等大批环
保政策文件频频出台。
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十四五”深入攻坚,实现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十五五”巩固拓展,实现生
态环境全面改善;“十六五”整体提升,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持续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
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以细颗粒物控制为主线,大力推进多污染物协同减排,高质量
推进钢铁、水泥、焦化等重点行业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入河入海排污
口排查整治,推进建成排污口监测监管体系。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严防
新增污染,逐步解决长期积累的土壤和地下水严重污染问题。强化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加快“无废城
市”建设,持续推进新污染物治理行动,推动实现城乡“无废”、环境健康。不断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
定性、持续性。
各级政府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需求不断提高,促使生态环境监测行业持
续发展。建立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将以监测先行、监测灵敏、监测准确为导向,以更高标准保证监测数
据“真、准、全、快、新”为目标,以科学客观权威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宗旨,健全天空地海一体化监
测网络,加速监测技术数智化转型,筑牢高质量监测数据根基,强化高效能监测管理,实现高水平业务支撑
,更好发挥生态环境监测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的支撑、引领和服务作用,为建设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贡献监测力量。
为支撑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需加强重点区域空气质量与颗粒物组分、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协同
监测和质控,持续推进噪声监测自动化,稳步开展振动、光、氨气、恶臭污染物等监测;深化长江流域水生
态考核监测试点,建立完善汛期污染强度和入河入海排污口监测评估体系,组织开展重点湖库水生态监测,
健全分级分类的地下水环境监测评价体系;加强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周边环境监测和农业面源监测,因地
制宜组织开展工业园区、交通污染、秸秆焚烧、重金属、典型城镇污水处理厂、黑臭水体等专项监测。
随着现代化生态环境监测体系“两化三高”的加快推进,生态环境监测发挥的作用也更加明显,未来将
巩固环境质量监测、强化污染源监测、拓展生态质量监测,加强温室气体、地下水、新污染物、噪声、海洋
、辐射、农村环境等监测能力建设,推动降碳、减污、扩绿协同监测全覆盖,全面推进生态环境监测从数量
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跨越,生态环境监测市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旨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
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以碳达峰
碳中和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
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该意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指
明道路,节约、低碳、绿色理念将更加深入产业、深入人心,为各行各业绿色低碳发展带来广阔空间。
2、碳排放监测及温室气体监测市场有望提速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指
出,要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核算体系。制定重点行业和产品温室气体
排放标准;加强二氧化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建设,提升信息化实测水平。2021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
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也提出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推进碳排放实测技术发展,加快遥感测
量、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在碳排放实测技术领域的应用。
2021年12月,国务院印发《计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指出,完善温室气体排放计量监测体系,
加强碳排放关键计量测试技术研究和应用,健全碳计量标准装置,为温室气体排放可测量、可报告、可核查
提供计量支撑。2022年10月,市场监管总局等九部门印发《建立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实施方案》
指出,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用能设施及系统碳排放计量测试方法研究和碳排放连续在线监测计量技术研究,
提升碳排放和碳监测数据准确性和一致性,探索推动具备条件的行业领域由宏观“碳核算”向精准“碳计量
”转变。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市场监管总局、生态环境部印发《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
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指出,要加强碳计量基础能力建设,完善碳计量体系,提升碳计量服务支
撑水平。明确提到加强“双碳”相关计量仪器研制和应用,加快高精度多组分气体快速分析探测仪、光谱仪
等碳核算、碳监测相关计量仪器的研制,组织对国产碳排放在线监测系统(CEMS)开展计量性能测试评价等
内容,该方案的实施将充分发挥计量、标准作用,有效支撑我国碳排放双控和碳定价政策体系建设。
生态环境部于2021年印发《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方案》,启动开展碳监测评估试点工作,聚焦重点行业
、城市和区域三个层面,目前已全面完成了第一阶段试点任务。未来将深化碳监测评估试点,推动逐步纳入
常规监测体系统筹实施。拓展重点行业企业二氧化碳和甲烷排放监测试点范围,深入开展监测与核算数据分
析、比对、评估,加强实测手段与结果在企业碳排放量核算和数据质量监管中的应用。
2024年,伴随着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正式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开启我国碳
排放权交易的法治新局面,碳交易需求与活力有望加速释放,驱动加快完善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近
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要求提升计量、统计、监测能力,碳排放监测及
温室气体监测市场有望提速。
3、工业过程分析行业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
2021年1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指出,提升企业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快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通过全面感知、实时分析、科学决策和精准执行,提升
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降低生产成本和能源资源消耗。面向石化化工、钢铁、有色、建材、能源
等行业,推进生产过程数字化监控及管理,加速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和工业数据集成共享,实现生产管控一体
化。
2021年1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指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
装备。针对感知、控制、决策、执行等环节的短板弱项,加强用产学研联合创新,突破一批“卡脖子”基础
零部件和装置,包括研发微纳位移传感器、柔性触觉传感器、高分辨率视觉传感器、成分在线检测仪器等。
随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推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必然趋势,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
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2024年3月,
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围绕推
进新型工业化,以节能降碳、超低排放、安全生产、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为重要方向,聚焦钢铁、有色
、石化、化工、建材、电力、机械、航空、船舶、轻纺、电子等重点行业,大力推动生产设备、用能设备、
发输配电设备等更新和技术改造。随后,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实
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化升级为重点,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工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根基,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我国工业行业正处于由大变强、转型升级
的关键时期。工业企业以安全、稳定、均衡、长周期、高负荷、高质量、高收率、低物耗、低能耗、低污染
等多个维度为运行目标,这些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稳定可靠的工业过程分析系统。随着工业领域数字化、智能
化全面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安全可控等要求持续提高,安全、降耗、提质、增效等核心诉求凸显,
为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新增需求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工业过程分析技术壁垒较高,国产工业过程分析
仪器在国内的应用水平仍然较低,在国家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战略背景下,国内分析仪器设备的头部企业,有
望通过技术研发、收购并购等途径进一步提升关键零部件及分析仪器整机的国产化水平,逐步向高端分析仪
器市场转型。
4、打好科学仪器设备国产化攻坚战
近年来,我国仪器仪表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整体水平仍处于中低端,基础研究薄弱,关键
核心技术匮乏,产品可靠性和稳定性不足,高端仪器仪表和核心零部件长期依赖进口,严重制约我国高质量
发展。
2020年科技部、国家发改委、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学基金委联合发布《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
作方案》,加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高端通用科学仪器的设计研发,聚焦高端通用和专业重大科学仪器设备
研发、工程化和产业化研究,推动高端科学仪器设备产业快速发展。
2023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加强基础研究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操
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同企业开展联合攻关,提升国产化替代水平和应用规
模,争取早日实现用我国自主的研究平台、仪器设备来解决重大基础研究问题。2023年8月,《求是》杂志
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加强基础研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再次指出要打好科技仪器设备
、操作系统和基础软件国产化攻坚战。
2023年10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计量促进仪器仪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面向
科技前沿、国防安全、先进制造、生命科学、新兴产业等重大应用场景,支持有基础、有条件的仪器仪表龙
头企业承担重大攻关项目,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以产业链联合项目带动中小微企业共同解决仪器仪表产业
的关键部件、功能材料、共性技术、基础工艺、软件开发等技术瓶颈,推进仪器仪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国产
化替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