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898 *ST赛隆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药品的研发、生产、营销及技术服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2.61亿 99.05 9928.41万 98.48 38.03
其他行业(行业) 251.15万 0.95 153.73万 1.52 61.21
─────────────────────────────────────────────────
药品销售(产品) 2.28亿 86.39 8969.99万 88.97 39.40
药品销售(代理)(产品) 2081.61万 7.90 195.74万 1.94 9.40
饮品销售(产品) 799.88万 3.03 506.41万 5.02 63.31
代加工业务(产品) 369.82万 1.40 247.44万 2.45 66.91
其他业务(产品) 251.15万 0.95 153.73万 1.52 61.21
其他(产品) 85.09万 0.32 --- --- ---
─────────────────────────────────────────────────
华中(地区) 6422.95万 24.37 3038.59万 30.14 47.31
华东(地区) 5269.13万 19.99 2627.00万 26.06 49.86
华南(地区) 5190.25万 19.69 1538.97万 15.26 29.65
西南(地区) 4062.32万 15.41 1302.86万 12.92 32.07
东北(地区) 3589.90万 13.62 676.35万 6.71 18.84
华北(地区) 1582.45万 6.00 --- --- ---
西北(地区) 239.73万 0.91 --- --- ---
─────────────────────────────────────────────────
经销(销售模式) 2.64亿 100.00 1.01亿 100.00 38.2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56亿 99.77 7294.68万 99.92 46.85
其他行业(行业) 35.95万 0.23 5.58万 0.08 15.53
─────────────────────────────────────────────────
药品销售(产品) 1.43亿 91.48 6427.53万 88.05 45.02
饮品销售(产品) 1134.50万 7.27 720.30万 9.87 63.49
代加工业务(产品) 145.71万 0.93 136.19万 1.87 93.46
其他业务(产品) 35.95万 0.23 5.58万 0.08 15.53
其他(产品) 14.06万 0.09 --- --- ---
─────────────────────────────────────────────────
华中(地区) 5662.29万 36.28 3482.28万 47.70 61.50
东北(地区) 2400.07万 15.38 526.13万 7.21 21.92
西南(地区) 2377.64万 15.24 776.94万 10.64 32.68
华东(地区) 2358.89万 15.12 1135.97万 15.56 48.16
华南(地区) 1818.52万 11.65 899.99万 12.33 49.49
华北(地区) 841.58万 5.39 --- --- ---
西北(地区) 147.24万 0.94 --- --- ---
─────────────────────────────────────────────────
药品销售(业务) 1.43亿 91.48 6427.53万 88.05 45.02
饮品销售(业务) 1134.50万 7.27 720.30万 9.87 63.49
代加工业务(业务) 145.71万 0.93 136.19万 1.87 93.46
非主业租赁(业务) 18.45万 0.12 -1.83万 -0.03 -9.90
销售材料或废品(业务) 17.21万 0.11 7.12万 0.10 41.35
其他(业务) 14.35万 0.09 10.96万 0.15 76.3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3.04亿 97.71 1.40亿 97.77 46.22
其他行业(行业) 712.03万 2.29 319.99万 2.23 44.94
─────────────────────────────────────────────────
药品销售(产品) 2.94亿 94.79 1.34亿 93.41 45.51
饮品销售(产品) 759.66万 2.45 549.18万 3.83 72.29
其他业务(产品) 712.03万 2.29 319.99万 2.23 44.94
代加工业务(产品) 100.40万 0.32 66.41万 0.46 66.15
其他(产品) 45.22万 0.15 10.01万 0.07 22.14
─────────────────────────────────────────────────
华中(地区) 9900.11万 31.87 5243.59万 36.55 52.96
西南(地区) 5558.95万 17.90 2194.95万 15.30 39.49
华东(地区) 5442.51万 17.52 2608.62万 18.18 47.93
东北(地区) 3922.62万 12.63 1025.48万 7.15 26.14
华南(地区) 3679.68万 11.85 2000.04万 13.94 54.35
华北(地区) 1916.06万 6.17 --- --- ---
西北(地区) 642.78万 2.07 --- --- ---
─────────────────────────────────────────────────
经销(销售模式) 3.11亿 100.00 1.43亿 100.00 46.1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行业(行业) 1.56亿 99.24 8221.36万 98.91 52.84
其他行业(行业) 118.62万 0.76 90.65万 1.09 76.43
─────────────────────────────────────────────────
药品销售(产品) 1.52亿 96.78 7887.08万 94.89 51.98
饮品销售(产品) 304.01万 1.94 --- --- ---
其他业务(产品) 118.62万 0.76 90.65万 1.09 76.43
代加工业务(产品) 79.27万 0.51 --- --- ---
其他(产品) 2.26万 0.01 --- --- ---
─────────────────────────────────────────────────
华中(地区) 4013.27万 25.60 2312.91万 27.83 57.63
西南(地区) 3358.77万 21.42 1714.17万 20.62 51.04
华东(地区) 3142.03万 20.04 1817.22万 21.86 57.84
东北(地区) 2060.87万 13.14 692.55万 8.33 33.60
华南(地区) 1734.67万 11.06 999.40万 12.02 57.61
华北(地区) 996.07万 6.35 --- --- ---
西北(地区) 372.65万 2.38 --- --- ---
─────────────────────────────────────────────────
经销(销售模式) 1.55亿 98.74 --- --- ---
其他(销售模式) 197.89万 1.26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0.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4.4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3035.51│ 11.52│
│客户B │ 2064.20│ 7.83│
│客户C │ 1531.00│ 5.81│
│客户D │ 1381.11│ 5.24│
│客户E │ 1078.97│ 4.09│
│合计 │ 9090.78│ 34.4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1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4.0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2292.43│ 16.57│
│供应商B │ 1949.78│ 14.09│
│供应商C │ 702.88│ 5.08│
│供应商D │ 586.34│ 4.24│
│供应商E │ 565.49│ 4.09│
│合计 │ 6096.91│ 44.0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为“医药制造业”(行业代码:C27
)。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4年,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行业转型升级进程不断推进,我国医药健康行业进入变革调整的
关键时期,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步入常态化、制度化,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医药行业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
战,当前医药行业整体增长放缓。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财务指标显示,2024
年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25298.5亿元,较去年持平;营业成本14729.6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
;利润总额3420.7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但从中长期发展来看,医药行业具有较强的刚性需求。随着
人口老龄化加剧、居民人均收入水平提高、医疗保健意识增强,我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稳健发展,并将通过
加速推进产业升级,推动医药行业向创新化、高质量发展转型。医药行业整体呈现弱周期性,但细分领域受
政策、技术及供需关系影响存在阶段性波动,对于个别产品而言,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偶然性,例如在某些
流行性、传染性疾病高发的季节,临床用药需求会相应增长。
2024年是“十四五”规划目标实现的关键之年,也是《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5年)
》的攻坚之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
2024年1月1日起,《药品标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旨在进一步规范和加强药品标准管理,建立最严谨
的药品标准,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质量可控,促进药品高质量发展。
2024年2月,国家药监局发布《优化药品补充申请审评审批程序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指出在有能力、
有条件的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开展试点工作,现阶段,以化学药品为重点,试点省级药品监管部门按照“提前
介入、一企一策、全程指导、研审联动”的原则,为辖区内药品重大变更申报前提供前置指导、核查、检验
和立卷服务。
2024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中央网信办等9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强医疗监督跨部门执法联动工作的
意见》,重点整治医药领域的腐败问题,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
2024年5月,国家医保局出台《关于加强区域协同做好2024年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的通知》,旨在加
强区域协同,推进医药集中采购提质扩面,降低药品采购价格,提高采购效率,保障药品供应。
202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明确要制定关于全链
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促进新药加快合理应用,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
改革,促进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动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扩大创新药支付范围。
2024年7月,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注射剂挂网工作的通知》,纵深推进挂网药品价格治理,推动
医药企业挂网行为更加规范,注射剂价格更加透明,减少因包装数量、转换比差异形成的不公平价格问题。
2024年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
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
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
创新药发展根基。
2024年11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出台《关于完善医药集中带量采购和执行工作机制的通知》,进
一步完善了集采和执行工作机制,巩固深化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成果。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主营业务
公司为集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研发、生产、营销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医药全产业链的制药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在报告期内,公司继续秉承“以科技领先,成就健康事业”的企
业宗旨,持续加大产品研发投入,目前主要产品包括注射用替加环素及原料药、阿加曲班注射液及原料药、
注射用艾司奥美拉唑钠及原料药、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及原料药、米力农注射液及原料药、注射用帕瑞昔
布钠及原料药、氨甲环酸注射液及原料药、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Ⅲ)、注射用胸腺法新、注射用泮托拉唑
钠,以及普瑞巴林胶囊及原料药、阿哌沙班片及原料药等。主要产品涵盖心脑血管、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质子泵抑制剂、抗感染药、抗出血药、镇痛药等领域。
2.主要产品
截至目前,公司主要生产、销售及拥有生产批文的原料药品种21个,制剂品种19个,其中13个品种通过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18个品种被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版)》。
公司主要生产、销售以及拥有生产批文的医药品种情况如下:
(2)原料药产品
3.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研发模式公司采用以自主研发为主,合作开发为辅的研发模式,围绕已有品种所形成的特色系列
,不断丰富规格,推进一致性评价研究,巩固现有优势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进行新药研发。公司成立
了医药研发中心,组建了一支从业经验丰富、创新意识突出的研发团队,从品种调研到立项、方案计划制定
到执行、研究到注册申报,均设立了专门的部门,有力支撑了公司的发展。
(2)生产模式公司采取自主生产和合作生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形成业务协同。
自主生产模式:公司拥有冻干粉针剂、分装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和原料药等多条生产线,实行“以销定产
、产销结合”的计划管理模式,生产部门根据年度销售计划将生产计划分解至月,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库存
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合作生产模式:是指公司在早期MAH制度(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未建立的时期,
与具备生产资质、GMP产能充裕的制药企业展开合作生产的模式。在此模式下,公司单独负责或与合作单位
共同负责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作,并由公司承担相关费用。公司享有合作产品的独家经销权和知识产权,合作
方负责在公司的技术支持下申请并取得合作产品的药品批准文号。合作单位按照公司订单要求组织生产,由
公司负责对外销售。
(3)销售模式公司产品主要为处方药,终端客户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采用经销商买断方式进行销售
,即通过经销商将药品销往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具体而言,公司根据营销能力、销售渠道、信用等多方面遴
选优质的医药商业公司作为经销商,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向经销商销售产品,同时为其提供产品
学术推广支持等服务。
经销商向公司采购产品,并利用其销售渠道向各级医疗机构进行销售。对于向非公立医疗机构销售的产
品,经销商亦会通过区域内的下级经销商进行产品分销。
(4)采购模式本公司采购的物资有:生产、研发用物料,合作生产模式下的产品,各部门所需设备、
仪器、五金配件、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生产用原辅料、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需从质
量管理部批准的具有相应资质的供应商处采购;对设备、仪器的采购,请购部门需提供详细的调研报告,经
过充分询比价后,确定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合同。仓库管理部门负责确保主要物料的安全库存,设定库存警戒
线,主要物料规定有检验周期;五金、易耗品、劳保用品由计划物料部采用询价比价的方式统一采购,并有
一定的库存量。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医药全产业链优势
公司拥有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营销、技术服务全产业链,构建了化学原料药
与制剂一体化的研发与生产能力。公司关键产品的原料药均为自产,具有完整医药产业配套体系,原料药自
供和规模化生产有力的保障制剂产品的生产、供应,在质量稳定性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2.持续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历来注重研发创新,建立了健全的科研管理体系,拥有一批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研发设备和经验
丰富的研发人才队伍,通过自主研发,近年来公司新产品不断获批,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不断提
升。截至本公告日,公司已获得替加环素、普瑞巴林、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赖氨匹林、福沙匹坦双葡甲胺
等21种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注射用胸腺法新、氟尿嘧啶注射液等13个制剂品种已通过仿制药一致性
评价。
3.先进的生产技术
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无菌注射剂的规模化生产,拥有无菌制剂技术优势、产能优势,严格按照国家GM
P要求建立药品生产制造中心,拥有小容量注射剂、冻干粉针剂、分装粉针剂等剂型多条生产线,在产品产
能、工艺技术以及GMP管理上保持国内先进水平。
4.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作为切身关系人民福祉的医药行业的一员,公司始终将质量控制贯穿从产品研发、生产转移、商业化生
产到市场销售的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把药品质量问题当成公司安身立命之本和生存发展的生命线。公司建
立了涵盖产品生产质量、科研、销售等业务的立体化质量管理体系,从源头上保证产品质量的均一性、稳定
性和安全性,并持续强化质量体系建设和质量意识提升。
5.独特的企业文化
公司“以科技领先,成就健康事业”为宗旨,专注于人类健康事业。在企业管理中,坚持“团结、拼搏
、敬业、奉献”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企业文化理念已经融入到公司发展的各个环节,植入每个员工的
心中,起到了积极向上的引领作用。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坚定贯彻年度经营目标,面对医药行业政策密集调整、集中带量采购范围扩大及市场竞争加
剧等多重挑战,积极面对内外部的巨大压力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主动应对环境变化,通过努力扩大市场份额
、优化产品销售结构、降本增效,多措并举努力保持整体生产经营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人民币263,567,276.85元,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人民币-33,
145,611.22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808,223,377.29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499,277,281.69元。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成果逐渐展现。截至本公告日,公司盐酸艾司洛尔、氟尿嘧啶
、尼可地尔、法莫替丁、吡拉西坦、伏立康唑等12种原料药获得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盐酸艾司洛尔注射液
、氟尿嘧啶注射液获得药品注册证书;完成硫酸艾沙康唑、培美曲塞二钠、门冬氨酸钾等原料药品种和注射
用硫酸艾沙康唑、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盐酸溴己新注射液等制剂品种的申报;稳步完成注射用右兰索拉唑
Ⅲ期临床研究。截至本公告日。
在销售方面,公司积极响应外部环境变化,不断完善产品结构,加大销售市场开发力度,根据产品的不
同特性,制定了有针对性的销售策略,努力达成销售目标。同时注重自身的学术推广能力,进一步加大产品
推介力度,不断提高公司对终端市场的掌控力。
在生产质量方面,公司建立了涵盖产品生产质量、科研、销售等业务的立体化质量管理体系,报告期内
,公司持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实施全过程实时生产环境监控,各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全年公司未发生重大质量事故,质量保证体系持续稳健运行。安全生产方面公司认真落实安全隐患排查,严
格生产现场安全监督检查管理,落实过程安全防护措施,积极应对安全风险的压力和挑战。
在企业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加强公司治理,完成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换届选举,建立健全内部控制
制度,积极组织合规培训,进一步强调和提升相关人员的合规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加强成本和费用
控制,大力推进开源节流,严控费用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均有所下降;实施绩效考核管理办法,有效
实施计划调度,明确奖惩机制,提升员工积极性及效率。
2、收入与成本
原料药生产量和库存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本期原料药对应的制剂产品销量增加,因此组织备货。
5、现金流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所致;投资
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系固定资产处置收入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
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系银行贷款增加所致。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其他变动的内容本公司与中信城开珠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城开”)于2020年4月8日签订《
珠海市香洲区赛隆总部项目合作协议》、于2020年6月25日签订《珠海市香洲区赛隆总部项目合作协议之补
充协议》,协议约定本公司与中信城开及其关联方另行设立的投资基金信隆共赢(深圳)投资合伙企业(有
限合伙)(中信城开及信隆共赢以下简称“中信方”)共同成立项目公司珠海赛隆国际投资有限公司(以下
简称“赛隆国际”),并以项目公司参与竞买项目地块,由双方共同按照协议的约定以项目公司名义进行开
发建设并按约定获取收益。赛隆国际注册资本1000万元,本公司出资510万元,持股比例为51%,表决权比例
49%。本公司除向项目公司实缴已认缴的注册资本外,不再向项目公司投入任何资金。在项目公司取得项目
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以签署挂牌成交确认书为准)后30个工作日内,全体股东应通过中信方增资或
者股权转让的方式使中信方取得项目公司的51%股权,在中信方持有项目公司51%或以上的股权后,项目公司
取得项目地块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开发建设所需的全部资金,全部由中信方负责筹集。本公司对项目公
司的经营管理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权益分配:双方同意,目标项目建成后,目标项目中5169平方米普通办
公物业(包括政府要求本公司自持10年的4308平方米建筑面积物业)和人防车位(以下简称“留存物业及车
位”)的使用权按约定移交给本公司占有、使用。除留存物业及车位、本公司对项目公司的股东投入外,项
目公司的剩余资产、利润全部归中信方所有。如中信方、项目公司擅自转让留存物业及车位的,或者因中信
城开的原因而产生的项目公司的债务的原因导致本公司无法占有、使用留存物业及车位的,或者因中信方的
原因导致在建设期起算日起60个月届满后仍无法移交留存物业及车位的使用权的,中信方应负责赔偿本公司
因此而遭受的损失,该等损失按照留存物业所有权及车位所有权(如有)的市场评估值确定,或者按照目标
项目中已建成的同类型物业所有权及同类型车位所有权(如有)的市场评估值确定。2021年2月24日,本公
司分别与中信城开、信隆共赢签订股权转让协议,将本公司持有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赛隆国际1.66%、0.3
4%的股权以人民币166,109.28元、33,924.01元的价格转让给中信城开、信隆共赢;本次股权转让后,本公
司持有赛隆国际的持股比例由51%变更为49%。
根据协议的约定,本公司虽然享有49%的表决权,并且在3个董事席位中享有委派一名董事的权利,但是
对项目公司的经营管理只享有知情权和监督权,并且不按项目公司的收益和一定比例享有分配权,本公司的
收益权仅为留存物业及车位。所以,本公司对项目公司赛隆国际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本公司
将该项股权投资作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因投资期超过一年,在其他非流动
金融资产列报。
公允价值计量方法:2023年12月25日,赛隆国际的房产建设已经通过竣工验收,并在珠海市住房和城乡
建设局完成竣工验收备案。截至2023年12月31日,归属于本公司的留存物业及车位部分尚未交付。该项资产
期末的公允价值已经北京中同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评估,并出具中同华评报字2024第040619号评估报告。
2024年,公司取得赛隆国际留存物业的使用权,将其余额6,495.60万元转入使用权资产列报。
赛隆国际于2020年6月22日与中信方分别签订借款协议,约定向中信城开的母公司中信城市开发运营有
限责任公司借款415,204,081.63元,向信隆共赢借款84,795,918.37元。本公司于2021年4月12日与中信方分
别签订最高额质押合同,约定以本公司所持有的赛隆国际40.69%的股权作为质押财产,为中信城市开发运营
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最高额203,450,000.00元的质押担保,以本公司所持有的赛隆国际8.31%的股权作为质押
财产,提供最高额41,550,000.00元的质押担保。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4、金融资产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主要控股参股公司情况说明无。
●未来展望:
1.公司发展战略2025年,外部医药行业格局持续调整,公司面临较大的内外部挑战,公司将继续发挥
“原料药+制剂”的全产业链优势,牢牢秉持“以科技领先,成就健康事业”的企业宗旨,不断提高研发和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人才水平、技术水平,继续积极贯彻落实董事会的决策部署,在
现有基础上积极做好日常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增强上市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2.2025年经营计划
(1)研发方面:紧密围绕国家集采政策导向,聚焦“提质、控本、增效”核心目标,优先布局竞争格
局良好、临床需求量大的慢病药物,同步探索复杂制剂等高壁垒仿制药,提升技术溢价空间。通过原料药-
制剂一体化,确保在集采报价中具备成本优势,保障利润率。
(2)营销方面:继续积极参与国家、省级联盟等各类集采,保覆盖、重增量,巩固集采机遇;持续推
进营销方案改革,调整现有销售和激励策略,加强人员补充和调整,精细化市场运营,加大核心产品销售投
入力度,对销售渠道和代理商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终端覆盖率,稳步提升核心产品销量;对未中标品种,快
速转向民营医院及县域市场、第三终端,通过差异化营销、精细化运营挖掘市场增量。
(3)生产方面: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增强质量保证能力,进一步完善巩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成
本管理,重点攻破技术难题,提高产品收率,同时加强设备维护和技改创新,持续进行工艺优化,降低生产
成本;优化安环架构,落实安全责任,系统、有序、全面提升安环管理水平。同时,制剂生产要保证完成生
产任务,继续充分发挥冻干粉针剂产能优势、技术优势,基于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受托生产经验,积极承
接委托加工业务。
(4)企业管理方面:不断加强公司治理、内控体系建设,对公司各部门的规章、制度、流程进行梳理
,保证各项业务合规性,防范风险,更好发挥内部控制在提升公司内部治理的重要作用;加强成本和费用控
制,不断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与管理效率;深入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继续加大赛隆品牌建设力度,充分利用
公司官网、微信公众号、《赛隆人文》以及新闻媒体等宣传阵地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工作,树立良好企业形象
。
3.可能面对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