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277 海联讯 更新日期:2025-04-02◇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提供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综合解决方案。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行业) 2.27亿 99.66 5465.47万 100.48 24.05
资产租赁(行业) 77.96万 0.34 -26.13万 -0.48 -33.51
─────────────────────────────────────────────────
系统集成(产品) 1.92亿 83.99 4600.53万 84.58 24.02
技术及咨询服务(产品) 2556.00万 11.21 722.87万 13.29 28.28
软件开发与销售(产品) 1017.84万 4.46 142.07万 2.61 13.96
资产租赁(产品) 77.96万 0.34 -26.13万 -0.48 -33.51
─────────────────────────────────────────────────
华北(地区) 1.20亿 52.67 2940.65万 54.06 24.48
华东(地区) 9798.51万 42.96 2559.01万 47.05 26.12
中南(地区) 662.95万 2.91 -169.63万 -3.12 -25.59
西北(地区) 313.39万 1.37 89.64万 1.65 28.60
东北(地区) 19.67万 0.09 --- --- ---
─────────────────────────────────────────────────
直销(销售模式) 2.28亿 100.00 5439.34万 100.00 23.85
─────────────────────────────────────────────────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行业) 7769.10万 99.44 1794.66万 100.48 23.10
其他业务(行业) 43.55万 0.56 -8.49万 -0.48 -19.49
─────────────────────────────────────────────────
系统集成(产品) 6730.49万 86.15 1609.12万 90.09 23.91
技术及咨询服务(产品) 696.65万 8.92 175.28万 9.81 25.16
软件开发与销售(产品) 341.96万 4.38 10.26万 0.57 3.00
租赁收入(产品) 43.55万 0.56 -8.49万 -0.48 -19.49
─────────────────────────────────────────────────
华北(地区) 4056.28万 51.92 982.56万 55.01 24.22
华东(地区) 3474.16万 44.47 739.19万 41.38 21.28
西北(地区) 191.38万 2.45 55.78万 3.12 29.15
中南(地区) 86.52万 1.11 4.33万 0.24 5.01
东北(地区) 4.31万 0.06 --- --- ---
─────────────────────────────────────────────────
直销(销售模式) 7812.65万 100.00 1786.17万 100.00 22.86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行业) 2.12亿 99.60 4829.71万 100.39 22.76
资产租赁(行业) 85.18万 0.40 -18.90万 -0.39 -22.19
─────────────────────────────────────────────────
系统集成(产品) 1.82亿 85.32 4160.49万 86.48 22.89
技术及咨询服务(产品) 2161.79万 10.15 550.84万 11.45 25.48
软件开发与销售(产品) 880.37万 4.13 118.38万 2.46 13.45
资产租赁(产品) 85.18万 0.40 -18.90万 -0.39 -22.19
─────────────────────────────────────────────────
华北(地区) 1.14亿 53.38 2190.30万 45.53 19.26
华东(地区) 8105.05万 38.05 2028.97万 42.18 25.03
中南(地区) 1758.15万 8.25 547.89万 11.39 31.16
西北(地区) 41.58万 0.20 18.08万 0.38 43.47
西南(地区) 15.38万 0.07 13.63万 0.28 88.61
东北(地区) 11.95万 0.06 11.95万 0.25 100.00
─────────────────────────────────────────────────
直销(销售模式) 2.13亿 100.00 4810.81万 100.00 22.58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计算机应用服务业(行业) 6574.71万 99.34 1686.35万 100.49 25.65
其他业务(行业) 43.90万 0.66 -8.14万 -0.49 -18.55
─────────────────────────────────────────────────
系统集成(产品) 6155.35万 93.00 1554.44万 92.63 25.25
技术及咨询服务(产品) 374.08万 5.65 121.57万 7.24 32.50
软件开发与销售(产品) 45.28万 0.68 10.34万 0.62 22.83
资产租赁(产品) 43.90万 0.66 -8.14万 -0.49 -18.55
─────────────────────────────────────────────────
华北(地区) 3275.85万 49.49 561.41万 33.45 17.14
华东(地区) 3057.29万 46.19 945.44万 56.34 30.92
中南(地区) 261.87万 3.96 --- --- ---
西北(地区) 19.11万 0.29 --- --- ---
东北(地区) 4.49万 0.07 --- --- ---
─────────────────────────────────────────────────
直销(销售模式) 6618.61万 100.00 1678.20万 100.00 25.36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18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1.89%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客户一 │ 4397.37│ 19.28│
│客户二 │ 2256.11│ 9.89│
│客户三 │ 1859.83│ 8.16│
│客户四 │ 1763.40│ 7.73│
│客户五 │ 1557.56│ 6.83│
│合计 │ 11834.28│ 51.89│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4-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0.62亿元,占总采购额的41.37%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供应商一 │ 2799.67│ 18.80│
│供应商二 │ 1322.27│ 8.88│
│供应商三 │ 956.28│ 6.42│
│供应商四 │ 547.96│ 3.68│
│供应商五 │ 533.83│ 3.59│
│合计 │ 6160.01│ 41.37│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12-31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
业(I)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
业属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代码:6531)。
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电力信息化业务,致力于提升电力企业信息化水平,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
可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
1、行业基本情况
(1)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情况
202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运行态势良好,软件业务收入平稳增长,利润总额增长放缓。根据
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137,276亿元,与去年相比,实现了10.0%的稳健
增长;利润方面,行业整体利润总额达到16,953亿元,同比增长8.7%,显示出良好的盈利能力。同时,软件
业务出口也实现了稳步增长,总额达到569.5亿美元,增幅为3.5%。
2024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在多个领域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力和广阔的市
场前景,成为推动数实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展望2025年,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依然
保持良好发展韧性与潜力,随着数实融合稳步加快,对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支撑作用也将日
益突显。从细分领域看,人工智能有望开启产业数智化发展新篇章,关键软件将在政策技术双重驱动下快速
发展。软硬融合趋势加快,软件企业“出海”步伐提速,数据等新要素价值将得到更好释放,校企合作成为
产业生态建设重要模式。然而,产业发展仍面临技术转型叠加、国际竞争加剧、开源社区稳定性和软件安全
等多重挑战。
(2)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情况
1)电力体制化改革步伐明显加快。
2024年,《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电力市场信息披露基本规则》《电力市场注册基本规则》等文件
发布,以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基础,以电力中长期基本规则、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电力辅助服务市
场基本规则为主干,以信息披露基本规则、市场注册基本规则、计量结算基本规则为支撑的规则体系基本建
立。电力市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多层次的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初具雏形,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持续增强
。
2)电网投资将创历史新高
2024年,我国电网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达到6,083亿元,同比增长15.26%,增速同比上升9.86%,2025年
投资额预计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电网表示,2025年电网投资将首次超过6,500亿元,聚焦优化主电网、补强
配电网、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南方电网则安排固定资产投资1,750亿元,亦创历史新高。电网投资的大
幅增长,既满足了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也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3)配电网投资扩容和智能化改造需求增加
随着配电网容量限制成为分布式新能源发展的主要限制力量,配电网投资扩容和智能化改造在2024年逐
渐兴起。2024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0年,
基本完成配电网柔性化、智能化、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配电变电不仅仅是硬件的更新,更是系统、业务和流
程的智能化升级,叠加设备更新政策,配电网建设投资占比将不断增加,配电网端电力信息化需求将进一步
释放。
2、行业发展阶段
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技术伴随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到21世纪初期,电力信息化建设已实现规模化,信
息技术在电力行业得以广泛应用。各电力企业信息技术应用由操作层向管理层延伸,从单机、单项目向网络
化、整体化、综合性应用发展,从局部应用到全局应用,从单机运行发展到网络化运行。经过几十年信息化
建设,如今已进入科学发展阶段,电力企业决策对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大大提高,决策层、管理层和生产业务
层的各项工作与信息系统密不可分,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
字化等形态进一步演进。
自2002年起国家电力体制改革完成了厂网分离,电力行业就形成了两大电力公司、五大发电集团的格局
,电力信息化的进程也可以由此分为三大阶段。
第一阶段专业应用建设阶段(2002年-2004年)
2002年,国家电力体制改革,进行厂网分开,发电业务成立五大发电集团,之后各集团信息化建设以满
足经营和生产的专业系统为主,发电企业MIS或ERP系统是本阶段的建设重点。
第二阶段信息化整合建设期(2005年-2008年)
2005年之后,随着管理的不断提升,各大发电集团逐步形成三级责任主体管理架构,专业经营和安全生
产的应用系统基本建设完成。该时期各大集团为落实“集约化、集团化管理”的战略目标,信息化建设转为
“以数据为中心”的信息化整合为重点,实现数据共享和集团化管理。
第三阶段集团管控一体化系统建设期(2009年至今)
2009年以来,为响应国家“两化融合”要求,推进“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发电企业与电网企业均在加
强集团管控力,提出管控一体化(集团是决策中心、二级单位是利润中心、三级单位是成本中心)的管理思
想,信息化投入持续加大,信息化已经完成与电力企业的生产、管理和经营融合,并向智能化、数字化等形
态进一步演进。
总体而言,我国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发展正处于深化应用阶段,数字技术与传统能源技术的深度融合,推
动了电力行业的创新和转型。同时,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市场化改革以及智能化技术的应用,都为电力行
业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
目前,公司已建立覆盖全国多个省市的销售、服务网络,凭借专注电力领域及在行业中的良好服务表现
,成为中国电力行业有影响力的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主要产品及其用途、经营模式等内容未发生重大变化。
海联讯是一家从事电力信息化系统集成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面向电力企业,以提供综合性整
体解决方案的形式,从事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业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及咨询服务,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可
广泛应用于电力行业产业链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等各个环节。
1、公司主要业务
(1)系统集成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1)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在公司的系统集成业务中,输电网通信解决方案是公司系统集成业务中最核心、最具代表性的业务。输
电网通信解决方案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而输电网通信系统是调度交换网、行政交换
网、调度数据网、综合数据网、电视电话会议网等业务网络的承载网络和支撑平台。随着信息化的深入,物
联网、数字化、智能化等概念的提出,上层应用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对于底层通信的带宽和实时性、安全
性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得底层通信网络持续演进。输电网通信系统一般采用光纤通信技术为主,以变电
站和输电线路为依托,结合电网架构,以电力特种光缆为传输载体,覆盖所有变电站、供电公司和主要调电
厂。电力主干传输网系统包括OTN光传输设备、MSTP多业务光传输平台、PCM综合接入设备、协议转换设备等
,以及用于智能变电站建设的工业以太网交换机等设备,结合网络管理和控制系统软件,用于将电力系统的
自动化、远动、保护、监测设备和主控系统有机地组成一个可以统一维护、集中管理的综合用于生产与管理
业务的通信系统。
2)配用电网通信解决方案
配用电网络是电力网络的末端,是电力主干网节与电力用户衔接的区域,具有站点多、网络环境复杂的
特点。通信解决方案因地制宜,结合客户的业务需求和现场的约束条件,综合采用有线、无线等各种技术路
线,保证客户的业务数据稳定传送。配用电网解决方案,一方面优化了城市配用电通信网结构,提高了配用
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和传输可靠性;另一方面满足了未来通信带宽增长的需要,使配用电通信发展适度超前
社会经济发展。通过完善配用电通信网络结构,增加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输能力,提高了配用电通信网的传
输质量。
配用电通信网主要承载业务是智能配电自动化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另外,也可在视频监控、语音
、分布式电源接入、部分营业厅宽带接入、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未来的电力物联网等方面的业务发展起重要
的作用。
配用电通信网与输电通信网的无缝连接,可以实现统一管理,建立统一通信信息平台的目标,以提高投
资效益,确保配用电通信系统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①配网自动化通信解决方案
②用电信息采集通信解决方案
3)同步网解决方案
频率同步网总体具备向“时频融合”的目标平滑演进的功能。通过整合、完善和优化现有频率同步网,
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实现系统统一规划。省内频率同步网基于三级传输网、四级传输网进行构建,以全同步方
式运行。频率同步网以二级时钟划分同步区,每个同步区至少设置两个基准时钟,即第一基准时钟(PRC或L
PR),第二基准时钟(LPR),以及按需设置的辅助基准时钟(LPR)。通信网时间同步可采用NTP或PTP技术
组网,时钟精度达到毫秒级。PRC以铯钟基准源为主用,北斗卫星或GPS为备用;LPR以北斗卫星或GPS为主用
,同时应至少有2个不同路由的地面定时信号作为备用。统一考虑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划和传输系统同步
链路的安排,定时链路规划应遵循由上及下的原则,传输系统同步链路安排应服从于频率同步网定时链路规
划的需要。同步网是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升运行水平的重要保障。
4)高清电视电话会议系统解决方案
一体化电视电话会议平台由网络硬视频、专线硬视频和网络软视频三部分构成,不需每个地市部署MCU
,总部统一部署MCU,可节省费用,统一标准;行政电视会议系统、应急电视会议系统仍采用双平台方式,
其中至少一套平台采用专线承载;一体化电视会议系统维持单平台。基于资源池的网络硬视频作为视频会议
的主用平台,根据整体要求,部署资源池,县级及以上视频会议室的高清化改造和覆盖率提升应基于网络硬
视频开展,专线硬视频系统作为网络硬视频的重要补充,用于总部、中心召开大型重要会议时,与网络硬视
频系统形成双平台会议保障能力,以确保会议系统运行稳定、画质高清、信息安全。
(2)软件开发及销售业务主要表现形式公司为电力企业客户提供综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包含数据管
理、运监支撑、安全调控、应急处理、决策分析或流程再造等。着眼信息系统,基于数据模型,数据流转关
系和数据统计信息等,围绕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两个核心,立足数据动态感知,聚焦大数据分析挖掘,构建
全数据覆盖的、去中心化的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数据管理平台。同时,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开发管理软件
,助力客户提升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3)技术及咨询服务业务主要表现形式
结合客户业务需求,公司提供专业的信息化规划设计、后期持续应用维护及升级等全方位的技术支持和
服务。为保障客户应用系统或软硬件产品平稳运行,主要通过定期巡检(预防性维护)、远程诊断和故障排
除、现场支持、常驻外派值守等方式服务客户,为客户提供方案升级、系统调优与初始化、数据迁移与修复
、业务管理咨询、运行维护等细致周到的服务,解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做客户之所需。
2、主要经营模式
公司经营模式主要分为采购模式、销售模式及盈利模式,具体情况如下: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工作主要由采购部负责,主要执行“以销定采、适量库存”的采购模式,采取询价采购的方
式,根据已有订单及客户需求预测等因素制定采购计划,结合采购价格、采购周期、市场供求及历史合作情
况选择供应商进行采购,同时也会根据市场情况采购一定的库存储备。公司的关键原材料、核心配件采购均
选择知名品牌产品,确保质量符合要求、稳定可靠。目前与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诺基亚贝尔股份有限公司等主流通讯设备制造厂商及配套设备制造厂商形成较为稳定而良好的合作关
系,主要向其采购SDH、OTN等光传输设备,光路子系统、光放设备等光通信设备。
(2)销售模式
公司的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省地市电力公司及其下属企业,为更好地贴近客户、响应客户、服务客户
,公司在深圳、北京、太原、福州、杭州、唐山设立子(孙)公司。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获取订单的方式包
括竞争性谈判、招投标、询价和商务谈判等。公司采用以解决方案带动销售的营销策略,与客户多频次深度
互动挖掘客户难点、痛点,通过技术研讨、优秀应用案例分享及方案实践运行效果等方式取得客户的认可,
为客户提供适应于业务和管理需求的综合性整体解决方案,从而推动客户采购需求。
(3)盈利模式
公司业务以系统集成为主,通过软件赋能、优质服务,协助客户完成从信息化建设的规划构想到技术分
析、信息整合、通信网络实施的整个过程,为客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业务覆盖:行业咨询、业务梳理、方
案设计、应用集成、软件开发、工程实施、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等服务。报告期内,公司收入来源主要是向
客户提供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与实施。
3、主要的业绩驱动因素
(1)行业政策促发展
电力行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积极
促进电力信息化行业的发展,各个省市因地制宜发布了一系列政策,推动了电力企业信息化升级需求,为电
力信息化服务商带来更多发展机会。
(2)优质的设计与服务能力
电力技术复杂性高,且跨领域的操作规范与运用标准不一致,系统内部的流程、底层内容及逻辑差异性
大。公司深耕电力行业二十余年,拥有稳定的客户资源、高效的业务整合能力、专业的管理及业务团队,了
解电力客户的业务流程及信息化流程,并熟悉客户的生产、管理、应用等相关规定和习惯偏好,为客户设计
出最贴合客户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公司建立了快速响应的服务机制,畅通业务线信息反馈渠道,及时响
应客户诉求,为客户排忧解难,赢得客户好评。
(3)满足多元化需求
电力信息化市场较为分散,参与者众多,且均在各自专业化及细分领域深耕多年,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
变化,公司围绕客户的切实需求不断延伸产品线,拓宽服务链,在产品种类、技术应用、服务品质等维度不
断发力,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产品与服务,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
三、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电力信息化领域内的专业经验、品牌影响力、稳定的客户基础、优秀的管
理团队以及良好的财务状况。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保障了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一定的优势地位,并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1、行业沉淀与品牌价值
公司深耕电力信息化领域二十余年,是国内较早从事电力信息化业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对电力
行业信息化有着长期、深入的理解。电力信息化行业有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公司作为在电力信息化行业内
有丰富经验的供应商,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更易获得相关应用领域的市场准入,为公司巩固现有市场、延
伸电力产业链带来便利。报告期内,公司参与了多个地市的低压线路及配变台区改造、光通信系统改造、变
电站主变扩建、继电保护及安稳通道切换装置等项目的建设,获得行业客户广泛认可,强化了品牌公信力。
2、客户资源和服务优势
公司的主要客户具有长期、稳定的信息化需求,企业规模大,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履约能力;电力行业客
户对数据安全、网络可靠性及实时性要求高,公司凭借方案灵活、技术适配和优质服务能力,构建竞争壁垒
的同时也增强了客户粘性。公司对电力客户的应用场景、操作习惯及核心诉求有深刻理解,在方案设计方面
具有明显的优势。公司采用以“需求导向+场景定制”模式满足客户的差异化需求,通过“咨询规划-方案设
计-系统集成-智能运维”的一站式服务体系,能为客户提供从需求响应、规划设计、落地实施、持续优化的
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服务闭环。
3、管理团队及人才优势
公司管理团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在长期经营管理中形成了清晰的职责分工和高效的协作体系
,形成“战略前瞻性+风控稳健性”双轮驱动的决策机制,有效推动了业务发展策略的高效性与务实性。公
司拥有一支行业经验丰富、对行业趋势和市场前景有深刻理解,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的专业人才队伍,为公司
业务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公司始终保持开放性的管理思维,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和规划
,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优化人才结构,打造阶梯化人才团队为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
基础。
4、财务韧性坚实
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较低。公司自有资金充裕,且形成了“自有
资金+银行授信储备”常态化的双重保障机制,具有较高的抵御风险能力。稳健的财务结构为市场拓展、技
术创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抗周期波动能力凸显。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也是公司开启新征程、实现新跨越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
境,公司坚持行稳致远的理念,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保障传统业务稳中有进,努力探索新业务新方向,公
司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2,805.81万元,同比增长7.05%;但因资产减值损失增加和资金收益减少等因素的
影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945.81万元,同比下降12.50%。
●未来展望:
1、行业格局和趋势
信息化建设是电力投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而电力行业稳定发
展,也为电力信息化尤其是电网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信息化已成
为推动电力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力量。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电力
信息化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电网信息化和智能化投资比重将有所提升。
中国电力信息化行业正从“规模扩张”向“质量跃升”转型。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4-2029
年中国电力信息化市场深度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市场规模突破4,125亿元,同
比增长34.4%,预计2025年将达5,800亿元,2020-2025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26.8%。这一增长动能源于新型
电力系统建设全面提速、新能源革命催生监测刚需、政策-技术双轮驱动效应。
电力信息化市场尚未形成垄断格局,行业内竞争格局呈现专业化、市场化的特点。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
深化,市场参与者众多且类型多样,电力信息化服务商在各自细分领域各具竞争力,行业竞争加剧。
2、市场竞争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信息化服务已深入到电力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成为提升业务和管理
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政策与技术的双重驱动下,电力信息化正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架构。
在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将进一步加强各类业务系统的协同性,提升信息系统的智能水平,并基于自身业
务提出个性化需求,而这也对电力信息化服务商的技术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细化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电力信息化行业呈现出需求多样、竞争激烈、技术驱动的特点,而市场竞争格局则表现为技术创新、服
务优化和市场拓展等多方面的策略竞争。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具备数字技术基因与
传统电力运营能力的企业将占据价值链主导地位,电力信息化行业和市场格局将继续发展和演变。
3、行业壁垒
(1)技术与经验壁垒
电力资产的安全、稳定运行关系到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是国民经济的命脉,任
何环节的疏漏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财产损失。由于电力信息化产品和服务的应用会影响电力企业的生
产、运营安全,电力行业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通常比较严格,企业的背景、信誉、项目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