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907 华森制药 更新日期:2025-09-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3.69亿 83.53 2.52亿 96.99 68.21
医药商业(行业) 6635.60万 15.02 393.87万 1.52 5.94
其他业务(行业) 601.59万 1.36 382.90万 1.48 63.65
医药零售(行业) 41.86万 0.09 4.59万 0.02 10.97
─────────────────────────────────────────────────
耳鼻喉科用药(产品) 1.51亿 34.24 1.21亿 46.61 79.96
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1.02亿 23.16 5174.87万 19.93 50.55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8117.52万 18.37 5646.46万 21.75 69.56
医药商业(产品) 6635.60万 15.02 393.87万 1.52 5.94
其他领域用药(产品) 3428.27万 7.76 2258.04万 8.70 65.87
其他业务(产品) 601.59万 1.36 382.90万 1.48 63.65
医药零售(产品) 41.86万 0.09 4.59万 0.02 10.97
─────────────────────────────────────────────────
西南地区(地区) 1.91亿 43.18 8936.22万 34.42 46.84
华东地区(地区) 8145.85万 18.43 5206.44万 20.06 63.92
华中地区(地区) 8057.30万 18.23 5764.47万 22.21 71.54
华南地区(地区) 3242.11万 7.34 2162.52万 8.33 66.70
华北地区(地区) 2877.52万 6.51 2085.98万 8.04 72.49
东北地区(地区) 1551.21万 3.51 916.77万 3.53 59.10
西北地区(地区) 1235.27万 2.80 885.59万 3.41 71.69
境外(地区) 1.86万 0.00 1.20万 0.00 64.28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3.63亿 82.19 2.48亿 95.35 68.15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7270.22万 16.45 824.26万 3.18 11.3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601.59万 1.36 382.90万 1.48 63.6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6.51亿 84.02 4.29亿 96.76 65.96
医药商业(行业) 1.11亿 14.36 820.55万 1.85 7.38
其他业务(行业) 1068.31万 1.38 577.48万 1.30 54.05
医药零售(行业) 187.32万 0.24 41.06万 0.09 21.92
─────────────────────────────────────────────────
耳鼻喉科用药(产品) 2.65亿 34.19 2.07亿 46.57 78.01
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1.79亿 23.04 9522.46万 21.46 53.34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1.45亿 18.74 8835.48万 19.91 60.83
医药商业(产品) 1.11亿 14.36 820.55万 1.85 7.38
其他领域用药(产品) 5402.25万 6.97 --- --- ---
其他业务(产品) 1068.31万 1.38 577.48万 1.30 54.05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产品) 832.42万 1.07 --- --- ---
医药零售(产品) 187.32万 0.24 41.06万 0.09 21.92
─────────────────────────────────────────────────
西南地区(地区) 3.35亿 43.23 1.58亿 35.53 47.06
华东地区(地区) 1.49亿 19.25 8937.42万 20.14 59.91
华中地区(地区) 1.41亿 18.26 9574.86万 21.58 67.69
华南地区(地区) 5309.56万 6.85 3419.62万 7.71 64.40
华北地区(地区) 5137.54万 6.63 3573.20万 8.05 69.55
东北地区(地区) 2379.47万 3.07 1662.14万 3.75 69.85
西北地区(地区) 2090.20万 2.70 1442.17万 3.25 69.00
境外(地区) 1.91万 0.00 1.55万 0.00 81.10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6.41亿 82.70 4.22亿 95.11 65.87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23亿 15.92 1593.81万 3.59 12.92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68.31万 1.38 577.48万 1.30 54.0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3.45亿 82.52 2.34亿 96.62 67.79
医药商业(行业) 6677.63万 15.98 486.30万 2.01 7.28
其他业务(行业) 523.51万 1.25 303.70万 1.26 58.01
医药零售(行业) 104.01万 0.25 27.56万 0.11 26.49
─────────────────────────────────────────────────
耳鼻喉科用药(产品) 1.53亿 36.51 1.22亿 50.30 79.77
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8626.72万 20.65 4617.55万 19.09 53.53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7430.78万 17.78 4638.80万 19.18 62.43
医药商业(产品) 6677.63万 15.98 486.30万 2.01 7.28
其他领域用药(产品) 3168.70万 7.58 1948.92万 8.06 61.51
其他业务(产品) 523.51万 1.25 303.70万 1.26 58.01
医药零售(产品) 104.01万 0.25 27.56万 0.11 26.49
─────────────────────────────────────────────────
西南地区(地区) 1.86亿 44.47 8741.69万 36.14 47.04
华东地区(地区) 7597.27万 18.18 4613.17万 19.07 60.72
华中地区(地区) 7523.65万 18.01 5231.12万 21.62 69.53
华南地区(地区) 2867.13万 6.86 1919.82万 7.94 66.96
华北地区(地区) 2849.29万 6.82 2007.05万 8.30 70.44
东北地区(地区) 1255.35万 3.00 893.81万 3.69 71.20
西北地区(地区) 1110.31万 2.66 784.15万 3.24 70.62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3.32亿 79.46 2.24亿 92.77 67.59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8057.23万 19.28 1445.26万 5.97 17.9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523.51万 1.25 303.70万 1.26 58.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医药工业(行业) 5.64亿 81.59 3.66亿 96.25 64.86
医药商业(行业) 1.14亿 16.47 866.08万 2.28 7.61
其他业务(行业) 1070.03万 1.55 467.44万 1.23 43.68
医药零售(行业) 275.81万 0.40 93.49万 0.25 33.90
─────────────────────────────────────────────────
耳鼻喉科用药(产品) 2.07亿 29.87 1.67亿 43.82 80.67
消化系统用药(产品) 1.60亿 23.16 8266.86万 21.74 51.61
精神神经系统用药(产品) 1.32亿 19.03 7537.86万 19.83 57.28
医药商业(产品) 1.14亿 16.47 866.08万 2.28 7.61
其他领域用药(产品) 5129.63万 7.42 --- --- ---
激素及调节内分泌功能药物(产品) 1460.42万 2.11 --- --- ---
其他业务(产品) 1070.03万 1.55 467.44万 1.23 43.68
医药零售(产品) 275.81万 0.40 --- --- ---
─────────────────────────────────────────────────
西南地区(地区) 3.21亿 46.48 1.42亿 37.35 44.18
华东地区(地区) 1.18亿 17.08 6731.50万 17.71 57.01
华中地区(地区) 1.17亿 16.91 7875.92万 20.72 67.33
华北地区(地区) 5084.73万 7.35 3622.23万 9.53 71.24
华南地区(地区) 4500.55万 6.51 2795.51万 7.35 62.11
东北地区(地区) 2269.03万 3.28 1622.80万 4.27 71.52
西北地区(地区) 1652.46万 2.39 1171.31万 3.08 70.88
─────────────────────────────────────────────────
经销模式(销售模式) 5.35亿 77.37 3.45亿 90.66 64.43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46亿 21.08 3082.12万 8.11 21.14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70.03万 1.55 467.44万 1.23 43.68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3.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7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4760.56│ 19.05│
│客户2 │ 8107.43│ 10.46│
│九州通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6710.27│ 8.66│
│客户4 │ 5848.45│ 7.55│
│客户5 │ 3926.10│ 5.07│
│合计 │ 39352.82│ 50.7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4.8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869.94│ 5.49│
│湖北德欣奇佳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 1841.64│ 5.41│
│重庆医药和平医药新产品有限公司 │ 1673.13│ 4.91│
│重庆先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1635.16│ 4.80│
│供应商5 │ 1435.88│ 4.22│
│合计 │ 8455.75│ 24.8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要业务及产品情况
公司是一家集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型制药企业,业务领域覆盖医药工业、医药商业及医
药零售。公司坚守“兴民族医药,做中国好药,为生命护航”的企业宗旨,秉承“责任心、生命力”的企业
理念,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为己任。多年来,公司专注于中成药、化学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拥有片剂、
颗粒剂、胶囊剂、软胶囊剂、散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小容量注射剂、化学原料药、中药提取等22条生
产线,其中片剂生产线以“零”缺陷通过美国FDA认证,标志着公司生产质量国际化正式扬帆启航。公司成立
至今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84个,其中20个品规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60个品规入选《国家医保目录》
。为抓住大健康产业领域的发展机遇,公司积极捕捉临床需求,凭借药企软、硬件优势,切入特医食品赛道
。报告期内,公司特医食品项目TY005已在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及《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
生产许可证》,不仅是公司及重庆市首个此类产品注册证书,也表明该产品可以正式在公司生产,并进入市
场销售,这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线,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多年来公司在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耳鼻喉科等重点治疗领域深度耕耘,形成中西药优势互补的发
展态势和独具特色的系列产品布局。公司主要产品在持续的创新投入下不断丰富,产品梯队及续航能力建设
良好,并形成拳头明星产品阵营。以威地美(铝碳酸镁片/咀嚼片)、长松(聚乙二醇4000散)、甘桔冰梅
片、痛泻宁颗粒及都梁软胶囊为首的拳头明星产品(五大权重品种)已逐步成长为各自细分领域的权重产品
。与此同时公司产品管线亦不断向肿瘤、代谢性疾病领域扩展,报告期内公司新获得药品及特医食品注册批
件项目4项,新上市特医食品1项、获得2类改良型新药临床批件3项,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将成为公司业绩增长
的重要驱动因素。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创新,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创新药研发方面,公司推进创新药研发战略落地,专注
于同类第一(First-In-Class)与同类最佳(Best-In-Class)药物的开发,推进差异化研发管线,并致力
于打造具备国际视野的创新药研发团队,公司专注于肿瘤、肿瘤免疫以及自免性疾病领域的小分子药物开发
,目前在研管线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以及血液病
、青光眼等自免炎症性疾病。2025年上半年,公司通过与战略投资企业成都奥睿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奥睿药业”)开展深度资源整合,成功将奥睿药业与华森英诺合并,创新药版块业务由公司子公司华森英诺
全面承接,实现了研发能力层级的跨越式突破,创新药子公司华森英诺由一家早期研发生物技术公司蜕变为
一家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实现里程碑式的突破。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在研项目有6条小分子药物
研发管线和1条PROTAC研发管线,其中一项推进至临床Ia/Ib期。公司已具备从靶点发现至早期临床开发的创
新药研发能力。在报告期内,公司不断优化创新药物研发团队、完善研发体系以及核心技术平台,并积极推
进在研管线的开发进程。目前随着研发推进,部分项目已经公开或提交化合物专利申请,报告期内公司共申
请创新药化合物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申请创新药化合物发明专利47项,其中PC
T专利26项,授权12项。
在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研发方面,公司践行“生产成本优、研发速度快、技术壁垒高”的研发策
略,已布局消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呼吸系统、肿瘤、减重等领域。通过项目经验的不断积累,建立了原
料药工程转化研究平台、工业药剂学处方设计与工艺放大研究平台和CMC(化学与质量控制)、杂质定量分
析研究平台、缓控释技术平台、难溶性药物增溶平台、药物反向研究技术平台、高变异性药物技术平台、特
医食品研究平台等技术平台。同时,公司成立质量检测中心,为重庆市首家通过CNAS认证的药企。公司已经
全面完成“333”产品上市目标,即在仿制药、中成药领域每年立项三项、报批三项、获批三项。目前公司
正全面推进该领域的“666”的研发目标,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产品保障。
(二)报告期内经营状况概述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25年1-6月份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的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12,275.2亿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2%;实现利润总额1,766.9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2.8%,行业仍处于结构调整期,但
与此同时,创新药版块表现亮眼,创新药行业正从“跟跑”向“并跑”甚至部分领域“领跑”加速迈进。在
研发管线方面,中国目前创新药的研发管线占到了全球的大约1/4,在临床试验上每年有大概3000个项目正
在开展临床试验,在世界上居于前列。2024年7月,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从价格
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多方面统筹发力,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
,为创新药的突破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医保政策方面,创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大幅提升,2024年新纳入医保目录的91个药品中,33个实现“
当年获批、当年纳入”,新药从获批到纳入医保的时间从原来的5年左右缩短至1年左右,约80%的创新药可
在上市两年内纳入医保支付范围。2025年上半年,国家药监局批准43个创新药(国产40个,进口3个),同
比增长59%,接近2024年全年48个的批准量。其中,抗肿瘤药物占比47%(20个),其次是抗感染、代谢和免
疫疾病领域。
与此同时,2025年上半年,中国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金额达608亿美元,已超2024年全年(519亿美元)
,同比增长36%,远超资本市场融资金额,可见世界对我国创新药研发能力与质量的认可,为投资者吃下一
枚行业定心丸,创新药行业投融资继2023年以来有一定的复苏趋势。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上半年,各项宏观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展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
社会信心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稳步推进。然而,国际形势愈发复杂严峻,外部冲击的影响也日益加大。面
对严峻的市场环境和复杂多变的挑战与压力,公司坚定秉持战略目标,持续秉承“稳健经营、创新发展”的
经营方针,报告期内实现营收及利润的双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5.
76%。公司营收规模的扩大主要由于:(1)化学仿制药集采品种持续获批上市并集采中标及集采续标状况良
好带来的仿制药集采品种营收上涨;报告期内集采品种较上年同期增长29.45%。(2)公司重点中成药品种
营收规模稳健增长,报告期内公司五大重点中成药整体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3.52%。报告期内实现归属
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395.0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4.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4,675.
4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2.52%;报告期内基本每股收益及稀释每股收益较上年同期增加14.24%。报告期内
公司利润增长主要源于:(1)营收规模的增长带来的规模效应;(2)重点中成药品种原材料价格较上年同
期下降;(3)公司控本增效措施的有效实施。
1、聚焦创新、在研项目推进有序
公司仍然高度重视研发创新并且持续保持高强度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4050.29万元,同
比增长29.33%,占营业收入的9.17%;研发费用3704.15万元,同比增长43.33%。
公司持续加大技术平台建设力度,在通用型技术平台建设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持续进行高端复杂制剂技
术平台、反向研究技术以及特医食品技术平台建设,配备了旋压式挤出滚圆机、双螺杆热熔挤出机、喷雾干
燥机、气流粉碎机、多功能流化床等核心研究设备。高端复杂制剂技术平台主要围绕缓控释制剂技术、难溶
药物增溶技术等进行储备,公司现已掌握定向释放/胃滞留缓释技术、膜控和骨架缓释技术等方向复杂缓控
释技术,已具备微化、固体分散体、液体胶囊、自乳化等难溶性药物增溶技术研究能力,涵盖神经类疾病、
代谢类疾病、精神类领域及肿瘤等相关疾病领域产品。在药物反向研究技术平台方面,公司积累了显微图像
识别、拉曼光谱解析、微量成分定性定量检测等技术,为各类药品研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在特医食品技术
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建立了配方设计、工艺设计与产业化研究、标准建立等研究基础,全方位保障蛋白组件
、流质食品、特定全营养等各类食品研究开发。
在创新药研发技术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定位国际市场,追求同类第一(First-In-Class)和同类最佳(Bes
t-In-Class)项目,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且具有前瞻性及差异化特点的自主研发平台和研发管线,进一步
完善计算机辅助的多维度药物发现平台CAMDD(Computer-AidedMulti-DimensionalDrugDiscovery)的建设
,在前沿技术领域方面布局PROTAC技术领域,初步建立PROTAC药物研发平台。
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重点中成药六味安神胶囊、都梁软胶囊、痛泻宁颗粒分别于2025年2月、2025
年4月和2025年5月获得新加坡注册批文。此举标志着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的认可度再次提升,这不仅增强了
公司在全球医药行业的竞争力,也为公司带来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市场机遇,进而推动公司整体国际化战
略的深入实施。此外,重点中成药相继成功注册,也将促进公司在研发和创新方面持续投入,公司将不断提
升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多优质、有效的医药产品。
1)创新药研发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创新药团队、体系及核心技术平台建设,抓紧推进在研管线研发进度,公司目前
正在快速推进7条创新药研发管线,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多种
实体瘤;以及血液病,青光眼等自免炎症性疾病。目前随着项目研发进度,部分项目已经公开或提交化合物
专利申请,报告期内公司共申请创新药化合物发明专利8项,其中授权3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申请创新药
化合物发明专利47项,其中PCT专利26项,授权12项。
2025年5月,为了整合与补充创新药研发管线,进一步加强公司创新药研发能力,提高公司创新药研发
成功的可能性,加速公司转型升级,公司通过华森英诺增持成都奥睿药业有限公司,公司及华森英诺合计持
股66%。目前华森英诺已经拥有7个自主立项的1.1类创新药在研项目,潜在适应症覆盖肿瘤及自免性疾病领
域,适应症及潜在适应症包含嗜血细胞综合征(HLH)、青光眼、肿瘤免疫以及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
胰腺癌等多种实体瘤。其中进度最靠前的注射用盐酸ORIC-1940正在进行临床Ia/Ib期的研究。注射用盐酸OR
IC-1940靶点作用机制明确,效价高,安全性好,可能将是我国首个用于继发性噬血细胞性组织淋巴细胞增
多症(HLH)的原研1类创新药。另外,公司计划在今年底之前与明年第一季度分别提交另外两个项目的IND
申请。通过自研管线的推动以及与参股企业的资源整合,华森英诺已经由早期研究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成长
为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
2)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的研发
在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公司紧密结合自身特色,积极布局仿制药、中成药及特医食品研发管线,力
争做到研发速度快、制造成本低、技术壁垒高。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承研发全成本理念,从研发源头开始
,不断优化成本结构,以在集采的大背景下获取竞争优势。公司通过全面而精细的立项评估机制,综合考虑
临床优势、市场潜力、竞争态势、专利分析、技术可行性及投入产出比等多维度因素,精心筛选出与公司战
略高度契合的项目。在此基础上,公司制定了严谨的研发计划,采用项目管理和质量管理的双重保障机制,
确保研发过程的高效与高质量。通过持续夯实专业知识,提升技术水平,公司创新性地实施了研发项目的“
1+3模式”,即一次中试试验加三次工艺验证,成功构建了从实验室到工厂的顺畅转移体系,显著提升了研
发效率,同时大幅降低了研发成本。此外,在BE试验方面,公司稳扎稳打,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缜密的临
床方案设计以及严格的过程控制,成功实现了高难度、高变异项目一次性正式BE试验的高成功率,极大地减
少了BE试验的费用支出。同时,公司持续强化专利挑战能力,仿制药专利无效挑战和规避专利项目的数量不
断增加,充分展现了公司在仿制药研发领域技术实力的持续提升,也为相关药物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了
宝贵的先发优势。通过这些举措,公司不仅在研发效率和质量上取得了显著突破,还在仿制药领域的技术创
新和市场竞争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推进在研管线内的研发项目,截至目前共拥有在研制剂和原料药研发项目24项,特
医食品4项,其中报告期内新立项项目1项、完成中国注册申报2项、完成新加坡注册备案3项,获得药品及特
医食品注册批件项目4项。仿制药及中成药的开发是公司营收和利润持续增长以及现金流的保障,通过持续
加强研发投入和不断完善研发团队建设,公司已经建成“333”管线格局,即每年至少立项3项、申报3项、
上市3项,并进一步推进“666”的研发目标落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CX001项目已获得《药物临床试
验批准通知书》,CX001缓释片是公司首个获批临床的改良型创新药项目,对公司改良型创新药研发平台的
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品种的不断上市将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利润增量,将为公司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业绩
保障。与此同时,公司已经完成在研项目“托吡酯口服溶液”项目技术转让合同的签署,该次转让对公司具
有一定里程碑意义,标志着公司药物研究院由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型升级。
2.创新营销、蓄力发展
公司仿制药集采中标品种如奥美拉唑碳酸氢钠胶囊与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开始放量,集采续标有
效实施,报告期内仿制药集采品种整体增长29.45%;重点中成药表现依旧稳健,五大独家重点中成药销售收
入整体增长3.52%,其中六味安神胶囊同比增长超10%,痛泻宁颗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30%。
在渠道管理方面,公司不断开拓增量医疗机构市场,深耕存量医疗机构终端。报告期内,公司公立医院
终端客户与基层医疗机构终端客户家数以及品种进院家数均进一步提升,现公司产品已覆盖全国近11000家
等级公立医院,近14000家基层医疗机构。除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渠道以外,公司亦不断拓展私立医院
、零售以及电商平台的渠道网络,终端呈现更加多元化的态势。
公司始终相信只有真正具有“学术力”的产品才能在市场上走得更远,因此公司非常重视构建重点品种
的学术体系,持续推进公司重点产品进入国家级学会临床指南/共识,进而持续推进高质量高层次的学术推
广活动,实现产品信息被精准地传递至市场终端。报告期内,公司核心品种痛泻宁颗粒被列入《中成药治疗
肠易激综合征临床应用指南》唯一一级推荐药物;都梁软胶囊完成《都梁软胶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经济学评
价》,与单用西药比较,都梁软胶囊联合西药具有成本效果优势。截至目前公司核心品种五大重点中成药,
共计获得29项权威教材、临床指南、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及专家共识的推荐,体现了学术机构及市场对公司产
品的临床价值、科学价值和市场价值高度认可。
结合公司研发管线“333”规划,公司营销团队也利用现有的成熟的销售体系积极向市场导入新产品,
期待形成新的业绩增长点。目前公司正积极推进新上市品种阿戈美拉汀片国家第十一批集采招标工作、国家
第十批集采中选品种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Ⅲ)和甲磺酸雷沙吉兰片、首个获批的特医食品特易美蛋白质
组件等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与此同时,公司将持续强化市场准入管理,坚持学术推广,加强市场人员学术
能力培养,加大实施“星火计划”力度,拓宽销售渠道和网络,践行以公立医院为主,带动民营医院、基层
医疗机构、零售连锁药房及电商平台齐头并进的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以“五朵金花”为核心的亿级黄金产品
群,践行中西并重的发展战略,拓宽集采品种的院外市场,打造零售市场端品牌,聚焦核心业务,实现市场
销售的高质量发展。
借力互联网+医疗发展生态,公司已建成天猫旗舰店、京东旗舰店、拼多多旗舰店、抖音专营店、微信
小程序商城并陆续推出以大健康消费品为底层逻辑的“严品森活”系列产品。产品分为食品类包括山楂鸡内
金软糖、蓝莓叶黄素酯软糖、元夜茶、早C晚A茶、诺丽果益生菌白芸豆酵素果冻、燕窝胶原蛋白肽果冻、“
小甘桔”青果乌梅压片糖等产品;保健品类包括氨糖软骨素钙胶囊、乳铁蛋白乳清蛋白粉、鱼油DHA藻油软
胶囊、褪黑素、维生素C片等产品集群。基于品牌中成药和大健康食品的消费品属性,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品
牌数字化营销,开拓互联网新媒体矩阵,助力产品多渠道推广上量。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电商平台销售额已
突破17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8.89%。公司将以“华森”为品牌基石,通过不断推出“严品森活”大健康
产品集群,以新媒体营销平台为媒介,进一步深挖大健康消费市场,持续寻找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3.高效生产,持续控本增效,打造国际标准的生产质量体系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生产及质量管控方面持续优化流程,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有效防范生
产过程中的质量与安全风险,产品始终保持出厂成品检验、药监局抽检、国家评价性抽检和市场抽检合格率
“四个100%”,坚决保障市场产品的高质量供应。募投项目“第五期GMP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极大地释
放了产能,解决了过去产能严重不足的问题。为更快地提高产能利用率,且降低药品生产成本,公司积极对
外拓展CMO和CDMO业务,将部分闲置产能对委托业务客户进行开放,该部分业务已经开始产生现金流入。公
司已于2022年6月建成川渝地区首个特医食品生产基地,特医食品项目TY001已进入审评审批阶段;TY002已
进入小试研究阶段。报告期内,公司特医食品项目TY005已获得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注册证书及《特殊医
学用途配方食品生产许可证》,不仅是公司及重庆市首个此类产品注册证书,也表明该产品可以正式在公司
生产,并进入市场销售,这将丰富公司的产品线,进一步拓宽公司的业务领域,提升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该
证书的获得也体现了公司在研发和生产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方面的专业能力和技术实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