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747 埃斯顿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 21.69亿 100.00 6.36亿 100.00 29.33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产品) 16.53亿 76.22 4.65亿 73.11 28.13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 5.16亿 23.78 1.71亿 26.89 33.17
─────────────────────────────────────────────────
境内(地区) 14.36亿 66.21 3.90亿 61.31 27.16
境外(地区) 7.33亿 33.79 2.46亿 38.69 33.5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 46.52亿 100.00 14.85亿 100.00 31.93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产品) 36.12亿 77.64 11.30亿 76.06 31.28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 10.40亿 22.36 3.56亿 23.94 34.19
─────────────────────────────────────────────────
境内(地区) 30.58亿 65.73 9.87亿 66.45 32.28
境外(地区) 15.94亿 34.27 4.98亿 33.55 31.2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 22.41亿 100.00 7.42亿 100.00 33.09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产品) 17.32亿 77.29 5.79亿 78.11 33.44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 5.09亿 22.71 1.62亿 21.89 31.90
─────────────────────────────────────────────────
境内(地区) 15.85亿 70.73 5.01亿 67.52 31.59
境外(地区) 6.56亿 29.27 2.41亿 32.48 36.72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仪器仪表制造业(行业) 38.81亿 100.00 13.14亿 100.00 33.85
─────────────────────────────────────────────────
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产品) 28.55亿 73.58 9.53亿 72.54 33.37
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 10.25亿 26.42 3.61亿 27.46 35.18
─────────────────────────────────────────────────
境内(地区) 25.69亿 66.19 9.02亿 68.70 35.14
境外(地区) 13.12亿 33.81 4.11亿 31.30 31.3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9.1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9.6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7612.19│ 8.09│
│客户2 │ 15021.91│ 3.23│
│客户3 │ 14872.53│ 3.20│
│客户4 │ 12092.64│ 2.60│
│客户5 │ 11930.88│ 2.56│
│合计 │ 91530.15│ 19.6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6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6.1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5998.71│ 5.55│
│供应商2 │ 10613.68│ 3.68│
│供应商3 │ 9995.14│ 3.47│
│供应商4 │ 5235.25│ 1.82│
│供应商5 │ 4664.16│ 1.62│
│合计 │ 46506.93│ 16.1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公司业务覆盖了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
机器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产品、质量、成本和服务的全方位竞争优势,以
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公司业务主要分为两个核心业务模块:
一、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
二、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作为一家拥有30年积淀的中国智能制造领军品牌,埃斯顿聚焦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机器人及智
能制造系统,为新能源、五金、3C电子、汽车工业、包装物流、建材家具、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焊接等细
分行业提供智能化完整解决方案,推动各行业转型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坚持“AllMadeByEstun”的全
产业链发展战略不动摇,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和自主可控的业务发展模式,同时加快推进国际化发展及海内
外协同发展。公司围绕自动化部件及运动控制、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两大核心业务模块,持续增强竞争力
,聚焦主营业务发展,显著提升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市场规模。
1、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
主要业务及产品包括金属成形机床自动化完整解决方案、运动控制系统(包括HMI、运动控制器、Motio
nPLC、IO模块、交流伺服系统、直流伺服驱动器、直线伺服驱动器、变频器等)、机器人专用控制器、机器
人专用伺服系统、机器视觉和运动控制一体的智能控制单元解决方案,可满足各类应用场景的高性能运动控
制完整解决方案,覆盖信息层、控制层、驱动层、执行层完整产品系列。产品主要应用在金属成形数控机床
、机器人、光伏设备、锂电池设备、3C电子、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纺织机械、木工机械、医药机械及半导
体制造设备等智能装备的自动化控制领域。
2、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系统
公司拥有覆盖3kg到700kg负载的87款工业机器人产品,包括六轴通用机器人、四轴码垛机器人、SCARA
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以及行业专用定制机器人,满足从轻型到重型,从高速到高精度的全方位市场需求,广
泛应用于汽车、光伏、锂电、建材、电子、金属、食品等行业。基于“机器人+”完整解决方案的核心技术
,聚焦折弯、弧焊、点焊、冲压、压铸、打磨、涂胶、装配、柔性分拣等不同场景化工艺应用,可提供20余
种工作站及智能化完整解决方案,其中钣金折弯、冲压、光伏排版、弧焊等均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在提供机器人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压铸自动化系统解决方案的基础上,通过整合Trio运动控制器、交流
伺服系统、工业机器人及机器视觉等系列产品和技术的优势,为动力电池新能源行业提供基于公司机器人和
运动控制系统的高速高精度动力电池模组装配生产线、动力电池PACK生产线等智能产线,为公司自动化核心
部件、公司机器人产品全面进入新能源行业起到了能力证明和性能标杆的作用。
(二)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国家不断完善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政策,出台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
展规划》《“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或指引,加快推进传
统制造业的智能转型,鼓励支持工业企业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创立以来,埃斯顿始终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
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中国运动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企业及具有高度自主核心
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人
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到品牌的全方位竞争优势,是保证埃
斯顿持续发展的增长动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如下:
1、国家宏观政策对行业发展的支持
国家在“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支持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
,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
~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到2035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
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2024年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到2027年,工业领
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
分别超过90%、75%。2024年7月2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重点领域设备更新、提升地方消费
品以旧换新能力,增强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意愿,加快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2024年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告,根据行业发展变化和有关工作部署,工业和信息化部对《
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管理实施办法》进行了修订,引导行业良性竞争,避免
无益的内部竞争,推动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持续和高质量增长。
根据IFR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为246台/万人,2022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3
22台/万人,位列世界第五位。若实现2025年翻番目标,则到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将达到492台/万
人。长远来看,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韩国的1000台/万人仍有较大差距,我国机器人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
2、国产替代进程提速
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长期由外资垄断,日本发那科、瑞士ABB、日本安川、德国库卡“四大家族”的市
场占有率超过50%。近年来,国内自主品牌的竞争力有明显提升,工业机器人存量稳定增长,国内工业机器
人装机量居世界首位,但在高端应用领域仍然存在较大提升的空间。随着传统机器人厂商、科技巨头、制造
业巨头、新创公司等纷纷入局,核心部件、智能设备等关键技术攻关突破,高端制造装备自主可控,国产机
器人进一步提升性能及扩大应用领域,市场份额保持逐年增加,国产替代进程在逐步加快。
国产替代显著加速给国产机器人龙头企业带来更多市场机会。一方面国产机器人厂商凭借国内较为完整
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灵活的市场策略,在电子、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细分领域与外
资展开竞争并积极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在整车领域加速渗透,国产化工控产品市场份额显著提升;另一方面
,在国家不断推出积极的产业政策背景下,国产头部厂商持续放量,国产工业人机器人本土优势明显,规模
化生产效应使成本优势进一步凸显,伴随新应用场景的拓展,国产替代进一步加速。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
024年上半年国产机器人品牌整体同比增长率远高于工业机器人整体市场增速,中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进
一步提升至50.1%,同比增加5.1个百分点。机器人产业正在演绎高速成长性,我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下
亦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3、持续引领向高端应用场景突破
我国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化迈进,自动化程度亟需全面提升。在当今智能制造的浪潮中,高端行业如汽车
制造与精密加工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些领域对生产效率、精度控制及自动化水平的要求极高,传
统制造模式已难以满足市场快速变化的需求。
在高端装备领域,公司基于自主化核心技术及核心部件优势,以及针对高端行业对机器人性能与可靠性
严苛要求的深刻理解,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驱动机器人朝向全品类、高精度、高负载、场景化
方向发展。公司机器人面向汽车、电子、锂电、光伏等头部行业,结合高要求关键应用场景的痛点,打造全
新高价值应用场景机器人,以全场景覆盖为目标,攻克关键工序应用场景。
利用“机器人+”智能制造完整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聚焦高端应用场景,在汽车领域,集合点焊、弧
焊、涂胶等新工艺应用,提供高效率、更稳定的高性能完整解决方案。公司的工业机器人目前已陆续进入许
多汽车主机厂及零部件客户供应商名单。公司深耕金属加工行业,以CNC机床加工技术为核心,提供从压铸
、开卷校平到冲压、折弯、焊接、打磨等全链条自动化解决方案,其高防护机器人与智能设备,如折弯、焊
接机器人,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精度。公司持续在汽车、金属加工等高端装备领域的应用突破,构
建了公司在高端应用行业的全产业链解决方案的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了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正逐步打
破国际品牌在高端市场的垄断地位。
(三)行业发展情况及市场地位
1、行业发展情况
工业自动化产品市场需求与下游行业的产能扩张、设备升级换代、自动化生产线与智能化水平提升等因
素密切相关。随着我国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持续推进,各应用领域对工业自动化装备的需求日益
增长。下游行业的持续发展、国产替代趋势及产业转型升级,为自动化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预
期。2024年上半年受制造业企业扩张预期下降、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工业机器人处于去库存阶段、行业周期
性影响,自动化行业市场整体仍处于调整阶段。随着《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规
划落地,国家宏观调控力度加大,支持设备改造和消费升级,制造业投资需求回暖,自动化行业有望迎来新
一轮景气上行周期。从需求端来看,根据MIR睿工业数据,2024年上半年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约14万台,增
速放缓,同比增长5%左右。从供给端来看,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机器人产量为
28.32万套,同比增长9.6%。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以及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全产业自动化升级需求加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和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张。
2、公司的市场地位
根据MIR睿工业数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埃斯顿再次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国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出货
量最高的国产品牌,连续多年在中国市场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排名中位列第二
位,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工业机器人在钣金折弯、冲压、光伏组件、弧焊等应用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公司是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执委会委员单位(中国企业代表)、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整体组成员单位、江苏省工业机器人专委会理事长单位、江苏省机械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单
位,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机器人行业鉴定点。
(四)主要经营模式公司专注于高端智能装备及其核心控制和功能部件研发、生产和销售,是目前中国
运动控制领域极具影响力企业及具有高度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的国产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以客户价值
需求为导向,国内国际双轮驱动,为全球客户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1、研发模式
公司产品开发采用基于IPD模式,根据宏观环境、公司战略规划、客户需求、技术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分
析,推进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公司采用紧耦合的产品开发模式,从市场需求为着手点,基于市场创新,面
向市场开展研发活动,实现客户需求驱动产品开发,推行以产品线端到端模式,打通市场、研发、生产、质
量、交付整个价值链,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宗旨。对关键的前瞻性技术和应用,公司设立专业团队,进
行充分调研评审,纳入开发计划,补齐关键技术短板。
2、生产及供应链管理模式
公司不断增强制造能力建设,确保核心部件的国产自主可控;同时,持续建设先进的供应链管理模式,
基于质量、交付、成本、物流等全流程运作体系保证了产品的高品质、低成本和快速交付的竞争优势。通过
SAP、SRM(供应商关系管理系统)、MES(生产制造管理系统)等系统打通订单信息流,建立健全了计划、
采购、制造、质量、工艺、设备、物流为核心业务的扁平化生产组织。根据产品交付特点不同,生产模式为
“按订单生产+备库式生产”,确保准时交付。
3、销售与服务模式
公司产品的下游应用行业极其广泛,用户众多,国内国外地域分布广,公司主要是通过直销方式进行销
售,客户包括直接用户、系统集成商、设备制造商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产品会通过区域销售商买断销售。公
司通过市场调研,信息收集,锁定目标客户、确定产品方案等取得客户订单,并安排生产销售。一般工业产
品的重要客户会采取招标流程选择供应商,在此过程中主要评估供应商的业务能力和过往业绩情况。
对于智能制造产线,公司的销售部门和技术工艺部门会同负责客户开发,根据客户需求,依托自身的模
块化产品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技术方案得到客户认可后,销售部门根据有效的成本控制完成商务报价从而
获得订单。一般的销售与服务流程包括客户发展、售前准备、客户接洽、形成销售意向、销售合同签订、实
施交付、售后服务等阶段。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自主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优势拥有自主核心技术和核心部件使得公司具备为
客户提供全场景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的独特竞争力。公司的数控系统、电液伺服系统和交流伺服系统均为
智能装备的核心控制部件,这种机、电、液的有机结合构成的系统解决方案是智能装备中极具技术含量的部
分,目前为行业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运动控制解决方案已经成为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系统产品的
主要发展方向,助力制造业向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在运动控制领域,埃斯顿拥有全面的运动控制产品及全球领先的运动控制技术。基于翠欧运动控制平台
高效同步控制优势,系统性整合伺服、变频器、MotionPLC、机器人及传感器等自动化核心部件及智能装备
产品,构建高效率、高精度、高同步的运动控制完整解决方案。
(二)“核心部件+机器人本体+应用”全产业链的竞争优势公司业务覆盖从自动化核心部件及运动控制
系统、工业机器人、机器人工作站到智能制造系统的全产业链,构建了从技术、质量、成本、服务和品牌的
全方位竞争优势;在实现规模效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制造和维护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增强了抵御
风险的能力。
第一,进一步提高核心部件自主化率,以最优的成本构架构建核心竞争力;
第二,质量上可以从源头控制,信息化系统贯穿从设计、生产、市场营销到服务全过程,品质得到保证
;第三,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实现细分客户快速定制。
通过充分整合国内外研发资源,以市场与客户需求为基础,率先实现了机器人控制器、伺服系统、本体
设计的全方位布局。依托本体及关节模块化、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以及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器,充分发挥各
个核心部件的性能,深度挖掘机器人的潜力,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对整体解决方案和一站式服务的需求,与
中国新兴产业龙头企业协作迈向极限制造时代。行业定制化的智能制造生产线为公司核心部件及机器人产品
的应用起到了能力证明和性能标杆的作用。
(三)持续高研发投入形成的技术领先和创新优势公司秉承“从跟随到超越”的战略目标,研发投入持
续多年保持占销售收入的10%左右,通过收购整合及外引内培,奠定了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的坚实基
础。
公司着力于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研发布局和多层次研发体系。公司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大力吸引国内
外优秀人才,以南京为研发中心,整合德国、英国、美国等全球研发资源,组建了一只以国际行业专家、江
苏省双创领军人才、海外留学高层次人才等为主的高层次研发团队,具有健全的研发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了
自动化创新团队、高工技术团队和专家学术团队三大人才梯队。公司与多个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研发合作,
强有力的技术团队是公司能够进行自主研发、不断技术创新的保障。
报告期内,公司共新增软件著作权54件,新增授权专利26件。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共有软件著作3
65件;授权专利611件,其中发明专利261件。已经申请尚未收到授权的专利有181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
共有员工3743人,其中研发及工程技术人员1093名,占员工总数的29.20%。报告期内研发投入2.44亿元,占
收入比例为11.24%。报告期内,埃斯顿光伏排版工业机器人入选工信部第八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名单。公
司拥有“国家机械工业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交流伺服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江苏省锻压机械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电液控制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
机器人及运动控制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科技创新发展奖优秀企业”、全国锻压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控
制和功能部件工作组、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公司先
后承担了多项科技部重大项目、工信部研发项目、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利用强大的技术创新优势为中国
智能制造贡献力量。
(四)持续提升制造及试验能力,确保高品质产品的交付2023年机器人智能产业园二期项目正式投产,
在扩大产能的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智能化标准。通过智能工厂的建设,不仅提高自身生产制造信息化、智能
化水平,提高了机器人产品的可靠性及一致性,机器人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同时又是公司机器人和智能制造
核心关键技术的验证平台。公司完成高水准产品可靠性试验中心的投入使用,通过建立完备的产品功能、性
能测试、应用工艺测试、恶劣环境模拟试验、电磁兼容性测试、产品可靠性验证试验测试、产品加速寿命测
试等模拟仿真客户应用环境,为公司产品可靠性的全面提升,缩短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长期发展支
撑平台。为打造高品质产品,除已投产的以自主机器人生产机器人的智能化装配流水线外,公司进一步扩大
部件生产的高度自动化。自动化电子生产线可以实现电子核心部件的高效、柔性化精益制造;高精度的FMS
柔性生产线,可以实现机器人关键机械零部件自主加工率达到90%以上。该柔性生产线由多台高速、高精度
的德国加工中心组成,实现工件自动识别、程序自动加载和成品的自动检测,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机器人铸
件生产加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将为更大规模机器人生产和销
售提供了保障。
(五)国际化竞争优势公司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以全球视野打造公司核心竞争力。凭借埃斯顿完善的
研发体系、全面的产品系列、全球性营销及服务网络,构建了立足全球市场的多维一体自动化、智能化、数
字化完整解决方案能力。公司拥有具备研发、技术、营销、投资的全球化视野的团队,重点打造“国际化技
术研发+本地化优质制造+全球化市场营销”三位一体能力,包括:第一,研发国际化、制造本地化、营销及
服务全球化的战略思路;
第二,构建国内外资源整合的能力,统一研发、生产、采购规划,充分发挥国内外各自优势。
第三,建立完善的全球化业务网络,实现全球化的服务与支持。公司目前在全球拥有75个服务网点,覆
盖欧洲、美洲、亚洲等主要制造业及经济发达区域,拥有CE、UL、高标准功能安全等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
证。
公司积极布局全球产业链,TRIO、Cloos、M.A.i等全球细分领域的优秀企业的加入,分布全球多地的研
发团队为公司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地持续提升提供了保证,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智能装备核心部件领域和
运动控制系统、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系统方面的领先能力,增强了国际领先的品牌、生产、技术和研发能力。
(六)构建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解决方案核心竞争力聚焦智能工厂数字化应用需求,公司相继开发了“运
动控制工业软件平台”、“仿真与离线编程软件”、“图形化编程软件”、“离散制造-产品数字化管理软
件”,涵盖产线设计与验证、集成交付、生产及设备运维三大环节,提供全生命周期数字化完整解决方案。
公司构建了E-Noesis工业数字化平台,包括设备管理及远程运维系统、工厂运营精益管理E-PCS系统、
数字孪生系统、项目管理透明化系统等多个子系统,专注于工业生产领域,深度洞察数据价值。通过运维精
灵实时采集设备生产运行数据,经过数据清洗和边缘计算,实现对生产过程数据的全面整合分析与利用,打
破产线设备的数据孤岛。公司提供的数字化服务覆盖生产管理、工艺流程管控、过程质量检测及优化、设备
故障预警、设备远程运维、数据统计分析等多个方面,能够帮助客户快速搭建起属于自己的轻量化精益管理
平台,有效保障产线高效、稳定运行,实现企业运营的降本提质、节能增效,全面提升工厂精益生产水平,
目前已得到新能源、锂电、焊接、光伏等多个行业知名客户认可。公司将“软件+硬件+数字化服务”作为核
心竞争力,持续赋能运营效率与产品质量提升,驱动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三、主营业务分析
1、报告期,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1.69亿元,同比下降3.21%,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收入16.
53亿元,同比下降4.55%;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收入5.16亿元,同比增长约1.33%。国内业务收入14.36亿元
,同比下降9.4%,收入占比66.21%;海外业务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11.74%,收入占比提升至33.79%。
报告期内,公司通过向解决方案转型不断拓展应用场景,针对不同细分市场为特定客户进行定制化开发
,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保持了平稳增长。受到光伏等下游行业市场需求减少及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造成工
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收入下降;但在汽车、金属加工、电子等应用领域保持了高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
公司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仍保持了约10%的同比增长,高于行业市场增速,位列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出货
量排名第二,国产品牌出货量第一。
报告期内,公司正在加快全球化业务布局,加大对欧洲、中东、东南亚、北美等市场的开拓,通过组建
国际化业务团队,加快产品出海,未来海外市场将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2、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9.33%,同比下降3.76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业务毛利率为28.
13%,同比下降5.31个百分点;自动化核心部件业务毛利率为33.17%,同比上升1.27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由于光伏行业的严重下滑及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造成毛利率有所下滑。公司正积极加大新
产品的开发,增强产品差异化竞争力,以及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原材料国产替代、实施制造精益管理等降
本增效措施,逐步改善公司毛利率水平。
3、公司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7,341.60万元,同比下降175.37%;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净
利润为-9,699.16万元,同比下降240.11%。报告期,公司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为6,626.13万元。
报告期内,由于需求下滑,投资放缓及市场竞争加剧,收入增长不及预期、毛利率下滑、人员费用增长、折
旧摊销等固定成本费用增加,对公司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公司为构建长期发展核心竞争力,继续保持了高
研发投入,在全球研发体系、销售网络、生产能力及人才储备等方面投入较大。下半年公司将加大业务拓展
力度,努力实现公司全年业务同比增长,通过降本增效及强化预算费用管理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4、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为-34,218.95万元,同比下降271.55%。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下降,原材料占
比上升,采购付现支出增加,同时人员费用支付增加等因素,使得经营性活动现金流出增加较多。公司将通
过加强应收账款回收力度、优化供应链,加强库存管理,控制成本费用,加快资金周转率,降低资金占用,
提升经营性现金流管理。
5、研发费用持续高投入,报告期内,公司总体研发投入约2.44亿,占销售收入比例达到11.24%。公司
秉承“从跟随到超越”的战略目标,坚持长期主义,持续多年大力投入研发,是公司保持技术创新领先优势
的重要保障。公司始终坚持系统级的正向研发战略,以客户的需求及价值体现作为技术及产品研发的方向,
聚焦高端应用场景,打造更高端、高效的先进“智”造设备。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