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714 牧原股份 更新日期:2025-04-1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生猪的养殖与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养殖业务(行业) 1362.29亿 98.75 261.65亿 99.56 19.21
屠宰、肉食业务(行业) 242.74亿 17.60 2.49亿 0.95 1.03
贸易业务(行业) 14.32亿 1.04 -2614.65万 -0.10 -1.83
其他业务(行业) 4.47亿 0.32 3335.40万 0.13 7.46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行业) -244.36亿 -17.71 -1.41亿 -0.54 0.58
─────────────────────────────────────────────────
生猪(产品) 1362.29亿 98.75 261.65亿 99.56 19.21
屠宰、肉食产品(产品) 242.74亿 17.60 2.49亿 0.95 1.03
饲料原料(产品) 14.32亿 1.04 -2614.65万 -0.10 -1.83
其他(产品) 4.47亿 0.32 3335.40万 0.13 7.46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产品) -244.36亿 -17.71 -1.41亿 -0.54 0.58
─────────────────────────────────────────────────
国内(地区) 1379.47亿 100.00 262.80亿 100.00 19.0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养殖业务(行业) 560.18亿 98.51 45.56亿 103.48 8.13
屠宰、肉食业务(行业) 99.81亿 17.55 -4169.37万 -0.95 -0.42
贸易业务(行业) 4.86亿 0.86 -361.09万 -0.08 -0.74
其他业务(行业) 1.72亿 0.30 -784.02万 -0.18 -4.56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行业) -97.91亿 -17.22 -1.00亿 -2.28 1.02
─────────────────────────────────────────────────
生猪(产品) 560.18亿 98.51 45.56亿 103.48 8.13
屠宰、肉食产品(产品) 99.81亿 17.55 -4169.37万 -0.95 -0.42
饲料原料(产品) 4.86亿 0.86 -361.09万 -0.08 -0.74
其他(产品) 1.72亿 0.30 -784.02万 -0.18 -4.56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产品) -97.91亿 -17.22 -1.00亿 -2.28 1.02
─────────────────────────────────────────────────
国内(地区) 568.66亿 100.00 44.02亿 100.00 7.7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养殖业务(行业) 1082.24亿 97.62 31.64亿 91.81 2.92
屠宰、肉食业务(行业) 218.62亿 19.72 3549.50万 1.03 0.16
贸易业务(行业) 30.23亿 2.73 -6008.48万 -1.74 -1.99
其他业务(行业) 5.44亿 0.49 3757.57万 1.09 6.91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行业) -227.93亿 -20.56 2.69亿 7.82 -1.18
─────────────────────────────────────────────────
生猪(产品) 1082.24亿 97.62 31.64亿 91.81 2.92
屠宰、肉食产品(产品) 218.62亿 19.72 3549.50万 1.03 0.16
饲料原料(产品) 30.23亿 2.73 -6008.48万 -1.74 -1.99
其他(产品) 5.44亿 0.49 3757.57万 1.09 6.91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产品) -227.93亿 -20.56 2.69亿 7.82 -1.18
─────────────────────────────────────────────────
国内(地区) 1108.61亿 100.00 34.46亿 100.00 3.1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养殖业务(行业) 506.83亿 97.71 3.55亿 48.29 0.70
屠宰、肉食业务(行业) 86.74亿 16.72 8634.31万 11.73 1.00
贸易业务(行业) 15.74亿 3.04 -3892.40万 -5.29 -2.47
其他业务(行业) 2.53亿 0.49 2555.26万 3.47 10.10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行业) -93.15亿 -17.96 3.08亿 41.79 -3.30
─────────────────────────────────────────────────
生猪(产品) 506.83亿 97.71 3.55亿 48.29 0.70
屠宰、肉食产品(产品) 86.74亿 16.72 8634.31万 11.73 1.00
饲料原料(产品) 15.74亿 3.04 -3892.40万 -5.29 -2.47
其他(产品) 2.53亿 0.49 2555.26万 3.47 10.10
养殖与屠宰、肉食之间销售抵消(产品) -93.15亿 -17.96 3.08亿 41.79 -3.30
─────────────────────────────────────────────────
国内(地区) 518.69亿 100.00 7.36亿 100.00 1.4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24.2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9.01%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22870.87│ 3.79│
│第二名 │ 201843.35│ 1.46│
│第三名 │ 190264.50│ 1.38│
│第四名 │ 170389.04│ 1.24│
│第五名 │ 157055.19│ 1.14│
│合计 │ 1242422.95│ 9.01│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1.7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6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27122.34│ 3.37│
│第二名 │ 309953.04│ 3.19│
│第三名 │ 286202.08│ 2.95│
│第四名 │ 254227.86│ 2.62│
│第五名 │ 239707.58│ 2.47│
│合计 │ 1417212.89│ 14.6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生猪养殖行业
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70,256万头,较上年下降3.3%。截至2024年末,全国能繁母
猪存栏4,078万头,较上年末下降1.6%;生猪存栏42,743万头,较上年末下降1.5%。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预计我国猪肉产量占全球比例为
49%,位居全球第一。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消费国。猪肉是国人最主要的动物蛋白来源,在我国肉类消费中长期处于主导地
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猪肉产量为5,706万吨,占主要畜禽肉类产量的59.05%。
2、生猪价格走势
生猪供应波动是影响生猪价格的主要因素。随着前期产能去化的持续推进,2024年生猪供应量同比下降
,生猪价格呈现先涨后跌形态。2024年一季度,国内生猪价格处于低位运行,行业仍处于亏损状态,二季度
以来,行业产能去化带来供需关系改善,生猪价格持续上涨,8月达到年内高点,随后生猪价格震荡下行。
全年来看,2024年生猪均价同比上升,且处于行业成本线以上,生猪养殖行业扭亏为盈。农业农村部数据显
示,2024年出栏生猪头均盈利214元,比2023年提高了290元。
3、产能调控政策修订
生猪稳产保供工作必须以稳固的基础产能作为支撑。2021年9月《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印
发以来,各项调控工作稳步推进,相关调控响应机制逐步建立运行。随着生猪生产效率持续提升,猪肉消费
趋于稳定,原有调控方案所设定的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和波动范围及产能调减等措施,进一步修订完善。
2024年3月,农业农村部公布《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2024年修订)》,将全国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
目标从4,100万头调整为3,900万头,并将能繁母猪存栏量的正常波动下限从正常保有量的95%调整至92%。同
时指导各地相应修订省级调控方案,落细落实相关调控措施,引导生猪产能有序调减。在明确的调控信号引
导下,生猪产能高位回调,4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降至3,986万头,比2023年底减少156万头,回到产能
调控绿色合理区域。下半年,在生猪养殖盈利较好的情况下,养殖场户总体保持谨慎和理性,全国能繁母猪
存栏量始终处于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截至2024年12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是4,078万头,接近105%
的产能调控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
4、规模化程度持续提升
我国生猪养殖业长期以散养为主,行业集中度较低,散养户、中小规模养殖场数量众多。近几年国内生
猪养殖行业规模化集中度有所提升,产业正朝高质量发展迈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高品质猪肉需求。20
24年,我国生猪养殖规模化水平继续提升,标准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设备加快应用,带动了行业整体素
质的提升。农业农村部预计2024年全国生猪养殖规模化率(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比)超过70%,同
比提高约2个百分点。据目前已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生猪出栏量居前十的上市公司合计出栏约15,577
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比例约为22%,较2023年有所提升。
5、降本增效成为行业发展主旋律
2024年行业养殖成本持续下降,一方面受饲料原材料价格影响,饲料成本在生猪养殖成本中的占比约为
55%-65%,2024年,玉米、小麦、豆粕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带动从业者养殖成本下降。
另一方面,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化程度的提高,行业生产效率逐步提升。近年来,生猪养殖
行业由资本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迈向成本驱动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养殖成本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2024年
,随着生猪价格上涨、养殖盈利增加,从业者生产经营状况逐步好转,在此背景下,产能扩张速度有所放缓
,注重生产效率的提升,通过科技创新、提升内部管理水平等方式实现降本增效,以增强抵御猪价波动风险
的能力。
(二)生猪屠宰行业
生猪屠宰作为猪肉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收购生猪,屠宰后向下游出售白条、分割品
等猪肉产品。目前我国规模企业的屠宰实际产能利用率未饱和,生猪屠宰的整体市场集中度较低。为加强生
猪屠宰管理,确保食品安全,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多措并举推进生猪屠宰行业的转型升级。2023年,农业农村
部发布《畜禽屠宰“严规范促提升保安全”三年行动方案》,方案中指出“通过实施三年行动,到2025年,
全国畜禽屠宰布局结构进一步优化,屠宰产能向养殖主产区集聚,与养殖产能匹配度明显提高,畜禽屠宰产
能利用率和行业集中度稳步提高,畜禽屠宰规范化机械化智能化水平明显提升”。2024年1月1日,农业农村
部发布的《生猪屠宰质量管理规范》施行,对生猪定点屠宰厂明确具体要求,加快行业转型升级。
在相关政策及行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我国屠宰行业正处于快速整合发展阶段。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
我国规模以上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屠宰量从2019年的19,116万头增长至2024年的33,773万头,占比由2019年的
35.13%提升至2024年的48.07%,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消费者对肉类产品的标准提高及需求增加,我国
生猪屠宰行业将向着规模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经营情况概述
2024年,公司销售生猪7,160.2万头,其中商品猪6,547.7万头(包括向全资子公司牧原肉食及其子公司
合计销售1,256.5万头),仔猪565.9万头,种猪46.5万头;2024年公司屠宰生猪1,252.44万头,销售鲜、冻
品等猪肉产品141.59万吨。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79.4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4.43%,其中,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
入242.7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1.03%;实现净利润189.25亿元,同比增加554.07%。截至2024年末,公司
已有全资及控股子公司312家,分布全国25个省级行政区。
2024年,公司坚持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生猪养殖场区配套建设,提升生物安全硬件设施,不断强化生
猪养殖的成本管理能力。公司持续做好生猪的健康管理与生产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养殖成绩。
在公司生产成绩改善及饲料价格下降的共同作用下,2024年底公司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已降至13元/kg左右,
全年生猪养殖完全成本约14元/kg左右。未来随着公司在疫病防控、营养配方、种猪育种、智能化与信息化
、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持续投入,生产管理各环节的不断优化,公司生产效率将逐步提高,公司生猪养殖完全
成本有望进一步下降。
2024年,公司积极拓展屠宰肉食业务销售渠道,持续构建全国猪肉销售网络,截至2024年末,屠宰、肉
食业务已在全国20个省级行政区设立70余个服务站。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产品结构,通过加大在数字化
、智能化方面的研发投入来提升生产效率与运营能力,在12月份已经实现单月盈利。2025年,屠宰肉食业务
将继续提升已投产屠宰厂的运营效率,提高产能利用率,从市场开拓、渠道建设、人才培养、内部运营管理
等方面发力,增强屠宰肉食业务的盈利能力。
2024年,公司与时俱进,以科技为翼,打破行业、学科的界限,融合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在智能化
设备、育种、营养、能源管理等方面不断更新迭代,持续探索新技术、新工艺,服务支撑主业,2024年底公
司累计授权专利1,764项,切实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公司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减少石化能源消费、发展
光伏等新能源,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公司利用生猪养殖与屠宰业务的大量猪舍、厂房屋顶资源,建设分布式
光伏发电设施,满足各场(厂)自身需要,余电上网,进行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降低生产成本,2024年公
司通过投资光伏发电设施发电2.05亿度。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公司能源结构,提高绿电比例,实现低碳生
产与可持续发展。
2024年,公司积极探索畜禽养殖业的环保新技术和新模式。公司降氨除臭技术被生态环境部重点推广,
牧原参与的“畜禽养殖氨排放核算与管控关键技术体系及应用”项目荣获2024年度环境保护科技进步奖二等
奖,项目支撑构建全国畜禽氨减排机制,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公司主动融入国家乡村振兴
战略,为乡村振兴贡献牧原智慧和力量;通过粪肥资源化利用,构建“猪养田、田养猪”的循环经济模式,
实施种养循环,助农减投增收,助力共同富裕。
2024年,公司人力资源部持续开展多项招聘活动,吸纳高校优秀人才,同时积极开展海外专场招聘活动
,吸纳优秀留学生加入公司,打造年轻化、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梯队。通过人才考察机制,选拔和任用精
英人才;通过在池人才培养机制,实现精准赋能,不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和岗位素养;创新机制,优化薪酬
方案,做好员工利益管理,激发员工活力,推进标准化落地;通过干部管理机制,为员工提供清晰明确的晋
升通道,让合适的人在合适的岗位发挥最大价值,满足公司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人才需求。
(二)主营业务和产品及用途
公司主营业务为生猪的养殖销售、生猪屠宰,主要产品为商品猪、仔猪、种猪及白条、分割品等猪肉产
品。截至2024年末,公司已有养殖产能约8,100万头/年;共投产10家屠宰厂,投产屠宰产能2,900万头/年,
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公司自有养殖场。
公司采用垂直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
肉产业链,覆盖整个生猪产业价值链。垂直一体化经营模式便于公司实施更加严格的成本管理与质量控制,
全方位保证经营成果。公司通过自养自宰的业务模式,将食品安全做到全程可知、可控、可追溯,保障食品
质量与安全,向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猪肉食品。
公司自建饲料厂,自主研发营养配方并生产饲料以满足各阶段生猪饲养需求,根据原粮市场行情变化趋
势及时调整饲料配方,应用低豆日粮技术降低豆粕使用量,从而有效控制养殖成本。
公司采用轮回二元育种体系,通过持续自主选育建立育种核心群,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和疫病风险。同
时,公司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为公司快速
发展奠定基础。
公司坚持创新研发与智能化应用,自主研发新风空气过滤系统、独立通风系统、智能环控系统、智能饲
喂系统等,并应用一系列智能设备协同作业,通过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提升养殖效率,降低养殖成本,助
推行业转型升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一体化产业链优势
公司历经30余年发展,现已形成集饲料加工、种猪育种、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为一体的猪肉产业链。
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能够将各个生产环节置于可控状态,在食品安全、疫病防控、环保运行、质量控
制、成本控制等环节具有一定的优势。
1、食品安全优势
公司饲料自产自用,在原料采购、加工生产、运输等各环节均制定高标准,严格把控饲料品质,从源头
上加强食品安全控制。公司生猪自繁自养,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健全食品安全关键控制点体系
,建立从猪肉追溯至断奶仔猪的生猪批次质量追踪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
公司设立宏信检测,从兽药、水源、饲料、生猪养殖到屠宰肉食,依据产品标准全程开展兽药残留、营
养、环境监控、疫病诊断等检测验证工作,保障食品安全。目前宏信检测已获得CMA认证以及CNAS认可。
公司屠宰肉食板块所有屠宰生猪均来源于自有养殖场,生猪来源可控可追溯,从源头保证原材料的安全
及品质。公司通过宰前检疫、宰后同步检疫、出厂严格检验的检验检疫关,杜绝不合格的生猪进入食品链。
公司严格把控产品质量,在肉品生产过程中配备X光机及金探机进行异物检测,冷鲜肉采用全程冷链运输,
每辆运输车均配备温控设备与GPS系统,确保运输过程安全。
长期以来,公司不断加强生猪产业链中每个环节的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持续优化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
体系。针对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实行精准化管理,形成了“711”食品安全与质量保
障体系。其中,“7”指从投入品、饲料加工、养殖生产、检测验证、上市销售、屠宰肉食、市场流通七个
板块开展全链条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打造从“农田”到“餐桌”的完整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链条;“
1”指打通饲料—养殖—屠宰的信息化系统,全程数字化食品安全与品质管理,用数字化保障食品安全与质
量;“1”指建立了一个食品安全与质量文化体系,统一员工的认知与行为。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在饲料生产和生猪养殖环节已获得由全球食品安全倡议(GFSI)认可的FSSC22000
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GLOBALGAP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并通过国家首个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
,6个生猪养殖场及内乡县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获得内地供港澳活猪资质,1个生猪养殖场获得供港冰鲜猪肉
养殖场资质,30个生猪养殖场获得出口畜禽原料养殖场资质,内乡县牧原现代农业综合体获得ChinaGAP认证
和国家首个优质畜禽产品全产业链数字化认证。屠宰板块,公司共有10家屠宰厂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5家屠宰厂通过HACCP体系认证,1家屠宰厂通过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4家屠宰厂通过国家
级标准化屠宰厂建设认证,1家屠宰场通过供港冰鲜猪肉企业注册认证。此外,有4家屠宰厂通过ISO45001职
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4家屠宰厂通过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家屠宰厂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
系认证,3家屠宰厂通过省级绿色工厂认证,1家屠宰厂通过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2、疫病防控优势
一体化经营模式为公司实施标准化疫病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公司拥有30余年的生猪养殖及疫病防控经
验,在内部建立了完整的疫病防控管理体系,公司秉承“养重于防,防重于治,综合防治”的理念,通过智
能猪舍搭载环控、智能巡检设备,结合诊断检测平台,打造更加完善的疫病预警防控体系,逐步实现多种疫
病净化。
在场区布局方面,公司实行“大区域、小单元”布局,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和外界病原侵入。在养殖过程
中公司采取“后备独立隔离驯化”、“分胎次饲养”、“一对一转栏”、“全进全出”等生物安全措施,确
保防疫体系安全、有效。
3、成本控制优势
公司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具备集中采购、统一管理等优势,可减少中间环节交易成本,提高对市场变
动的反应能力,使整个生产流程稳定可控,增强公司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
4、标准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优势
一体化产业链经营模式下,公司规范生产标准、制定生产管理制度,确保同一批次出栏生猪品质符合统
一标准。在此基础上,公司在饲养环节应用先进、高效的自动化、智能化设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公司单位
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公司综合生产经营能力。
同时,公司通过不断优化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已实现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生产管
理、食品安全追溯等关键环节全覆盖,优化了企业管理流程,形成了规模化、高效化、集成化的管理模式,
消除企业信息“孤岛”,实现最小颗粒度管理,大幅提高了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
屠宰肉食板块,公司对所有屠宰子公司生产销售业务采取后台统一管理的模式。在生产端,公司在屠宰
加工的生产工艺上统一标准、集中培训,保证屠宰肉食产品质量一致性;在销售端,公司对全国各地的屠宰
子公司产能统一管理、分配,结合客户需求时限、产品要求、运输路线等要素,为全国各地不同类型客户提
供优质、高效的产品供应与服务,目前公司在大规模供应标准化产品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二)智能化优势
科技创新,智能引领。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自1992年创业伊始就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带
领公司技术团队对猪舍设计持续研发创新,积累了大量技术与经验。公司智能化猪舍能够为猪群提供洁净、
舒适、健康的生长环境,在确保动物福利的同时,也能够减少劳动力投入,提高生产效率。
公司升级猪舍规划布局,采用分区管理,减少交叉风险;进风端空气经过四层过滤,有效降低病毒传播
风险;舍内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避免栏位间交叉通风;出风端臭气经除臭、灭菌处理后排放,不对周边居民
产生影响。同时,公司通过饲料高温灭菌、管链密闭输送、饮水超滤消毒、巡检异常报警等方式,实现对猪
群的全方位把控,减少人畜接触,提升全程疾病防控能力。
公司持续推进数智化创新,将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与产业互联网基础上的智能设备与技术,应用到养
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研发出智能环控、智能饲喂、智能巡检、猪群咳嗽管家、无针注射器等关键智能设备与
解决方案,用科技赋能养猪,显著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公司构建物联网平台,整合前端智能设备采集的数
据,建立大数据分析模型,精细化管理到每一个单元、每一台设备、每一头猪、每一个人,实现养猪全场景
数据高效管控。
公司聚焦生猪产业链的数智化应用场景与业务需求,打造集农业种植、饲料加工、生猪育种、生猪养殖
、屠宰加工、智能装备及平台服务于一体的生猪产业互联平台。通过向行业输出“产品—技术—解决方案—
管理”等服务,推动生猪产业高效、可持续发展。
(三)生猪育种优势
公司始终以终端消费者消费需求为导向,以猪肉质性能、胴体性能、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为主要育种目
标,开展育种和养猪生产业务。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布局,开展大规模种猪性能测定和胴体性能测定,进行种猪遗传评估,经过30余年的
选育与培育,形成了遗传性能稳定、一致性好、适应性强、综合效益好的种猪群。
公司联合各大高校与科研院所,开展种猪智能测定、种猪大数据遗传评估、种猪种质资源分子鉴定等关
键技术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猪育种系统,收集大量种猪及其后裔的表型测定数据,通过科学的
遗传评估,加快群体遗传进展,确保公司能够快速挑选各项性能指标优良的种猪,通过精液将优良基因应用
至核心群及扩繁群。公司建立了专业肉质检测中心,依托全产业链优势,持续开展种猪和商品猪肉质测定评
估,为肉质选育提供数据支撑,持续选育生产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高品质猪肉。
公司在发展过程不断探索创新,建立了独特的轮回二元育种体系。从核心群选留公猪直接应用至父母代
种猪,开展多品系轮回杂交生产,其优点是:每代的种猪都可保持杂交优势;可节省种猪生产成本,无需外
购种猪;可降低大量引进种猪带来的疾病风险,提升猪群适应性。
公司生产的二元种猪,在繁殖性能、生长速度、瘦肉率和胴体品质等方面可同时满足种用和商品用需求
。
(四)营养技术优势
公司在现有“玉米+豆粕”型、“小麦+豆粕”型配方技术的基础上,持续研发引入大麦、高粱、原料副
产品、杂粮杂粕等,实现对原料的充分应用;同时持续研究低豆日粮,应用净能、真可消化氨基酸体系设计
日粮配方,充分利用发酵氨基酸降低豆粕用量,不仅减少传统日粮对玉米、豆粕的依赖,也大幅降低了氮排
放,对环境更加友好。公司根据原材料性价比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有效降低饲料成本。
针对不同种群、不同生理阶段的生猪,依据猪群生产性能表现,运用析因法设计动态营养模型,为猪群
提供最适营养。通过变频混合技术,可根据猪群生长性能动态调整营养供给,实现一日一配方、精准供给营
养。
公司在饲料加工生产环节实现了全流程智能化生产,系统一键启动,自动运行,所有饲料采用高温延时
灭菌工艺,灭菌温度实时在线监控、分析、处理,保证高温灭菌效果;灭菌后的高温饲料经过三级过滤的冷
却风进行冷却后,使用密闭饲料罐车运输至养殖场集中料罐,再次使用管链密闭输送至饲养单元,实现全程
无人为接触,饲料生物安全零风险,保障猪群健康。公司搭建了饲喂信息化系统,实现对饲料质量、采食情
况和猪群生长性能的监控、分析、反馈,保证饲料品质、营养精准供给、猪群健康生长。
(五)原粮采购优势
公司通过与国内外主要粮商达成业务合作关系,积极多渠道扩充粮源,锁定原粮供应,降低风险。公司
还围绕粮食产区进行采购布局,积极探索创新源头粮源合作模式,减少源头粮源到用粮企业中间环节,充分
发挥企业产区布局优势,优化对上游原材料的品质把控,致力于提升粮食产业链效率,降低采购成本,与供
应商达成合作共赢。
公司根据粮食市场行情变化趋势及时调整配方,采用灵活采购策略,进行不同品种间的原料置换,降低
饲料成本。
(六)生产管理优势
公司对饲料加工、种猪选育、种猪扩繁、商品猪饲养、屠宰肉食等业务环节各项生产流程制定了一系列
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打造出“种、料、康、养、智”等二十大钻尖技术,攻克生物育种、养猪环保、疫
病防控等多项重大难题,推动了公司养殖技术进步,养殖生产效率提高。
公司根据各养殖场区不同的运营阶段与饲养阶段,结合产品品质、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盈利能力等因
素,制定科学的一线利润结算方案,让每一个员工和干部算清账,激发员工内驱力,达成超级目标。
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基础进行价值分配,自主开发的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详细准确考核到场到人,场区
经营结果直接挂钩生产人员薪酬,量化分析员工能力、效率和价值,实现人岗准确匹配。
公司推行生产标准化,制定了一系列标准化制度和技术规范,在内部搭建学习平台,汇总推广标准化视
频,生产技术直达一线,能够快速复制先进工作经验、有效提升各岗位业务技能水平,提高公司生产效率。
(七)人才优势
公司创始人秦英林先生,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畜牧专业,与钱瑛、杨瑞华、苏党林、褚柯、李彦朋、牛
旻等一批行业经验丰富、理论功底扎实的技术骨干构成了公司核心研发团队。
公司秉持价值观选人育人用人的理念,广纳贤能,持续引进卓越领头人、A类干部及达人,支撑公司二
十大技术创新突破,致力于打造年轻化、梯队化及国际化的人才团队,推动公司快速发展。
●未来展望:
(一)行业发展状况、发展机遇与市场竞争格局
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