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guwang.cn-查股网.中国

查股网.CN

 

新天科技(300259)经营分析主营业务

 

查询个股经营分析(输入股票代码):

经营分析☆ ◇300259 新天科技 更新日期:2025-05-03◇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物联网智能计量监测系统、智慧水务、智慧农业、电力智能仿真及运维系统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计量表行业(行业) 8.83亿 99.17 3.97亿 99.69 45.03 其他(行业) 742.06万 0.83 --- --- --- ───────────────────────────────────────────────── 智能民用水表及系统(产品) 3.81亿 42.82 1.43亿 35.94 37.60 智能工商业水表及流量计(产品) 2.69亿 30.20 1.69亿 42.50 63.04 智能燃气表及系统(产品) 1.27亿 14.27 2853.93万 7.16 22.47 其他(智慧农业节水、智慧水务、智慧 1.13亿 12.71 5741.74万 14.40 50.74 热力等)(产品) ───────────────────────────────────────────────── 华东地区(地区) 2.86亿 32.09 1.25亿 31.42 43.85 华中地区(地区) 1.40亿 15.78 5845.17万 14.66 41.62 华北地区(地区) 1.26亿 14.19 5703.70万 14.31 45.16 西南地区(地区) 8474.71万 9.52 4117.05万 10.33 48.58 华南地区(地区) 7924.86万 8.90 3814.29万 9.57 48.13 西北地区(地区) 7736.55万 8.69 3768.94万 9.45 48.72 东北地区(地区) 6098.36万 6.85 2013.64万 5.05 33.02 国外地区(地区) 3535.27万 3.97 2081.98万 5.22 58.89 ───────────────────────────────────────────────── 直销(销售模式) 7.85亿 88.19 3.49亿 87.44 44.41 经销(销售模式) 1.05亿 11.81 5008.56万 12.56 47.66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民用水表及系统(产品) 1.58亿 43.88 5887.81万 36.02 37.35 智能工商业水表及流量计(产品) 1.12亿 31.17 7156.00万 43.77 63.89 智能燃气表及系统(产品) 4957.98万 13.80 1312.62万 8.03 26.47 其他(智慧农业节水、智慧水务、智慧 4005.55万 11.15 1991.31万 12.18 49.71 热力等)(产品) ───────────────────────────────────────────────── 华东地区(地区) 1.28亿 35.69 5463.09万 33.42 42.60 华中地区(地区) 5805.01万 16.16 2196.04万 13.43 37.83 华北地区(地区) 4686.75万 13.05 2222.89万 13.60 47.43 华南地区(地区) 3554.36万 9.89 1635.41万 10.00 46.01 西北地区(地区) 3355.25万 9.34 1704.59万 10.43 50.80 西南地区(地区) 2933.29万 8.16 1509.63万 9.23 51.47 国外(地区) 1989.95万 5.54 1179.29万 7.21 59.26 东北地区(地区) 778.94万 2.17 436.79万 2.67 56.0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计量表行业(行业) 10.83亿 99.68 4.86亿 100.00 44.90 其他(行业) 342.43万 0.32 --- --- --- ───────────────────────────────────────────────── 智能水表及系统(产品) 4.37亿 40.23 1.75亿 36.19 40.11 工商业智能流量计(产品) 2.93亿 26.93 1.80亿 37.19 61.58 智能燃气表及系统(产品) 1.99亿 18.29 4714.69万 9.73 23.73 其他(智慧农业节水、智慧水务、智慧 1.58亿 14.55 8181.81万 16.89 51.75 热力等)(产品) ───────────────────────────────────────────────── 华东地区(地区) 3.47亿 31.90 1.60亿 33.04 46.17 华中地区(地区) 1.89亿 17.43 7535.09万 15.55 39.79 华北地区(地区) 1.65亿 15.23 7302.17万 15.07 44.13 西北地区(地区) 1.04亿 9.61 5265.26万 10.87 50.41 西南地区(地区) 9308.07万 8.57 4447.82万 9.18 47.78 华南地区(地区) 8880.54万 8.17 3992.63万 8.24 44.96 东北地区(地区) 6982.04万 6.43 2177.81万 4.50 31.19 国外地区(地区) 2880.94万 2.65 1718.51万 3.55 59.65 ───────────────────────────────────────────────── 直销(销售模式) 8.95亿 82.43 3.89亿 80.20 43.38 经销(销售模式) 1.91亿 17.57 9592.71万 19.80 50.25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智能水表及系统(产品) 1.82亿 41.57 7348.03万 40.55 40.48 工商业智能流量计(产品) 1.17亿 26.71 6668.38万 36.80 57.18 智能燃气表及系统(产品) 9178.19万 21.02 1977.03万 10.91 21.54 其他(产品) 2155.75万 4.94 --- --- --- 智慧农业节水(产品) 1147.35万 2.63 --- --- --- 热量表及系统(产品) 1009.09万 2.31 --- --- --- 智能电表及系统(产品) 363.57万 0.83 --- --- --- ───────────────────────────────────────────────── 华东(地区) 1.49亿 34.11 6335.91万 34.96 42.54 华中(地区) 7467.89万 17.10 2876.49万 15.87 38.52 华北(地区) 5636.09万 12.91 2287.09万 12.62 40.58 华南(地区) 4282.49万 9.81 --- --- --- 西南(地区) 3554.69万 8.14 --- --- --- 西北(地区) 3440.10万 7.88 --- --- --- 东北(地区) 3288.76万 7.53 --- --- --- 国外(地区) 1101.71万 2.52 --- --- ---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06亿元,占营业收入的11.86%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3323.89│ 3.73│ │单位二 │ 2421.43│ 2.72│ │单位三 │ 2147.74│ 2.41│ │单位四 │ 1579.40│ 1.77│ │单位五 │ 1098.42│ 1.23│ │合计 │ 10570.88│ 11.86│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84亿元,占总采购额的12.4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单位一 │ 2836.90│ 4.24│ │单位二 │ 1881.38│ 2.81│ │单位三 │ 1310.61│ 1.96│ │单位四 │ 1193.03│ 1.78│ │单位五 │ 1138.84│ 1.70│ │合计 │ 8360.75│ 12.4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主要从事物联网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能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 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构建了从数据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分析、数据应用到整体数智化转型的高效 物联网整体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深刻地改变 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社会运行方式。从互联网的普及到人工智能的崛起,从大数据的应用到区块链技术的 创新,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用的不断涌现,公司所处的行 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公司所处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及发展趋势如下: 1、数字经济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在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中,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 支撑和关键引擎,并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加速器和倍增器。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传统产 业的转型升级,也催生了一批新产业和新业态,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加快推进 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 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加 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应用,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数字化水平。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 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经济的基石,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加快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加 强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深度应用,将拉动水务、燃气、热力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改造,加速 推动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智慧农业、智慧水务等行业的快速发展。 2、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驱动行业强劲发展 城市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面向未来构筑城市竞争新 优势的关键之举,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更好服务城市高质量发展,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建设,2024年5月2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及自然 资源部联袂发布《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 ,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取得明显成效,形成一批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各具特色的宜居、韧性、智慧城 市;到2030年,全国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全面突破,涌现一批数字文明时代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中国式现代化 城市。 指导意见对智慧城市发展提出了“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新要求,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的智能化升 级占据了核心位置,特别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领域,其智慧化转型是城市全面数字化的坚固基石。 智慧水务、智慧供热及智慧燃气等,作为城市智能化的关键环节,是衡量城市管理智能化程度的关键指标。 指导意见的出台为智慧水务、智慧供热、智慧燃气的推广和应用铺设了快车道。根据IDC发布的《中国智慧 城市市场预测2023-2027》显示,2023年中国智慧城市ICT(信息和通信技术)市场投资规模为8754.4亿元, 较2022年的市场投资规模有所提升。到2027年中国智慧城市ICT市场投资规模将超过1.18万亿元,2023-2027 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0%。 2024年12月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意见 提出:实施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因地制宜对城镇供水、排水、供电、燃气、热力、地下综合管 廊等市政基础设施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和智能化管理,实现地下管网建设运行可视化三维立体智慧管控。强 化燃气泄漏智能化监控,严格落实管道安全监管巡查责任,切实提高燃气、供热安全管理水平。 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已呈现出蓬勃之势,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作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 的基础,伴随国家强有力的政策东风,市场需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3、城市生命线工程、大规模设备更新助力行业发展 2024年07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通知提 出,要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抓好城市地下管网等“里子”工程建设,推 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扎实推进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有序实施城镇房屋建筑更 新改造和加固工程。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加强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和老旧管线改造升级。加快城市燃气 管道等老化更新改造,推动完善城市燃气、供热等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深入开展城市管道和设施普查,有 序改造材质落后、使用年限较长、不符合标准的城市燃气、供排水、供热等老化管道和设施,加快消除安全 隐患,同步加强物联感知设施部署和联网监测。推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 202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建 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更新。围绕建设新型城镇化,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以住宅电梯、 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城市生命线工程等为重点,分类推进更新改造。推进各地自来水厂及加压调 蓄供水设施设备升级改造。有序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持续推进供热设施设备更新改造。持续实施燃气等老化 管道更新改造。推动地下管网、窨井盖等城市生命线工程配套物联智能感知设备建设。 政策持续加码下,供水、供热、供气等工程主要聚焦于设备硬件的升级改造,具有精准计量、实时监测 特性的智能水表、智能燃气表、智能热量表需求有望快速提升。 4、数字乡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新的“蓝海”市场空间巨大 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从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 提出实施“数字乡村战略”,到2024年印发《数字乡村建设指南2.0》,我国构建起了数字乡村建设的四梁 八柱。强化数字乡村建设,打造乡村振兴“智慧大脑”,是新时代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将“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列为十大优先行动之一,并 做出明确部署。随着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供水问题成为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一环。 为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务,保障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2023年10月09日,水利部发布《关 于加快推动农村供水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要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快推进城乡供 水一体化、集中供水规模化发展,建立健全水质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同服 务、同监管。到2035年,农村供水工程体系、良性运行的管护机制进一步完善,基本实现农村供水现代化。 加快安装用水计量设备,推进用水计量收费,让农村群众用“放心水”,交“明白费”。强化数字赋能,实 现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功能为目的,推进数字孪生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数字化、网络化、 智慧化水平。 2025年1月,国务院印发《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投入力度,推动逐步把具备条件的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加快灌区建设改造。 2021年9月6日,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 建成10.75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1.05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8 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提到,把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统筹规划、同步实施,规划期内完成1.1亿 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的大背景下,农田水利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需求刚 性增加,智慧农业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方向,智慧灌溉等技术需求越来越迫切。根据前瞻预测,智慧农业 市场规模将会维持中高速发展,以复合年均增长率10%初步测算2022年我国智慧农业市场规模为754亿元,预 计2027年将会达到1214亿元。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城乡供水一体化、智慧农业的不断推进,广大农村一个新的“蓝海”市场为智能水 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5、水网数字化建设加速推动智慧水务、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行业发展 国家水网是国家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是系统解决水灾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保障国 家水安全的重要基础和支撑。为加快推动我国水网建设,2023年5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 网建设规划纲要》,纲要提出,要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加强水网数字化建设,建设数字孪生水网。到2 025年,我国要建设一批国家水网骨干工程,着力补齐水资源配置、城乡供水、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水 网智能化等短板和薄弱环节,水网工程智能化水平得到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国家水网总体格局,国家 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逐步建成,省市县水网基本完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调度运用基本实现。 2022年2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 ,对漏损治理试点城市,实施供水管网分区计量工程和供水管网智能化建设工程。推动供水企业在完成供水 管网信息化基础上,实施智能化改造,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供水智能化管理平台。推动供水企业将供水管网地 理信息系统、营收、表务、调度管理与漏损控制等数据互通、平台共享。另外,2023年4月起新《生活饮用 水卫生标准》正式实施,对供水水厂“从水源到水龙头”全过程全链条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区块链等先进技术逐渐融入传统水务行业,国家 对智慧水务建设越来越重视,国务院及相关部委相继出台多项相关政策引导水务行业智慧化发展,为推动水 务行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开辟新路径,在此背景下,驱动智能水表对机械水表的加速替代与渗透,同时 ,智慧水务的大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根据智研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我国智能水表行业自2021年起进入高速发展期,2030年我国智能水表行业 市场规模有望突破400亿元。 6、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加速推动智慧水务、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的应用 在城市供水管网中,漏损问题一直是水务管理的痛点。我国许多城市的供水管网漏损严重,全国管网的 平均漏损率超过15%,部分地区的漏损率甚至超过20%,这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增加了供水成本,同 时会给居民的饮水安全带来隐患。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设定指标以加强对水务行业的漏损管控,2015年4月,国务院颁布了《水污 染防治行动计划》,2021年10月,发改委联合五部委共同出台《“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2022年 1月,住建部、发改委印发《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上述政策均对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 损率指标进行了要求。其中,住建部、发改委《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中提出:到2025年 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2022年2月,发改委、住建部发布《关于组织开展公共供 水管网漏损治理试点建设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供水管网基本健全,供 水管网分区计量全覆盖,实现供水管网网格化、精细化管理。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高于12%(2020年)的试 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8%;其他试点城市(县城)建成区,2025年漏损率不高于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漏损率高等问题日益突出,将进一步 促进水务公司通过增加智能设备及智慧化手段降低漏损率和高效率管控。水务公司通过加装智能监测设备可 以实时检测水质变化、漏损情况和设备故障,实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善而引发的环境 问题和经济损失。智能水表、电磁流量计、智慧水务作为作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漏损控制方 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海量用水数据的采集,可以精准对供水管网进行精细 化管理,快速定位异常并精准控漏,一旦发现异常,系统会发出报警信号,数据经过大数据平台的处理和分 析后,水务部门可以制定相应的控漏措施,做到管网漏损可控可查,提高管理效率和准确性,助力城市节水 和漏损治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2026年智慧水务市场规模将达到370亿元,智慧水务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机遇 期。带动智能水表、智能电磁流量计等相关产品的景气度,市场需求将会加速释放。 7、加快发展节水产业打造行业高质量发展增长极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 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节水是根本出路。 近年来,水利部、住建部、发改委等国家多部门主要围绕“节水”这一主旋律持续出台水务相关支持类和指 导类政策。2024年3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节约用水条例》,条例规定,用水实行计量收费,加强农业灌 溉用水计量设施建设,建立供水、用水管网设施漏损控制体系,采取措施控制水的漏损,城镇居民生活用水 和具备条件的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实行阶梯水价,非居民用水实行超定额(超计划)累进加价。加强农村生活 供水设施以及配套管网建设和改造,推广使用生活节水器具。国家实行节水责任制和节水考核评价制度,将 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范围。 2024年7月2日,发改委、水利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水产业的指导意见》,该《指导意 见》是国家层面第一份节水产业宏观政策,对节水产业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节水产业发展路径和战 略方向。指导意见提出,到2027年,节水产业规模达到万亿。其中提出,要完善取用水计量监测和量值溯源 体系,加强供用水精准计量管控。推动供用水在线计量体系,对不同水源、不同用途的水应当分别计量。推 动供水企业开展供水管网分区计量管理。在高耗水企业、工业园区、大中型灌区等开展用水智能化管控。强 化数字赋能,促进物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与水系统管理技术深度融合,探索建立“互联网+节 水管理”典型应用场景,实现用水精准控制。 在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推动下,智能水表、智慧水务、智慧农业节水产品作为关键的节水工具,备受国家 层面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为行业开辟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8、天然气使用规模扩大推动智能燃气表行业健康发展 天然气作为一种优质、清洁的低碳能源,伴随低碳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及政策驱动,以天然气为主 的清洁能源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全国天然气消费量由2014年的1848亿立方米增长至2023年的3945亿立方米, 天然气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2024年,全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4260.5亿立方米,同比增 长8%。国家能源局预计,2025年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将达到4300亿立方米~4500亿立方米,预计未来较长时间 内我国天然气消费量仍将保持增长。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清洁能源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为智慧燃气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巨 大的市场空间。其次,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将推动行业创新发展。另外,政府高度重视智慧燃气行业的发展,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智慧燃气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以及天然气用气人数与消费量的逐年上涨,在智慧城市建设、物联网时代背 景下,燃气表也从机械化逐渐走向智能化、网络化、信息化。另外,伴随着近年来燃气安全事故的时有发生 ,天然气行业的安全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安全用气理念深入人心,使得智能化成为时代趋势,我国智能燃 气表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智研咨询统计,2015年-2021年我国智能燃气表年市场规模由40亿 已提升至87.61亿元,2021年相较2020年,市场规模增速达13.73%。预计2024年,中国智能燃气表市场规模 达到100亿元,到2028年将增长至119.23亿元。 9、“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为公司智慧热力带来中长期发展机遇 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城市供 热行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国内供热面积和供热量以及供热管道长度均在持续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 截至2022年底,全国城市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11.25亿平方米,近十年年均复合增速达7.9%;集中供热管道长 度达到49.3万公里,近五年供热管道长度复合增速达12.2%。 供热行业面临高能耗、高投入、高排放、低效率等诸多痛点,随着集中供热面积和管道长度的持续增长 ,传统供热设施因效率低下和能耗过高而面临挑战。目前,许多地区的供热系统技术滞后,尚未普及热计量 管控措施,这导致供热企业难以基于用户的实际采暖需求对供热系统进行精准调控,供热管理难度也随之加 大,传统的供热管理方式能源利用率较低且热量损失严重,已难以保证供热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热力行业不仅关乎国计民生,更在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促进节能减 排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据2020年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0亿吨,其中集中供热所产生碳排放 近10亿吨,作为碳排放的大户,随着国家对环保、节能、“双碳”目标的持续推进,供热行业作为能源消耗 的重要领域,供热节能亟待推进,其转型升级已成为实现低碳发展的关键一环,利用新科技、新技术替代传 统供热管理模式,推动供热行业智慧化升级改造已成必然趋势。在诸多促进供热行业低碳转型的举措中,最 为直接快速的途径是供热设施设备改造。如何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让供热更加智慧、高效、环保和节能, 是当前供热行业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AI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产业化应用,智 慧供热已成为我国供热行业的发展趋势。 2021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加快推进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节能改造,持续推动老旧供热管网等市政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提升城镇建筑和基础设施运行管理智能化 水平,加快推广供热计量收费和合同能源管理。到2025年,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2022年3月,住建部发布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提出,要持续推进建筑用户侧 能效提升改造、供热管网保温及智能调控改造,积极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提高建筑用能效率和室内 舒适度。在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中,鼓励加强建筑节能改造,力争到2025年,全国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 2024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中提出要推进供热计量和按供 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供热分户计量改造方案,明确量化目标任务和改造时限,逐步推动具备条 件的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按用热量计量收费,户内不具备供热计量改造价值和条件的既有居住建筑可实行按 楼栋计量。北方采暖地区新竣工建筑应达到供热计量要求。 2024年3月,住建部发布《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方案总体要求:鼓励先 进、淘汰落后,以住宅电梯、供水、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环卫、城市生命线工程、建筑节能改造等为重 点,分类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安全、绿色、智慧运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 展。其中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积极推进供热计量改造,按照供热计量有关要求,更新加装计量装置等设备。 2024年5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方案提出,要落实大规模设备更 新有关政策,结合城市更新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等工作,推进热泵机组、散热器、老旧供热管网等更新升级 ,加快建筑节能改造。加快供热计量改造和按热量收费,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明确量化目标和改造时限。实施 节能门窗推广行动。到2025年底,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较2023年增长2亿平方米以上,城市供热管网 热损失较2020年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改造后的居住建筑、公共建筑节能率分别提高30%、20%。 “双碳”目标下,伴随着供热面积与供热人口的不断增加,改变传统粗放式供热,实现按需供热和智慧 供热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国家层面已针对供热行业进行了科学的顶层设计,近年来,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持续 加码推动供热计量改革、智能化设备更新,目前我国智慧供热还处于起步阶段,渗透率较低,在“双碳”与 数字中国两大主线的共振下,未来智慧供热市场空间广阔。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2021年中国热量表市场保有量约为4110万只,同比增长9.89%,预计2023年 市场存量达到4980万只。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超声热量表需求量约为340万只,预计2023年达到410万只。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一)主要业务 新天科技是国内智慧水务、智慧燃气、智慧热力、智慧农业节水综合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头部企业,在水 务、燃气、热力等领域的智慧化管控上,公司提供物联网智能感知终端、应用管理软件、大数据云平台+AI 服务于一体的软硬件物联网综合解决方案。 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来,坚持不断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了物联网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传输技术、 自动控制技术、云计算技术、GIS地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数字孪生技术等,在行业内形成了明显的 技术优势,凭借公司领先的技术优势和优质的产品服务,公司在行业内树立了

www.chaguwang.cn & ddx.gubit.cn 查股网提供数据 商务合作广告联系 QQ:767871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