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205 *ST天喻 更新日期:2025-05-24◇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数据安全智能卡、智能终端、税控终端及面向纳税户企业的增值服务、物联网技术服务云平台及增值服务
和以国家教育信息化为背景的K12智慧教育业务。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行业) 8.47亿 100.00 2.05亿 100.00 24.17
─────────────────────────────────────────────────
智能卡(产品) 5.72亿 67.51 1.65亿 80.44 28.80
终端(产品) 2.36亿 27.83 1938.58万 9.47 8.22
技术服务与开发(产品) 2188.60万 2.58 1767.94万 8.64 80.78
其他(包括其他业务收入)(产品) 1755.30万 2.07 296.19万 1.45 16.87
─────────────────────────────────────────────────
国内(地区) 7.01亿 82.77 1.63亿 79.49 23.21
国外(地区) 1.46亿 17.23 4196.56万 20.51 28.76
─────────────────────────────────────────────────
自销(销售模式) 8.47亿 100.00 2.05亿 100.00 24.17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卡(产品) 4.08亿 67.70 1.33亿 82.78 32.54
终端(产品) 1.71亿 28.44 1502.97万 9.37 8.77
技术服务与开发(产品) 1307.60万 2.17 1142.60万 7.12 87.38
其他(产品) 1019.81万 1.69 115.88万 0.72 11.36
─────────────────────────────────────────────────
国内(地区) 4.61亿 76.57 1.19亿 74.46 25.87
国外(地区) 1.41亿 23.43 4096.52万 25.54 29.01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制造业(行业) 17.00亿 100.00 4.65亿 100.00 27.37
─────────────────────────────────────────────────
智能卡(产品) 10.78亿 63.41 3.62亿 77.72 33.55
终端(产品) 5.42亿 31.86 7685.43万 16.51 14.19
其他(产品) 4045.73万 2.38 -23.90万 -0.05 -0.59
技术服务与开发(产品) 4003.70万 2.35 2710.01万 5.82 67.69
─────────────────────────────────────────────────
国内(地区) 14.00亿 82.32 3.51亿 75.44 25.09
国外(地区) 3.01亿 17.68 1.14亿 24.56 38.01
─────────────────────────────────────────────────
自销(销售模式) 17.00亿 100.00 4.65亿 100.00 27.37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卡(产品) 6.06亿 65.56 2.12亿 80.62 35.06
终端(产品) 2.75亿 29.80 3989.94万 15.15 14.49
其他(产品) 2214.36万 2.40 --- --- ---
技术服务与开发(产品) 2067.61万 2.24 --- --- ---
─────────────────────────────────────────────────
国内(地区) 6.44亿 69.68 --- --- ---
国外(地区) 2.80亿 30.3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91亿元,占营业收入的22.57%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7008.63│ 8.28│
│第二名 │ 3813.25│ 4.50│
│第三名 │ 2914.19│ 3.44│
│第四名 │ 2781.96│ 3.29│
│第五名 │ 2591.56│ 3.06│
│合计 │ 19109.58│ 22.57│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2.53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3.40%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11853.23│ 20.30│
│第二名 │ 3900.21│ 6.68│
│第三名 │ 3327.28│ 5.70│
│第四名 │ 3256.02│ 5.58│
│第五名 │ 2999.79│ 5.14│
│合计 │ 25336.53│ 43.40│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逆全球化思潮冒头,贸易保护主义和地缘政治博弈升级,世界经济复
苏进程面临多重掣肘。在此背景下,5G、量子计算、人工智能、关键芯片等数字技术涌现显著成果,数字经
济展现出超周期韧性,成为驱动经济复苏的核心引擎。全球主要国家持续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出台系列
举措加速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落地,同时提出数字经济要安全与发展并重,颁布多项法规及制度,统筹数据安
全生产。中国作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重要推动者,2024年4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2024
年工作要点》,数字基础设施和基础制度进一步发展、落实,5G、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
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加速使得数据的生成、存储和传输更加便捷和高效,数据逐渐成
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和关键生产要素,数据安全也逐渐成为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关注问题。国
内外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对数据安全的高度关注将有利于公司所从事的以数据安全技术为基础的金融行业
、通信行业等业务方向健康发展。
金融行业。金融IC卡相关业务方面,国内银行卡产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成熟
产业链,当前进入转型关键期,2024年,国内商业银行聚焦重点城市和重点场景,紧抓适老支付和外籍支付
需求,截至2024年末,全国共开立银行卡99.13亿张,同比增长1.29%;社保卡应用场景逐渐由社保领域向民
生服务领域扩展,应用功能逐渐智能化和多元化,全国“一卡通”建设陆续完成,持卡人数稳步增加,截至
2024年末,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到13.89亿人,覆盖98%以上的人口。金融终端业务方面,2024年3月,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要求持续保有并更新升级银行卡受
理终端等服务设施,构建移动支付、银行卡等各类支付方式兼容共生、协同发展的多元化支付服务体系,为
境内外消费者提供多样化支付服务。2024年5月,《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正式施行,行业监管迈
向新阶段,助力行业长期价值提升。数字人民币业务方面,2024年7月,《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
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稳妥推进数字人民币研发和应用”。2024年11月,中央人民银行等七
部门联合印发的《推动数字金融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中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行数字人民币,助力金融强国
建设。政策支持下,数字人民币试点呈现“量质齐升”特点。截至2024年7月,数字人民币APP累计开立个人
钱包1.8亿个,试点地区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金额已超过7.3万亿元,试点范围已扩展至17个省市,应用场景
在生活消费、交通出行、工资支付、理财投资、电子商务、跨境支付等领域广泛推广应用,数字人民币的加
速落地也将催生下游终端更新换代需求,推动第三方支付、POS机业务放量。
通信行业。近年来,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数的不断攀升拉动eSIM等数字身份安全模块需求、5GSIM卡的
存量替换和升级以及数字人民币的快速发展共同拉动国内通信智能卡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国
内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数达26.56亿户,同比增长13.9%,本年净增3.24亿户;国内移动物联网终端应用于公
共服务、车联网、智慧零售、智慧家居等领域的规模分别达9.97亿、4.77亿、3.72亿和3.2亿户。随着国内
移动物联网网络与芯片、模组、平台及行业应用等全链条产业水平的不断提升,eSIM卡等数字身份安全模块
应用情景不断丰富,未来增长趋势明朗。截至2024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规模达17.9亿户,其中,5G移动
电话用户数达10.14亿户,5G移动电话用户数净增达1.92亿户,5GSIM卡的存量替换和升级逐渐成为SIM卡行
业的重要增长点。数字人民币的高速发展将推动SIM卡从通信工具进化为数字生活的核心载体,与5G、物联
网等技术结合,实现更多场景的应用。
国际业务。随着全球金融体系的数字化进程加速,金融卡(尤其是银行卡、支付卡)在全球的普及率不
断上升,国际卡组织在各国市场尤其是东南亚、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场的渗透力度逐渐加大。截至2024年末,
银联国际已经在全球84个国家和地区大规模发行银联卡,其中境外发行超2.6亿张。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3
年全球POS与收单市场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各类POS机具出货量约1.22亿台,其中亚太地区出货量占比最高
。随着全球5G网络的持续建设、eSIM技术的兴起和5GSIM卡的普及,中国厂商在全球市场中的份额逐步增加
,全球SIM卡市场将向着更高安全性,更强灵活性和更环保的方向发展。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以“用科技构造安全智慧的数字世界”为使命,面向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为金融、通信等高安全要
求的行业领域提供数据安全产品与服务。公司在金融、通信等领域持续深耕20多年,建立了从卡、终端、系
统到解决方案的全系列产品及业务生态,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
智能卡、金融支付终端等产品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为金融行业业务、通信行业业务及国际业务。
金融行业业务主要从事金融智能卡(银行卡、社保卡、残疾人证等)、数字人民币系列产品(硬钱包载
体、机具、系统、解决方案等)的研发、生产、销售;金融支付终端产品(无线POS、智能POS、云喇叭等)
的研发、销售;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战略创新业务,为行业客户提供基于区块链、隐私计算、数字人民币等技
术的金融科技服务。金融智能卡产品、数字人民币系列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内商业银行;金融支付终端
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为商业银行及第三方支付机构。该业务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为金融智能卡、金融支付终
端及数字人民币等产品的销量、售价及成本控制。
通信行业业务主要从事通信智能卡(SIM卡、SWPSIM卡、eSIM、物联网卡等)的研发、生产、销售;智
能定位终端(智能电子学生证)、安全通信模组、物联网云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的研发、销售。通信智能卡
、智能定位终端产品的销售对象主要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安全通信模组、物联网云服务及综合解决方案的销
售对象主要为国内电信运营商及智能表计、支付终端、智慧安防等物联网垂直领域客户。该业务主要的业绩
驱动因素为通信智能卡、安全通信模组、物联网终端、解决方案及物联网云系列产品的销量、售价及成本控
制。
国际业务主要面向国际市场销售公司的智能卡、金融终端等产品及解决方案。相关产品及服务的销售对
象主要为海外的商业银行、电信运营商、金融支付机构等。该业务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为智能卡、金融终端
等产品的国际市场销量、售价及成本控制。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作为国内数据安全领域领先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深耕金融行业方向、通信行业方向等业务领
域多年,产品涵盖卡、终端、模块、系统、服务、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广泛,在各细分领域的拓展中积累了
丰富的产品开发和行业应用经验。公司拥有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集成五级资质、CCID信息系统服务交付
能力一级五星资质,国家商用密码产品认证,多次参与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起草工作,成为国际国内多
个标准组织成员单位。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智
能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数字化感知智能支付系统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优秀软件企业、湖北省信息
化和工业化融合试点示范企业、武汉市科技领军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自主创新,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业务层面的全过程管理与运用,持续培育高质量高
价值的核心专利,不断提升研发创新能力、产品和服务品牌认可度,以巩固和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持续推出拥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公司以数据安全为核心技术构建差异化竞争力,完成多款智能
卡的开发、备案和认证;超级SIM国产化研发完成并通过运营商的备案测试;安全芯片及防护存储器研发完
成并通过产品认证,为产品上市推广奠定基础;主导完成X-SIM方案设计以及技术标准的制定;建设自动化
能效管理平台,实现测试用例自动化覆盖,压缩产品迭代周期;围绕消费者终端场景和IoT场景构建的eSIM
一站式解决方案,在多个国家实现商用。公司持续投入研发无线POS、泛云终端、智能POS系列新产品等,推
进新方案、新技术、新工艺实施落地,并持续研发优化终端侧的运营支撑系统,通过在终端、系统两个领域
持续研发投入,丰富和完善产品生态链,增强产品核心竞争力。
二、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布局和产品的检测认证力度。公司申报专利59项,其中发明专利41项,实用新型
专利13项,外观设计专利5项;新增专利39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
新增软件著作权11项,知识产权的增加为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奠定了重要的技术基础。公司20余款智能卡
、智能终端产品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卡组织等的247项检测认证,为公司相关业务巩固国内市场、开拓国际
市场提供有力支撑。
三、进一步增强公司产品、服务品牌认可度。公司参与编写的国家标准《GB/T44901.1-2024卡及身份识
别安全设备操作系统第1部分:总体要求》正式发布;公司获评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卡及身份识
别安全设备分技术委员会“2023年度先进单位”、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制造业企业100强(2024)、2
023-2024年度优秀软件企业、2023年度武汉服务外包十强企业、东湖高新区2023年度安全生产优秀企业、湖
北省“绿色工厂”;公司被授予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全权会员、中国信息产业商会智能感知技术专业委员会
会员单位、湖北省数据要素工委会会员单位、OpenHarmony金融支付专委会会员、智能化改造升级优秀示范
单位、湖北省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图谱入选单位、湖北省商用密码协会理事单位。
2024年6月,公司被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OFAC)列入特别指定国民(SDN)制裁清单,美国
运通(AmericanExpress)、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VISA)等国际卡组织单方终止了与公司的合作
,对公司核心竞争力造成了阶段性影响,公司已聘请专业法律机构使用法律手段积极推进SDN制裁清单移除
工作,尽快恢复公司核心竞争力。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因被列入SDN制裁清单及涉及多项民间借贷诉讼导致公司部分资金及资产被冻结/查封,
引发多重连锁反应,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下滑。业务层面,公司智能卡业务及金融终端涉及的相关资质或认证
陆续被取消,部分客户停止了与公司的合作,导致公司金融行业业务、通信行业业务市场份额短期内大幅减
少;公司受到制裁后,外币结算全面受限,公司国际业务大幅下滑。资金层面,公司大量资金被司法冻结、
海外应收款项无法及时收回、银行等金融机构授信全面停止,公司资金流动性受到重大影响。供应链方面,
部分供应商挤兑并提起诉讼和对公司进行财产保全,短期内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较大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减少50.20%;发生营业成本6.42亿元,同比减少48.00%;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亿元,同比减少1947.43%。
(一)金融行业
公司金融行业方向业务主要包括金融智能卡、金融终端等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因受SDN制裁及重大诉
讼影响,公司金融智能卡及终端涉及的相关资质或认证陆续被取消,国内部分商业银行也暂停了与公司的业
务合作,公司金融行业业务短期承压,其中,金融智能卡实现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减少49.13%;金融终
端实现营业收入2.08亿元,同比减少56.95%;数字人民币业务方面,公司持续加强数字人民币相关技术和产
品研发,目前收入规模尚小。
(二)通信行业
公司通信行业方向业务主要包括通信智能卡、物联网等相关业务。报告期内,同样受制裁及重大诉讼影
响,部分客户停止了与公司的合作,通信行业业务出现较大下滑,其中,公司通信智能卡实现营业收入1.79
亿元,同比减少32.00%;物联网实现营业收入0.16亿元,同比减少39.46%。
(三)国际业务
报告期内,受制裁影响,公司外币结算全面受限,国际业务无法开展,出现大幅下滑,其中国际智能卡
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9亿元,同比减少55.62%;国际金融终端实现营业收入0.24亿元,同比减少45.90%。
报告期内,针对公司面临的风险和不利因素,公司已成立风险事项处置小组,并构建多维应对和化解体
系:市场层面,适时调整市场策略,对金融、通信行业业务订单应接尽接,保质保量地完成交付;对受制裁
影响较小的物联网业务,持续丰富产品形态,深度挖掘原有客户的延伸需求,拓展智能连接服务等业务。研
发层面,聚焦主营业务技术需求,调整研发产品结构,持续开展主营业务相关产品的迭代和技术升级,加大
对现有项目的支持和保障力度;同时适度延缓对周期长、成本高、市场前景不明朗项目的研发投入。供应链
层面,通过与供应商协商,已逐步解决大部分供应商诉讼,同时深化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确保现有业务供
应链的稳定性和合规性,按时、高质量完成订单交付。管理层面,公司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控,持续实施
降本增效。SDN制裁方面,公司已采取聘请专业法律机构等法律手段积极应对SDN制裁事项,争取早日移除SD
N制裁清单。重大诉讼/仲裁方面,针对民间借贷相关的诉讼,公司正在积极应诉,将持续采取法律手段维护
公司的合法权益。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营业收入整体情况
报告期末,公司产品销售量较期初减少35.69%,生产量较期初减少35.46%,主要由于公司被列入SDN制
裁清单及涉及多项民间借贷诉讼导致公司部分资金及资产被冻结/查封,引发多重连锁反应,公司业绩出现
大幅下滑,销售量和产品生产量下降。
●未来展望:
1、发展战略
围绕“用科技构造安全智慧的数字世界”发展战略,聚焦于以数据安全技术为基础的金融行业、通信行
业两大业务方向,尽力消除SDN制裁带来的不良影响。在业务层面,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把握行业数字化发
展趋势,通过新兴技术为传统业务赋能,稳定传统业务的基本盘,并实现产品、服务的升级迭代。在研发层
面,持续提升以数据安全技术为核心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与新技术融合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快速落地。在
管理层面,持续推进降本增效、流程优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工作,提升管理和生产效率,建立以业务为
核心的中后台管理体系。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实现成为数字世界的产品与服务提供商和行业生态构建者
的企业愿景。
2、2025年经营计划
在全球经济波动及行业竞争加剧的复杂环境下,公司持续面临SDN制裁及重大诉讼带来的业务制约与经
营挑战。为保障公司稳定发展,公司将采取业务稳定性维护、合规体系重构、运营效率提升相结合的综合策
略,在巩固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探索创新增长路径,系统化应对多重风险压力。
(1)保障核心业务持续运营,开拓创新业务市场
聚焦部分受SDN制裁影响较小的产品线,深化与原有客户的合作关系,维持现有市场份额;针对受制裁
影响较大的关键核心业务,通过优化采购模式和销售模式,降低客户和供应商对SDN制裁影响的忧虑,提振
市场信心,尽力保障核心业务持续运营。推进东南亚、中东非等国际业务新兴渠道建设,通过技术认证和本
地化服务能力开拓海外市场。同时聚焦主营业务技术需求,持续开展产品迭代和技术升级,探索新兴技术领
域和产品方向,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落地。
(2)优化供应链协同,保障产品交付
深化供应商战略合作机制,做好应急预案,确保核心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合规性;实时跟进原材料产
品技术及制造工艺,完善生产计划,同时加强库存管理,确保按时、高质量完成订单交付,持续满足客户服
务标准。
(3)推进SDN制裁清单移除工作,完善业务合规性
公司持续推进SDN制裁清单移除工作,同时,在专业法律机构的支持和协助下,公司将对出口管制、跨
境交易流程、销售流程等进行全面优化和整改,建立跨境贸易合规体系。
(4)积极应对重大诉讼,降低公司法律风险
组织专业律师团队全面收集证据,通过案件研究、法律研究等多方式积极应诉,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持续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5)优化组织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根据业务发展需求,合理调整人员配置,提升组织运转效率;加强成本控制和费用管控,持续实施降本
增效。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与合规审查,提高内部法律和合规意识,构建覆盖采购、生产、交付、管理的全链
条风险控制体系。
3、可能面对的风险
受SDN制裁清单影响,国际卡组织单方终止了与公司的合作,同时部分客户也暂停了与公司的业务往来
,公司无法收付外汇且海外应收款回收时间将存在不确定性。SDN制裁对公司的不利影响如不能及时消除,
公司将面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进一步大幅下滑的风险,资产、存货、海外应收账款等进一步减值的风险,
经营资质丧失导致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的风险。公司将争取尽快推进SDN制裁清单移除工作,恢复核心
业务经营。
诉讼风险。报告期内,因民间借贷纠纷,公司涉及多项诉讼及仲裁,截至本报告披露日,上述案件正在
司法审理过程中,审理结果存在不确定性,可能会对公司日常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公司将通过案件研究、法
律研究等多方式积极应诉,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持续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公司的合法权益。
退市风险。公司2024年度财务报表被出具了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
票上市规则》的相关规定,公司下一年度(2025年度)存在退市风险。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