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2976 瑞玛精密 更新日期:2025-09-06◇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移动通信、汽车、电力电气等行业精密金属零部件及相应模具的研发、生产、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7.47亿 79.85 1.41亿 68.45 18.87
通讯行业(行业) 1.19亿 12.72 4817.73万 23.39 40.47
电子电气(行业) 4642.61万 4.96 --- --- ---
其他(行业) 2307.63万 2.47 --- --- ---
─────────────────────────────────────────────────
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 5.43亿 58.04 1.19亿 58.01 22.00
汽车电子(产品) 2.97亿 31.75 4738.56万 23.01 15.95
通讯设备(产品) 6218.83万 6.65 2780.81万 13.50 44.72
其他(产品) 2037.32万 2.18 745.43万 3.62 36.59
模具(产品) 1288.39万 1.38 381.83万 1.85 29.64
─────────────────────────────────────────────────
内销(地区) 6.80亿 72.70 1.47亿 71.21 21.56
外销(地区) 2.55亿 27.30 5929.01万 28.79 23.2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14.78亿 83.29 2.75亿 77.48 18.64
通讯行业(行业) 1.61亿 9.08 4619.59万 12.99 28.67
电子电气(行业) 8092.94万 4.56 --- --- ---
其他(行业) 5435.23万 3.06 --- --- ---
─────────────────────────────────────────────────
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 11.30亿 63.66 2.12亿 59.71 18.80
汽车电子(产品) 5.55亿 31.29 1.16亿 32.76 20.98
其他(产品) 3534.68万 1.99 1263.22万 3.55 35.74
模具(产品) 2962.78万 1.67 1376.06万 3.87 46.44
通讯设备(产品) 2468.21万 1.39 36.81万 0.10 1.49
─────────────────────────────────────────────────
内销(地区) 13.19亿 74.36 2.50亿 70.22 18.92
外销(地区) 4.55亿 25.64 1.06亿 29.78 23.27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7.74亿 100.00 3.56亿 100.00 20.04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6.25亿 82.33 1.27亿 79.51 20.36
通讯行业(行业) 7065.80万 9.31 1774.59万 11.09 25.12
电子电气(行业) 4242.17万 5.59 --- --- ---
其他(行业) 2110.37万 2.78 --- --- ---
─────────────────────────────────────────────────
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 5.31亿 70.00 1.05亿 65.77 19.80
汽车电子(产品) 1.85亿 24.35 3825.48万 23.90 20.69
其他(产品) 1643.91万 2.17 --- --- ---
模具(产品) 1631.92万 2.15 --- --- ---
通讯设备(产品) 1010.62万 1.33 -44.64万 -0.28 -4.42
─────────────────────────────────────────────────
内销(地区) 5.40亿 71.10 1.04亿 64.97 19.26
外销(地区) 2.19亿 28.90 5606.04万 35.03 25.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行业) 11.40亿 72.25 2.47亿 67.70 21.66
通讯行业(行业) 3.30亿 20.90 9262.78万 25.41 28.11
电子电气(行业) 8431.46万 5.35 --- --- ---
其他(行业) 2372.01万 1.50 --- --- ---
─────────────────────────────────────────────────
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 8.84亿 56.06 1.86亿 50.99 21.02
汽车电子(产品) 4.15亿 26.32 9738.65万 26.71 23.46
通讯设备(产品) 1.80亿 11.39 3451.14万 9.47 19.21
模具(产品) 7830.46万 4.97 --- --- ---
其他(产品) 1999.27万 1.27 --- --- ---
─────────────────────────────────────────────────
内销(地区) 10.77亿 68.32 2.84亿 77.79 26.32
外销(地区) 5.00亿 31.68 8096.42万 22.21 16.20
─────────────────────────────────────────────────
直销模式(销售模式) 15.77亿 100.00 3.65亿 100.00 23.1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5.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33.1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3266.02│ 7.48│
│第二名 │ 12642.30│ 7.13│
│第三名 │ 11067.22│ 6.24│
│第四名 │ 10936.03│ 6.16│
│第五名 │ 10868.03│ 6.13│
│合计 │ 58779.60│ 33.1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2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9.03%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480.46│ 6.23│
│第二名 │ 5578.60│ 4.65│
│第三名 │ 3429.17│ 2.86│
│第四名 │ 3269.01│ 2.72│
│第五名 │ 3078.38│ 2.57│
│合计 │ 22835.63│ 19.03│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经营情况概述及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紧跟汽车、新能源、移动通讯等行业发展方向,加快提升自身主营产品的开发、制造能
力,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深入开发其全球市场业务,抢抓业务订单、扩大主要产品的市场份额和新产品的市
场推广。围绕“整车舒适性”需求及国家“低空经济”政策带来的产业机遇,启动“座椅系统集成及部件生
产建设项目”建设,发挥与子公司信征零件、新凯紧固系统的业务协同效应,开发汽车及飞行汽车(eVTOL
)座椅系统集成及部件。提高企业内部资源共享及经济效益,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及座椅降本目标;围绕“
智能底盘”的舒适性所带来的空气悬架系统产品需求,加速推进“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
建设进度,加速国内空气悬架系统部件与总成产品项目开拓以及新客户准入进程;推行SAPS/4HANA为核心的
数字化解决方案,上线全球多业态经营管理的核心系统平台,将MES、WMS、OA等系统集成,通过数据化协作
加强内部工作效率,为公司业务全球化布局赋能;加大设备自动化、智能化研发投入,解决关键生产设备自
动化开发问题,有效实现成本控制、优化供应链管理等目标;持续引进汽车、新能源、移动通讯领域经验丰
富的经营管理及技术骨干人员,加强公司的管理层队伍建设,运营效率、资产管理水平、产品技术能力、市
场开拓能力及客户服务满意度等方面持续稳步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5亿元,同比增长23.22%;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40.35
万元,同比增长164.57%。
报告期内,公司所属行业发展情况、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市场地位、主要业绩驱
动因素等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与所属行业发展状况相符合。
(二)主营业务及主要产品
公司定位于精密智能制造,重点围绕“整车舒适性”需求,以“智能座舱”“智能底盘”系统领域为核
心,开发座椅舒适系统和空气悬架系统及其关键核心部件产品业务,致力于为消费者带来更舒适的驾乘体验
。公司现有主营业务产品为:精密金属冲压结构件、紧固件及精密模具;汽车座椅线束与通风、加热、按摩
等座椅舒适系统产品,汽车空气悬架系统总成与部件等汽车底盘舒适系统产品;5G通讯滤波器与天线设备等
,具体下游应用领域为汽车、新能源、通讯等。
1、汽车领域
(1)精密零部件
主要产品为精密金属结构件与紧固件。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包括:汽车安全系统、汽车底盘系统、汽车
电子系统、车载娱乐等系统用部件;紧固件产品包括:异形紧固件、压铆紧固件等。
(2)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
主要产品为座椅加热、通风、按摩、支撑等小总成系统,部件包括相关电控系统ECU、座椅线束、电动
座椅专用开关、座椅感应器SBR、汽车座椅有刷/无刷电机、方向盘加热和触摸感应部件、座椅调节指纹识别
用部件等。
(3)底盘舒适空气悬架系统
公司具备丰富的电控空气悬架软硬件全系统开发能力,同时可为客户提供全面的电控空气悬架系统设计
、模拟仿真、标定、调校、测试等服务。主要产品为电控空气悬架系统总成硬件及软件,包含ECU(电子控
制单元硬件+软件)、空气弹簧、橡胶囊皮、空气供给单元等,所供产品广泛应用于海内外乘用车及商用车
领域。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领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7.47亿元,同比增长19.51%。其中,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用精
密金属结构件实现营业收入约4.34亿元,同比增长约4.45%;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等汽车电子产
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约2.97亿元,同比增长约60.67%。公司加速开拓国内空气悬架系统部件与总成产品项
目,努力实现公司从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为整车舒适系统集成服务商的战略目标。子公司普莱德(苏州)已取
得三家国内车企的定点通知,定点A项目生命周期为6年,合计预测多腔空气弹簧总成销量为48万套,全生命
周期内预计该项目销售额约为12.6亿元;定点B项目生命周期为10年,合计预测ECAS(电子控制空气悬架系
统)总成产品销量为25万台,全生命周期内预计该项目销售额约为10.8亿元;定点C项目生命周期7年,合计
预测空气弹簧总成销量为13万套,全生命周期内预计该项目空气弹簧总成产品销售额约为3.36亿元;公司承
接国际知名新能源B客户混动车型平台项目离合器外支架及内毂产品项目,为普莱德(苏州)配套开发部分
空气悬架系统用精密金属结构件产品,并通过客户间接承接国际知名新能源T客户、国际知名新能源B客户、
宝马、蔚来、理想、奇瑞等整车厂座椅金属骨架或骨架总成产品项目等;子公司新凯紧固系统为普莱德(苏
州)配套开发部分空气悬架系统用紧固件产品;子公司信征零件的座椅舒适系统部件与小总成系统产品终端
应用车型已经覆盖比亚迪(秦、宋、汉、仰望U7&U8、Mona、海豚、驱逐舰等)、广汽(埃安、传祺M6、昊
铂HyperGT等)、小鹏(X9、G7、MONA、P7等)、吉利(极氪、Smart等)、理想、奇瑞、上汽智己、东风岚
图等。
2、新能源领域
公司新能源领域产品主要为储能电池、动力电池精密结构件,主要产品为壳体、盖板、防爆片等。公司
现已实现向国内储能产业龙头企业批量供应储能电池精密结构件产品。
报告期内,公司新能源领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438.79万元。
3、通讯领域
公司通讯领域现有产品主要为通讯设备及相关精密零部件产品。通讯设备包括4G/5G滤波器、基站天线
等,公司将持续提升滤波器产品设计、开发、生产能力与效率,同时,进一步开发微波器件、滤波与射频天
线一体化设备等产品,扩大产品供应,提高市场竞争力;精密零部件产品主要为通讯设备产品用精密金属结
构件与紧固件。
报告期内,公司通讯领域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19亿元,同比增长68.46%。
4、精密模具
独立自主设计开发精密模具的能力与水平,是公司的核心技术能力之一。公司为客户开发的连续模、多
工位机械臂传递模等复杂精密模具在精密冲压结构件生产上广泛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精密模具产品实现营业收入1,288.39万元。
(三)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变化,具体情况如下:
1、研发模式
公司在研发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精密度和产品一致性,加深对冲压冷镦、冲压深拉深技术、激光焊接、
材料技术、机械技术、设备自动化、系统设计及集成等技术的掌握,以客户需求及市场趋势为导向,开展研
发工作。一方面,与客户技术部门紧密沟通,融入客户产品开发全过程,将客户反馈纳入研发流程,共同确
定产品的技术和工艺方案;另一方面,公司持续进行现有产品的升级换代,并针对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精密结
构件、移动通信设备、新能源电池结构件、汽车底盘及座椅舒适系统等领域的产品应用进行开发,紧随行业
发展趋势,实现客户合作设计与公司产品升级及前瞻性研发相协调统一。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直接采购方式,采购的产品主要包括钢材、铜材、铝材等金属原材料、金属及电子外购件
,以及治具、包材、五金等辅料。因公司及下属机构主要地处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该区域产业集群效
应明显,前述原材料、外购件等材料与零部件供应商众多,所以,在现有供应商基础上,公司持续开发并导
入潜在的高性价比及具备有效供应能力的优秀供应商,同时严格把控供应商的开发、评估、审核以及采购相
关部门职责、程序控制流程。
3、生产模式
公司拥有从精密模具开发、产品设计、冲压冷镦、机械加工、激光焊接、生产组装到调试、检测等精密
结构件、汽车系统部件产品、移动通讯设备等产品所需的较为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目前生产的精密结构件
及系统产品主要应用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讯等行业。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产品的功能、特性、材
质要求、结构规格、外形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公司实行“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制定既能够满足客户长
、短期需求又能够高效调配公司生产资源的生产计划,使得客户响应速度和公司库存达到较好平衡。另外,
部分客户产品因特殊原因需要进行电镀或电泳等表面处理、机械加工、研磨清洗或热处理,鉴于前述表面处
理技术非公司生产核心工序,所以公司采用委外加工的生产模式,以便更好地发挥专业分工优势。
4、销售模式
公司销售采取直销模式以及“点对点”的客户发展策略,制定目标潜在客户开发策略。目前公司客户主
要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移动通信主设备商、整车制造厂等,此类客户在选择配套供应商时,均
具备一套严格的质量管理认证体系,公司通过客户的研发、制造、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综合审核后成为其合格
供应商,且在合作过程中持续达到工艺、质量、技术、交付等高要求,成为客户的核心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
期合作。
(四)报告期内公司产能投资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按计划推进“汽车、通信等精密金属部件建设项目”及“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
建设项目”的建设进度。截至报告期末,“汽车、通信等精密金属部件建设项目”累计投入32,152.62万元
,实现效益5,537.75万元。“汽车空气悬架系统及部件生产建设项目”签订合同总金额为11,810.44万元,
已建成空气悬架产品试验室、空气弹簧装配线和空气供给单元装配线;空压机装配线已在调试中,预计2025
年第三季度完成调试并于2025年第四季度投入量产使用。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得益于企业文化、研发生产实力、一体化服务、客户
资源、产品质量、经营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优势,以及核心管理团队对于主营业务行业发展趋势的准确
把握,公司发展战略与行业发展机遇高度契合,经营发展情况稳定。公司现已取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
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
、ISO14064-1温室气体第一部分体系、两化融合管理体系(AA);被评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民
营科技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江苏省工业信息安全防护星级企业(二星级)、江苏省五星级上云
企业、苏州高新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示范企业等;建有“江苏省精密拉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
省紧固件冷镦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工业企业技术中心”及“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
获评江苏省绿色工厂、苏州高新区瞪羚企业、苏州市高效高精度模具线切割智能车间、江苏省新能源汽车自
动驾驶精密部件智能制造车间、苏州市新能源电池电芯精密结构件智能工厂、5G基站通讯一体化设备(AFM
)智能制造车间、苏州市总部企业等;技术骨干入选省双创人才、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专项-创新领军人
才、市区级领军人才、市级产业紧缺人才;子公司信征零件、普莱德(苏州)均已通过CNAS认证,并正式启
动客户实验室认可项目、制定认可计划等;依托前述核心竞争优势,公司正逐步实现成为客户系统化平台解
决方案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的战略目标。
(一)人才战略与管理机制优势
公司始终践行人才战略与管理机制,培育企业工程师文化,弘扬工匠精神,持续完善人才梯队建设体系
和人才储备机制。一方面,充分吸引契合公司成长所需、认同企业文化价值观的优秀人才,不断扩充核心骨
干队伍,并持续完善人才选拔、培养和考评体系,为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职业发展通道;另一方面,不断优
化激励机制,通过设立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增强核心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业务骨干人员的凝聚力,与其分
享公司经营发展成果;同时,通过建立平台与激励措施并行的方式持续吸引外部中高端人才,形成良性循环
,使公司在确保现有业务领域人才充沛的同时,为新领域、新业务储备优质人才。
(二)集设计、研发、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能力优势
公司产品服务链涵盖材料研发、模具研发、产品开发、冲压/冷镦制造、精密加工、自动装配、调试、
检测等精密结构件与移动通信设备的整个环节并向行业内产品上下游与横向应用延伸,具有集设计、研发、
制造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能力优势。一方面,公司不断汲取国内外领先技术,组建独立自主的技术研发团队
,融合不同行业领域的产品特点,积累了丰富的产品技术经验,现已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另一方面,公司通
过材料研究、产品研发、工艺优化、设计改良、生产自动化、调试智能化等,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高性价
比、高质量稳定性的产品以及系统化平台解决方案;同时,公司柔性生产技术亦为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奠定了
基础,增强了客户对公司的黏性。
1、模具开发及优化与生产自动化相融合
公司精密结构件主要应用于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移动通信等行业,精密成型的核心是精密模具开发及制
造技术。多年来,公司始终将模具开发及优化作为研发的重中之重,通过连续不断的技术积累,现已在高精
度模具、连续模、传递模、混合模等模具技术工艺方面形成了核心竞争力,凭借自身具备的先进的模具开发
、制造能力和自动化设计、生产能力,实现模具加工高精度、一致性的优化和改良,达到客户对于拉深精密
度、产品特殊成型等要求,同时,将模具与自动化工艺相融合,在实现产品工艺要求的基础上大幅度提升产
品成型速率。
2、工艺设计及改良与客户需求相结合
公司始终将客户需求放在研发制造的首位,根据项目具体要求,持续提出产品工艺设计改进方案,为客
户提供高附加值服务。公司工艺设计及改良主要体现在模具研发、材料利用、工序统筹、安装调试等方面: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精简生产工序,将连续、自动化作为模具的研发方向,降低后续单工序模的开发制
造成本,提高安装和调试效率。未来,公司将持续对工序划分、加工余量、进给路线、调试与测试等方面进
行优化,提升整体生产效率,达到产品工艺制定的最优化,为客户提供高性价比产品。
3、制造高效率与产品稳定性双同步
公司积极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自身核心技术积累,制造高效率与产品稳定性双同步。一方
面,在研发、制造过程中应用国外引进的高性能、高精度的先进设备,持续不断为客户提供性能稳定、质量
可靠的产品;另一方面,全面推行工业自动化的发展战略,提高生产、组装设备的智能化,提升批量化生产
的效率;同时,在产品装配环节,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自动化组装机采用多工位分度盘实现各零件的组装,
能够自动机械化完成部件的上料、组装以及卸料,生产效率大幅提高,且产品组装稳定性较人工装配更高,
并自主研发制造及改装了应用于冲压、精密机加工、装配、测试、检测等工序的多台设备,提高制造效率同
时提升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为公司柔性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4、快速响应的柔性化生产能力
公司产品下游主要应用领域为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及移动通信领域,产品多为非标准化产品,主要系根据
客户规格及性能要求进行模具开发后开始批量生产,具备产品种类繁多的特点。不同客户最终产品的种类、
型号差异较大,且同一客户的同一产品也可能因为升级换代、应用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个性化改良需求。因此
,为达到批次间切换的高效率以及客户订单的准时交付,公司开展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在工艺、装备等方面
创新应用,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智能决策控制、产线动态调整;通过多信息系统高度集成,探索多目标
、多扰动、多约束情况下的生产计划优化和智能排产调度,推动制造资源的全面优化利用;推进工厂横向、
纵向、端到端集成,构建智慧供应链,提高产业链协同效率;建立能源、碳资产、安全、环保综合管理创新
机制,推动可持续制造。此外,公司管理层也具备根据公司生产特点有效融合订单选配、材料采购、生产计
划、质量检测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的统筹运营的能力。
5、细分优势行业产品上下游与横向应用延伸发展
公司的精密结构件及精密模具产品通过在移动通信结构件、元器件、紧固件领域的持续积累,已较好地
掌握移动通信设备主要部件的研发、生产技术。公司通过持续不断的移动通信设备精密焊接技术、自动化组
装技术、调试技术、介质材料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增强4G及5G产品的纵向开发能力,现已具备移动通信滤波
器设备、射频与天线零部件产品的换代升级研发与批量供应能力;另一方面,公司不断寻找行业细分领域的
优秀企业,计划通过并购、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业务协同扩张及共赢。
6、从供应零部件到系统集成的转型能力
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座椅系统、空气悬架等应用领域,公司依托自身现有的精密结构件开发制造供应优
势的前提下,通过战略性并购所获得的技术赋能,拓宽公司的主营业务,逐步形成产品总成能力,实现公司
从零部件供应商发展为系统集成供应商的战略目标。
(三)营销和服务能力优势
公司坚持以为客户提供最优质服务为宗旨,凭借长期积累的技术研发优势、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创新
的生产工艺、高精密与高品质的产品及快速响应的服务能力,在业内已享有良好的口碑和品牌效应。公司为
欧洲、亚洲、美洲等主要地区的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与全球知名的移动通信主设备商、电子制造
服务商及大型跨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均保持着长久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主要客户有采埃孚天合、哈曼、斯
凯孚、法雷奥、大陆、博世、博格华纳、麦格纳、安波福、蒂森克虏伯、敏实集团、延锋、佛吉亚、李尔、
安道拓、弗迪科技、拓普集团、诺基亚、爱立信、中天科技、中兴通讯、富士康、捷普、伟创力、新美亚、
施耐德、艾默生、汇川技术等,其中多数为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百强企业和移动通讯头部企业。前述国际
知名企业为保障自身品牌声誉、生产稳定性,其对于供应商的认证要求较高,通过认证后不会轻易更换供应
商。因此,只要公司提供的产品保证符合客户质量和交期的要求,则将与上述企业保持长久的良好合作关系
,与优质客户的合作推动公司技术能力及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为公司持续稳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高质量品牌效益优势
公司注重产品品质,为确保产品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公司从客户前期技术设计沟通、产品开发和产品生
产控制、供应商选择、原材料入库、过程质量控制、产成品检验检测各个环节流程严格把控,在产前、产中
、产后各环节建立了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完善的品质检测流程,各环节均制定了相应检验规程和作业规范
。近年来,公司进货检验不良率、工程内不良率以及成品检验不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树立了“CHEERSSON?
”高质量品牌形象,并因此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
(五)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优势
公司始终关注并持续推动核心管理团队的国际化、专业化,目前已具备一支拥有多年从业经验并具备先
进管理理念和创新开拓精神的核心管理团队,争取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的前提下,不断变革创新,通过
运筹、统计、计量经济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并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主要方式有:通过数字化升级转
型促进公司的组织结构扁平化,减少中间管理层和管理人员;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
提高采购、生产、销售、财务等环节的效率,通过标准化、信息化管理大力提高质量控制、技术更新、供应
链整合的管理力度,降低生产成本及管理费用。公司核心管理团队所具备的优秀的综合管理能力,是在市场
环境和持续不断的行业竞争发展背景下,推动公司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优质的服务,获得了客户的广泛认可,荣获诺基亚“铱金(Iridium)供应商”、
采埃孚天合“最佳交付奖”、斯凯孚“优秀供应商奖”、哈曼“最杰出服务奖”、博格华纳“最佳合作伙伴
奖”“零缺陷工程实践奖”、中兴通讯“5G交付突出贡献奖”、康迪泰克“优秀供应商”、SMC“质量贡献
奖”、和兴汽车“卓越品质奖”、松下电器(苏州)“最佳协力供应商”、东风李尔“最佳表现奖”、广州
华智“优秀合作奖”、佛瑞亚“优秀供应商”等荣誉。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