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676 顺威股份 更新日期:2024-11-2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塑料空调风叶的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塑料零件制造业(行业) 13.00亿 93.71 2.41亿 98.26 18.56
其他业务(行业) 8725.83万 6.29 428.24万 1.74 4.91
─────────────────────────────────────────────────
塑料空调风叶(产品) 8.88亿 64.00 1.90亿 77.54 21.45
工程塑料(产品) 2.36亿 17.04 1630.78万 6.64 6.90
模具及其他产品(产品) 9913.19万 7.15 1918.92万 7.82 19.36
其他业务(产品) 8725.83万 6.29 428.24万 1.74 4.91
汽车零部件(产品) 7648.66万 5.52 1535.98万 6.26 20.08
─────────────────────────────────────────────────
国内地区(地区) 12.03亿 86.77 1.75亿 71.32 14.55
海外地区(含中国港澳台)(地区) 1.83亿 13.23 7039.41万 28.68 38.38
─────────────────────────────────────────────────
塑料空调风叶(业务) 8.88亿 64.00 1.90亿 77.54 21.45
工程塑料(业务) 2.36亿 17.04 1630.78万 6.64 6.90
模具及其他产品(业务) 9913.19万 7.15 1918.92万 7.82 19.36
其他业务(业务) 8725.83万 6.29 428.24万 1.74 4.91
汽车零部件(业务) 7648.66万 5.52 1535.98万 6.26 20.0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塑料零件制造业(行业) 21.60亿 95.29 4.04亿 99.04 18.69
其他业务(行业) 1.07亿 4.71 391.63万 0.96 3.67
─────────────────────────────────────────────────
塑料空调风叶(产品) 14.47亿 63.82 3.09亿 75.73 21.33
工程塑料(产品) 3.92亿 17.28 3498.51万 8.58 8.93
汽车零部件(产品) 1.64亿 7.23 3703.05万 9.09 22.61
模具及其他产品(产品) 1.58亿 6.96 2299.40万 5.64 14.57
其他业务(产品) 1.07亿 4.71 391.63万 0.96 3.67
─────────────────────────────────────────────────
国内地区(地区) 19.78亿 87.26 2.99亿 73.47 15.14
海外地区(含中国港澳台)(地区) 2.89亿 12.74 1.08亿 26.53 37.4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塑料零件制造业(行业) 11.15亿 95.82 2.01亿 98.01 18.05
其他业务(行业) 4860.02万 4.18 407.86万 1.99 8.39
─────────────────────────────────────────────────
塑料空调风叶(产品) 8.13亿 69.89 1.59亿 77.30 19.52
工程塑料(产品) 1.63亿 13.99 1703.56万 8.30 10.47
模具及其他产品(产品) 6952.60万 5.98 1051.77万 5.12 15.13
汽车零部件(产品) 6941.97万 5.97 1496.52万 7.29 21.56
其他业务(产品) 4860.02万 4.18 407.86万 1.99 8.39
─────────────────────────────────────────────────
国内地区(地区) 10.13亿 87.06 --- --- ---
海外地区(含中国港澳台)(地区) 1.50亿 12.94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塑料零件制造业(行业) 20.13亿 95.86 3.48亿 97.77 17.26
其他业务(行业) 8701.06万 4.14 794.10万 2.23 9.13
─────────────────────────────────────────────────
塑料空调风叶(产品) 13.40亿 63.79 2.49亿 70.09 18.60
工程塑料(产品) 3.60亿 17.13 2423.46万 6.82 6.74
模具及其他产品(产品) 1.86亿 8.86 3733.44万 10.50 20.06
汽车零部件(产品) 1.28亿 6.08 3680.34万 10.35 28.82
其他业务(产品) 8701.06万 4.14 794.10万 2.23 9.13
─────────────────────────────────────────────────
国内地区(地区) 17.83亿 84.88 --- --- ---
海外地区(含中国港澳台)(地区) 3.18亿 15.1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3.7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7353.86│ 16.48│
│第二名 │ 21731.25│ 9.59│
│第三名 │ 18214.92│ 8.03│
│第四名 │ 11674.81│ 5.15│
│第五名 │ 10121.52│ 4.46│
│合计 │ 99096.36│ 43.7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4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8.6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4765.67│ 9.46│
│第二名 │ 9711.55│ 6.22│
│第三名 │ 8263.33│ 5.29│
│第四名 │ 7229.70│ 4.63│
│第五名 │ 4685.22│ 3.00│
│合计 │ 44655.47│ 28.6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产品行业发展概况
1.塑料空调风叶
2024年一季度,中国家用空调内销市场受各地“家电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出货快速增长。同时,国
内家用空调市场的存量竞争愈演愈烈,推动众多企业将拓展目标转向海外。中国企业借着自身拥有完整的本
土产业链和显著的制造优势,以及国外空调增量市场空间大等因素,中国家用空调出口市场在2024年3月之
后持续走高,表现超出预期,其中新兴市场贡献了大部分增量,对中国2024年上半年整体空调行业规模提供
强大支撑。作为空调的关键配件之一,塑料空调风叶市场也受到空调市场发展的影响。根据产业在线监测数
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家用空调销售11,347.2万台,同比增长15.5%,其中内销出货6,086.5万台,同
比增长5.3%,出口出货5,260.7万台,同比增长30.0%。
2.汽车零部件
2024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业国内销量同比微增,汽车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对拉动市场整体增长贡献显
著。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产销分别完成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分
别增长4.9%和6.1%。国内销量1,125.5万辆,同比增长1.4%。出口279.3万辆,同比增长30.5%。其中,新能
源汽车产销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但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放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
协会的数据,我国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内销量以及出口量分别为492.9万辆、433.9万辆和60.5万辆,同
比分别增长30.1%、35.1%和13.2%。汽车结构件、内外饰、各类汽车电子等依旧有较高价值量占比,且汽车
电子在整车价值中的占比持续提升。展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持续扩大,中国汽车零部
件产业有望继续保持健康和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3.改性塑料
随着下游领域对材料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改性塑料正逐步替代通用塑料与传统材料,成为支持产业发
展的重要新材料之一。为支持改性塑料行业的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规及产业政策为改性塑料行业及
相关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改性塑料的发展主要依托于下游产业的发展,现阶段改性
塑料制品的下游应用领域较为广泛,包括家用电器、汽车工业、消费电子、信息通讯、日化家居、机械工程
、医护用品等领域,同时新能源汽车、储能等新兴领域对于改性塑料制品的需求也逐渐提升。根据中商产业
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年中国改性塑料行业市场现状及投资咨询报告》显示,家电领域应用占比达37%,
其次分别为汽车、电子电器、办公设备、电动工具,占比分别为15%、8%、7%、3%。
(二)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概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变化。
1.塑料空调风叶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效低噪塑料风叶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专业企业,具有完整的“塑料改性-
模具设计制造-高效低噪塑料风叶设计及智能制造”产业链,是国内外最具竞争实力的空调配件企业之一,
公司自创立以来在行业细分领域始终保持龙头地位。公司主要产品为塑料空调风叶,根据空调风叶的使用用
途和气流进出叶片的特点,分为三类:贯流风叶、轴流风叶及离心风叶。
风叶是影响空调整机性能的关键配件产品,其功能是通过风叶旋转促使空气流过换热器,使换热器里面
的冷媒与外面的空气进行热量交换,从而达到空调器制冷或制热的目的。空调风叶的质量直接关系着空调的
风量、噪音、制冷制热能力和能效比等关键技术指标,是有效降低空调噪音、提高节能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
。
2.汽车零部件
公司精密组件事业部依托精密模具和精密注塑两大核心支撑,具备产品开发、试验检测和制造,模具设
计开发、检测与制造等一体化能力。为国内外汽车OEM及零部件客户提供风机产品以及门槛、立柱、IP附件
等内外饰产品,涉及风机生产、注塑、焊接、包覆、气辅成型、真空镀铝、自动化装配等制造工艺。此外,
还专注手套箱、出风口、储物盒、气囊框、杯托等功能件的开发和制造,在高光注塑、镀铝、调节机构等汽
车车灯产品开发、制造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供货经验。
3.改性塑料
公司材料业务板块从事改性塑料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拥有先进的生产配套设备及检测仪器,主要产
品线包含AS、ABS、PA、PP、PC及其合金、PBT、PPO和PPS等,覆盖增强、阻燃、耐候、增韧等系列产品,专
注于汽车、家电、卫浴及电子电器领域的材料应用开发,研发环保、健康、轻量、美学材料的创新技术。
改性塑料按照使用途径的不同分为通用塑料、工程塑料以及特种塑料三大类。通用塑料即常见的聚乙烯
(PE)、聚丙烯(PP)、ABS树脂等。工程塑料又可细分为通用工程塑料和特种工程塑料。工程塑料常见的
有聚酰胺(PA)、聚碳酸酯(PC)等,具备相应的力学性能,强度、耐磨耐疲劳性等参数较高,主要用在对
塑料要求更为苛刻的领域,可作为机械结构件材料。改性塑料作为金属等材料的替代品,具备质量轻、强度
高、绝缘、透光、耐磨等特性具有广泛用途。汽车、家电、电子电器、卫浴等行业对塑料产品的性能要求较
高,通用塑料只有经过改性,提高各类物理性能参数,才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满足特定应用领域的性能
要求。
(三)主要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
1.设计模式
(1)塑料空调风叶
空调整机生产企业对所需塑料风叶的类型、风量、噪音限值、功率等技术指标提出要求后,由公司省级
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运用多年的历史经验数据和先进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快速设计出达到终端厂商差异化要求
的最优风叶。风叶设计完成后,由公司模具分公司设计并制造出配套的精密模具;改性塑料研发中心根据风
叶的差异化性能需求同步研发塑料改性配方。在此基础上公司对上述全部过程进行有效整合,为空调整机生
产企业设计出高质量的高效低噪塑料风叶。
(2)汽车零部件
公司采取自主研发与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模式,依靠自身研发团队技术实力和外部试制验证资源,进行汽
车内外饰、座椅通风、空调鼓风机、电子风机等产品研发。同时,公司围绕产品“转型升级”,通过“前瞻
一代、预研一代、量产一代”的模式,与客户进行战略合作开发,同步工艺流程及搭载实验流程,通过应用
自主核心专利技术,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充分利用各方的优势资源,降低研发成本,缩短开发周期。
(3)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研发中心基于客户终端产品的应用场景及对材料的差异化性能需求进行配方开发并设计工艺生
产流程,通过一系列样料测试、验证、客户试样后确定最优方案;同时也针对应用场景所需性能进行预研发
,以确定最优性能与成本的配方与工艺。
2.采购模式
(1)塑料空调风叶
公司风叶事业部设立有独立的采购部门,原材料主要采取集中定价分散采购的模式,特殊原料及其他物
料采购分散采购的模式,采购物料主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市场价格和库存情况等多方面因素按计划进行采
购。
(2)汽车零部件
公司精密组件事业部设立有独立的采购部门,主要采取分散采购和按需采购的模式。分散采购,根据不
同的客户要求和零部件特点,灵活选择采购模式。按需采购,主要根据产品需求计划、库存情况等多方面因
素按实际需求进行采购。
(3)改性塑料
公司材料业务板块设立有独立的采购部门,原材料及辅料主要根据产品生产计划、市场价格波动和库存
总量等多方面综合因素,按照合理的采购计划进行自主采购;采购模式分为战略采购、集中竞价采购、按需
采购、套期保值等多种采购手段。
3.销售模式
公司生产的产品均使用自有商标。公司产品的销售主要采用直销的方式,即直接与下游客户签订销售合
同。
4.生产模式
公司业务均实行“以销定产”的模式,即由客户提出产品外观、性能等订单需求,公司根据原料和产品
库存等情况,组织产品生产、检验并交付。
(四)公司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1.高效低噪塑料风叶(以贯流风叶为例)的工艺流程:(1)改性塑料及其他金属零配件入厂准备;(2
)改性塑料注塑入模冷却成型-半成品塑料中节风叶、轴盖、端盖风叶等;(3)使用超声波焊接机把半成品
塑料中节风叶、轴盖、端盖风叶焊接组成贯流风叶;(4)使用专用设备对贯流风叶进行热处理、测量检测
、动平衡校正、噪音、通风量等功能性测试。
2.汽车零部件的工艺流程:(1)模具设计与制造;(2)改性塑料注塑入模;(3)工艺性后制程(焊
接、包覆、电镀等);(4)零件装配形成单分型、多工况适应的产品部件;(5)应用兼容柔性适配系统的
单件流无人注塑装配,实现柔性制造高效、低耗的全自动化产品;(6)运用位距检测系统和温压传感控制
系统,实时检测反馈。
3.改性塑料的工艺流程:(1)选取合适的原料树脂;(2)添加各类改性助剂(增容剂,润滑剂,抗氧
剂,阻燃、抗静电、增强、增韧等功能助剂);(3)采用一定的混合工艺将树脂和助剂混合均匀;(4)经
过双螺杆挤出设备,采用一定的加工工艺共混挤出造粒,制造出高性能改性塑料。
改性塑料可以通过添加不同功能改性助剂,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有效提升其它方面的性能及功能。改性塑
料相较于普通塑料具有环保、密度低、性能高等特点。
(五)公司主要产品的上下游产业链情况
1.高效低噪塑料风叶:公司主要产品高效低噪塑料风叶的原材料为各类改性塑料,其上游行业为AS、AB
S、PP、PA等改性塑料生产企业;其下游行业为空调制造企业。
2.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的上游行业为PP、PC+ABS等改性材料企业及符合总成类产品构成件的上游供
应商,如五金冲压件、标准螺栓等;其下游行业为汽车OEM及零部件等制造企业。
3.改性塑料:改性塑料的上游行业为石油化工生产商,下游行业为汽车、家电、智能家居、卫浴、电子
电气等塑料零部件制造企业。
(六)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1.行业的周期性
空调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基本与宏观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水平以及相关产业政策及技术的更新换
代密切相关,塑料空调风叶行业是空调专用零部件的细分行业,其周期性表现基本与空调行业周期一致;汽
车零部件行业与汽车行业周期性波动同步。
改性塑料行业的景气程度与下游行业及行业终端的景气程度紧密联系,该行业的下游终端行业一般主要
是家电、汽车、家居建材、电子电气等行业,受这些行业的周期性影响,该行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同步周期性
特征。
2.行业的区域性
我国空调制造企业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由于空调制造企业为降低生产及存货成本,对空调
零部件生产商要求具备较高的供货效率;同时长途运输会使塑料空调风叶的破损增加及相应的运输成本,塑
料空调风叶生产企业也一般在上述地区投资建厂,服务于客户。这种区域性特征与下游行业相适应,供需主
体的区域分布基本重合。
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以围绕整车企业为特征的长三角、珠三角、东北、京津、华中、西南六大零部
件产业集群,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
由于我国汽车、家电、家居建材等行业发展集中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考虑运输成本和供货效率等因
素,改性塑料企业主要集中于以上两个地区,这种区域性特征与下游行业相适应,供需主体的区域分布基本
重合。该行业一般比较集中于东部产业链完整、产业集群突出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则比较少。
3.行业的季节性
空调制造业为塑料空调风叶的下游行业,所以塑料空调风叶行业的季节性受空调制造业决定。对于塑料
空调风叶产品而言,每年的11月至次年6月为空调制造企业的采购旺季,即塑料空调风叶企业的生产旺季。
近年来,空调生产厂商也逐步调整生产思路,均衡生产,行业季节性逐渐减弱。汽车零部件行业和改性塑料
行业季节性并不明显。
(七)公司所处行业的市场地位
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高效低噪塑料风叶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专业企业,具有完整的“塑料改性-
模具设计制造-高效低噪塑料风叶设计及智能制造”产业链,是国内外最具竞争实力的空调配件企业之一。
公司的业务体系中除主营业务塑料空调风叶外,还包括了各类高性能风叶、改性塑料、汽车零部件、模具开
发的设计生产与加工制造、其它精密组件的设计生产与加工制造,是行业内少数具备全面配套能力的专业高
效低噪塑料风叶生产企业之一。
公司高效低噪塑料风叶业务基于自身的研发技术优势、智能制造优势、高精益工艺水平优势、产业链一
体化优势、成本控制优势、就近配套优势,联动材料、模具、汽车零部件走中高端路线,深度挖掘国内外中
高端市场。风叶业务致力于空调风叶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有利于公司保持研发实力的领先地位及强有力的竞
争优势。智能制造以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实现智能制造产业化,依托风叶业务优势,紧扣关
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对内实现了风叶智能制造并全面投入使用,加快企业转型和提质增效
,对外获得了行业及客户的高度认可。材料业务通过大力推进新材料产品研发,以满足风叶客户带动的材料
需求、家电材料需求、日用品材料需求以及汽车材料等多领域的市场需求。精密组件业务主要通过自身模具
开发及注塑优势,扩大各基地生产布局,确保家电、汽车零部件等产品业务的稳定增长。
近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工厂,获得“第二届中国标杆智能工厂百强”、“广东省
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2020年佛山市工业互联网标杆示范项目”、“2021年佛山市数字化智能化示范
工厂”、“2021年佛山市工业互联网5G标杆示范项目”等荣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5G智能制造生产模式
。目前公司已实现全球协同、AI辅助制造的智能制造、先进制造能力模式,在制造端、品质端和交付端均实
现了高效管控。此外,公司还获得广东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省制造业500强、省企业
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发开发中心、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以及下辖8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赢得了各
级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是全球塑料空调风叶行业的龙头企业,拥有国内顶尖的高效低噪塑料风叶研发能力以及风叶制造
基地,对空调风叶的结构、叶形、风道特征、流场等拥有丰富的设计研发经验,建立有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
心。公司以高效低噪塑料风叶及风机、模具、材料为核心,打造风叶、汽车零部件、新材料、模塑组件组成
的多元化智造链,产品获得国内外知名空调整机厂商的认可,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公司将继续依托“塑料改性—模具设计制造—高效低噪塑料风叶设计及智能制造”产业链一体化
优势,围绕“风叶+汽车”产业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公司在研发、制造和品质方面的优势,积极布局高端制
造业、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行业,提升新质生产力。风叶领域将积极开拓风、光、电、储能电站,大型数据和
商业中心等应用场景。汽车领域将重点向新能源汽车热管理、智能底盘、组合开关等电动化和智能化方向拓
展,扩大汽车零部件业务规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公司主营业务领先化、业务多元化。
1.持续领先的设计和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是国内塑料空调风叶的龙头企业,一直致力于空调风叶系列产品的研究开发,与国内外领先的科研
机构、大专院校保持技术合作,凭借完善的创新机制和对科研资源的持续投入,建立起了行业唯一的省级工
程技术研究中心,也是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截至目前,公司拥有风叶类国家授权有效期内专利411项,其
中发明专利42项,实用新型专利314项,外观专利55项。公司凭借多年的经验数据及强大的研发能力,能快
速的根据空调生产厂商对高效、节能、静音的技术要求而自主进行设计、制造。通过持续对智能制造设备、
“一模多腔”模具的自主研发及大规模的投入使用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公司设有材料研发中心,致力于环境友好、低碳环保新型改性材料的研发和新产品开发,材料研发中心
拥有一批具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科研技术人员以及专家顾问团队,在共混改性、熔融挤出、材料测
试与表征等方面具有独到的能力和见解。公司材料研发中心迄今已获得材料类国家授权有效期内专利35项,
其中发明专利20项,实用新型15项,与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建立了联合研发机制。
材料研发中心建有理化、热学、力学、光学、电学等实验室和制样、挤出实验室、注塑实验室等,拥有一大
批先进的设备仪器,满足改性塑料和新产品的检测和研究开发需求。材料研发中心不断加大在新型高性能功
能材料领域的研发投入,如高强轻质发泡材料、高强轻质结构材料、隔热气凝胶、功能性胶粘树脂等,成功
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材料。同时,公司可根据客户的需求自主研发更高性能、更高效节能的产
品来提供给客户,为客户带来更高技术附加值产品的同时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以及提升盈利能力。
公司设有智能制造中心,依托与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的技术合作,自主研发生产贯流风叶
定型机、风叶跳动测量机、视觉定位自动焊接机、自动动平衡测量一体机、AI视觉缺陷检测等智能化设备,
为公司集成高效率的塑料空调风叶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公司产品稳定性以及降低用工成本。其中,AI视
觉缺陷检测系统在行业内属于首创,通过使用高清晰度的工业相机在产品线上对产品进行拍摄,采集到的高
清图像通过5G网络实时回传至图像AI进行分析处理,判断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并将结果下发至产线对产品进行
筛选。通过开发AI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减少人力需求,提高质检的效率、产品的合格率,同时通过及时反馈
、及时响应,减少产品报废。目前,公司的AI视觉缺陷检测系统已实现了贯流风叶中节100%全检,远超行业
抽检标准,不合格检出率为99.3%。截至目前,公司拥有智能装备类国家授权有效期专利130项,其中发明专
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111项,外观专利3项。与此同时,通过与“塑料改性-模具设计制造-高效低噪塑料风
叶设计”的有效结合形成高效低噪塑料风叶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公司已将自主研发及生产的智能焊接设备及
智能化动平衡机,在全公司及分子公司范围内推广使用。此外,公司全自动贯流扇叶柔性一体化生产线已在
各基地全面推广,生产效率提高30%以上。除此之外,公司还继续对现有自动化设备进行了升级改造,生产
效率、产品合格率等有较大的提升。公司在精简人员的同时实现降低制造费用及提升产品质量稳定性的目标
。
2.行业领先的规模优势
公司在国内广东、江苏、山东、安徽、湖北、湖南、河北以及国外泰国等地设立有二十余家全资或控股
子公司,拥有包括广东顺德、湖南湘潭、安徽芜湖、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湖北武汉、江苏昆山、山东青岛
、河北邯郸及泰国春武里在内的海内外十大生产基地,构建了公司各业务板块规模化生产和全球运营能力,
其中,泰国生产基地主要为公司进军东南亚空调风叶市场、改性材料市场。公司国内外多基地布局,进一步
稳固公司行业领先的竞争地位,保障公司在区域辐射、物流成本、品质控制、资源整合和供货及时性方面的
综合优势。同时,公司强大的研发生产能力使得品牌在行业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与美的、格力、大金、松
下、三星、海尔、TCL、海信等国内外知名空调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
3.完整的产业链优势
公司的业务体系中除主营产品塑料空调风叶外,还包括了各类高性能风叶、汽车零部件、改性塑料、模
具开发及智能制造设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形成以塑料业务为基础,向各个产业领域延伸的发展态势。公司
下属的改性塑料研发中心具备对风叶原材料进行研发的实力,其开发的AS增强复合材料技术、通用塑料AS的
增强及阻燃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公司通过自主研发配方生产改性AS塑料,不仅增加了耐候、抗菌、抗静
电等新功能,还从源头提升了风叶的品控,使生产出来的风叶产品具有强度高、韧度好、阻燃、耐热性好、
表面光亮、翘曲性低等的特性,产品质量稳定性更好。
公司具有多年的风叶模具设计制造经验,在传统模具设计的基础上,应用先进的塑料注射成型过程仿真
集成系统进行模具内部的流动分析和变形分析,优化工程设计,通过较短的设计周期快速设计制造出精密、
复杂的能满足空调生产厂商需要的差异化风叶模具,由此可以大幅降低模具设计开发周期,使公司能快速推
出新的风叶产品,满足空调厂商的需求。
公司设立的模具分公司长期致力于精密模具的设计开发及制造,同时引入先进的加工设备,为精密模具
制造、精密注塑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利于公司在家电、汽车零部件的精密模具领域迈进跨越性的一步。
随着公司“风叶+汽车”发展战略的推进,公司已逐步向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设备等高盈利成长性领
域拓展,依托精密组件及改性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业务方面的自主研发及制造能力,以广东基地、芜湖基地为
基础,向国内外十大基地延伸布局,实现汽车零部件业务的横向拓展,加快实现公司主营业务领先化、业务
多元化的转型。
4.公司管理优势
2024年上半年,公司一方面持续强化核心人才队伍的建设,通过完善人才梯队建设、核心干部培训、关
键人才选拔等机制,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大量高质量人才储备,确保组织发展的需要。同时,公司持续推进人
工成本管控与绩效管理、对标对表、全面预算等多维度的科学管理方案,强化了管理人员的成本管控意识和
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组织职能优化、层级精简、流程合并,提升了公司运营效率。此外,公司以“向
管理要效益,让管理增效益”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