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797 第一创业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从事证券经纪、财务顾问、证券(不含股票、中小企业私募债券以外的公司债券)承销、证券自营、证券
资产管理以及资本中介等业务,并通过全资子公司从事直投、期货经纪、金融产品投资和其他另类投资等
业务,通过控股子公司从事投资银行和基金管理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15.62亿 85.27 5.97亿 89.60 38.23
华南地区(地区) 9469.38万 5.17 3824.64万 5.74 40.39
华东地区(地区) 8355.77万 4.56 1146.19万 1.72 13.72
华北地区(地区) 6501.58万 3.55 1519.87万 2.28 23.38
其他地区(地区) 2650.84万 1.45 442.59万 0.66 16.70
─────────────────────────────────────────────────
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业务) 6.24亿 34.06 1.62亿 24.30 25.95
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业务) 4.08亿 22.29 1.10亿 16.57 27.05
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业务) 3.35亿 18.31 3.12亿 46.83 93.06
固定收益业务(业务) 2.36亿 12.91 1.75亿 26.32 74.20
投资银行业务(业务) 1.28亿 7.01 4155.96万 6.24 32.36
其他业务(业务) 7975.75万 4.35 -1.44亿 -21.61 -180.60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业 2288.65万 1.25 1160.91万 1.74 50.72
务)
抵销(业务) -320.29万 -0.17 -257.83万 -0.39 80.50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30.73亿 87.02 9.92亿 90.85 32.27
华南地区(地区) 1.61亿 4.55 5088.51万 4.66 31.70
华北地区(地区) 1.26亿 3.57 3256.75万 2.98 25.86
华东地区(地区) 1.25亿 3.55 1631.79万 1.50 13.00
其他地区(地区) 4654.36万 1.32 13.61万 0.01 0.29
─────────────────────────────────────────────────
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业务) 11.45亿 32.43 2.71亿 24.83 23.67
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业务) 6.86亿 19.44 1.27亿 11.67 18.55
固定收益业务(业务) 6.46亿 18.29 4.21亿 38.59 65.22
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业务) 6.44亿 18.24 5.80亿 53.14 90.05
投资银行业务(业务) 2.25亿 6.38 -498.10万 -0.46 -2.21
其他业务(业务) 1.60亿 4.52 -2.69亿 -24.63 -168.53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业 2673.89万 0.76 -3402.51万 -3.12 -127.25
务)
抵销(业务) -150.63万 -0.04 -25.71万 -0.02 17.0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13.44亿 88.20 4.46亿 94.32 33.15
华南地区(地区) 6431.44万 4.22 1528.62万 3.23 23.77
华东地区(地区) 5053.53万 3.32 55.38万 0.12 1.10
华北地区(地区) 4765.51万 3.13 1688.82万 3.57 35.44
其他地区(地区) 1732.34万 1.14 -586.62万 -1.24 -33.86
─────────────────────────────────────────────────
资产管理业务及基金管理业务(业务) 5.70亿 37.37 1.44亿 30.41 25.23
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业务) 3.09亿 20.27 5221.57万 11.05 16.90
固定收益业务(业务) 3.04亿 19.97 2.27亿 48.00 74.53
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业务) 1.88亿 12.31 1.66亿 35.06 88.29
其他业务(业务) 7672.46万 5.03 -9750.88万 -20.64 -127.09
投资银行业务(业务) 7356.19万 4.83 -319.89万 -0.68 -4.35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业 412.64万 0.27 -1491.22万 -3.16 -361.39
务)
抵销(业务) -86.47万 -0.06 -29.20万 -0.06 33.7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总部及子公司(地区) 20.88亿 83.90 3.21亿 87.44 15.38
广东(地区) 1.26亿 5.06 2484.92万 6.77 19.75
上海(地区) 8098.61万 3.25 2241.74万 6.10 27.68
北京(地区) 6541.02万 2.63 1698.90万 4.63 25.97
河北(地区) 2983.16万 1.20 567.40万 1.54 19.02
浙江(地区) 2339.04万 0.94 -295.40万 -0.80 -12.63
天津(地区) 1781.85万 0.72 859.40万 2.34 48.23
湖南(地区) 1454.06万 0.58 584.09万 1.59 40.17
湖北(地区) 613.04万 0.25 -591.83万 -1.61 -96.54
江苏(地区) 610.61万 0.25 -438.01万 -1.19 -71.73
四川(地区) 536.68万 0.22 -295.73万 -0.81 -55.10
安徽(地区) 439.09万 0.18 -289.12万 -0.79 -65.85
山东(地区) 413.59万 0.17 -397.74万 -1.08 -96.17
重庆(地区) 408.73万 0.16 -93.21万 -0.25 -22.80
河南(地区) 361.33万 0.15 -428.23万 -1.17 -118.52
辽宁(地区) 293.40万 0.12 -123.81万 -0.34 -42.20
福建(地区) 276.19万 0.11 -461.30万 -1.26 -167.02
陕西(地区) 156.70万 0.06 -26.11万 -0.07 -16.66
海南(地区) 116.26万 0.05 -113.73万 -0.31 -97.82
云南(地区) 51.78万 0.02 -268.59万 -0.73 -518.68
─────────────────────────────────────────────────
资产管理及基金管理业务(业务) 10.64亿 42.75 2.23亿 60.74 20.97
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业务) 6.40亿 25.71 8309.50万 22.62 12.99
固定收益业务(业务) 4.38亿 17.61 3.16亿 86.04 72.09
其他业务(业务) 2.14亿 8.58 -9569.85万 -26.06 -44.81
投资银行业务(业务) 1.17亿 4.70 -7415.82万 -20.19 -63.38
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与另类投资业务(业 6274.89万 2.52 -2050.44万 -5.58 -32.68
务)
抵销(业务) -312.30万 -0.13 -188.19万 -0.51 60.26
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业务) -4359.84万 -1.75 -6266.00万 -17.06 143.7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暂无数据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暂无数据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所处行业发展情况
证券行业紧紧围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助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
以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为主线,系统落实新“国九条”和资本市场“1+N”政策,纵深推进资本市场投
融资综合改革,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证券行业把功能性放在首位,加速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夯实直接
融资“服务商”、资本市场“看门人”、社会财富“管理者”核心职能,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支
持新质生产力发展,协同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着力推动资本市场规模的合理增长和结构质量的持续改善。
证券行业延续“强本强基”和“严监严管”总基调,坚决有效防范化解资本市场重点领域风险,全面强化机
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执法效能,落实全面风险管理,加强
风险监测及防范机制。证券行业并购重组整合加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
2025年上半年,证券行业强化功能发挥,持续增强服务新质生产力和居民财富管理的综合能力。经纪业
务低费率竞争加剧,以买方投顾为抓手推动财富管理转型,机构服务探索差异化竞争;投行股权融资业务继
续承压,科创板增量改革政策进一步提升对科创企业的支持力度,债权融资业务保持增长,利率债发行规模
大幅增长,信用债发行规模小幅提升,政策支持下科技创新债券和绿色债券发行规模显著增长,并购重组业
务持续迎来改革政策,推动投行业务着力提升价值发现、风险定价、交易撮合等核心能力和执业质量,积极
布局科技创新领域,坚定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升客户综合服务能力;资产管理业务积极把握居民资产配
置结构转型机遇,在业绩、产品、渠道等方面构建特色优势,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进一步优化多资产、
多策略、定制化产品布局,加速多元化渠道拓展,全面服务居民多元化财富管理需求;中国证监会发布《推
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在降费让利的政策导向下,证券公司参控股公募基金的利润贡献或将短
期承压。
由于证券行业的经营业绩与证券市场表现存在较强的相关性,而证券市场受到宏观经济与政策、市场发
展程度、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境外金融市场波动以及投资者行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证券行业经营业绩存在
较为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性和不确定性。2025年上半年,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
基调,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有效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国民经济顶住压力、迎难而上,经济运行
总体平稳、稳中向好,新动能成长壮大,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国内权益市场和债券市场均呈现震荡走势
,2025年上半年,上证指数上涨2.76%,深证成指上涨0.48%,创业板指上涨0.53%,北证50指数上涨39.45%
,中债-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1.05%。
2、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及经营模式
本公司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综合类证券公司,公司证券业务牌照较为齐全。公司及下属子公司主
要为机构客户、个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产品和服务,从事的主要业务如下:
(1)资产管理业务
母公司主要从事集合资产管理、单一资产管理和专项资产管理等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公司通过控股子公
司创金合信从事公募基金和私募资产管理等业务。
(2)固定收益业务
根据市场发展和公司业务发展战略,公司对固定收益业务布局进行了调整,将业务拆分为自营投资业务
和客需业务。自营投资业务是指通过固定收益类产品、固定收益类衍生品的投资配置、投资交易策略的开发
,获取自有资金投资收益的业务。客需业务则分为做市交易业务和债券销售业务,做市交易业务是指为客户
提供各类固定收益产品的定价支持、做市报价和交易服务;债券销售业务是指固定收益类产品的承销、参团
及销售,包括但不限于国债、地方政府债、政策性金融债、同业存单、其他金融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
具、资产支持证券等。
(3)投资银行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主要包括股权融资、债权融资、并购重组、结构化融
资、新三板推荐挂牌及相关财务顾问等业务。
(4)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
公司向客户提供证券经纪、证券投资咨询、融资融券、金融产品销售、股票质押式回购等多样化金融服
务。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期货从事期货业务,主要包括商品期货经纪、金融期货经纪、期货投资咨询业
务。
(5)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及另类投资业务
公司通过全资子公司一创投资从事私募基金管理业务,设立和管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全资子公司
创新资本从事另类投资业务,使用自有资金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投资。
(6)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
公司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主要为权益类证券投资、权益类衍生品投资以及新三板做市业务。
3、公司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动因素及业绩变化
公司特色鲜明,经营资质较为齐全,具有良好的业务发展基础。报告期内,公司经营稳健,固定收益业
务、资产管理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证券经纪及信用业务、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等各项业务稳步发展。自北
京国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以来,公司依托股东赋能与战略协同,全方位推动市场拓展与业务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获得一系列荣誉。公司荣获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2024年
度银行间本币市场成员业务高质量发展评价“市场创新业务机构”“年度市场影响力机构”,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廿载同行奖”“优秀做市机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2024年度优秀研究成果”“2024年度上市公司
投资者关系管理最佳实践”,证券时报资本市场投教星火计划“最受欢迎投教作品IP奖”,中国基金报“20
25资产管理机构英华典型案例”——“品牌传播创新资产管理机构”“金融科技创新项目”及“投资者教育
创新项目”,财联社“华尊奖最佳投资者教育奖”,深圳市乡村振兴和协作交流局“2024年度深圳社会力量
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商道融绿“中国企业ESG领先者2025”徽章,前程无忧“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杰
出奖”等系列奖项。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1、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经营理念
公司以“成就企业家和投资者的梦想”为使命,以“追求可持续发展,打造具有独特经营模式、业绩优
良,富有竞争力的一流投资银行”为愿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具有固定收益特色优势,以资产管理
和投行业务驱动综合金融服务能力的一流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活力;积极把握
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机遇,锐意进取、踔厉奋发,在特色化和差异化发展上重点部署,进一步做大客户
基础,做大资产规模,提升产品服务能力,提升投资者回报,形成特色化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始终秉持“以
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强化功能性发挥,不断探求深度理解客户,精准服务客户,强化客户服务质
效。公司持续打造“一个一创”客户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建立战略客户服务体系,夯实投研能力,强化链
接投资者和产业客户的服务能力,强化内外部协同力度,动态优化协同和交叉销售机制,培育协同文化,调
整组织架构和业务流程,提升组织效率和协同效能,开展综合金融新业务模式探索;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扎
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服务居民财富管理质效,积极布局科技创新领域,支持新
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强化北交所业务布局,坚持债券业务高质量发展;围绕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
角等重点区域,加大人员、资源投入,提升服务水平;积极探索金融科技在客户服务、交易策略、风控合规
等方面的应用,以技术创新提升服务质效,实现经营管理全面数字化转型;优化人才结构,持续加大人才梯
队建设和专业能力培养,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综合金融服务。
2、健康的股权结构,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持股比例排名前五的股东为北京国管、北京京国瑞国企改革发展基金(有限合伙)
、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华熙昕宇投资有限公司和浙江航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性质涵盖国有、
民营和集体所有制。健康的股权结构使公司具有混合所有制企业的优势,有利于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夯实。北京国管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进一步增强了公司的股东背景,巩固了健康
、稳定的股权结构,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石。报告期内,北京国管通过强化股东赋能与战
略协同,全力支持公司发展,促进公司价值提升。
3、党建引领,夯实优秀的企业文化
公司以党建为引领、文化传承为根基,厚植“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行业文化理念,培育积极向
上的企业文化,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不断增强企业凝聚力。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及上级党委各项重大部署要求,打造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
范作用;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党建活动,抓实党风廉政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公司始终秉承“诚
信、进取、创新”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开放、创新、包容、协作”的海洋文化,注重效率、严守规矩。
公司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将企业文化的内涵纳入各类员工招聘、培训、考核、晋升体系中,将企业文化理念
贯穿于公司发展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推进中国特色金融
文化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公司以企业文化为依托,形成“公开、公平、透明、市场化”的人力资源政策,推行“为贡献/业绩付
薪、为潜力付薪、为能力付薪”的薪酬理念,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正确的思维方式、有持续系统的学习
能力的合格第一创业人。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在培养、选拔、推动内部员工成长的同时,也吸引了一批优秀
人才加入,有效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认同度与专业服务能力,已经成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持续发展的
重要因素。
4、建立ESG先发优势,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公司将可持续发展纳入公司愿景和发展战略,始终将自身发展与社会进步、环境改善紧密相连。近年来
,公司从战略高度全面践行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从ESG治理、ESG投融资、ESG风险管理、ESG信息披露和ESG
生态系统建设等多方面深入开展ESG实践,致力于成为ESG实践的行业先行者和倡导者。公司在ESG领域已经
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建立并持续巩固ESG先发优势,不断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
作为国内首家加入联合国支持的负责任投资原则组织(以下简称“UNPRI”)的证券公司,公司与首都
经济贸易大学等机构联合发起成立国内首家专门开展ESG研究的高校智库——中国ESG研究院;行业首家支持
并落实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信息披露建议;创设并持续运作行业首个固定收益类ESG券商
资管产品系列,通过先发优势及特色化投研体系打造固定收益类ESG资管品牌;与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
研究院等机构联合牵头起草发布国内首个企业ESG信息披露标准《企业ESG披露指南》团体标准,并配套牵头
起草发布《企业ESG评价体系》和《企业ESG报告编制指南》团体标准;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可持续发展委
员会委员单位,作为深圳市绿色金融协会绿色金融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参与深圳市地方标准《金融
机构投融资环境效益信息披露指标要求》《绿色投资评估指南》制定。
公司成立ESG委员会,在董事会领导下全面统筹推进ESG实践,持续完善ESG投研体系,健全ESG风险管理
制度体系,丰富ESG产品和服务,积极输出ESG实践经验,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影响力。报告期内,公司荣
获商道融绿“中国企业ESG领先者2025”徽章,入选《行稳致远:中国企业ESG领先者报告2025》,并获商道
融绿ESGA-评级,ESG综合得分位列A股非银金融行业第一。
三、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5年上半年,公司围绕“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具有固定收益特色优势,以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驱动综
合金融服务能力的一流投资银行”这一战略目标,强化突出功能性定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进
一步做大客户基础,做大资产规模,提升产品服务能力,继续大力推进“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金融服务,
打造“一个一创”客户管理与协同服务体系,发挥各业务板块的协同效应,探索建立战略客户服务体系;深
化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进一步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推动数字化转型迈向智能化;持续完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优化风险管理机制,推动业务风险分析精细化管理,强化合规内控体系建设。围绕战略目标,固定收益业
务以打造“中国一流的债券交易服务提供商”为目标,深化交易驱动转型,持续打造专业的交易定价能力和
市场影响力,推进协同交易的全链条建设,交易活跃度持续提升;资产管理业务聚焦中低波动产品定位,持
续打造“固收+”、FOF和ESG产品体系,进一步提升投研风控及产品创设能力;投行业务聚焦服务实体经济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对京津冀、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的人才布局、客户及项目储备,深耕北交所
业务,坚持债券业务高质量发展,增强内部协同,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综合金融服务;经纪业务服务居民财富
管理,重点推进以金融产品保有规模和买方投顾为支点的财富管理转型,完善机制和产品配套,强化投顾能
力建设;私募股权基金管理业务聚焦新质生产力,持续提升投研能力,强化投后赋能与综合金融服务,提升
管理效能;自营投资及交易业务围绕经济高质量发展主线进行布局,聚焦绝对收益策略,努力获取稳健收益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32亿元,同比增长20.2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6
亿元,同比增长21.41%。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551.50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净资产170.0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28%。
(1)资产管理业务
①券商资产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在关税战冲击下表现出较强韧性。A股市场震荡上行,万得全A指数上涨5.83%
;债券市场整体告别单边牛市,步入高波动震荡阶段,利率债收益率先上后下,信用债利差持续压缩,中债
新综合财富(总值)指数上涨1.05%;资产证券化(ABS)市场明显复苏,发行规模同比增长27.19%;基础设
施公募REITs(以下简称“公募REITs”)市场发行节奏放缓,10只公募REITs发行规模合计153.01亿元,公
募REITs二级市场持续上行,中证REITs全收益指数上涨14.21%;大宗商品市场整体疲软,南华商品指数下跌
2.09%。券商资管业务方面,根据基金业协会发布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月报》,截至202
5年6月末,证券公司及其资管子公司私募资管产品存续规模为5.52万亿元,与2024年末基本持平。
2025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持续向纵深推进,金融强国战略与资本市场“1+N”政策协同发
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成为资管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布局投资的关键着
力领域。在资产管理专业化、多元化发展背景下,资管机构加速推进差异化战略布局,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
力,构建多策略综合配置体系,守正创新、提质增效。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2025年上半年,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打造具有固定收益特色优势,以资产管理和投行业务驱动综
合金融服务能力的一流投资银行”的战略目标,持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及产品创设能力,围绕客户需求丰富
投资品种与产品线,打造ESG与FOF投资先发优势,强化ABS业务特色,布局公募REITs业务,夯实投研风控体
系。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受托管理资金总额为663.25亿元,较2024年末增加126.87亿元,
增幅为23.65%。
公司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深度挖掘客户需求,持续深化固收及“固收+”产品线建设,丰富策略与期限
类型;持续运作深圳首个公益券商资管产品“第一创业聚善”系列,形成涵盖固收、“固收+”、定增、公
益慈善等多元化产品线。作为国内首家加入UNPRI的证券公司,公司持续建设ESG投研体系,将“ESG整合+负
面筛选”策略应用于固定收益资产管理。公司深入构建ESG整合信用研究能力,实施ESG风险负面清单管理,
推进ESG投研制度化与流程化,为风险管理及价值创造提供体系化支撑。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运作行业首个
固定收益类ESG券商资管产品系列,依托先发优势与特色化投研体系打造固定收益类ESG资管品牌。
FOF业务方面,作为同业中最早成立FOF团队的证券公司之一,公司致力于打造一流精品FOF机构,做好
多资产多策略配置,构建保守、稳健、稳进、平衡及“定制FOF”五条产品线。报告期内,公司加大FOF业务
布局,深化与股东及分支机构的业务协同,推动产品规模快速增长;坚持投研导向发展路径,持续提升主动
管理能力,取得良好投资业绩。
权益类资管业务方面,公司坚持价值投资策略,重点布局上市公司定增及北交所战略配售。报告期内,
公司成功把握权益市场投资机遇,旗下资管产品成功获配定增与北交所战略配售项目,持续保持券商参与北
交所战配(含员工激励资管计划)的领先地位。
ABS业务方面,公司重点围绕供应链/应收账款、租赁债权、贷款债权等债权类基础资产储备项目,同时
依托类REITs、商业房地产抵押支持证券(CMBS)、功能性ABS等领先产品,为企业客户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
,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打造ABS业务特色。报告期内,由公司作为管理人、销售机构的“一创——湖南建
投商办物业1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在上交所成功发行,发行规模11.01亿元。
公募REITs业务方面,公司依托全牌照优势积极布局,聚焦生态环保、能源、产业园及物流仓储等重点
行业,推动优质公募REITs项目申报。报告期内,由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担任管理人、公司担任专项计
划管理人的“创金合信首农产业园REIT”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并于2025年7月成功发行上市。本项目发
起人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原始权益人为北京首农信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本项目的成功发行,是
公司和创金合信努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战略服务北京市属国企,为北京首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提供
全方位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的成功示范。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大战略区域储备公
募REITs项目的同时,公司积极探索公募REITs业务链条延伸,在投资端进行布局。
市场展望与发展规划
资管行业在资本市场改革深化下加速转型,主动管理能力进阶,回归本源趋势巩固,风控效能系统性提
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增强。立足监管“强本强基”导向,资管行业正以专业化、精细化、数字化为核心,
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根基,为居民财富长期配置与市场稳健运行提供坚实支撑。
公司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坚持以固定收益为特色,加大“固收+”等多类型产品的创设力度;以FOF、
定增、战略配售为权益投资突破口,夯实投研能力,持续推进产品创新、优化产品线布局、丰富产品货架;
加强机制建设,提升专业能力,提高服务质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全产品类型、全业务链条的资产证券化解
决方案;积极把握公募REITs高质量发展机遇,推进差异化发展,扩大固收、固收+、权益类产品的资管规模
,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精品资产管理机构。
②公募基金管理业务
市场环境
2025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温和复苏与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形成双重驱动,投资者信心持续修复,居民财富
向标准化资产转移趋势明显。在存款利率下行推动下,部分银行储蓄资金转向公募基金,同时外资配置需求
回暖,共同推动市场流动性环境整体改善。公募基金规模再创新高,权益与指数化投资加速发展,ETF市场
规模突破4万亿元。根据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5年6月末,公募基金产品数量12905只,较2024年
末增长4.35%,公募基金规模34.39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78%;我国境内共有基金管理公司149家,取得
公募资格的资管机构15家。
2025年上半年,监管部门持续贯彻落实新“国九条”等重大政策安排,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为主
线,贯彻“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原则,聚焦费率改革、权益占比提升、中长期资金引入、跨境互通等重点
领域,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和公募基金行业规范有序发展。公募基金费率改革“三步走”持续落实,新浮动
管理费率产品试点上半年密集落地。中国证监会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强化投资
者利益绑定、提升长期投资稳定性、优化收费模式与激励机制、发展权益类基金产品等领域,着力推动公募
基金行业从“规模驱动”转向“回报导向”,切实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增强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经营举措及业务发展
公司控股子公司创金合信坚持公募基金管理业务与私募资产管理业务双核驱动的发展战略,深入践行“
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持续构建独特人才组合优势及金融科技能力。截至2025年6月末,创金合信设
立并在存续期的产品457只,其中私募资产管理计划358只,证券投资基金99只。公募基金管理业务方面,创
金合信已建立固收、权益、量化、指数、MOM、FOF、QDII等多元化产品线,布局周期、新能源、医药、消费
、科技、资源主题等行业赛道,为客户提供定义清晰、品类丰富的产品选择;私募资产管理业务方面,创金
合信进一步丰富产品策略,加强系统建设,通过科技赋能持续提升服务体验,为机构与个人客户提供定制化
金融服务。
产品创设方面,报告期内,创金合信新设“创金合信文丰债券A(023485)”“创金合信创和一个月滚
动持有债券A(024208)”2只公募基金,丰富固定收益产品货架。公募REITs业务取得突破,报告期内,与
公司合作的首只公募REITs产品“创金合信首农产业园REIT”获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并于2025年7月成功发
行上市(场内简称:首农REIT,基金代码:508039),募集金额36.85亿元;其成功发行标志着城市更新与
资本创新的深度融合,为首都存量资产盘活树立新标杆。创金合信持续优化产品布局,为机构客户资产配置
与零售客户财富管理提供精品公募产品;完善投研体系组织架构,加强研究能力建设;落实全面风险管理,
在管产品无重大信用风险,未发生重大风险事件。
投资业绩方面,创金合信在固收赛道持续发力,根据国泰海通《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
行榜》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创金合信固定收益类公募基金近三年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