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3013 地铁设计 更新日期:2024-11-2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城市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工程总承包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勘察设计(产品) 10.70亿 85.53 4.07亿 89.19 38.08
工程总承包(产品) 1.22亿 9.73 2171.51万 4.75 17.84
规划咨询(产品) 5830.65万 4.66 2698.62万 5.91 46.28
其他业务(产品) 102.65万 0.08 68.05万 0.15 66.29
─────────────────────────────────────────────────
广东省内(地区) 8.09亿 64.64 3.14亿 68.64 38.77
广东省外(地区) 4.42亿 35.36 1.43亿 31.36 32.39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勘察设计(产品) 22.37亿 86.92 8.69亿 90.75 38.87
规划咨询(产品) 1.89亿 7.35 6372.79万 6.65 33.69
工程总承包(产品) 1.45亿 5.64 2342.18万 2.44 16.13
其他业务(产品) 227.00万 0.09 146.81万 0.15 64.67
─────────────────────────────────────────────────
广东省内(地区) 18.35亿 71.32 7.37亿 76.94 40.16
广东省外(地区) 7.38亿 28.68 2.21亿 23.06 29.9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勘察设计(产品) 10.48亿 85.00 4.43亿 91.47 42.32
规划咨询(产品) 1.06亿 8.57 --- --- ---
工程总承包(产品) 7817.46万 6.34 --- --- ---
其他业务(产品) 112.42万 0.09 72.13万 0.15 64.15
─────────────────────────────────────────────────
广东省内(地区) 9.24亿 74.96 4.13亿 85.20 44.69
广东省外(地区) 3.09亿 25.04 7174.56万 14.80 23.24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勘察设计(产品) 22.71亿 91.71 7.70亿 94.07 33.92
规划咨询(产品) 1.23亿 4.96 3924.29万 4.79 31.92
工程总承包(产品) 8039.16万 3.25 807.43万 0.99 10.04
其他业务(产品) 200.44万 0.08 122.17万 0.15 60.95
─────────────────────────────────────────────────
广东省内(地区) 15.31亿 61.82 --- --- ---
广东省外(地区) 9.45亿 38.18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4.55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5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75816.94│ 29.46│
│客户二 │ 24117.51│ 9.37│
│客户三 │ 17577.23│ 6.83│
│客户四 │ 15197.91│ 5.91│
│客户五 │ 12751.16│ 4.96│
│合计 │ 145460.75│ 56.5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9亿元,占总采购额的20.7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5376.14│ 10.21│
│供应商二 │ 1593.71│ 3.03│
│供应商三 │ 1387.58│ 2.64│
│供应商四 │ 1350.43│ 2.56│
│供应商五 │ 1230.52│ 2.34│
│合计 │ 10938.39│ 20.7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主营业务公司主营业务包括轨道交通、市政、建筑等领域的勘察设计、规划咨询、工程总承
包等,核心业务是轨道交通的勘察设计业务。报告期内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二)所处行业情况
1.交通强国政策持续释放市场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在构建“交通强国”蓝图中发挥重要作用。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交通强国建
设纲要》,提出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基
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近年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逐步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从重建设逐渐转变为建设、运营并重
,规划建设规模增速放缓,重心逐步向“互联便捷、装备先进、低碳环保”过渡。在政策收紧的背景下,20
18年以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年均投资完成额仍保持在5,000亿元以上的规模。2023年,交通运输部
、国家铁路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了交通强国的重要指导文件——《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
027年)》,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五年的行动目标和行动任务。在“交通强国”等政策的指引下,预计我国轨
道交通投资需求将长期持续释放。
2.都市圈轨道交通建设带来新的市场空间
都市圈轨道交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有
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发展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
和市域(郊)铁路建设,到2025年,轨道上的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基本建成。交通运输部、国家
铁路局等5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以“联网、补网、
强链”为重点,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布局,加快建设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加快建设京津冀、长
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广东省发布的《广东省综合交通“
十四五”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安排8,8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
和城际铁路运营里程将由2020年的1,455公里增加到2025年的2,500公里。随着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成渝双城
经济圈以及南京都市圈、长株潭都市圈、武汉都市圈等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的建设发展,市域(郊)铁路
的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3.TOD模式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开发模式得到快速发展。住建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城
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明确提出,将“构建轨道交通引导的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发展开发模式,实行站城一
体化开发模式”作为重大行动之一。交通运输部、国家发改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
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支持现有的城市公共汽电车枢纽站、首末站、停保场和城市轨道交通车
站、车辆基地等,利用场站内部分闲置设施开展社会化商业服务,以及鼓励有条件的存量城市公共交通场站
实施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开发。近年来,广州、成都、重庆、上海等地相继发布土地和开发相关政策,鼓励对
公共交通设施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地下空间实行分层利用。TOD开发模式拓展了新的发展路径,为轨道交通
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4.“双碳”建设带来新业务发展方向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2022年科技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提出城乡建设
与交通低碳零碳技术攻关行动。国管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印发的《关于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
用托管服务的意见》提出,鼓励和支持公共机构采用能源费用托管服务。2024年,国务院印发《2024—2025
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提出“交通运输节能降碳行动”等多项重点任务,明确要推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
设,因地制宜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公交系统。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三个部门联合印发了《
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指出要加强创新支撑,鼓励行业各类绿色交通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
,建立绿色交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机制。持续制定发布交通运输行业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加快节能环保
关键技术推广应用。轨道交通是大容量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是城市引导承载绿色低碳出行的骨干交通方式,
其低碳、环保的发展路径尤为重要。加快绿色转型与节能低碳发展已成为轨道交通行业的时代使命,更是推
动轨道交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战略,是轨道交通行业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关键行动。随着
一系列针对性强、支持力度大的政策相继出台,轨道交通节能环保、降碳增效等逐步成为行业新的业务发展
方向。
5.数字化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住建”是国家数字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
,加快建筑信息模型等数字化技术研发和集成应用,创新开展工程建设工法研发、评审、推广。住建部印发
的《“十四五”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化、工业
化、数字化转型全面提速,推动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转型,推进BIM全过程应用。住建部印发的《关于开展
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提出,加快建立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
汇聚融合、业务协同的工作机制,打通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生命周期审批监管数据链条
。勘察设计行业数字化发展正在进入快车道,数字技术与勘察设计行业广泛融合和深度渗透,为行业高质量
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6.“一带一路”打开新的增长空间
“一带一路”对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具有重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提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包括:统筹推进
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将各设立3500亿元人民币融资窗口
,丝路基金新增资金800亿元人民币;持续深化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领域合作,加大对“一带
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的支持。宏观环境的改善以及国家政策的扶持,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承接境外建
设工程项目提供了坚实基础。
7.低空经济发展激发新业务发展机遇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产业发展为工程咨询行业带来了新
的融合发展机遇。在2024年的全国两会上,“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新兴产业和未
来产业,打造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引擎。工业和信息化部等4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
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通用航空装备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形成万亿级市场
规模。《广东省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到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超过
3000亿元,基本形成广州、深圳、珠海三核联动、多点支撑、成片发展的低空经济产业格局。《广州市低空
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广州低空经济整体规模达到1500亿元左右,其中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超
100亿元,包括建设广州第一个跑道型通用机场、新建5个以上枢纽型垂直起降场、100个以上常态化使用起
降点等。在国家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低空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将逐步释放,为工程咨询行业带来
了新的发展动能。
(三)主要经营模式
在销售模式方面,公司依靠已经建立的华南、华东、中南、东南、西北、西南、华北七大业务区域,通
过广撒网、多渠道、细分析、严筛选的步骤,广泛收集与公司业务有关的项目信息,做好客户关系维护和项
目前期跟踪工作,稳步开展经营活动。公司主要通过投标和客户直接委托两种形式获取业务。
在生产模式方面,公司获取项目后,根据具体项目的业务类型和客户需求,按照勘察设计、规划咨询、
工程总承包类等不同业务类型特点,进行下达任务单,组织开展项目策划、项目执行、项目验收、项目总结
归档等环节,开展具体项目生产任务。
在采购模式方面,公司建立了相应的采购流程和管理办法,根据具体项目的采购需求和标准,通过招标
、比选或直接谈判等采购方式和相应的采购流程,采购必要的专项服务、专题支持、技术服务、设备及办公
用品等。
在产品和服务质量控制方面,公司通过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
证。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全方位运行,有效确保了公司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职工职业健康及
安全风险方面的管控,实现了质量管理精细化水平及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并能够及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问
题并加以纠正,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高品质。
(四)公司行业地位
公司所处的工程咨询行业,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技术及人才壁垒、
项目经验壁垒等,进入本行业有较高门槛,呈现市场集中度高、但龙头企业之间竞争较为激烈的特点。
公司作为国内首家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为主业的A股上市公司,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
勘察综合甲级、城乡规划编制甲级、甲级测绘等行业最高资质以及工程咨询甲级资信评价等资质,是国内城
市轨道交通综合设计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在业务技术、科研创新、服务品牌和市场占有率方面位居国内前
列,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承担项目(含已开通和在建)包含地铁、轻轨、城际轨道交通、国铁、
现代有轨电车、自动导轨系统、中低速磁悬浮等多种类型;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等大型市政项目;城市综合
体、地铁上盖物业开发等大型民用建筑项目;多个城市的线网规划和建设规划、地下空间开发、交通枢纽等
重大项目。
(五)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把握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核心业务发展,经营业绩基本保持稳定,其中轨道交通领域
勘察设计业务仍是公司业绩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一)拥有丰富的资质及专业经验,具备将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设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优势
我国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企业实行严格的资质审查和准入制度。经过三十余年的专业积累与储备,
公司在规划、设计、勘察、测绘等领域拥有多项甲级资质。作为少数同时拥有城乡规划编制甲级和工程勘察
设计综合甲级能力的工程咨询企业,公司积累了100多条轨道交通线路设计总体总包、设计总承包和工程咨
询业绩。同时,公司也拥有丰富的城市规划编制经验,能够针对TOD覆盖的规划、交通以及城市空间三大板
块,以轨道交通为核心,打造结合城市规划、开发策划、建筑设计、市政工程、建设实施等层面的全方位、
多维度的聚合平台,在开展轨道交通线路设计的同时推进交通枢纽站点布局、车站周边综合开发、景观设计
、沿线土地整合利用等工作,具备将城市规划与轨道交通设计深度融合的一体化综合服务优势。
(二)掌握轨道交通前沿关键技术,具备领先行业并持续创新发展的技术优势
公司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始终坚持科技创新,率先掌握线网规划、客流仿真模拟、全生命周期建筑
信息模型(BIM)设计、绿色节能、装配式建筑以及智慧地铁等轨道交通前沿关键技术,同时积极与国内外
研究机构及设备厂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
1、拥有多网合一规划和基于数字驱动的动态规划技术,创新实现线网融合和资源共享
公司在建设规划中同步纳入国铁网、城际网、市域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创新开展“四网合一”的
综合规划,真正形成四网融合、综合高效和一体化的轨道交通网络,构建城市“一张网、多模式、全覆盖”
的全新轨道交通体系,实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交多制式一体化有效衔接。在区域互联互通、多网融合的
背景下,开展多层次的线网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多种资源共享。同时,基于常规
的公交、地铁客流大数据、电信运营商手机信令、网络APP软件等出行数据进行分析挖掘,构建近远结合、
结构稳定、包容性强的网络体系,在业内率先提出构建一体化区域轨道交通网络的便捷出行体系。
2、拥有大数据分析与模拟仿真技术融合的枢纽一体化设计技术,保障枢纽客运服务水平和客流集疏能
力
公司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智能仿真技术,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客流模拟仿真等技术对枢纽车站的方案进
行验证评估,仿真乘客在车站的行为以及列车的到发情况,直观检验车站的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备的合理性,
并定量计算车站各部位的乘客站立密度和行人速度,从而找出车站的薄弱点和存在问题,据此提出改善和优
化建议措施。同时,综合考虑线网行车组织方案、乘客微观特性等,创新构建客运设施服务水平标准(LOS
),有助于持续提升车站客运设施的服务能力,实现列车精准投放和轨道交通安全可靠的运营目标。
3、拥有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技术,确保设计过程精准高效
公司拥有领先业内的轨道交通全生命周期一体化协同设计技术,通过面向各专业的数据模型、成本计算
模型、成本测算方法、约束规则等理论研究,结合数据库、图形学等各类信息化技术,创新构建一体化BIM
数据协同管理平台。通过建设基于BIM的项目管理系统,串联整个设计过程的各项工作,利用轻量化的BIM图
形平台实现二三维数据的联动,有助于检验设计方案,提高设计效率。在一体化设计数据平台的基础上,拓
展建造阶段和运营阶段的BIM数据模型,实现全生命期的BIM数据协同和综合性应用。
4、拥有多项城市轨道交通绿色节能先进技术,同步创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公司始终重视绿色环保节能设计,以能效指标为导向,在智能高效通风空调节能技术、行车组织节能优
化、列车牵引能馈技术、光伏发电、智能照明等方面开展大量领先行业的技术研究,形成一套完整的节能控
制、能源管理、综合节能系统体系。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轨道交通高效空调系统关键技术”已通过
住建部节能协会专题评估,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采用该技术对既有地铁线路进行环控节能改造,可为车
站节约用电量,并显著改善车站环境及乘客舒适度,已于“广州三、五号线环控系统试点应用合同能源管理
模式项目”、“深圳4号线一期车站空调系统能源管理项目”等项目落地实施。此外,为进一步实现公司相
关节能环保技术的产业推广,公司新设立广州科慧能源有限公司,助力公司进一步拓展合同能源管理等新能
源业务,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同时,公司牵头完善我国轨道交通行业的节能技术标准及评估方法,为行业
的建设、运营和持续发展提供综合节能技术及其评估的技术支撑。
5、拥有轨道交通装配式关键技术,带动行业变革及产业改造升级
公司在地面建筑装配式技术基础上,研发了复杂地层装配式地下车站以及装配式车辆段上盖关键技术,
形成了地下车站、车辆段上盖装配式结构体系、设计标准、工艺标准、质量控制标准等一整套技术成果,初
步解决了地下车站及车辆段上盖建设工期长、污染噪声大、材料能源消耗大等问题,符合建筑工业化、标准
化的发展趋势。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已应用在广州、深圳等地的轨道交通项目中,公司正积极将成功案例推广
到更多轨道线路,从而实现轨道交通工程高效建设、资源集约可控、绿色低碳环保和产业改造升级的目标,
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6、拥有领先业界的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提供成套技术解决方案
公司成功研发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创新性地提出以工业互联网和物联网为基础,以应用驱动的
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以乘客和设备为对象,搭建数据驱动的轨道交通信息集成系统架构体系。通过将多层
域感知、数字通信、信息融合、计算机视觉、云计算、人工智能、移动互联、主动协同等技术进行有效集成
,实现贯穿用户需求、设计建设、运营维护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相关成果已经陆续在国内多个城
市新一轮的轨道交通线路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研究成果进一步转化后,可以为智慧城市轨道交通提供完整
的成套技术解决方案,并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品迭代更新升级,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推动力。
(三)依托多个国家级、省市级工程实验室与科技研发平台,具备科研成果转化孵化的载体优势
公司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建单位,同时拥有“广东省城市轨道
交通工程建造新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绿色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广州市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广州市企业研发机构”等省市级研发平台;公司每年投入不低于营
业收入3%的科研经费,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充分运用“科改企业”相关政策,积极联合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
技术攻关和科技研发,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公司通过有效利用各级研发平台搭建的科技成果孵化
器,对接相关产业政策和产业基金,持续提升行业产业化水平,不断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拥有一支跨学科、多专业、敢创新的高素质队伍,具备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行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涉及数十个工程类学科和专业,其技术进
步、产业升级、业态创新对各类人才的专业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重视
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一方面,公司着重优化内部管理,积极塑造尊重知识、尊重人
才的优秀企业文化,大力营造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纯粹的技术氛围,持续吸引和招募专业精湛、经验丰富
、理念先进的海内外人才;另一方面,公司不断丰富员工培养模式,积极推荐各类人才到国内外高校、科研
院所从事研修学习,鼓励优秀人才承担重大科研及工程项目。公司持续完善创新激励机制,着力提升员工的
综合素质能力,已于2024年上半年完成2023年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授予工作,实现上市后首轮股
权激励成功落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公司已经拥有一支跨学科、多专业、有活力、敢创新的高素质人才
队伍,并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勘察设计大师、行业领军人才等各类高端人才,在日趋激烈的行
业竞争中具备领先的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为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五)拥有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具备实现设计成果与设计服务高品质的保障优势
公司自2009年以来通过并保持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
全管理体系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定证书。2018年公司作为首批试点单位通过工
程勘察设计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并取得AAA顶级认证;2023年,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升级版认证
由AAA提升至AAA+。通过质量管理体系的全方位运行,有效确保了公司对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环境保护、
职工职业健康及安全风险方面的管控,实现了质量管理精细化水平及管理效能的不断提升,并能够及时发现
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产品和服务的稳定性和高品质。管理体系的不断升级也有助于促进企业
持续的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推动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六)构建了行之有效的客户需求收集、设计回访、信息反馈机制,具备快速响应、持续改进的迭代提
升优势
公司多年来向客户提供了大量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咨询服务,通过与客户进行充分沟通,建立了稳定的信
息收集、反馈和传导机制。公司通过实地考察、现场交流、设计回访等多种方式获得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
运营期的信息反馈。这有助于公司全面、真实、深入地了解实际建设运营情况,全面了解地铁运营人员及最
终用户(乘客)对已有项目的使用意见和改进需求,进而验证设计咨询方案的合理性,有助于在以后承接的
工程项目中持续改进、优化设计咨询方案。公司持续开展科研创新和技术攻关,研究成果可以在地铁建设、
运营线路进行创新试点应用,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工程方案,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并结合行业技术发展为乘
客提供更加完整、更趋完善的交通出行体验。公司将持续关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乘客出行新需求
,持续改进、充实工程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
三、主营业务分析
2024年上半年,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公司始终重视高质量发展,坚持稳健经营,在组织好广州生
产任务的同时,有序开展全国50个城市30条总体总包和设计总承包线路以及13条咨询线路的设计任务,实现
营业收入12.5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
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0.62%。业务拓展方面,公司主动出击,迎难而上,保证广州本地核心业务高质量发
展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在华南、中南、西北等地区设计第一梯队的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先后在广州、长沙、
西安、北京、杭州等多个城市中标新项目,同步加大海外市场拓展力度,重点推进越南等东南亚国家以及海
外其他地区轨道交通业务拓展;在市政、民用建筑以及新业务发展方面,公司充分利用前期业务布局成果,
有效拓展相关园区开发、市政隧道工程等业务,在市政、民用建筑等领域取得有效进展,节能环保、减振降
噪以及光伏、储能等新业务稳步拓展;在低空经济方面,公司紧抓政策有利契机,组织成立低空经济工作小
组,筹划探索低空摄影、城市智巡、轨道上的“停机坪”、“轨道+低空物流”以及低空服务一体化综合管
理等轨道交通与低空业务的创新融合业务。
资本运作方面,公司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国资改革决策部署,高质量完成上市后首轮员工股权激励
计划授予工作,进一步建立健全长效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召
开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发布ESG工作报告,紧抓“低空经济”发展契机,积极筹划覆盖范围较大、机构级
别较高的投资者交流活动,实现公司价值信息的双向传递。
科研创新方面,公司充分依托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与运维保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稳步推
进“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重大风险防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及示范应用”等科
研项目,开展多项政府科技计划项目申报,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学技术奖一
等奖,城市轨道交通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等各类奖项及荣誉共32项;同时,公司紧抓
“科改”有利契机,高质量完成“科改行动”各项改革任务,持续深化落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目标任务,在
国务院国资委的2023年度“科改企业”专项评估中获评优秀。
下半年,公司将继续巩固广州地区轨道交通设计核心业务,加大外地业务发展,强化海外市场拓展,保
持轨道交通设计领域领先地位;在保障核心业务发展的同时,公司着力拓展轨道交通上盖开发(TOD)、市
政基础设施及地下空间、设计牵头的工程总承包等发展业务,重点支持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减振降噪等培育
业务发展;同时,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及产业导向,积极布局低空经济等前沿赛道,聚焦低空经济、全
空间无人体系领域,探索发展“新业务、新技术、新模式、新体系”,推动低空经济与轨道交通业务融合高
质量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