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00 双林股份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主营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49.10亿 100.00 9.08亿 100.00 18.49
─────────────────────────────────────────────────
内外饰及机电部件(产品) 26.30亿 53.56 5.14亿 56.56 19.53
轮毂轴承(产品) 13.06亿 26.60 2.81亿 30.92 21.49
新能源电驱(产品) 6.75亿 13.74 9267.78万 10.21 13.73
其他(产品) 2.99亿 6.09 2100.32万 2.31 7.02
─────────────────────────────────────────────────
国内(地区) 44.32亿 90.25 7.70亿 84.85 17.38
国外(地区) 4.79亿 9.75 1.38亿 15.15 28.74
─────────────────────────────────────────────────
直销(销售模式) 49.10亿 100.00 9.08亿 100.00 18.49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21.03亿 100.00 4.19亿 100.00 19.93
─────────────────────────────────────────────────
内外饰及机电部件(产品) 12.10亿 57.56 2.52亿 60.22 20.85
轮毂轴承部件(产品) 6.02亿 28.63 1.32亿 31.38 21.84
新能源电机(产品) 2.27亿 10.81 2998.43万 7.15 13.19
其他(产品) 6296.18万 2.99 522.95万 1.25 8.31
─────────────────────────────────────────────────
国内(地区) 18.89亿 89.81 3.60亿 85.91 19.07
国外(地区) 2.14亿 10.19 5904.80万 14.09 27.5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41.39亿 100.00 7.82亿 100.00 18.90
─────────────────────────────────────────────────
内外饰及机电部件(产品) 23.76亿 57.41 4.20亿 53.69 17.67
轮毂轴承部件(产品) 12.01亿 29.03 2.83亿 36.24 23.59
其他(产品) 2.90亿 7.00 6319.92万 8.08 21.82
新能源电机(产品) 2.71亿 6.56 1561.33万 2.00 5.75
─────────────────────────────────────────────────
国内(地区) 35.78亿 86.45 6.00亿 76.66 16.76
国外(地区) 5.61亿 13.55 1.83亿 23.34 32.56
─────────────────────────────────────────────────
直销(销售模式) 41.39亿 100.00 7.82亿 100.00 18.90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工业(行业) 18.17亿 100.00 3.36亿 100.00 18.47
─────────────────────────────────────────────────
内外饰及机电部件(产品) 10.73亿 59.07 1.87亿 55.70 17.41
轮毂轴承部件(产品) 5.61亿 30.87 1.38亿 41.19 24.64
其他(产品) 1.21亿 6.64 915.45万 2.73 7.59
新能源电机(产品) 6208.89万 3.42 128.83万 0.38 2.07
─────────────────────────────────────────────────
国内(地区) 15.08亿 82.99 2.38亿 71.05 15.81
国外(地区) 3.09亿 17.01 9712.15万 28.95 31.4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4.8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0.6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12752.86│ 22.96│
│第二名 │ 44177.72│ 9.00│
│第三名 │ 37650.05│ 7.67│
│第四名 │ 28217.87│ 5.75│
│第五名 │ 25930.67│ 5.28│
│合计 │ 248729.16│ 50.6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4.50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4.1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合肥阳光电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 14002.12│ 4.41│
│第二名 │ 9185.19│ 2.89│
│第三名 │ 8942.95│ 2.82│
│第四名 │ 7551.05│ 2.38│
│重庆华塑科技有限公司 │ 5290.87│ 1.67│
│合计 │ 44972.17│ 14.1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基本情况及发展阶段
202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延续高景气发展态势,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式增长成为核心驱动力。
在国务院办公厅《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顶层设计引导下,叠加2024年国务院国资委"
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与"AI+专项行动"政策组合效应,资本加速向智能芯片、车联网、线控底盘等领域精准
滴灌,推动产业链智能化重构进入快车道。行业电动化转型成效显著——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
,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万辆,同比增长3.7%和4.5%,产销量再创新高;其中全国新能源汽
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激增34.4%和35.5%,市场渗透率突破40%(较2023年提升8.7
个百分点),连续4年位居全球第一大新能源市场,强势带动零部件产业升级。
作为行业重要参与企业,公司2024年经营业绩与产业高景气度形成强共振:实现营业收入49.10亿元,
同比增长18.6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7亿元,同比增长514.4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
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317.74%。
政策面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于2025年1月8日联合印发《关于2025年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
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的通知》,相信随着系列政策出台落地,政策组合效应不断释放,将会进一步释放汽车
市场潜力。预计2025年,汽车市场将继续呈现稳中向好发展态势,汽车产销将继续保持增长。
(二)行业周期性特点
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与宏观经济、汽车产业发展存在显著联动效应。当国民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汽车
消费需求扩张带动整车产销量增长,进而拉动零部件行业同步发展;同时,国家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
,直接刺激新车销量增长,带动汽车零部件需求扩容。政策推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加速电动化、
智能化部件的市场需求,同时倒逼零部件企业优化产能布局,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作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中国零部件产业正经历结构性转型:本土企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国际合作,逐步
构建起响应速度快、配套成本低的供应链优势,同时加速弥补核心技术短板。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为行业带来
历史性机遇,推动国产零部件在三电系统、智能驾驶等领域实现突破,进口替代进程明显加快。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业务的专业智造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
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轮毂轴承、滚柱丝杠、滚珠丝杠等。公司分别在上海、宁波、
襄阳、临沂、苏州、重庆、柳州、芜湖、青岛、天津、荆州、沈阳、泰国、北美等地设有全资、控股子公司
31家,分公司7家。通过与OEM厂商就近配套,提高快速反应能力,有效满足了客户需求。各事业部积极提升
技术研发能力、拓展客户市场、提高营运效率、优化管理效能等,各种资源得到有效配置。
(一)主要产品及用途
1、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
在汽车内外饰系统零部件领域,公司主要生产保险杠、门板、立柱侧围、高光饰板、冲辊压件、安全件
、门基板、精密零部件、PEEK特种材料注塑件等,在柳州、重庆、青岛、宁波、上海、广州、荆州、天津、
沈阳、芜湖等地建立了生产基地,主要配套上汽通用五菱、重庆长安、小鹏、上汽大众等主机厂。近年来,
公司与上述客户合作较为紧密,在项目类型、产品结构等方面均取得进一步发展。
在汽车精密注塑零部件领域,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安全气囊盖、点火线圈、传感器、域控制器、精密注塑
零部件等产品。公司通过不断技术改进,使得公司汽车精密注塑件已经得到国内外众多知名一级配套商和整
车厂商的认可,分别获得多家客户核心供应商、最佳质量奖等荣誉。
在汽车注塑模具领域,公司建有独立的模具研发中心,配有试模中心、联合创新实验室,在汽车门板、
保险杠、天窗、大型双色模等内外饰产品,以及安全气囊盖、门基板、特种材料注塑件、水室气室等精密注
塑件领域具有较强的开发能力,年模具加工能力1000余套,检具200余套。公司下属子公司宁波双林模具有
限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模具工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模具工业协会认定的中国精密注塑模
具重点骨干企业、浙江省专利示范企业等。
2、智能控制系统部件
(1)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
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简称“HDM”)主要安装于汽车座椅底部的滑轨内,用于实现汽车电动座椅前后
位置的自动调节,主要由精密蜗轮蜗杆齿轮和丝杆螺母螺纹等一系列零件组成。公司自2000年就开展了HDM
立项研发工作,是国内自主研发该产品最早的民营企业。通过20多年的不断成长,公司深耕技术创新与沉淀
,积极拓展市场空间,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已经成为国内生产和销售汽车座椅水平驱动器规模最大
的企业之一。
公司生产的HDM主要供货包括佛瑞亚、李尔、安道拓等多家国内外知名企业,产品配套包括某北美新能
源头部汽车品牌、比亚迪、长安、吉利、长城、广汽、上汽、奇瑞、日产、小鹏、理想、蔚来、赛力斯、零
跑、尼桑等终端车企,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汽车座椅电机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座椅已成为汽车工业的重要走向,而座椅电机是汽车智能化座椅的核
心部件,主要包括水平滑轨电机、抬高电机、靠背调角电机等。目前公司座椅电机主要客户包括佛瑞亚、安
道拓,以及浙江天成等座椅厂商,产品主要应用在长城哈佛系列、上汽、奇瑞等车型。
2024年,公司水平滑轨电机已经通过佛瑞亚、安道拓和李尔等客户审核,成为其供应商体系中成熟的座
椅电机供应商,产品在奇瑞、长安等车型上成功量产和应用。丝杆抬高电机已经通过天成测试,在上汽和东
风某车型上已经投产。长行程滑轨电机已经完成和安道拓的研发,计划在2025年量产并应用在零跑某款车型
上。
(3)汽车座椅电动头枕执行器
2024年,公司在电动头枕领域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开发的电动头枕升降电机总成系统已形成成
熟的技术方案。该系统采用曲线式滑动结构设计,通过浮动组件与驱动机构的协同配合,可实现头枕沿座椅
靠背的多维度弧度调节,在120mm长行程范围内保持运行顺滑,有效解决传统直线调节头枕易卡顿的问题,
提升乘坐舒适性与安全性。
公司电动头枕系统于2024年中成功通过某新势力头部车企的量产认证,下半年正式搭载于其主力车型,
目前已进入稳定供货阶段。产品采用金属-塑料分体式齿轮箱结构,通过注塑工艺实现轻量化与低成本的平
衡,传动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18%,噪声控制在45分贝以下,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静谧性的高要求。
2025年,公司已经承接电动头枕执行器新项目2个,目前正在和客户积极开发中,计划在本年度投产应
用在小鹏和零跑两款新车型上。
3、新能源动力系统
公司专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电驱动系统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包括驱动电机、二合一和三合一一体化
电桥等,致力于打造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最佳解决方案,努力成为国内中小功率新能源汽车动力总成的领导
者。
电驱动产品以大平台化设计作为核心准则,其平台主要划分为纯电平台与混动平台。纯电平台涵盖155
、180、210平台;混动平台则包含180、210油冷以及270平台。
在实际应用方面,155平台已应用于五菱宏光mini第三代、第四代产品并实现量产。180平台的扁线产品
在多个客户处实现大批量量产,包括上汽通用五菱、奇瑞商用车、福田商用车等。混动平台中的180、210油
冷扁线产品已在上汽通用五菱的某车型中量产,而270平台的800V产品正与某客户深入开展合作开发,预计
在2026年能够实现量产。
4、轮毂轴承
(1)湖北新火炬
全资子公司湖北新火炬,主要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轴承、轿车轮毂轴承单元,具有年产1800万套轮毂
轴承及单元的生产能力,是我国轮毂轴承行业的龙头企业。公司在轮毂轴承领域具有深厚的技术积累,是国
家科技部首批9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商务部首批160家国家级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企业、国家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企业,湖北省支柱产业细分领
域隐形冠军企业、全国轴承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拥有汽车轮毂轴承单元湖北省企校联合创新中心
、湖北省汽车轮毂轴承单元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公司拥有54项国家专利、3项国家
级重点新产品,3项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项目,参与起草与修订轴承国家/行业标准15项。公司“高刚度长寿命
汽车轮毂轴承单元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轮毂轴承关键零部件处理及精密高校
磨削技术研究”获中国机械工业行业联合会科技二等奖,2024年获批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平台试点示范,湖北
省绿色工厂。
公司轮毂轴承产品目前已开发了东风日产、通用五菱、吉利、上汽大众、长安汽车等多家主机厂客户,
在国内主机厂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出口产品布局北美,欧洲及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同时,公司加速新能源产
业布局,公司轮毂轴承产品也已为比亚迪、蔚来、长安、吉利、东风、赛力斯、长城、奇瑞,北汽等整车厂
的新能源车型供货;2024年公司新取得阿维塔、极氪、问界、东风日产、上汽奥迪、小鹏等多个新项目,为
未来的销售额增长夯实了基础。
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多次获得长城汽车、东风日产、通用五菱、长安汽
车及北美AD等公司的嘉奖,AAP客户颁发2024年度最佳合作伙伴奖、东风日产颁发的“优秀供应商”奖、长
城汽车颁发“优秀供应商”奖、辰致制动颁发“优秀供应商”奖。
(2)新火炬泰国工厂
公司境外投资新火炬泰国工厂,开启海外扩张。公司已布局3条高端轮毂轴承生产线,实现本地化生产
,全系产品已获得美国海关的原产地认证并收到e-Ruling认证函。已于2024年12月取得ISO9001/14001/4500
1体系证书,并将于今年下半年取得IATF16949证书。泰国新火炬工厂已于2025年1月正式量产,产品陆续交
付中。
2024年10月,公司泰国新火炬启动为某国产新能源头部车企的泰国工厂投资配套一条三代全自动OEM生
产线,截止2025年3月,设备已交付在调试中,泰国新火炬工厂预计将于今年6月实现本地OEM合格产品小批
量下线。
(3)滚珠丝杠
滚珠丝杠是由丝杠、螺母、换向装置和钢球组成的一种传动部件,它可将回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或
者把转矩转变成轴向作用力,具有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轴向刚度高、互逆性好等优势。汽车用滚珠丝
杠轴承单元系将滚珠丝杠的外套与单列球轴承的内圈融为一体,再将其与轴承外圈、钢球及保持架装成一体
,形成一个小的总成单元,主要用于制动和转向领域。随着智能化深入推进,车用滚珠丝杠市场规模快速扩
张。
2023年7月,公司对滚珠丝杠轴承单元项目进行立项,启动相关研发及制造工作,计划从EHB制动用滚珠
丝杠轴承到EMB制动用滚珠丝杠、转向用滚珠丝杠轴承产品逐步进行开发。目前公司EHB车用滚珠丝杠已获得
辰致科技定点,预计2025年下半年实现量产。同时已为某国产新能源头部企业研发EMB研发制动用滚珠丝杠
产品,计划5月送样。
5、新产品开发
(1)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
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人形机器人用上肢和下肢直线运动关节模组中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并已经于
2024年底建立了年产12000套行星滚柱丝杠产品的试制产线。当前已经对接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就人形
机器人用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项目进行开发,第一批样件订单预计于2025年4月份进行交付。同时,已经向Y
S、TP等客户进行了送样。截止目前上述产品尚未实现营业收入。
(2)人形机器人用滚珠丝杠
公司已经成功开发出了人形机器人灵巧手应用0301规格的滚珠丝杠产品,并成功向YS、ZWJD等客户送样
。同步正在开发TB及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等客户的灵巧手中应用的微型滚珠丝杠产品。目前,公司已经
建立了完整的微型滚珠丝杠加工能力和生产线。截止目前上述产品尚未实现营业收入。
(3)人形机器人用关节模组
公司具备人形机器人用线性关节模组总成的全流程产品开发能力,涵盖设计、仿真、制造及试验验证等
环节。产品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核心零部件(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无框力矩电机、电机
驱动器)均为自主研发。目前,公司已成功研制人形机器人上肢与下肢直线作动关节模组总成,且核心部件
均实现自主可控。现正为国内两家头部新势力车企定制开发同款线性关节模组总成,首批样件订单预计于20
25年4月交付。
(4)磨床公司
2025年1月,公司收购无锡市科之鑫机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之鑫”)100%股权,该公司专注
于研究内外圈磨削技术、内螺纹磨削技术、外螺纹磨削技术,其数控螺纹磨床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内
螺纹磨床加工精度可达C3、C2级,外螺纹床加工精度可达P3、P2级。
通过收购科之鑫,公司实现了滚柱丝杠产业链上游环节的延伸与资源整合,解决了设备端“卡脖子”环
节,极大地降低了设备的采购成本。
(5)汽车方向盘自动折叠执行器
随着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公司深耕以齿轮传动、电机驱动和控制技术为核心的执行器类
产品开发。2024年下半年,公司与行业内汽车方向盘管柱头部企业奥托立夫进行联合开发方向盘自动折叠执
行器。该产品可实现方向盘自动折叠功能,以满足自动驾驶功能需求。目前客户已经正式把该项目定点给双
林开发,终端车型会搭载在国内某新款车型上,预计会在2025年底实现量产,同步和国内众多其他车企的项
目也在对应开发中。
(6)汽车无人机舱夹紧器
2024年,公司在车载无人机机舱领域的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自主开发的车载无人机夹紧驱动器已形成
成熟的技术方案。该驱动器采用旋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的相互转换设计,通过齿轮箱和丝杆的配合,可实现车
载无人机夹紧范围的无极调节,在570mm长行程范围内保持运行顺滑,满足多种型号的无人机的夹紧需求。
公司车载无人机夹紧驱动器于2024年中旬成功通过国产新能源头部车企的量产认证,下半年正式搭载于
其主力车型,目前已进入稳定供货阶段,后续将会实现平台化供货应用在其更多新车型上。产品采用塑料和
金属相结合的结构设计,通过注塑工艺实现轻量化与低成本的平衡。传动效率较传统方案提升19%,噪声可
以控制在45分贝以下,可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静谧性的高要求。响应速度可以在6秒内完成570mm范围的极限位
置切换,耐久测试寿命2万次循环无故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同时,公司将在低空领域持续进行研发,为
推动我国低空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7)飞行器电驱产品
在低空经济领域,公司积极布局,规划了功率范围在30KW至250KW系列的飞行器电驱产品。其中,230KW
油冷产品方案进展迅猛,已取得突破性成果。目前,公司与某行业头部客户正紧密携手、深度合作。截至当
下,该产品的样机方案业已完成,按照计划,预计在2025年中实现样机交付,有望为低空经济产业注入强劲
动力,推动相关应用迈向新高度。
(二)公司主要经营模式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产品原材料主要由塑料粒子、钢材、化工材料、以及磁钢、外购件、标准件辅助材料构成。塑料粒
子和钢材占成本比重最高,塑料粒子主要包括PP、ABS、PA66等。
公司采购部门通过信息化平台及商务谈判等方式,建立合格供应商清单,持续扩展潜在供应商资源,并
根据项目和订单需求,与技术中心、质量中心联合开展审核评估工作,持续优化供应商资源,进而提升公司
的交付及成本控制能力。
为了最大程度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采购中心根据各个分子公司的滚动需求预测和周排产计划,及
时与外部供方调整供货计划,辅之以适量的核心物料安全库存,高效柔性地保障客户的交付需求。
2、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在获得客户订单后,销售部门将客户订单输入公司SAP系统,产品
生产工厂通过SAP系统对订单进行评审,物流部门与客户沟通确定最终的日、周、月度滚动生产计划。各工
厂组织产品的生产按订单编制的出货计划组织发运。
在生产管理上,公司按照产品系列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原则,以工厂为单位组织产品生产。各生产
工厂均涵盖从原材料采购、加工(冲压、辊压、注塑、机加工、喷涂、装配)、检验包装、入库、发运的所
有工序。该模式使得各生产单位在各自负责的产品技术及其标准的理解上更加深刻,有利于生产制造技术的
经验积累及其持续改进;有利于生产设备的有效配置,并不断提高设备综合效率;有利于产品生产效率的持
续提高、生产过程的废品率不断降低,实现产品生产成本的持续降低,增强产品质量、价格竞争力。
3、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整车厂商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
销售部门获取项目订单后,对应项目部门成立项目专项小组,将获取的订单项目纳入项目过程管理。项
目经理协调整个项目产品开发过程及项目状态管控,按客户要求进行开发及移交生产及量产。物流部门负责
统计客户的订单量、计划,组织生产工厂进行订单评审,评审后的订单发送给生产部门下达生产计划,排班
生产完入库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包装运输。产品交付客户后,客户初步验收并向公司出具暂存凭
条或签收单。物流部门每月按照要求与客户进行对账开票,销售部门负责开票货款的跟踪及销售过程中客户
反馈事项处理,满足客户期望。销售业务控制部门会根据公司客户类型,区分客户层级并进行系统信用分级
管理,对销售过程周期进行授信,部分客户要求预付款交货。
4、研究与开发模式
一直以来,公司注重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加大研发力度和研发投入,新设立战略技术中心,在巩固现
有产品格局的前提下,逐步提升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根据产业发展形势和国家的产业政策,公司加大汽车
电机和电控系统的研发及人形机器人用相关零部件研发。公司产品研发过程包括:市场调查与技术调研、概
念提出与批准、项目策划、技术方案的制定、产品的设计开发与验证、过程的设计开发与验证、产品与过程
的确认与批准、产品的量产与持续改进。销售部门配合研发部门协调客户资源,确保项目顺利开发。
零部件销售模式
公司产品销售主要采取直销模式,客户主要为整车厂商与整车厂一级供应商。
销售部门获取项目订单后,对应项目部门成立项目专项小组,将获取的订单项目纳入项目过程管理。项
目经理协调整个项目产品开发过程及项目状态管控,按客户要求进行开发及移交生产及量产。物流部门负责
统计客户的订单量、计划,组织生产工厂进行订单评审,评审后的订单发送给生产部门下达生产计划,排班
生产完入库后,物流部门按照客户要求进行包装运输。产品交付客户后,客户初步验收并向公司出具暂存凭
条或签收单。物流部门每月按照要求与客户进行对账开票,销售部门负责开票货款的跟踪及销售过程中客户
反馈事项处理,满足客户期望。销售业务控制部门会根据公司客户类型,区分客户层级并进行系统信用分级
管理,对销售过程周期进行授信,部分客户要求预付款交货。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本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以自主创新、产品研发、模具开发为基础,实现汽车零部件模块化、平台化供应的
专业智造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公司及子公司先后获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宁波市先进博士后科
研工作站,宁波市院士科研工作站,2023宁波竞争力企业百强第35位、宁波市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省
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等多项省市级科技奖项。
1、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
公司设5大研发中心,建有1座院士工作站、1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3
家获得CNAS认可的实验室。公司注重校企产教融合,是省产教融合试点企业,通过充分依托高校资源进行技
术创新,成果显著。目前已成功引进江西理工大学博士后进博士后工作站,并计划后续将继续引进,进一步
加强引才力度,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公司在美国、泰国等地的全球化布局,为公司持续不断引进更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供了便利;同时公司
也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人员的培训投入,通过不断学习行业内最前沿的技术及同行间的分享交流,使得技术
研发人员在提高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能更好地进行技术创新与研发,提升公司的综合技术竞争力。
公司研发团队借助省级企业研究院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研发平台,持续投入大量物力和人力。在人形机
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珠丝杠、汽车无人机舱夹紧器、汽车方向盘自动折叠执行器、飞
行器电驱产品、高精密齿轮蜗轮蜗杆产品设计制造、汽车制动用滚珠丝杠轴承单元、3.5代端面花键轮毂轴
承单元、中大型内外饰模具和产品技术、高强度钢材和铝材的冲辊压技术、激光和弧焊等焊接技术,高光和
多色注塑模具技术,扁线三合一电机的设计及加工技术等方面具备完全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
2、零部件品类协同优势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汽车内外饰及精密零部件、智能控制系统部件、新能源动力系统、轮毂轴承、滚珠丝
杠及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柱丝杠、人形机器人用行星滚珠丝杠等,产品品类覆盖广泛,可以协同满足客户的
不同需求。
公司产品在多个细分领域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汽车电动座椅关键零部件(HDM)、内外饰注塑件
和安全件、车窗升降系统结构件、中大型高强度辊压件、轮毂轴承等领域内已经形成了较大的规模和影响力
,得到了客户和主机厂的广泛认可和肯定。
由于人形机器人行星滚柱丝杠与公司核心产品HDM具有技术同源性以及加工工艺方面的相通性,公司积
极布局相关产品反向式行星滚柱丝杠,产品具有高负载、高精度、长寿命的特点,完美契合人形机器人核心
部件的国产化需求。
2025年1月,通过收购无锡科之鑫,公司成功打通产业链上游环节,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生产工艺、成
本控制及产业链整合方面的竞争优势。数控螺纹磨床自主可控为公司在高精度丝杠制造领域奠定了最关键的
技术基石,公司已整合“材料-设计-加工-检测”全产业链能力,大幅提升了产品的一致性及良率。
随着市场的要求不断提高,公司持续进行技术升级、产品迭代,以满足客户对产品性能不断提高的需求
。随着国产民族品牌地位的提升,汽车零部件及人形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国产替代进口的趋势也随之加深,
公司产品以其可靠性、安全性及过程的管控力在国产零部件替代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