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36 信维通信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射频元器件,主要包括:天线、无线充电模组、EMI\EMC器件、射频连接器、音/射频模组、射频材料、射
频前端器件等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射频零、部件(行业) 87.44亿 100.00 18.20亿 100.00 20.82
─────────────────────────────────────────────────
射频零、部件(产品) 87.44亿 100.00 18.20亿 100.00 20.82
─────────────────────────────────────────────────
境外(外币结算类,含保税区)(地区) 64.02亿 73.22 14.22亿 78.12 22.21
境内(人民币结算)(地区) 23.42亿 26.78 3.98亿 21.88 17.01
─────────────────────────────────────────────────
直销(销售模式) 87.02亿 99.53 18.37亿 100.90 21.11
经销(销售模式) 4124.95万 0.47 -1640.60万 -0.90 -39.7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射频零、部件(产品) 37.46亿 100.00 7.01亿 100.00 18.71
─────────────────────────────────────────────────
境外(外币结算类,含保税区)(地区) 26.47亿 70.66 5.00亿 71.33 18.89
境内(人民币结算)(地区) 10.99亿 29.34 2.01亿 28.67 18.28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射频零、部件(行业) 75.48亿 100.00 16.66亿 100.00 22.07
─────────────────────────────────────────────────
射频零、部件(产品) 75.48亿 100.00 16.66亿 100.00 22.07
─────────────────────────────────────────────────
境外(外币结算类,含保税区)(地区) 61.39亿 81.33 13.98亿 83.94 22.78
境内(人民币结算)(地区) 14.09亿 18.67 2.67亿 16.06 18.98
─────────────────────────────────────────────────
直销(销售模式) 74.86亿 99.18 16.99亿 102.03 22.70
经销(销售模式) 6200.16万 0.82 -3378.23万 -2.03 -54.49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射频零、部件(产品) 33.45亿 100.00 6.19亿 100.00 18.52
─────────────────────────────────────────────────
境外(外币结算类,含保税区)(地区) 28.14亿 84.11 5.28亿 85.22 18.76
境内(人民币结算)(地区) 5.32亿 15.89 9155.59万 14.78 17.22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4.4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5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A │ 165724.12│ 19.21│
│客户B │ 130640.37│ 15.15│
│客户C │ 54963.78│ 6.37│
│客户D │ 48353.40│ 5.61│
│客户E │ 44747.73│ 5.19│
│合计 │ 444429.39│ 51.5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7.9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7.0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A │ 19736.44│ 4.23│
│供应商B │ 18418.63│ 3.95│
│供应商C │ 17963.98│ 3.85│
│供应商D │ 11802.71│ 2.53│
│供应商E │ 11765.31│ 2.52│
│合计 │ 79687.06│ 17.0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天线及模组、无线充电模组及相关产品、EMI\EMC器件、高精密连接器、
声学器件、汽车互联产品、被动元件等,客户涵盖全球知名科技企业,应用领域包括消费电子、商业卫星通
信、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消费电子是公司目前主要的下游应用市场,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
、物联网/智能家居是公司新兴的重要下游应用市场,均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可为公司的成长提供较大增
长空间。此外,公司密切关注科技发展趋势,积极孵化新技术及产品,在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低空飞行、
人形机器人等前沿应用领域探索更多成长机会。
1、消费电子市场是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分支,其以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表、TWS
耳机、XR等终端产品为典型代表,2024年呈现出了回暖复苏与创新变革并行的发展趋势。根据IDC统计数据
,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12.4亿部,同比增长6.4%,其中第四季度同比增长2.4%,实现全球智能手机出
货量连续第六个季度的增长;在智能穿戴设备方面,根据Canalys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市场实
现稳定增长,出货量达1.93亿台,同比增长4%,是继2022年市场调整后的连续第二年扩张;全球PC出货量也
在2024年出现增长,全年总量达2.55亿台,同比增长3.8%。整体来看,全球消费电子市场在AI技术的创新应
用、折叠屏技术的成熟以及高端化需求推动下,正逐步走出低迷。
2、物联网在5G技术、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的带动下,进入新一轮发展期,其中智能家居是物联网产
业的典型代表。根据IoTAnalytics最新数据分析,2024年是全球IoT硬件相对淡季,但联网设备的数量却同
比增长约13%,数量超过180亿台。虽然全球物联网市场在2024年表现相对平淡,但新兴市场却有不错的增长
。其中,在智能家居市场,据IDC研究报告显示,受益于政府补贴等政策以及居民换新需求影响,预计2024
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出货量将达到2.81亿台,同比增长7.8%。
3、商业卫星通信是以卫星作为中继实现地球上的无线电通信站间的通信,卫星互联网是近几年快速发
展的互联网通信形式,越来越多的国家启动了商业卫星通信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在有些大量连接需求处于偏
远地区的国家,商业卫星通信成为重要的连接手段,其中低轨卫星被认为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卫星移动通信技
术之一。根据美国卫星行业协会(SIA)的年度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航天经济创造了4000亿美元的收入,
其中,商业卫星业务占全球航天业务的71%,继续占据主导地位。而在商业卫星产业中,地面设备收入占较
大份额,达1504亿美元,同比增长4%,约占商业卫星业务收入的53%,包括网络设备和消费终端。随着数据
传输及单颗卫星带宽等技术的突破,预计低轨商业卫星通信市场还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而通信技术的发展
,将实现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网络的深度融合,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通信网络,为用户提供更加无缝、高效
的通信服务。
4、我国汽车市场整体发展持续向好,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电气化的需求以及技术革新为汽车市场的
发展注入核心动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4年全年,国内汽车产销累计完成3128.2万辆和3143.6
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和4.5%,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86.6万辆,同比增长35.5%,新能源汽车新
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新能源汽车是智能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产
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合作以及智能驾驶等技术优化升级等多重因素驱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较强韧性,
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
随着当下科技变革的持续深化,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技术所取得的突破性变革,正掀起新一轮科技
发展浪潮,重塑各类智能终端核心领域的产业格局。科技变革的持续发展不仅推动着设备智能化的不断突破
,更通过终端形态的创新与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构建起万物智联的数字生态体系。公司作为消费电子、商
业卫星通信等领域核心客户的重要供应链企业,洞悉行业发展趋势,结合自身的基础与优势,积极拓展业务
的优化升级,一方面向产业链上游环节的电子材料与元件延伸,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加快拓展商
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家居等新行业,打造公司第二增长曲线。目前,公司天线、无线充电
、EMI\EMC等业务持续保持市场优势,导入更多客户产品;而高精密连接器、LCP模组/毫米波天线、缝隙波
导天线、声学器件、UWB、被动元件等新业务也逐步获得客户的业务机会。除消费电子外,公司在商业卫星
通信、智能汽车、智能家居等应用领域也取得了进展,逐步实现从消费电子到“消费电子+卫星通信+智能汽
车”多业务发展阶段的跨越,为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及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提供重要增长力量。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做一家技术驱动型企业。公司是全球领先
的射频元器件企业,是最早开展5G技术研发的企业之一,是全球多个最具权威行业协会的重要成员,获评中
国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第十一名、中国百强企业奖、中国IoT行业“科技创新优秀奖”、“中国上市公司口碑
榜——高端制造产业最具成长上市公司”等多项荣誉。2024年度,公司新增荣获“资本市场水晶球奖榜单—
—2024年度最佳ESG管理上市公司”、钛媒体“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等荣誉。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坚守公司使命,为客户创造价值。公司始终坚守“致力于通过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创造出值
得信赖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的使命,以材料为核心,通过对研发的持续投入,
保持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和积累,并以材料驱
动业务发展,不断深化“材料->零部件->模组”的一站式研发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产品和解决
方案。
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公司坚持以本分、客户满意、结果导向、追求极致、勇于担当
为核心价值观,共识、共创、共担、共享,打造有战斗力的合伙人团队,通过多年与客户建立的良好合作关
系以及持续的新业务拓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在聚焦主业上,公司始终保持着较强的战略定力及战略落实、
推进力,夯实消费电子核心领域业务的同时,积极挖掘新兴领域机会,布局具有前景的新兴产业项目,努力
把产业做透做强,在市场波动以及持续动荡的外部环境中,为公司的长期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不断获得新的
成长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天线及模组、无线充电及模组、EMI\EMC器件、高精密连接器、汽车互联
产品、被动元件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物联网/智能家居、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领域。
信维通信是一家全球研发、运营、销售的公司,业务与客户已遍及全球。迄今,公司在全球拥有26家子
公司、11个研发中心和5个主要生产基地,员工13600人,业务覆盖8个国家18个地区。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始终坚守使命,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通过多年与客户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持续的新业务拓展
,实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核心技术能力,延伸业务类型,挖掘业务机会,
拓宽材料技术能力的护城河,提升整体竞争力。
公司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持续创新的技术研发能力、达到产品领先
为了更好地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满足客户的产品需求,公司一直高度重视技术研发,坚持对基础材
料、基础技术的投入,倡导技术创新,坚持以技术驱动企业发展。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专利4782
项。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信维通信(江苏)有限公司的高传输性能射频连接器专利荣获第七届常州市
专利奖优秀奖。公司持续保持着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未来公司还将继续坚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不断深化“材
料->零部件->模组”的一站式研发创新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高品质、多样化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公司已在中国深圳、北京、上海、常州、绵阳、美国圣地亚哥、日本新横滨/筑波/大阪、韩国水原/平
泽、瑞士贝特拉赫、瑞典斯德哥尔摩等地设立多个技术研究中心,不断引入全球高端技术人才,打造以基础
材料和基础技术为核心、以中央研究院为主体的全球化综合性研发体系,并通过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
所、企业开展长期、深入、紧密的战略合作,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打造跨学科、跨领域的技术及知识体
系,形成综合性技术优势,为公司未来快速成长奠定基础。
公司高度重视基础材料和基础技术研发,通过对磁性材料、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功能复合材料、散
热材料等核心材料领域持续进行高强度研究投入,提升了以5G-A/6G天线、无线充电模组及相关产品、高性
能精密连接器、MLCC被动元件、UWB模组等的产品竞争力,通过为客户提供多样化、定制化、高附加值的创
新型产品与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并保持公司行业领先的技术地位。
2、全球大客户的认可
在高度关注且充分理解客户真正需求的基础上,公司已经搭建了优质的全球大客户平台,并持续与客户
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把客户满意落到实处。凭借稳定的品质、及时的交付、有竞争力的产品,获得了客户
的高度认可。凭借着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持续投入,公司技术能力受到客户的重视,公司定期与全球大客
户展开技术交流,增加了大客户的黏性与新技术的洞察力。
3、卓越的运营管理能力
公司近几年不断深化精益管理,通过自主研发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全自动或半自动柔性制造能力再上
新台阶,不断革新传统制造工艺,做好成本管控。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公司不断提升运营管理和
技术工艺创新能力,快速响应客户的需求,从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制造能力
,从而保证了公司产品的品质、产能的高效利用、客户的满意。公司始终不断优化自身的运营管理能力,使
得卓越运营成为公司提升竞争力的保障。近几年,公司通过智能工厂建设,实现工厂全面数据化管理,优化
了生产运营管理效率,并满足了不断增长的定制化客户需求。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信维通信(江苏)
有限公司取得了“2023年常州市智能工厂”的荣誉,标志着公司产线智能化改造已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化
转型逐见成效,成功打造了区域内智能制造的标杆工厂。此外,公司凭借高效的资源能源管理能力以及生产
运营的优化,成功入选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2024年度深圳市绿色工厂名单,成为“第一批深圳市级绿色工
厂”,体现了公司在环保减排、技术创新应用、员工协同以及品牌塑造等多维度的综合可持续发展能力。
4、不断完善与加强的公司领导力
公司在三年滚动战略规划的基础上,持续深化各事业部的战略发展规划及预算管理,不断根据市场及客
户的变化作出调整与应对措施;在组织建设方面,通过对事业部制的深化与改革,构建了更为完善的组织架
构,加强公司在财务、人事、风险管控、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管控,在确保对整体运营风险管控的同时,做到
事业部运营的灵活性、内部决策的高效性,并做到上下同欲,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组织需要。
此外,公司大力提拔年轻干部,引进相应的技术及管理人才,人才结构得到了优化,通过企业文化、领
导力、战略经营等多方面的培训班、训练营等方式,帮助核心骨干团队实现了快速成长;经过对EMT集体领
导、集体决策制度的持续完善,决策机制不断优化,战略能见度以及接班人梯队的培养都实现了明显提升,
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全球商业环境和内部管理挑战;长期坚持信维合伙人文化的理念,继续完善绩效考核
评价体系及股权激励等长效激励机制,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的管理团队,引领公司实现稳步发展。
5、全球顶尖产业协会成员,领先的产业实现能力
公司目前已加入国际无线产业联盟(IWPC),同时还是全球最具权威的无线通信产业和移动生态系统协会
(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CTIA)、欧洲3D-MID协会、无线充电联盟(WPC)、中国通信学会(CIC)、
FiRa联盟、汽车数字连接协会(CarConnectivityConsortium)等多个行业协会的重要成员。公司凭借专业的
射频技术,通过与业内一流企业的持续合作,共同制定相关方法标准等,积极开展通信技术前沿研究与产业
化应用,推动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公司拥有广东省LCP5G射频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深圳市5G毫米波天线技术工程实验室,测试能力
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在宏观经济发展稳中有进、消费电子市场复苏回升的背景下,公司保持原有业务优势的同时,
积极推进四新业务(新行业、新客户、新技术、新产品),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在前期投入的基础上,得到了
较明显的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4,361.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5.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
司股东的净利润66,160.55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6.8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
净利润53,810.6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2.31%,公司全年经营业绩实现了较快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天线、无线充电、精密结构件等业务持续保持市场优势,导入更多客户产品;高精密连
接器、LCP模组/毫米波天线、声学器件、UWB、汽车互联产品、缝隙波导天线、被动元件等新业务也逐步获
得更多业务机会。除消费电子外,公司在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步实现从
消费电子到“消费电子+卫星通信+智能汽车”多业务发展阶段的跨越,为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重要增长
力量。
在公司的产品线中,天线一直是公司最核心也最具竞争力的产品类别。2024年6月,公司凭借移动终端
天线领域深耕积累的产品实力、行业地位、市场份额等多方面优势,成功获评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
“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荣誉称号,体现了公司坚守主业,勇于攀登细分领域行业制高点,努力成为制造业
细分领域发展领头雁、排头兵的坚持与决心。在高精密连接器方面,公司依托自身射频技术、磁性材料等技
术优势,重点发展高速连接器、磁性连接器、BTB连接器等高端细分领域,相关产品技术水平深受客户认可
,除消费电子市场外,在商业卫星通信领域取得快速突破,业务规模持续扩大,已逐步成长为公司第二个主
要下游应用领域;公司的高频高速连接器取得了在汽车和卫星通信等领域的突破。在LCP及毫米波天线模组
方面,公司自主研发的LCP薄膜通过了美国UL(UnderwriterLaboratoriesInc.)认证,高频传输性能及可靠
性等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服务北美大客户,同时针对移动通信、智能网联汽车、卫星通信等相关领域的客
户共同开展基于以LCP为代表的高分子先进材料的多种形态高性能毫米波天线解决方案的研究。在UWB业务方
面,公司已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及专利布局,成功应用于智能汽车钥匙、智能门锁、智能医疗设备、智能安防
、智能音响等物联网及智能家居产品,实现了公司在智能汽车、物联网/智能家居应用领域的业务拓展。随
着客户产品智能化发展,公司的高精密结构件产品也取得新的业务进展,为配合终端设备更高密度电池的升
级,公司已为客户提供可有效抵抗外部环境侵蚀和损伤且兼具轻薄性的不锈钢电池壳,这将帮助终端设备提
高电池续航能力、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随着客户需要的增加,未来公司这一业务的规模还将进一步扩大。
在被动元件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完善深圳-日本-韩国-常州-益阳多地国际化研发体系及高端人才梯队建设,
瞄准被动元件高端定位,成功研发的多款高端MLCC产品均已通过了大客户的测试,正逐步量产,并在材料、
配方、先进工艺和关键设备等方面获得专利60余项,有力填补了国内高端MLCC技术空白;随着AI服务器等新
兴领域的发展,高容、宽温等高端MLCC产品有明显的需求增长,公司将逐步形成AI服务器高端MLCC产品系列
化布局。
智能汽车是公司另一重要下游应用领域,是公司产品应用的重要战略布局。公司积极拓展自有技术产品
在该领域的应用突破,加大对客户及产品的拓展。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取得更多国内外主机厂及Tier1的
供应资质,并就车载天线、无线充电、USBHub、线缆及连接器、Busbar、EMI\EMC器件及精密结构件等产品
达成了较明确的合作方向,预计在未来2~3年为公司的成长提供支撑。
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以及对以技术驱动为导向战略目标的坚守,为吸收全球不同国家、地区的技术
、人才优势,也为应对多变的国际贸易局势,公司的国际化布局最早在2012年开始,并于2019年在越南建立
了公司的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2024年,公司又在墨西哥新增建立了第二个海外生产基地,并于同年完成对
越南生产基地的扩建,进一步加大海外产能建设及业务规模,公司的国际化布局得到进一步完善,实现与全
球客户的多元化合作。目前,公司已在全球拥有26家子公司、11个研发中心和5个主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8
个国家18个地区。同时,公司也在深圳建设新总部基地,强化深圳技术研发+智能制造的核心作用。此外,
为降低单一业务领域对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公司近几年一直努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公司在商业卫星
通信、智能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已获得许多国内外客户认可,预计未来2~3年,公司新产品、新兴应用领
域业务及国内业务的占比将进一步提高,原有单一业务领域占比相对降低,单一地区、业务对公司生产经营
影响的风险可控。
在电子信息技术不断变革的快速发展浪潮下,公司坚守“致力于通过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创
造出值得信赖的创新产品与解决方案,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的使命,重视研发投入,积极把握技术创新
趋势,挖掘客户需求,将技术驱动融合在产品服务中,始终保持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活力。截至2024年12
月31日,公司共申请专利4782件;2024年1月至12月新增申请专利814件,其中5G天线专利267件,LCP专利11
件,UWB专利23件,WPC专利32件,BTB连接器专利18件,MLCC专利41件、声学结构专利271件。报告期内,公
司研发投入约70,803.27万元,占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的8.10%,保持较高的研发强度,不断积累自身在基础
材料、基础技术上的核心能力:
(1)基础材料:以村田、TDK、京瓷等优秀企业作为学习标杆,公司持续夯实高分子材料、磁性材料、陶
瓷材料、散热材料等核心材料平台,加强在核心材料上的技术投入。在高分子材料领域,公司具有深厚的研
发实力和丰富的应用经验,我们开发的LCP薄膜、LCP柔性覆铜板、MPI柔性覆铜板等产品目前已在国内外消
费类终端客户的RF传输线、毫米波传输线、UWB天线等应用领域实现量产,公司可为客户提供从薄膜材料到
模组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在高频高速方案中有着广泛应用;LCP薄膜作为公司自主开发的核心材料之一,它
具有耐高温且热稳定性能好、高频信号下传输损耗低、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在5G通信领域产品中已经大量使
用,同时公司开展了6G前沿技术及先进材料的研发,应用前景会更加广泛。除了对已有产品的创新升级外,
公司不局限于单一材料或技术的研发,积极探索同一材料在多个行业(如汽车、工业、航空等)的应用挖掘
,以实现更广泛的商业价值和市场竞争力。在磁性材料上,公司有着深入而广泛的研究,已开发高频高功率
低损耗磁性材料,是下一代无线充电技术的核心材料,在国内外客户移动终端的发射端均已有应用并供货;
另外,磁性材料还可帮助公司提升天线、射频模组等多类产品的竞争力。在陶瓷材料上,公司具备陶瓷材料
和基础配方等研发能力,对MLCC等产品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公
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公司研究的高频低损耗陶瓷材料在通信领域有很好的应用,特别是在高频通信和微波
通信领域;通过对陶瓷材料应用的深入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天线、阻容元件等产品性能,为客户提供更优
质、高效的通信解决方案。在散热材料领域,公司已为北美客户提供核心芯片封装散热器件。
(2)基础技术:公司依托以中央研究院为核心的全球11个研发中心,开发前沿技术产品。公司在射频领
域拥有显著的研发实力和技术优势,围绕5G-A/6G的技术目标,积极开发柔性可重构天线、卫星通信相控阵
天线、毫米波雷达缝隙波导天线、高频封装天线、光学透明天线、UWB天线模组等。随着5G-A/6G技术的不断
发展,对终端天线模组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天线模组需要能够支持更高、更宽的频带范围,以确保在各种通
信场景下都能实现稳定的信号传输;而终端设备的不断小型化和轻薄化,对天线模组的尺寸和集成度也形成
了严格的限制,对天线材料及工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对5G-A/6G天线模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公
司还在无线充电领域储备了NFC无线充电、Qi2.0/Ki、高自由度充电技术等;在高速连接器领域正在开展满
足高频高速需求的轻量化、低Dk介电材料的研发。
未来,公司将积极把握产业创新的机会,始终坚持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与投入,不断夯实企业
核心竞争力、加强公司的运营能力,努力成为一家“产品领先+卓越运营”的技术驱动型企业。同时在内部
管理上,公司还将继续强化预算管理、风险控制,不断探索更好的内部管理机制,完善内部管理措施,优化
企业经营指标,履行ESG社会责任,坚持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财务指标的稳步改善。
●未来展望:
(一)2025年发展展望
2025年,虽然国际形势充满不确定性,但伴随着各种创新技术的出现,以及市场需求进一步恢复,预计
公司所处行业市场景气度保持回升,既充满了机会,也存在挑战。公司在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持续投入的
基础上,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运营效率,同时积极迎接挑战,加快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实
施,优化自身业务结构,深化客户合作,加强团队建设,做好全面预算管控,提升公司在客户端的竞争力。
此外,公司重点加大在战略产品线的投入和发展,逐步实现产品领先,关注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等财务指
标的提升、改善,进一步加强内部运营及预算管理等能力,增加抗风险能力,降本增效,实现公司经营业绩
的持续增长。
1、在技术投入方面,公司将持续加强对高分子材料、陶瓷材料、磁性材料、散热材料、功能复合材料
等核心材料为代表的基础材料和相关基础技术的研究,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材料技术能力,进而提升公司在
消费电子、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领域的5G/6G天线、毫米波天线、LCP模组、高性能精密连接器、无线
充电、被动元件、UWB模组等产品的竞争力。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最终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产品领先提升
公司竞争力。与此同时,公司积极开展基础材料、基础技术预研工作,在深耕通信及消费类电子行业的同时
,已逐步进入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等行业,并前瞻性布局6G、7G、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等
新兴领域,为公司未来成长拓展空间。
2、在业务拓展方面,公司继续深耕消费电子业务的同时,加快第二增长曲线业务的拓展力度,提高公
司的抗风险能力。公司继续巩固天线及模组、无线充电模组、EMI\EMC器件等消费电子业务在客户端的优势
地位,加大对新业务、新客户的拓展,提升消费电子业务的市场占有率。公司加快推进声学、高性能精密连
接器、汽车互联产品、缝隙波导天线、UWB模组、被动元件等新业务的客户覆盖,争取快速提升新业务等经
营规模。目前已完成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行业的前期客户布局与部分产品导入
,预计未来2-3年将会迎来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提升。
3、在客户合作方面,提升与客户在战略层面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客户技术路径趋势和前沿技术的跟
踪、预判,强化销售端-中央研究院-事业部的内部协同,加快新产品、新技术在客户端的推广落地。同时,
公司会加强境内客户的业务开拓,从消费电子到商业卫星通信、智能汽车、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
国内客户的合作,也会考虑收并购的方式迅速完成国内业务的落地布局。
4、在团队建设方面,需在核心岗位的能力培养和人才引进上继续花大力气,大力提拔有能力、有成就
动机的年轻人,进一步实现公司管理团队的年轻化、专业化、国际化。
5、公司继续提升EMT集体领导决策机制的运作效率,通过全面的预算管理加强对各事业部的管控,严格
执行费用预算,实现降本增效;加快资金周转速度,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保障公司稳
步健康的发展。
6、在实施新一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基础上,持续对公司的奋斗者、贡献者进行激励,积极推进共识、共
创、共担、共享的合伙人文化。
2025年,虽然外部环境依然有挑战,但公司管理层已做好应对准备,对完成2025年目标充满信心。未来
,公司不忘初心,坚定对基础材料、基础技术的研究,拓宽技术的护城河,致力于成为“卓越运营+产品领
先”的企业,力争为全体股东带来长期良好回报。
(二)2025年公司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公司未来整体业绩表现的不确定因素及应对措施如下:
1、经营风险
(1)外部经济变化的影响
外部环境形势复杂多变,宏观环境对产业的影响,都会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发展预期带来一定的不确定
性,从而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此风险,公司一方面加深与客户的合作,做好客户及市场变化
的预判,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同时也加大对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大重要客户新产品的营收占比
,培育新的收入增长点;另一方面,公司除了维持在消费电子移动终端领域的领先优势,还将继续加大对物
联网、商业卫星通信和智能汽车等应用领域的业务布局及产品开发,降低外部经济变化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
响。
(2)行业形势的变化
公司所处行业及所经营的业务具备创新周期短、产品迭代快的特征,现阶段下游需求正在逐步回升,只
有坚持持续创新,不断推出有创新力的产品,把握行业创新的市场机会,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公司保持较高
比例的研发投入,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来保证产品在技术上的领先性。公司致力于打造技术驱动型企业,
重视在主要产品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方面的较强市场竞争能力,并且在行业趋势上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但如果公司在业务拓展的过程中未能在生产、管理、营销、技术等方面持续占据竞争优势,未来将面临一定
的市场竞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