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分析☆ ◇300278 华昌达 更新日期:2025-01-15◇ 通达信沪深京F10
★本栏包括【1.主营业务】【2.主营构成分析】【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5.经营情况评述】
【1.主营业务】
智能型自动化装备系统,包括总装自动化生产线、焊装自动化生产线、涂装自动化生产线等的研发、设计
、生产和销售。
【2.主营构成分析】
截止日期:2024-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自动化输送智能装配生产线(产品) 7.63亿 55.11 8428.12万 44.22 11.05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系统(产品) 4.20亿 30.33 4842.76万 25.41 11.53
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产品) 2.02亿 14.56 5789.42万 30.37 28.73
─────────────────────────────────────────────────
境外(地区) 11.22亿 81.03 1.14亿 59.95 10.19
境内(地区) 2.63亿 18.97 7633.14万 40.05 29.07
─────────────────────────────────────────────────
截止日期:2023-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15.63亿 54.67 2.38亿 72.41 15.25
仓储物流(行业) 12.96亿 45.33 9086.39万 27.59 7.01
─────────────────────────────────────────────────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系统(产品) 12.96亿 45.33 9086.39万 27.59 7.01
自动化输送智能装配生产线(产品) 10.44亿 36.49 1.29亿 39.08 12.33
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产品) 5.20亿 18.17 1.10亿 33.33 21.12
─────────────────────────────────────────────────
境外(地区) 20.64亿 72.20 1.76亿 53.52 8.54
境内(地区) 7.95亿 27.80 1.53亿 46.48 19.25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28.60亿 100.00 3.29亿 100.00 11.52
─────────────────────────────────────────────────
截止日期:2023-06-30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系统(产品) 8.00亿 56.83 6109.08万 32.63 7.63
自动化输送智能装配生产线(产品) 3.91亿 27.73 7006.46万 37.42 17.94
工业机器人集成装备(产品) 2.17亿 15.44 5606.98万 29.95 25.79
─────────────────────────────────────────────────
境外(地区) 11.27亿 80.02 1.21亿 64.77 10.76
境内(地区) 2.81亿 19.98 6596.84万 35.23 23.45
─────────────────────────────────────────────────
截止日期:2022-12-31
项目名 营业收入(元) 收入比例(%) 营业利润(元) 利润比例(%) 毛利率(%)
─────────────────────────────────────────────────
汽车(行业) 19.08亿 53.25 2.44亿 61.42 12.79
仓储物流(行业) 16.69亿 46.59 1.53亿 38.53 9.17
其他(行业) 571.91万 0.16 --- --- ---
─────────────────────────────────────────────────
物流与仓储自动化设备系统(产品) 16.69亿 46.59 1.53亿 38.53 9.17
自动化输送智能装配生产线(产品) 14.64亿 40.85 1.59亿 40.01 10.86
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装备(产品) 4.44亿 12.40 8504.85万 21.41 19.14
其他(产品) 571.91万 0.16 --- --- ---
─────────────────────────────────────────────────
境外(地区) 29.27亿 81.70 2.85亿 71.76 9.74
境内(地区) 6.55亿 18.30 1.12亿 28.24 17.11
─────────────────────────────────────────────────
直接销售(销售模式) 35.83亿 100.00 3.97亿 100.00 11.09
─────────────────────────────────────────────────
【3.前5名客户营业收入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客户共销售16.29亿元,占营业收入的56.95%
┌───────────────────────┬───────────┬───────────┐
│客户名称 │ 营收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54214.07│ 18.96│
│第二名 │ 46738.84│ 16.34│
│第三名 │ 32839.40│ 11.48│
│第四名 │ 14721.45│ 5.15│
│第五名 │ 14356.34│ 5.02│
│合计 │ 162870.10│ 56.95│
└───────────────────────┴───────────┴───────────┘
【4.前5名供应商采购表】
截止日期:2023-12-31
前5大供应商共采购6.85亿元,占总采购额的32.79%
┌───────────────────────┬───────────┬───────────┐
│供应商名称 │ 采购额(万元)│ 占比(%)│
├───────────────────────┼───────────┼───────────┤
│第一名 │ 22429.23│ 10.74│
│第二名 │ 19001.78│ 9.10│
│第三名 │ 12012.71│ 5.75│
│第四名 │ 8868.70│ 4.25│
│第五名 │ 6160.57│ 2.95│
│合计 │ 68473.01│ 32.79│
└───────────────────────┴───────────┴───────────┘
【5.经营情况评述】
截止日期:2024-06-30
●发展回顾:
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工业4.0解决方案,属于国家
重点支持的装备制造业。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7),公司主营业务所属行业为“制造业(C类)”中“专用设备制造业(C35)”,需遵守《
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业务
”的披露要求。
一、所处行业的基本情况
进入到“十四五”,装备制造业作为我国工业领域的核心产业将持续稳步增长。我国装备制造业关键领
域与高附加值环节的供给能力将会进一步强化。产业政策持续推动智能制造的升级,向着高技术制造业转型
,以工业机器人为核心的工业生产自动化,是智能制造的集中体现,也是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有效手段。
(一)行业政策
近年来,国家号召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改造提升落后产能以实现经济稳定增
长。针对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中国制造
2025》、《中央财政支持制造业转型升级若干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关于工业大数据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
发展的指导意见》、《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供应链协同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
5)》、《关于促进新时代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关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
意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等包含财政支持、金融支持、人才培养和产业
协同的一系列政策,为我国高端装备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加快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二)行业发展趋势
智能制造装备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发展智能制造对于巩固实体经济根
基、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新型工业化具有重要作用。
1、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出现了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社会用工成本逐渐增加。
为应对用工成本上升和可用劳动力短缺的不利状况,制造业企业开始采用自动化程度更高的生产设备,着眼
于长期降低单位人工成本,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和产线需求提升显著,驱动工业自动化行业快速发展。
2、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发展等因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网
联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制造业企业需要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进行产品结构升级
,顺应行业一体化、集成创新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
3、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生产国,且能源需求量持续增大,生态环境正面临严峻挑战。因此
,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成为了我国工业的必然选择。智能型自动化生产
线比传统生产线具有原材料利用率高、生产效率高等优势,能有效降低能耗与污染物排放,加快推动传统制
造向先进制造的跨越升级。
在上述因素驱动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智能装备行业配套日趋完善、高端装备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部分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已与国际市场接轨。
(三)部分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
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了实施设备更新行动、实
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实施回收循环利用行动、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强化政策保障等五个方面的20项重点
任务,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将促进工业、农业、建筑、交
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增长。公司业务下游应用行业主要涵盖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新
能源汽车、仓储物流、光伏、锂电、生物医药等众多领域。
1、汽车行业
随着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汽车制造装备在稳定性、安全性、生产节拍、精准度、绿色节能及人机工程
等方面提有了更高要求,因此集数字化、智能化、柔性化的高端智能装备在汽车行业各生产环节得到广泛的
应用。如自动化输送系统可以实现汽车从零部件到整车制造中的输送功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焊接夹具可
以实现车身焊接中的自动定位、加紧等功能,从而提高焊接效率和焊接质量;工业机器人可以实现自动焊接
、自动喷涂、自动涂胶等工序,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制造质量;高端智能制造装备的应用,使汽车制造的冲
压、焊装、涂装、总装以及零部件总成的生产制造实现高效自动化作业。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24年上半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89.1万辆和1404.7万辆,同比
增长4.9%和6.1%。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492.9万辆和494.4万辆,同比增长30.1%和3
2%,市场占有率达到35.2%。以旧换新、新能源汽车下乡等利好政策持续落地实施,企业新产品密集上市,将
有助于进一步释放汽车市场消费潜力,为汽车行业全年实现稳增长提供助力。汽车行业的稳步发展也将为装
备行业带来市场机遇。
2、光伏行业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各国开始将可再生能源作为新一代能源技术的战略制高点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新领域
,进行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基于半导体技术和清洁能源需求而兴起的最有竞争力的新兴可
再生能源产业之一,具有清洁高效及可持续利用的特点,使得各国都先后投入光伏行业的开发与利用。光伏
产业链可分为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发电系统五个环节。公司产品可用于硅片、电池片、组件环
节,在技术进步、下游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加持下,光伏生产企业将会通过
建设高效的智能化工厂,实现设备及管理的数字化,提升生产效率,从而大幅降低成本,提升规模化的竞争
优势。这将促进硅片设备、电池设备以及组件设备需求的持续增长,为公司带来深耕光伏行业的市场机会。
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光伏发电新增并网容量10248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电
站4960万千瓦,分布式光伏5288万千瓦。据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已成为我国保障电力供应
的新力量,占全国发电总装机超过50%。据能源智库Ember报告显示,2023年欧盟可再生电力占比达到44%;据
索比光伏网国际光伏资讯信息显示,2023年美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为23%;中国光伏行业协会认为,光
伏行业仍保持着高速发展,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已达成广泛共识。
3、智能仓储物流装备行业
仓储物流系统正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及绿色节能,其迅速发展源自下游应用领域生产规模的日趋扩大、
管理信息化、土地成本的增加以及技术发展带来的对仓储设备在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节能等方面的需求,
伴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日趋成熟,使得RFID、AMR、AGV、MES、WMS、WCS、数字孪生等
智能设备和软件技术应用于仓储设备,使其更效率、更智能。智能仓储装备作为智能工厂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汽车行业、零部件行业、新能源行业、轻工业、电商、食品行业、医疗医药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下游应
用领域的广泛需求,为公司业务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市场机遇。
4、锂电行业
随着全球绿色转型趋势引发产业升级,新能源汽车、储能已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在动力
电池持续保持高需求的同时,储能电池的需求量也在逐渐上升。锂电池市场规模扩大推动着锂电企业大规模
扩产,对锂电设备的需求从单纯的制造设备转变为具备智能化、柔性化、信息化、数字化的包含电芯极片段
、装配段、模组Pack段及仓储物流、数智工厂等软硬件设备的整体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公司作为智能自动化
装备系统服务商,为客户提供各种自动化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未来公司将依托自身技术优势寻求业务向锂电
行业延伸,为公司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6月,中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累计产量为4
30.0GWh,同比增长36.9%。根据乘联会的数据,2024年1-6月,锂电池的装车量总计达到了203GWh,同比增
长了34%。根据高工产研储能研究所(GGII)调研统计,2024年上半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116GWh,同比增
长41%。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调研,预计2024年我国锂电池市场出货量将超过1100GWh,同比增长27%
,正式进入TWh时代。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未发生重大变化。
(一)主营业务情况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以先进技术为支撑,以自主研发为核心,以独特
管理为优势,通过产品价值创造和技术创新,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4.0智能装备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系统整体
解决方案,包括工艺研发、仿真设计、生产制造、软件控制、机器人控制、安装调试、售后服务等覆盖全项
目生命周期的产品与服务。核心业务领域包括:机器人焊装自动化装备解决方案、物流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
、智能输送系统解决方案及新能源自动化设备等。
公司在中国上海、武汉、烟台、十堰和美国底特律、新泽西设有生产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长期致力于
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新能源汽车、仓储物流行业、光伏行业、锂电行业等众多领域,为宝马、通用、
大众、VOLVO、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丰田、特斯拉、戴姆勒、比亚迪、吉利、赛力斯、东风汽车
、中国重汽、长安集团、上汽集团、北汽集团、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一汽集团、中车集团,东风电驱、
联邦快递、UPS、DHL、亚马逊等众多世界500强客户提供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并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公司愿景:通过价值创造的创新,实现全球工业装备智造细分领域头部企业。
1、汽车智能焊装系统
白车身焊接是整车制造中必不可少的工序环节,而车身的换型往往带来焊接工艺的改变,这就使得智能
化焊接装备的控制程序、硬件配置等要随之更新或改造以适应新款车型的生产。公司将工业机器人技术、机
器人自动焊接技术和机器视觉技术应用到汽车白车身焊接,构建一种全自动化智能生产模式,能大幅提高智
能焊装装备及信息系统的自动化水平和柔性化程度。主要产品包括:通过运用开放式柔性总拼、机器人柔性
总拼核心技术,可实现6种车型柔性切换且生产节拍可达到65JPH的柔性主线焊接系统;通过运用白车身分拼
切换系统核心技术,可实现4种车型柔性切换且生产节拍可达到60JPH的柔性侧围焊接系统;可实现4种车型
柔性切换且生产节拍可达到60JPH的,同时运用机器人滚边、压机、换模机构等核心技术以及机器人视觉检
测和自动涂胶等技术的柔性门盖焊接系统;通过运用白车身分拼切换系统核心技术,可实现3-5种车型柔性
切换及共线焊接且生产节拍可达到60JPH的柔性地板焊接系统等。核心技术包括:白车身焊接整体规划与设
计、工业机器人应用、数字化工厂的工艺规划仿真及虚拟调试技术、柔性总拼技术、高速辊床以及风车机构
等,配合智能输送设备可实现白车身高效的自动化智能焊接。
2、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
公司将持续拓展机器人先进制造技术及产品的应用领域,并在涉及领域深挖市场需求,改善产品性能,
提升用户体验。主要产品包括:实现多品种白车身共线焊接的开放式柔性总拼、汽车四门两盖的机器人自动
焊接、天窗及轮罩的在线机器人滚边技术、代替人眼做测量和判断的机器人视觉检测系统、激光焊、在线冲
孔技术等,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
3、智能物流仓储系统
公司可通过带数据的仿真分析系统为客户提供最优的智能物流仓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智能物流仓储系
统包括自动化立体仓库和配送分拣输送系统,通过自动化、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无人化作业”,在线监测实
现“精益化管理”,实现物料数据和配送的可视化,提高智能仓储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推进智能化生产。
主要产品包括:立体货架系统、出入库输送机系统、机器人拆码跺系统、AGV/RGV、AMR、自动化控制系统、
AGV调度系统、WMS、WCS等。公司在汽车行业、零部件制造业及化工行业取得了优异成绩,未来将深耕汽车
、工程机械、化工等行业对智能仓储系统的需求,并积极向锂电、光伏、冶金及仓储物流等领域拓展。
4、智能输送系统
公司为客户提供智能输送系统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各类输送机械设备与自动化、电气控制、软件管理等
技术有机结合形成一套具备智能化、信息化,可实现装配、搬运、上下料、升降、翻转、分拣、积放存储等
功能的智能装备系统,广泛应用于汽车整车及零部件、工程机械、军工等多个行业的生产自动化领域。公司
主要产品包括:悬挂链式输送系统、板拖链输送系统、滑橇输送系统、滑板输送系统、EMS输送系统、辊子
输送系统、摩擦输送系统、AGV、前处理/电泳输送系统、升降机系统等,产品有自动输送、自动升降与翻转
、自动堆放、精确定位、远程监控、远程运维服务等功能。
5、新能源自动化装备技术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公司自动化装备技术从传统燃油车向新能源汽车无障碍切换的同时,一
方面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进行技术的纵向延展,主要产品包括:电池PACK线、电池壳罩包线、驱动电机装配线
以及插磁钢专机、转子端盖压装、清洗机、电驱线上测试等。另一方面在新能源领域进行横向的技术拓展,
主要产品包括:自动包护角机、双轴裁切机、组框一体机、机器人排版机、双玻封边机、电池串贴胶带机等
。公司先后为比亚迪、赛力斯、特斯拉、上汽通用、东风电驱动、一汽中车、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等客户
提供智能装备产品和服务。
6、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
公司数字化工厂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工艺规划及工厂虚拟仿真、虚拟调试、MES、数字孪生等。
公司依托三维技术、仿真技术,从具体项目入手进行仿真设计和力学分析,通过仿真系统对运行逻辑分
析计算,实现项目优化和性能提升;亦可通过仿真技术进行电气系统的虚拟调试,对电气控制程序进行验证
,有利于节省现场调试时间和提高电气自动化稳定性。
公司MES系统是基于自身主营业务而开发的制造执行系统,是将自动化生产线、机器人、立体库、专机
设备、检验设备等底层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利用以太网+现场总线通讯技术进行数据的自动采集,也可与ERP
、PLM、WMS等软件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数据采集、传输、存储、数据分析、设备监控、
数据或图形反馈。依据需求可设定计划排产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产品数据管理、设备管理、看
板管理、数据报表等功能。通过MES系统的数据采集可为数字孪生提供完整、可靠的实时数据,从而为生产
过程中设备监控、故障分析以及质量管理提供数据支持。通过数字孪生技术的模拟和仿真,对生产制造过程
进行可视化管理。
(二)经营模式
智能自动化装备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一般为非标定制产品,是基于客户产品生产工艺的不同、投资额、
场地、功能需求等因素,对智能装备进行系统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等“交钥匙”工程服务。公司采用行
业通用的经营模式,即“以销定产、以产定购”。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仍为基于客户
的个性化需求,实行项目管理制,为客户提供基于工业4.0智能装备领域自动化装备及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从而实现企业营收。
1、研发设计模式
公司研发设计主要体现于业务开展过程中,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对现有产品进行优化升级,以及对
相关技术的标准化、模块化管理。公司已建立一套技术研发应用所要遵循的规范,主要包括立项、规格制定
、设计、验证和试产等环节。
研发模式主要包括基于客户需求的研发和前瞻性技术研发。基于客户需求的研发是以下游客户需求和行
业发展趋势为导向,根据客户对技术参数、功能特点、应用场景、操作便捷性等方面的不同需求,进行定制
化的研发、设计,以匹配客户需求。前瞻性技术研发是结合公司技术、资源条件及战略目标等因素对智能装
备领域未来技术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从而进行前瞻性技术研发的策略。多层次的研发工作有机结合,相互配合
促进,为公司可持续发展创造源源不断的技术推动力。
2、销售模式
公司在国内外的所有经营业务均采用直销模式,根据客户类型不同可区分为:直接向最终用户销售和向
总承包商销售。公司通过市场调研、信息收集,锁定目标客户;通过与目标客户深入的技术交流,充分理解
客户需求后制定技术方案及商务方案,最后通过参与客户组织的招标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获取订单。依据签
订的技术协议及会签方案图进行细化设计、采购、生产制造、装配发运、安装调试、验收陪产,为客户提供
“交钥匙”工程及售后服务。公司持续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的同时,通过挖掘已有客户新需求和不断开发潜
在客户保证公司营业收入的持续增长。
3、生产制造模式
公司主要采用“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依据合同的定制要求进行产品设计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生产
计划,以应对不同客户对工艺实现方案、技术要求等方面的差异化需求。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单个产品
制造流程可能包含设计、制造、装配、调试、发运中单个或多个阶段。公司项目施行项目管理制实施,有助
于公司控制成本和提高资金运用效率。
4、采购模式
公司主营业务产品为大型、非标、定制化的成套设备,因不同客户对产品用途、性能以及技术参数等要
求存在较大的差异,需根据设计并结合生产计划有针对性地采购生产所需的基础原材料、生产辅料、基础标
准类零部件、电子元器件及设备等,故公司采用“以产定购”的采购管理模式。公司制定了严格的供应商选
择和审核制度,只有达到众多标准要求的供应商,才会被纳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公司与众多优质供应商
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供应商渠道稳定。该采购模式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库存,符合公司实际业务开展的需
要,也是行业内较为通用的采购模式。
(三)公司产品的市场地位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秉承“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理念,并构建了
高效、专业的经营管理体系,拥有强大的智能装备整体解决方案类产品的设计能力、总承包能力和生产制造
能力,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施经验,已通过境内外子公司的业务,形成较为完整的智能制造装备细分产业布局
。机器人焊装自动化装备解决方案、物流仓储自动化解决方案、智能输送系统解决方案及新能源自动化设备
等主营业务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包括汽车制造、工程机械、仓储物流、零售、电商、快递、锂电、光伏等众多
领域,赢得下游行业众多知名客户的信赖,已处在国内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头部企业行列。
未来,公司将持续坚持技术创新、新技术融合,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拓展应用领域,为实现全球工
业装备智造细分领域头部企业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经营方式、盈利模式没有发生重要变化,核心技术人员及人才队伍稳定,亦
没有发生因设备或技术升级换代、核心技术人员辞职、特许经营权丧失等导致公司核心竞争力受到严重影响
的情况。公司在经营规划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如下核心竞争力:
1、核心技术优势
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是公司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公司秉承“创新˙驱动未来”的发展理念,建立了分
工明确、职能健全的研发体系,拥有高素质的研发团队。通过自主研发及与相关行业的企业、高校、研究机
构合作等方式,持续提升公司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公司主要的研发方向包括:机器人智能自动化焊接系统
、智能输送系统、电池生产线、电池壳罩包线、驱动电机装配线、电驱线上测试装备、自主移动机器人,新
能源电池制造专用设备、自动化高架立体仓库、托盘及集装单元供应系统,同时在高效硅片生产技术、电池
制造以及新型储能产品等方向通过自主研发和横向合作进行技术拓展。公司将先进技术与各业务体系深度融
合并赋能创新应用,不断夯实核心技术优势。
2、客户资源优势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凭借出色的设计能力、过硬的技术保障、优质的产品、完善的售后服务,在行业内
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与通用汽车、上汽集团、北汽集团、东风汽车、中国重汽、长安汽车、吉利、比亚迪
、奔驰、大众、宝马、保时捷、奥迪、沃尔沃、福特、克莱斯勒、日产、本田、丰田、特斯拉、联邦快递、
UPS、DHL、亚马逊、隆基绿能、晶澳太阳能、一汽中车、东风电驱动等全球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
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可。与行业龙头客户合作有利于公司能较早的了解和掌握下游行业的工艺改进和客户对于
新技术、新产品、新功能的需求方向,从而促进公司技术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使得技术产品与客户稳定相
辅相成,保持公司持续处在智能自动化装备制造服务商头部企业行列。
3、产品应用优势
公司作为一家全球领先的智能自动化装备系统服务商,历经多年的技术创新及经验积累,形成了完善的
智能装备产品体系。拥有成熟的智能输送机、汽车智能焊装、物流仓储系统、智能新能源生产线、物联网与
工业数字孪生技术等,为客户提供智慧工厂的“交钥匙”工程服务。公司产品已在汽车行业、工程机械行业
、新能源行业、光伏行业与轻工行业得到应用。公司将持续着力于智能装备产品应用领域的开发,助力公司
扩大销售规模。
4、人力资源优势
公司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情况,积极培育特色企业文化,将“诚信经营、质量至上、求实创新、成就客
户”的核心价值观融入公司生产经营全过程,通过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与员工晋升渠道、绩效考评与激
励机制等,兼顾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公司所处行业需具有机械、电子、控制、工业软件、传感器、人工
智能等多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经过多年项目经验积累及人才自主培养和引进吸收,塑造了一支素质过
硬、经验丰富、有归属感、有使命感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能够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满足不同客户的非标定
制要求,为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5、全球化产业布局优势
公司以全球化发展视野,长期进行国际化的布局,推进国内、国际技术交流与市场合作。在中国、美国
、墨西哥、巴西等地设有分支机构或制造基地,并在中国和美国设立研发机构,形成了全球化的生产网络,
业务遍布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化的业务布局使得公司能够更贴近市场,更快速地响应客户需求,提高
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助于提高公司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新兴市场机会的能力,有利于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发
展。
〖免责条款〗
1、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证提供的任何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原创性等,投资者使
用前请自行予以核实,如有错漏请以中国证监会指定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媒体为准,本公司
不对因上述信息全部或部分内容而引致的盈亏承担任何责任。
2、本公司无法保证该项服务能满足用户的要求,也不担保服务不会受中断,对服务的及时
性、安全性以及出错发生都不作担保。
3、本公司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投资者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本公司不对投资者依
据上述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所产生的收益和损失承担任何责任。投资有风险,应谨慎至上。
|