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738 中矿资源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固体矿产勘查技术服务、矿权投资与开发、国际工程总承包、国际国内贸易及稀有轻金属原料锂盐、铯盐
、铷盐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行业) 31.29亿 58.34 5.83亿 33.18 18.62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行业) 13.95亿 26.01 10.92亿 62.18 78.29
贸易(行业) 5.43亿 10.13 1.18亿 6.74 21.80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90亿 3.55 -4275.05万 -2.43 -22.44
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行业) 1.06亿 1.97 583.86万 0.33 5.52
─────────────────────────────────────────────────
销售商品(产品) 47.39亿 88.35 13.93亿 79.29 29.39
经营租赁(产品) 4.13亿 7.71 3.14亿 17.85 75.83
提供服务(产品) 2.09亿 3.90 4938.62万 2.81 23.61
其他(产品) 207.94万 0.04 90.94万 0.05 43.73
─────────────────────────────────────────────────
境内(地区) 36.87亿 68.74 9.26亿 52.72 25.12
境外(地区) 16.77亿 31.26 8.31亿 47.28 49.54
─────────────────────────────────────────────────
直销(销售模式) 45.25亿 84.35 16.75亿 95.36 37.02
贸易(销售模式) 5.43亿 10.13 1.18亿 6.74 21.80
其他(销售模式) 1.90亿 3.55 -4275.05万 -2.43 -22.44
提供劳务(销售模式) 1.06亿 1.97 --- --- ---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行业) 15.91亿 65.69 5.66亿 56.11 35.55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 4.71亿 19.43 3.41亿 33.79 72.37
(行业)
贸易(行业) 1.67亿 6.89 1582.34万 1.57 9.48
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行业) 1.11亿 4.57 1335.93万 1.33 12.08
矿权转让(行业) 7767.65万 3.21 6829.36万 6.78 87.92
其他业务(行业) 506.89万 0.21 431.14万 0.43 85.06
─────────────────────────────────────────────────
销售商品(产品) 20.90亿 86.31 8.32亿 82.51 39.79
经营租赁(产品) 1.42亿 5.86 9375.01万 9.30 66.04
提供服务(产品) 1.11亿 4.57 1335.93万 1.33 12.08
其他(产品) 7900.60万 3.26 6918.05万 6.86 87.56
─────────────────────────────────────────────────
境内(地区) 17.55亿 72.47 6.89亿 68.32 39.24
境外(地区) 6.67亿 27.53 3.19亿 31.68 47.8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行业) 42.43亿 70.56 24.51亿 74.38 57.78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 11.24亿 18.69 7.24亿 21.95 64.39
(行业)
贸易(行业) 4.41亿 7.33 4765.24万 1.45 10.81
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行业) 1.93亿 3.21 6881.68万 2.09 35.63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883.34万 0.15 653.75万 0.20 74.01
国际工程(行业) 384.12万 0.06 -210.23万 -0.06 -54.73
─────────────────────────────────────────────────
销售商品(产品) 54.14亿 90.03 30.08亿 91.28 55.56
提供服务(产品) 3.08亿 5.12 1.35亿 4.08 43.74
经营租赁(产品) 2.90亿 4.83 1.52亿 4.61 52.34
其他(产品) 119.11万 0.02 95.51万 0.03 80.19
─────────────────────────────────────────────────
境内(地区) 45.01亿 74.85 25.96亿 78.77 57.68
境外(地区) 15.12亿 25.15 7.00亿 21.23 46.28
─────────────────────────────────────────────────
直销(销售模式) 53.67亿 89.25 31.75亿 96.33 59.16
贸易(销售模式) 4.41亿 7.33 4765.24万 1.45 10.81
提供劳务(销售模式) 1.97亿 3.28 --- --- ---
其他(销售模式) 883.34万 0.15 653.75万 0.20 74.01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行业) 26.97亿 74.87 17.74亿 78.96 65.78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 5.33亿 14.80 3.53亿 15.73 66.31
业务(行业)
贸易业务(行业) 2.57亿 7.13 6405.52万 2.85 24.94
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业务(行业) 1.09亿 3.03 4989.11万 2.22 45.72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618.60万 0.17 535.97万 0.24 86.64
─────────────────────────────────────────────────
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和利用(产品) 26.97亿 74.87 17.74亿 78.96 65.78
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 5.33亿 14.80 3.53亿 15.73 66.31
(产品)
贸易(产品) 2.57亿 7.13 6405.52万 2.85 24.94
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产品) 1.09亿 3.03 4989.11万 2.22 45.7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618.60万 0.17 535.97万 0.24 86.64
─────────────────────────────────────────────────
境内(地区) 27.08亿 75.18 --- --- ---
境外(地区) 8.94亿 24.8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0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6.1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4256.08│ 6.39│
│第二名 │ 31754.73│ 5.92│
│第三名 │ 29008.91│ 5.41│
│第四名 │ 23328.41│ 4.35│
│第五名 │ 22096.68│ 4.12│
│合计 │ 140444.82│ 26.1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9.8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6.5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0056.13│ 8.15│
│第二名 │ 24712.92│ 6.70│
│第三名 │ 16821.36│ 4.56│
│第四名 │ 14472.57│ 3.92│
│第五名 │ 11906.80│ 3.23│
│合计 │ 97969.78│ 26.5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现代社会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要方向,世界各国政府已将绿色经济和能源转型
作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锂电产业作为新能源革命的核心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与战略价值,推动
人类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纪元。随着全球碳中和目标的深化落实、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储能
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以及消费电子、智能装备等领域的多元化需求,锂电行业迎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展现出
强劲的增长韧性与广阔的市场前景。
报告期内,锂电新能源行业在全球经济与环境变化的大背景下,经历了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大潮下
,我国新能源行业持续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从重要时间节点来看,2024年7月,我国新能源汽车
渗透率首次突破50%大关,提前实现了国家既定目标;2024年11月14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首次突破年度1
000万辆,成为全球首个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达到1000万辆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
计装机规模已达亿KWh级别。2024年,我国锂电池总产量超1TWh,同比增长42.4%,制造行业利润同比增长在
30%以上。储能型锂电池产量超200GWh,新能源汽车用动力型锂电池销量约近800GWh,增长均在25%以上。
展望未来,锂电的应用疆域正从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向万亿级储能市场、智慧能源网络
、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赛道全面拓展。在“源网荷储”一体化系统中,锂电将成为平衡波动性可再
生能源的“稳定器”;在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网络中,它化身“灵活调节单元”,助力电力系统高效运行
;在工业4.0与人工智能时代,高能、轻量、长寿命的锂电池将赋能无人机、自动化设备、可穿戴科技,成
为万物互联世界的“隐形脉搏”。
(1)锂资源市场情况
锂是世界上最轻、电化当量最大的金属,具有高氧密度等特性,在能源领域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锂在
地壳中的丰度居第二十七位,自然界中已知含锂的矿物有150多种,主要的锂矿物为锂辉石、透锂长石、锂
云母等。锂是已知元素(包括放射性元素)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常用于工业领域,被誉为“工业味精”,
因其拥有化学元素中最高的标准氧化电势,适用于电池和储能领域,又被称为“21世纪的能源金属”和“白
色石油”。目前,锂被我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矿产,被欧盟列为关键原材料,被美国列为关键矿种。
锂资源存在于封闭盆地卤水、伟晶岩、锂黏土等地质体中,其中盐湖卤水和伟晶岩型硬岩锂矿合计占比
达84%,是当前全球锂资源供应的两种主要来源。全球锂资源虽较为丰富,但分布并不均衡,且各地区资源
禀赋与开发条件差异较大,兼具高品位、大规模、易开发特点的锂矿产资源较少。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US
GS)2025年1月统计数据显示,世界锂资源量约为1.15亿吨,锂储量约为3000万吨,折合碳酸锂当量约为1.6
亿吨。地域上主要集中在智利、中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由于资源分布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中国锂资
源量虽位于世界前列,但国内锂盐加工企业需要进口大量的锂精矿作为原料,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
我国进口锂精矿约525万吨,同比增长约31%,主要来源于澳大利亚、巴西、津巴布韦、尼日利亚等国。非洲
凭借其良好的政策环境和资源潜力,已成为我国锂资源供给新的增长点。
(2)锂化合物市场情况
我国一直是全球锂资源消费量最大的国家,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4年世界锂及
其衍生物产量折合碳酸锂当量(LCE)约135万吨,同比增长约25%;我国基础锂盐产品产量约113.9万吨,同比
增长33.22%。其中,我国生产碳酸锂70.1万吨,同比增长35.35%;生产氢氧化锂41.4万吨,同比增长29.54%
;生产氯化锂2.4万吨,同比增长37.14%。
报告期内,锂盐市场博弈加剧,价格重心较2023年进一步回落,冲击部分企业成本线。回顾全年,一季
度供给端海外多家矿企削减资本开支和减产,国内江西环保督查全面整治排查冶炼企业,加之“金三银四”
需求回暖预期,企业提前采购以确保生产,带动碳酸锂价格重心略微抬升;二季度受益于国内相关政策支持
,新能源汽车产销明显增快,推动锂价小幅回升,随后宏观层面开启下行趋势,锂价短暂回暖后拐点向下;
三季度累库幅度虽有所收窄,但阻碍了终端需求向锂盐端的传导,使得锂价上涨缺乏动力;四季度碳酸锂市
场需求呈现“淡季不淡”,新能源车、储能等下游接单表现稳健,延续旺季态势,带动碳酸锂价格出现两轮
阶段性反弹。尽管目前供需格局复杂多变,但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市场的持续发展,锂电行业未来仍充满
机遇,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有望进一步突破困境,实现新的增长。
(3)锂电池市场情况
锂电池的细分市场主要包括动力锂电池、储能锂电池和消费锂电池等。其中,动力锂电池的下游应用领
域主要为新能源汽车;储能锂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电力电网储能、家庭电力储能
等;消费锂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主要为手机、数码等消费电子产品。目前,动力锂电池已成为锂盐下游最主
要的应用领域,锂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自放电小、无记忆效应、循环寿命
长、充电快速等优势,同时由于无污染、不含铅、镉等重金属,被称为绿色新能源产品。根据中国有色金属
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4年我国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总产量约336万吨,同比增长约40%。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销量为1039.5GWh,同
比增长42.4%。其中,动力电池销量为791.3GWh,同比增长28.4%;其他电池销量为248.2GWh,同比增长118.8
%。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548.4GWh,同比增长41.5%。其中三元电池装车量139.0GWh,同比增长10.2%;磷酸铁
锂电池装车量409.0GWh,同比增长56.7%。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出口达197.1GWh,同比增长29.2%。其中动力
电池出口量为133.7GWh,同比增长5.0%;其他电池出口量为63.4GWh,同比增长151.6%。
根据EVTank和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
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为1545.1GWh,同比增长28.5%。其中,全球动力电池出
货量为1051.2GWh,同比增长21.5%;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为369.8GWh,同比增长64.9%;全球小型电池出货
量为124.1GWh,同比增长9.6%。根据EVTank测算,2025年和2030年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899.3
GWh和5127.3GWh。
(4)锂电应用市场情况
目前,锂需求主要分为传统领域与锂电池领域,其中传统领域涵盖陶瓷、玻璃、铸造粉和润滑脂等行业
,锂电池领域则主要包括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和消费电子等行业。在全球清洁能源革命浪潮推动下,新能源
汽车和储能行业的高速发展带动了锂电池需求的高速增长。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锂业分会统计,2024
年我国电池领域的锂消费量约占锂总消费量的95%。仅锂电正极材料每年的消费量,就约为95万吨碳酸锂当
量;六氟磷酸锂等电解质对锂的消费量,约为5万吨碳酸锂当量。在玻璃和陶瓷行业,主要使用的原料为透锂
长石精矿和锂辉石精矿。公司所属Bikita矿山所生产的技术级透锂长石精矿是制作高档陶瓷、耐热陶瓷的最
佳原材料。
报告期内,我国出台了多项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为新能源产业的高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
策条件和社会环境。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部署
开展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其中,在汽车以旧换新方面提出,组织开展全国汽车以旧换新促销活动,鼓励汽
车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开展促销活动,并引导行业有序竞争。该政策对当年汽车销量有非常大激励作用,相
关支持政策有望延续。2024年8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这是国家
层面首次对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进行系统部署。主要目标是:到2030年,重点领域绿色转型取得
积极进展,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减污降碳协同能力显著增强,主要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
,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和标准体系更加完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到2035年,绿色低
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广泛形成,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显著进展,主要
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进入绿色低碳轨道,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美丽中国
目标基本实现。
对锂电行业相关的国家政策与规划,有利于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锂盐产品是工业的基础原材料,与锂
电产业、玻璃陶瓷产业发展息息相关。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在上游,国家注重矿产资源的资源安全、
绿色发展、安全整治,保障锂盐行业的原材料安全;在中游,国家推动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开展绿色技术
、智能化工厂等升级,极大的促进锂盐的生产制造和节能减排;在下游,国家对于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等
主张发展壮大其产业,作为锂盐的相关产业将使行业整体受益。
我国已搭建出全球最为完备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国内整车终端市场已从补贴驱动转向产品力
驱动,行业进入发展正循环。根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能源汽车
保有量达314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保有量2209万辆,占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70.34%。2024年全国新注册登
记新能源汽车1125万辆,占新注册登记汽车数量的41.83%,与2023年相比增加382万辆,增长51.49%,从201
9年的120万辆到2024年的1125万辆,呈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823.6万
辆,同比增长24.4%。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占全球销量比重由2023
年64.8%提升至70.5%,我国以旧换新政策效果远超预期,叠加各类车型不断升级出新以及车价降低,带动全
年EV渗透率达到40.9%,较2023年提高9.3%。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目前,全球新能源
汽车产业已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未来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有望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促进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储能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变革、技术革命的必争之地
。与此同时,全球能源结构加快调整,对储能产业加快发展提出了迫切要求。全球储能市场继续高速发展,
储能市场以我国、北美和欧洲为主,三者新增装机规模占据全球市场绝大部分。2024年,全球储能新增装机
重点区域市场格局不变,中美欧需求量仍占全球总量的85%。
报告期内,我国持续加大储能行业政策支持力度,围绕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市场化机制完善、技术多元
化发展及安全规范等领域,出台多项关键政策,为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健全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通知》,明确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的计价
规则,推动“谁服务、谁获利”的收益传导机制,显著提升储能项目经济性。同期,《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
则》正式实施,首次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等纳入市场主体,明确其参与电能量与辅助服务交易的路径,并
试点独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缩短投资回报周期。此外,《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要求
电网公平调用储能资源,优先支持“新能源+储能”联合模式,进一步释放储能调节价值。政策鼓励企业通
过“一带一路”输出“技术+标准+资本”,支持储能产品突破欧美“碳壁垒”,2024年我国储能企业海外订
单规模超150GWh,覆盖欧洲、东南亚、非洲等重点区域,国际化布局成效显著。
2.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业务
铯和铷是航天航空、国防军工、信息技术等战略新兴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矿产,也是支撑现代高
新技术研发的基本原材料。铯在自然界没有单质形态,主要以盐的形式极少地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全球保
有矿石量稀少。铯具有独立矿物铯榴石,氧化铯的品位在5%~32%,是提取铯的主要原料。铯榴石主要产于
富锂的交代型花岗伟晶岩中,常与锂辉石、锂云母、透锂长石、叶钠长石及石英共生。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
(USGS)2024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铯矿产资源储量不足20万吨,主要集中在加拿大、津巴布韦、纳米比亚
和澳大利亚等国,但尚无可靠的数据确定特定国家的最新铯储量。铷无单独工业矿物,常分散在锂云母、铯
榴石和盐矿层之中。铷比锂和铯的地球丰度高,但由于不存在富铷矿物,提取难度较大,铷主要作为铯和锂
的加工副产品进行综合回收。根据《中国矿业》发布的《全球铯矿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研究》(2025-2):
我国目前可利用的铯矿产绝大部分赋存在难以提取的锂云母中,品位低,一般是处理锂云母提取锂后的尾矿
中再次提取铯等伴生矿,开发利用难度大,开发成本较高,生产企业主要依赖于进口国外高品质矿石。国内
早期开发的新疆可可托海矿区,铯榴石精矿含氧化铯品位在18%~25%,是国内重要的铯铷产地,自可可托海
3号矿、南平西坑矿停采后,国内还未见可供开采的独立铯榴石矿山。加拿大Tanco矿山是全球现有在产的唯
一以铯榴石为主矿石的矿山,也是世界上储量最大的铯榴石矿山,氧化铯平均品位达23.3%,生产的铯榴石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经济开采价值。
铯具备优异的光电性能、化学活性强,是红外技术应用的优质材料,是国家科技、军事、工业等领域不
可缺少的重要原材料之一,也是我国八大稀有金属矿产之一(引自“自然资源部《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
会第三次会议第3911号(经济发展类301号)提案答复的函》”)。随着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崛起,铯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已被美国列为关键矿种、日本列为战略性矿产、
加拿大列为关键矿产。基于铯铷独有的特性,我国也加强了对于铯铷的应用。我国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
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再次强调了“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新材料的发展作为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发展重点之一,为构建铯铷产业成为
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铯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油气等核心领域具有不可替代性,
与我国提出的深空、深海、深地、深蓝“四深”战略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决定其在未来相关领域具有相当重
要的战略地位。
铯产品运用领域广泛,在传统领域中主要应用于催化剂、化学试剂、电解质、摄像管、高压汞灯、闪烁
计数器、分析化学、生物工程、医药等,在新兴领域主要应用于原子钟、航空(离子推动发动机)、新能源
(磁流体发电机)、导弹、宇宙飞船、热离子发电、太阳能电池、LED、激光器、光电探测器、特种玻璃、D
NA分离及信息产业等,其不可替代性和卓越性能已获得相关领域高度认可和规模化使用。铷产品在电子器件
、催化剂、特种玻璃以及能源等高科技应用领域也具有良好的运用。
目前,市场主流铯产品包括甲酸铯、硫酸铯、碳酸铯、硝酸铯、碘化铯、氯化铯等,其中,甲酸铯是全
球铯盐下游需求最大的产品,主要用作石油完井液,在高温下可保持添加剂性能,有效提高产油率和钻井效
率、减小摩擦系数、降低卡钻风险、不易引起金属腐蚀、对环境扰动小,使用过的甲酸铯盐水可回收处理后
重复再利用。硫酸铯主要应用于催化剂行业,硫酸铯可与钒化合物反应生成氧化二氧化硫的催化剂,在工业
硫酸生产和汽车尾气中可显著降低SO2尾气排放。碳酸铯易于保存,由于铯的电离电位更低,通常被用于磁
流体发电机,可显著提高发电装置热效率,为高能武器和其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持。硝酸铯可
作为着色剂和氧化剂用于烟火行业,还可用作石油裂解闪烁计数器、X射线荧光粉等。铯原子钟应用在5G、
工业互联网、智能驾驶等高级时敏型领域,保障最精准的时间计量,可达30万不差一秒。铯在反应堆所产生
的铯-131和铯-137可治疗癌症,医药领域的消费具有广阔前景。铯作为添加剂应用在钙钛矿电池中可大幅提
高太阳能电池组件的储电效率、稳定性和耐低温性。
近年来,作为第三代光伏技术的代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在技术研发、产业化进程和政策支持等方面均
取得了显著进展,有望在不远的将来成为光伏领域的主流技术,助力全球能源转型。铯在钙钛矿电池中扮演
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提升电池效率、稳定性及材料性能等方面优势显著。具体而言,在晶体结构稳
定性方面,铯可以稳定三卤化铅(PbX)型钙钛矿的立方相,特别是在全无机钙钛矿(CsPbX,X=Cl,Br,I)中
,它能避免甲胺(MA)和甲脒(FA)的热不稳定性,提高材料的长期耐久性;在能带调控方面,铯的引入可
以优化带隙,使其适用于光伏或发光应用,例如通过调整Cs/FA/MA的比例来优化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
和能级匹配;在耐热性方面,相比于有机阳离子(如MA和FA),Cs更耐高温,能够减少有机离子分解导致的
相变和性能衰退,使钙钛矿材料在高温环境下更加稳定。因此,铯在全无机或混合钙钛矿电池中起到了关键
的稳定和调控作用,难以被其他阳离子取代。未来,随着全球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相关领域高品质需求的提
升,铯铷盐产品的应用空间和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拓展,公司是全球铯铷盐精细化工领域的龙头企业。根据《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2025年会》预测,2030年全固态锂电池、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钙钛矿光伏电池均将实
现大规模产业化,届时公司的锂盐和铯盐产品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甲酸铯作为油气行业中最优质的钻井液、完井液、封隔液、射孔液和填充液,以大幅度提高产油率和钻
进效率、减小摩擦系数、降低卡钻风险、不易引起金属腐蚀、环保等无可比拟的优势,倍受世界级石油企业
的青睐,已广泛应用于欧洲北海等地区。随着国内油气行业绿色发展的推动,甲酸铯在国内的应用前景可观
。公司是全球高温高压油气井所使用甲酸铯最主要的生产商和服务商,拥有优质的客户群体和极高的市场占
有率。
3.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业务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事关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我国一些重
要矿产资源相对较为匮乏、对外依存度较高,如何保障关键矿产资源自主可控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甚
至国家安全的关键课题。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
勘探开发力度,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国家政策为新一轮勘探找矿工作
指明了方向,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力度是加强我国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的不二法门,是有效提高我国矿产资源产
业链韧性的关键手段。近年来,全球金属矿业发展的种种迹象表明,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优
势,才能有效提高我国矿产资源的保障能力。
公司作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首批成规模“走出去”的商业性综合地质勘查技术服务公司,经过多年发展
和积累,公司在经验、管理、技术、人才、客户、机制等方面形成了较强的综合性竞争优势,尤其是在“走
出去”的市场经验、品牌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先发优势。公司在海内外拥有参控股子公司20多家,为公司的矿
权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矿权开发业务具有高投入、高回报、长期性的特点。一个优质矿权的发掘需要专业团队数年甚至数十年
的潜心工作和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取得成果或收益。根据五矿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我国金属矿产消费量占
全球消费总量40%以上,其中铁矿石消费占比达到62%,铜精矿消费占比约59%。巨大的消费量使得我国金属
矿产品进口数量与日俱增、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进口价格节节攀升。我国主要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对外依存
度均接近或超过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类矿产,其中,镍、钽、铌、铪等金属的对外依存度超过90%,
铬、钴的对外依存度甚至接近100%。《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中强调,要加大资源勘查开发力度,
提升资源保障能力,保障上下游行业平稳增长。
公司是以资源为基础的全球化矿业型集团公司,资源勘探和矿权开发对公司锂电新能源业务板块、稀有
轻金属业务板块和铜矿产资源业务板块获取矿种资源储备及公司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截至本报
告期末,公司及所属子公司共计拥有各类矿业权73处,其中采矿权15处、探矿权44处、地表租约14处。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为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稀有轻金属(铯、铷)资源开发与利用
业务、固体矿产勘查和矿权开发业务。
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从事锂矿的开采,锂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铯铷矿的开采,铯铷盐的研发、生产和
销售;地质勘查并获取优质锂、铯矿资源,保障原材料自给自足;获得矿权和勘查自有矿权、增加资源量/
储量,实现价值转化;开展地质勘查技术服务,为业主提供专业服务。
1.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与利用业务
公司是涵盖硬岩型锂矿开发、锂精矿加工和锂化合物生产销售一体化的锂电新能源原料开发和利用企业
。公司产品主要包括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化锂和电池级氟化锂,主要用于制备磷酸铁锂、钴酸锂、锰
酸锂及三元材料等正极材料和电解质材料,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重要原材料。公司生产的电池级碳酸锂、电
池级氢氧化锂具有品质稳定、杂质低等特点,自2021年9月投放市场以来,迅速获得下游客户认证和普遍认
可。公司率先掌握了透锂长石单烧及混烧的生产工艺,在行业内采用透锂长石批量生产电池级碳酸锂、电池
级氢氧化锂,为行业开拓出新的原料来源渠道。公司生产的电池级氟化锂采用的工艺具有回收率高、成本低
、产品粒径粗、粒度均一、纯度高且易于烘干等特点,并取得了发明专利。公司凭借先进的加工工艺和领先
的技术,生产出的氟化锂产品以品质高、性能稳定的优势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并成功进入特斯拉供应
链体系。新能源行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锂离子电池需求量的增长,有望带动公司电池级碳酸锂、电池级氢氧
化锂和电池级氟化锂业务的发展。
公司所属津巴布韦Bikita矿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成熟矿山,自2022年收购以来,凭借公司独具特色的地
勘技术优势连续完成了三次增储工作,锂矿产保有资源量由2941.40万吨矿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