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华通热力(002893)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002893 京能热力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热力供应、节能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热力生产及供应(行业) 10.70亿 100.00 2.10亿 100.00 19.67 ───────────────────────────────────────────────── 热力服务收入(产品) 10.58亿 98.93 2.03亿 96.53 19.19 工程收入(产品) 641.99万 0.60 567.13万 2.70 88.34 其他(产品) 504.82万 0.47 162.13万 0.77 32.12 ───────────────────────────────────────────────── 华北(地区) 10.70亿 100.00 2.10亿 100.00 19.67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0.70亿 100.00 2.10亿 100.00 19.6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热力生产及供应(行业) 6.63亿 100.00 1.88亿 100.00 28.35 ───────────────────────────────────────────────── 热力服务(产品) 6.63亿 99.91 1.87亿 99.70 28.29 其他(产品) 57.14万 0.09 --- --- --- ───────────────────────────────────────────────── 华北(地区) 6.63亿 100.00 1.88亿 100.00 28.35 ───────────────────────────────────────────────── 居民供暖(其他) 5.09亿 76.68 1.43亿 76.28 28.20 非居民供暖 (其他) 1.54亿 23.24 4403.36万 23.42 28.57 其他(其他) 57.14万 0.09 --- --- ---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6.63亿 100.00 1.88亿 100.00 28.3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热力生产及供应(行业) 10.85亿 100.00 1.75亿 100.00 16.16 ───────────────────────────────────────────────── 热力服务收入(产品) 10.70亿 98.57 1.72亿 97.84 16.04 工程收入(产品) 1451.45万 1.34 500.60万 2.85 34.49 其他(产品) 103.57万 0.10 -121.39万 -0.69 -117.21 ───────────────────────────────────────────────── 华北(地区) 10.85亿 100.00 1.75亿 100.00 16.1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0.85亿 100.00 1.75亿 100.00 16.1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热力生产及供应(行业) 6.67亿 100.00 1.64亿 100.00 24.53 ───────────────────────────────────────────────── 热力服务(产品) 6.66亿 99.92 1.65亿 100.34 24.72 其他(产品) 55.88万 0.08 -56.59万 -0.34 -101.27 ───────────────────────────────────────────────── 华北(地区) 6.62亿 99.26 1.65亿 100.00 24.97 东北(地区) 495.41万 0.74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3.4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3909.11│ 3.65│ │客户二 │ 3327.98│ 3.11│ │客户三 │ 2687.37│ 2.51│ │客户四 │ 2371.98│ 2.22│ │客户五 │ 2098.98│ 1.96│ │合计 │ 14395.41│ 13.4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9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73.4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北京市燃气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44524.62│ 65.52│ │供应商二 │ 2217.43│ 3.26│ │供应商三 │ 1384.78│ 2.04│ │供应商四 │ 1042.59│ 1.53│ │供应商五 │ 760.51│ 1.12│ │合计 │ 49929.92│ 73.4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供热行业基本情况 供热是指以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由一个或多个热源通过城市热网向用户提供生产、生活用热的活动。 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关系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生活质量。我国政府一直高度重 视供热行业的平稳、健康发展。 供热主要分为集中供热和分户供热两种方式。集中供热是指在工业生产区域、城市居民聚集区域内建设 集中热源,向该地区及周围的企业、居民提供生产和生活用热的一种供热方式。我国人口众多、人口密度高 、用热面积大,集中供热更适合我国北方地区城市用热。分户供热是指用户自行采购安装供热设备进行供热 ,常见的分户供热有燃气壁挂炉、电热器、户式空调等方式。 集中供热相较分户供热,具有节约燃料、减轻大气污染、提高供热质量、噪音低、扰民少等优势。目前 ,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的热源形成了以燃气锅炉、燃煤锅炉、热电联产为主,其他热源方式为补充的格局。随 着中国城市化率提升,城市供暖面积进一步增加,同时伴随提出“3060”目标,我国及各级地方政府将“碳 达峰”“碳中和”以及“绿色低碳”写入城市发展规划,供热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发展。 (二)我国供热行业市场情况 供热是寒冷地区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受经济周期性波动影响较小,但呈现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 供热企业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主要集中于北方地区。伴随城镇化率的提升,新型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北方供 暖面积持续增加;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南方供暖市场逐步放开,为供热行业提供新兴增长点。 受上述各类因素推动,我国供热行业持续稳定发展。截至2023年底,清洁供热相关企业8,350家,产业总产 值达9,200亿元,从业人员达125万人。未来,清洁供热既是推动我国“双碳”目标顺利实现的重点改革领域 ,也是民生工程,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传统供热向新能源供热转型,强化供热系统节能降碳效率,完善成本和 价格调控机制,规范监管体系和行业标准,形成供热产业新发展格局。 1、我国供热面积增长情况 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提高到65%,预计未来五年我国 城镇人口数量仍将有所增加。伴随我国城镇常住人口的增加以及城镇化率提高,城镇供热面积预计有所扩大 ,供热行业在这一趋势下也将持续稳定发展。根据住建部《2023年中国城市建设状况公报》显示,2023年年 末,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15.49亿平方米,较2022年111.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3.81%,供暖管道长度达5 2.37万公里,同比增长6.13%。 2、北方供热市场发展情况 集中供热是北方地区最主要的供热方式,尤其是华北地区大城市人口密度高、用热面积大,因集中供热 具有节约燃料、节省用地、减轻大气污染等优势,具有更强的规模效应,更适应大城市供热市场的特点。 随着华北地区各地政府“十四五”规划的推出,京能热力重点供热地区北京、河北迁西等地政府计划在 供热领域不断完善核心城区薄弱区域管网改造,以及优化新城区发展建设布局,同时伴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 展目标的推进,对能源替代、能源增效以及智慧供热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北京供热市场已基本实现清洁供热,形成了以热电联产、燃气供热为主导,多种能源、多种供热方式相 结合的供热体系。随着北京市经济的发展,加强环境建设,建立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并得益于相 关政策的支持,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利用将呈逐年增长之势,地源热泵市场前景广阔。根据《北京市"十 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到2025年,北京市新增浅层地源热泵供热面积2,000万平方米,新增中深层地热 能供热面积200万平方米。 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施清洁能源替代工程,大力发展光伏、风电等 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提高环保技术装备、 新型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专业化服务水平。 上述政策和要求有利于供热企业把握新增供热方向,同时能够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工艺实现环 保低碳、节能减排要求,使供热行业早日达成“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3、南方供热市场发展情况 南方地区供热整体处于发展初期,在长江流域和南方发达地区,重点城市已启动试点供热,多地政府出 台供热专项发展规划。随着经济水平持续提升、生活质量要求提高,南方长江流域经济发达地区供热市场发 展潜力大。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联合主办的“南方百城供暖市场:模式 、潜力与影响”成果发布会预计,到2030年,我国南方地区分户供暖用户数量将达到6,577万户,区域供暖 用户数量将达到3,246万户,将分别带动我国居民消费330亿元、905亿元。 (三)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情况 由于供热行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北京区域供热市场上,公司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行业内具 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迁西富龙通过回收利用河北津西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品 位工业余热对迁西县县城中心城区实施集中供暖,是经迁西县人民政府授权的迁西县中心城区唯一具有特许 经营权的供热公司;迁西富龙实施的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项目是国家制定“余热暖民工程”政策的依据及蓝 本,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该项目技术和经验在供暖行业处于领先地位。 公司控股子公司京能未来投资、建设和运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期综合能源项目,为北京市中关村生命 科学园三期提供供热、供冷及其他综合能源服务。作为北京市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之一的 未来科学城的重要能源配套,生命科学园三期综合能源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满足了该区域日益增长的供热 、供冷需求,还为推动区域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公司控股子公司华清安泰利用热泵技术为民用、工业建筑提供能源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安装、建筑用 能碳减排管理、热泵能源系统的智慧运营等综合服务,打破传统的单一单向的能源类型供给方式(电、热、 气、冷),通过整合各类能源资源(地热能、废余热能、太阳能、风能、电网、气源、热力等),整合先进 的能源技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方案,统筹协调能源需求与能源供给,通过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耦合与调度 ,实现源、网、荷、储一体化管理,达到降低能耗、减少碳排放目标的综合性、系统性能源。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热力供应、综合能源及节能技术服务。公司热力供应业务,主要是向最终用户提供供暖 服务,同时向部分用户提供生活热水。热力供应能够解决我国北方居民冬季采暖的基本生活需求。公司的综 合能源主要是通过多种能源耦合的形式,向用户提供供热、供冷、热水等综合能源的业务。公司的节能技术 服务,主要是向用能单位或同行业企业提供节能服务,包括:改造供热设施和管网、改进排烟除尘系统、污 染物达标排放等,充分挖掘设备及系统的潜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善环境质量,还可使客户通过节能收 益来实现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 公司自成立以来秉承“专注节能、绿色供热”的理念,致力于节能技术研发、节能供热投资及节能技术 改造,成长为专业化能源服务公司,并通过北京市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评审认定。公司坚持智能化、精细化 、清洁化的节能供热,是城市小区“供热投资运营”模式的先行者,是北京市首批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服务的 供热企业。同时,公司参与制定了多项国家级、北京市级的行业标准。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供 热项目投资、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供热节能技术研发、供热管理顾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供热 公司。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竞争优势 1、技术研发优势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 和”;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推动 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促进燃煤清洁高效开发转化利用。2022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 《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指出,要更好发挥新能源在能源保供增供方面的作用,助 力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2023年10月,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组织开展可再生能源发展试点示范 的通知》提出,到2025年,组织实施一批技术先进、经济效益合理、具有较好推广应用前景的示范项目,推 动形成一系列相对成熟完善的支持政策、技术标准、商业模式等,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 业态发展。国家有关环保政策的频繁出台和修订,体现出我国降低碳排放的决心和紧迫性,清洁供热、节能 减排成为供热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2023年10月,北京市发改委等十部门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新能源供热高 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大力发展新能源供热,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多能耦合、互联互济、智能高效的 供热系统,推动新能源供热多场景应用,促进新能源供热产业发展壮大。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节能型绿色供热,坚持走以“技术为先导、创新为动力”的节能低碳供热之 路,以技术创新引领企业发展。公司历来重视与高校及科研院所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与河北工业大学合作设 立“智慧供热协同创新中心”,与清华大学、北京建筑大学等多家高校合作,全面开展供热节能技术的创新 与研发,提升公司核心科技实力,引领行业技术提升与进步。 公司在供热节能领域通过多方合作及自主创新,先后掌握了“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压缩式热泵型烟 气高效脱白冷凝系统”、“智能供热控制技术”、“低氮燃烧机”等多项核心技术。其中,公司参与研发的 “防腐高效低温烟气冷凝余热深度利用技术”项目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在远程控制技术领域,公司自 主研发的“供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无人值守监控系统”、“室内温度采集设备”、“智能供热节能控 制系统”、“分时分区控制系统”、“供热管网控制优化系统”、“基于区域性气候变化的前馈式锅炉群控 技术”等多项具有行业先进水平的节能技术,已广泛用于城市小区锅炉供热系统,为国家节能减排和空气治 理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公司依靠技术优势,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 目”、“中关村科技型创新技术基金无偿资助项目”等奖项,“供热系统智能控制技术”入选《中国绿色采 购网环保节能产品目录》,“低氮分级燃烧技术”入选2020年《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基于压 缩式热泵的燃气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及脱白技术”入选2021年《北京市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公司曾 荣获“全国节能突出贡献示范单位”、“中国节能服务产业先进单位”、“北京市知识产权试点单位”、“ 节能中国先进单位奖”。公司项目曾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中国节能服务产业优秀示范项目”、“ 中国合同能源管理优秀示范项目”、“北京能源学会2020年度优秀节能示范项目及2020年度优秀会员单位” 等荣誉,并获得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创新十二条”资金奖励。 2024年,公司通过创新型中小科技型企业认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证已通过,并取得证书;公司智慧 供热项目入选《2024年北京市先进低碳技术试点项目》并获得资金奖励。 2024年,公司科技创新重点聚焦于智慧供热领域,通过实施热源AI预测、全网平衡及室温监控的闭环供 热试点项目,深化技术研发并拓展智慧供热的应用边界。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余热回收、供热安全 及客户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加速智能化、数字化转型进程,以数据驱动的运行优化提升供热效率与质量,促 进能源结构升级,引领公司向智慧化、高效化、清洁化的新型综合能源服务方向迈进。截至本报告期末,公 司拥有注册商标22项、专利82项、软件著作权62项。 2、品牌优势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现已成为集“供热项目投资、供热经营权收购、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节 能技术研发、管理顾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化供热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公司作为国内较早 专注于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之一,是国家发改委首批“备案合同能源管理推荐单位”。在供热节能 领域,公司较早开展了供热项目投资运营模式。目前,公司管理服务的供热项目类型包括城市综合体、居民 住宅、商业楼宇、医院、学校等,供热方式包括分布式供暖和工业余热集中式供暖。 公司重视与开发商、物业及业主共融共生的关系,与多家知名地产、物业公司等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伙 伴关系,曾被授予“中国房地产最佳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 公司二级控股子公司迁西富龙工业余热供暖项目利用清华大学的余热回收技术已成功运行多年,成为中 国北方资源型城市利用低品位工业余热供暖的典型案例,受到多个部门专家领导的好评。 公司控股子公司华清安泰受北京市节能环保中心委托,以能源管控平台为基础,基于国家能源计量示范 项目,自2021年起承担北京市发改委地源热泵系统能源后评价工作。 3、商业模式优势 公司较早将“供热投资运营”模式和“供热经营权收购”模式引入供热领域,随着“供热投资运营”、 “供热经营权收购”、“供热托管运营”、“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不断成功所带来的示范效应,各类业务模 式均受到市场认可,公司市场地位不断巩固。 4、管理体系优势 公司不断吸收、改进先进技术,研发更加符合客户需求及国家政策要求的技术,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 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具有京能热力企业标准的5S标准化管理项目建设规范和4S维保管理体系。公 司通过了GB/T19001-2016/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 认证、GB/T45001-2020/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及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清洁生产审核 评估,是北京市供热行业二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首批达标单位。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公司供热、节 能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5、服务优势 为更好地提升服务品质和用户感受,公司持续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在北京地区,公司组建了一支训练有素、服务规范的客服团队,搭建了集咨询、报修、投诉、回访、缴 费、调研于一体的“客户服务呼叫中心”,实现7×24小时全天候一站式服务,并在供暖季实行“区域共享 服务平台”,公司凭借优质的服务与客户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公司认真开展“冬病夏治”,抓 早、抓小、抓准、抓好夏季技改检修工作。结合用工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入户巡检计划,严格监督、抽查 ,确保巡检质量;做好已有室温监测设备的校准,运用人工智能对天气、能耗与室温进行对比分析,不断优 化运行策略,确保室温达标;抓好“接诉即办”与“未诉先办”工作,进一步细化、完善考核,将指标分解 到项目;加强与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社区协作,争取政府支持,妥善化解矛盾,切实提升服务水平。截至目 前,2024年度接诉即办工单减量50%,实现综合成绩不低于99分的年度目标。 迁西富龙公司针对用户反馈的热点问题,对服务流程进行了多次优化,不仅简化了报修流程,在各个小 区设置了供热管家标牌,使用户能够更快的获得维修服务,大大的提升了服务效率,还对投诉处理机制进行 了改革,每个换热站都公开了用户投诉电话,确保用户的每一个问题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此外,为了 更好的了解用户需求,迁西公司定期组织用户满意度调查,并将访民问暖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开展,通过电 话回访与用户保持密切联系,为客服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增强了与用户的互动与信任,进一步提升了用 户满意度。 6、人才优势 公司具备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通过市场化选聘,严把人员入口关。同时,积极推进三项制度改 革,深化岗位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人员能进能出,持续优化组织机构,精简人员提高管理效能,劳动 定员满编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此外,京能热力强化绩效考核,拉开薪酬差距,激发员工潜能,实现人力资 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完成东西部项目运行中心工作职责转变,进一步规范岗位薪酬标准,重构薪酬绩效体系 ,构建了京能热力的人才核心竞争力,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公司在人才培养方面聚焦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培育专业化能力。坚持“干中学,学中干”,不 断完善专业管理体系,着力培育一批懂暖通、懂锅炉、懂电气、懂客服的生产运营管理团队。更加注重提升 数字化水平。坚持顶层设计、系统谋划,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加快落实和推动,着力培育一批懂生产、懂 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更加注重打造差异化优势。坚持绿色低碳转型的差异化发展路径,做好技术储备与项目 储备,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固化经验,着力培育一批熟悉绿色低碳技术应用、绿电供热、碳资产政策规则的高 水平、创新型专业人才。 (二)主要无形资产 本公司拥有的无形资产主要包括商标、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1、商标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注册商标22项。 2、专利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专利82项。 3、软件著作权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共拥有软件著作权62项。 (三)公司获得的相关资质和荣誉情况 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及其子公司获得的经营资质、经营许可证情况如下: 1、供热经营资质及许可 (1)公司供热许可情况 (2)锅炉使用登记证办理情况 公司管辖或运营的供热锅炉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公司依照有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办理登记 。公司运营的锅炉中,常压锅炉无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承压锅炉需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目前,公司自有的承压锅炉全部办理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承包运营的锅炉房中,承压锅炉均已 按照规定进行了登记并取得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2、节能服务公司备案 国家发改委同财政部对符合《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 审核备案、动态管理制度。申请审核备案的节能服务公司需按要求提供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应用的主要节能技 术及产品(包括自主研发和获得专利的节能技术及产品)情况,以及已实施项目用户单位的反馈意见及项目 运营状态证明等。 2010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 案名单(第一批)。华通兴远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一批)。 2011年3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案 名单(第二批)。华通有限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二批)。 2012年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公告节能服务公司备 案名单(第四批)。华意龙达入选节能服务公司备案名单(第四批)。 3、高新技术企业认证 2022年12月30日,华通热力取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为GR202211005776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4年12月31日,华通兴远取得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市税务局 联合颁发的证书编号为GR202411007466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4年8月27日,京能热力取得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编号为20242020331107的《中 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三年。 2023年12月9日,华意龙达取得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编号为20232021040707的《中 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二年。 2023年5月30日,华通兴远取得由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颁发的证书编号为20232020395907的《中 关村高新技术企业证书》,有效期二年。 2024年11月11日,迁西富龙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编号为GR202413000340。 4、特许经营权 2013年7月,本公司前身华通有限与北京市平谷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签订了《北京市平谷区集中供热 特许经营协议》。根据该合同,在2013年7月2日到2043年7月1日期间,华通有限享有对北京市平谷区行政管 辖区域范围内的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 2013年7月,北京市平谷区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向华通有限颁发了证书,授予华通有限为平谷区集中供 热特许经营单位。公司已办理完成该证书的更名手续。 2014年7月21日,迁西富龙与迁西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经迁西县人民政府授权)签订供热《特许 经营权协议》,生效日期自2014年7月21日起至2039年7月21日止,共计25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关键之年,也是国家实施“十四五”规划攻坚之年。公司在习近平新 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始终坚持高质量稳健发展的战略定位,深入贯彻国家战略部署,聚焦 供热主业精准发力,稳健经营、风控优先,切实提升经营质量。2024年,公司加大优质项目投资力度,加速 智慧化数字化转型,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在保持企业平稳运行的基础上,着力优化运营质量,最终实现 整体发展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升的良好局面。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净利润6,752.90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 21.4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76.53万元,较上年上升22.25%。 2024年公司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深度挖掘智慧供热潜力,强化供热管理能效 2024年,公司对智慧供热示范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和精心优化,实现了从热源、管道、换热站到用户终端 的全方位智能化管理,建立供热信息化、智能化指挥调度中心,对供热系统进行数据分析、节能诊断、优化 运行、能耗定额管理、指挥调度,实现“生产系统、收费系统、客服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供热系统 的精细化节能运行,最大限度挖掘节能潜力,提高供热管理效率。公司成功开发了锅炉负荷精确预测系统和 最优热源效率输出模型,并引入了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二次网平衡调节机制,确保能够精准监控并深入分 析典型室内的温度情况。基于经验积累,实施了区域性的轻量化应用,扩大了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智能供热 覆盖面积。未来,公司将进一步优化技术方案,深化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供热领域的应用,加速推进智能化 与数字化转型进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截止2024年末,公司实现供热管理面积约3,600万平方 米。 2、协同智慧供热技术应用推广,全面推进数字化建设 2024年,公司实施推广了合同管理系统,成功完成了设备资产管理系统、客诉督办平台管理系统、群发 短信发布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提升了企业经营的合规能力,实现了信息化系统全公司覆盖,为公司的 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公司搭建了京能热力智慧供热管控中心,对供热系统进行运行及能耗数据分析、智 能诊断、精细调节,实现了热源高效控制,热网节能运行,供热系统自动化管理,优化能源分配,降低运行 成本的目标,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 3、开展综合能源供热供冷应用研究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