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675 东诚药业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原料药、核医药、化药、中药。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药行业(行业) 13.84亿 100.00 6.44亿 100.00 46.56
─────────────────────────────────────────────────
原料药相关产品(产品) 6.11亿 44.16 2.32亿 35.95 37.90
核药产品(产品) 5.03亿 36.38 3.39亿 52.56 67.27
制剂产品(产品) 1.82亿 13.17 7216.17万 11.20 39.60
其他(产品) 8710.62万 6.30 --- --- ---
─────────────────────────────────────────────────
境内(地区) 7.38亿 53.30 4.32亿 67.04 58.56
境外(地区) 6.46亿 46.70 2.12亿 32.96 32.86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药行业(行业) 28.69亿 100.00 13.52亿 100.00 47.14
─────────────────────────────────────────────────
原料药相关产品(产品) 12.55亿 43.76 3.80亿 28.12 30.30
核药产品(产品) 10.12亿 35.28 6.99亿 51.69 69.08
制剂产品(产品) 3.25亿 11.35 1.29亿 9.56 39.73
其他(产品) 2.76亿 9.62 1.44亿 10.62 52.05
─────────────────────────────────────────────────
境内(地区) 15.64亿 54.51 9.49亿 70.18 60.69
境外(地区) 13.05亿 45.49 4.03亿 29.82 30.90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药行业(行业) 14.21亿 100.00 6.34亿 100.00 44.64
─────────────────────────────────────────────────
原料药相关产品(产品) 6.57亿 46.26 1.75亿 27.56 26.59
核药产品(产品) 4.99亿 35.16 3.64亿 57.45 72.95
制剂产品(产品) 1.79亿 12.60 6875.78万 10.84 38.40
其他(产品) 8499.48万 5.98 --- --- ---
─────────────────────────────────────────────────
境内(地区) 7.32亿 51.49 4.58亿 72.21 62.60
境外(地区) 6.89亿 48.51 1.76亿 27.79 25.5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制药行业(行业) 32.76亿 100.00 14.70亿 100.00 44.87
─────────────────────────────────────────────────
原料药相关产品(产品) 16.78亿 51.21 4.38亿 29.79 26.10
核药产品(产品) 10.17亿 31.06 7.40亿 50.34 72.72
制剂产品(产品) 4.00亿 12.22 2.23亿 15.14 55.62
其他(产品) 1.81亿 5.51 6952.24万 4.73 38.49
─────────────────────────────────────────────────
境内(地区) 16.44亿 50.18 10.52亿 71.56 63.99
境外(地区) 16.32亿 49.82 4.18亿 28.44 25.61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8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0.24%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2236.78│ 11.24│
│第二名 │ 7031.59│ 2.45│
│第三名 │ 6336.90│ 2.21│
│第四名 │ 6320.95│ 2.20│
│第五名 │ 6141.74│ 2.14│
│合计 │ 58067.97│ 20.24│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3.06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1.2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0725.08│ 10.98│
│第二名 │ 5978.72│ 6.12│
│第三名 │ 5155.01│ 5.28│
│第四名 │ 4966.76│ 5.08│
│第五名 │ 3742.84│ 3.83│
│合计 │ 30568.42│ 31.2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和谋篇布局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
统计局发布的2025年1—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情况,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同比下滑1.2%;营业成本7,153.7亿元,同比下滑0.1%;实现利润总额1,766.9
亿元,同比下滑2.8%。受成本控制、市场竞争等因素对利润空间的挤压影响,医药制造业企业整体盈利水平
仍处于下降趋势。
短期看,医药行业整体处于转型调整期,但从长远来看,消费者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医疗需求的增加以
及医药技术的进步,伴随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未来医药行业的需求仍将保持稳定发展态势,但市场竞争也
将更加激烈。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情况: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84亿元,同比下降2.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9亿元,同比下降20.7
0%。核药业务板块销售收入5.03亿元,同比增长0.78%,其中重点产品18F-FDG实现营业收入2.12亿元,同比
增长8.72%,主要原因为销量增加;云克注射液实现营业收入1.16亿元,同比下降5.69%;碘[125I]密封籽源
实现营业收入7,089.19万元,同比下降8.34%。
原料药业务板块销售收入6.11亿元,同比下降7.02%,其中重点产品肝素原料药产品实现营业收入4.40
亿元,同比下降8.90%,主要原因为肝素钠销售价格下降;硫酸软骨素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65亿元,同比增
长4.26%。制剂业务板块销售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1.76%;重点产品那屈肝素钙注射液实现销售收入7,72
9.31万元,同比增长6.30%。
(一)主要业务
公司以重点业务板块——核医药业务、传统业务板块——原料药业务和制剂业务为经营发展基石,主营
业务跨多个医药细分领域,覆盖放射性核素药物全链条产业、抗凝血肝素类原料药的生产销售及其下游制剂
延伸扩展;在研发方面,公司具有全球领先的1.1类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创新平台,在肿瘤领域与神经退
行性疾病领域有丰富的研发管线布局,前瞻性地布局前列腺癌、肺癌、胃癌、神经内分泌瘤、阿尔兹海默症
等疾病的诊断或治疗。
1、重点业务板块
核医药业务板块:
(1)公司近年来重点打造从诊断用核药到治疗用核药的全产业链体系,全面布局诊疗一体化和精准医
疗。公司核素药物产品丰富,包括诊断类正电子药物18F-FDG、单光子药物锝[99mTc]标记药物和其他药物尿
素[14C]胶囊。
(2)以米度生物为核心,以公司核医疗全产业链为基础,以核医学技术为抓手,为国内外药企客户提
供CRDMO服务。
在非核药领域,米度生物作为分子影像CRO,在小分子、多肽、抗体、多糖、细胞治疗等创新品类上的
临床前分子标记能力卓越,能够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伴随诊断方案,具有良好的放射性示踪剂生产和影像分
析能力;在核药领域,米度生物作为可以提供从早筛化合物到上市注册的一站式服务核药CRDMO,目前已助
力20多个核药产品获得临床试验批件。米度生物可以为核药客户提供从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I期-IV期)、注册申报等全流程一站式CRO服务,并为之提供临床阶段的药品工艺转移、工艺优化等CDMO服
务。
同时,米度生物还提供海外FirstinHuman研究(FIH,即首次人体研究),为新药在人体内的安全性、
耐受性和初步疗效提供评估服务,为后续的临床研究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持。
2、传统业务板块
(1)原料药业务板块:公司作为专业的肝素API生产商和硫酸软骨素(药品级和膳食补充剂级)的全球
供应商,销售网络遍布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生化原料药行业内拥有领先地位。
(2)制剂业务板块:公司制剂产品管线丰富,拥有年产7000万支的冻干粉针剂生产线、水针生产线及
多条固体制剂生产线(片剂、胶囊剂、颗粒剂、软胶囊剂、滴丸剂),产品全面覆盖抗凝、心血管、抗肿瘤
、泌尿、骨科及抗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二)经营模式
1、核药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核药产品生产所需原辅材料主要包括重氧水、碘[125I]化钠溶液、[14C]尿素、钼锝发
生器、钛丝、配套药盒、管制瓶等。公司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情况提出采购申请,质量部负责供应
商的资格评审、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及物料的质检,采购申请经批准后,采购部门根据申请向合格供应商完
成询价及采购工作,物料到货后,经质量部检验合格后完成入库手续。
(2)生产模式:长半衰期的核药产品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结合库存和市场总体情况确定产量的生产模
式。短半衰期的核药产品因其半衰期特性采取定制化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公司核药产品的销售主要采用直销为主、经销为辅的销售模式。核医药产品的客户主
要为各大医院,公司有专职学术推广人员负责区域内医院的药品服务,根据医院的要求通过院内议标、竞争
性谈判的方式进入该等医院的采购名单,与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目前公司与全国多家大中型医院建立稳定的
供应关系。
2、原料药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原料药产品的原材料主要包括肝素粗品、硫酸软骨素粗品、鸡软骨等,辅料主要
为酶制剂、乙醇、氯化钠、盐酸等,原材料和主要辅料从生产厂家直接采购,少量辅料从经销商处采购。
(2)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结合库存和市场总体情况确定产量的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公司设立原料药营销中心,负责国际、国内的市场开拓与产品销售。公司通过持续合
作、展会、电子商务等途径与国外主要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业务关系,销售网络已经遍及欧洲、美洲、亚
洲、澳洲等近4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公司原料药产品的最终市场主要在国外,为了尽可能地接近市场、开拓
市场,公司销售采取以直接销售与经销商销售混合的销售模式,同时兼顾培育和开拓国内市场。国外销售客
户既有大型制药企业,也有规模较大的原料药、食品补充剂经销商,既有利于公司接触最终客户,也有利于
扩大产品销路。
3、制剂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公司制剂类产品包括化药制剂和中药制剂,那屈肝素钙注射液、达肝素钠注射液、依
诺肝素钠注射液为主要肝素制剂类产品,其生产所需的原料药原材料全部由公司生产的肝素原料药制成。公
司其他化药制剂、中药制剂所需原材料均由公司向合格供应商采购。
(2)生产模式:公司采取以销定产为主,结合库存和市场总体情况确定产量的生产模式。
(3)销售模式:公司制剂业务采用参与集采与代理推广相结合的营销模式,同时公司组建专业化的营
销队伍,进行学术推广,通过参与专业学术会议,提升品牌知名度;通过建设公司产品学术分享和学术推广
平台,不断与终端直接对接,为医生提供足够的学术支持,扩大市场覆盖范围;通过建立营销人员的管控和
服务平台,加强营销团队学术水平持续跟踪,促进其满足国家相关政策变化与合规性,有效提升推广人员的
业务黏性;牵头组织研讨并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专家共识或治疗指南,从而推动我国相关药品的规范化使用
。
(三)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业绩不断稳步发展,主要受益于行业政策不断出台利好行业发展,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带来诊疗市
场的不断增长,公司丰富宽广的业务与产品布局以及创新研发带来的新产品上市。
1、行业政策驱动
随着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对精准医疗的资源需求也日益增长,而核医学在肿瘤、神经退行性
疾病的诊疗一体化方面的无可比拟的作用也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层面出台以《医用同位素中长期发展
规划(2021-2035年)》为纲领,为核医疗的发展提供了长期指导方向;国家发布《“十四五”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致力于完善创新药物等快速审评审批机制,以加快临床急需和罕见病治疗药品的审评审
批,有助于推动公司在研创新药的快速上市。各省医保落实国家医保局《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
指南》的要求,将检查费与药费分开,各省陆续通过“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发布PET/CT检查价格,目前全国
已有27个省、市、自治区发布了本地区放射检查类医疗服务价格表/征求意见稿。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政策不断调整和更新,公司已建立常态化的政策跟踪机制,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动
态,在政策引导下及时调整战略方向,借助利好政策东风,积极申请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资源
,降低成本,合理利用政策红利,为公司的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2、市场需求量驱动
癌症作为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逐年上升直接增加了对癌症诊断和治疗手
段的需求。根据美国癌症协会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ACancerJournalforClinicians)发表的《2024
年度癌症报告》(CancerStatistics2024)和《2025年度癌症报告》(CancerStatistics2025),美国新癌
症诊断病例预计数和癌症死亡病例预计数分别由2024年的2,001,140例和611,720例,增加至2,041,910例和6
18,120例,增长率分别为2.04%和1.05%。
核药作为癌症治疗领域的一种重要手段,具有精准定位、高效杀灭癌细胞等优势,因此随着癌症患者数
量的增加,对核药的需求也随之增长。这种市场需求的扩大为公司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推动了业绩的稳
步提升。
同时基于核医学在精准治疗和肿瘤诊疗一体化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核素药物及核医学检查相关需
求量预计会逐年上升。为提高我国居民的生存质量,确立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精准医疗服务体
系尤为重要。核医药作为精准诊疗的重要一环,未来会随着PET-CT等大型医疗设备配置数量的增加和新的治
疗类核药的研发获批,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大。
3、研发创新驱动
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公司通过“自主创新、引进转化”的研发手段,不断加大研发投入
,完善研发体系建设,围绕现有优势产品不断进行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建立了多个研发技术平台,加快创
新研发速度。公司高度重视创新药的研发,着力打造1.1类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创新平台——烟台蓝纳成
,其具有放射性诊疗一体化药物创新研发和全球领先的纳米递送技术的特点,在研产品具有广泛性,适应症
涵盖前列腺癌、胃癌、结直肠癌、鼻咽癌等多种癌症的诊断与治疗产品,公司着眼于国际化视野,部分产品
进行中美双报,进一步拓展了公司的海外影响力。烟台蓝纳成背靠上市公司核医疗全产业链,有助于缩短科
技成果转化的周期,加速公司药品研发进度,促进技术更新换代,打通技术成果商业化途径。同时,公司亦
重视在研产品的引进转化,通过购买、合作等方式,引入外部先进技术或成果,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
,以转化为公司自身的产品优势,有利于缩短研发周期,快速上市,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
目前蓝纳成多个新产品临床试验获批,在研产品管线不断丰富,各项创新研发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目
前烟台蓝纳成产品氟[18F]思睿肽注射液、氟[18F]阿法肽注射液正在进行III期临床试验;氟[18F]纤抑素注
射液、177Lu-LNC1011注射液正在进行II期临床研究;还有多个诊断、治疗核药处于I期临床试验过程中。
对外合作引入的产品中,SPECT心肌灌注显像剂锝[99mTc]替曲膦注射液已上市,PET骨扫描显像剂氟[18
F]化钠注射液已于2025年5月液通过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未来将成为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用于诊断阿尔兹
海默症的核素药APN-1607目前正在开展补充研究,同时正在与监管机构进行积极的沟通,确保补充研究符合
上市要求。
在充裕的在研产品储备的支撑下,公司产品线将持续拓展与丰富,从而推动公司业绩提升,保证业务稳
健持续发展。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多维共振,为核医药产业赋能
2014年,公司战略转型,高起点的迈入核医药产业,通过对核药标的及资源的并购整合,基本完成了从
原料供应、研发、临床转化、生产、销售核医药全产业链布局,构成了完整的东诚药业核医药生态圈网络。
(一)核素供应平台:建立“一堆两器”放射性核素开发生产平台,弥补产业链医用同位素短缺
在核医疗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核素供应平台作为行业的基石,承担着为核医学成像以及放射性药物生
产提供稳定放射性同位素的重任,公司紧跟行业步伐,构建“一堆两器”放射性核素开发生产平台,保障未
来医用同位素可持续供应,有效解决医用同位素短缺问题,优化资源配置与供应链管理流程,切实降低生产
成本,大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
为加速推进核素领域布局,东诚药业与国电投、江西核电等业内知名单位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投资
建设江西九江天红专用同位素反应堆项目。此项目具备规模优势,是在八部委规划发布后,国内规模领先的
医用同位素项目之一,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核素领域深厚的技术积累与前瞻性的战略眼光。项目建成投运后,
将切实缓解国内堆产医用放射性核素的短缺局面,为我国医疗健康事业提供坚实支撑。
与此同时,公司聚焦技术研发核心环节,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所开展深度合作,联合开发高
功率强流40MeV电子花瓣加速器用于医用同位素生产。这一合作项目不仅是公司在医用放射性同位素战略布
局上的关键一步,也是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以及军民融合等国家战略实施的典范之举。项目建成后,将实
现225Ac、67Cu等国际新型创新核素的完全自主化供应,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核素领域的领先地位,助力我国
在医用同位素研发领域迈向新的高度。
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携手全球放射性药物行业先锋企业——德国Eckert&Ziegler公司,共
同投资建设30MeV中能质子回旋加速器医用同位素生产项目。这一强强联合不仅是公司持续深耕中国核医学
产业的有力见证,也极大地拓展了合作投资的广度与深度。项目所采用的先进质子技术路线,投运后可充分
满足国内市场对于68Ge-68Ga、225Ac、177Lu等新型创新核素的迫切需求,并具备出口供应能力,显著提升
公司在国际核素市场中的竞争力,加速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布局。
“一堆两器”重大项目的推进,在确保医用同位素稳定供应、弥补产业链短板的同时,还通过公司积极
链接各方资源、推动产业合作,开创了“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的产业投资新范式。这一系列举
措充分彰显了公司在核素领域的深厚技术沉淀、卓越研发实力以及精准的市场洞察力,为公司在核素领域持
续稳健发展、巩固行业领军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药物孵化平台:加速新型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创新
药物孵化平台专注于放射性药物的研发与创新,公司秉承“从微观出发,用创新引领,让更多人收获精
准医学的硕果”的理念,打造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诊断与治疗一体化创新核素药物研发平台蓝纳成。蓝
纳成自成立以来,已经铺设了比较完备的核素诊疗管线,靶向药物涵盖小分子、多肽及抗体,产品涉及前列
腺癌、实体瘤、脑胶质瘤、神经内分泌瘤等多个领域。其中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AP)相关的产品尤为亮
眼,走在世界前列,在研的多个诊疗一体化创新核药已陆续在中美申报,并已在全球同步开展临床研究,截
止到2025年6月30日,已有涉及4个靶点共10款诊疗一体化创新核药,在中美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共计获得17
项临床试验批件;5款诊断核药:2款处于III期临床试验,1款处于II期临床试验,2款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
;4款治疗核药处于I期临床研究阶段,1款处于II期临床试验。
(三)临床转化服务平台:搭建研发与商业化的桥梁
公司以米度生物为核心建立临床转化服务平台,以核医疗全产业链为基础,以核医学技术为抓手,将科
研成果转化为实际临床应用。米度生物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Radiolabeling)和分子影像(MolecularIma
ging)技术,可以为海内外医药企业及科研院所提供药物筛选、生物分布、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评价等
外包技术服务,并针对放射性药物提供包括标记方法开发、药学研究、非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注册申报在
内的新药研发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业务重点针对肿瘤、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研
究领域,以及免疫、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创新疗法,探寻疾病机理、开发诊疗药物、评价治疗效果。
1、强大的标记合成能力
米度生物已经成功标记超过500种化合物,包括小分子、大分子、多肽、核酸、多糖、可吸收医疗器械
以及细胞治疗,其中细胞以及多糖具备国内领先的独家放射性标记技术,已成为国内标记经验丰富的CRO公
司。
2、卓越的影像分析服务平台
米度生物的影像分析平台包括PET/CT,PET及SPECT,包含动物-人体内照射剂量的换算的剂量计算方法,
支持临床前、临床0期、临床I-IV期研究,能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疾病等
疾病种类,同时也支持PMOD,OLINDA技术分析方法。
3、丰富的临床核药试验经验
米度生物凭借其在放射性药物领域的丰富经验与卓越能力,为国内外申办方进行了超过20余个放射性药
物的I-III期临床试验,产品涵盖了多种疾病类型和治疗领域。米度生物成功助力多种放射性药物顺利通过
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的严格检查,不仅彰显其专业能力,而且在推动国内外放射性药物研发进程
、加速新药上市方面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4、开创性的伴随诊断服务
米度生物致力于打造高效、协同的新药临床转化网络,通过与国内多家三甲医院四类实验室建立深度合
作,构建了一个覆盖全国的PET影像合作网络。这一网络不仅整合了优质的医疗资源和技术力量,还为新药
研发提供了强有力的临床支持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参与了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涵盖了多个领域,
积累了丰富的国际化CRO经验。同时,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多项PET影像相关的科研合作项目,旨在推动PET影
像技术在精准医疗中的创新应用。
5、团队拥有丰富影像和核药领域经验
米度生物核心团队在影像CRO领域以及放射性药物的开发和应用方面,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实战经验与专
业知识;核心高管团队深耕医药领域多年,不仅具备深厚的医药专业知识背景,还拥有卓越的运营管理和产
业化实施经验。多年的行业沉淀使他们能够精准把握市场动态,有效推动项目的高效执行与成功落地。
6、海外FIH临床实验研究中心
米度生物在美国纽黑文市建立FIH临床试验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配备先进设施,包括用于招募和评估
临床研究受试者的诊室、cGMP放射化学实验室、高性能PET-CT和SPECT-CT等,具有先进成像技术,通过严格
的质量进行放射性示踪剂的生产,以满足临床试验的精准需求,为受试者提供可持续、富有同情心和高质量
的临床试验服务,旨在开展相关的海外临床研究CRO服务,为神经学和癌症药物领域研究和诊断的突破做出
贡献。
(四)生产配送平台:构建高效、安全的放射性药物生产网络与物流运输团队
1、短半衰期核药的网络化布局、长半衰期核药的基地化建设
针对核素具有“衰变律”的特性,以及国内主要诊断类核药使用的18F、99mTc等核素半衰期较短的问题
,公司不断优化完善核药生产中心全国布局,已形成“短半衰期核药的网络化布局、长半衰期核药的基地化
建设”格局,以满足医疗机构和患者的需求。未来随着公司研发管线的不断充实,创新与仿制核药产品陆续
上市,将显著提升核药生产中心的边际效益。
报告期内,公司正电子类核药生产中心投入运营1个。截止到披露日,公司已投入运营7个以单光子药物
为主的核药生产中心,22个正电子为主的核药生产中心,2个其他运营中心。目前7个核药生产中心正在建设
中,公司在营核药相关生产中心已达31个,基本覆盖国内93.5%人口的核医学的需求。核药生产中心网络化
生产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成为公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打造高质量的物流车队,降本增效,确保药物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由于核药具有放射性,其运输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专业运输公司进行,运输公司应具备完善的运输管
理制度、专业的运输团队和先进的运输设备,以确保运输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司以达隆物流和捷链达为平台主体,整合现有药品配送网络,统筹解决集团的全国放射性原料运输和
药品配送需求,并对外提供放射性物品道路运输服务(危险品七类),可承运I类、II类、III类放射性物品
,致力于为各类企业提供安全、高效、专业的放射性物品。分布在全国的放射性物品专用运输车组成一个安
全、便捷、高效的运输网络,覆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烟台、苏州、南京、天津、武汉、西安、福州
、宜春、沈阳、郑州、石家庄等重要城市,有助于提高运输放射性物品的运输效率,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降
低物流成本。
平台采用智能化技术,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放射性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全流程可视化、可追
溯化和实时调度等功能,有效防范放射性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事故发生以及出现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为满足行业发展和相关涉核单位的多元化需求,平台可委派专业团队针对环保、公安、交通、民航和药
监等部门的不同事项,提供法规咨询、预案编制、行政审批等方面的支持和协助。加快放射性物品的审批和
运输效率,提升服务过程中的客户满意度,为客户节约成本创造价值。
二、垂直整合,发挥原料与制剂的链条优势
公司构建了从原料药到制剂产品的完整制药产业链,并且持续不断地向上下游延伸、完善。原料药与制
剂产品的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不但能够为制剂产品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也带动了原料药业务的发展,赋予
了其在成本控制上的强劲实力以及市场竞争中的显著优势。
(一)全球肝素原料药专家,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高品质产品
公司在原料药方面拥有广泛的国际市场认证、许可优势、客户资源和销售网络优势、产品结构和质量控
制优势,技术开发和储备优势。肝素钠原料药通过美国FDA的现场审核、欧盟EDQM的CEP认证、德国汉堡的GM
P认证,取得日本PMDA证书等官方审核;硫酸软骨素取得欧盟EDQM的CEP认证、德国汉堡的GMP认证和美国USP
证书等;公司达肝素钠原料药获批上市,进一步丰富了原料药产品种类。作为专业的肝素API生产商,公司
依托肝素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深耕细作,目标成为全球肝素专家。
公司是国内最大的生化原料药供应商之一,硫酸软骨素依靠产业链体系建立优势,是全球最大药品级和
膳食补充剂级硫酸软骨素供应商,公司原料药肝素钠及硫酸软骨素产品远销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全球
顶尖的药企合作关系持续稳定,与国际知名的膳食补充剂制造商展开紧密合作,并与国内知名的药企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
子公司东和生物致力于通过合成生物手段生产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原料及原料药,合成生物实验室
已正式投入使用,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包括了从菌种筛选、培养、制备,发酵工艺小试、中试一体化全
自动发酵罐,全流程纯化提取设备,可以满足合成生物学产品的全工艺开发和放大,顺利衔接产业化。与国
家“211工程”、“双一流”建设高校江南大学进行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合成生物类相关产品,为公司提供
更丰富、更高质量的产品选择,从而满足更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东诚药业在原料药领域拥有二十余年的深厚
积累,在研发、质量及销售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实力,公司可以利用其现有的销售渠道和客户关系,未来将这
一新技术产品快速推向市场,实现市场上的协同效应。
同时,东和生物与江南大学还在合成生物学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双方共同成立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