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190 维尔利 更新日期:2025-09-17◇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城市、农村及工业节能领域的环保业务,渗滤液处理、餐厨厨余垃圾处理、沼气处理、工业节能及油气回
收、村镇污水及河道治理等各项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5-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BOT运营服务(产品) 2.47亿 31.03 4712.48万 25.66 19.10
运营服务(产品) 2.19亿 27.58 7706.06万 41.97 35.14
环保设备(产品) 1.61亿 20.31 3525.92万 19.20 21.84
环保工程(产品) 1.41亿 17.69 1806.56万 9.84 12.84
节能服务(产品) 1402.23万 1.76 271.21万 1.48 19.34
其他(产品) 1295.90万 1.63 340.41万 1.85 26.27
─────────────────────────────────────────────────
华东(地区) 2.94亿 37.02 7782.01万 42.38 26.44
东北(地区) 1.55亿 19.55 5029.05万 27.39 32.36
西南(地区) 1.11亿 13.93 1978.27万 10.77 17.86
华南(地区) 8095.73万 10.18 1159.62万 6.32 14.32
华北(地区) 6515.29万 8.19 698.56万 3.80 10.72
西北(地区) 3517.81万 4.42 1197.45万 6.52 34.04
海外(地区) 2711.86万 3.41 -21.97万 -0.12 -0.81
华中(地区) 2617.80万 3.29 539.65万 2.94 20.61
─────────────────────────────────────────────────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解决方案(行业) 19.03亿 92.92 1.66亿 81.44 8.72
生物能源(行业) 1.45亿 7.08 3781.88万 18.56 26.10
─────────────────────────────────────────────────
环保工程(产品) 6.75亿 32.95 260.61万 1.28 0.39
BOT项目运营(产品) 5.86亿 28.61 1.14亿 55.80 19.41
设备销售(产品) 4.06亿 19.85 5909.37万 29.00 14.54
运营服务(产品) 2.85亿 13.94 951.27万 4.67 3.33
其他(产品) 4918.31万 2.40 1169.56万 5.74 23.78
节能服务(产品) 4603.05万 2.25 715.70万 3.51 15.55
─────────────────────────────────────────────────
华东(地区) 8.93亿 43.63 1.00亿 49.24 11.23
华北(地区) 2.74亿 13.37 4607.46万 22.61 16.83
东北(地区) 2.63亿 12.83 -513.58万 -2.52 -1.95
西南(地区) 2.14亿 10.46 633.78万 3.11 2.96
西北(地区) 1.56亿 7.60 3648.52万 17.90 23.45
华南(地区) 1.32亿 6.46 851.99万 4.18 6.44
华中(地区) 8804.04万 4.30 901.92万 4.43 10.24
海外(地区) 2749.37万 1.34 212.84万 1.04 7.74
─────────────────────────────────────────────────
直销(销售模式) 20.48亿 100.00 2.04亿 100.00 9.9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工程(产品) 3.18亿 31.71 3809.81万 18.02 11.96
BOT运营服务(产品) 2.80亿 27.91 6736.59万 31.87 24.03
运营服务(产品) 1.94亿 19.33 3007.04万 14.23 15.49
环保设备(产品) 1.80亿 17.90 6707.28万 31.73 37.30
节能服务(产品) 2465.38万 2.45 644.32万 3.05 26.13
技术服务(产品) 410.82万 0.41 178.45万 0.84 43.44
其他(产品) 284.74万 0.28 53.39万 0.25 18.75
─────────────────────────────────────────────────
华东(地区) 4.92亿 48.96 1.30亿 61.61 26.48
东北(地区) 1.71亿 16.99 5532.35万 26.17 32.43
华北(地区) 1.42亿 14.10 9398.41万 44.46 66.35
西南(地区) 7035.31万 7.00 3796.06万 17.96 53.96
华南(地区) 6291.70万 6.26 1224.78万 5.79 19.47
华中(地区) 3893.01万 3.88 -1.32亿 -62.66 -340.22
西北(地区) 2066.47万 2.06 1213.09万 5.74 58.70
海外(地区) 747.50万 0.74 193.92万 0.92 25.94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环保行业(行业) 22.12亿 100.00 3.42亿 100.00 15.46
─────────────────────────────────────────────────
BOT项目运营(产品) 7.17亿 32.39 9526.90万 27.85 13.30
环保工程(产品) 6.24亿 28.19 8464.85万 24.75 13.57
设备销售(产品) 3.85亿 17.42 7992.25万 23.36 20.74
运营服务(产品) 3.84亿 17.36 4200.82万 12.28 10.94
其他(产品) 5478.87万 2.48 2192.96万 6.41 40.03
节能服务(产品) 4772.57万 2.16 1830.35万 5.35 38.35
─────────────────────────────────────────────────
华东(地区) 9.23亿 41.71 1.68亿 49.08 18.19
东北(地区) 4.09亿 18.47 702.05万 2.05 1.72
华北(地区) 2.35亿 10.62 3135.46万 9.17 13.34
西南(地区) 2.26亿 10.21 6043.77万 17.67 26.76
西北(地区) 1.69亿 7.65 4449.27万 13.01 26.31
华中(地区) 1.44亿 6.49 3167.82万 9.26 22.05
华南(地区) 9711.40万 4.39 -330.99万 -0.97 -3.41
海外(地区) 1028.89万 0.47 252.29万 0.74 24.52
─────────────────────────────────────────────────
直销(销售模式) 22.12亿 100.00 3.42亿 100.00 15.4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4.6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4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6099.77│ 7.86│
│第二名 │ 9340.57│ 4.56│
│第三名 │ 7726.09│ 3.77│
│第四名 │ 7597.48│ 3.71│
│第五名 │ 5247.78│ 2.56│
│合计 │ 46011.69│ 22.4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1.1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6.25%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3125.55│ 1.70│
│第二名 │ 2837.17│ 1.54│
│第三名 │ 2132.13│ 1.16│
│第四名 │ 1726.35│ 0.94│
│第五名 │ 1685.55│ 0.91│
│合计 │ 11506.75│ 6.25│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5-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主要围绕城市环境业务与生物能源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开展经营。细分领域方面,公司涉及业务主要
包括垃圾渗滤液处理、湿垃圾处理、沼气工程、生物天然气业务、工业节能环保、油气回收及VOCs治理、生
物燃油等,涉及的行业主要包括环保行业及生物能源行业。
(一)行业整体情况
1、环保行业情况
依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公司环保解决方案业务所处产业为节能环
保,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环保行业是典型的政策驱动型行业。近年来,国家重要经济建设纲领文件中都将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
济作为核心内容。各级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环保政策纲领及指导意见。2024年7月31日,中共中央、国
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意见提出了2030年节能环保产业规模突破15万
亿元的目标,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健全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强化废弃物分类处置
和回收能力,提升再生利用规模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并加速环保技术与数字技术、新能源深度融合。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制定固体废物综合治理行动计划,加快发展
绿色低碳经济,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此外,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环保行业将在
政策、技术、市场的多维驱动下,进一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政策红利的逐步释放及全领域绿色低碳
的转型需求为环保行业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动能,环保行业未来发展整体向好。
但环保行业强政策驱动的特征也导致其市场需求受政策执行力度影响较大。环保行业经过二十余年的发
展,当前市场规模增速放缓,污染治理领域新建需求收窄,污染防治板块向提质增效的方向转变。受上述政
策落地、市场需求变化等因素影响,环保行业近年来整体市场需求下降,尤其新建投资需求。
此外,近年来大量央企、国企纷纷入局,通过自身雄厚的资本实力、商务资源、资源协同调配等竞争优
势实现平台搭建;而民营环保企业则向轻资产运营转变,通过核心技术、成熟的项目运营及智慧化托管等模
式构建差异化竞争力,攫取市场份额。面对当下环保行业发展的新格局与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民营环保企
业唯有顺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核心技术及精细化运营在变革中谋求新的发展。
2、能源行业情况
面对传统环保行业的变化,近年来,公司深度依托在节能环保业务积累的技术及客户资源,积极推进向
生物天然气、生物燃料油等新型绿色清洁能源领域转型。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关于新型绿色能源的政策规划文件,形成系统化政策支持体系,将生物质
能发展纳入国家能源转型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战略框架,对绿色能源产业在战略、产业转型、市场机制、
地方实践等层面进行了系统性布局。
2022年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
规划提出,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
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
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
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2024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发布了《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
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全面提升可再生能源安全可靠供应能力;统筹可再
生能源供给与重点领域绿色能源消费,加快推进增量替代,稳步扩大存量替代;协同推进可再生能源与工业
、交通、建筑、农业农村等领域融合替代,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十五
五’各领域优先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203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消费量达到15亿吨标煤以
上,有力支撑实现2030年碳达峰目标”。
我国绿色能源行业有望成为我国绿色低碳转型的支柱,为能源安全及碳中和目标提供关键支撑。我国生
物质能源行业拥有丰富的原料资源、明确的政策导向和巨大的市场空间。
(二)公司所处细分行业情况
报告期内,根据公司的战略规划,公司在深耕传统环保业务的同时,持续推进生物能源业务。公司主要
围绕城市环境业务与生物能源业务两大业务板块开展经营。
1、城市环境业务
1.1垃圾渗滤液处理行业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的高速推进,我国生活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而垃圾分类、无废城市
等政策的逐步推行与实施,必然会带动垃圾渗滤液市场增长。“十四五”期间,政府持续加码环保政策,渗
滤液处理作为垃圾处理的关键环节,被纳入《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污染控制标准》等
政策框架。2024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该方案提到要加
快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设备补短板、强弱项。202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城市生活垃圾
管理办法》,办法中指出要具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渗沥液、沼气的利用和处理技术方案,方法中也对从事城市
生活垃圾经营性处置服务的企业提出了更为完备的要求。上述政策的施行与落地,将进一步提升垃圾渗滤液
处理设施改造需求及运营服务需求。
公司从事垃圾渗滤液处理业务近二十年,是《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规范》《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
处理工程技术规范》等相关规范的主编单位,拥有成熟的MBR、厌氧、超滤、纳滤、反渗透等渗滤液处理核
心技术。截止目前,公司已承接400多项渗滤液处理项目,业务模式包括EPC、BOT、委托运营等,项目合计
处理规模达180,000吨/天。经过多年的工程实践与工艺优化创新,公司在渗滤液处理业务领域具有较强的核
心竞争优势,包括成熟的技术工艺、丰富的项目管理经验及客户资源、较为全面灵活的商业模式等,在业内
具备良好的市场口碑。
1.2湿垃圾处理行业
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加快城镇
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提升废弃油脂等厨余垃圾能源化、资源化利用水
平。2024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生态环境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四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发挥绿色
金融作用服务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提到要以“无废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区域固体废物无害化
治理与综合利用;支持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处置设施建设。2025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
《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意见提到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推动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
造升级。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官之年,随着上述各项政策的落地执行,垃圾分类处理项目的建设需求将进一
步释放,相应地湿垃圾处理业务仍存在较大的市场需求空间。
在湿垃圾处理领域,公司已布局多年,拥有预处理、厌氧及水处理整条工艺链路,承建了七十余项餐厨
垃圾、厨余垃圾处置项目,拥有常州餐厨、绍兴餐厨等多个规模化稳定运行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公司在垃
圾分类先行城市上海承接的松江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工程EPC项目、上海嘉定区湿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金
山区固废综合利用工程湿垃圾处理项目均已稳定运行多年,上述样板工程的稳定运行为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推
广湿垃圾处理工艺、拓展湿垃圾处理业务发挥了积极作用,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湿垃圾处理业务领域的行业地
位。后续公司将继续加大更新改造、委托运营、售后服务等业务的开发力度。
1.3沼气工程行业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2035年
,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在粮食
主产区、林业三剩物富集区、畜禽养殖集中区等种植养殖大县,以县域为单元建立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生物
天然气示范。统筹规划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并入城市燃气管网以及车辆用气、锅
炉燃料、发电等多元应用模式。”2024年5月1日起,《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该条例是中
国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第一部专门的法规,也首次以行政法规的形式明确了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对于碳
减排交易具有重大意义。2024年12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
的意见》,指出要“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生产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发展
沼气、生物天然气,推进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废弃物高值化利用。”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的政策背景下,生物天然气及沼气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发展潜力将被进一步激活,成为企
业新的增长点。
公司全资子公司杭能环境专业从事有机废弃物处理、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三十余年,拥有较为成熟的
沼气处理技术,经过多年的项目实践积累和技术研发攻关,在沼气、生物天然气工程领域的整体技术上处于
国内先进水平,已承接共350余项沼气项目,包括优然牧业、中粮集团、山东民和牧业、认养一头牛等大型
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资源化、能源化沼气项目,华润红兴隆秸秆沼气发电项目、中广核衡水27万方车用生物天
然气项目一期工程等多项大中型沼气和生物天然气工程项目,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目前杭能环
境利用前期积累的大量沼气项目及客户资源,积极开发了能源利用领域业务,探索多场景项目应用,与知名
养殖企业合作探索了粪污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实现多个项目落地。
1.4工业节能行业
虽然过去一段时间里我国通过淘汰落后产能和改造升级技术,在工业节能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国
工业行业仍有节能空间。对标国外的能耗水平,我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耗电量仍处于较高水平,短期内我国工
业节能市场不会收窄。2024年4月7日,工信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提出
“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重点行业能效基准水平以下产能基本退出、主要用能设备能效基本
达到节能水平,推动重点用能设备能效升级,推广应用能效二级及以上节能设备。”2025年5月,中共中央
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资源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指出“健全节能市场
化机制;坚持节约优先方针,完善贯穿能源生产和消费全链条的节能管理制度,发展节能咨询、诊断、设计
、融资、改造、托管等综合服务模式,不断壮大节能服务产业。”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
息化部、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通知中提出“健全园区废弃物循环利用网络,
推进工业固体废弃物、余压余热余冷、废气废液废渣资源化利用。”在上述各类政策指引下,工业企业将普
遍提高节能降碳的新需求,这将进一步打开工业节能行业的增长空间,激发行业新活力。
公司全资子公司维尔利能源是一家工业节能企业,其采用余热利用、能效提升、新能源等技术,基于能
源合同管理或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模式,广泛地服务于钢铁、化工、水泥、电力等高耗能行业,截至目前,
其已承接近七十项工业节能降耗和废弃物资源化项目。
1.5油气回收及VOCs治理行业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
见》《“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要求,强化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降低原
油、成品油码头和油船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推进《储油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0—2020
)《油品运输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0951—2020)等标准实施,2023年国务院印发《空气质量持续改
善行动计划》,计划指出,“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
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氮氧化物和VOCs排放总量比2020年分别下降10%以上;强化VOCs全流程、全环节综
合治理。在低(无)VOCs含量原辅材料生产和使用、VOCs污染治理、超低排放、环境和大气成分监测等领域
支持培育一批龙头企业。”2025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
指出“持续加强对成品油流通环节油气超标排放问题的督查整改;加大对油气回收系统以及在线监控系统的
抽查力度;做好成品油流通领域油气回收治理和加油站地下水污染防治等工作。”近年来,VOCs治理工作已
经进入到对污染源的精细化管控和深度治理阶段。
石油石化行业是VOCs治理的主战场,公司子公司都乐制冷作为《冷凝式油气回收机组》《码头油气回收
》《油气回收通用技术要求》参编单位、起草单位,经过多年的经营,其生产销售了千余套油气回收设备,
拥有较为成熟的技术工艺及专业的技术团队,在国内石油石化、化工等高浓度气体处理的VOCs气体回收与治
理领域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都乐制冷在原有业务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兴业务领域与业务模式,以期
扩大业务规模,提升经营业绩。
1.6工业废水处理行业
在工业废水处理方面,公司目前主要聚焦酒厂废水、煤化工及焦化废水。据煤炭工业协会有关数据及《
煤炭工业“十四五”现代煤化工发展指导意见》,“十四五”末期,煤制烯烃产能将从1500万吨/年提升至2
300万吨/年,煤制乙二醇产能将提升至800万吨/年,煤制气产能达到150亿m/年、煤制油产能达到1200万吨/
年。202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意见中指
出要加强工业废弃物精细管理,完善工业废水收集处理设施,鼓励废弃物产生单位与利用单位开展点对点定
向合作。近年来该业务市场需求呈现出向生态治理、农村乡镇转移的趋势,存量污水处理设施的提标改造、
提质增效、再生水生产、污泥处理处置等细分市场领域存在较大市场容量。
近年来,公司工业水处理业务团队立足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已成功在煤化工、焦化废水、石化、食品加
工等行业成功实施多项脱盐水处理、污水达标排放、中水回用、高盐废水零排放项目的工程建设及运营服务
,未来公司将持续拓展煤化工等领域业务,加强中水回用、零排放技术攻关,扩大市场份额。此外,公司作
为核心参编单位,积极参与了《焦化废水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工业废水回用技术导则》《工业浓盐水处
理技术规范》等标准的编写。
而公司控股子公司北京汇恒近年来实现了酒厂废水处理领域的突破,并持续开拓市场份额,已与贵州茅
台、四川郎酒、洋河股份、贵州安酒、史丹利中赤酒业、贵州金沙酒业等知名酿酒企业开展废水处理项目合
作并实现多个项目落地。后续其将继续探索乳业类、酿造类、食品类、工业水矿井水类废水处理领域相关业
务。
2、能源业务板块
2.1生物天然气业务
生物天然气是以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餐厨垃圾、食品行业加工废水造纸及酿造行业等各类城乡及工
业有机废弃物为原料,经厌氧发酵和净化提纯产生的可再生天然气。我国生物质能源行业拥有丰富的原料资
源,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当前我国可用于沼气生产的农业有机废弃物、城市有机废弃物、工业废水资源量分
别约为42.7亿吨、3.6亿吨、65.4亿吨。
近年来,政府也陆续出台了有关规划及政策。《“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以县域为单元
建立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生物天然气示范;统筹规划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并入城
市燃气管网以及车辆用气、锅炉燃料、发电等多元应用模式。2024年5月国务院关于印发《2024—2025年节
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0%左右,重点领域和行业节能降碳改
造形成节能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约1.3亿吨,尽最大努力完成十四五节能降碳约束性指标;
到2025年底,全国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达到39%左右。”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
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生物天然气和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等
绿色燃料,积极有序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从我国能源结构上分析,我国天然气进口需求较大。生物天然气
的开发可以补充我国天然气的供应,我国生物天然气开发潜力较大。2025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
办公厅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治理机制的意见》,意见中指出“要健全促进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价格政策;建
立健全天然气发电、储能等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更好发挥对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支撑作用;深入推进天然
气上下游价格联动,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主体,完善碳定价机制;探索有利于促进碳减排的价格支持
政策。完善全国统一的绿色电力证书交易体系。”
在上述政策背景下,我国生物天然气市场具有广阔空间。根据落基山研究所及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生物
质能产业分会关于碳中和目标下的生物天然气行业展望研究,碳中和目标下,生物天然气消费需求将显著增
加,具体需求变化展望如下:
近年来,公司在公司及子公司杭能环境前期业务积累的基础上,搭建了专门的能源业务平台,组建了专
业团队,在既有客户、技术、品牌等资源禀赋基础上,积极拓展生物天然气业务,打通原料到产品端全链条
,探索多元化产沼及资源化利用场景,落地了临江生物天然气示范项目、浙江山鹰、宿州山鹰、上海宝山再
生能源利用中心沼气开发项目、山西运城餐厨和渗滤液沼气资源化项目等。该类项目由业主方提供原料气,
公司进行沼气资源化利用系统的投资、建设及运营,并进行后端天然气并网销售。公司凭借自主掌握的渗滤
液处理、厌氧发酵及提纯核心工艺,在项目前期对沼气的产量和品质进行调研及判断,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
客户前端生产沼气的渗滤液厌氧单元进行运行指导,从而使得沼气生产过程更为稳定、可靠。后续,依托公
司和子公司杭能环境分别在渗滤液、餐厨厨余垃圾处理等市政工程领域及农村畜禽废弃物处理等农业领域长
期积累的客户资源,公司可以快速锁定市场,推广、复制临江示范项目模式,快速铺开。经梳理,公司及子
公司在全国有300多项日产1万m3以上的沼气工程案例,为公司在生物天然气领域的深度挖掘提供了丰富的潜
在存量资源。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签订的沼气高值化利用项目合计日产生物天然气超20万立方米/天。
2.2生物燃油业务
2024年4月,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公示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的通知》,标志着我国生物柴油试点
推广的正式开启。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
》,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生物柴油、生物航煤、生物天然气、绿色氢氨醇等在船舶、航空领域的试点运行
。2025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成品油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推进成品油质
量升级和清洁替代能源发展,研究制定生物柴油等国家鼓励应用且已出台国家强制性标准的绿色清洁燃料的
流通管理政策,进一步规范生物燃料乙醇和车用乙醇汽油市场秩序。2025年5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组
织开展绿色液体燃料技术攻关和产业化试点的通知》,将可持续航空燃料、可持续柴油、生物燃料乙醇等作
为绿色液体燃料的代表,支持以农林废弃物等生物质为原料,通过多种工艺生产生物燃油。目前国内已在道
路交通领域开始逐步推广试用生物柴油,如航海领域的船用燃料,航空领域的生物航煤等。在此背景下,可
再生生物燃料发展前景大有可期。
近年来,公司抓住各地政府落实有关碳减排政策的机会,在既有客户、技术、项目品牌等资源禀赋基础
上,积极探索生物燃油领域。公司成立专业的生物燃油团队,基于在餐厨垃圾处理领域十多年的市场资源及
经验积累,以及近几年的数字化布局,打造自己的废弃油脂源头收运体系,并借助公司在东南亚及欧洲的市
场布局,持续开拓生物燃料油的全球市场。上半年,公司在江苏南通设立合资公司,投资建设废弃油脂预处
理工厂,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下半年投产,设计年处理能力约5万吨。未来公司将结合自身资源优势,通过
产业链合作、联合研发、商业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持续探索开发SAF初级原料端供应商与SAF生产端国际客户
领域,打造持续稳定的SAF原料供应链。
2.3工业废物资源化业务
2024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的意见》,意见提出,提高废弃物资源化和
再利用水平,推进废弃物能源化利用,加强低值可回收物循环利用。目前国内一般工业固废的产量占固废废
物总量的80%以上,每年新增一般工业固废垃圾数量规模大,加上历年堆存的工业固废已超过600亿吨,工业
固废的综合利用率有待提升。2025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
治理的意见》的通知,意见指出要加强建筑垃圾源头管理,规范建筑垃圾处置,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完善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标准体系。目前,国内建筑垃圾产生量逐年增加,但综合利用水平依然较
低,综合利用率不高。
近年来,公司积极探索布局了工业废物资源化等新型绿色能源领域。公司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