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921 联诚精密 更新日期:2025-05-01◇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10.31亿 95.87 1.20亿 90.57 11.64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4443.64万 4.13 1249.19万 9.43 28.11
─────────────────────────────────────────────────
农机/工程机械零件(产品) 4.00亿 37.17 4239.21万 31.82 10.61
商用车零件(产品) 2.11亿 19.66 1877.52万 14.09 8.88
压缩机零件(产品) 1.82亿 16.89 2255.51万 16.93 12.42
乘用车零件(产品) 1.64亿 15.24 3231.24万 24.25 19.72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4443.64万 4.13 1249.19万 9.38 28.11
整机与总成(产品) 3790.78万 3.53 --- --- ---
其他零件(产品) 2644.24万 2.46 162.48万 1.22 6.14
环保/水处理零件(产品) 537.08万 0.50 245.21万 1.84 45.66
新能源(光热发电)零件(产品) 449.60万 0.42 62.47万 0.47 13.90
─────────────────────────────────────────────────
主营-外销(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大 5.66亿 52.69 8402.76万 63.45 14.83
洋洲等)(地区)
主营-内销(地区) 4.64亿 43.17 3591.50万 27.12 7.74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4443.64万 4.13 1249.19万 9.43 28.11
─────────────────────────────────────────────────
直销(销售模式) 10.75亿 100.00 1.32亿 100.00 12.32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5.23亿 97.52 7292.60万 93.74 13.96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331.10万 2.48 486.61万 6.26 36.56
─────────────────────────────────────────────────
农机/工程机械零件(产品) 2.22亿 41.37 2988.04万 38.41 13.48
商用车零件(产品) 1.15亿 21.50 1400.29万 18.00 12.15
压缩机零件(产品) 8348.10万 15.58 1166.83万 15.00 13.98
乘用车零件(产品) 5769.26万 10.77 1444.56万 18.57 25.04
整机与总成(产品) 2172.39万 4.05 --- --- ---
其他零件(产品) 1817.76万 3.39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31.10万 2.48 486.61万 6.26 36.56
新能源(光热发电)零件(产品) 254.40万 0.47 --- --- ---
环保/水处理零件(产品) 203.39万 0.38 --- --- ---
─────────────────────────────────────────────────
主营-外销(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大 3.02亿 56.38 4838.32万 62.20 16.01
洋洲等)(地区)
主营-内销(地区) 2.20亿 41.14 2454.28万 31.55 11.13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331.10万 2.48 486.61万 6.26 36.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10.67亿 96.62 1.54亿 90.39 14.45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3734.51万 3.38 1638.98万 9.61 43.89
─────────────────────────────────────────────────
农机/工程机械零件(产品) 4.18亿 37.83 5429.69万 31.84 13.00
商用车零件(产品) 1.99亿 18.06 2639.73万 15.48 13.24
压缩机零件(产品) 1.54亿 13.96 2139.71万 12.55 13.88
乘用车零件(产品) 1.37亿 12.39 3402.65万 19.95 24.87
整机与总成(产品) 4894.67万 4.43 13.14万 0.08 0.27
电力金具零件(产品) 4049.08万 3.67 784.52万 4.60 19.38
其他零件(产品) 3931.15万 3.56 542.60万 3.18 13.80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3734.51万 3.38 1638.98万 9.61 43.89
新能源(光热发电)零件(产品) 2391.85万 2.17 232.93万 1.37 9.74
环保/水处理零件(产品) 600.70万 0.54 230.81万 1.35 38.42
─────────────────────────────────────────────────
主营-外销(北美/南美/欧洲/亚洲/大 6.06亿 54.89 1.08亿 63.47 17.86
洋洲等)(地区)
主营-内销(地区) 4.61亿 41.72 4590.93万 26.92 9.97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3734.51万 3.38 1638.98万 9.61 43.89
─────────────────────────────────────────────────
直销(销售模式) 11.04亿 100.00 1.71亿 100.00 15.4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5.68亿 97.64 7687.77万 92.96 13.54
其他业务收入(行业) 1370.63万 2.36 582.03万 7.04 42.46
─────────────────────────────────────────────────
农机/工程机械零件(产品) 2.00亿 34.36 2588.36万 31.30 12.96
商用车零件(产品) 1.08亿 18.59 1346.01万 16.28 12.45
压缩机零件(产品) 8043.87万 13.84 1067.29万 12.91 13.27
乘用车零件(产品) 6908.72万 11.88 1433.22万 17.33 20.75
电力金具零件(产品) 4049.08万 6.96 --- --- ---
其他零件(产品) 3181.27万 5.47 --- --- ---
整机与总成(产品) 2045.16万 3.52 --- --- ---
新能源(光热发电)零件(产品) 1412.48万 2.43 --- --- ---
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370.63万 2.36 582.03万 7.04 42.46
环保/水处理零件(产品) 341.01万 0.59 --- --- ---
─────────────────────────────────────────────────
主营-外销(地区) 3.00亿 51.64 5124.29万 61.96 17.07
主营-内销(地区) 2.67亿 46.00 2563.48万 31.00 9.58
其他业务收入(地区) 1370.63万 2.36 582.03万 7.04 42.4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3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9.7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17780.31│ 16.54│
│客户2 │ 17486.22│ 16.27│
│客户3 │ 8016.31│ 7.46│
│客户4 │ 5827.05│ 5.42│
│客户5 │ 4395.66│ 4.09│
│合计 │ 53505.55│ 49.7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5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9.9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5329.89│ 10.04│
│供应商2 │ 3191.15│ 6.01│
│供应商3 │ 2771.86│ 5.22│
│供应商4 │ 2466.95│ 4.65│
│供应商5 │ 2152.43│ 4.05│
│合计 │ 15912.28│ 29.9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所处行业属于金属制品行业。公司主要从事各种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是
以铁、铝、钢等金属为原材料,通过铸造、锻造及机加工等方式制造金属构件、金属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
于商用压缩机、液压机械、商用车、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乘用车、新能源、工业机器人、柴油机、光热发
电、环保水处理、高铁等多种行业。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呈现“总量增长、结构分化”特征,根据乘联
会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市场累计零售销量为2,289.4万辆,同比增长5.5%。其中:新能源车零售量:1,0
89.9万辆,同比激增40.7%,渗透率提升至47.6%;燃油车零售量:1,199.5万辆,同比下降约14%,降幅显著
扩大。燃油车在自主品牌推动下局部回暖,但整体受新能源替代和竞争压力影响进入下行通道。商用车市场
表现相对疲弱,由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价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商用车2024年销量为38
7.3万辆,同比下降3.9%。
2024年,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保护主义上升
给国际贸易增添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巨大外溢效应,扰动各国经济运行。
在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作用下,不同经济体表现分化。亚洲新兴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引擎。其中,中国
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顺利实现同
比增长5.0%。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以新质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
转换存在阵痛,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化解的压力,都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聚焦主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
部环境,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开展“一提两降一优化”等降本增效工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
本,降低废品率,积累了向好、向上的发展势能。持续推进新产品和新客户的开发储备、管理升级等方面工
作,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公司运营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04.65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62%,营业利润-3,809.06万元,较去
年同期下降430.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795.74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878.93%。其中:
汽车零部件产品实现销售收入40,353.94万元,较上年同期上升10.06%,占总营业收入的37.54%。新投资子
公司日照联诚压铸有限公司、安徽联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越南联诚等,因处于业务开拓阶段,销售额较低
,各方面成本费用较高,造成较大亏损。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024年全年,公司商用车及乘用车零部件营业收入40,353.94万元,占总营业收入的37.54%。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
公司主要从事各种精密机械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主要是以铁、铝、钢等金属为原材料,通
过铸造、锻造及机加工等方式制造金属构件、金属零部件,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压缩机、液压机械、商用车
、工程机械、农业机械、乘用车、新能源、工业机器人、柴油机、光热发电、环保水处理、高铁等多种行业
。主要产品为各类精密机械零部件,包括液压行走马达壳体/后端盖、减速器壳体、液压阀座、曲轴箱体、
曲轴瓦盖、轴承座、悬挂支架、减震轮/环、减震器配件壳体、汽车水泵壳体、工业机器人底座、大臂、转
座、连接体等1,000多个品种。
(二)经营模式
1、生产模式
公司产品属于非标准件产品,不同行业、不同下游客户对产品外观形状、性能指标等方面需求差异较大
,需要根据不同客户的要求进行定制化生产。产品的生产具有多品种、多批次的特点,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
,公司在新产品开发、生产交付以及服务等方面均具备了快速响应能力。在接到客户订单后,公司在模具设
计、产品小批量试制和大批量生产等各个阶段,均需要接受客户严格的工艺进度和产品质量审核,并根据客
户产品更新换代的需求,迅速设计新产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包括模具制造、铸造(锻造)、
精密加工、表面处理及最终性能检测等在内完整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探索出跨行业、多客户、多品种、定制
式商业模式。公司在美国、越南均设有子公司,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2、采购模式
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物料采购管理制度并严格施行。公司的原材料、设备、外协加工及辅助物资等主要通
过向国内厂商及经销商比价及招标采购,公司生产所需的水、电、天然气分别由当地自来水公司、电力公司
和燃气公司供应。
3、销售模式
公司的销售方式:公司拥有全球化网络,与国内外知名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根据产品及客户
特点,公司主要产品实行订单式生产,采取直销方式销售。
(三)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相关行业发展阶段、周期性特点
1、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
产业结构方面,我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增强规模企业和产业集中度。随着我国工业化步伐的加快,铸
件总体上将向高端市场调整。黑色金属铸件中占有率一直位居首位的灰铁铸件产量比例将下降,而球墨铸铁
件产量比例将不断提高。有色金属铸件中的铝合金、镁合金铸件,由于具有轻质、耐热、耐磨、耐蚀等优良
性能以及特殊的物理性能,附加值较高,种类繁多,其产量比例也将继续提高。
2、金属再生与节能减排技术在铸造行业的应用进一步加强
金属的循环利用具有节约资源、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等诸多优点,世界各国无不将金属循环利用产业作
为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均消耗铸件量呈刚性增长,未来
,我国将加大废旧金属的循环利用,逐渐使其成为铸造的主要原材料来源。同时,我国将继续以提高铸件质
量、技术水平为核心内容,集成先进熔炼、先进造型、烟尘治理与废渣综合利用等多项国内外先进技术与装
备,形成铸件清洁生产的复合工艺,降低铸件生产成本,实现在铸件生产过程中的大幅度节能减排,为铸造
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企业重组整合向规模效应方向发展
企业的产业链规模是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的重要支撑,通过规模效应,才能将生产和销售成本降低到最合
理的区间内,服务链得到延伸,支撑创新研发体系的有效运行。随着下游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逐渐形成了
一批行业巨头,它们对供应商的产品品质、研发实力、价格水平、交货期限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规模
相当的企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并帮助他们不断降低成本,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实力。
此外,随着我国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安全生产、职业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及标准的进一步加强,将
加速铸造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特别是将会通过环保、能耗考核等手段加快推进小、散、乱、差的铸造企业
退出铸造行业。优势企业规模日益壮大,行业的集中度将越来越高。
(四)公司的行业地位
公司为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企业、中国铸造行业排头兵企业、国家级绿色工厂、国家级知识产权优势
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专精特新”企业、山东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山东省单项冠军企业。
依托在铸造、模具和机加工领域拥有的多项独创技术和工艺,公司目前已形成了包括模具工艺及结构设计、
铸造工艺、机加工工艺以及最终性能检测等在内的完善的精密铸件制造服务体系,具备跨行业、多品种、大
中小批量多种类型业务的承接能力。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IATF16949等质量体系认证,具有很好的产品
质量保证体系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公司客户主要为国内外行业内知名企业,公司已进入国内外相关行业
整车(整机)厂商和大型零部件制造商的供应链体系,与国内外大型客户形成了稳固的合作关系,并被多家
客户评为最佳供应商。在为客户提供产品、输出服务的同时,实现与客户的共同成长。随着公司募投项目建
设投产、达产,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使公司在与国内同行业其他对手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地位。
同比变化30%以上的原因说明
乘用车零件-钢制品销售量、生产量本期增加,主要系2024年6月30日取得对德隆股份(主要产品为锻钢
类产品)的控制权,纳入并表范围所致。
零部件销售模式
主要实行订单式生产,采取直销方式销售。公司的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零部件或整车(整机)制造
商,公司与客户之间通过多年合作,并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全方位的零配件供应以及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
,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与认可,建立了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技术优势
公司始终将技术作为发展和价值创造的第一要素,公司的研发部门被评为省级技术中心,配置具备国际
先进水平的试验检测设备,同时,现有的主要技术研发模式为与客户协同研发,这大大提高了公司前瞻性产
品研发能力,扩大了公司的技术服务能力。
(二)产品质量优势
公司注重产品质量,坚持走高端路线,产品通过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汽车零部件行业IATF16949认证
,有很好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ISO9001和IATF16949质量管理
体系,从产品的先期策划、设计与开发、生产过程的确认、不合格品的分析与控制、持续改进等诸多过程进
行控制,减少不良成本,从而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稳定的产品质量、优异的使用性能、有竞争
力的价格构成了公司产品较强的性价比优势,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产品质量和性能优势,和国外先进产
品相比具有价格优势。
(三)模具开发、铸造/锻造、表面处理、机械加工完整的产业链
完整的产业链有利于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符合高端客户的要求,增强了公司在价值链上的定价能力,有
利于提高公司产品的附加值。
(四)人才团队优势
公司拥有以清华大学铸造专业为背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高管团队,公司对创新管理
、技术研发等高度重视,经过多年发展,建立了竭诚敬业的技术开发团队,能对客户的需求作出快速响应,
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
(五)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均为国内外知名零部件或整车(整机)制造商,公司与客户之间通过多年合作,并凭借
过硬的产品质量、全方位的零配件供应以及快速的客户需求响应,获得国内外客户的好评与认可,建立了稳
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六)产品多元化优势
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空调、液压机械、商用车、工程/农业机械、乘用车、新能源、工业机器人、
光热发电、环保设备及高铁等行业和领域,不存在过度依赖某一产品的情况,公司的生产情况可以根据市场
需求的转变进行主动调节。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全球经济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中国乘用车市场呈现“总量增长、结构分化”特征,新能源车渗
透率大幅提升,燃油车在自主品牌推动下局部回暖,但整体受新能源替代和竞争压力影响进入下行通道。由
于投资减弱加之当前运价依然偏低,终端市场换车需求动力不足,商用车市场表现相对疲弱。
国际地缘政治冲突频发,加剧全球经济碎片化,保护主义上升给国际贸易增添诸多不确定性。同时,主
要经济体货币政策转向带来的巨大外溢效应,扰动各国经济运行。在此复杂的外部环境作用下,不同经济体
表现分化。亚洲新兴市场发展成为全球经济的主引擎。其中,中国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4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顺利实现同比增长5.0%。国内经济平稳增长,以新质
生产力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但国内有效需求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房地产和地方债务风险化
解的压力,都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一定挑战。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7,504.65万元,同比下降2.6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
795.74万元,同比下降878.9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836.15万元,同比下
降958.75%。研发投入2,760.33万元,同比下降1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996.90万元,同比增
加33.87%。报告期内,通过持续开展“一提两降一优化”项目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但由于日
照联诚压铸有限公司、安徽联诚精密铸造有限公司、越南联诚等新投资子公司,现处于业务开拓阶段,销售
额较低,各方面成本费用较高,造成较大亏损。公司运营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紧紧围绕公司年度工作计划,坚定不移地聚焦主业,积极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
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外部战略布局,持续推进新产品和新客户的开发储备、管理升级等方面工作,企业核心
竞争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公司运营总体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公司重点工作如下:
(1)精准营销,全方位服务客户
积极做好重点客户及产品的资源配置和开发工作,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采购整合方案。依靠精准营销
、快速交付以及多年的技术沉淀,持续提升市场份额,不断加大新工艺新技术应用,持续优化产品结构,加
大高精度、高难度市场开发。通过精准生产、精益控制、精确交付,更好的保证公司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2)产品多行业布局,实现长期稳健发展
拥有包括模具制造、铸造、精密加工和表面处理及最终性能检测等完整的零部件制造体系,探索出跨行
业、多客户、多品种、定制式商业模式,产品广泛应用于商用空调、液压机械、商用车、工程/农业机械、
乘用车、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光热发电、环保设备及高铁等行业和领域。产品多行业全产业链战略布局,
有效规避了部分行业下滑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在服务好老客户的基础上,公司不断开发新的优质客户,并进
行新工艺、新产品的持续滚动开发。新客户的不断开拓,新产品的持续开发储备,为未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
础。
(3)推进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建设,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积极贯彻国家智能制造产业升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产自动化、智能制造及数字化工厂建设,具有公
司特色的柔性数字化智能制造单元再获突破,可覆盖十几种不同的产品,解决了多品种小批量产品自动化生
产的难题。
通过引入5G网络技术,实施MES项目建设,实现生产现场数据的实时传输与分析,进一步优化生产调度
与质量控制。
持续加大产能提升以及自动化改造等技改投入,引进日本原装高精度加工中心,大幅提高产品加工精度
,进一步拓展了公司承接高附加值业务的能力,为公司进入更高精度、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市场打开了大门。
持续优化内部管理和组织结构,开展“一提两降一优化”等降本增效工作,提高了产品质量,降低了成
本,降低了废品率,提升了运营效能。
(4)完善战略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
通过收购江苏苏美达德隆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现江苏联诚德隆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进一步巩
固公司在长三角的战略布局。江苏联诚德隆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研发及
销售,主要生产工艺为钢、铝件锻造、精加工,拥有稳定优秀的研发团队,取得了铰链、轮毂等项目研发制
造的52项专利技术,并将科技成果应用到产品生产工艺中,有效提高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行业口碑。主要
产品为汽车门铰链、汽车轮毂(轴承)、汽车离合器壳体、液压件等。
积极布局海外市场,通过在美国、越南设立生产基地,进一步完善公司海外布局,助力公司更好地开发
欧美市场,为客户提供全方位服务。
●未来展望:
(一)公司发展战略
公司将继续精耕主业,在保持主业稳定增长的同时,积极进行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及整合,完善业务产业
链,不断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深化与国内外知名的相关行业整车(整机)厂商和大型零部件制造商
已建立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引进人才、加强技术开发与协作、提升自动化水平,进行组织和管理创新
及大力拓展新生市场等措施,提高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
(二)经营目标
围绕整体发展战略,未来公司将在巩固并提升现有业务经营的基础上,对现有生产装备进行产能提升和
智能化升级,有效解决现有产能瓶颈,提高劳动效率、产品质量,促进公司节能减排,降低生产成本。积极
拓展产品应用领域,改善产品结构,完善产业布局,提升盈利能力,提高公司服务客户的能力。加大研发投
入,以公司技术中心为基础,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更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与人才平台,拓展与客户的技术
开发合作,完善科研成果产业化机制,提高产品的技术与品质竞争力,进而增强公司的综合优势,降低经营
风险,提升公司在国内外的行业地位。
(三)公司发展计划
1、产品开发计划
公司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现有产品为基础,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提升满足客户定制需求的
能力,重点开发各应用领域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的高端铸件产品。以精密液压件和其他高端零部件为主要
产品方向,跟进关键零部件自主化需求。铝合金方面跟随轻量化趋势,开拓新能源车领域市场。进一步丰富
产品类别,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公司把研发能力提升、精益生产、自动化技术提升作为未来战略重点,力争
成为更多整车(整机)制造厂商的一级供应商。
2、技术研发和创新计划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依托主业、服务主业的原则,加快公司研发中心的升级改造,加大科研经费投入
,引进高素质人才,充实技术开发队伍,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和专业科研单位的项目合作,着力打造开放式
研发创新平台,推动公司生产工艺、产品持续创新能力的快速提高,进一步提升公司在业内的技术领先地位
。
3、人力资源计划
随着未来主营业务规模的增长,公司将对中层管理人员、市场开发人员、技术骨干等人力资源提出需求
。公司将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同时继续秉持任人唯贤的人才战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4、上下游产业链扩充计划
公司将按照业务发展战略的要求,专注于主营业务。本着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为股东创造价值的基
本原则,在条件成熟时,将以“提升产品技术和创新、提升全产业链竞争能力”为核心目标,开展上下游产
业链的并购或扩充,以达到延伸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扩充产品系列、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等目标。
(四)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
1、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公司主要原材料为生铁、铝锭等金属材料,原材料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影响较大。如果原材料价格出现
较大波动且公司未能及时对产品售价进行调整,则将直接影响公司的生产成本和营业利润,给公司的经营成
果带来不利影响。
应对措施:在销售价格方面,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进行价格调整,适当转嫁原材料涨价风险;在生产成本
控制方面,加大研发力度,通过技术创新、改进工艺达到降低生产成本的目的;在采购控制方面,利用规模
化采购优势与供应商建立战略采购的合作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