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673 西部证券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和研究咨询业务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子公司及其他(地区) 31.92亿 47.55 2.28亿 13.08 7.14
总部(含分公司)(地区) 27.50亿 40.98 11.10亿 63.76 40.37
陕西省(地区) 7.80亿 11.62 5.12亿 29.40 65.63
上海市(地区) 4970.02万 0.74 2586.84万 1.49 52.05
山东省(地区) 3090.60万 0.46 780.13万 0.45 25.24
江苏省(地区) 1557.78万 0.23 741.73万 0.43 47.61
北京市(地区) 1212.69万 0.18 345.87万 0.20 28.52
广东省(地区) 879.42万 0.13 -175.80万 -0.10 -19.99
湖北省(地区) 391.37万 0.06 2.88万 0.00 0.74
河南省(地区) 304.68万 0.05 -52.71万 -0.03 -17.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279.93万 0.04 47.70万 0.03 17.04
甘肃省(地区) 230.71万 0.03 23.21万 0.01 10.06
四川省(地区) 167.31万 0.02 -40.21万 -0.02 -24.03
浙江省(地区) 125.27万 0.02 -231.31万 -0.13 -184.65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 114.76万 0.02 -47.10万 -0.03 -41.04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 112.49万 0.02 -2.39万 0.00 -2.12
天津市(地区) 77.31万 0.01 -55.92万 -0.03 -72.33
河北省(地区) 73.61万 0.01 -47.93万 -0.03 -65.11
重庆市(地区) 62.35万 0.01 -102.35万 -0.06 -164.15
贵州省(地区) 59.48万 0.01 -48.07万 -0.03 -80.82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 58.72万 0.01 -57.49万 -0.03 -97.90
山西省(地区) 40.65万 0.01 -93.35万 -0.05 -229.64
福建省(地区) 12.57万 0.00 -98.10万 -0.06 -780.31
青海省(地区) 5.20万 0.00 -64.69万 -0.04 -1244.36
抵消(地区) -1.48亿 -2.21 -1.43亿 -8.20 96.13
─────────────────────────────────────────────────
总部及其他(业务) 21.77亿 32.43 -9.07亿 -52.08 -41.66
自营投资业务(业务) 20.48亿 30.51 17.89亿 102.74 87.36
财富管理业务(业务) 11.26亿 16.78 3.42亿 19.61 30.33
资产管理业务(业务) 7.55亿 11.25 2.43亿 13.95 32.18
信用业务(业务) 4.99亿 7.43 4.65亿 26.72 93.30
投资银行业务 (业务) 2.74亿 4.09 -3026.26万 -1.74 -11.03
抵消(业务) -1.67亿 -2.48 -1.60亿 -9.22 96.2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子公司(地区) 15.09亿 45.33 2694.32万 3.04 1.79
总部(含分公司)(地区) 14.62亿 43.92 6.79亿 76.64 46.41
陕西省(地区) 3.01亿 9.04 1.75亿 19.79 58.21
上海市(地区) 1965.99万 0.59 870.92万 0.98 44.30
山东省(地区) 1196.99万 0.36 69.66万 0.08 5.82
江苏省(地区) 653.08万 0.20 253.41万 0.29 38.80
北京市(地区) 531.61万 0.16 89.03万 0.10 16.75
广东省(地区) 363.80万 0.11 -159.74万 -0.18 -43.91
甘肃省(地区) 218.71万 0.07 45.84万 0.05 20.96
河南省(地区) 137.82万 0.04 -33.49万 -0.04 -24.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118.35万 0.04 4.21万 0.00 3.56
湖北省(地区) 112.67万 0.03 -55.47万 -0.06 -49.23
四川省(地区) 66.57万 0.02 -70.64万 -0.08 -106.11
浙江省(地区) 53.44万 0.02 -137.59万 -0.16 -257.4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 44.63万 0.01 -39.27万 -0.04 -88.01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 37.43万 0.01 -21.54万 -0.02 -57.54
天津市(地区) 32.52万 0.01 -24.47万 -0.03 -75.24
河北省(地区) 31.14万 0.01 -30.33万 -0.03 -97.37
重庆市(地区) 25.43万 0.01 -64.07万 -0.07 -251.94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 21.72万 0.01 -39.76万 -0.04 -183.01
贵州省(地区) 17.87万 0.01 -45.72万 -0.05 -255.80
山西省(地区) 11.68万 0.00 -58.51万 -0.07 -500.91
青海省(地区) 2.13万 0.00 -35.68万 -0.04 -1678.26
福建省(地区) 1.93万 0.00 -57.95万 -0.07 -3005.57
─────────────────────────────────────────────────
自营投资业务(业务) 11.59亿 34.83 10.28亿 116.13 88.69
总部及其他(业务) 11.20亿 33.65 -4.41亿 -49.81 -39.37
财富管理业务(业务) 4.53亿 13.60 1.08亿 12.18 23.82
资产管理业务(业务) 2.84亿 8.52 5203.00万 5.88 18.34
信用业务(业务) 2.43亿 7.31 2.08亿 23.44 85.34
投资银行业务 (业务) 8389.33万 2.52 -5475.98万 -6.18 -65.27
抵消(业务) -1450.52万 -0.44 -1450.52万 -1.64 100.00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子公司及其他(地区) 37.57亿 54.49 1.60亿 10.37 4.26
总部(含分公司)(地区) 24.27亿 35.20 10.19亿 65.98 42.00
陕西省(地区) 6.33亿 9.18 3.83亿 24.78 60.50
上海市(地区) 4400.58万 0.64 1941.38万 1.26 44.12
山东省(地区) 2467.65万 0.36 390.72万 0.25 15.83
江苏省(地区) 1281.16万 0.19 551.49万 0.36 43.05
北京市(地区) 1136.37万 0.16 204.56万 0.13 18.00
广东省(地区) 544.58万 0.08 -501.12万 -0.32 -92.02
甘肃省(地区) 356.53万 0.05 47.96万 0.03 13.45
湖北省(地区) 244.93万 0.04 -117.17万 -0.08 -47.84
河南省(地区) 232.67万 0.03 -109.13万 -0.07 -46.90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230.55万 0.03 7.96万 0.01 3.45
四川省(地区) 189.72万 0.03 -113.40万 -0.07 -59.77
浙江省(地区) 119.50万 0.02 -232.78万 -0.15 -194.79
山西省(地区) 98.19万 0.01 -15.99万 -0.01 -16.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 96.36万 0.01 -65.70万 -0.04 -68.18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 91.56万 0.01 -3.68万 0.00 -4.02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 58.95万 0.01 -52.23万 -0.03 -88.59
天津市(地区) 50.81万 0.01 -64.13万 -0.04 -126.22
河北省(地区) 47.66万 0.01 -62.52万 -0.04 -131.18
重庆市(地区) 43.21万 0.01 -113.77万 -0.07 -263.29
贵州省(地区) 31.86万 0.00 -102.24万 -0.07 -320.89
青海省(地区) 2.91万 0.00 -58.18万 -0.04 -2001.87
福建省(地区) -1.18万 0.00 -72.36万 -0.05 6130.42
抵消(地区) -3921.93万 -0.57 -3209.62万 -2.08 81.84
─────────────────────────────────────────────────
自营投资板块(业务) 17.60亿 25.53 16.44亿 70.61 93.41
财富管理板块(业务) 7.71亿 11.18 1.86亿 8.00 24.16
信用业务板块(业务) 5.06亿 7.34 4.68亿 20.10 92.48
投资银行板块(业务) 3.47亿 5.04 2711.27万 1.16 7.81
资产管理板块(业务) 1.10亿 1.60 285.15万 0.12 2.5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子公司(地区) 20.83亿 52.95 1.12亿 11.36 5.36
总部(含分公司)(地区) 14.57亿 37.03 6.50亿 66.09 44.58
陕西省(地区) 3.33亿 8.45 2.10亿 21.37 63.15
上海市(地区) 2321.65万 0.59 1206.47万 1.23 51.97
山东省(地区) 1322.76万 0.34 290.01万 0.30 21.92
北京市(地区) 653.50万 0.17 190.02万 0.19 29.08
江苏省(地区) 620.48万 0.16 260.04万 0.26 41.91
广东省(地区) 232.03万 0.06 -316.62万 -0.32 -136.45
甘肃省(地区) 178.93万 0.05 39.28万 0.04 21.95
河南省(地区) 125.23万 0.03 -44.62万 -0.05 -35.63
湖北省(地区) 124.13万 0.03 -54.63万 -0.06 -44.01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 122.13万 0.03 11.50万 0.01 9.41
四川省(地区) 116.65万 0.03 -38.95万 -0.04 -33.39
山西省(地区) 58.62万 0.01 12.67万 0.01 21.61
浙江省(地区) 56.98万 0.01 -124.16万 -0.13 -217.90
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区) 48.99万 0.01 1623.29 0.00 0.3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区) 48.65万 0.01 -45.36万 -0.05 -93.23
内蒙古自治区(地区) 36.04万 0.01 -19.45万 -0.02 -53.95
天津市(地区) 27.59万 0.01 -24.37万 -0.02 -88.36
重庆市(地区) 23.57万 0.01 -61.75万 -0.06 -261.92
河北省(地区) 22.24万 0.01 -36.91万 -0.04 -165.96
贵州省(地区) 15.38万 0.00 -47.80万 -0.05 -310.74
青海省(地区) 1.04万 0.00 -32.66万 -0.03 -3134.46
─────────────────────────────────────────────────
自营投资业务(业务) 11.03亿 28.02 9.99亿 72.82 90.57
财富管理业务(业务) 4.04亿 10.26 1.29亿 9.42 32.02
信用业务(业务) 2.49亿 6.32 2.31亿 16.87 93.02
投资银行业务(业务) 2.04亿 5.18 1387.61万 1.01 6.81
资产管理业务(业务) 4328.21万 1.10 -175.57万 -0.13 -4.0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暂无数据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暂无数据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概述
2024年,受国际政策博弈、地缘政治风险、逆全球化趋势等因素影响,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格局持续变革
,贸易复苏前景不确定性加大,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偏弱,地区性、国别分化日趋明显。当前,主要发达经济
体平衡经济增长和抑制通胀的两难处境加大了货币政策预期的摇摆性,国际金融市场在前期高位上行后的潜
在风险不容忽视。
2024年,面对外部压力加大、内部困难增多的复杂严峻形势,我国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出台一系列“组合拳”政策推动社会信心有效提
振。坚定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全年两次降准共1个百分点,提供长期流动性超2万亿元。财政政策稳增长
加力提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4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构建新发展格局不断延伸,新动能新
优势稳步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0%,宏观经济明显回升,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24年,国内资
本市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重塑基础制度和监管底层
逻辑。当前,资本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深化投融资端综合改革,不断加深资本市
场高质量发展运行规律的认识,主动回应市场关切,及时出台“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和“股票
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揽子增量政策“泵喷”推动作用显著,市场行情呈现积极
变化,投资者预期明显改善,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能力进一步提升。2024年,资本市场
融资端紧扣服务新质生产力的使命任务,增强对国家重点战略产业的适配性和包容性,“支持科技十六条”
“科创板八条”以及“并购六条”等政策,促进优质资源加快向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聚拢。资本市场投资端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对量化交易、融券、场外衍生品及股份减持监管,出台《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
指导意见》,构建完善“长钱长投”的制度环境,大力发展“指数化投资”,ETF规模突破3万亿元。进一步
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夯实高质量发展微观基础,加大现金分红回报力度,发布市值管理政策增强价值创造能
力,常态化退市机制持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证券行业聚焦功能性定位,着力提升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的专业服务能力,上市券商以打造强大金融机构为战略方向的横向整合正加快实践步伐。
2024年,A股市场在经历年内两次深度探底后于三季度快速实现风格切换,主要指数及市场成交量大幅
走高,投资者情绪迅速升温。2024年,上证综指累计上涨12.67%、深证成指累计上涨9.34%、创业板指累计
上涨13.23%,沪、深股市累计成交254.8万亿元,日均成交1.1万亿元,同比增加20.1%,市场交投活跃度在
年内第三季度显著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遵守《公司法》《证券法》《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公
司章程》的相关规定,进一步夯实党建与内部治理、业务发展深度融合的思想基础和保障机制,公司第六届
董事会勤勉尽责、履职担当,充分发挥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关键作用。公司深入贯彻落实新“国九条
”精神和“1+N”政策体系,以战略规划为牵引,加快推进收购国融证券控股权重点工作。公司坚持以“投
资者为本”的理念,积极响应监管号召,认真落实现金分红政策指引,简化分红决策程序、增加利润分配频
次,控股股东完成股份增持、公司履行回购股份承诺,切实增强公司价值回报和可投性。2024年,公司聚焦
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围绕重点产业链群以“三投联动”服务模式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全面融入秦创
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发展智库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对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型工业化的金
融服务质效,公司获陕西省政府颁发的“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单位”称号。此外,公司再次
荣获中国上市公司协会评选的“上市公司董事会优秀实践案例”。
二、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近年来,随着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不断深入,金融领域和资本市场在全局全域范围内的重要性更显突出,
资本市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发挥要素保障功能、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促进高水平双向开放等方面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这是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
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的重要表征。党的二十届三
中全会明确要求“健全投资和融资相协调的资本市场功能,防风险、强监管、促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深化改革的底层逻辑更加清晰。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持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加快构
建以动态优化“注册制”为代表的融资端和“更好发挥市场功能”为诉求的投资端的综合平衡,法治思想为
资本市场强化枢纽功能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证券行业积极响应新时代新征程的深化改
革要求,在规模实力、内部治理、业务类型、风险防控以及技术应用等领域产生了深刻显著的变化。
当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
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进一步强调建设金融强国应具备强大的金融机构、强大的金融监管、强大的金融人才
队伍等关键核心金融要素。新“国九条”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建设金融强国,分阶段提出了资本市场未
来发展目标,为证券公司聚焦主责主业、防控重大风险、实现高质量发展、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等目标任务
指明了前进方向。
未来,公司将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奋力谱写金融“五篇大文章”,深度融入集约型、
专业化、高质量的行业发展新格局,努力提升经营策略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推进业务结构转型
升级,充分发挥直接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的功能,更好满足现代化
产业体系的有效金融需求,促进自身经营业绩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推动公司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
。
当前,证券行业同质化竞争依然明显,业务集中度不断提升,数字化管理变革蹄疾步稳,监管体系日臻
完善。头部券商在资产规模、市场份额、品牌效应、技术储备、人才队伍方面的优势更加突出,中小券商弯
道超车的压力和难度不断加大,证券公司以打造强大金融机构为战略方向的横向整合正在付诸实践,加快AI
大模型等智能技术的深度应用已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的时代探索。
证券行业本身具有资本密集性、人才专业性、风险联动性的特点,受宏观经济形势,产业(行业)政策
和市场行情的影响,证券公司经营业绩体现出较为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公司营业网点布局辐射全国,已成为行业内有一定竞争力和显著区域优势的全国性综合上市券商。
三、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基于自身优势与禀赋,立足于服务实体经济本源,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明确提出了成为一流上市
综合投资银行的中长期战略目标,辩证地指出了打造以客户为中心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体系和大力发展资本
消耗型业务的两条发展路径。按照四个导向,科学梳理并整合了“财富信用”“自营投资”“投资银行”“
资产管理”以及“机构业务(研究咨询)”五大板块,进一步强调提升组织平台管理能力、资产负债管理能
力、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等战略要求。未来,公司将科学构建中长期发展的四梁八柱,切
实发挥“十四五”规划对公司各项业务发展的战略引领作用,不断加深市场化机制改革,把数字化转型放到
更加突出的位置上来,促进公司质量效益及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公司五大业务板块紧密衔接,顺应了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厘清了公司业务发展脉
络,进一步完善了服务客户的综合业务链条,为公司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公司五大业务板块高度涵盖并
充分融合了公司传统的经纪业务、自营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信用交易业务、固定收益业务
、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业务、研究咨询业务等。作为公司五大业务板块的有效补充,公司还拥有西部期货、西
部优势资本、西部证券投资以及西部利得基金四个全资、控股子公司业务。
当前,公司的经营模式正由传统的通道驱动、市场驱动模式向资本驱动和专业驱动模式转变,并努力减
弱对外部环境的依赖,公司抗风险、抗周期性的能力得到加强。近年来,公司积极布局、扎实推进数字化转
型工作,加强与科技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深化数据驱动、数字运营、数字创新、数据资产开发等新质竞
争力的建设,依托技术和业务创新提升企业运营效能和服务水平,在应对数字化转型的数据治理、人才供给
、系统安全三大挑战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数字化转型新生动能正与公司传统业务一道加快形成发展
合力。2024年,公司多个数字化转型项目入选中国证券业协会、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重点研究课题、最佳实
践案例,另有12个自研系统获得软件著作权。
四、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良好的综合实力为公司不断开拓进取、发展壮大提供战略支持
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陕西省国资委下属首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改革试
点单位,一直以来为公司资本实力稳步提升、业务规模不断扩大、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产融结合
”等业务方针使公司具备明显的发展优势;金融板块作为陕投集团“双轮驱动”战略中的重要一环,为公司
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二)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高效的内部决策体系,促进公司转型发展
公司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的体制机制,公司内部决策体系健全,决策、
执行、监督三大环节之间权责明确,程序规范,运作高效。公司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能够快速、准确
作出决策判断,对业务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公司转型发展,助推公司实现进入行业一流券商目标。
(三)显著的区域优势为积极落实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公司长期以来深耕西部地区,在陕西省内具有重要的市场地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首次提出加快建
设金融强国,为公司长远发展指明了方向。公司立足服务实体经济根本定位,以现代化产业体系金融需求为
导向,扎实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塑造了良好的西部证券品牌形象。
(四)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为投资者提供全链条金融服务
公司具备专业化的业务平台和高效的业务协同能力,倾力打造综合化金融服务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
一站式”、全链条金融服务。
(五)明确的战略规划目标和市场化的考核约束机制,助力公司行稳致远
公司立足西部服务全国,以专业化业务与客户共同成长,力争成为一流上市综合型投资银行。公司有效
推进市场化进程,强化考核约束机制,健全问责管理制度,充分带动各项业务稳定快速发展,助力公司行稳
致远。
(六)健全的合规风控体系和稳定的信息系统,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坚强保障
公司始终重视合规与风控体系建设,不断加强落实主动合规意识和全面风险管理工作,保障公司合规风
险管控能力与业务发展相适应;公司以数字化转型为契机,有效推进IT战略稳步实施,切实保障信息技术系
统安全平稳运行。健全的合规风控体系和稳定的信息系统,为公司业务开展提供坚强保障。报告期内,公司
人员变动未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及正常经营管理工作造成重大影响。
五、主营业务分析
(一)概述
公司报告期内的总体经营情况
2024年,公司经营管理层深入贯彻落实董事会各项决策部署,围绕“夯实根据地、贯通业务链、培优竞
争力、提升总效益”的经营总方针,统筹公司重点战略举措和日常经营管理,有效兼顾夯实基础和转型发展
,不断增强经营业绩韧性和风险抵御能力。2024年,公司优化部门设置理顺业务管理架构,聚焦“指数化投
资”风口,加快财富业务买方投顾转型步伐。公司突出“功能性”定位,坚持区域深耕,完善“三投联动”
服务模式,与省内三十余家上市公司、近二十家省属企业集团建立良好合作机制,促进优质资源向重点领域
聚集。公司自营投资板块继续保持重要的利润输出角色,稳步开展销售交易等新业务。2024年,公司以业务
发展为总需求,以“降本增效”为有力抓手,不断提升资产负债管理质效,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加快数字化
转型成果落地,实现企业文化建设新突破,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继续保持稳健发展势头。报告期内,公司实
现营业收入(合并口径,下同)67.12亿元,同比减少2.64%;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03亿元,
同比增长20.38%。
●未来展望:
(一)证券行业的格局和趋势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金融强国”的宏大命题,对资本市场和金融行业的重要性进一步“提
级升档”。新“国九条”和“1+N”政策体系对基础制度和监管逻辑进行系统性重塑,增强了对国家重点战
略产业、科技创新等新质生产力的制度适配。去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以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为
主线,进一步深化投融资端改革,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不断加强投资者保护,资本市场已进入高质量发
展阶段。同时,证券行业在服务新质生产力的牵引下,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和居民财富管理等主责主业已成为
证券公司的核心功能。当前,新时代新阶段建设要求和高质量发展改革方向强调的关键金融要素,均成为影
响证券公司提升行业地位、扩大市场份额、应对国际化挑战和增强可持续发展潜力的重要因子。未来,科学
重构法人治理体系、加深AI大模型等智能技术应用、加快存量资源整合并购、提升风控合规数字化管理能力
以及更好满足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金融需求等将成为证券公司实现自我突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二)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公司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
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主动融入国内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贯彻落实新“国九条”及“1+
N”政策体系,准确把握《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以稳增长为着力点,统筹好夯实基
础和业务转型,依托五大业务板块,不断提升公司服务新型工业化和战略科技产业的能力,助力中国式现代
化建设。公司将严格按照新《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指引》的规定和示范,加快法人治理结构的重大调整
,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严守合规与全面风险管理底线。有效发挥公司“和合文化”
凝聚作用,多措并举提升内部协同。未来,公司将长期锚定打造一流投行的战略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任务
,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下坚实基础。
(三)公司未来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1、扛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促进党建与内部治理、业务发展全面融合
公司高度重视从严治党,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
中、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公司首要政治任务,重点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进一步夯实
党建与内部治理体系、业务发展全面融合的思想基础和保障机制,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引领方向、保驾护航。
充分发挥党委在企业文化、品牌建设等中的领导作用,以打造更具特色、更有辨识度的企业文化和券商品牌
为支撑,不断提升软实力,增厚无形资产价值,助力公司稳健安全高质量发展。
2、科学筹谋“十五五”战略规划,引领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年是公司“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起手布局“十五五”规划之年。公司将重点推进“十五
五”战略规划的编制工作,聚焦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重点领域,准确把握行业格局演进趋势,进一步优化公司
中长期发展方向、目标与路径,以重大课题研究为抓手,以点带面确保公司“十五五”战略规划的前瞻性、
科学性和有效性。
3、坚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凝聚改革发展合力提升客户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公司将统筹推动文化建设与发展战略相融合,确保发展战略与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建立
健全文化建设相关制度安排,持续引导激发基层主观能动性,畅通企业文化建设“双向循环”路径,积极发
挥跨业务板块专业优势,实现资源内部有效共享,为公司全面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公司将深入贯彻落实“以
客户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以数字化运营管理手段革新协同管理、客户管理,强化“1+N”服务模式,提升
覆盖初创期、孵化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实现客户价值与公司价值的双向
增长。
4、优化资产负债配置,提升整体经营效益
公司将统筹要素资源分配,落实精细化管理要求,高效利用要素资源,发挥对固有主业经营能力的有效
协同促进作用,助力公司经营提质增效,促进公司利润增长。根据资本市场动态及公司资金面需求、流动性
状况,合理优化整体融资规划和股权、债务融资路径,控制公司融资成本。持续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保持流动性指标总体平稳,确保各项监测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
5、持续推进业务模式改革,培优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夯实传统业务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路径,加快创新业务布局,稳步推进“财富信
用”“自营投资”“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机构业务(研究咨询)”五大业务板块的转型升级,持
续推进财富管理转型,提升企业客户服务专业化水平,加速机构业务布局,坚定不移朝着“立足西部服务全
国,以专业化业务与客户共同成长的一流上市综合型投资银行”的愿景持续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