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003033 征和工业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各类链传动系统的研发、制造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链传动行业(行业) 18.35亿 100.00 3.92亿 100.00 21.39
─────────────────────────────────────────────────
车辆链系统(产品) 10.65亿 58.04 2.48亿 63.18 23.28
农业机械链系统(产品) 3.27亿 17.80 9075.91万 23.13 27.78
工业设备链系统(产品) 2.88亿 15.72 5324.29万 13.57 18.46
下脚料等收入(产品) 1.01亿 5.49 -86.51万 -0.22 -0.86
其他产品(产品) 5405.27万 2.95 135.97万 0.35 2.52
─────────────────────────────────────────────────
内销(地区) 12.16亿 66.27 2.84亿 72.33 23.34
出口(地区) 6.19亿 33.73 1.09亿 27.67 17.55
─────────────────────────────────────────────────
售后市场经销(销售模式) 8.08亿 44.02 1.60亿 40.69 19.77
主机厂商配套(销售模式) 7.15亿 38.95 1.95亿 49.63 27.25
OEM(销售模式) 2.12亿 11.54 3888.03万 9.91 18.36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1.01亿 5.49 -86.51万 -0.22 -0.8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链系统行业(行业) 8.44亿 100.00 1.91亿 100.00 22.66
─────────────────────────────────────────────────
车辆链系统(产品) 4.90亿 58.04 1.22亿 63.67 24.85
农业机械链系统(产品) 1.40亿 16.63 4189.95万 21.90 29.83
工业设备链系统(产品) 1.39亿 16.51 2675.55万 13.98 19.20
下脚料等收入(产品) 4942.37万 5.85 96.49万 0.50 1.95
其他产品(产品) 2509.83万 2.97 -10.29万 -0.05 -0.41
─────────────────────────────────────────────────
内销(地区) 5.51亿 65.27 1.33亿 69.72 24.20
出口(地区) 2.93亿 34.73 5794.16万 30.28 19.75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链传动行业(行业) 17.32亿 100.00 3.82亿 100.00 22.03
─────────────────────────────────────────────────
车辆链系统(产品) 10.16亿 58.67 2.46亿 64.60 24.25
农业机械链系统(产品) 3.07亿 17.72 8153.44万 21.37 26.56
工业设备链系统(产品) 2.76亿 15.96 5029.60万 13.18 18.19
下脚料等收入(产品) 9241.75万 5.34 42.85万 0.11 0.46
其他产品(产品) 4001.07万 2.31 281.52万 0.74 7.04
─────────────────────────────────────────────────
内销(地区) 10.78亿 62.21 2.51亿 65.75 23.28
出口(地区) 6.55亿 37.79 1.31亿 34.25 19.96
─────────────────────────────────────────────────
售后市场经销(销售模式) 8.11亿 46.85 1.73亿 45.44 21.37
主机厂商配套(销售模式) 6.07亿 35.02 1.60亿 41.83 26.31
OEM(销售模式) 2.22亿 12.80 4811.93万 12.61 21.70
其他业务(销售模式) 9241.75万 5.34 42.85万 0.11 0.46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链系统行业(行业) 7.85亿 100.00 1.81亿 100.00 23.12
─────────────────────────────────────────────────
车辆链系统(产品) 4.64亿 59.09 1.15亿 63.56 24.87
农业机械链系统(产品) 1.32亿 16.82 3825.00万 21.08 28.98
工业设备链系统(产品) 1.25亿 15.91 2586.11万 14.25 20.71
其他(产品) 6427.28万 8.19 200.90万 1.11 3.13
─────────────────────────────────────────────────
国内(地区) 4.70亿 59.82 1.16亿 63.73 24.63
国外(地区) 3.15亿 40.18 6581.15万 36.27 20.87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8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0.2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438.03│ 2.96│
│第二名 │ 4046.25│ 2.21│
│第三名 │ 3407.14│ 1.86│
│第四名 │ 3245.61│ 1.77│
│第五名 │ 2684.53│ 1.46│
│合计 │ 18821.56│ 10.2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5.0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6.4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5229.40│ 11.07│
│第二名 │ 14757.48│ 10.72│
│第三名 │ 7343.23│ 5.34│
│第四名 │ 6849.95│ 4.98│
│第五名 │ 6005.11│ 4.36│
│合计 │ 50185.17│ 36.4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所属分类
公司主要从事链传动相关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
(2012年版),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编码为C34,为“通用设备制造业”;根据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
委员会批准并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的行业编码为C37,为“铁路
、船舶、航天航空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二)行业基本情况
链传动是一种性能独特的传动系统。它是一种具有中间挠性件的啮合传动。相比带传动和齿轮传动,链
传动具有传动比精确、传动效率较高、传力大、适应性强以及维修成本低难度小等优势。
链传动是一种广泛应用的基础零部件。它可用作动力传动、物料输送、曳引提升以及其他功能各异的专
门用途。下游主要为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船舶、农业机械、工程机械、起重运输机械、物流仓储、自动
扶梯、食品药品机械、轻工机械、石油化工等领域。其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下游应用领域的市场需求。下游
行业的持续发展及产业转型升级,为链传动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预期。
2024年,公司主要链传动产品下游行业发展概况:
1、摩托车行业
根据中国摩托车商会统计分析,2024年全年燃油摩托车产销1656.45万辆和1645.62万辆,同比增长13.8
6%和12.99%;1-12月,共产销摩托车1997.08万辆和1992.28万辆,产销量同比增长0.79%和2.82%。其中,二
轮摩托车产销1742.02万辆和1736.85万辆,产量与去年同期持平,销量同比增长2.26%;大排量休闲娱乐摩
托车(排量250cc以上,不含250cc)产销77.35万辆和75.66万辆,同比增长49.67%和42.97%。三轮摩托车产
销255.06万辆和255.43万辆,同比增长6.49%和6.78%。
2、汽车行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4年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
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继续保持在3000万辆以上规模。其中,新能源汽车继续快速增长,年产销首次突
破1000万辆,销量占比超过40%。插混汽车销量占新能源汽车比例为40%,较去年提高10.4个百分点。插混汽
车的增长迅速,成为带动新能源汽车增长的新动能。
3、农业机械行业
2024年,中国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出口总额达15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3%。其中,农业机械设备出口额
为102.4亿美元,同比增长20.7%,占出口总额的67.5%;零部件出口额为49.3亿美元,同比增长2.9%,占出
口总额的32.5%。从主要产品来看,收获机械出口额同比增长33.1%。园艺及牧草机械出口同比增长37.7%。
4、机械工业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规模以上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高于全国工业0.2
个百分点。结合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截至2024年末,机械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13.2万家,较上年增加1.
1万家,占全国工业的25.8%;资产总计39.4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全国工业的22.1%。
(三)行业竞争格局
在中国,链传动行业的竞争格局正从“完全竞争”向“非完全竞争”转变。当前,中国大部分链传动企
业规模较小,但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越来越重要,强者愈强、行业整合的趋势明显。征和工业在行业内首家
登陆A股市场,综合优势较大。杭州东华、恒久机械、台湾KMC、辉煌三联、盛天等国内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
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另外,椿本、雷诺德、伊维氏、博格华纳、钻石、沃尔夫、奥力根等外资企业在中国也
进行生产或销售产品。由于链传动应用领域繁多,各厂家一般聚焦若干细分市场,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例
如汽车链行业,椿本、伊维氏、博格华纳优势较大;在工业链行业,雷诺德、杭州东华、恒久机械优势较大
;在自行车链行业,台湾KMC优势较大;在锯链行业,斯蒂尔、奥力根优势较大。
在中国,链传动行业竞争主战场正从中低端向中高端迈进。中国链传动行业近年来在产品的品种、数量
、质量方面都发展迅速,并逐渐进军国际市场,中国链传动产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就技术水平与企业
规模而言仍与国际一流企业存在差距。我国高端链传动产品还难以满足国家重点产业和重点工程装备的配套
要求,车辆、精密装备、大型装备等所需的高端链传动产品仍需依赖进口。中国的产业升级和装备创新对链
系统产品的性能要求将日益提升,高品质高性能的链系统产品将愈发得到下游客户的认可和重视。庞大的市
场需求及对高端产品的重视将成为链传动行业发展的有力支持。近年来,中国链传动产品质量持续提升,已
经逐渐在全球高端市场与椿本、伊维氏、雷诺德、日本大同等传统巨头展开竞争。
在全球,链传动行业的产业转移持续进行。从最早的欧美,到日韩,再到印度、台湾地区,本世纪初转
移到中国大陆。目前,中国的链传动企业也加速全球布局,最终可能会形成中国加其它的“1+N”的整体产
能格局。
(四)公司的行业地位
作为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链传动分会理事长单位,以及行业内首家A股主板上市企业,征和工
业在行业内拥有显著的行业地位和社会声誉。
在市场份额方面,征和工业在车辆领域和农机领域的市场份额占比行业领先。根据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
工业协会统计,征和工业摩托车链系统连续9年(2016年-2024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征和工业农业机
械链系统连续9年(2016年-2024年)市场综合占有率第一位。为比亚迪、吉利、长安、长城、上汽、潍柴雷
沃、克拉斯、本田、大长江、隆鑫、钱江、春风动力、雅马哈、铃木等行业龙头或知名厂家配套。在售后市
场,商标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成功注册。征和品牌拥有很高的知名度,获得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在技术地位方面,征和是链系统技术领导者,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其中国家财政部及工信部重
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项,国家工信部工业强基工程项目1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项目1项。
公司先后参加起草了链条等国家和行业标准24项,其中负责制修订了1项国家标准和9项行业标准,1项是独
家制定,1项获得了“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截至2024年12月,征和拥有授权专利294项。
在行业认可度方面,征和工业在行业内获得多次重要的奖项、荣誉和认证。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
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国
链传动行业重点出口基地、拥有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山东省链传动工程研究
中心等多个创新平台,荣获了包括中国农机零部件龙头企业、第十五届全国质量奖鼓励奖、中国链传动行业
骨干企业、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中国机械工业优质品牌、中国机械通用零部件工业协会专精特新企业、首
届青岛市市长质量奖等诸多重量级奖项,同时“征和”品牌荣膺“中国驰名商标”的称号。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征和工业公司作为国内链传动行业的领军企业,专注于各类链传动系统的研发、制造与销售,形成了以
车辆的发动机正时和传动系统、农业机械传动和输送系统、工业设备传动和输送系统为核心的三大业务板块
。产品广泛应用于摩托车、汽车、自行车、船舶、农业机械、工程机械等领域,覆盖全球3000余家客户。
汽车链系统主要为汽车发动机中使用的正时链、链轮、导轨和油泵链;
公司生产的摩托车链系统主要包括传动链(及配套链轮)、正时链和油泵链;
公司生产的农业机械链系统种类较多,一般大类可分为用于动力传动装置的传动链系统和用于收割装置
的收割输送链系统;
公司生产的工业设备链系统种类多样,主要为输送链、倍速链、侧弯链、曳引链、分拣链、板式链、驱
动链、链轮等。
在车辆链领域,公司以“发动机强化齿形链系统”为代表,成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具备高强度、
低噪音、长寿命等特性,适配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系统及高端燃油车动力传动需求,与国内外头部车辆企业
建立深度合作。农业机械链系统则聚焦联合收割机等设备,通过特殊硬化处理工艺和精密制造技术,满足高
载荷、抗冲击的作业环境,助力农业机械化升级。工业设备链系统方面,公司开发了多场景解决方案,包括
物流输送链、自动化生产线链等,覆盖仓储物流、畜牧养殖等细分市场,技术性能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依托数字化工厂建设,公司实现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物流交付等价值链核心过程数字化管理。通过
工业互联网平台整合ERP、MES、EAM、TMS等系统,打通数据壁垒,构建柔性生产体系,支持小批量定制化订
单管理,实现订单全过程透明化管理及柔性化生产;数字孪生技术优化生产调度及工艺布局,加速智能制造
创新迭代;在技术创新层面,公司主导制定24项国家及行业标准,累计获得294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60项
。
(二)主要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链系统产品的主要原材料为钢材,具体包括带钢和线材等,公司主要原材料采购方式为集中
采购,具体为根据订单需求计划结合生产使用和库存情况按月制定原材料采购计划,部分特殊订单所需原材
料即时采购,其他通过招投标及零星采购的方式采购。
生产模式:公司以自主生产为主、外协生产为辅。为更高效地利用生产资源,公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核
心工序均采用自主生产方式,部分非核心工序如钢材改制、电镀、简单热处理、喷塑等通过委托加工的方式
完成。根据不同客户和订单类型采取相匹配的生产计划模式。对于以批量订单为主的海外客户,公司以订单
拉动式生产模式为主;对于以快速响应为主的国内主机厂商,公司会与主机厂进行计划协同,并结合主机厂
销售预测、订单、库存进行合理的订单生产和适当库存备货,确保供货的稳定性;对于国内经销客户,公司
结合市场销售情况进行安全库存模式生产。
销售模式: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主机厂商配套、OEM和售后市场经销,不同销售模型下按照销售区域
又可分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和主要产品、主要经营模式均未发生重大变化。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1、技术研发优势
公司科研创新水平在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拥有多类研发、创新平台,公司重视产品创新及生产工
艺优化,建立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公司始终坚持产、学、研一体的研发方式,紧贴市场并与客户紧密配合,
先后与吉林大学、山东科技大学、辽宁工业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合作研发关系。目前公司已具
备多个研发项目并行开发、快速响应客户对新产品研发需求的能力。公司坚持自主创新,始终瞄准行业前沿
技术,在技术关键点上持续钻研,积极将前沿技术运用于技术与产品开发中,一直保持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以及快速的产品和技术更新。公司在深耕各类链系统产品与技术的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家和行业的标准起草
和修订工作,公司已经起草或参与修订了24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其中1项获得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
报告期内,共申请专利72项,授权专利72项。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共拥有国家专利294项,其中发明
专利60项。
2、经营管理优势
公司先后通过了ISO9001和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ISO45001职业健康管
理体系认证,始终致力于员工安全保障、产品质量提升、环境保护及安全生产。公司多年来持续深入推行卓
越绩效模式(GB/T19580),以卓越绩效模式统领全部管理体系,成立了信息和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优
化、企业文化升级、战略管理和KPI系统再造、顾客与市场的完善、设备TPM管理、IATF16949体系全覆盖等
多个管理创新项目小组,推进专项管理创新;持续推进产品研发、原料供应、生产过程、质量管理、销售管
理、环境保护等各个环节,不断提升公司整体经营管理水平。
3、营销优势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及优秀的销售能力,公司与汽车、摩托车、农业机械、工业设备生产厂家保持着良
好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优良口碑和品牌形象。公司的销售模式主要为主机厂商配套、OEM和售后市场经销,
并以主机配套提升品牌影响力,拉动维修市场;以国外知名OEM品牌驱动技术质量水平提升,直接切入行业
前列。公司按产品应用行业划分营销部门,以更好的满足不同行业客户需求,更加精准服务客户,持续提升
不同行业品牌知名度。目前,公司已在国内主要省市建立了经销网络,并根据市场情况逐渐下沉至三四线城
市及农村地区;在国外市场方面,公司已在包括亚洲、拉美和非洲等在内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销
网络,服务全球3000多家客户。
4、企业文化优势
公司结合自身发展经验和外部发展经验,构建了独特、丰厚的企业文化体系,编著实施《征和基本纲领
》,以“传递动力、承载重托”为使命;以“改变中国和世界制造”为愿景;以“客户至上、开放奋斗、科
技创新、和顺环境”为核心价值观。公司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企业文化管理工作,将企业文化转化为风气导
向、落地为员工思维行为、输出为品牌认知,实现以企业文化为内核,企业文化与战略导向、市场认知、品
牌建设、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公益事业等协同贯通,达成了文化驱动发展的成效。
5、数字化建设优势
公司始终注重经营全价值链数字化升级改造,推进“四化(标准化、精益化、自动化、信息化)融合”
的数字化转型有序进行,着力打造全流程的数字化工厂。工业自动化智能工厂实现厂内物流、数据流、信息
流、业务流的全面数字化,荣获“2023年青岛市智能工厂”、“2023年山东省智能工厂”、“2024年国家级
绿色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全流程虚实融合。打通设计、制造、供应链数据流
,支持柔性生产与实时决策,显著提升资源利用率。智能设备与自动化系统增强生产灵活性,降低人工干预
风险。数据驱动的动态优化能力缩短产品周期,强化质量管控,同时推动绿色制造与服务模式创新,构建高
韧性产业生态,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
●未来展望:
(一)、行业格局和趋势
政策方面,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加快推进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建设
;实现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瓶颈短板;大力发展工业自动化,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加大
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实现农机装备现代化发展,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2024
年版的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发展“汽车动力总成、工程机械、大型农机用链条”;
鼓励发展“农业用触土部件,专用切割刀具”。
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对沿线不少国家的基础建设项目进行援建,与此相关的
工程机械链、港机链、叉车链等链传动产品的需求明显增长。预计公司产品所处的车辆行业、农业机械行业
、工业自动化行业均保持平稳的发展格局,其中智能制造工厂建设、现代物流等领域将成为公司发展新机遇
。
在车辆领域,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消费者购买能力持续提升,国内摩托车休闲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
娱乐休闲为主的中大排量摩托车市场潜力充沛,具有较高增长潜力。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完成摩托车车型从代
步型到消费型、中大排量摩托车转变,外观酷炫的各式中大排量摩托车保有量较高,市场空间大。随着中国
车企越来越具性价比的大排量产品的推出,将可能刺激出口市场进一步增长。大排量摩托车增长迅速,相关
链系统市场需求较大。在汽车领域,传统燃油乘用车中约70%采用链条发动机,并且是国外品牌,进口替代
空间巨大。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PHEV)与增程式(ER
EV)车型成为增长核心引擎,合计市占率较2023年提升10.4个百分点至40%,显著挤压纯电车型市场份额,
汽车正时链系统的使用正在上升。2024年11月工信部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同时,
同步推动内燃机技术发展”。
在自行车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已成为居民喜爱的交通、运动休闲和娱乐性产品。在
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自行车消费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产品。E-bike和变速自行车市场不断增长,高端自
行车链条需求增长。在自行车领域目前我国亦出现了自行车市场向中高端化发展的趋势,未来国内的中高端
自行车市场将会迎来较大发展。自行车市场蓬勃发展,中高端、电助力高端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市场前景广
阔,由于自行车链系统具有耗材属性,其市场空间广阔。另外,全球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保有量巨大,售
后市场维修用的链系统产品市场空间保持增长。
在农业机械领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
提出“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业机械研发应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75%”。《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
加快高端智能机械研发制造并纳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予以长期稳定支持。2024年3月,国家出台《推动大规
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持续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扎实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
加快农业机械结构调整。随着政策支持农业机械发展,传统农机保有量稳步增长,农机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各种特种、异型、专用链系统前景可期。此外,链系统是农业机械的易损件之一。全球庞大的农机保有量对
农业机械链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工业自动化领域,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持
续到2027年,不断推动工业设备的更新改造。在机械零部件方面,国家出台《中国制造2025》等相关政策,
开展工业强基专项行动,加强“四基”(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
技术基础创新能力)建设。未来,我国工业制造业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工业装备及核心零部
件有望趋于国产化,作为必备的基础配套部件,工业设备链系统也将同步发展。值得重视的是,在中国和全
球,工厂内的物流革命方兴未艾,前景巨大。随着智能工厂、无人工厂的推进,每一个工序都可能被输送线
联接起来,工厂内物流输送线越来越普及,用于各类物料输送的链系统以及链式智能装备需求加大。在未来
,数以百万计的工厂改造,将为链系统以及链式智能装备带来可观的发展空间。
(二)、公司发展战略
经过多年的发展,征和已成为行业首批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中国链传动
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各方面基础条件良好,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
征和工业将继续坚持聚焦链系统,择高而立,做强做大,坚定全球链系统技术领导者定位,中国第一、
全球前三的整体战略。在业务领域上,以农机链系统和摩托车链系统为核心业务,以工业链系统、汽车链系
统为增长业务,以农机切割系统、园林锯链、微型链系统、推送链系统、E-bike链为种子业务。在管理支撑
上,以“卓越绩效模式”为基本框架,增强人力支撑、新品研发、厂房建设、自动化、数字化、交期管理、
质量体系、国际化品牌等十大能力。
同时,基于对形势的研判与历史的积淀,征和制定了全球化战略,以全球链系统技术领导者为战略定位
,通过“铁三角”服务模式、快速交付模式、智能制造模式三大模式,实现为全球客户提供高质量、高性价
比、高速交付的产品和优质服务的战略目标。泰国公司是征和国际化、研产销一体化、智能化工厂的示范基
地,走向全球的桥头堡,自主品牌拓展服务全球客户的先锋。将聚焦“技术引领、锁定高端、聚焦泰国、服
务全球”,实施“12345”战略:锚定全球链系统技术领导者定位,面向亚洲市场、欧美市场两大市场,把
握国际化标准、快速卡位、资源强聚焦3个要求,发挥亚洲主机售后市场营销服务、“泰国制造”高端产品
、欧美客户出口、技术创新共享4大功能,做好摩链系统、工业链系统、农机链系统、汽车链系统、锯链系
统5类产品,做好征和全球化的压舱石。
(三)、经营计划
2025年,征和工业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紧紧围绕“技术引领锁定高端人效提升拓展全球成
功必须练内功”的年度工作主题,今年主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1)强本固基,锁定高端。巩固车辆链系统、农业机械链系统、工业设备链系统三大传统领域优势,
深化与主机厂商合作,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推动车辆链系统向海外市场拓展,农机链系统向智能化、成
套化升级,工业链系统向精密化、定制化延伸。
(2)技术引领,守正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构建"基础研究+场景应用"双轨创新体系,优化升级存量产
品,提升现有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打造高品质、个性化的高端产品,攻克高端客户和高端市场。加速新
品研发,快速推进前沿技术研究,重点突破机器人、新能源等行业的链系统技术。
(3)高质基建,加速布局。推进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产业园建设,强化农机切割系统、园林工具链系
统等产品研发制造能力,完善农业装备产业链条。推进征和工业(浙江)有限公司生产基地高标准投产,打
造汽车链系统全部自制的核心竞争力。推进泰国工厂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全流程数字化管控,提升生产效
率与产品精度,依托泰国制造基地构建全球服务网络,加速全球化战略布局。
(4)升级品牌,扩大占比。加强品牌建设,升级品牌形象和包装设计,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深
化OEM与自主品牌协同发展,在全球主推自主品牌,不断扩大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
(5)降本增效,把控风险。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强化成本管控。深化技改、自动化、精益化、数字化
变革,全方位提升效率。严控投资风险、质量风险、安全环保风险,为各项业务开展保驾护航。
(四)、发展面临的风险及应对措施
1.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深层次结构调整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对公司的市场拓展和产品销售产生不确定
性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公司将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经济发展状况,通过提升产品质
量、降本、增效,提升产品竞争力以应对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2.贸易政策变化风险
公司海外市场业务主要为亚洲、南美、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其所在国国际政治环境、经济发展和地方法
律差异,都将为公司海外业务带来不确定性影响。如果未来主要出口国家和地区对国内相关产品的进口贸易
政策和产品认证制度等发生变化,公司出口业务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公司管理层将时刻关注政策变化,根
据政策需要不断完善内部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政策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
3.市场拓展风险
海外市场对本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