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77 中海达 更新日期:2025-08-2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测绘地理信息业务、无人智能载体业务、智慧场景应用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业( 4.93亿 100.00 1.76亿 100.00 35.61
行业)
─────────────────────────────────────────────────
高精度定位装备及行业解决方案(产品) 4.11亿 83.32 1.45亿 82.47 35.25
时空数据及信息化(产品) 8221.52万 16.68 3077.42万 17.53 37.43
─────────────────────────────────────────────────
国内(地区) 4.21亿 85.36 1.30亿 73.88 30.82
国外(地区) 7216.04万 14.64 4585.24万 26.12 63.54
─────────────────────────────────────────────────
直销(销售模式) 3.62亿 73.41 1.09亿 62.26 30.20
经销(销售模式) 1.31亿 26.59 6626.44万 37.74 50.55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业( 12.20亿 100.00 4.86亿 100.00 39.86
行业)
─────────────────────────────────────────────────
高精度定位装备及行业解决方案(产品) 10.51亿 86.21 4.55亿 93.61 43.27
时空数据及信息化(产品) 1.68亿 13.79 3106.31万 6.39 18.47
─────────────────────────────────────────────────
国内(地区) 9.68亿 79.37 3.17亿 65.13 32.70
国外(地区) 2.52亿 20.63 1.70亿 34.87 67.36
─────────────────────────────────────────────────
直销(销售模式) 8.27亿 67.79 2.63亿 54.07 31.79
经销(销售模式) 3.93亿 32.21 2.23亿 45.93 56.83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业( 4.27亿 100.00 1.90亿 100.00 44.50
行业)
─────────────────────────────────────────────────
北斗高精度定位装备(产品) 3.60亿 84.23 1.69亿 88.75 46.89
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产品) 6738.89万 15.77 2139.24万 11.25 31.74
─────────────────────────────────────────────────
国内(地区) 3.16亿 73.85 1.13亿 59.49 35.85
国外(地区) 1.12亿 26.15 7702.56万 40.51 68.94
─────────────────────────────────────────────────
直销(销售模式) 2.53亿 59.26 9211.71万 48.45 36.38
经销(销售模式) 1.74亿 40.74 9802.15万 51.55 56.32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卫星导航系统技术开发及装备制造业( 11.86亿 100.00 4.35亿 100.00 36.65
行业)
─────────────────────────────────────────────────
北斗高精度定位装备(产品) 9.38亿 79.02 4.35亿 99.95 46.35
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产品) 2.49亿 20.98 22.57万 0.05 0.09
─────────────────────────────────────────────────
国内(地区) 9.46亿 79.78 2.69亿 61.95 28.46
国外(地区) 2.40亿 20.22 1.65亿 38.05 68.95
─────────────────────────────────────────────────
直销(销售模式) 8.65亿 72.92 2.60亿 59.77 30.04
经销(销售模式) 3.21亿 27.08 1.75亿 40.23 54.45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2.27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8.63%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8430.47│ 6.91│
│第二名 │ 6318.50│ 5.18│
│第三名 │ 3162.83│ 2.59│
│第四名 │ 3045.66│ 2.50│
│第五名 │ 1771.90│ 1.45│
│合计 │ 22729.36│ 18.63│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07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5.28%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078.99│ 7.27│
│第二名 │ 1943.32│ 2.78│
│第三名 │ 1397.92│ 2.00│
│第四名 │ 1163.32│ 1.67│
│第五名 │ 1087.91│ 1.56│
│合计 │ 10671.46│ 15.28│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1、行业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
公司主要从事高精度定位技术产业链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根据中国证监会颁发
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归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代码:C39)。根据公司
的主营业务情况,公司主要涉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行业基本情况及相关政策如下:
(1)行业背景及发展概况:
现阶段,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作为一个融合了卫星导航技术、地理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多领域技
术的综合性产业,其核心是利用卫星导航系统精确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与其他技术的深度融合,为众多行
业和大众生活提供多样化的服务。
当前,我国正加速推进北斗的规模化应用,随着北斗与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融
合,“北斗+”、“+北斗”在各领域的应用持续深化,应用场景不断扩展,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据中国
卫星导航定位协会2025年5月发布的《2025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显示,2024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达到5758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增长7.39%。其中
,包括与卫星导航技术研发和应用直接相关的芯片、器件、算法、软件、导航数据、终端设备、基础设施等
在内的产业核心产值同比增长5.46%,达到169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为29.51%;由卫星导航应用
和服务所衍生带动形成的关联产值同比增长8.21%,达到4059亿元人民币,在总体产值中占比达到70.49%。
白皮书指出,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使得对卫星导航设备及时空数据的需求持续释放,为北斗时空
信息应用与服务市场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同时,国家和地方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北斗在行业领域
和大众消费领域的深化应用,使市场活跃度不断增强。北斗国际化步伐正在加快,北斗系统服务及相关产品
已输出到140余个国家和地区,应用模式不断丰富,多项国际标准的发布进一步提升了北斗系统的国际话语
权。北斗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带动了其海外的应用发展,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再度驶入发展的
快车道。目前,GNSS高精度定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行业领域,在地理信息、交通
运输、水文水利、电力、石油石化、应急管理、建筑施工、人工智能与智能驾驶等行业领域,已逐步形成深
度应用、规模化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全球市场来看,根据著名市场研究机构财富商业洞察(FortuneBusinessInsights)发布的研究报告
显示,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市场规模在2024年为3013.7亿美元,预计到2032年,该市场将从2025年的3350.4
亿美元增长到70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1.17%,在未来十年整体也将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全球数
字化与自动化转型、经济和人口增长、能源需求和供应链挑战、对健康和安全的日益关注等一系列综合因素
,正推动着GNSS技术和应用向更高精度、更高可用性和更强稳健性的方向迈进。
(2)相关行业政策:
国家高度重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发展和规模化应用,国务院及相关部委在《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
长期发展规划》、《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新时代的中国北斗》、《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
局规划》、《批准同意国务院关于增加发行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议案》、《开
展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遴选的通知》等行业政策的基础上,在报告期内,进一步出台了
如下多项条例和行动方案指引,鼓励推动北斗产业发展:
2025年2月,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推进建设海洋强国的决策部署,自然资源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信息化部、财政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海洋能规模化利用的指导意见》(以
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聚焦海洋能规模化利用,培育打造海洋领域新质生产力,促进海洋能新技术、
新模式发展,拓展海洋能应用场景,提高海洋能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
强国提供有力支撑。与此同时,2025年3月,国务院发布《202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深海科技
”纳入新兴产业重点领域。报告指出,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深海探测、
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同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时进一步强
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将海洋
经济置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位置。
2025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星导航条例(公开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的公告,明确北斗系统作为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的法律地位,促进北斗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北斗应用
市场化、产业化及国际化发展。
2025年6月,国家应急管理部发布《应急管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总体技术要求》和《应急管理北斗
卫星导航系统应用数据传输接口和通信协议规范》两项国家标准并正式实施。两项国家标准的实施将进一步
推动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应急管理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推广应用提供强有力的支
撑。同月,商务部办公厅印发《关于组织开展2025年千县万镇新能源汽车消费季活动的通知》(以下简称“
通知”)。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推进高阶智能驾驶汽车商业化应用,组织智能网联汽车专场
试驾体验活动,并支持L4级自动驾驶在特定区域试点。同年7月,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5)新
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正式发放,在今年内将实现浦东新区自动驾驶测试道路全域开放,标志着上海
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迈入常态化、规模化的新阶段,是智能驾驶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随着推介试驾活动
和政策的落地实施,这将加速智能驾驶产业发展。2025年7月,水利部印发《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
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
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应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北斗等技术强化河湖库水域岸线空间管控;要求到
2027年,基本构建卫星遥感为主、视频监控和无人机为补充,贯通监测、研判、预警、处置全链条的一体化
监测感知体系网。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将催生监测感知装备万亿级市场空间。
2025年作为北斗系统全球服务深化年,国家通过多维度政策体系持续推动北斗产业化进程。从立法保障
层面,《卫星导航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确立北斗系统的法律地位;在行业应用层面,应急管理、水利监测
、海洋经济等领域相继出台技术标准和行动方案,构建起"标准引领+场景驱动"的应用生态。上述多项政策
既彰显了国家对北斗系统作为关键基础设施的战略定位,又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产业化落地的完整政策闭环
,为北斗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支撑和市场需求双重动力。
2、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在高精度导航定位产业,深耕不辍,坚持技术创新与市场拓展,成为国内高
精度导航定位产业的领先企业之一。公司已实现卫星定位、激光雷达、声呐、光电、惯导等相关核心技术的
自主可控,构建了从底层硬件到上层算法再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技术链条。公司依托长期以来的积累,持
续拓展全球市场,目前已成为全球高精度导航定位的主要企业,是全球高精度导航应用市场的重要参与者。
3、主营业务
公司专注于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产业链相关软硬件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制造和销售,深化北斗精准位置
行业应用,全力打造高精度时空信息解决方案。
4、公司主要核心技术及产品
公司以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为基础,融合激光雷达、声呐、光电、惯导等多种技术,已形成“海陆
空天、室内外”全方位、全空间的高精度定位技术产品布局。
(1)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及主要产品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是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为
基础,通过差分定位(RTK)与精密单点定位(PPP-RTK/PPP-AR)技术,结合多频信号接收与误差修正算法
,实现厘米至毫米级精度的定位服务。公司自主研发的高精度卫星导航定位技术体系涵盖核心器件(天线、
电台、芯片、板卡)、多源融合算法和标定技术(多模多频RTK算法、批量IMU/相机标定技术、板载RTK定位
算法、GNSS/IMU/视觉融合解算引擎、云端一体化定位算法、PPP-RTK/PPP-AR全球定位技术、全球星基增强
系统定位算法、影像测量技术、视觉辅助放样技术)及行业应用软件。
公司基于上述相关技术研发制造出高精度定位接收终端产品,主要包括:高精度测量型接收机(RTK)
、一体化监测型接收机、连续运行参考站接收机、北斗高精度手簿、北斗高精度平板等系列产品,广泛应用
于地理空间测绘、自然资源调查、国土空间规划、工程测量、基础设施建设、形变监测、导航及控制等领域
。
(2)激光雷达技术及主要产品激光雷达技术是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通过记录被测物体表面大量密集
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可快速复建出被测目标的三维模型及线、面、体等各种图件数据。根
据不同应用场景的激光精度要求设计激光器,通过多传感器融合算法与定位建图技术,实现快速、准确地获
取目标物体的三维信息。
公司基于上述激光雷达技术,自主研制了地面激光系统、车载三维激光移动测量系统、机载激光系统、
手持SLAM、SLAM-RTK等三维激光产品,搭配外业控制软件及内业点云后处理软件,可实现三维点云的快速获
取,生成DOM、DSM、DLG、DEM等数字产品,还可进行多期断面对比、多期土方计算、建筑测量等,广泛应用
于地形测绘、电力巡检、矿山测量、林业调查、道路勘察、建筑测量、水文水利等领域。
(3)海洋探测技术及主要产品海洋探测技术是利用声学、遥感及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对海洋、河流、
湖泊等水域环境的地形地貌、水体流速、深度等进行系统性侦查与探测。声学方面通过发射和接收声波信号
、超声波脉冲,实时获取海底或河床二维海底图像、三维地形数据、水体分层流速等信息,实现水下目标探
测、导航与测距。公司基于上述声学探测技术,自主研制了单波束测深仪、多波束测深仪、单双频ADCP声学
多普勒流速剖面仪、无人船等产品,搭配外业采集软件和内业后处理软件,广泛应用于海洋施工、海洋勘测
、水下地形测量、水文勘测、水文流速流量测验、应急救援、水下考古、库容测量等工程领域。
(4)光电技术及主要产品光电技术是集光、机、电于一体的高精度测量技术,结合光电测距(利用红
外线或激光发射信号与反射信号的时间差计算距离)、电子测角(通过电子测角系统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
和数据处理功能,快速获取三维坐标数据。
公司基于上述光电技术,自主研制了工程型全站仪、安卓智能全站仪、长测程彩屏全站仪、自动照准测
量0.5秒全站仪、小型化全站仪、机器人全站仪等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籍测绘、建筑内精密施工
放样、形变监测、机械控制等领域。
(5)导航控制技术及主要产品公司在乘用车、农机、施工机械、特种车辆等领域,掌握了包括高精度
组合导航定位、IMU批量标定技术、阵列IMU技术、车载GNSS/INS/ODO组合解算技术、LiDAR/IMU/Visual/RTK
多源融合解算技术、单天线的航向估计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农机控制算法、液压控制、施工过程数据分析
算法以及智能施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等技术,基于前述高精度组合导航和机械控制上的技术积累,自主研发
和推出了一系列的产品:惯性测量单元(IMU)、智能化定位天线、多元融合算法、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
系统、复合地基施工系统(桩基、强夯)、土石方施工系统(推土、平地、挖掘、压路)、路面施工系统(
摊铺、压实)等。
5、业务板块
公司长期深耕行业市场,持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精准时空感知装备业务、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业务
、智能驾驶与导航控制业务三大核心业务板块。
(1)精准时空感知装备业务
精准时空感知装备业务主要面向自然资源、建筑工程、应急、特种机构等行业客户提供高精度定位装备
及方案,满足客户获取时空信息需求以供辅助决策,以及直接为地方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等客户群体提供时
空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服务,主要如下:
公司融合高精度卫星定位、激光雷达、视觉影像、光机电等技术,在自然资源、建筑施工、城市更新等
领域提供高效的测量解决方案。为地形测绘、建筑施工、桥梁施工、隧道施工等领域实现了毫米、厘米级测
量精度与全自动化作业流程,有效革新了传统测绘工作模式,为现代工程测量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
公司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卫惯融合定位技术、毫米波雷达避障技术、AI视频识别等技术,打造具
备自动驾驶能力的无人船系统,通过搭载不同载荷,形成无人船+ADCP、无人船+多波束、无人船+侧扫声呐
、无人船+水质分析等产品组合方案,为水文水利、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应急救援等领域用户,提供水文
流速流量测验、水下地形地貌测量、水质分析和排污口排查、应急巡检等装备和解决方案,助力国家应急救
援、水文数字孪生、实景三维中国、水资源普查、水文提档升级等项目建设。
公司基于自主研发的高信噪比模拟电路、高精度信号编码和智能自适应流速测量技术,打造iFlow系列A
DCP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针对水文、水利、应急、航道用户在流量测验中存在高水高流速难测验、浅水
低流速测不准、测验过程作业繁琐、成本高的问题,提供全量程、高精度、小型化、国产化的ADCP测流产品
。
公司基于GNSS/IMU组合导航技术、高灵敏度信号探测技术、多模态数据融合、实时建图和动态检测滤波
等技术,形成机载激光测量系统和手持三维激光测量系统等系列产品,实现了城市级、部件级的三维中国数
据快速采集,尤其为泛测绘领域复杂场景实现高效的全息数据获取提供可靠的解决方案,为新型基础测绘、
森林资源调查、地质灾害模拟与评估、露天矿测量、古建筑数字化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上述产品同时应用在特种机构行业,公司向特种机构客户提供全国产自主的自准定位定向系统、工业级
激光雷达、高精度定位接收终端等技术产品及相关解决方案。
(2)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业务
公司以“产品+场景化应用”模式提供涵盖北斗高精度位置云平台、北斗高精度作业装备、高精度行业
专题图、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网(CORS)建设与运维服务的“云+端+图+网”于一体的综合行业解决方案,向
多个行业提供基于安全监测和安全防护应用的全栈式服务,主要包括:
面向自然资源、交通路桥、应急等行业用户,公司依照空天地的监测感知体系建设标准,融合无线通信
技术、计算机技术、岩土传感器等技术,开发了针对行业需求的位移监测系统解决方案,可全天候、全自主
获取被监测对象的三维形变、裂缝、降雨量等感知数据,通过大模型进行科学化、信息化、标准化和可视化
智能分析管理,大幅提升行业用户灾害感知及预警能力。
面向水文及水利行业用户数字化转型需求,公司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核心技术,整合水下声呐探测、三
维激光等领域多年技术沉淀,深度融合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及三维数字孪生技术,创新打造天空地水
工一体化综合感知解决方案。公司以自主研发声学多普勒流速仪(ADCP)、多波束测深系统、水上水下一体
化探测系统、无人机测流系统等核心装备为依托,结合智能全自动缆道ADCP系统、冰期在线测流系统、全自
动无人船坞测流系统、全自动无人机库测流等创新解决方案,构建覆盖水文要素全域感知、智慧水文监测与
灾害预警体系一体化解决方案,全方位服务水文现代化建设、水资源管理、洪涝灾害防治、应急监测、水利
设施安全运行。为智慧水利体系建设,雨水情监测测报三道防线安全监测系统等水文现代化建设延长洪水预
见期和提高洪水预报精准度总目标精确赋能。
面向铁路行业用户,公司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融合云计算、无线通信、物联网、三维数字孪生及
人工智能技术,提供北斗安全防护解决方案,保障特殊场景作业人员的人身、列车行车及资源资产的安全,
让人民出行更安全、用户作业更精准。其中,公司行车作业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实时精准掌握铁路站内及区
间作业人员车辆的作业位置,判断相互危险关系,结合作业计划达成情况,提前进行安全预警,制止危险行
为,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通过布设、接入在铁路沿线的位移、雨量、雷视融合传感器,可全天候、全
时域、全自主获取沿线路基、隧道、边坡等位移及异物入侵信息,经大模型智能分析,可提前判定是否影响
行车安全,并同步向调度、司机、沿线人员播报预警信息,实现列车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智能调度,提升
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面向电力、石化等能源行业用户,公司通过北斗、UWB、蓝牙多源融合定位技术,集成云计算、三维数
字孪生、人工智能等技术,向电网新型时空基础设施补强、特/超高压输电线路沉降位移监测、输电线路智
能巡检(无人机、机器人自主巡检)、配电自动化(通过北斗短报文通信实现远程监控)、变电站/换流站
作业人员安全管控、虚拟电厂调度及配用电终端国产化自主替代等应用提供系统化服务。其中,向石化园区
、炼化企业提供满足室内外多种工况条件下的人员作业聚集安全管控及厂区安全监测,实现作业安全管控及
救援调度决策分析,罐区沉降位移实时预警,机器人及无人机智能巡检,北斗高精度服务网结合AI图像接收
机,可大幅提升炼油厂设备故障预警效率及准确率。
(3)智能驾驶与导航控制应用业务
公司主要为乘用汽车、农业机械车、工程机械的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或导航控制提供高精度定位方面的
产品技术、解决方案与服务,主要包括:
面向乘用汽车行业用户,公司提供智能驾驶位置感知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其中包括高精度定位天线、(
4G/5G+GNSS+V2X)组合智能天线、高精度定位与控制单元、惯性测量单元(IMU)、智能驾驶定位算法IP以
及定位差分增强服务等,以及基于上述相关软硬件产品实现辅助/自动驾驶定位和车辆控制的综合解决方案
。
面向农业行业用户,基于高精度组合导航定位技术、单天线航向估计算法、路径规划算法、农机控制算
法等技术,自主研发推出A6农机导航系统、F3农机导航系统,搭配农机作业软件(Hi-AG/HiFarm),可适配
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及植保打药等多种农用机械的自动驾驶系统,满足农业生产多样化的需求。公司农
机导航系统可实现2.5cm级别的实时引导和自动控制,确保农业机械在耕地、播种、施肥、中耕、采收等环
节都能实现精准作业,大幅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率。
面向建筑工程行业用户,公司以车辆位置感知为基础,结合卫惯组合高精度导航定位技术、液压控制技
术、施工过程数据分析算法以及智能施工管理平台架构设计等技术,自主研发了一系列机械控制产品和解决
方案,实现对工程施工机械(包括复合地基、土石方和路面等种类)的实时引导和自动控制,主要应用于铁
路、矿山、公路、机场、水利、港航等建设领域。
6、主要经营模式
(1)管理运作模式
公司打造集约、高效的流程型矩阵组织,设置产品线、事业部、中央研究院、供应链中心、营销中心、
国内/国际销售平台、职能后台等各类公共平台,经营管理活动推动全面流程信息化,组成垂直由集团总部
领导,兼顾各部门积极灵活性的流程型组织,提高资源在内部流转的效率,统一面向客户。
(2)研发模式
公司采用集中研发的模式,产品研发能力主要集中到中央研究院,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基于技
术产品类型划分为光电、北斗应用、特种装备、ADCP等多个产品研发部,分类进行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
同时,另设射频、软硬件及算法等通用技术研发部,为各类产品形成行业解决方案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实
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采购模式
公司实行“集中计划、集中采购、分散收货、集中结算”的模式,由总部供应链中心统筹管理。供应链
中心根据客户订单情况进行集中采购,同时根据市场行情动态分析、重大项目计划等因素进行库存动态管理
,确保采购的材料库存量处于一定的合理水平。公司定期通过对供应商的研发能力、产品质量及商务条款等
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审,择优完成对供应商的引入,形成可控的产品供应商库,并定期和不定期调整供应商
名册,保证可控及稳定的质量及价格水平。
(4)生产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按订单生产”和“按销售预测生产”两种模式,销售机构将实际客户订单、销售预测及
其发货计划汇总到公司供应链中心,由供应链中心统筹分解每月的备料计划和供货计划,生产部门根据此计
划组织生产。公司根据产品类型和物流需要,分别在广州、武汉、苏州等分厂安排生产和仓储。
(5)销售模式
公司设有国内销售平台和国际销售平台,负责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业务开拓,与产品线、行业事业部
联合作战,统一面向客户。公司销售主要采取经销和直销两种销售模式。此外,公司数据信息类产品主要以
参与政府、部分大型企事业招投标项目为主,根据客户自身需求,委托公司进行信息系统的定制开发或数据
采集、生产。车载高精度定位产品主要通过参与车企发包招标模式来确定合作和达成量产供货。
7、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1)国家持续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产业发展
国家高度重视北斗高精度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先后出台《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华人
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等一系列行业政策,鼓励推动北斗
产业发展,加强卫星测绘能力建设,推进高精度高动态时空基准信息应用服务。
国务院及相关部委通过多维度政策引导和技术创新,持续推动北斗卫星导航及位置服务产业向规模化、
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如在水利水文领域,2023年10月,我国增发一万亿国债紧紧围绕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
防灾减灾能力,共设置了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
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等8个投向,并将水利领域的防灾减灾、灌区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2025年7月,水利部印发《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行动方案提
出部署实施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河湖库一体化监测感知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的实施,将
催生监测感知装备万亿级市场空间。同期,我国宣布投资1.2万亿在雅鲁藏布江下游即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境
内建设超级水电工程(简称“雅下水电工程”)。这一工程的实施,不仅将大幅提升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利
用和能源安全,还将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行业各领域如大坝与边坡位移监测、智能机械
施工、数字孪生建设、水文信息探测与监控等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此外,国家也积极推动北斗卫星系统国
际化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政策,通过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
DP)合作开展的“一带一路”高精度位置服务协作项目,着力于推动卫星遥感、地理信息和北斗技术在“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减少灾害风险和救灾领域等方面的应用。
(2)海外市场需求和空间持续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东非及东南亚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兴起,以及我国北斗国际
影响力的持续提升,高性价比国产设备在海外的接受度大幅提升,海外市场需求和空间持续扩大,有利于加
快公司的精准时空感知装备、北斗高精度行业应用解决方案、智能驾驶与导航控制解决方案等产品在“一带
一路”沿线国家相关领域的应用、覆盖和推广,对公司的全球业务发展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3)下游行业应用场景不断拓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