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奥赛康(002755)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755 奥赛康 更新日期:2025-09-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药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抗肿瘤类(产品) 3.86亿 38.28 3.45亿 41.94 89.50 抗感染类(产品) 2.49亿 24.74 2.09亿 25.45 84.04 慢性病类(产品) 2.18亿 21.65 1.68亿 20.36 76.81 消化类(产品) 1.24亿 12.33 7882.64万 9.58 63.45 其他业务(产品) 2357.31万 2.34 1856.01万 2.26 78.73 其他类(产品) 662.87万 0.66 --- --- --- ───────────────────────────────────────────────── 华东地区(地区) 4.24亿 42.13 3.54亿 43.07 83.51 华中地区(地区) 1.50亿 14.85 1.20亿 14.63 80.44 华南地区(地区) 1.19亿 11.82 9106.24万 11.07 76.49 华北地区(地区) 1.04亿 10.35 8739.13万 10.62 83.80 西南地区(地区) 9430.63万 9.36 --- --- --- 东北地区(地区) 6087.71万 6.04 --- --- --- 西北地区(地区) 3121.68万 3.10 --- --- --- 其他业务(地区) 2357.31万 2.34 1856.01万 2.26 78.73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17.41亿 97.92 14.23亿 98.38 81.73 其他业务(行业) 3704.87万 2.08 2344.43万 1.62 63.28 ───────────────────────────────────────────────── 抗肿瘤类(产品) 6.31亿 35.51 5.74亿 39.70 90.94 抗感染类(产品) 4.94亿 27.78 4.06亿 28.11 82.29 慢性病类(产品) 3.23亿 18.19 2.45亿 16.97 75.89 消化类(产品) 2.70亿 15.18 1.84亿 12.70 68.05 其他业务(产品) 3704.87万 2.08 2344.43万 1.62 63.28 其他类(产品) 2219.70万 1.25 --- --- --- ───────────────────────────────────────────────── 华东地区(地区) 6.65亿 37.39 5.45亿 37.67 81.96 华中地区(地区) 2.69亿 15.13 2.16亿 14.92 80.20 华北地区(地区) 2.43亿 13.66 2.04亿 14.14 84.15 华南地区(地区) 2.00亿 11.27 1.57亿 10.89 78.59 西南地区(地区) 1.70亿 9.56 --- --- --- 东北地区(地区) 1.13亿 6.36 --- --- --- 西北地区(地区) 8071.04万 4.54 --- --- --- 其他业务(地区) 3704.87万 2.08 2344.43万 1.62 63.28 ───────────────────────────────────────────────── 经销(销售模式) 17.41亿 97.92 14.23亿 98.38 81.73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3704.87万 2.08 2344.43万 1.62 63.28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抗肿瘤类(产品) 3.34亿 36.23 3.08亿 40.83 92.08 抗感染类(产品) 2.59亿 28.08 2.12亿 28.07 81.66 慢性病类(产品) 1.55亿 16.84 1.15亿 15.24 73.97 消化类(产品) 1.46亿 15.79 1.05亿 13.92 72.07 其他类(产品) 1531.14万 1.66 --- --- --- 其他业务(产品) 1295.11万 1.40 523.58万 0.69 40.43 ───────────────────────────────────────────────── 华东地区(地区) 2.97亿 32.18 2.45亿 32.50 82.52 华南地区(地区) 1.54亿 16.73 1.25亿 16.57 80.92 华中地区(地区) 1.41亿 15.28 1.15亿 15.20 81.29 华北地区(地区) 1.35亿 14.63 1.13亿 14.97 83.57 西南地区(地区) 8202.61万 8.89 --- --- --- 东北地区(地区) 5845.72万 6.34 --- --- --- 西北地区(地区) 4194.03万 4.55 --- --- --- 其他业务(地区) 1295.11万 1.40 523.58万 0.69 40.43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制造业(行业) 14.30亿 99.05 11.60亿 99.48 81.16 其他业务(行业) 1377.07万 0.95 601.50万 0.52 43.68 ───────────────────────────────────────────────── 抗肿瘤类(产品) 6.17亿 42.74 5.59亿 47.97 90.69 消化类(产品) 2.99亿 20.71 2.18亿 18.66 72.80 抗感染类(产品) 2.82亿 19.56 2.25亿 19.29 79.68 慢性病类(产品) 2.05亿 14.21 1.42亿 12.19 69.30 其他类(产品) 2624.74万 1.82 --- --- --- 其他业务(产品) 1377.07万 0.95 601.50万 0.52 43.68 ───────────────────────────────────────────────── 华东地区(地区) 5.39亿 37.31 4.37亿 37.50 81.21 华中地区(地区) 2.36亿 16.33 1.86亿 15.98 79.11 华北地区(地区) 2.00亿 13.84 1.71亿 14.64 85.49 华南地区(地区) 1.59亿 10.99 1.25亿 10.72 78.85 西南地区(地区) 1.36亿 9.43 --- --- --- 东北地区(地区) 9909.25万 6.86 --- --- --- 西北地区(地区) 6181.19万 4.28 --- --- --- 其他业务(地区) 1377.07万 0.95 601.50万 0.52 43.68 ───────────────────────────────────────────────── 经销(销售模式) 14.30亿 99.05 11.60亿 99.48 81.1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377.07万 0.95 601.50万 0.52 43.6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3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6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9372.96│ 5.27│ │第二名 │ 6576.39│ 3.70│ │第三名 │ 6150.61│ 3.46│ │第四名 │ 5897.12│ 3.32│ │第五名 │ 5151.71│ 2.90│ │合计 │ 33148.79│ 18.6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2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0.2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469.96│ 25.96│ │第二名 │ 4658.64│ 22.11│ │第三名 │ 1004.60│ 4.77│ │第四名 │ 894.75│ 4.25│ │第五名 │ 669.62│ 3.18│ │合计 │ 12697.57│ 60.2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重大影响 1、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 )。2025年上半年,医药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面对不断增长的慢性病防治需求、持续 升级的健康消费理念以及日益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行业展现出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正加速向创新驱动、 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迈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1-6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275.2亿元,较2024年 度同比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较2024年度同比下降2.8%。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医药行业处在创新引领、转型升级的结构调整期。 创新药领域,2025年上半年发展态势强劲,创新成果密集涌现。国家药监局统计显示,我国上半年批准 上市创新药43款,同比增长59%,已接近2024年批准创新药(48款)的全年数量。药物覆盖肿瘤、代谢、免 疫等多个重要治疗领域,包括我国首款基因治疗药物在内的多款药物进一步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从研 发前端到审评末端,全流程加快创新药上市,彰显了我国医药行业创新能力与研发效率的显著提升。 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化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通过布局多样化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积极寻求国 际合作机会,推动自身管线的全球化进程。2025年上半年,国产创新药跨境技术授权(license-out)交易 呈现跨越式增长,交易总额达到600亿美元,已超过2024年全年总额,其中单笔12.5亿美元首付款交易刷新 中国创新药对外授权纪录。凭借着突出的临床价值、研发效率和成本优势,国产创新药正逐步突破更加严格 的国际标准,获得全球药物监查机构和国际制药企业的认可,加速融入全球医药市场。在当前行业发展趋势 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通过布局复杂制剂技术平台、改良型新药以及创新药研发体 系、升级高端原料药产业链等方式进一步构建企业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企业普遍采取降本增效措施,通过 减少不必要的资本性支出、控制人工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努力在变革中 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行业政策情况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纵深推进的关键节点。上半年,医药行业政策 密集出台,为全年改革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继2024年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首次出现在《政 府工作报告》后,2025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支持创新药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 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产业的重点布局领域,支持创新药发展成为近年来医药领域的主旋律 之一。 (1)产业政策驱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上半年,医药政策密集落地,有力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1月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 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优化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机制,开展试点工 作,将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时限由60个工作日缩短至30个工作日。1月8日,2025年全国药品监督管理工 作会议强调,要积极支持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对研发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研发创新的质量和效率, 提高审评审批质效,扩大对外开放合作,加快推动我国从制药大国向制药强国迈进。1月17日,在“保障人 民健康赋能经济发展”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宣布计划于2025年内发布第一版丙类目录,旨在构建创新 药多元支付机制,支持医药新质生产力发展。3月5日,202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健全药品价格 形成机制,制定创新药目录,支持创新药发展”。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审批效率、创新支持、支付机制等多 个维度协同发力,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6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卫健委联合发 布《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标志着我国创新药支持政策从“局部突破”转向“全生命周期覆 盖”,旨在解决创新药“研发难、支付难、进院难”问题,推动形成“真支持创新、支持真创新、支持差异 化创新”的格局。 (2)目录迭代升级加速创新药临床可及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自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此次目 录调整共有91种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其中38种为“全球新”创新药,其谈判成功率突破90%, 显著提高了创新药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此次目录调整特别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范畴,涵盖 抗癌药、罕见病药和儿童用药等,充分体现了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与鼓励。为配合目录实施,多地取消了定 点医疗机构的用药数量限制,给予患者更多用药选择,促进精准治疗方案制定,提高治疗效果和就医便利性 ,有力推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7月11日,2025年国家基本医保药品目录调整正式启动,商保创新药品 目录的首次制定及调整工作同步开展,这一创新举措将进一步降低患者用药负担,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 (3)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纵深推进 2025年上半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持续深化,常态化、制度化、提质扩面的趋势明显。1月,国家 医保局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第十一批药品集采将开展,并适时启动新批次药品集采。同时将在地方层面开 展具备专业特色的全国联盟采购预计达到20个左右,预计2025年国家和联盟组织开展的药品集采品种将达到 700个。多省医保部门发文推进“三进”行动开展,多元主体协同参与,集采覆盖医药机构范围扩大。 集采常态化的同时,集中带量采购与药品价格治理、医保支付标准、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等政策逐渐协同 。202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让人民群众用药更放心。 质量评估与监管的强化,将进一步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创新药和高技术壁垒的新型仿制药的研发是公司的核心战略发展方向。公司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支国产 化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经三十多年的稳健经营与发展,公司药物治疗领域逐步拓展,目前已涵盖 消化、抗肿瘤、抗感染和慢性病四大治疗领域,在中国医药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在研发平台建 设方面,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公司被认定为江苏 省抗消化道溃疡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靶向抗肿瘤药物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 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课题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全部取得预期评价。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有 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企业知 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荣获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江苏省科技型领军企业、南京市最具创新力企业。连续 16年入选“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连续12年入选“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20强”榜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要业务及产品 公司是一家创新与研发驱动的医药制造企业,公司药物治疗领域主要覆盖消化、抗肿瘤、抗感染、慢性 病四大领域,业务涵盖原料药及制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在中国医药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1)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2)公司新品获批及申报上市 新品获批方面,2024年至今,公司有10款新品获得上市许可,包括:1类创新药利厄替尼片、曲氟尿苷 替匹嘧啶片、甲氨蝶呤注射液、注射用右兰索拉唑、艾曲泊帕乙醇胺片、注射用硫酸艾沙康唑、马来酸奈拉 替尼片、枸橼酸托瑞米芬片、注射用福沙匹坦双葡甲胺,以及合作引进产品达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等。 原料药获批方面,2024年至今,公司共有9款原料药获得上市许可,包括:利厄替尼、艾曲泊帕乙醇胺 、硫酸艾沙康唑、右兰索拉唑、马来酸奈拉替尼、曲氟尿苷、盐酸替匹嘧啶、马来酸阿伐曲泊帕、甲氨蝶呤 等,进一步增强公司特色原料药与制剂一体化的竞争力,并提升公司成本优势及综合运营效率。(表2:202 4年至今获得上市许可产品) 截至目前,公司有6款公开的新品已递交上市申请。(表3:递交上市申请药品) (3)公司主要在研项目 公司聚焦创新药及高壁垒复杂制剂的开发,通过自主研发与引进合作双向发力,重点聚焦小分子靶向创 新药和肿瘤免疫生物创新药的研发。公司目前主要在研项目共计42项,包括已公开的9项重点在研化学、生 物创新药,另有多款创新药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 (4)知识产权申请和维持工作 公司高度重视药品全生命周期的知识产权管理,构建了成熟且完善的知识产权体系,全方位保护创新成 果。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公司充分发挥专利、商标、非公开商业/技术信息等知识产权组合的优势,结合产 品重要研发节点的专利分析,打造高质量的知识产权组合。 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信部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以 及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在新药研发创新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专利申请与保护,涵盖化合物、 盐型、晶型、组合物、用途、制备方法等多个领域。凭借良好的创新能力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公司11件主 导产品核心专利技术分别荣获中国专利金奖1项、省专利项目奖金奖1项、省专利项目奖优秀奖3项、市优秀 专利奖6项。 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累计提交专利申请582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申请356件,中国实用新型专利 申请4件,中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70件;PCT专利申请(PatentCooperationTreaty,专利合作条约)53件, 国(境)外专利申请99件;获得授权专利291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95件,国(境)外发明专利27件。现拥 有有效专利184件,其中中国发明专利135件,国(境)外发明专利25件;中国发明专利中,高价值专利占比 70%。此外,公司拥有有效商标282件,其中中国商标277件,国(境)外商标5件。 (5)报告期内经营业绩及影响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7412827.96元,同比增长9.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 9987130.87元,同比增长111.64%。为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推进新药研发,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201 749537.03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90428050.18元。 报告期内,影响公司业绩的主要因素,包括: ①公司近两年有多款新品开展商业化销售,为公司业务带来新的增长点,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同比增长, 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 ②公司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继续维持高比例研发投入。随着公司研发管线的不断推进 ,部分药品已进入三期临床研发阶段,按照会计政策对相关研发投入进行资本化,导致本期研发费用有所下 降。 ③公司继续加强成本管理,优化各类费用开支,成本费用控制成效显著。 2、经营模式 公司成立至今,业务涵盖药品制剂及其原料药的研发、生产与销售,构建了成熟完整的研发、生产及商 业化体系。研发具备从药物源头创新到临床转化的全流程能力;生产环节建立了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 系;销售则依托成熟完善的渠道和学术推广能力,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最大化。 (1)研发模式 公司秉承“研究为源,健康为本”的企业理念,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患者获益为核心,坚持差异化研 发策略。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积极开展开放式创新,开展多层次、多维度的技术合作,补强补齐优势领 域产品管线,跟踪国际上最新的药物作用机制、靶点以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公司高度重视新药研发能力的构建,具备从早期的药物发现、分子设计、分子药理及毒理研究、工艺研 究、制剂研究、质量分析与控制研究、临床I/II/III期研究、项目管理与实施、药品注册等新药研发全流程 所需的人才、技术能力和创新药质量体系。同时,公司注重研发与销售双向赋能,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成立 专项小组审慎评估每一个项目的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以期实现临床价值向商业价值的成功转化。 (2)生产模式 公司生产模式包括自主生产和委托生产,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药品生产质量管 理规范》等国家药品管理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生产活动,对相关生产活动进行严格的内部控制。公司重 视产品质量,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生存之本”的质量方针,从物料、物资供应商遴选、审计、物料入厂验 收检验,到产品的生产、检验、贮存、放行出厂、运输,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关,同时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药 物警戒及投诉、召回等管理体系,实现产品上市后的有效质量管理。 公司已连续51次通过GMP认证/GMP符合性检查。公司目前产能充足,拥有7条原料药生产线以及13条制剂 生产线。制剂生产线包括8条冻干粉针线(含抗肿瘤药)、1条小容量注射剂线、2条普通药固体口服制剂线 、2条抗肿瘤药固体口服制剂线。 今年,制剂厂区公用系统智能控制中心完成调试与验证,正式进入运行阶段。该系统将公司从2005年至 今陆续建设的所有公用系统设备(工艺用水、净化空调系统)、冷冻干燥系统实现互联互通,有效地通过数 字化、可视化方案形成集中管理,大幅度提升公用系统智能管理水平,并持续降低系统运行成本。 (3)销售模式 公司以临床价值为导向,通过“学术推广+数字化营销+差异化准入”策略,构建全域商业化营销体系。 在“健康中国2030”和医保支付改革(DRG/DIP)背景下,公司强化“双通道”药品供应能力,依托经销商 网络与第三方推广团队,形成“集采保供+创新药营销”双轮驱动模式。坚持“以患者利益为导向,以客户 需求为中心”的理念,整合内外部资源建立完整的销售体系,通过经销商实现产品销售与配送,同时采取第 三方推广商和自营相结合的推广模式。首款创新药依托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MAH),与具备专业学术 团队和商业化能力的公司合作,形成优势协同,整合专业资源,加速释放产品临床价值,实现快速商业化。 公司持续优化营销组合策略,重点强化三个核心能力:终端渠道把控能力、品牌塑造能力、临床需求响 应能力,形成集政策适配、渠道管理、学术赋能于一体的营销生态。 2025年上半年,在集采常态化和创新药全链条支持的背景下,销售体系通过双轮驱动实现终端覆盖:① 集采中标产品依托GSP认证大型流通企业完成高效配送和终端覆盖;②上市新药通过专业学术推广传递药物 核心信息和相关领域最新研究进展、收集药物临床使用反馈和不良反应报告等,有效提升产品认知度与市场 渗透率,强化终端认同感。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研发能力突出加速实现创新价值 1、化学药研发底蕴深厚创仿结合并举发展 公司起源于江苏省首家非公有制药物研究机构——南京海光应用化学研究所,现已分别自建了化学药和 生物药两大研发平台,具有手性药物、靶向药物、高端制剂等研发关键技术及产业化能力,构建起了完整的 化学药与生物药双轮驱动研发体系。拥有国家重点人才6名、省级重点人才7名,2项核心技术分别荣获中国 专利金奖、江苏省专利项目奖金奖,3项核心专利技术先后荣获江苏省专利项目奖优秀奖。 公司化学药研发平台最早成立于1992年,拥有质子泵抑制剂注射剂(PPI)研发的共性关键技术和核心 创新研发平台,包括分子筛选、绿色工艺、定向手性合成技术及配体、强碱性药物的制剂制备技术、难溶性 药物及肠溶制剂药物开发、质量分析技术及标准、新型临床使用方法及适应症应用等关键技术。自成功开发 上市国产首支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以来,化学药物治疗领域已覆盖消化、抗肿瘤、抗感染、慢性病 四大领域。 化学创新药临床管线进展: (1)利厄替尼片(商品名:奥壹新)获批上市 抗肿瘤创新药利厄替尼片,是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奥赛康药业联合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分子实体、活性显著的口服的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 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利厄替尼片(奥壹新)具有独特的萘胺基团的分子结构设计,入选第42届全国 工业信息年会“生物医药领域创新成果展示”。 2025年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利厄替尼片注册上市,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 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 人患者治疗。2025年4月,利厄替尼片的第二项上市申请(NDA)获批,用于具有EGFR外显子19缺失(19DEL )或外显子21置换突变(L858R)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公司已 于2024年10月与信达生物制药集团就利厄替尼片达成中国大陆地区独家商业化合作。 利厄替尼III期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知名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发布,一线治疗具有EGFR敏感突变 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共纳入337例未经系统性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阳性局部晚期 或转移性NSCLC患者,按1:1比例随机接受利厄替尼或吉非替尼治疗。结果显示,与吉非替尼相比,利厄替尼 显著延长了初治EGFR敏感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20.7个月对比9.7个月,HR0.44[ 95%CI:0.340.58],p<0.0001),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56%。 在中枢神经系统(CNS)存在可测量病灶患者中,与吉非替尼相比,利厄替尼显著延长了CNSPFS(20.7 个月对比7.1个月,HR0.28[95%CI:0.100.82],p=0.0136),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高达72%,显示对于脑 转移患者具有突出的疗效。 (2)ASKC202片 抗肿瘤创新药ASKC202片,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类创新药,是一种新型、强效且高选择性的口服小分 子c-Met抑制剂,拟与本公司三代EGFR抑制剂利厄替尼片联合用于治疗既往经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耐药 ,经检测确认存在MET基因异常或蛋白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 随着第三代EGFR-TKI治疗NSCLC的广泛应用,耐药现象日益凸显。三代EGFR-TKI耐药是临床亟待解决的 难点问题,研究发现EGFR耐药与c-MET异常密切相关。ASKC202片与利厄替尼片两药联合可能为EGFR-TKI耐药 问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两款创新药有望协同拓展肺癌领域目标人群。 ASKC202III期注册性临床研究是一项评估ASKC202片联合利厄替尼片对比含铂双药化疗用于经EGFR-TKI 治疗失败伴MET扩增/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开放、多中 心III期临床研究。目前该III期临床研究正在全国约60家研究中心全面实施,正处于临床受试者入组阶段。 2024年4月,ASKC202单药治疗晚期实体瘤的I期剂量递增临床试验研究数据首次公布于2024年美国癌症 研究协会(2024AACR)年会。安全性方面,ASKC202耐受性良好,所有剂量组均无受试者出现剂量限制性毒 性反应(DLT),绝大部分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或2级。有效性方面,在c-MET扩增或错义突变患者中,客 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2.5%(5/8)和75.0%(6/8),1例c-MET错义突变(p.S186L )患者颅内靶病灶较基线缩小67%。ASKC202片与利厄替尼片两药联合用于经EGFR-TKI治疗失败伴MET扩增/过 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临床I/II期数据将于2025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2025ESMO)年 会发布。 (3)ASKC109胶囊 ASKC109胶囊(麦芽酚铁胶囊),是奥赛康药业从英国ShieldTX(UK)Limited引进的口服补铁产品,用于 治疗成人铁缺乏。经授权,公司获得了麦芽酚铁胶囊及其未来可拓展的剂型、适应症等在中国的独家开发、 生产和市场推广权益。 临床研究证实麦芽酚铁胶囊补铁作用强,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生物利用度高且不易发生铁过载。对于现 有口服铁制剂不耐受或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麦芽酚铁胶囊是理想的替代药物,具有良好的顺应性和依从性 ,并且具有经济学优势,有望改变铁缺乏症患者的治疗模式。 基于明显的疗效和安全性,该产品是近年国际市场上市的唯一一款新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