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021 大禹节水 更新日期:2025-09-10◇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农业高效节水、农村污水处理和农民安全饮水。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农水项目建设(产品) 8.28亿 64.85 1.70亿 57.43 20.59
农水科技销售与服务(产品) 2.20亿 17.20 4748.50万 16.00 21.63
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产品) 1.30亿 10.19 3915.31万 13.20 30.11
其他(补充)(产品) 8860.13万 6.94 3684.01万 12.42 41.58
其他业务(产品) 1047.36万 0.82 283.23万 0.95 27.04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字水利行业(行业) 43.79亿 100.00 7.78亿 100.00 17.77
─────────────────────────────────────────────────
智慧农水项目建设(产品) 26.41亿 60.31 3.57亿 45.94 13.54
农水科技销售与服务(产品) 8.68亿 19.81 1.21亿 15.57 13.96
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产品) 5.89亿 13.45 1.81亿 23.26 30.73
农水设计服务(产品) 2.66亿 6.07 1.15亿 14.77 43.21
其他(产品) 1562.84万 0.36 365.21万 0.47 23.37
─────────────────────────────────────────────────
西北(地区) 15.79亿 36.07 2.73亿 35.02 17.26
华东(地区) 11.92亿 27.22 2.34亿 30.09 19.64
华北(地区) 8.07亿 18.42 1.18亿 15.19 14.65
西南(地区) 5.21亿 11.89 8219.98万 10.56 15.79
华中(地区) 2.61亿 5.95 --- --- ---
境外(地区) 1936.64万 0.44 --- --- ---
─────────────────────────────────────────────────
直销经营(销售模式) 43.79亿 100.00 7.78亿 100.00 17.7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慧农水项目建设(产品) 7.34亿 60.35 1.54亿 54.77 20.95
农水科技销售与服务(产品) 2.14亿 17.63 4314.40万 15.36 20.12
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产品) 1.53亿 12.57 4405.04万 15.69 28.82
农水设计服务(产品) 1.03亿 8.43 3465.16万 12.34 33.79
其他业务(产品) 1242.85万 1.02 515.51万 1.84 41.48
─────────────────────────────────────────────────
直销经营(销售模式) 12.16亿 100.00 2.81亿 100.00 23.0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数字水利行业(行业) 32.23亿 93.36 7.67亿 91.30 23.81
节能环保行业(行业) 2.29亿 6.64 7313.73万 8.70 31.88
─────────────────────────────────────────────────
智慧农水项目建设(产品) 18.81亿 54.49 3.75亿 44.67 19.96
农水科技销售与服务(产品) 7.60亿 22.03 1.61亿 19.14 21.16
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产品) 5.07亿 14.67 1.95亿 23.15 38.41
农水设计服务(产品) 2.83亿 8.19 1.02亿 12.08 35.93
其他(产品) 2157.45万 0.62 804.27万 0.96 37.28
─────────────────────────────────────────────────
西北(地区) 13.70亿 39.69 3.38亿 38.58 24.64
华东(地区) 8.53亿 24.72 3.40亿 38.89 39.88
华北(地区) 7.58亿 21.95 1.97亿 22.54 26.03
华中(地区) 2.97亿 8.59 --- --- ---
西南(地区) 1.52亿 4.41 --- --- ---
境外(地区) 2209.65万 0.64 --- --- ---
─────────────────────────────────────────────────
直销经营(销售模式) 34.53亿 100.00 8.41亿 100.00 24.3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2.3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8.18%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1 │ 32783.99│ 7.49│
│客户2 │ 25261.22│ 5.77│
│客户3 │ 23181.08│ 5.29│
│客户4 │ 22908.32│ 5.23│
│客户5 │ 19263.53│ 4.40│
│合计 │ 123398.14│ 28.18│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18亿元,占总采购额的8.76%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1 │ 10354.38│ 2.17│
│供应商2 │ 9440.57│ 1.98│
│供应商3 │ 7838.61│ 1.64│
│供应商4 │ 7325.36│ 1.53│
│供应商5 │ 6834.86│ 1.43│
│合计 │ 41793.79│ 8.76│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行业基本情况
数字水利行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采用物联网、云计算、遥感、区块链、大数据、数字孪生
、人工智能等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水利行业深度融合,从而全面提升水事活动的效率和效能,打造新质生产
力,让水、农和信息技术深度对话,为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领域的水利业务提供精细化管理
、智能化决策和泛在化服务。
公司主要从事数字水利行业的技术研究与项目实践,以提升水利项目数字化为核心,通过针对项目的前
期筹划论证、规划设计咨询、物联硬件制造、建设交付、运营维护,提供基于水利专业、智能分析和仿真可
视化模型的智慧化提升解决方案,服务范围涵盖从水源到田间的农业用水和农村水利全领域。
(二)行业发展阶段和特征
我国水利发展总体上经历工程水利、资源水利和数字水利三个阶段,当前所处阶段属于从资源水利向数
字水利加速发展的阶段。工程水利是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以最大程度开发利用水资源为目标的水事活动
。资源水利则是以水资源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的水事活动
。数字水利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以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为原则,以实现数字化场景
、智慧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目标的水事活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
,并提出了提升流域设施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的明确要求。《“十四五”规划纲要》要求,构建智
慧水利体系,以流域为单元提升水情测报和智能调度能力。
(三)行业周期性特点
数字水利行业主要为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提供涵盖流域和灌区水资源调度、农田灌溉、农水基础设施建设
运营、水资源信息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及人居环境治理等服务,其发展受国家政策支持和鼓励,总体上不存
在明显的周期性和区域性。数字行业各个产业链环节中,农田水利建设交付因农作物种植季节特点和项目建
设现场需要等因素,存在一定程度的季节性;其他产业链环节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四)行业格局和趋势
数字水利行业多数企业聚焦在单一地域范围内布局,开展其中单一产业链环节的业务活动。随着客户需
求变化,一些企业开始寻求业务延伸和产业链拓展。比如,灌溉产品制造企业进一步围绕作物种植和农艺开
展业务,水利工程建设企业涉足水利设计领域,水利设计企业组建团队开展水利信息化业务。
总体来讲,具备全国性布局和完整产业链布局的从业企业为数极少,行业朝向具备全产业链综合服务能
力的头部企业聚拢。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必然走向以运营为中枢导向的发展趋势和体系,既包括资金和政策环
境的支持、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包括各类市场化运行机制的引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农业水利基
础设施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水利事业发展空间广阔
2025年中央财政特别国债规模进一步扩大,加大力度支持“两重”建设,将水利支持范围拓展至全国大
中型灌区、大中型引调水工程;农业领域重点支持乡村振兴中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作为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薄弱领域,受到国家格外重视和重点加强,其投资规模和强度将持续得到有力支持,
迎来广阔发展空间。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坚持节水优先,完善水资源配置体系,建设水
资源配置骨干项目;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加快防洪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和中小河流治理
。加大重点河湖保护和综合治理力度,恢复水清岸绿的水生态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大中型
灌区节水改造和精细化管理,建设节水灌溉骨干工程,同步推进水价综合改革。
2025年3月,中办、国办发布《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明确指出到2030年要
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3.5亿亩,改造提升2.8亿亩,并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000万亩;到2035年,将具备
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4.55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新增1.3亿亩。方案的推
出给行业带来明确的广阔市场空间。
202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将加快建设农业强
国作为统领“三农”工作的战略总纲,摆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位置。提出到2035年,农业强国
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
金融支持力度显著提升。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引导金融资源支持乡村振兴,重点提及创新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建设融资模式,延长贷款期限。农发行印
发支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实施方案,全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
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提高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为首要任务,坚持建运结合、量质并重原
则,持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新增建设、改造提升和管护利用等全生命周期支持力度,每年投放支持高标准农
田建设相关贷款不低于1000亿元。
2、社会资本发力路径明确
“两手发力”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治水思路作出的重要论述,也是破解我国水利领域资金来源相对单
一、投融资机制不够成熟等难题的重要抓手。2023年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全面支撑促
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的指导意见》提出
“关系国计民生、公共属性较强的项目,民营企业股权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5%”,规范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
本合作新机制,持续推动重大项目引入民间资本。2025年2月17日,总书记亲自召集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聚焦科技与民生等关键领域,明确强调了民营企业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地位,为民营经济健康
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政策倡导公平竞争,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的大背景下,大禹节水凭借丰富的行业经
验和技术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能够承载各方资源、资本和专业能力,有效链接政府、社会资
本和农户多元主体,均衡分配各方风险、收益和权责的商业模式和示范项目,切实解决农业水利基础设施“
最后一公里”难题。同时,公司积极与央国企展开合作,通过“民企技术+国企资源”的模式,双方实现了
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信息技术支持水利基础设施长效运营
当前我国水利信息化建设虽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水利作为相对传统领域,其智慧化水平整体偏低,各类
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明显不足。水利事业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驱动作用,广泛采用物联网、
云计算、遥感、区块链、大数据、数字孪生、人工智能等各类技术,形成一整套高度集合软件、硬件、算法
和模型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场景、智慧化模拟和精准化决策,强化预报、预警、预演和预案能力
,从而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能。
我国拥有世界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
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水利基础设施领域面临如何做好运营维护、发挥好经济和社会效益
的重大课题,其运营市场需求巨大、前景广阔。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参照市政、高速公路等其他基础设施领
域发展规律,水利基础设施完全具备条件迈向市场化运营业态,从而逐步建立集约化、专业化、物业化、规
范化的长效运营机制模式。
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水利设施的运营条件已经成熟,具备专业运营能力的规模化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到水利
基础设施“投、建、管、服”的全过程,为企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五)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是国内数字水利行业极具影响力的企业。自成立以来,公司始终专注并致力于农业、农村和水资源
问题的解决和服务,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和粮食安全国策,已经构建比较完整的数字水利生态,全面赋能
农业和水利业务领域,全面覆盖全国市场区域布局。
公司已构建起全产业链与多元化合作新格局。公司作为中国节水行业的领军企业,拥有科技和模式自主
创新的能力,树立了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具备突出的全国区域布局和全产业链布局优势,拥有
完整的智能制造体系、项目管理体系、营销网络体系、运维服务体系和信息技术支撑系统。市场份额与技术
标准制定能力稳居国内前列。通过“四大智能制造基地+全球60国服务网络”的布局,公司已成为推动农业
节水化、水务智慧化的核心供应商,并与多家央国企、科研机构及国际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持续引领行
业技术升级与全球化发展。公司未来将在现有业务上加强拓展,加大研发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积极打造农
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构建覆盖智能节水装备、智慧化农水一体化系统及人工智能化无人装备协同服务的综合
农业解决方案体系,巩固公司在高效节水与数字化运维领域的竞争优势。
公司是数字水利综合解决方案头部服务商。公司自2016年起着力布局“数字+水利”业务,2020年完成
对慧图科技的整合,围绕数字水利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定位,拥有约600人信息技术研发团队。近年来,公
司由过往聚焦滴灌精量化控制产品,逐步转向各类物联智能设备和技术方案,应用场景涵盖现代化灌区建设
、水利公共服务、河湖管理、防灾减灾、智慧水务、智慧农业等。公司旗下慧图科技牵头完成的湖南欧阳海
和甘肃疏勒河灌区数字孪生项目入选水利部数字孪生流域建设先行先试优秀应用案例,是唯一一家独立承担
两项项目且获得优秀案例的单位。公司旗下子公司研发的“灌区水资源配置调度模型”“灌区渠系优化配置
调度模型”入选水利部发布的“第一批数字孪生灌区模型推荐清单”。“数字孪生赋能灌区农业现代化”项
目荣获2025年“数据要素X”大赛甘肃分赛现代农业赛道一等奖。
公司是全国首例社会资本参与农田水利改革的先行者。近年来深度参与了我国农田水利领域各类机制模
式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探索实施了一系列能够承载各方资源、资本和专业能力,有效链接政府、社会资本和
农户多元主体,均衡分配各方风险、收益和权责的商业模式。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实践并全面推广由中国
财政部在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工作会议上评价为“人民的GDP”现代化灌区高质量发展的“元谋模式”、
全国率先整区县系统解决农村污水处理的示范项目的“武清模式”、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云解塬上渴”为
题专门报道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彭阳模式”。
(六)行业主管部门和主要政策
1、行业主管部门
公司所处行业主管部门主要为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和国家发展改革委。
(七)公司主要业务及应用场景
公司主营业务的主要应用场景涵盖:水利领域的水利设计、水资源调度、水利信息化、水环境治理、灌
区现代化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农业服务领域的设施农业、高效节水/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托管、
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等;以及生态环境领域的农村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生态环境基础设施运营等。
报告期内公司的主要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公司下设四个业务子集团,分别为:大禹农水集团、大禹设计集团、大禹慧图集团、大禹装备发展集团
。其中:大禹农水集团拥有水利水电工程总承包壹级等建设资质,主要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灌区现代化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水环境治理、农村污水处理、面源污染治理和各类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营等主营业务,
同时开展并承担政策、模式研究工作;大禹设计集团拥有水利行业设计专业甲级和行业乙级、工程咨询甲级
等资质,提供水利规划咨询、水利行业设计、设计牵头EPC等系统化解决方案;大禹慧图集团主要提供数字
孪生模型研发与应用、信息化软件开发与硬件研发、水利信息化集成交付、信息化设施运营和应急服务等业
务;大禹装备发展集团负责各类节水灌溉和物联智能装备的前沿技术开发、智能制造和国内外市场销售,同
时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实施。
(八)公司主要产品及服务
1、公司的主要产品
(1)主要软件产品
公司的软件产品主要面向水利、农业、生态、应急等业务领域,几乎涵盖所有涉水、用水业务场景,包
括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水旱灾害防御平台、现代化灌区管理系统、城市供水管理平台、高标准农田管理
平台、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平台、水库运行监管平台、手机智能应用产品、运维管理平台、物联网平台等
。公司自行研发潺水模型平台采用模型库的方式从算法组件、业务套件、产品应用等层面提供各类专业模型
,应用于流域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灌区输配水、城市防洪排涝、城乡供水、工程安全等业务领域。模型
库以算法单元为基础,支持不同模型单元的组装、集成、服务和调度,并可实现并行计算和三维可视化耦合
。公司依托丰富的软件业务实践,提供多个业务场景平台相关SaaS云产品,相关基于算法单元的数据模型主
要应用于流域防灾减灾、水资源管理、灌区输配水、城市防洪排涝、城乡供水、项目安全等业务领域。
(2)主要硬件产品
公司主要硬件产品可分为四类:智能计量和测控系列产品、高效节水灌溉系列产品、生态环保装备系列
产品和区域声波增雨和水资源调控装备产品。其中,智能计量和测控系列产品主要有智能测控一体化闸门、
“禹鸿”系列智能水表、地下水位检测仪、土壤墒情检测仪、一体化雷达水位检测仪等,该系列产品广泛应
用于水位、水量、墒情、土壤温湿度检测等场景;高效节水灌溉系列产品主要有PVC/PE输水管材与配件、滴
灌带、过滤器、喷灌机、智能水肥一体机等,该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灌区输水与各类农作物灌溉等场景;生
态环保装备系列产品主要有污水处理设备系列(APE-M、APE-S、APE-C、APE-M、APE-K)、智能分布式生活
垃圾处理方舱、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间、MBR微振式柔性膜组器等,该系列产品主要应用于各类生活污水处
理场景。区域声波增雨和水资源调控装备产品是公司在智能制造领域通过高校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的重要创新
成果,融合了现代声学、气象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项技术,可通过增强云滴颗粒间的相对运动,促进碰并过
程,从而实现精准、高效、环保的降雨调控。该设备不需要升空载具,具有成本低、响应快、无空域限制、
环保无污染等优势,在前期各地声波降雨试验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是农业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工具之一,
是解决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突破口。
2、公司的主要服务
(1)综合解决方案服务
公司依托全产业链和全国布局,可以为不同客户提供针对性地覆盖规划设计、投资融资、研发智造、建
设交付、数字智能和运营维护的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公司针对不同市县深入开展对其县情、水情和农
情的调研,充分分析当地水利、土地、农业、工业和生态等相关县域资源,将长期实践形成的各类技术路径
、机制模式和运营方案充分融合并出具完整的高度定制的综合解决方案,确定合理投资结构,拓宽项目收入
来源,降低项目运营成本,从而保障项目长效良性运行。
(2)规划设计咨询服务
公司的规划设计咨询服务除面向综合解决方案需求的政府客户外,还面向市场独立承揽业务。公司拥有
水利行业灌溉排涝、河道整治专业甲级和水利行业乙级资质,以及水利工程专业咨询、工程勘察专业类、水
土保持方案编制、水资源论证、水资源调查、水利工程施工图审查、土地规划、工程测绘等资质。公司规划
设计咨询业务范围涵盖农业高效节水、农村污水处理、农民安全供水、江河湖泊治理、水库枢纽建造、水文
监测、水资源治理及水土保持等业务领域。
(3)建设交付服务
公司拥有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可以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协助项目立项、协助专项审批、材料采购、
工程建设、安装调试等工程建设全周期服务。
(4)全域智联服务
公司全域智联服务主要基于规划咨询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模型研发能力、硬件智造能力、集成交付能
力、运维迭代能力等六大核心技术能力,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倾斜摄影、GIS、物联网及云计
算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形成一整套模块化且高度集合软件、硬件、算法和模型的水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可以根据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提供基于智慧水联网、智慧水生态平台、农业科技物联网、应急管理等行业的
数据采集、业务应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服务。
(5)运营维护服务
公司将运营维护业务作为战略顶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多年实践积累已经分别打造农水领域、环
境领域和信息化领域的专业运营维护团队,具备相应专业运维服务能力,可为各类项目和客户提供全方位、
智能化和信息化运营维护服务。包括但不限于:(a)农业水利基础设施运营方面,负责日常运营和维护工
作,确保用户用水安全,提高用水效率和管理水平;(b)水网监测方面,实施对整个水网的安全自动化监
测管理,包括故障告警申报、运行数据统计展示和分析,以及实现远程制动功能;(c)支持农田及设施农
业发展方面,提升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运用智能化技术提升农业水利管理水平,改善
水环境质量;(d)农作物环境监测方面,统计展示和分析农作物生长环境、用水量、土壤墒情、气象等信
息,并基于GIS(地理信息系统)对灌区灌溉设备进行管理;(e)农村污水处理运营维护方面,负责定期对
管网进行日常维护及场站巡检,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备设施运行状态、水质、水量等信息进行采集、分析
,为终端用户提供精细化运维管理,为政府客户提供处理过程数字化、事件可追溯的政务平台;(f)城乡
供水一体化运营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和水联网智能技术,自动监测数据异常,第一时间发出警报并做出
预处理,对农村供水系统提供7×24小时的水源伺服、水厂伺服、管网伺服和入户伺服,以保证供水系统的
可靠性,让农村群众的自来水如同城里人一样,同源、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g)防汛抗旱指挥系
统方面,强化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洪水模拟与风险分析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海量信息、智能整合和智慧协
同的新型信息服务体系和管理架构,即“一库一图一平台”的建设。通过平台,帮助各级水利部门及时、准
确地掌握雨情、水情、工情、灾情、险情、视频/图像、网络舆情等各类信息,延长有效预见期,保护人民
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九)主要经营模式
1、技术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1)研发模式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要求,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为导向,以自主研发为主,逐步通过数字化、智能
化技术集成方式,促进产品研发制造及迭代升级,并通过生产、销售技术产品以及相关备品备件获取利润。
(2)采购模式
公司主要物资采购采取集中采购,由公司采购部门根据公司销售合同、生产排产计划以及库存情况进行
采购。公司建立健全了供应商管理制度和流程,制定《采购管理办法》《采购招标管理办法》《供应商管理
办法》《采购合同管理细则》《廉洁采购管理准则》等制度,严格执行验收、入库、登记程序,有效控制采
购成本及产品质量要求。现有供应商需要通过公司的年度定期评审才能继续成为合格供应商,同时由公司审
计监察部门负责核查并建立《合格供应商档案》,保证材料及商品供应稳定。
(3)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取“订单驱动、销售预测、适度备货”相结合的生产模式,生产系统结合市场需求预测、客
户订单及库存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并组织生产,高效节水灌溉等主流产品系列基本实现去库存化。公司的营销
管理部门在公司历史销售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市场调研了解同行业可比公司及上下游市场销售情况,深度分
析评估市场发展动态,合理预测未来市场需求,并同时升级设备,提高生产效率。生产部门在综合考虑未来
市场需求预测情况、在手订单和产品库存量等因素的基础上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核批准后,组织
各生产工厂或单位进行生产,且生产线均可跨区域调动,工厂的开设和关闭亦可根据实际生产需要进行灵活
迁移调整。
(4)销售模式
公司采取直销模式为主,各级营销管理部门具体负责市场开拓、产品销售、客户维护、资金回款等工作
,主要通过主办和参加行业论坛展会、存量客户介绍、销售人员上门拜访、推介针对性解决方案、邀请客户
调研现场等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和客户开发。在获取潜在客户资源的基础上,公司口碑与品牌依然是行业内的
佼佼者,销售人员及时保持与客户充分沟通,待项目投标通过后签署销售合同或订单,公司依据合同或订单
组织安排生产、供货或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2、项目实施交付的经营模式
(1)运营类经营模式
1)特许经营模式
特许经营模式是指特许经营权拥有者通过合同形式授权他人使用特定的资源进行经营活动的模式,各方
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建设和运营期间的资产权属,清晰界定各方权责利关系。根据有关政策要求,政府和社会
资本合作应全部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实施,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合理采用建设-运营-移交(BOT)、转让-
运营-移交(TOT)、改建-运营-移交(R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BOOT)、设计-建设-融资-
运营-移交(DBFOT)等具体实施方式。
2)EPC+O模式
EPC+O业务模式是指在EPC业务的基础之上,和客户签订一定期限的运营服务协议,按照协议要求对基础
设施进行运营维护,并指导、培训终端用户对其使用、维护,直至服务期限结束。
(2)非运营类经营模式
1)规划设计咨询模式
规划设计咨询模式是指公司为客户提供水利工程、农业灌溉、城乡供水、水环境治理、灌区现代化改造
方面等领域的设计咨询服务,并按照合同收取服务费的业务模式。
2)单一建设交付/EPC模式
单一建设交付模式指以传统的招投标模式进行的建设项目、信息化集成等业务建设交付项目的经营模式
。EPC业务模式一般是公司与客户签订相应的总承包合同,明确承包范围、工期、合同价款及付款方式、质
量标准、质保期等主要条款。公司根据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选择合格分包商及设备供货商,组织自产设备生
产及供货,工程施工及设备安装调试过程中由公司负责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及安全管理。
(十)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7,614.5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
利润1,259.41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33.24%。报告期内公司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有如下方面:
报告期内,国家持续加大农业水利领域政策与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