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011 鼎汉技术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对轨道交通各类高端装备进行研发、生产、销售、安装和维护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辆电气装备(产品) 4.15亿 58.04 8947.38万 40.52 21.56
地面电气装备(产品) 2.26亿 31.60 1.02亿 46.00 44.95
智慧化解决方案(产品) 7173.58万 10.03 2754.88万 12.48 38.40
其他(产品) 228.16万 0.32 222.08万 1.01 97.34
─────────────────────────────────────────────────
国内(地区) 6.44亿 90.02 2.08亿 94.29 32.35
海外(地区) 7134.34万 9.98 1259.97万 5.71 17.6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轨道交通(行业) 15.18亿 100.00 4.73亿 100.00 31.14
─────────────────────────────────────────────────
车辆电气装备(产品) 7.18亿 47.30 1.67亿 35.43 23.32
地面电气装备(产品) 5.22亿 34.40 1.84亿 38.98 35.29
智慧化解决方案(产品) 2.63亿 17.30 1.15亿 24.35 43.82
其他(产品) 1526.07万 1.01 587.10万 1.24 38.47
─────────────────────────────────────────────────
国内(地区) 13.93亿 91.80 4.58亿 96.90 32.87
海外(地区) 1.24亿 8.20 1463.26万 3.10 11.76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5.18亿 100.00 4.73亿 100.00 31.14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车辆电气装备(产品) 2.67亿 45.65 5636.08万 34.17 21.08
地面电气装备(产品) 2.52亿 42.98 8383.61万 50.82 33.31
智慧化解决方案(产品) 5504.81万 9.40 2273.43万 13.78 41.30
其他(产品) 1152.08万 1.97 203.35万 1.23 17.65
─────────────────────────────────────────────────
国内(地区) 5.33亿 90.96 --- --- ---
海外(地区) 5294.93万 9.04 --- --- ---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轨道交通(行业) 12.69亿 100.00 3.89亿 100.00 30.64
─────────────────────────────────────────────────
车辆电气装备(产品) 6.16亿 48.53 1.21亿 31.19 19.69
地面电气装备(产品) 3.73亿 29.36 1.52亿 39.00 40.70
智慧化解决方案(产品) 2.76亿 21.73 1.13亿 29.16 41.12
其他(产品) 485.98万 0.38 252.58万 0.65 51.97
─────────────────────────────────────────────────
国内(地区) 11.61亿 91.50 3.77亿 96.87 32.44
海外(地区) 1.08亿 8.50 1217.13万 3.13 11.28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12.69亿 100.00 3.89亿 100.00 30.64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7.0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47.22%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5791.35│ 23.82│
│第二名 │ 19228.57│ 12.80│
│第三名 │ 6660.13│ 4.43│
│第四名 │ 4966.20│ 3.31│
│第五名 │ 4300.88│ 2.86│
│合计 │ 70947.12│ 47.22│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4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8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6168.95│ 6.72│
│第二名 │ 2586.86│ 2.82│
│第三名 │ 2026.11│ 2.21│
│第四名 │ 1973.18│ 2.15│
│第五名 │ 1744.82│ 1.90│
│合计 │ 14499.91│ 15.8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公司所处行业介绍
公司主要业务为轨道交通多种电气化高端装备研发、生产、销售和维护及提供智慧化解决方案,同时根
据客户需求提供其他配套产品和服务。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由电力电子、机械制造、计算机软件、信息通信技术等多种专业技术领域和应用领域
交叉形成。轨道交通按照所有权性质及运营范围可分为国家铁路(包括高速铁路、普速铁路)、城市轨道交
通(包括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磁悬浮等)和地方厂矿铁路等。
轨道交通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关键基础设施和重大民生工程,因其快速高效、低碳环保、安全稳
定、运力强大等优点,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基础
设施等建设,陆续出台《“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网规划纲要》《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与“十四五”发展思路研究报告》与《关于推动都市圈市域(郊)铁
路加快发展的意见》等多项政策推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推进重点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发
展;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实现
“人享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图景;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同时,伴随着轨道交通线
路里程持续增长,前期已建成的部分轨道交通项目逐步进入维保期,维修服务市场空间稳步增长。此外,随
着大数据分析、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网络通信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在
轨道交通领域的运用渐成未来发展的主旋律,为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发展迎来更大的发展及应用空间。
(二)公司主要业务情况
公司成立于2002年06月,并于2009年10月成为第一批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公司成立二十多
年来,聚焦轨道交通行业,从单一轨道交通地面电源设备提供商,发展成为业务布局涵盖轨道交通车辆、电
务、工务、供电、运营等专业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现部署营销及服务平台遍布全国50多个城市
以及德国、法国等地,覆盖国内众多轨道交通线路,海外应用业务覆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公司登陆深圳证
券交易所创业板以来,充分利用创新型上市公司平台优势,通过“内生+外延”并驱发展方式,形成轨道交
通地面电气装备、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装备、轨道交通智慧化解决方案三大业务板块和完善的售后维修及运营
维护服务体系,同时于近年来推出新能源热管理系统、抛光机器人、分选机器人等新产品,实现向新能源、
工业机器人等领域的延伸拓展。
(三)公司主要经营模式
1、采购模式
采购范围:根据公司经营指标及业务范围进行物料及设备采购,包括且不限于不锈钢、铜、压缩机、逆
变器、风机、电子元器件、成品板、结构件、电气设备等物料。
采购管理:公司采用“以销定产”和“以产定购”的采购模式,根据年末预测下一年度的销售业绩指数
,研发部与产品部制定所需物料清单,采购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利时利面的年度采购计划。组
织质量管理部、研发部、产品部等多部门按照产品类型及产品性质对供应商灵活开展季度或年度评级、供应
商资质审核等,依据评级和审核结果,采购部实时筛除低质量供应商,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充分发挥
公开招标采购机制,进行多方比较引入竞争,在选取高质量原料的条件下有效降低采购成本。
采购架构:公司采购分供应商管理与采购执行两部分,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开发、认证和绩效管理;
主要以招标采购方式完成采购执行,包括采购计划制定、采购订单履行、采购入库管理等,通过控制各项采
购环节,以避免程序漏洞。
2、生产模式
生产计划:公司在中国与德国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充分利用S&OP流程工具和CRM、ERP系统等数字化信
息内部服务平台制定、管理、传输生产需求,市场部、采购部、产品部及相关业务部门实时整合信息并有效
传递至生产部门进行生产管理。生产计划主要分为三层:(1)依据S&OP及公司年度销售总量制定全面的年
度生产计划;(2)每月定期结合动态确认S&OP及要货计划,以安排未来月度生产;(3)基于月度生产计
划,结合物料、生产文档情况,细化分解为周、日生产计划,下发至生产基地车间,及时满足客户要货需求
。
生产模式:公司采用“自主生产+委托加工”的生产模式。其中,核心工艺与高技术安装、整合、加工
工序由公司自主完成;劳动密集型、工艺简单的低附加值生产环节采用委托加工方式,公司制定了“质量表
现卓越,用户体验一流”的质量方针,倡导和追求零缺陷管理与持续改进的质量文化,追求更快的速度、更
好的质量、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
3、营销模式
国内营销模式:公司设立大区代表处和主机厂代表处作为横向营销管理单元,与各子公司、业务线纵向
销售单元共同构成对接最终用户和中间用户的矩阵式网状销售与服务平台,覆盖所有轨道交通线路。平台基
于公开招标信息,结合客户需求实时快速响应,售前、售中体系联合启动,第一时间提供满足各级客户需求
的产品解决方案,售后体系全周期跟踪产品使用情况,保障产品安全、稳定运行。
境外销售模式:一方面,公司通过具备资质的总包商平台对外提供产品及服务,参与国际竞争;另一方
面,公司通过德国全资公司SMART与海外业主进行直接业务合作。SMART与国外各主机厂具有长期、广泛的合
作基础,将协助公司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加强对国际轨道交通市场的拓展能力。
(四)行业情况及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国家高度重视轨道交通建设发展,陆续出台了《推动铁路行业低碳发展实施方案》《2024—
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交通运输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方案》等多项方案,提出推动绿色铁路建设、推
进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交通运输结构、推动大宗货物及集装箱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实施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等诸多重要举措,支撑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根据《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显示,到2025年底,铁路货运量较2020年增长10%,单位换算周转
量综合能耗较2020年降低4.5%。
1、国家铁路
根据国家铁路局发布的2024年06月份全国铁路主要指标完成情况,2024年1-6月,全国铁路固定资产投
资完成3373亿元,同比增长10.6%,为扩内需、稳增长、保民生提供了有力支撑。
2、城市轨道交通
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信息,截至2024年0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11
409.79公里。2024年上半年共计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194.06公里,新增运营线路6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
线路的延伸段4段,其中地铁新增146.40公里,占比75.44%。
(五)报告期经营情况概述
2024年是鼎汉集团“深化改革、厚积薄发”之年,在上半年工作中,公司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入实施“
深化改革、质量立企、科技引领、资本助力”四大工程,坚持解放思想、破而后立;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
命;坚持抢抓机遇,积极进取;坚持目标导向,守牢底线。一方面,公司通过紧扭技术创新基点、压实市场
组织主体责任、优化采购流程、提升质量管理等措施,加强公司研供产销一体化链条,实现精益管理;同时
着力提高交付效率与质量,提升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积极转化经营模式,对现有业务进行优化整合,并大
力开发储能、新能源热管理、工业自动化等新业务领域,打开新市场空间,创造新增长动能,为实现可持续
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严格遵循“严控增量、主动减量、优化存量”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资金管理、提高
资产配置效率;不断优化用工总量、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507.17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2.12%;完成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
润1220.94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207.37%,主要原因为:报告期内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公司经营团
队紧密围绕年初制定的经营计划,抢抓行业机遇,各项重点工作保障措施有效落地,推动在手订单有序执行
,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公司通过落实资产质量、产品结构优化方案,有效降低固定成本,减少低毛利产品占
比,毛利率明显改善,较上年同期提升2.71个百分点;公司强化预算管理,不断提升运营效率,严格控制各
项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率较上年同期降低4.08个百分点。
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完成如下:
1、树牢业务导向,提振主业、勇拓新机
第一,营销平台及品牌建设。报告期内,公司以业务实现为导向、持续优化营销中枢平台,进一步释放
市场组织潜能,成功构建在集团营销委员会统一指挥下,大区营销总裁、集团市场中心与子公司营销队伍协
同运作的三级营销管理体系,实现集团内部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策略的集中指挥,提升整体运作效率,为公司
市场营销注入新的活力;同时,通过积极参加轨道交通行业展会、密切上下游合作伙伴交流、邀请行业专家
召开技术评审会、产品案例宣传展示等方式,扩大行业影响力、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二,轨道交通基本盘突破。公司重点聚焦轨道交通主业,积极挖掘新的应用场景和市场机会,不断通
过稳定安全的产品质量、专业完善的营销体系、及时高效的交付链条及售后服务,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领域
集中,不断提升客户黏性及市场竞争力,其中信号电源系统持续保持市场领先优势,占有率行业领先,新产
品铁路不间断信号电源系统凭借最新高可靠性配电架构、灵活可更换标准化模块结构、更强的轨道交通环境
适应能力等优势,目前已在多个城市的路局集团、地铁公司的线路中批量应用;车辆特种电缆产品紧抓动车
规模招标机会,紧盯客户需求,优化响应策略,细分市场占有率稳步提升;抱闸检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动态
预警、提高效率为创新基准,已在沈阳、广州、西安、成都等路局公司实现应用,订单落地有序推进。
第三,新领域新赛道拓展。公司积极通过高效务实的创新能力、敏捷先进的研究平台、业态完善的国资
资源,在保持主业稳健发展的基础上,持续加快新领域新赛道布局,打造轨道交通“基本盘”+新业务“加
速器”的“1+N”高端制造业业务布局,目前已在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热管理、智能仓储领域获得市场突破
。其中,新能源热管理产品以轨道交通车辆特种空调研发平台为基础,依托公司高效灵活的定制化能力,基
本完成风冷机组、水冷机组等能够适应各种工况环境的全功率段样机开发和试用,并在多个领域实现规模供
货,报告期内实现订单超过1600万元;自动分拨墙设备通过智能分拨车及智能调度系统融合,高效准确的实
现了对播种、分拨场景下的人工替代,目前已在电商物流领域实现落地。
2、紧扭技术基点,迭代优化、创新引领
公司始终保持高水平的研发投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探索,打造
原创技术策源地,建设优质化创新项目平台;贯彻“创新之道,唯在得人”的发展理念,打造了多支具有行
业领域丰富经验的研发团队,为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拥有专利200项,其中发
明专利64项,实用新型专利106项,外观设计专利19项;软件著作权273项;研发人员313人,占员工总人数
的比例达到21.54%。
第一,研发技术创新。报告期内,公司以筑牢发展护城河、催生增长新动能为目标,研发投入超过5800
万元,持续推动产品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不断升级。其中,热模段上料机器人实现对复杂工况及超高
温(1200℃)物料的精准定位、自动化夹取、上下料智能作业等情形,极大地提升了现场作业的安全性与效
率,目前已完成首台交付;高精度抛光机器人实现了对高精度要求裁切工装的0.02mm的自动化抛光精度,同
时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与国际交付水平,为国内客户定制打造的高精度抛光机器人工作站,目前已完成验收
;新能源工程机械车热管理系统及新能源储能热管理系统,采用变频控制技术,拥有精准温控及高效节能的
优势,利用高性能ARM芯片和先进算法,更为精准控制系统参数,目前已与多家新能源客户进行样机交付及
运营验证;抱闸检测系统完成了多项优化升级工作,大幅提升产品稳定性、识别准确性、操作简易性,目前
已在广州、济南、沈阳等路局公司完成产品安装及测试工作,并受到客户好评,获得中国铁路广州局科技进
步二等奖。
第二,研发平台建设。作为公司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公司在报告期内
,着力推进研发平台建设工作,一方面,对部分研发设备优化升级,打造智能化、数字化的实验室环境,提
升研发效率和研发水平;持续升级公司大数据处理平台,为智慧化解决方案及智能产品提供算法支持;加强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新兴技术在研发过程中的应用,不断提高研发智能化水平。另一方面,公司通过完善
的薪酬体系、专业的内部培养机制、顺畅的职业晋升通道持续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
作,鼓励研发专家参与学术交流和前沿技术研讨,激发创新活力,拓展创新视野;注重培养跨学科、跨领域
人才,努力构建多元化、复合型的研发团队结构,积极迎接未来技术融合发展新趋势。通过提升公司研发平
台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为持续创新和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3、筑牢发展基础,科学治理、深化改革
第一,公司治理。报告期内,公司全面梳理内部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证监会、深交所发布的部门规章及
规范性文件最新要求,结合公司治理实际情况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对《公司章程》《股东大会议事规则》
《董事会议事规则》等多项内部制度进行了完善和修订,为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制度保障;坚持底线
思维,持续完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合理设置决策权限,保障治理结构的科学性以及规则制度的执行力
;进一步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确保公司经营管理各环节的规范运作,同时通过提
高内部审计工作能力,加强对重大事项的监督和检查,有效防范经营风险;严格遵循信息披露相关规定,不
断提升公司信息披露水平,同时,积极拓展与投资者的沟通渠道,确保公司经营的透明度,维护投资者的知
情权。
第二,内部建设。公司以控制成本、提高效率为核心目标,持续推进精益生产和工艺改善,通过技术革
新、工艺优化、生产工序优化以及采购成本和制造费用的严格控制,有效提升了生产效率与质量;严格执行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对标分析、标准化管理、精细化分解跟踪等手段运用,将费用控制在合理预期范围
内;持续探索组织变革举措,通过子公司试点中层管理岗位竞聘模式,打造干部“能上能下”选用机制,提
升队伍能力素养以及工作热情;积极探索建立既能严格保护国有资产,又能充分激发企业活力的管理机制,
通过完善市场化的考核激励机制,提升经营管理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
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改善生产运营模式,加快无效低效资产处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与成都交控轨道科技
有限公司、成都轨道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成都铸链轨道交通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
立合资公司,与行业内优质企业以资本为纽带形成战略联盟,推动屏蔽门业务良好发展。
第三,风险管控。公司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平台,整合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资源,提升集团及各成员企
业的风险管控意识。一方面,围绕集团战略目标,建立统一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规范的工作机制,全面风险管
理覆盖集团及各成员企业所有业务和流程;一方面,风险管理遵循全面性和重要性原则,全面风险管理贯穿
集团及各成员企业各级决策、执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各部门、各企业,同时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对关
键事项单独设置管控流程;另一方面,集团通过定期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工作,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
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准确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六)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始终坚持以自主研发驱动企业发展的理念,深耕轨道交通行业技术,依托二十多年在轨道交通领域
的不断创新与实践,已在多个细分领域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在当前全球能源格局不断演变的背景下,公司积
极研究行业发展趋势、持续研发创新、强化产品和方案,以节能减排、绿色环保、轻量化、智能化的技术引
领优势,布局下一代创新技术变革升级,持续聚焦高质量技术研发投入,构建细分领域先进技术核心地位。
1、车辆电气装备——轻量化、智慧环保创新
创新型二氧化碳空调,绿色、节能,应用跨临界制冷循环技术,首家海内外装车应用
创新型智慧空调,具备智能控制+智能检测+智能诊断,大数据+机器学习+物联网等技术
创新性轻量化车载辅助电源系统供应商,30年技术积累与超过25个国家海外应用,进入SC3第三代技术
平台,在网运行8500余套
铁路、城轨车辆空调市场主流供应商,产品应用超过35年,供货超过60000套
动车、高铁专用电缆市场应用前列,持续供货20余年,高铁供货近1万辆,实现轨道交通电缆国产化
2、地面电气装备——技术与市场双优势“拳头产品”
参与中国高铁、普铁、城轨及市域智能信号电源系统的标准制定
信号智能电源系统综合占有率第一,城轨市场占有率超过85%,综合占有率超过65%
地面电源在网设备超过18000套
产品覆盖八横八纵高铁线;基本覆盖所有地铁城市
信号智能电源系统、站台门系统、超级电容储能系统实现国内完全自主开发
致力于打造全面优于标准的领先产品,解决业界技术难题的“专业之选”
3、智慧化解决方案——创新解决方案设计
深耕货检领域十余年,率先将人工智能引入货检领域
城轨车辆全景彩色图像智能检测分析系统(360°动态图像检测系统),彩色高清图像识别供应商
创新推出电客车网轨隧综合检测系统,通过数据综合对比和智能化分析,助力业主供电、工务专业对线
路基础设施状态进行精确化管理
铁路总公司《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国家重点研发项目《时速250公里以上货运动车组研制
》、国家示范工程《上海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课题组成员
公司将持续围绕“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新基建”“一带一路”建设等重要战略发展机遇,在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拉长创新长板,催生更多的新技术、新产品、新
方向,为“制造强国”贡献“鼎汉”力量。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未发生因核心管理团队或关键技术人员离职、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特许经营权丧失等
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情况。近年来,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国资优势赋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混合所有制经济成为放大国有资
本功能、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方向、有效整合行业资源的重要手段。2021年08月18日,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
引导,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国有控股企业中的一员,国有资本基于现有优势,通过导入业务资源、支
持信贷额度、协助项目落地、输入优秀管理人才等多种举措在资金、业务、资源等多维度为公司赋能,结合
公司现有产品及多年的技术积累,紧抓行业市场发展机遇,实现产业联动、合作共赢、共同促进,进一步提
升公司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上市公司做强做优做大、高质量发展。
2、科学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公司高效、规范、健康运行
有效的、科学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基石。目前,公司已在股权结构、董事会/监事会、经
营团队、内部组织架构、外部利益相关方等方面建立起国有实际控股的差异化上市公司治理新模式,逐步实
现以国有资本为基础、市场化效率为动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为保障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典范。
一方面,公司已建立起国有资本实际控股、原实际控制人高比例持股、社会公众股东充分流通的股权结
构,在保障公司控股权稳定、发挥各主要股东资源优势的同时,建立覆盖各公众股东的多维度沟通渠道,倾
听股东心声、传递公司价值,共享发展成果;同时,公司国资背景下的董事会、监事会、高管团队包括行业
技术专家、财务专家、法律专家、企业管理专家、投资并购专家等拥有丰富专业背景及多年实践经验的高水
平人才,在公司治理、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科学决策、经营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保障和支持;另一方面,公
司已搭建起上市公司集团化平台为基础,各生产经营子公司为主体,资源垂直共享与各业务单元高效运营的
内部组织架构,并通过内部培养及外部引进,构建了基于国际一流企业建设、支撑公司未来发展的人力资源
管理体系。
3、公司品牌影响力和技术领先性
公司于近年来通过企业文化建设、战略规划落地、产品业务整合重构、下属公司形象整合、合作伙伴推
宣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鼎汉”品牌体系战略升级,完成从单一产品供应商到聚焦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及智慧
化综合解决方案专家的影响力构建,为公司新产品应用拓展、业务持续增长、不断打开新的市场空间、高质
量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随着行业不断发展,客户对围绕轨道交通综合装备供应商系统性的创新需求越来越多,鼎汉技术不仅在
车辆电气、地面电气、智能运维服务等细分领域持续创新,且在多装备整合创新方面不断提供更全面的综合
解决方案,降低行业客户的综合拥有成本,提升安全保障性。公司解决方案在轻量化、智能化、绿色环保、
信息化方面的技术积累以及创新突破已走在行业前列,基于公司业务布局的协同优势,公司有能力提供符合
未来发展的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获得更多合作伙伴的认同,逐步成为国际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服务提供
商。
4、深度响应客户需求及解决方案应用创新能力
随着基础理论的不断突破和应用技术的持续创新,以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为特征的新型轨
道交通产业逐步形成,公司依托多年来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深耕经验,基于跨技术领域品牌认知度的提升,进
一步提升了公司获取客户需求、解决客户困难的能力,增强了公司发现机会、整合资源、为客户提供更好的
产品和服务的能力。
随着公司对客户需求获取能力的提升、公司研发实力的增强、自主研发的持续性投入和产品多元化的布
局,公司在各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得到了更多沉淀,对客户需求的理解加深;同时,公司针对研发的不断投
入和积累,不仅建立了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善的研发硬件环境,且在众多关键技术领域建立核心竞争能力
,拥有一批优秀技术开发人才,支撑公司持续发展,使公司提供解决方案应用的创新能力更进一步。
5、公司战略规划和落地执行的能力
在公司实现“地面到车辆、增量到存量、走向国际化”的战略转型阶段,公司已逐步构筑基于产品跨界
式增长的商业模式和能力,并沉淀和积累了丰富的战略规划能力与落地执行经验。同时,公司围绕平台化建
设思路,开展新商业模式和赛道的探索,基于未来商业机会与战略方向从事前瞻性研究,这些举措都使公司
各项业务产生新的协同效应并不断打开新的增长空间。目前已成功实现了国内为数不多“地面到车辆”跨专
业发展的战略落地;同时国内外资源双向对接,促使国际先进技术的国产化与国内创新应用的国际化,国际
化进程推进顺利;智慧安全运维业务依托大数据、图像识别、语音识别、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领先的技术
优势以及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面向更多客户和领域延伸,成为公司新增长极重要的构成部分。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